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70年:迈向新形势下的再引领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宏松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共21页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经历了从疏离到参与再到引领的变化。向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是中国成为全球治理进程中的贡献者和引领者的主要表现。通过向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中国对全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全球...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经历了从疏离到参与再到引领的变化。向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是中国成为全球治理进程中的贡献者和引领者的主要表现。通过向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中国对全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全球治理的指导理念,基于自身国内治理经验提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寻求全球治理体系的增量改进,借助有利的政治机会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是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受逆全球化浪潮影响,特朗普政府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政策,中国方案以及整个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挑战。新形势下,中国坚定地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维护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持续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中国方案 中国外交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
原文传递
论新时期中国的准联盟外交 被引量:20
2
作者 孙德刚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81,157-158,共25页
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崛起在对外关系上主要依靠联盟外交,如英、法、德等国家在欧洲的"合纵连横",日本的"与强者为伍"战略,二战后美国对北约和亚太联盟体系的经营,冷战后俄罗斯对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依赖等。... 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崛起在对外关系上主要依靠联盟外交,如英、法、德等国家在欧洲的"合纵连横",日本的"与强者为伍"战略,二战后美国对北约和亚太联盟体系的经营,冷战后俄罗斯对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依赖等。受制于自身独特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地缘环境,中国缺乏历史上大国崛起所拥有的"后院",中国的战略文化也排斥"势力范围"和"联盟政治"思想。作者从中国的时代需要出发,认为现阶段中国的四大外交战略——大国协调战略、区域整合战略、政治联合战略和国际危机管理战略均难以满足中国的安全需要,中国应在联盟外交与伙伴外交之外探索"第三条道路"——准联盟外交。实施这种"联而不盟"的特殊外交类型需具备四个条件:竞争性政治集团、动态性权力关系、严重性安全威胁和"统合性"战略文化。在新时期国际"多元格局"下,中国应尝试开展灵活务实、相互联动的"三环准联盟外交"——多边组织型、新兴合作型与传统友好型,它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运筹与美国、欧洲大国、日本、印度等大国关系的战略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联盟外交 联盟外交 国际关系理论 中国外交 外交学理论
原文传递
西方对华舆论的演变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被引量:9
3
作者 曾向红 李琳琳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1-93,共13页
国际舆论是国家形象的组成部分与影响因素,也是国家获取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战略资源,更是国家对外展开权力斗争的重要阵地,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攀升,西方对华舆论随着中美战... 国际舆论是国家形象的组成部分与影响因素,也是国家获取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战略资源,更是国家对外展开权力斗争的重要阵地,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攀升,西方对华舆论随着中美战略竞争不断加剧而趋于消极,在对华猜疑、警惕与攻击三个历史阶段分别有所侧重。呈现出关注主体从学界先行发展至政界主导、关切领域从经济为主转变为安全为主、污名化的传播策略成为常态、涉华报道情感强度逐步升级的具体特征。对此,中国应深刻认识到争取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应对过程中,要坚持底线思维、有针对性分化西方阵营、培育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媒体、发挥议题设置的主观能动性、着力提升高水平复合型外事人才质量,为营造良好稳定的国际舆论环境不断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西方对华舆论 话语权 国家形象 中美关系
原文传递
结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理论的构建与拓展——兼论对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启示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小鼎 刘丰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79,158,共24页
基于当下外交政策研究领域所呈现出的理论有效供给不足的局面,国际关系理论界围绕外交政策能否建立简约系统的理论以及结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理论是否可行展开了争论。本文对既有争论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剖析了结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理论的... 基于当下外交政策研究领域所呈现出的理论有效供给不足的局面,国际关系理论界围绕外交政策能否建立简约系统的理论以及结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理论是否可行展开了争论。本文对既有争论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剖析了结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理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深入评估了进攻性现实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等现实主义理论分支在外交政策理论探索中的进展与不足。同时,本文对结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理论的拓展进行了尝试,试图开拓出更加纯粹、有力的理论发展路径,完善结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理论的解释力。最后,运用结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理论剖析了中国外交存在的规律性现象,并剖析了其在未来外交政策构建中可能得到的体现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理论 防御性现实主义 进攻性现实主义 新古典现实主义 中国外交政策
原文传递
