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调脂干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0
1
作者 罗助荣 盖晓波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77-980,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小板活性因子CD41、CD63、CD62P表达、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测定30例UA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前后血小板CD4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小板活性因子CD41、CD63、CD62P表达、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测定30例UA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前后血小板CD41、CD63、CD62P、血浆hsCRP浓度及经彩色多普勒技术测定的颈动脉内膜厚度、血流参数及颈动脉斑块的变化,并与常规治疗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30例UA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血小板CD41、CD63、CD62P及血浆hsCRP测定值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或P<001);并降低双侧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面积缩小,改善颈动脉血流参数,12个月后上述各项参数改变更为明显,与常规治疗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抗血小板活化、抗炎等机制对防治不稳定性心绞痛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不稳定性心绞痛 阿托伐他汀 常规治疗 cd41 hs-CRP cd62P 斑块面积 表达 水平
原文传递
菊花煎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同亭 赵立群 +1 位作者 孙自勤 王要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菊花煎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血小板单克隆抗体,测定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和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a)的含量,并... 目的:观察菊花煎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血小板单克隆抗体,测定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和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a)的含量,并观察菊花煎灌肠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上述指标在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缓解期较活动期虽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中药菊花煎灌肠治疗,治愈率为6563%,总有效率为9375%。治疗后各项检测指标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异常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菊花煎灌肠可抑制其表达,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血小板膜糖蛋白 灌肠治疗 观察 治疗后 cd41 治疗前 结论 重要作用 目的
下载PDF
体外循环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金秀国 方国安 +3 位作者 刘波 刘晓光 庄晓玲 方汉波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8-299,共2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对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膜糖蛋白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5例择期CPB下行心脏手术的病人,在全身肝素化前、肝素化后10min、转流30min、转流结束肝素中和后10min及术后24h分别检测血小板数(PLT)、血小...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对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膜糖蛋白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5例择期CPB下行心脏手术的病人,在全身肝素化前、肝素化后10min、转流30min、转流结束肝素中和后10min及术后24h分别检测血小板数(PLT)、血小板聚集率(PAGM)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a、CD42a、CD61、CD62p)阳性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eanfluorescenceintension,MFI)的变化。结果肝素化后10minPLT及PAGM明显下降,转流结束肝素中和后10min为最低,术后24h渐趋恢复;CD41a、CD42a、CD61的阳性表达率各时段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CD41a、CD61的MFI明显增强,CD42a的MFI明显减弱,与转流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P<0.01);CD62p的阳性表达率及MFI在各时段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CPB过程中,血小板数量急剧下降,聚集功能受损;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受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膜糖蛋白 cd42a 阳性表达率 血小板聚集功能 cd41a 血小板聚集率 cd61 平均荧光强度 血小板计数 全身肝素化 cd62p 血小板数量 心脏手术 0.05 0.05 功能受损 CPB 24h 转流 PLT MFT 术后 中和
