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倡议的中欧对接:双层欧盟的视角 被引量:35
1
作者 张骥 陈志敏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6-52,156-157,共17页
中欧"一带一路"合作经历了从模糊处理到局部对接,再到整体、全面对接,从与部分成员国单层对接到与欧盟机构双层对接的进程,并推动中欧形成了更紧密的双边合作关系。基于欧盟对外政策体系的双层特征,"一带一路"倡议... 中欧"一带一路"合作经历了从模糊处理到局部对接,再到整体、全面对接,从与部分成员国单层对接到与欧盟机构双层对接的进程,并推动中欧形成了更紧密的双边合作关系。基于欧盟对外政策体系的双层特征,"一带一路"倡议所涉及的合作领域分属欧盟对外政策中的不同权能类别,欧盟层面的对接和成员国层面的对接呈现出不同特性,并形成复杂的互动关系。中国需要根据欧盟对外政策的双层特性推进对应的"一带一路"双层对接战略,在不同的政策领域采取差异化的方式,针对不同对象确定各自的对接重点,并通过四个途径促进形成中欧双层对接的良性互动机制:横向扩散,通过与部分成员国的引领性合作示范促使其他成员国采取政策模仿行动;向上投射,借助成员国塑造欧盟政策的影响力推动欧盟与中国的积极合作对接;向下传导,通过在欧盟层面形成有利的政策、法律和舆论环境便利和成员国的合作;对外溢出,通过中欧双层对接拓展在"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地区和全球的中欧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欧关系 欧盟对外政策 中国外交 双层对接
原文传递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条件探索 被引量:36
2
作者 金灿荣 赵远良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68,156-157,共19页
中美关系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中美双方的政治定位进行了多次调整,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目前最新的一次定位,旨在对历史上大国冲突的问题做出正面回答,避免两国跌入"修昔底德陷阱"。随着中国实力的上升,中美关系出现了... 中美关系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中美双方的政治定位进行了多次调整,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目前最新的一次定位,旨在对历史上大国冲突的问题做出正面回答,避免两国跌入"修昔底德陷阱"。随着中国实力的上升,中美关系出现了两国在地区领导权、中国军事现代化、航天与电子及网络领域、产业升级、海洋战略、政治多元、发展模式以及战略互信等八个方面进行竞争的新问题,但中美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方面却存在诸多可资利用的有利条件。在主体性条件上,中美既是超大型国家,也是文明型国家,这使得中美两国在性质上不同于历史上出现的新兴大国与现存大国行为体之间的关系;在客观性条件上,其历史性、技术性和时代性条件将起到维持中美关系稳定的作用;在中美双边特性的条件上,中美之间的紧密关系具有了共同演进的基础。作者认为,如果中美两国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且路径选择得当,成功构建两国间的新型大国关系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大国关系 修昔底德陷阱 中美关系 竞争性议题 中国外交
原文传递
探索中国海外安全治理市场化 被引量:25
3
作者 赵可金 李少杰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3-155,160,共23页
就传统意义而言,政府提供安全保护资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大规模的跨国流动对海外安全治理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安全市场化的趋势。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和公民大规模"走出去",中国海外安全治理的方式正在呈... 就传统意义而言,政府提供安全保护资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大规模的跨国流动对海外安全治理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安全市场化的趋势。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和公民大规模"走出去",中国海外安全治理的方式正在呈现一种非常明显的变化,一种新的治理方式正在形成——私营安保公司开始成为中国海外安全治理的主要供给者。然而,迄今为止,中国海外安全市场化的趋势尚未得到学界认真的讨论,私营安保公司在中国海外安全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从安全需求与供给的市场关系模型出发,可以获得一个解释海外安全市场化的分析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中国海外安全的若干案例进行研究,作者得出结论认为,海外安全市场化是由安全需求与安全供给之间的"安全鸿沟"所决定的,国家间的"安全鸿沟"越大,海外安全市场化越突出。以私营安保公司为主要形式的海外安全保障方式,应该成为中国海外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纳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安全 安全市场化 中国外交 公共外交 安全治理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和国际冷战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兼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6-25,共10页
冷战的主要特征虽然是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对抗,但中国在冷战中的地位决非无足轻重。冷战之所以没有从“冷战”发展为全球范围的“热战”,原因之一便在于中国的参与及东亚冷战的发展起到了将美苏两大国分割开来的作用。冷战所涉及的并不... 冷战的主要特征虽然是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对抗,但中国在冷战中的地位决非无足轻重。冷战之所以没有从“冷战”发展为全球范围的“热战”,原因之一便在于中国的参与及东亚冷战的发展起到了将美苏两大国分割开来的作用。冷战所涉及的并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围绕着国际权力分配而展开的争夺。它从一开始就表现为对立意识形态的交锋,表明意识形态因素在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演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研究 国际关系 冷战 冷战史 意识形态 中国 对外政策 世界
