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吕振中《新译新约全书》译本考察 被引量:2
1
作者 肖才望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09-112,共4页
1946年出版发行的吕振中《新译新约全书》译本,是首个由中国人从希腊语和希伯来语直译到汉语的版本,该版本以英国牛津大学苏德尔所编的希腊译本为依据,尽量表达了原文的意义并保持了原文结构。通过对比研究希腊语版和《和合本》(CUV),... 1946年出版发行的吕振中《新译新约全书》译本,是首个由中国人从希腊语和希伯来语直译到汉语的版本,该版本以英国牛津大学苏德尔所编的希腊译本为依据,尽量表达了原文的意义并保持了原文结构。通过对比研究希腊语版和《和合本》(CUV),发现吕振中在直译的过程中有意地采用了多义性的语言,使中国读者对于《圣经》有了更多阐释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振中 《圣经》汉译 《和合本》
下载PDF
“和合本”《圣经》中“罪”与“过”的误译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滟波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96-99,共4页
《圣经》是基督教文化或西方文化的基石。“罪感”文化贯穿整部《圣经》 ,在《圣经》中表述“罪”与“过”的语汇有很多。通过考察和对比“钦定本”中sin与transgression和“和合本”中“罪”与“过”等概念后发现 ,sin被译为“罪” ,而... 《圣经》是基督教文化或西方文化的基石。“罪感”文化贯穿整部《圣经》 ,在《圣经》中表述“罪”与“过”的语汇有很多。通过考察和对比“钦定本”中sin与transgression和“和合本”中“罪”与“过”等概念后发现 ,sin被译为“罪” ,而transgression被译为“过”。这是一种误译。造成误译的原因是由于译经的外国传教士对中国文字和文化缺乏必要的理解 ,并因此导致近 10 0年来中文阅读者对《圣经》中“罪感”文化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 "和合本" "钦定本" "罪" "过"
下载PDF
从圣经《旧约》诗集的三个汉译本看翻译标准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红梅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68-73,86,共7页
翻译中很多标准都对译本提出了"忠实"的要求。这种要求实际上是"忠实"标准在内容、语言和文体三个方面或三个层次的详细界说,与圣经翻译原则有内在的契合。圣经文学的经典地位要求圣经翻译也必须再现其文学价值。... 翻译中很多标准都对译本提出了"忠实"的要求。这种要求实际上是"忠实"标准在内容、语言和文体三个方面或三个层次的详细界说,与圣经翻译原则有内在的契合。圣经文学的经典地位要求圣经翻译也必须再现其文学价值。对圣经《旧约》诗集三个汉译本的文体对比分析发现,与其它两个译本相比,《和合本》内容忠实,语言通顺畅达,文辞古雅优美,基本上达到了严复所说的"信、达、雅"标准的较高要求,具有独立的翻译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标准 《旧约》汉译 《和合本》 文体
下载PDF
《圣经》和合本与吕振中本翻译特色对比
4
作者 何昳文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81-82,共2页
《圣经》和合本与吕振中本由于遵循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不同,都展现了各自的特色。和合本虽注重忠实于原文,却不失中文的韵气,但行文因时代的关系显得文雅古旧,也因此更符合作为宗教经典的载体。吕振中译本最宝贵的价值就在于它忠实地把希... 《圣经》和合本与吕振中本由于遵循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不同,都展现了各自的特色。和合本虽注重忠实于原文,却不失中文的韵气,但行文因时代的关系显得文雅古旧,也因此更符合作为宗教经典的载体。吕振中译本最宝贵的价值就在于它忠实地把希腊、希伯来原文《圣经》直译成中文,正因其所特有的准确忠实,使得语言词句较生硬枯燥,甚至不够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 和合本 吕振中本 翻译特色
下载PDF
从καρπóν的翻译看汉译圣经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策略
5
作者 林红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73-76,共4页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打破了以往从"源语"、"译语"两方面入手研究翻译问题的传统,开始把目光转向"读者反应",这也给圣经汉译带来新的气象。通过对和合本与现代中文译本圣经对希腊语单词καρπóν的汉...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打破了以往从"源语"、"译语"两方面入手研究翻译问题的传统,开始把目光转向"读者反应",这也给圣经汉译带来新的气象。通过对和合本与现代中文译本圣经对希腊语单词καρπóν的汉译比较可以看出,功能对等理论背景下特殊的翻译技巧与处理方法,如取消比喻修辞手法采用直说,暗喻修辞手法转译为汉语熟语表达,依据中国人认知习惯改变限定语,依据汉语表达习惯抽象概念转译为具体概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汉译 功能对等 源语 译语 和合本
下载PDF
《塔纳赫》汉译、释经与译不准原则
6
作者 刘平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CSSCI 2017年第1期144-152,共9页
本文以《塔纳赫》为基础,将"新译本""恢复本"置于与原文以及与"和合本"的对比中,探讨圣经汉译运动试图回归或恢复原文的意义在何种意义上可以达成。本文仅从正典以及宗教核心观念等两个方面给出自己的探讨和回答,认为就信仰对象... 本文以《塔纳赫》为基础,将"新译本""恢复本"置于与原文以及与"和合本"的对比中,探讨圣经汉译运动试图回归或恢复原文的意义在何种意义上可以达成。本文仅从正典以及宗教核心观念等两个方面给出自己的探讨和回答,认为就信仰对象、释经以及实践而论,三个汉译本受到译不准原则的限制而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因此,本文认为每部汉译本都试图推陈出"新"或"恢复"原文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每部译本都是新译本,每部译本都是恢复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纳赫》 释经 译不准原则 和合本