下载PDF
混合血小板在保存期中的活化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林俊杰 邱颖婕 +3 位作者 冯明亮 马庆 范华骅 钱开诚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26-328,共3页
目的 了解混合血小板在保存期中的活化情况。方法 用无菌导管链接器将多袋同一血型的白膜层合并为 1袋 ,并制成混合血小板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该血小板的CD6 2p和CD4 1表达量 ,同时检测其细胞因子IL 2、IFN γ的浓度、血小板计数和pH... 目的 了解混合血小板在保存期中的活化情况。方法 用无菌导管链接器将多袋同一血型的白膜层合并为 1袋 ,并制成混合血小板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该血小板的CD6 2p和CD4 1表达量 ,同时检测其细胞因子IL 2、IFN γ的浓度、血小板计数和pH值。结果 在保存期 0~ 3d内混合血小板的血小板计数、pH值、CD6 2p和CD4 1表达量无显著差异 ,并且其中IL 2和IFN γ的浓度亦无显著差异。在 0、1和 3d时 ,该血小板的CD6 2p阳性率和CD4 1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 (2 5 .36± 10 .4 6 ) %、(2 6 .5 7± 11.2 5 ) %、(2 9.83± 10 .4 2 ) %及 9.85± 3.2 8、10 .2 9± 3.19、12 .17± 4 .71;其IL 2 (pg/ml)和IFN γ(pg/ml)的浓度分别为 2 9.6 4± 4 .5 6、33.2 9± 5 .86、31.30± 4 .5 9及 6 4 .6 5± 8.74、6 6 .0 2± 8.87、6 2 .5 1± 9.4 7。结论 混合血小板在保存期中其血小板和残余白细胞无明显活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流式细胞术cd62p cd41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肾病血小板活化分子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宜英 孙文学 +3 位作者 彭武建 戴勇 李富荣 王新根 《黑龙江医学》 2004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通过检测血小板活化时表达的特异膜糖蛋白分子 ,以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时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 35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及 2 4例正常人外周血血小板的膜糖蛋白CD 6 2P ,CD 6 3,CD 4 1,CD ... 目的 通过检测血小板活化时表达的特异膜糖蛋白分子 ,以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时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 35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及 2 4例正常人外周血血小板的膜糖蛋白CD 6 2P ,CD 6 3,CD 4 1,CD 6 1的表达。结果 老年糖尿病肾病组的CD 6 2P ,CD 6 3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 (P <0 0 0 1) ,同时老年糖尿病肾病组的CD 4 1,CD 6 1表达与正常人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增强 ,因此检测血小板活化分子的特异膜糖蛋白在老年糖尿病肾病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血小板活化分子检测 老年人 糖尿病肾病 流式细胞分析法 cd 62P cd63 cd41 cd61
下载PDF
CD41标记微小巨核细胞染色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9
6
作者 龚旭波 吴先国 +5 位作者 卢兴国 严丽娟 吴东 肖希斌 王炜琴 王林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0-422,共3页
微小巨核细胞是一种病态巨核细胞,胞体直径〈15μm,胞核大小如淋巴细胞,胞质量少,常伴血小板的生成^[1]。瑞特-姬姆萨染色微小巨核细胞常与原始巨核细胞、淋巴细胞等混淆,漏检率高,而细胞免疫化学标记的CD41染色易于辨认,可以显... 微小巨核细胞是一种病态巨核细胞,胞体直径〈15μm,胞核大小如淋巴细胞,胞质量少,常伴血小板的生成^[1]。瑞特-姬姆萨染色微小巨核细胞常与原始巨核细胞、淋巴细胞等混淆,漏检率高,而细胞免疫化学标记的CD41染色易于辨认,可以显著提高微小巨核细胞的检出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巨核细胞 细胞染色法 cd41 临床应用价值 病态巨核细胞 原始巨核细胞 细胞免疫化学 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内毒素所致血小板减少症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蒋佳维 王兵 +2 位作者 余信 许华 王勇强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08-1112,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内毒素脂多糖(LPS)所致血小板减少症(TCP)小鼠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NS组)、脓毒症致TCP模型组(LPS组)和rhTPO处理组(LPS+rhTPO组),每组20只。...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内毒素脂多糖(LPS)所致血小板减少症(TCP)小鼠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NS组)、脓毒症致TCP模型组(LPS组)和rhTPO处理组(LPS+rhTPO组),每组20只。给予小鼠单次腹腔注射LPS 30 mg/kg制备脓毒症致TCP模型;NS组给予等量NS。LPS+rhTPO组于腹腔注射LPS后即刻皮下注射rhTPO 2.7 kU/kg,每24 h注射1次;NS组和LPS组均皮下注射等量NS。各组均观察72 h。