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唇腭裂二期牙槽突植骨二维与三维影像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贾绮林 傅民魁 马莲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4-196,W003,共4页
目的 探讨二维X线片与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评价唇腭裂二期牙槽突植骨疗效中的一致性。方法 选择唇腭裂二期牙槽突植骨术后半年以上的唇腭裂 9例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8例 ,双侧完全性唇腭裂 1例 ) ,牙槽突裂隙为 10侧。年龄范围 12~ 2 6... 目的 探讨二维X线片与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评价唇腭裂二期牙槽突植骨疗效中的一致性。方法 选择唇腭裂二期牙槽突植骨术后半年以上的唇腭裂 9例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8例 ,双侧完全性唇腭裂 1例 ) ,牙槽突裂隙为 10侧。年龄范围 12~ 2 6岁 ,平均年龄 15 5岁。患者首先拍摄上颌前部咬合片 ,经Bergland分级标准确定为 :Ⅰ型 :2侧 ;Ⅱ型 :2侧 ;Ⅲ型 :5侧 ;Ⅳ型 :1侧。在上颌前部咬合片拍摄后的 2个月内 ,进行上颌骨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 上颌前部咬合片所示裂隙植骨区牙槽骨的高度被CT证实。CT检查发现有 2个裂隙植骨区存在唇、腭侧凹陷。结论 唇腭裂牙槽突植骨后 ,在正畸前仍然可以使用上颌前部咬合片进行牙槽突植骨疗效的评价。但同时应注意观察X线片植骨区牙槽骨的密度和临床检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唇裂 二维X线片 三维重建 疗效评价 正畸治疗 牙槽突植骨
原文传递
牙槽裂植骨同期鼻中隔骨支架植入鼻整形术 被引量:11
2
作者 韩妲丽 梁立民 +1 位作者 柳春明 柳新华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4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研究在牙槽裂植骨修复的同时 ,利用自体髂骨皮质板块 ,修复单侧唇腭裂鼻畸形。方法  10岁以后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 ,采用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修复牙槽裂 ,同时采取髂骨内侧骨皮质修整后植入两侧鼻翼软骨内侧脚之间 ,形成鼻中... 目的 研究在牙槽裂植骨修复的同时 ,利用自体髂骨皮质板块 ,修复单侧唇腭裂鼻畸形。方法  10岁以后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 ,采用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修复牙槽裂 ,同时采取髂骨内侧骨皮质修整后植入两侧鼻翼软骨内侧脚之间 ,形成鼻中隔前下部的骨性基础支架 ,将分离复位的鼻翼软骨内侧脚提升 ,使软骨穹窿顶超过骨性支架的上缘约 3mm ,将软骨缝合固定于骨性支架。结果 本组 2 4例患者均一期痊愈出院 ,患侧鼻翼基部凹陷、鼻小柱偏斜、鼻尖低平等畸形得到良好的矫正。结论 牙槽裂植骨与鼻畸形整复同期进行互不干扰。鼻中隔前骨性支架对鼻的外形结构有良好的支持作用 ,可以有效地矫正唇腭裂鼻畸形 ;与牙槽裂植骨同期进行 ,取材方便 ,减少了手术及麻醉的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裂 植骨术 同期手术 鼻中隔骨支架植入术 鼻整形术
原文传递
纳米羟基磷灰石/PRP修复牙槽突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胡图强 何俐 +2 位作者 李祖兵 喻学洲 周永庆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PRP(nano-HA/PRP)修复牙槽突裂的生物性能及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日本大白兔随机平均分成nano-HA/PRP和nano-HA两组。每只动物的两侧下颌骨均外科形成类似牙槽突裂样缺损。2个月... 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PRP(nano-HA/PRP)修复牙槽突裂的生物性能及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日本大白兔随机平均分成nano-HA/PRP和nano-HA两组。每只动物的两侧下颌骨均外科形成类似牙槽突裂样缺损。2个月后各组动物分别以上述两种材料充填修复牙槽突裂。于2周、4周、8周、12周和24周处死动物,采用组织学、组织形态学等方法观察样本。结果:组织学检查发现,nano-HA/PRP组在术后2周时成骨活性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在两周后骨痂改建期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2周,两组材料均基本吸收。术后第24周,nano-HA/PRP组和对照组新骨平均丧失高度分别为修复高度的11.9%和12.4%。结论:nano-HA是牙槽突裂修复的良好生物材料,PRP在骨修复早期对骨愈合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PRP 牙槽突裂 修复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尖牙长度的锥形束CT测量及其他相关统计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放 王建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1-163,167,共4页
