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原地区妇女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各亚型分布特点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红娟 王雅莉 张颖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中原地区妇女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 irus,HPV)感染分布情况及主要型别。方法采用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扩增分型检测试剂盒,对80例中原地区妇女经病理确诊宫颈癌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8... 目的探讨中原地区妇女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 irus,HPV)感染分布情况及主要型别。方法采用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扩增分型检测试剂盒,对80例中原地区妇女经病理确诊宫颈癌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80例宫颈癌患者中有76例HPV阳性,阳性率为95.0%,其中HPV16感染率最高为53.9%,其他高危型的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16、52、58、33、18、31、56、68、59、39、45、35、51。低危型中HPV11型感染率最高为10.5%,其他低危型的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6、44、42、43。多重感染率为25.0%。正常对照组65例中有15例HPV阳性(23.1%),HPV16感染率最高为26.7%。宫颈癌HPV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原地区妇女宫颈癌患者中以HPV16、52、58、33感染为主要型别,可能是中原地区妇女宫颈癌较易感染的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HPV) 基因分型
下载PDF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2
2
作者 胡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7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方法选取行感染筛查的妇女500例,均行妇科检查及HPV检测,分析HPV检测及基因分型结果、多重感染分布特征及年龄分布情况。结果 500例共检出HR-HPV阳性90例,占18.0... 目的探讨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方法选取行感染筛查的妇女500例,均行妇科检查及HPV检测,分析HPV检测及基因分型结果、多重感染分布特征及年龄分布情况。结果 500例共检出HR-HPV阳性90例,占18.00%,其中HPV52、HPV16、HPV58型所占比例最高;90例HR-HPV感染中多重感染64例,其中二重感染44例,占68.75%;三重感染16例,占25.00%;四重感染4例,占6.25%;20~<31岁及31~<41岁分别为单一感染与多重感染的高峰年龄段。结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41岁为HR-HPV感染的高峰年龄段,并以HPV52、HPV16、HPV58为常见感染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流行病学 感染分布特征 宫颈癌
下载PDF
骨桥蛋白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宫颈癌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郝筱诗 安燕 +1 位作者 王立岩 王瑛坚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正常宫颈、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癌组织中OPN的表达情况。结果 OPN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癌...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正常宫颈、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癌组织中OPN的表达情况。结果 OPN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呈上升趋势,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CINⅠ组和CINⅡ-Ⅲ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呈上升趋势,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OPN的阳性表达率随临床期别的增加、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差异有显著性;OPN在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OPN在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由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癌呈递增趋势,表明了OPN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OP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为OPN可望成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肿瘤标志物及成为宫颈癌治疗的靶基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OPN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宫颈癌的流行情况调查与诊疗 被引量:8
4
作者 刘燕妮 童文聪 +1 位作者 庞会芳 练娟娟 《当代医学》 2011年第12期15-16,共2页
目的用宫颈刮片方法对辖区8361人次宫颈癌普查普治,探讨宫颈癌流行及诊疗情况。方法对8361例妇科普查的妇女进行宫颈筛查。检查方法为宫颈刮片及阴道镜检查。对可疑者进行阴道镜下定位取活检及组织学病理检查。结果应查人数9528例,实查8... 目的用宫颈刮片方法对辖区8361人次宫颈癌普查普治,探讨宫颈癌流行及诊疗情况。方法对8361例妇科普查的妇女进行宫颈筛查。检查方法为宫颈刮片及阴道镜检查。对可疑者进行阴道镜下定位取活检及组织学病理检查。结果应查人数9528例,实查8361例,普查率87.75%;慢性宫颈炎5850例,发病率69.97%;宫颈癌18例,患病率215.29/10万;手术治疗14例,放化疗2例,普治率88.89%;3例原位癌术后均体健,手术治疗有效率100%;11例浸润癌Ⅰb-Ⅳb期手术及放、化疗,3年存活率27.27%;放、化疗后均出现程度不同的毒副作用,发生率100%;3例术后2年内出现并发症死亡,4例因期别晚,已失去手术时机,均在1年半内死亡,死亡率7.99/10万。结论慢性宫颈炎发病属首位;符合宫颈癌的发病年龄规律;宫颈刮片健康普查简便经济、可靠,适合农村妇女病普查;宫颈早期病变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晚期;早期宫颈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同步放疗、化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流行情况 诊疗
下载PDF
甘露消毒丹化裁治疗宫颈癌术后发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晶 王春燕 +3 位作者 史会娟 吝欢欢 高静 刘淑刚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2-364,共3页
目的:观察甘露消毒丹治疗宫颈癌术后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宫颈癌术后发热、应用二代头孢类治疗无效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0人。中药组给予甘露消毒丹治疗,对照组给予亚胺培楠治疗。结果:2组总有效率中药组90%,对照组75... 目的:观察甘露消毒丹治疗宫颈癌术后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宫颈癌术后发热、应用二代头孢类治疗无效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0人。中药组给予甘露消毒丹治疗,对照组给予亚胺培楠治疗。结果:2组总有效率中药组90%,对照组75%;2组用药后体温均呈下降趋势,第3天中药组平均体温37.0℃,对照组37.6℃。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中药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甘露消毒丹治疗宫颈癌术后发热有显著疗效,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缩短发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消毒丹 宫颈癌 术后发热
下载PDF