下载PDF
中国的“结伴外交”战略:特征、缘由及路径 被引量:14
5
作者 戴维来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0-38,66,共9页
"结伴外交"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呈现出多层、多样、多元性的特征,体现了中国接触世界、融入世界、塑造世界的努力,有助于避免体系性对抗冲突,推动国际体系变革朝着健康稳定、良性互动的发展方向。选择"结... "结伴外交"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呈现出多层、多样、多元性的特征,体现了中国接触世界、融入世界、塑造世界的努力,有助于避免体系性对抗冲突,推动国际体系变革朝着健康稳定、良性互动的发展方向。选择"结伴外交"有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它深刻反映了国际环境变化、中国发展需求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表明中国采用更加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以适应更为复杂和不确定的国际体系,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展望未来,中国要推动"结伴外交"继续深入发展,持续打造发展更高层次、更富内涵的伙伴关系,突出支点国家作用,运筹大国竞争合作,构建遍及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锻造出中国特色的大国新外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结伴外交 伙伴关系网络 战略支点
原文传递
类比、认知与毛泽东的对外政策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清敏 潘丽君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4-72,共19页
人的认识过程经常受到认知能力有限、决策环境不确定以及信息过量等问题的制约。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经常借用类比从历史中寻找启发,帮助认知环境和制定政策。作者依据《毛泽东外交文选》中的文献,对毛泽东运用的历史类比进行梳理和分析,... 人的认识过程经常受到认知能力有限、决策环境不确定以及信息过量等问题的制约。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经常借用类比从历史中寻找启发,帮助认知环境和制定政策。作者依据《毛泽东外交文选》中的文献,对毛泽东运用的历史类比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毛泽东运用类比的方式与西方领导人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借助类比的分析和解释框架,可以看出毛泽东所援引的类比不仅具有宣示和说明政策的作用,而且也充分表明毛泽东分析形势、把握环境、形成政策的认知思维过程。类比的方式虽然有不足之处,但可以揭示决策过程某些方面的细微特点,因而是研究认知和政策分析的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心理学 对外政策分析 毛泽东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政策
原文传递
中阿经贸合作的动力分析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9
7
作者 杨鸿玺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11年第2期29-35,共7页
从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交到1990年中国与沙特建交,中国与所有阿拉伯国家建立并保持了良好的外交关系。经过50多年共同努力,中阿经贸合作已进入全方位、多领域的全面合作阶段。双边贸易、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双向投资、人员培训等领域合... 从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交到1990年中国与沙特建交,中国与所有阿拉伯国家建立并保持了良好的外交关系。经过50多年共同努力,中阿经贸合作已进入全方位、多领域的全面合作阶段。双边贸易、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双向投资、人员培训等领域合作都取得积极进展。经贸关系的迅猛发展,带动文化、教育、体育和卫生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中国已同所有阿拉伯国家签订《文化合作协定》,"汉语热"持续升温。但中阿经贸关系依然需要创新求进,不断拓展深化,同时必须注意前瞻调研和及时应对,努力规避因中东形势动荡冲击而形成的各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阿拉伯国家 经贸合作 国际经济体系 中阿合作论坛 地方外交
下载PDF
对新时代中国对外援助政策调整的思考 被引量:9
8
作者 王玉萍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16,30,共7页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援助通过调整,既提升了受援国自主发展的能力,推动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进一步落实,又促进了国内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同时也带来一些新问题,对外援助政策有必要做进一步调整,使其更符...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援助通过调整,既提升了受援国自主发展的能力,推动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进一步落实,又促进了国内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同时也带来一些新问题,对外援助政策有必要做进一步调整,使其更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追求。具体讲,应加强与发展援助委员会的合作,以消除“中国对外援助威胁论”;加强与受援国沟通,强化项目各个环节,达到互利共赢;逐步完善我国对外援助评估机制,在继续重视评估“学习”功能的同时,加强其“问责”功能;进一步公开对外援助信息,以获得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对我国援外的理解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 对外援助 政策调整