分别于制模前及制模后每24 h取小鼠目内眦血,应用动物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于制模后72 h取小鼠眼球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富血小板血浆中CD61+CD62p+细胞比例,反映血小板活化情况;处死小鼠取肺脏及脾脏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41的阳性表达,反映器官内血小板扣押情况;取小鼠单侧股骨的骨髓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1+CD61+细胞比例,反映骨髓巨核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制模前各组小鼠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制模后时间延长,LPS组小鼠PLT呈持续降低趋势,72 h略有回升,但仍明显低于NS组(×109/L:308.60±21.70比1152.72±50.27,P<0.05);LPS+rhTPO组PLT随制模后时间延长呈持续升高趋势,72 h时明显高于LPS组(×109/L:926.78±48.85比308.60±21.70,P<0.05)。制模后72 h,LPS组小鼠富血小板血浆中CD61+CD62p+细胞比例较NS组明显升高〔(25.07±2.55)%比(4.17±0.38)%,P<0.05〕,而LPS+rhTPO组CD61+CD62p+细胞比例较LPS组明显下降〔(15.92±1.26)%比(25.07±2.55)%,P<0.05〕;LPS组小鼠骨髓巨核细胞中CD41+CD61+细胞比例较NS组明显升高〔(11.84±0.80)%比(3.60±0.42)%,P<0.05〕,LPS+rhTPO组CD41+CD61+细胞比例较LPS组进一步升高〔(30.96±2.49)%比(11.84±0.80)%,P<0.05〕;免疫组化显示,LPS组肺脏和脾脏组织中CD41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NS组〔A值:肺脏为828.94±119.30比447.09±16.19,脾脏为(280.15±16.71)×103比(0.65±0.26)×103,均P<0.05〕,而LPS+rhTP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巨核细胞 血小板减少症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活化 富血小板血浆 cd41 C57BL/6小鼠 流式细胞仪检测
原文传递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血小板相关抗体、膜糖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君丽 俞康 +2 位作者 沈志坚 胡晓霞 王光汉 《浙江临床医学》 2000年第1期12-13,11,共3页
目的:观察ITP患者不同年龄组中PAIg升高的类型及CD 41a和CD 62p的血小板阳性率和荧光强度。方法:采用 ELJSA法对 220例 ITP患者进行 PAIgG、M、A测定,其中 4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CD 41a... 目的:观察ITP患者不同年龄组中PAIg升高的类型及CD 41a和CD 62p的血小板阳性率和荧光强度。方法:采用 ELJSA法对 220例 ITP患者进行 PAIgG、M、A测定,其中 4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CD 41a和 CD 62 p血小板阳性率及荧光强度。结果:PAIgG、M、A均升高在三组中占大多数,PAIgG、M升高,青中年组高于其它二组,单纯 PAIgG升高,儿童组高于其它二组。CD 41a和 CD 62 p血小板阳性率及荧光强度,儿童组高于其它二组。CD 41a和 CD 62 p双阳性血小板儿童组、青中年组高于老年组。结论: P以 PAIgG、M、A三者均升高为主要类型, CD 41a血小板阳性率及荧光强度在 ITP中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CD 62 p也有同样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相关抗体 cd41a
下载PDF
冰冻血小板对系统血液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胡慧红 钱宝华 +3 位作者 郭峰 花美仙 查占山 徐建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第4期193-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冰冻血小板复温后对血液系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不同的实验条件将血液反应系统分为4组,自体血小板组(自然体系对照组)、新鲜异体血小板组(自然体系实验组1)、新型血小板冷冻保护剂组(自然体系实验组2)、6%DMSO组(自... 目的:探讨不同冰冻血小板复温后对血液系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不同的实验条件将血液反应系统分为4组,自体血小板组(自然体系对照组)、新鲜异体血小板组(自然体系实验组1)、新型血小板冷冻保护剂组(自然体系实验组2)、6%DMSO组(自然体系实验组3),以灭活S180作为激活抗原,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方法,检测血细胞表面相关免疫分子表达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血小板CD55和白细胞CD25表达水平,自然体系实验组1较自然体系对照组呈明显上调(P<0.05),自然体系实验组2及组3均较自然体系对照组上调。血小板CD59表达水平,自然体系实验组1较自然体系对照组呈明显上调(P<0.05),自然体系实验组2及组3较自然体系对照组下调。红细胞CD59表达水平,自然体系实验组3较自然体系对照组呈明显下调(P<0.05)。结论:冰冻血小板对红细胞免疫反应性的抑制作用强于新鲜异体血小板,对血小板、白细胞免疫反应性的激活作用弱于新鲜异体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保存 血小板 cd55 cd41 cd59 cd25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及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哲 张健 +2 位作者 李春盛 夏成青 齐曼 《医师进修杂志》 2005年第1期36-37,39,共3页
