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边国家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一种基于制衡能力和制衡意愿的解释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小鼎 王翠梅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87,157-158,共33页
随着实力的持续提升,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着迫切的转型升级压力。当前,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大国对中国周边地区的介入已经呈现一种常态化的趋势,周边国家的战略自主性成为解释其对华战略差异的重要变量。在如何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上,周边... 随着实力的持续提升,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着迫切的转型升级压力。当前,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大国对中国周边地区的介入已经呈现一种常态化的趋势,周边国家的战略自主性成为解释其对华战略差异的重要变量。在如何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上,周边国家之所以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关键在于制衡能力与制衡意愿的不同强度。结合区域特性,周边国家的对华战略大体可以区分为制衡、调适、投机和对冲等四种类型。具体而言,若周边国家同时具有较强的制衡能力和制衡意愿,实施制衡行为的条件和动机同时具备,则倾向于制衡,如日本;若只有较强的制衡能力而没有相应的制衡意愿,则倾向于调适,如俄罗斯;若制衡能力较弱而制衡意愿强烈,则倾向于投机,如越南;若制衡能力和制衡意愿都较弱,则倾向于对冲。对冲战略在竞争型和合作型周边次区域权力格局下分别体现为"两难型"和"兼得型"对冲,分别如韩国和哈萨克斯坦。通过考察这五个周边国家对于"一带一路"的差异化回应,基本验证了上述分析框架的适用性。鉴于此,中国应当细化周边外交的政策选项,对接周边国家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强化崛起正当性,提升区域治理能力,开拓周边外交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崛起 周边外交 制衡能力 制衡意愿 战略选择
原文传递
数字中国视野下的国家治理信息化及其实现:精准、动态与协同 被引量:12
2
作者 杜晓燕 宋希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7-124,共8页
从农业中国到工业中国再到数字中国,信息在国家发展的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信息由少到多、由单维到多维、由结构化到多元化、由垄断到共享的变化改变了传统权力运行的向度,国家治理受众由全民式的被动盲从到社会精英的有限参与再到... 从农业中国到工业中国再到数字中国,信息在国家发展的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信息由少到多、由单维到多维、由结构化到多元化、由垄断到共享的变化改变了传统权力运行的向度,国家治理受众由全民式的被动盲从到社会精英的有限参与再到普通民众的全员化参与,也促使着国家治理向科学化、公开化、透明化转变,这使得国家治理从农业中国全管全控的寡头式治理模式转变为工业中国社会中有限管控的精英式治理模式,再转变为数字中国社会中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内核的数字协商治理模式。在当前的数字中国时代,数字协商的要求更加强调数据融通和提供精确化的数字治理服务,而这又与国家治理信息化的要求高度契合,从而为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即未来要以信息化促进国家治理的精准性、动态化与协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中国 国家治理能力 信息化 数字协商
下载PDF
国家能力与金融功能财政化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立 《华南金融研究》 2003年第3期13-23,共11页
渐进转轨过程中,政府面临许多挑战,因此保持并强化国家能力十分必要。为了保持国家能力,中国政府加强了对金融业的控制,促使其行使财政职能。这体现为,在资源动员过程中,金融业具有税收替代功能;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金融业具有财政替代功... 渐进转轨过程中,政府面临许多挑战,因此保持并强化国家能力十分必要。为了保持国家能力,中国政府加强了对金融业的控制,促使其行使财政职能。这体现为,在资源动员过程中,金融业具有税收替代功能;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金融业具有财政替代功能。由此,金融资源被异化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金融业异化为“第二财政”。作为“第二财政”的金融业,发挥着提供铸币收入、平衡预算赤字、替代财政投资、平衡地区差距、替代财政补贴等多项财政功能。这种替代既有逻辑上的必然性——渐进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有其现实上的不合理性——财政功能和金融功能错位。只有进行金融制度建设,促进财政到位,才能使得金融归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能力 金融功能财政化 经济转轨 金融制度建设 金融业 资源配置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国家建设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经验 被引量:10
4
作者 曹海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5-10,共6页
根据国家建设理论中的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这两个概念反思我国六十年的国家建设历程,坚持党的领导,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建设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党领导下的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立基于党的建设、调适与转型。由... 根据国家建设理论中的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这两个概念反思我国六十年的国家建设历程,坚持党的领导,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建设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党领导下的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立基于党的建设、调适与转型。由历史形成的"党领导国家"政治形态,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的建设与完善来取得自主性与治理能力,以面对及回应内外政治环境的挑战与变迁。通过意识形态建设、党对人力的调动与运用、治理国家,加强党领导下的国家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国家建设 国家自主性 国家能力
下载PDF
中国“两大奇迹”形成逻辑的政治经济学阐释 被引量:9
5