健康人CIK细胞对宫颈癌细胞杀伤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要跟东 霍红旗 +1 位作者 李鹏 刘爱民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观察健康人的CIK细胞对宫颈癌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并对其杀伤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宫颈癌的过继免疫治疗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获得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各种细胞因子体外诱导成CIK细胞,流式细胞仪对细... 目的:观察健康人的CIK细胞对宫颈癌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并对其杀伤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宫颈癌的过继免疫治疗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获得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各种细胞因子体外诱导成CIK细胞,流式细胞仪对细胞作动态表型分析;用MTT法检测CIK细胞对宫颈癌细胞HeLa的细胞毒活性,用DNA凝胶电泳检测CIK细胞诱导HeLa细胞凋亡情况,用RT-PCR技术检测杀伤前后宫颈癌细胞Fas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健康人CIK细胞对HeLa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活性,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及效靶比的增加其杀伤活性逐步增加;DNA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经CIK细胞作用后HeLa细胞DNA被降解,在DNA凝胶电泳图上呈现特异的梯状条带(DNA Ladder);RT-PCR结果显示经CIK细胞作用后HeLa细胞中Fas mRNA基因表达上调。结论:健康人CIK细胞对宫颈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癌细胞Fas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直至死亡。为临床应用CIK细胞治疗宫颈癌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人 CIK细胞 宫颈癌 PCR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中100例HPV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芳 王桂芝 秦文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22期1745-1746,共2页
目的了解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亚型分布。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100例宫颈病变患者进行HPV检测。结果 100例患者均有HPV感染,低危型4例,高危型96例,多重感染33例。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 目的了解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亚型分布。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100例宫颈病变患者进行HPV检测。结果 100例患者均有HPV感染,低危型4例,高危型96例,多重感染33例。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对HPV阳性特别是高危型HPV感染的人群需进行长期跟踪监测,以阻断HPV的持续感染,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
下载PDF
太原地区404例女性HPV感染状况及基因分型统计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殷晋华 李鹏丽 +4 位作者 王鹏飞 马云霞 郝子琪 王倩 周永安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2年第10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太原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以及基因分型分布及特点。方法采用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PCR技术及导流杂交技术)对太原地区404例女性进行21种HPV亚型分析。结果 404例检测者共检测到HPV阳性患者213例,阳性率... 目的探讨太原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以及基因分型分布及特点。方法采用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PCR技术及导流杂交技术)对太原地区404例女性进行21种HPV亚型分析。结果 404例检测者共检测到HPV阳性患者213例,阳性率为52.7%。21种HPV亚型(除HPV 42、43型外)均有检出,其中检出率较高的高危型有HPV 16(34.4%),HPV 58(13.4%),HPV 53(8.7%);检出率最高的低危型是HPV 6(2.2%)。阳性检出者中单一亚型感染占59.6%,多种亚型感染占40.4%;在多重感染中,伴随着合并感染的亚型数增加,比例逐渐下降。结论利用PCR技术和杂交技术检测女性HPV感染情况,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预防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宫颈癌
原文传递
P53 Codon 72多态性、P53表达与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眭鸿颖 周萍 +2 位作者 江宁 廖革望 史彩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0期1896-1899,共4页
目的:研究P53 Codon 72多态性、P53的表达与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Ib2期宫颈癌患者274例,术前192Ir腔内后装4次,A点放疗剂量2400cGy,一周2次,共2周。治疗后14d进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据术后病理放疗反应HE染色结果分为放疗敏感... 目的:研究P53 Codon 72多态性、P53的表达与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Ib2期宫颈癌患者274例,术前192Ir腔内后装4次,A点放疗剂量2400cGy,一周2次,共2周。治疗后14d进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据术后病理放疗反应HE染色结果分为放疗敏感与放射抗拒两组。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蛋白在治疗前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放疗敏感与放射抗拒两组P53蛋白表达差异有无显著性意义;采用PCR后测序的方法检测治疗前P53第72密码子的基因型频率多态性(P53 Codon 72),分析放疗敏感与放射抗拒两组中各P53 Codon 72基因型的差异有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放疗抗拒组与放疗敏感组相比,P53高表达的比例显著高于P53低表达的比例(P=0.00081)。P53 Codon 72多态性分析,Pro/Pro与Arg/Arg、Pro/Pro与Arg/Pro在放疗敏感组与放疗抗拒组的分布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P=0.009和P=0.032);Arg/Arg与Arg/Pro,在放疗敏感组与放疗抗拒组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503)。结论:P53 Codon 72多态性和P53蛋白与宫颈癌放疗敏感性有相关性,可以作为早期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CODON 72多态性 P53表达 宫颈癌 放疗敏感性
原文传递
湖南地区汉族人群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宫颈鳞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眭鸿颖 周萍 +1 位作者 江宁 廖革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1期2083-2086,2061,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组织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的多态性及分析第72位密码子的多态性与湖南地区汉族人群宫颈鳞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101例正常宫颈和150例宫颈鳞癌石蜡组织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基因,回收目的片段进行测序。采用SPSS ... 目的:探讨宫颈组织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的多态性及分析第72位密码子的多态性与湖南地区汉族人群宫颈鳞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101例正常宫颈和150例宫颈鳞癌石蜡组织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基因,回收目的片段进行测序。采用SPSS 11.5软件分析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的多态性。结果:p53第72位密码子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在宫颈鳞癌组织中Arg/Arg、Pro/Pro、Arg/Pro所占比例分别为40.66%、16.67%、42.67%;在正常宫颈组织中Arg/Arg、Pro/Pro、Arg/Pro所占比例分别为47.53%、7.92%、44.55%。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Arg/Arg和Arg/Pro基因型在宫颈鳞癌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Pro基因型在宫颈鳞癌组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结论: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Pro/pro基因型是湖南地区女性发生宫颈鳞癌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 多态性 宫颈癌 宫颈鳞癌