原文传递
外交、对外政策还是对外关系——论当代中国外交研究的学科困境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清敏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52,164,共23页
中国外交、中国对外政策和中国对外关系是当前学界研究当代中国外交时常用的三个概念。它们在研究中经常被互换或交叉使用,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作为国际政治学的不同分支学科,它们的研究目的都是为揭示和解释某种规律,但三者具... 中国外交、中国对外政策和中国对外关系是当前学界研究当代中国外交时常用的三个概念。它们在研究中经常被互换或交叉使用,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作为国际政治学的不同分支学科,它们的研究目的都是为揭示和解释某种规律,但三者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或侧重点,在研究设计中提出问题的角度和回答问题的路径也有所不同。在学界不断呼吁提高国际关系研究门槛和专业化水准的背景下,厘清相关概念,明确它们各自的研究对象,设计不同的研究议程,探求不同的内部规律,在学理上有利于提高学科的专业化程度,增强研究者的专业意识,深化该学科的研究程度;在实践上有利于纠正因缺乏专业知识而产生的关于外交的模糊认识,为中国外交营造健康和理性的国内舆论环境。推进和发展这些学科,一方面需要国际视野,把中国外交、中国对外政策和中国对外关系放在具有普遍意义的外交学、对外政策学和对外关系学的学科大背景下,从普遍的理论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也需要坚持本体意识,扎根中国实践,通过对中国实践的深入研究为这些领域的普遍理论构建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中国对外政策 中国对外关系 外交学 对外政策分析
原文传递
“中阿合作论坛”的成长之路 被引量:5
10
作者 常华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10年第6期9-11,共3页
"中阿合作论坛"的成立,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着眼21世纪双方关系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选择,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加强集体对话与合作的重大举措。经过6年多的发展,论坛正从"开篇布局"的探索时期逐步转入"充实提高&qu... "中阿合作论坛"的成立,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着眼21世纪双方关系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选择,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加强集体对话与合作的重大举措。经过6年多的发展,论坛正从"开篇布局"的探索时期逐步转入"充实提高"的巩固发展阶段,并成为新时期中阿开展集体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阿合作论坛” 中阿集体对话与合作 中阿传统友谊 中国外交
下载PDF
美国霸权、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中美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召颖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28,共10页
冷战后国际体系的两个突出特征是美国霸权主导的单极世界与中国的迅速发展。中美两国在当前的国际体系中既存在着结构上的战略矛盾,但由于美国霸权自身的局限性以及中国在迅速发展过程中国内面临的种种困难,特别是中国经济很强的对外依... 冷战后国际体系的两个突出特征是美国霸权主导的单极世界与中国的迅速发展。中美两国在当前的国际体系中既存在着结构上的战略矛盾,但由于美国霸权自身的局限性以及中国在迅速发展过程中国内面临的种种困难,特别是中国经济很强的对外依赖性,又使得两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至于演变成为无法控制的大规模冲突。由于中美关系之间这种矛盾与合作并存的复杂性,两国关系近年来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周期性的起伏不定的突出特点。从近期来看,中美两国在各自的核心利益上并不存在根本冲突;从长远来看,中美两国避免冲突、加强合作符合各自的国家利益;同时,国际政治中权力本质的变化也将改变国际体系中权力分配的变动必然导致大国之间发生冲突的传统认识;另外,外交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以和平方式促进两国各自的国家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霸权 和平发展 中国外交 中美关系
下载PDF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演变与中国对外政策
12
作者 杨凡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6-18,共3页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 1 953年 1 2月提出后 ,经历了四个前后相接的发展阶段 ,即 :新中国成立初期着眼于周边安全 ,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0 - 60年代着眼于世界革命 ,局部推进时期 ;70年代跨越意识形态的鸿沟 ,重新推进时期 ;80年代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 1 953年 1 2月提出后 ,经历了四个前后相接的发展阶段 ,即 :新中国成立初期着眼于周边安全 ,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0 - 60年代着眼于世界革命 ,局部推进时期 ;70年代跨越意识形态的鸿沟 ,重新推进时期 ;80年代调整基点 ,全方位挺进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起源 演变 中国外交政策
下载PDF