原文传递
译者如何对待《圣经》内容的翻译 被引量:3
7
作者 任东升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59-61,共3页
西方文学作品中渗透着许多《圣经》内容,其本身就是为文本服务的。本文通过对照抄“定本”现成译文导致的各种失误的实例分析,明确指出,译者在翻译《圣经》内容的实践中占主体地位,译者有资格、有权利、有责任进行独立翻译,为译文... 西方文学作品中渗透着许多《圣经》内容,其本身就是为文本服务的。本文通过对照抄“定本”现成译文导致的各种失误的实例分析,明确指出,译者在翻译《圣经》内容的实践中占主体地位,译者有资格、有权利、有责任进行独立翻译,为译文读者奉献出忠实、流畅的《圣经》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定本《圣经》 和合本《圣经》 圣经内容 照抄 独立翻译
全文增补中
圣经汉语译本认识与接受研究——兼谈和合本修订版的传播 被引量:1
8
作者 孟振华 熊艳艳 林培泉 《圣经文学研究》 2019年第1期302-331,共30页
学术界对于圣经汉语译本的研究很少从读者角度进行考察,也没有真正关注普通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感受。本文基于对南京信仰群体的实地调查数据,讨论其阅读圣经的习惯、对不同圣经译本的选择情况、对和合本修订版的接受状况以及对该译本... 学术界对于圣经汉语译本的研究很少从读者角度进行考察,也没有真正关注普通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感受。本文基于对南京信仰群体的实地调查数据,讨论其阅读圣经的习惯、对不同圣经译本的选择情况、对和合本修订版的接受状况以及对该译本的评价,之后通过建立回归方程,采用计量分析方法,研究当代读者接受和评价圣经多种汉译本并存现象及和合本修订版时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合本 和合本修订版 基督教 计量分析
下载PDF
果稀叶疏的葡萄枝——奈达与《圣经》和合本的修订
9
作者 徐效军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77-80,共4页
《圣经》和合本是新教的权威译本,尤金·奈达曾经于20世纪60、70年代指导过该译本的修订工作。奈达认为,《圣经》应该适时重译、修订,又在香港、台湾与教会领袖讨论和合本的修订事宜,但未产生与其身份相匹配的影响,其原因一方面在... 《圣经》和合本是新教的权威译本,尤金·奈达曾经于20世纪60、70年代指导过该译本的修订工作。奈达认为,《圣经》应该适时重译、修订,又在香港、台湾与教会领袖讨论和合本的修订事宜,但未产生与其身份相匹配的影响,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奈达工作重心的转移,另一方面在于其修订与信徒的文化预设相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金·奈达 圣经翻译 《圣经》和合本 现代中文译本
下载PDF
《圣经》官话和合本翻译群落:从适应者到构建者
10
作者 徐效军 《译苑新谭》 2018年第1期97-106,共10页
从翻译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圣经》官话和合本翻译群落经历了多重身份的转换。他们首先是以圣经原文为典型要件的《圣经》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者,其后是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圣经》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者,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对《... 从翻译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圣经》官话和合本翻译群落经历了多重身份的转换。他们首先是以圣经原文为典型要件的《圣经》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者,其后是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圣经》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者,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对《圣经》文本进行了选择;最后,选择结束,他们也随之成为中文《圣经》翻译生态中环境的构建者,实现了语言等方面的译有所为,保证了原文生态与译文生态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官话和合本 翻译群落 适应者 选择者 构建者
原文传递
中文《圣经》语言与现代中国的“国语”目标
11
作者 荣光启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89-94,共6页
以和合本《圣经》为代表的中文《圣经》语言是文学性的语言,在"意思"之外,借助独特的句法、节奏、韵律,有比精确的"意思"更丰富的信息。而现代中国的"白话文运动"的目标是"国语",一种在"... 以和合本《圣经》为代表的中文《圣经》语言是文学性的语言,在"意思"之外,借助独特的句法、节奏、韵律,有比精确的"意思"更丰富的信息。而现代中国的"白话文运动"的目标是"国语",一种在"文学"中淬炼出的民族共同语,和合本《圣经》在1919年出版不是历史的偶然,有丰富的神学意味,它可以作为"国语运动"的语言范本。但在特定历史情境中,胡适一代人却与之错失。现在我们应当正视和合本《圣经》的文本价值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圣经》 和合本《圣经》 文学性 白话文运动 国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