中国对印尼外交政策中对华人问题的考虑(1965—1997年)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兆呈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1年第2期14-21,共8页
196 5年至 1997年是苏哈托真正控制印尼的 32年 ,其间中国与印尼外交关系起起落落。双边关系的冷热都折射出各自内部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从中国对印尼外交政策来说 ,对印尼华人问题的考虑可分为三个阶段 ,包括改革开放前的冒进与偏激 (... 196 5年至 1997年是苏哈托真正控制印尼的 32年 ,其间中国与印尼外交关系起起落落。双边关系的冷热都折射出各自内部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从中国对印尼外交政策来说 ,对印尼华人问题的考虑可分为三个阶段 ,包括改革开放前的冒进与偏激 (196 5- 1979年 ) ;推动复交前的平和与务实 (1980 - 1990年 )以及复交后的淡化与消退 (1990 - 1997年 )。对印尼华人问题的考虑在中国外交政策中经过阶段性的改变和调整 ,直至脱钩 ,既是为赢得印尼的信任 ,也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政策 印尼 华人问题
下载PDF
权力位置、身份定位与21世纪中美关系的演进——兼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应对 被引量:6
6
作者 叶晓迪 乌凌翔 《国际展望》 CSSCI 2019年第1期72-97,160,共27页
在中美建交四十周年的历史节点与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明显强硬转向这两大因素影响下,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与动态性进一步凸显。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虽然从不同角度切入,总结出中美关系的发展具有"冲突论""合作论""不... 在中美建交四十周年的历史节点与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明显强硬转向这两大因素影响下,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与动态性进一步凸显。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虽然从不同角度切入,总结出中美关系的发展具有"冲突论""合作论""不确定论"与"竞合论"等若干种不同的特征和结局,但是它们更多地存在单一归因的缺陷,无法兼容与自洽地解释中美关系的多维度面向,从而导致理论推论大都陷入"线性逻辑"困境。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在批判性继承既有理论与结合现实政治的基础上,以权力位置转换的速度与身份定位变化为两大主次自变量,构建能够解析中美之间"非线性关系"的解释模型。本文认为,在面对美国对华采取逼迫式战略定位时,中国尝试创造中美合作的诱因是能够缓解自身战略压力的潜在途径。同时,中国的外交应对还需把握"内部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与"明确外交原则"两大基本点,才能在特朗普时期的中美策略互动中实现更多的利益交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位置 身份定位 中美关系 中国外交
下载PDF
新中国外交学学科建设与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历历 《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43,共8页
文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外交学学科建设与研究”进行了回顾,并以1978年底为界划分为两大阶段。 前30年中国外交学走过了曲折路程,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绩。文章对当前国内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指 出存在的外交学学... 文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外交学学科建设与研究”进行了回顾,并以1978年底为界划分为两大阶段。 前30年中国外交学走过了曲折路程,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绩。文章对当前国内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指 出存在的外交学学术性格不鲜明等四大问题,作者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展望外交学发展的良好机遇已经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学 中国外交 学科建设与研究
下载PDF
话语、理念与制度创新:“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全球治理 被引量:5
8
作者 岳圣淞 《战略决策研究》 2020年第1期28-45,101,102,共20页
长期以来,全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都深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在全球化的持续推动下,国家间交往与利益融合方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各种地区性和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对全球治理的议程、范围和模式形成了全面挑战,治理失灵和治理赤... 长期以来,全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都深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在全球化的持续推动下,国家间交往与利益融合方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各种地区性和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对全球治理的议程、范围和模式形成了全面挑战,治理失灵和治理赤字不断出现。随着客观上国际地位的提升和主观身份认知的转变,中国对全球治理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在全球治理体系亟待变革的背景下,中国创新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将其作为参与全球治理实践的理论指导,为全球治理的制度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话语制度主义认为,在制度形成、演化和维系的过程中,话语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制度的成功实践离不开特定理念的支撑,而话语能够沟通、协调并引导不同理念达成共识,从而塑造一种基于共同利益和身份的“理念共同体”,为制度的建立提供强有力的软性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基于对自身历史文化和外交传统的思考而提出的、旨在重新塑造全球治理体系的制度性话语,体现出不同于西方思维的秩序观和世界观,更强调治理模式的统一性和关联性,更加关注发展治理和过程治理,为全球治理制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话语制度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对外政策
下载PDF
中国谋求打开对欧关系的努力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怀普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5-103,共9页
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在对外关系方面做出重大调整,重点是谋求打开对欧关系。为此,中国在公共关系、经济和政治外交等领域积极展开活动。总的来说,中国在上述领域所做的努力是有成效的,特别是... 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在对外关系方面做出重大调整,重点是谋求打开对欧关系。为此,中国在公共关系、经济和政治外交等领域积极展开活动。总的来说,中国在上述领域所做的努力是有成效的,特别是中法关系正常化标志着中国对欧外交的一个重大突破。但也要看到,中欧关系总体上依然发展缓慢,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西欧国家仍不能摆脱美国的控制来发展对华关系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对外关系 欧洲 外交政策 法国
原文传递
21世纪初中国朝鲜半岛政策的多维审视 被引量:4
10