全球治理变革背景下的中国国际制度创建 被引量:5
13
作者 凌胜利 李汶桦 《国际关系研究》 CSSCI 2021年第5期3-23,154,155,共23页
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着民主赤字、领导赤字和治理赤字等问题,新冠疫情肆虐更是加剧了全球治理困境,使得全球治理变革更加迫切。随着中国国家实力增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也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参与国际制度经历了制度觉醒、制度困境... 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着民主赤字、领导赤字和治理赤字等问题,新冠疫情肆虐更是加剧了全球治理困境,使得全球治理变革更加迫切。随着中国国家实力增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也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参与国际制度经历了制度觉醒、制度困境和制度创建三个阶段,体现了中国国际责任意识的不断增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国际制度创建更加具有自主性和引领性,其主要动因在于承担大国责任、维护国家利益和提升国际地位。中国的国际制度创建面临着路径选择、国家间关系协调和制度效果提升等困难。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制度创建在新理念和新制度方面都有所体现,在功能属性和权力属性方面都产生了不错的效果。对于今后中国的国际制度创建,一要坚持以多边主义方式推动国际制度创建,以增强其合法性;二要针对不同领域和议题,因地制宜推进国际制度创建;三要在空间布局方面优先考虑周边地区的制度创建;四要在国际制度创建中高度体现制度创新的价值;五要通过峰会外交和主场外交等方式,积极倡导国际制度创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多边主义 国际制度 中国外交
原文传递
东亚民族主义勃兴与中国周边关系的转型 被引量:5
14
作者 归泳涛 《国际安全研究》 2013年第2期74-87,157,共14页
近来,源于领土争端的民族主义浪潮在中国、日本、韩国以及越南、菲律宾等东亚国家兴起。各国之间激烈竞争,不仅是为了在领土、资源或历史等问题上获得利益和公正更重要的是为了追求国家尊严和国际地位。中国崛起引起的地区权力结构的变... 近来,源于领土争端的民族主义浪潮在中国、日本、韩国以及越南、菲律宾等东亚国家兴起。各国之间激烈竞争,不仅是为了在领土、资源或历史等问题上获得利益和公正更重要的是为了追求国家尊严和国际地位。中国崛起引起的地区权力结构的变化以及各国政府与民众互动关系的变化,是激发这一波东亚民族主义的国际和国内原因。从国际上看,美国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争端中渔利,但美国并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惧确实在加深,同时对美国也心存疑虑。从各国国内看,日本和菲律宾的民族主义更多的是源于政治精英的煽动,越南和中国的民族主义更多的是源于民众的自发情绪,韩国的民族主义则同时受到大众和精英的推动。在东亚地区,民众的力量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因而各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将是大众民族主义对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冲击。中国要妥善应对周边关系中的民族主义因素,对内应该培养开明的国家利益观和冷静、理性的外交观,对外应该提倡建立互利、互敬的地区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周边关系 领土争端 中国外交
下载PDF
1960年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转变的若干问题再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牛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62,共17页
1960年代中期,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其结果是导致1970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的一次历史性转变,即与美国从对抗逐步转向和解。这次历史性转变大致从1964—1965年开始,主要是在两个系统的互动中展开和实现的。这两个系统分别是... 1960年代中期,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其结果是导致1970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的一次历史性转变,即与美国从对抗逐步转向和解。这次历史性转变大致从1964—1965年开始,主要是在两个系统的互动中展开和实现的。这两个系统分别是:一、在冷战体系中构建的中国分别同美苏两国的安全关系;二、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处理战争、危机和国防事务而逐步形成的中国战略决策体系。深入分析和阐述这两个系统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的演变和它们之间的互动,特别是这种互动如何引发和推动了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的转变,对于理解冷战时代中国战略决策的演变和基本特征有重要价值,也为解读之后相继出现的中美建交(1969—1978)和中苏关系"正常化"(1979—1989)都用了将近十年这种特殊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更确切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外政策 国家安全战略 决策 冷战 “四人小组”
下载PDF
21世纪宁夏与海湾国家经贸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璐璐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10年第4期12-19,共8页