目的 为了探讨辛伐他汀对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调脂作用及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 4 0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 (治疗组 )调脂治疗 (辛伐他汀 2 0mg每晚服用 ,共 4周 )前后及 4 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脂、溶酶体膜糖蛋白CD6 3(iysosom... 目的 为了探讨辛伐他汀对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调脂作用及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 4 0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 (治疗组 )调脂治疗 (辛伐他汀 2 0mg每晚服用 ,共 4周 )前后及 4 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脂、溶酶体膜糖蛋白CD6 3(iysosomalGP53,CD6 3)、血小板膜糖蛋白CD4 1a(plateletmembraneglycoproteinⅡb ,CD4 1a)、血糖、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等。结果  (1)治疗组经辛伐他汀治疗 4周后 ,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1)。 (2 )治疗组经治疗 4周后 ,CD6 3及CD4 1a分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分别为 (1.36± 0 .34)vs (4.2 6± 1.0 6 ) ,P <0 .0 1;(12 3.5 4± 19.73)vs(2 5 3.78± 16 .75 ) ,P <0 .0 1。 (3)从相关分析看 ,血脂的变化与CD6 3、CD4 1a的下降有一定的正相关趋势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老年血脂异常患者 ,在调脂治疗的同时 ,可抑制血小板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患者 老年 cd41 cd63 血脂异常 血小板活化功能 对照 目的 结论
下载PDF
红花液对老年病人冠脉介入术后血小板活化的干预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旭 杨纯玉 +4 位作者 黄志军 翟丽华 董少红 王新根 李富荣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观察老年病人冠脉介入术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 、CD41、CD61的改变 ,并评价红花注射液对冠脉介入术后病人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2 0 0 1- 0 8~ 2 0 0 4 - 0 4深圳市人民医院 4 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被分为红花... 目的 观察老年病人冠脉介入术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 、CD41、CD61的改变 ,并评价红花注射液对冠脉介入术后病人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2 0 0 1- 0 8~ 2 0 0 4 - 0 4深圳市人民医院 4 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被分为红花治疗组 (30例 )和对照组 (15例 ) ,两组病例在冠脉介入术后次日检测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 、CD41、CD61,红花治疗组病人给予红花注射液静脉滴注 ,每日剂量 15~ 2 0mL静脉内滴入 ,疗程共 10~ 14d。疗程结束后两组均复查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 、CD41、CD61,并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及两组间的比较。结果 经红花注射液治疗后 ,病人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 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P <0 0 5 ;CD41、CD61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 ,P >0 0 5。红花液治疗后病人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 ,P <0 0 5。结论 红花注射液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临床上可用于冠脉介入术后预防和治疗冠脉内的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 冠脉介入术 cd62p cd41 cd61 cd63 术后 指标 红花 下降
原文传递
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CD41、CD61和CD42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涂晓文 张爱平 +3 位作者 丁尧海 杨剑辉 尹格平 朱彤宇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4-435,共2页
目的 通过观察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 ( CRF)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 CD4 1、CD61和 CD4 2的影响 ,探讨 CRF患者出血倾向的发生机制及血液透析的作用。方法 应用血液凝集仪和流式细胞仪 ,检测 18名正常人和 2 6例 CRF患者血液透析前... 目的 通过观察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 ( CRF)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 CD4 1、CD61和 CD4 2的影响 ,探讨 CRF患者出血倾向的发生机制及血液透析的作用。方法 应用血液凝集仪和流式细胞仪 ,检测 18名正常人和 2 6例 CRF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血小板聚集活性及血小板CD4 1、CD61和 CD4 2。结果 血液透析前 ,CRF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 ,CD4 1、CD61和 CD4 2低于正常人 ;血液透析后 ,CRF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活性明显高于血液透析前 ,且CD4 1、CD61和 CD4 2也高于血液透析前。结论  CRF患者的出血倾向与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下降有关 ,且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下降与 CD4 1、CD61和 CD4 2的活性受损有关 ,血液透析可以通过改善血小板 CD4 1、CD61和 CD4 2的活性 ,来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血小板 cd41 cd61 cd42