作者 袁学哲 黄凤志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6-151,共6页
21世纪初,中国正成为一个对半岛事务影响力日益深化的国家,朝鲜半岛相对于中国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中国朝鲜半岛政策,具有对中国国家利益的护持效能、对中国外交影响力的提升效能、对朝鲜半岛和平与东北亚安全的维护效能,... 21世纪初,中国正成为一个对半岛事务影响力日益深化的国家,朝鲜半岛相对于中国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中国朝鲜半岛政策,具有对中国国家利益的护持效能、对中国外交影响力的提升效能、对朝鲜半岛和平与东北亚安全的维护效能,以及对中朝/中韩经贸合作的促进效能。中国朝鲜半岛政策在运行中面临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现实困境,主要体现为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朝鲜同中国的分歧、韩国对中国的疑惧以及国际舆论的压力四个层面。面对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国朝鲜半岛政策:提升国家实力,增强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力;推进机制化建设,在中朝、中韩之间建构默契的双边关系行为规则;增强朝核问题介入的力度,推进在六方会谈框架内解决朝核问题;加强中俄合作,提高在半岛问题上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朝鲜半岛政策 东北亚安全
下载PDF
新中国为和平共处概念的原则化理念化作出重大贡献——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诞生50周年 被引量:4
11
作者 谢益显 《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3-57,共5页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中国提出,经中国、印度、缅甸三国向国际社会倡议,至今已半个世纪。它已经成为国际关系普遍准则。作为原则和理念,它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反对侵略战争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在对外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实践中恪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中国提出,经中国、印度、缅甸三国向国际社会倡议,至今已半个世纪。它已经成为国际关系普遍准则。作为原则和理念,它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反对侵略战争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在对外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实践中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对其内涵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现在,许多同类思想、原则是它的引伸和发展,许多新的和平政策的倡议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而成。在后冷战的现时代,继续高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旗帜仍有极大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国际关系准则
下载PDF
中国外交的转型与创新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飞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30,共14页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在继承中国外交基本原则、目标和战略布局的同时,在外交理念、政策和风格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和发展,就新形势下中国外交的目标、路径、原则、手段等问题作出全面深入的阐述,形成了中国特色大...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在继承中国外交基本原则、目标和战略布局的同时,在外交理念、政策和风格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和发展,就新形势下中国外交的目标、路径、原则、手段等问题作出全面深入的阐述,形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目标是实现民族复兴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基本途径是坚持和平发展,核心原则是合作共赢,主要手段是建设伙伴关系,价值取向是践行正确义利观,拓展平台是全球治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和实践创新为新时期全方位推进外交外事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外交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新型国际关系 正确义利观 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中国主导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路径分析——以中老缅泰四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谈谭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58,共10页
中老缅泰四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自2011年12月起,至今已完成四十七次。四国联合巡逻执法是四国合作提供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一种方式和机制,其收益——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保障贸易通道顺畅、维护区域和平与安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 中老缅泰四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自2011年12月起,至今已完成四十七次。四国联合巡逻执法是四国合作提供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一种方式和机制,其收益——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保障贸易通道顺畅、维护区域和平与安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不仅区域内单个国家、公民团体或个人的安全,而且整个区域的安全都从中获益。然而,四国联合巡逻执法行动本身存在缺陷,主要是:执法行动的法律基础薄弱、执法行动中的成本分担问题、合作机制如何进一步深化、怎样与有关国际组织或区域外国家合作。中国作为本地区负责任的大国,可以通过提供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方式与周边国家增加互信、提升自身国际形象和区域影响力。因此,中国应与老缅泰三国尽快签署《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协定》;发挥四国联合巡逻执法实践的正外部性和示范作用,推动四国乃至区域内所有国家的全面合作;至少在经济合作领域,加强与区域外大国在湄公河地区的战略对话,处理好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区域外众多公共产品供给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 供给机制 四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 中国外交
下载PDF
论儒学对中国政治及外交政策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全胜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9,共9页