作者 任保平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1,共8页
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创造了大规模、快速的经济增长,形成了社会领域长期稳定发展的"两大奇迹"。"两大奇迹"的形成原因是:坚持党的领导是创造"两大奇迹"的政治保证;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是"两大奇迹&qu... 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创造了大规模、快速的经济增长,形成了社会领域长期稳定发展的"两大奇迹"。"两大奇迹"的形成原因是:坚持党的领导是创造"两大奇迹"的政治保证;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是"两大奇迹"创造的思想保证;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两大奇迹"创造的制度保证;党领导下人民创造力的发挥是"两大奇迹"创造的动力保证。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来看,"两大奇迹"形成的理论逻辑是党领导下的国家能力与规模化市场创造的结合造就了经济增长的奇迹,在经济快速增长所奠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两大奇迹"历史经验是党领导下国家能力的培育,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协同互补,发展规划与市场机制的结合,选择性产业政策、功能性产业政策与普惠性产业政策的协调。在第二个百年续写"两个奇迹",并创造高质量发展奇迹需要从中长期发展视角判断未来发展的趋势,继续推动国家与市场的共同演进,重塑高质量发展的增长体系,充分释放内需潜力,确立"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奇迹 党的领导 国家能力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中的国家自主性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彩波 陈霞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6,171,共12页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从政治学视角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原因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而国家自主性理论作为理解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新范式使得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望取得突破。中国革命的历史遗产和官僚体制的...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从政治学视角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原因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而国家自主性理论作为理解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新范式使得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望取得突破。中国革命的历史遗产和官僚体制的发展、执政党的危机意识与高层精英的战略领导以及平均主义带来的平等社会结构等,使中国在改革之初的发展就具有自主性特征。中国的经济增长得益于基于国家权力和国家能力的有效干预,这种国家干预主要体现在国家自主性的政策和制度供给、政策和制度执行两个层面。但近些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衡带来的社会不公和利益集团,成为国家能否为经济发展持续提供动力而必须应对的难题和挑战。中国需要从政府体制改革和社会自主性提升两方面入手实现国家自主性的平衡,以隔离性和嵌入性为特征的治理式互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家自主性的目标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主性 中国经济发展 国家权力 国家能力
原文传递
大力发展加氢工艺和加氢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德义 《炼油设计》 2000年第4期1-6,共6页
介绍了我国加氢裂化工艺的基本情况 ,对今后我国加氢技术的发展谈了一些看法。指出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加氢生产能力大幅增长 ,工艺水平明显提高 ,但面对我国炼油工业面临的进口含硫原油加工量增加 ,环保要求日益严格 ,清洁燃料生... 介绍了我国加氢裂化工艺的基本情况 ,对今后我国加氢技术的发展谈了一些看法。指出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加氢生产能力大幅增长 ,工艺水平明显提高 ,但面对我国炼油工业面临的进口含硫原油加工量增加 ,环保要求日益严格 ,清洁燃料生产迫在眉睫 ,要求生产高档润滑油基础油等新形势 ,仍不能满足需要。因此今后必须通过改造老装置、建设新装置来增加生产能力 ,同时应将新工艺、新催化剂的开发列为重点科研课题 ,不断提高我国的加氢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加氢裂化 加氢精制 技术发展 炼油 原油
下载PDF
Local State Capacity and Uneven Taxation across Industrial Firms
8
作者 Linke Hou Zhikuo Liu +1 位作者 Qi Zhang Xiaolu Zhao 《China & World Economy》 2024年第3期191-214,共24页
In this research we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ocal state capacity(LSC)and effective tax burdens(ETBs)on industrial firms within counties between 1998 and 2013.The LSC measures a state's capacity for pol... In this research we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ocal state capacity(LSC)and effective tax burdens(ETBs)on industrial firms within counties between 1998 and 2013.The LSC measures a state's capacity for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specifically its ability to acquire low-cost agricultural land for nonagricultural(industrial or commercial)purposes.Based on China's government-led development experience since the 1990s,we draw on two unique household survey datasets to capture LSC at county level.We find robust evidence that greater LSC was associated with much lower ETBs on large industrial firms.This taxation pattern implies local government's primary reliance on larger manufacturing firms,while the ETBs for small-and-medium enterprises are not as prominently addressed.This research highlights that LSC can affect both the amount of revenue a local government can generate and the methods it uses to collect these reven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effective tax burdens land requisition local government local state capacity