原文传递
中药透皮疗法联合西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血清CD62p、CD41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建辉 王丽丽 曹东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81-882,共2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全身关节炎症改变为主要病理改变,可侵及全身各处关节,导致多发性、对称性慢性增生性滑膜炎,从而破坏关节软骨和关节囊,最终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有研究表明:RA患...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全身关节炎症改变为主要病理改变,可侵及全身各处关节,导致多发性、对称性慢性增生性滑膜炎,从而破坏关节软骨和关节囊,最终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有研究表明:RA患者在活动期存在异常的血小板活化,释放黏附分子CD62p、CD41,并参与RA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cd41 cd62P 中药透皮疗法 关节炎症 关节囊 关节软骨 滑膜炎 美国风湿病学会 病理过程
原文传递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清脑通络方治疗前后血浆CD_(41)/CD_(42b)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景波 华荣 +2 位作者 何莉娜 黄羽 曾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998-2999,共2页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42b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病例338例,分为清脑通络方组163例,阿司匹林组175例。观察清脑通络方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前后TIA患者血浆血小板膜糖蛋白C...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42b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病例338例,分为清脑通络方组163例,阿司匹林组175例。观察清脑通络方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前后TIA患者血浆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42b表达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IA患者的CD41、CD42b的分子表达。结果两组均有显著降低TIA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表达作用,对CD42b的表达无明显影响;治疗后两组血流变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清肝活血治疗对TIA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明显改善TIA患者的血流变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cd41 cd42B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小板CD41、CD62p的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俊勇 孙智敏 +1 位作者 齐晓勇 王燕舞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95-196,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小板CD41、CD62p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98例行PCI的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48例)。对照组40例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CD41、CD62p的表达。结...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小板CD41、CD62p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98例行PCI的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48例)。对照组40例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CD41、CD62p的表达。结果CD41、CD62p水平在PCI术后即刻较术前有显著性下降,随后逐渐升高,术后4h达到峰值。不稳定心绞痛组CD41、CD62p在术前及峰值水平均较稳定组显著升高。对照组患者CD41、CD62p水平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血小板活性在PCI前后有动态改变,血小板激活状态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cd 41 cd 62p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小巨核细胞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帅 曹征 +1 位作者 张晓飐 岳保红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1-353,共3页