文章通过梳理儒家思想的变迁和发展,综述当代儒学研究前沿的各种不同观点,阐述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转变中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尽管儒家思想对中国当代政策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却是选择性的。在实际运用中,中国政... 文章通过梳理儒家思想的变迁和发展,综述当代儒学研究前沿的各种不同观点,阐述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转变中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尽管儒家思想对中国当代政策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却是选择性的。在实际运用中,中国政府强调传统儒家思想的道德框架和制度,从而借助于儒家思想来巩固国内制度并为外交政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中国的政治 中国的外交政策 东亚国家
下载PDF
非洲联盟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1
15
作者 阿金.阿尔贝托.希萨诺 唐洁 《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9,共4页
非洲面临最重要的挑战就是如何避免并解决冲突,恢复和巩固和平。持久和平是非洲应对其他挑战的先决条件。非洲联盟的建立显示出非洲人民应对挑战的决心,其目标就是要消除贫困,维护和平,使非洲各国走上经济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是最早向... 非洲面临最重要的挑战就是如何避免并解决冲突,恢复和巩固和平。持久和平是非洲应对其他挑战的先决条件。非洲联盟的建立显示出非洲人民应对挑战的决心,其目标就是要消除贫困,维护和平,使非洲各国走上经济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是最早向莫桑比克提供援助的国家之一,非洲国家视中国为伙伴和盟友,中非合作的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 中国外交 非洲联盟 莫中关系 莫桑比克
下载PDF
亚太经合之中国足迹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格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64,共8页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中国既是亚太经济合作的参与者,更是其坚定支持者和重要贡献者。中国始终践行亚太伙伴关系精神,"足迹"已深深铭刻在APEC历史进程之中。中国通过APEC合作促...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中国既是亚太经济合作的参与者,更是其坚定支持者和重要贡献者。中国始终践行亚太伙伴关系精神,"足迹"已深深铭刻在APEC历史进程之中。中国通过APEC合作促进了自身发展,同时也为本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多年来,APEC践行以茂物目标为核心的合作愿景,有力提升了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与经济合作水平。随着该目标期限临近,2020年后的方向何在已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进入新时代,国际格局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冲击全球化进程,亚太经济合作前景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同各方一道规划未来合作的蓝图,还须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经济合作 APEC 中国外交
原文传递
十二五:中国外贸的机遇与政策取向
17
作者 卢晓晴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15,共3页
"十二五"时期,中国外贸具有继续发展的良好基础,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本文着重分析中国外贸基础优势、国际贸易新动向以及面临的诸多困难,并提出"十二五"时期的政策取向。
关键词 十二五 中国外贸 机遇 政策
下载PDF
战后初期中国的对日政策与战犯审判 被引量:17
18
作者 宋志勇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48,共9页
194 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 ,国民政府从长远的对日关系考虑 ,制定了“以德报怨”的对日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 ,国民政府对日本战犯进行了公开审判。国民政府在战时和战后对日本违反国际法所犯罪行进行了大量的调查 ,在审判前制定了相... 194 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 ,国民政府从长远的对日关系考虑 ,制定了“以德报怨”的对日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 ,国民政府对日本战犯进行了公开审判。国民政府在战时和战后对日本违反国际法所犯罪行进行了大量的调查 ,在审判前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并在审判过程中加以完善 ,审判是严肃、公正的。由于实行“以德报怨”、“宽大迅速”的审判方针 ,仅有极少数日本战犯受到处罚。国民政府的宽大政策带来了两方面的结果 :一是战后大多数日本国民感激中国 ,对中日关系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 ,由于审判过于宽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日政策 战犯 军事审判 中国 日本 二战后 法律 外交政策 中日关系
下载PDF
中外合作办学政策发展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吴坚 杨婧 钟玉洲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56-59,共4页
中外合作办学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由"高等教育的边缘"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内容不断完善,合法性不断增强,政府的政策态度也越来越积极,政策发展成果值得肯定,但是... 中外合作办学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由"高等教育的边缘"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内容不断完善,合法性不断增强,政府的政策态度也越来越积极,政策发展成果值得肯定,但是政策本身和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整体而言,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甚为薄弱。从中外合作办学政策产生的背景、演进、政策执行等方面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健全政策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政策分析 政策发展 政策执行
下载PDF
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雨凡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2007年第5期57-63,共7页
中国的对外经济政策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是国富民强,尽快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本文试图展示过去50年以来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影响对外经济关系的各种因素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5年以来所受的冲击和... 中国的对外经济政策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是国富民强,尽快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本文试图展示过去50年以来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影响对外经济关系的各种因素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5年以来所受的冲击和面临的挑战,并进一步探讨中国对外经济政策应如何作出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 中国产业政策调整 对外经济政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