原文传递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国家能力建构(1970—2013年) 被引量:6
9
作者 卢凌宇 胡怡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7-80,共14页
国家能力是国家将自己的意志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其中财政汲取能力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国家能力。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贸易、投资和金融三个维度。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的贸易量和投资量,扩大了税基。一方面,为了应对全球化,中国政府对本国... 国家能力是国家将自己的意志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其中财政汲取能力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国家能力。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贸易、投资和金融三个维度。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的贸易量和投资量,扩大了税基。一方面,为了应对全球化,中国政府对本国的相关制度、政策和法律条文进行立改废,显著地提高了经济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全球化所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既导致了政府机构的扩张,也强化了现存的一些政府部门。与此同时,全球化之下的其他负外部性——比如急剧上升的贸易依存度和日益困难的监管——对中国国家能力产生了消极影响。本文以1960—2018年间的权威宏观政治经济数据为原始数据,但由于关键变量的数据有的始于1970年,有的截止到2013年,所以统计分析覆盖的时间段是1970—2013年。本文的回归分析发现,经济全球化显著地增强了中国的国家能力,其中贸易和金融全球化的作用显著的积极,但投资开放的影响则显著的消极。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去,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平台,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规范化管理以及加速对科学技术的运用与掌握;在平衡风险和受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中国 国家能力 贸易 投资 金融
下载PDF
迈向有效国家:改革进程中的中国国家能力变迁 被引量:5
10
作者 闫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7,共8页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表明,在众多变量因素中,国家能力无疑是解释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有效变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家能力经历三次变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政策时代,国家优先推动了强制能力与...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表明,在众多变量因素中,国家能力无疑是解释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有效变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家能力经历三次变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政策时代,国家优先推动了强制能力与汲取能力的发展;在经济社会不协调发展的政策失衡时代,"有经济政策无社会政策"的格局造成了国家能力的畸形发展,这表现为"高强制能力与弱规范能力"、"强汲取能力与弱再分配能力";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政策时代,国家开始着力于推动规范能力和再分配能力的建设。社会政策的兴起也推动了中国国家能力的均衡发展,加快中国建设有效国家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发展 国家能力 有效国家 政策变迁
下载PDF
认识中国复兴之路——基于综合国力和国家能力的视角 被引量:5
11
作者 谢宜泽 胡鞍钢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7-38,2,共13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回望自近代以来中国走过的复兴之路意义非凡。基于综合国力和国家能力的双重视角,文本将中国复兴之路划分为四个阶段:清朝末期(1840-1911年)综合国力大国家能力弱的衰落阶段;民国时期(1912-1948年)综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回望自近代以来中国走过的复兴之路意义非凡。基于综合国力和国家能力的双重视角,文本将中国复兴之路划分为四个阶段:清朝末期(1840-1911年)综合国力大国家能力弱的衰落阶段;民国时期(1912-1948年)综合国力小国家能力弱的低谷阶段;新中国建设时期(1949-1977年)综合国力小国家能力强的奠基阶段;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综合国力大国家能力强的崛起阶段。纵观过去近二百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以得到三点启示:其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国家能力提升最关键的变量,坚持党的领导是继续完成民族复兴伟业的根本保证;其二,国家能力变化是综合国力变化的基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重视综合国力提升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国家能力建设;其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符合国家发展生命周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新的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的起点,2020年之后中国将进入现代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的强盛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兴之路 综合国力 国家能力 国家发展生命周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下载PDF