近年来,宁夏与海湾国家双方的合作范围越来越广,贸易呈大幅增长趋势,贸易商品呈多样化发展。然而,双方经贸关系中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对海湾国家的市场开辟力度和广度不够,双边贸易的深度不够,宁夏在发展对这些国家的经贸关系中没... 近年来,宁夏与海湾国家双方的合作范围越来越广,贸易呈大幅增长趋势,贸易商品呈多样化发展。然而,双方经贸关系中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对海湾国家的市场开辟力度和广度不够,双边贸易的深度不够,宁夏在发展对这些国家的经贸关系中没有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地缘优势,在引资方面也存在较大的不足。未来深化双方经贸关系应集中于以伊斯兰金融合作为辐射源的"引进来"战略,以清真食品出口为依托的食品、果蔬以及穆斯林用品出口的"走出去"战略,输出劳务,换取外汇的"带回来"创收战略和进一步开辟海湾的医药卫生市场,实现与海湾新兴产业和市场的对接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海湾 经贸关系 中国外交 地方外交
下载PDF
“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的中阿合作范式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顾正龙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19-26,共8页
2004年建立的"中阿合作论坛"顺应了中阿人民巩固传统友谊、加强互利双赢合作关系的共同要求,也体现了中阿关系的历久弥坚和中阿传统友谊的强大生命力。在新形势下,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任务、共同的利益,使中阿合作比以往任何... 2004年建立的"中阿合作论坛"顺应了中阿人民巩固传统友谊、加强互利双赢合作关系的共同要求,也体现了中阿关系的历久弥坚和中阿传统友谊的强大生命力。在新形势下,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任务、共同的利益,使中阿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和重要。全面发展中阿关系和深化中阿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是大势所趋,是中阿关系持续发展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阿合作论坛 互利双赢 战略选择 中国外交 中阿关系
下载PDF
中国对中东变局的建设性介入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士新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52,共13页
中国近年来在中东变局中实施了建设性介入的政策,这是广义干预概念下一种灵活的政策行为,即依据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强调客观中立地提出政策建议,超越了西方的传统干涉概念。中国在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巴以和平等问题以及促进... 中国近年来在中东变局中实施了建设性介入的政策,这是广义干预概念下一种灵活的政策行为,即依据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强调客观中立地提出政策建议,超越了西方的传统干涉概念。中国在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巴以和平等问题以及促进中东总体和平稳定的政策立场上均体现了这种政策的核心要素。中国在中东变局中的建设性介入政策,是其和平外交政策的一贯性表现,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不仅有助于维护自身国家利益,而且有利于国际和地区问题的和平解决,为中国参与解决国际和地区问题提供了重要范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性介入 中东变局 保护责任 中国外交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外交机制能力建设
19
作者 凌胜利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I0002,共16页
外交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统筹“两个大局”的重要因素。在外交能力的诸多要素中,外交机制能力极为重要,是外交能力建设的制度性保障。完善对外工作体制机制,需要加强外交机制能力建设。这也是促进外交能力... 外交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统筹“两个大局”的重要因素。在外交能力的诸多要素中,外交机制能力极为重要,是外交能力建设的制度性保障。完善对外工作体制机制,需要加强外交机制能力建设。这也是促进外交能力现代化,增强海外利益维护,体现中国大国担当等的必由之路。新时代以来,中国通过加强对外工作顶层设计、推动涉外机构改革、完善外交法规和提升国际制度性权力,持续提升了外交机制能力。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任务,需持续加强中国外交机制能力,完善外交协调机制、促进外交法规的国际接轨、优化外交机制的科技赋能和增强国际制度性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外交机制能力 外交能力 对外工作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周边学”发凡:一门交叉学科的诞生 被引量:3
20
作者 石源华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6,共36页
任何一个世界级强国都一定有自己的周边学理论和体系。"中国周边学"新概念的提出和新学科的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需求和产物。构建中国周边学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战略体系,是中国在新时代开展周... 任何一个世界级强国都一定有自己的周边学理论和体系。"中国周边学"新概念的提出和新学科的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需求和产物。构建中国周边学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战略体系,是中国在新时代开展周边外交的现实需要。本文着重论述建设中国周边学的时代需求、中国周边学的定义和内涵、中国周边学的历史变迁、中国周边学的理论体系、中国周边学的交叉学科体系,以及中国周边学的战略体系,比较完整系统地阐述攸关中国周边学的理论创新、交叉学科建设以及战略政策设计等问题的思考和想法,并提出了关于中国周边学建设的设想和建议,以求教于学界同仁,希期引起研讨,推进中国周边学的深入研究和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周边学 理论体系 学科体系 战略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