目的使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的裂隙侧与非裂隙侧上颌尖牙的长度,包括尖牙的全长、冠长、根长及冠根比,比较两侧的差异,并同时对裂隙附近的其他牙齿异常进行统计。方法对2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进行CBCT扫描,经配... 目的使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的裂隙侧与非裂隙侧上颌尖牙的长度,包括尖牙的全长、冠长、根长及冠根比,比较两侧的差异,并同时对裂隙附近的其他牙齿异常进行统计。方法对2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进行CBCT扫描,经配套三维重建工作站进行处理后形成清晰的头颅三维重建图像,沿上颌两侧尖牙长轴获得牙齿的断层图像,测量上颌尖牙的全长、冠长及根长,对裂隙侧和非裂隙侧上颌尖牙的全长、冠长、根长及冠根比进行配对t检验,并对裂隙区其他前牙异常及裂隙部位进行记录。结果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的裂隙侧与非裂隙侧上颌尖牙全长、根长及冠根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裂隙区侧切牙异常20例(100%)。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裂隙侧上颌尖牙的长度较非裂隙侧短,尤以根长较明显。裂隙区的牙齿较易发生异常,特别是侧切牙发生异常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牙槽嵴裂 上颌尖牙 锥形束CT
下载PDF
牙槽嵴裂患者上中切牙长度的锥形束CT测量 被引量:4
5
作者 周伟华 李巍然 +2 位作者 林久祥 柳登高 张祖燕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09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使用锥形束CT测量牙槽嵴裂患者的裂隙侧上中切牙长度,并比较其与非裂隙侧牙齿及正常对照切牙的差异。方法选取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放射科接受Newtom 9000 CT扫描的158名先天性牙槽嵴裂患者,包括男性101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16... 目的使用锥形束CT测量牙槽嵴裂患者的裂隙侧上中切牙长度,并比较其与非裂隙侧牙齿及正常对照切牙的差异。方法选取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放射科接受Newtom 9000 CT扫描的158名先天性牙槽嵴裂患者,包括男性101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16.52岁;其中单侧牙槽嵴裂125例,双侧牙槽嵴裂33例。另选取同期接受扫描的非唇腭裂患者31名作为对照,其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为15.81岁。所有患者均无累及切缘缺损,无正畸治疗史。沿上前牙长轴方向对上颌区CT扫描的原始数据进行重建。结果上中切牙长度有性别差异,男性大于女性。男性双侧牙槽嵴裂患者中切牙长度小于单侧患者的裂隙侧中切牙长度(1.55mm,P〈0.01),但是女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论男女性别,二者均小于单侧牙槽嵴裂患者的非裂隙侧中切牙长度(男1.15mm,P〈0.01;女1.44mm,P〈0.01);另外,单侧患者的非裂隙侧中切牙长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牙槽嵴裂患者裂隙侧中切牙长度较非裂隙侧牙齿及正常对照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裂 牙齿长度 上中切牙 锥形束CT
原文传递
应用外科方法建立幼犬牙槽裂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梁立民 柳春明 +2 位作者 宋儒耀 侯敏 马骁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通过外科手术建立与临床牙槽裂相似的动物模型,为牙槽裂的治疗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8周龄杂种犬6只。制备牙槽裂模型:设计唇腭侧2个矩形粘骨膜瓣,切除自第一乳侧切牙远中至乳尖牙近中约7mm的牙槽骨段,两个粘骨膜包裹覆盖... 目的:通过外科手术建立与临床牙槽裂相似的动物模型,为牙槽裂的治疗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8周龄杂种犬6只。制备牙槽裂模型:设计唇腭侧2个矩形粘骨膜瓣,切除自第一乳侧切牙远中至乳尖牙近中约7mm的牙槽骨段,两个粘骨膜包裹覆盖切骨创面。通过临床观察、连续X线、头颅干骨测量和组织学检查评价实验结果。结果:所有动物形成规则的牙槽裂,观察期间无自发骨性愈合。各标本裂隙宽度与手术切除宽度基本一致,缺隙两侧的牙齿萌出正常。骨缺损缘表面光滑,有皮质骨形成。X线摄片发现,裂隙边缘密度逐渐增高,类似骨皮质影像,未见新骨向裂隙区生长迹象。组织学发现,牙槽裂缘组织由外向内依次为粘膜鳞状上皮、粘膜下纤维组织、薄层纤维骨膜和骨组织。结论:本实验形成牙槽裂模型与临床情况接近,方法可靠,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裂 骨膜瓣 外科方法 粘膜 治疗 皮质骨 尖牙 发现 实验材料 动物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牙槽突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胡图强 何俐 +2 位作者 李祖兵 马进 喻学洲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7年第5期288-290,共3页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修复牙槽突裂的愈合过程,研究其修复牙槽突裂的可行性。