国家能力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安东 李民骐 韩野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2012年第4期47-66,共20页
经济经过30多年快速的增长,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即便不考虑资源和环境的问题,中国经济发展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多依赖已经变得越发不可持续。导致中国经济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消费不足,而这... 经济经过30多年快速的增长,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即便不考虑资源和环境的问题,中国经济发展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多依赖已经变得越发不可持续。导致中国经济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消费不足,而这要归咎于收入不平等的加剧和社会福利供给的不足。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中国的国家能力减弱有关。尽管如此,中国的国家能力在未来的一个时期仍然足以解决相关的问题。国家能力的增强会促进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的形成,这需要政府获得大众更多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国家能力 经济增长 可持续性
原文传递
人口治理规模、人口治理能力与中国式现代化
13
作者 孔新峰 李怡杭 《沂蒙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7-35,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性,也有基于中国国情而来的个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个性,其中第一条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广土众民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面对的治理问题复杂、难...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性,也有基于中国国情而来的个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个性,其中第一条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广土众民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面对的治理问题复杂、难度高。而正因中国实现现代化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艰巨,才更显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不易,才更彰显中国共产党政党能力的强大。文章从中国共产党面对的“人口压力问题”“政治整合问题”“组织负效率问题”出发,讨论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基本国情带来的治理问题及中国共产党的解决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规模 国家治理能力
下载PDF
中国之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荆林波 奚祺海 《宁夏党校学报》 2021年第1期5-16,共12页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成熟与完善对于国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随着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所带来的全球范围内民粹主义的抬头与全球治理失序,中国国家治理模式带着巨大的活力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之治这一历史上从...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成熟与完善对于国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随着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所带来的全球范围内民粹主义的抬头与全球治理失序,中国国家治理模式带着巨大的活力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之治这一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新型国家治理体系也让世界瞩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的管理者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充满信心。我们始终坚定认为,推进中国之治将更好地把中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关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之治 国家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百年艰难探索:走出“宏观缺位”与“微观失效”窘境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建波 陈皓 刘婷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7,共9页
20世纪上半叶,旧中国国家能力低下,“宏观缺位”,被称为“一盘散沙”。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分配和财富流通解决贫富分化的问题,这有利于降低基尼系数,从而形成规模优势,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实现了国家能力的重构... 20世纪上半叶,旧中国国家能力低下,“宏观缺位”,被称为“一盘散沙”。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分配和财富流通解决贫富分化的问题,这有利于降低基尼系数,从而形成规模优势,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实现了国家能力的重构,“宏观缺位”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新中国在国防、教育、卫生、水利、交通等公共品领域的供应能力显著提高,然而国家对微观经济主体的过度干预又导致了“微观失效”,致使工农业,尤其是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充分尊重微观经济主体的权益,逐步实现了国家宏观有力调控和微观经济主体积极创新的结合,走出“宏观缺位”与“微观失效”的窘境,形成了政府作用与市场效率协调均衡的中国道路,推动经济长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国家能力 中国道路 宏观缺位 微观失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