原文传递
p16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颈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万俊 余宁珠 崔满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p16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1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41例子宫颈癌组织中p16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p16呈中高表达,与对照组无... 目的:探讨p16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1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41例子宫颈癌组织中p16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p16呈中高表达,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子宫颈癌中呈低表达,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颈癌组织中p1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p16表达异常参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p16的缺失可能与子宫颈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p16的检测可作为评价子宫颈癌恶性程度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P16 细胞周期调控
下载PDF
组织间放疗与传统腔内放疗治疗宫颈癌的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
12
作者 徐志渊 林连兴 +2 位作者 陈楚云 朱楚云 陈作明 《天津药学》 2017年第6期51-54,共4页
目的:观察组织间插植腔内后装近距离放疗与传统腔内宫腔管和双侧阴道穹窿管后装近距离放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2011年3月—2012年9月于本院首诊的6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同期单药化... 目的:观察组织间插植腔内后装近距离放疗与传统腔内宫腔管和双侧阴道穹窿管后装近距离放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2011年3月—2012年9月于本院首诊的6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同期单药化疗,给予顺铂20 mg/m^2或卡铂(AUC2),每周1次,共6次。同时两组均采用联合常规分割外照射放疗,1.8~2 Gy/次、1次/d,5次/周,预防剂量46~50 Gy。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传统腔内宫腔管和双侧阴道穹窿管后装近距离放疗,实验组采用组织间插植腔内后装近距离放疗。放化疗过程中每周查血常规1次,定期检查肝肾功能,放疗1次/周,连续5周,疗程结束1个月内复查盆腔MRI或彩超。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2和4年生存率分别为93.3%、90.0%和86.7%,对照组1、2和4年生存率分别为86.6%、80.0%和73.3%,两组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降低以及急性放射性肠炎和急性放射性膀胱炎等毒副作用,但两组近期毒副作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晚期放射性直肠炎和晚期放射性膀胱炎,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放化疗失败例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组织间插植腔内后装近距离放疗治疗宫颈癌临床疗效好,未增加安全隐患,可在临床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射疗法 放化疗 预后 组织间放疗 传统腔内放疗
下载PDF
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的健康教育 被引量:7
13
作者 岑孔兰 吴英君 柯昌娜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5期211-212,共2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对25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的措施与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得到了良好的心理护理和情感支持,调动了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患...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对25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的措施与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得到了良好的心理护理和情感支持,调动了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对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实施有效健康教育,有助于宫颈癌放疗计划的顺利进行,降低放疗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疗 健康教育
下载PDF
木樨草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鑫鑫 曹娜娜 +2 位作者 董治国 李鹏 郭素红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木樨草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宫颈癌细胞株传代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分组加入不同浓度的木樨草素,并设空白对照组。用MTT比色法观察木樨草素对体外培养的宫颈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 目的探讨木樨草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宫颈癌细胞株传代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分组加入不同浓度的木樨草素,并设空白对照组。用MTT比色法观察木樨草素对体外培养的宫颈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MTT比色法测定显示,木樨草素作用于宫颈癌Hela细胞后可以抑制其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木樨草素能抑制体外培养的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樨草素 宫颈癌HELA细胞 增殖
下载PDF
早期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66例临床观察
15
作者 张文先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0期452-453,共2页
目的具体总结分析早期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以及与同步放疗化疗、预后之间的关系情况。方法对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早期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此66例患者于术后全部进行同步化疗、放疗作为观察组,我院术后进... 目的具体总结分析早期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以及与同步放疗化疗、预后之间的关系情况。方法对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早期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此66例患者于术后全部进行同步化疗、放疗作为观察组,我院术后进行单纯放疗的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4年生存率达到88%,对照组的复发率以及总生存率低于观察组(P<0.05)。研究组采取放化疗方式进行治疗,短期内白细胞有所下降,部分患者有较明显的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临床治疗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俨然已经成为影响患者子宫颈癌预后主要原因,在患者术后进行同步放化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子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术后同步放化疗 生存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