方法:40只雄性日本大白兔随机平均分成nano-HA和HA两组。每只动物的两侧下颌骨均外科形成类似牙槽突裂样缺损。2个月后各组动物分别以上述两种材...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修复牙槽突裂的愈合过程,研究其修复牙槽突裂的可行性。方法:40只雄性日本大白兔随机平均分成nano-HA和HA两组。每只动物的两侧下颌骨均外科形成类似牙槽突裂样缺损。2个月后各组动物分别以上述两种材料充填修复牙槽突裂。于2周、4周、8周、12周和24周处死动物,采用组织学、组织形态学等方法观察样本。结果:组织学检查发现,术后2、4、8周时nano-HA组骨痂形成与改建早于对照组。术后第12周,nano-HA组材料已基本吸收,HA组材料未吸收。术后第24周,nano-HA组新骨平均丧失高度为修复高度的12.4%。结论:nano-HA是牙槽突裂修复的良好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牙槽突裂 修复
原文传递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用于牙槽嵴裂植骨术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立强 马莲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338-340,共3页
目的探讨在牙槽嵴裂植骨术中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能否提高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植骨术后效果。方法对63例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共72侧裂隙以自体髂骨松质骨行牙槽嵴裂植骨术,术中同时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术后至少3个月时按照Bergland标准评价其... 目的探讨在牙槽嵴裂植骨术中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能否提高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植骨术后效果。方法对63例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共72侧裂隙以自体髂骨松质骨行牙槽嵴裂植骨术,术中同时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术后至少3个月时按照Bergland标准评价其上颌前部咬合片,统计临床成功型所占的比例,并与按相同手术方法植骨但未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的植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的临床成功率为75%,高于对照组(51%)。其中单侧牙槽嵴裂组53侧裂隙的成功率为81%,高于对照组(56%);双侧牙槽嵴裂组19侧裂隙的临床成功率为58%,与对照组(42%)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在牙槽嵴裂植骨术中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可以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裂植骨 脱细胞真皮基质 牙槽嵴裂
下载PDF
自体髂骨移植修复犬牙槽突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雁 储沨婷 +1 位作者 张栋杰 钱玉芬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00-403,共4页
目的:建立与临床牙槽突裂自体髂骨移植相似的Beagle犬动物模型,为临床唇腭裂序列治疗提供实验对象,适用于牙槽突裂植骨后的评价和相关研究。方法:7只24周龄Beagle犬,用外科手术方法制备上颌单侧牙槽突裂,再即刻植入自体髂骨建立动物模型... 目的:建立与临床牙槽突裂自体髂骨移植相似的Beagle犬动物模型,为临床唇腭裂序列治疗提供实验对象,适用于牙槽突裂植骨后的评价和相关研究。方法:7只24周龄Beagle犬,用外科手术方法制备上颌单侧牙槽突裂,再即刻植入自体髂骨建立动物模型,术后即刻及术后4、8、12周进行X线片检查和术后12周行组织学观察对其进行评价。1只犬仅制备牙槽突裂,不植骨作为空白对照。结果:所有实验组动物形成规则的牙槽突裂隙植骨区,裂隙两侧的牙齿未受损伤。术后12周,空白对照犬的牙槽突裂隙区无新骨形成。结论:该牙槽突裂即刻植骨动物模型与临床情况相似,重复性、稳定性好,可模拟临床进行相关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突裂 即刻植骨 动物模型 BEAGLE犬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在不同年龄唇腭裂患者髂骨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庄(风劦) 马莲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316-318,共3页
目的初步研究骨形成蛋白在不同年龄唇腭裂患者髂骨髓质骨中的表达情况。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30例不同年龄唇腭裂患者髂骨髓质骨中骨形成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骨形成蛋白在不同年龄髂骨髓质骨中均为阴性表达。结论本研究结果... 目的初步研究骨形成蛋白在不同年龄唇腭裂患者髂骨髓质骨中的表达情况。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30例不同年龄唇腭裂患者髂骨髓质骨中骨形成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骨形成蛋白在不同年龄髂骨髓质骨中均为阴性表达。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运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髂骨髓质骨中未检测到骨形成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 骨形成 牙槽嵴裂
下载PDF
CT在唇腭裂二期牙槽突植骨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贾绮林 傅民魁 马莲 《口腔正畸学》 2001年第3期105-107,共3页
目的 探讨唇腭裂二期牙槽突植骨后牙槽骨三维结构,以确保唇腭裂牙槽突植骨术后正畸 治疗的顺利进行。方法 选择唇腭裂二期牙槽突植骨术后半年以上的唇腭裂患者7名,病人的唇腭类型 分别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6人,双侧完全性唇腭裂1... 目的 探讨唇腭裂二期牙槽突植骨后牙槽骨三维结构,以确保唇腭裂牙槽突植骨术后正畸 治疗的顺利进行。方法 选择唇腭裂二期牙槽突植骨术后半年以上的唇腭裂患者7名,病人的唇腭类型 分别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6人,双侧完全性唇腭裂1人,牙槽突裂隙为8侧。病人的平均年龄为15岁, 年龄范围 11岁至 26岁。CT扫描平面与 面平行,从眶下缘至牙冠的根 1/3,每 2毫米扫一层并进行三维 重建。结果CT可以真正反映唇腭裂牙槽突植骨部位的三维结构,能够发现唇腭侧存在的骨骼缺陷,有 利于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顺利进行。结论 唇腭裂牙槽突植骨后,正畸治疗前采用CT这一先进手段进行 裂隙部位牙槽骨高度的三维评价,对于牙槽突植骨后正畸治疗及唇腭裂序列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使牙槽突植骨的评价进入了三维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牙槽突 植骨 CT检查 正畸治疗
原文传递
颗粒状三磷酸钙羟基磷灰石修复腭、齿槽裂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蒋丽萍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1999年第4期158-161,F003,共5页
在唇腭裂患者颌、齿槽裂的二期修复术中,临床较普遍采用自体髂骨(海绵骨、皮质骨)的细片移植术,以闭锁口鼻的裂隙,恢复其形态及功能。三磷酸钙羟基磷灰石HAP·TCP,被临床广泛应用地证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作用。本研究通... 在唇腭裂患者颌、齿槽裂的二期修复术中,临床较普遍采用自体髂骨(海绵骨、皮质骨)的细片移植术,以闭锁口鼻的裂隙,恢复其形态及功能。三磷酸钙羟基磷灰石HAP·TCP,被临床广泛应用地证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作用。本研究通过选择性地使用颗粒状HAP·TCP,对家兔的颌、齿槽裂模型的实验结果表明,适量的HAP·TCP,颗粒不仅促进良好的骨形成,有效地闭锁裂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齿槽裂 三磷酸钙 羟基磷灰石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新生儿上颌牙槽形态的三维测量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玉晟 范炜 +1 位作者 厉丹丹 王震东 《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631-636,共6页
目的研究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新生儿上颌牙槽的三维形态特征,并验证三维测量方法的可靠性及可重复性。方法筛选60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新生儿,通过iTero口内扫描仪对其初始上颌石膏模型进行扫描,由同一研究员使用Mimics软件对上颌... 目的研究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新生儿上颌牙槽的三维形态特征,并验证三维测量方法的可靠性及可重复性。方法筛选60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新生儿,通过iTero口内扫描仪对其初始上颌石膏模型进行扫描,由同一研究员使用Mimics软件对上颌牙槽的25个测量项目进行共两次三维测量,对两次的测量结果进行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并依据上颌牙槽的形态将样本分为G1、G2、G3三组,通过两两比较研究不同分组上颌牙槽的形态差异。结果所有测量值的结果均符合正态分布,且两次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新生儿健侧的前段牙槽长度以及前后段牙槽的旋转角均明显大于对侧的前后段牙槽;G1及G2组健侧前段牙槽长度明显长于G3组,G1组牙槽裂隙宽度、牙弓中段的裂隙宽度、尖牙水平的牙弓宽度和健侧前段牙槽的旋转角都明显小于G2、G3组。结论本研究统计了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新生儿上颌牙槽的平均尺寸,前段牙槽的发育不足和健侧前段牙槽的外旋程度共同决定了单侧唇腭裂牙槽裂隙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测量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新生儿 上颌牙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