目的建立基于巨核细胞糖蛋白Ⅱb/Ⅲa(CD41a)和碘化丙啶(PI)双标记的流式细胞术(FCM)分析骨髓小巨核细胞的方法,并研究其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标记CD41a,PI标记巨核细... 目的建立基于巨核细胞糖蛋白Ⅱb/Ⅲa(CD41a)和碘化丙啶(PI)双标记的流式细胞术(FCM)分析骨髓小巨核细胞的方法,并研究其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标记CD41a,PI标记巨核细胞DNA,用FCM分析巨核细胞倍体分布。结果 42例MDS患者,FCM检测小巨核细胞阳性率为90.5%,瑞氏-姬姆萨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4.8%和64.3%,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40,P=0.001);FCM检测MDS低危组和高危组小巨核细胞阳性率分别为81.8%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9,P=0.045)。结论 FCM检测MDS小巨核细胞检出率高,且高危患者小巨核细胞检出率更高,有助于MDS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巨核细胞 DNA倍体 cd41a
下载PDF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黏附蛋白CD41、CD62p的流式细胞术检测 被引量:3
17
作者 陆丽娟 尹亮 +3 位作者 陆康生 顾健 苏长青 傅诚章 《实用癌症杂志》 2004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黏附蛋白CD41、CD62p表达的变化 ,为进一步研究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与血小板黏附蛋白CD41、CD 62 p表达的关系奠定基础 ,为围手术期防凝抗凝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 ,检测 2 1例胃癌患...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黏附蛋白CD41、CD62p表达的变化 ,为进一步研究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与血小板黏附蛋白CD41、CD 62 p表达的关系奠定基础 ,为围手术期防凝抗凝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 ,检测 2 1例胃癌患者围手术期CD41、CD 62 p表达的变化 ,同时选择年龄相当的正常人 10例作对照。 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 ,胃癌患者CD41、CD62 p表达增多 ,晚期患者表现尤为明显。随着手术的进行 ,CD 41、CD62 p含量逐渐升高 (P <0 .0 5 ) ,手术结束后 3 0min达高峰 (P <0 .0 1) ,至术后第 7天 ,CD 41、CD62 p已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术前水平 (P <0 .0 5 )。 结论 胃癌患者血小板黏附蛋白CD41、CD 62 p表达和释放增加 ,处于激活状态。手术促使血小板活化进一步加强 ,术后随时间延长 ,血小板活化程度逐渐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围手术期 血小板黏附蛋白 cd41 cd62P 流式细胞术 检测
下载PDF
单独采集血小板和浓缩血小板在保存期中的活化情况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俊杰 范华骅 +2 位作者 马庆 冯明亮 沈行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58-461,共4页
研究单独采集血小板 (单采血小板 )和浓缩血小板在保存期中的活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对这两种血小板的CD62 p和CD41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在保存 0 ,1 ,3和 5天时 ,单采血小板的CD62 p阳性率和CD41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 (1 8 91... 研究单独采集血小板 (单采血小板 )和浓缩血小板在保存期中的活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对这两种血小板的CD62 p和CD41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在保存 0 ,1 ,3和 5天时 ,单采血小板的CD62 p阳性率和CD41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 (1 8 91± 6 2 5) % ,(1 9 48± 8 2 7) % ,(2 2 82± 6 0 6) % ,(56 71± 1 1 79) %及 (8 0 9±2 38) % ,(8 1 3± 2 45) % ,(8 44± 2 51 ) % ,(1 9 87± 6 1 3) % ,而浓缩血小板的分别为 (30 65± 1 2 33) % ,(31 46± 1 1 86) % ,(32 51± 1 3 0 5) % ,(63 55± 1 3 2 7) %及 (1 0 33± 4 37) % ,(1 1 0 9± 6 61 ) % ,(1 3 46± 9 69) % ,(2 4 41± 1 0 1 5) %。二项指标均随保存时间推移而上升。对这两种血小板的计数和 pH值测定显示 ,二者均随保存时间推移而下降。在保存 0 - 3天内两种血小板的计数 ,pH值 ,CD62 p和CD41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在第 5天血小板计数和pH值出现显著下降 (P <0 0 0 1 ) ;而CD62p和CD41表达量出现显著上升 (P <0 0 0 1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独采集血小板 浓缩血小板 保存期 cd62P cd41 流式细胞术 活化 表达量
下载PDF
氯比格雷和阿司匹林干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学忠 杨立森 刘晓方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603-605,共3页
目的 分析房颤患者血小板因子CD6 2p、CD4 1水平变化及应用阿司匹林 75mg、阿司匹林 32 5mg和氯比格雷 75mg +阿司匹林 32 5mg对房颤患者血小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 5 8例房颤患者和 30名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 ,应用CD6 2p -FIT... 目的 分析房颤患者血小板因子CD6 2p、CD4 1水平变化及应用阿司匹林 75mg、阿司匹林 32 5mg和氯比格雷 75mg +阿司匹林 32 5mg对房颤患者血小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 5 8例房颤患者和 30名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 ,应用CD6 2p -FITC、GPⅡb Ⅲa -FITC单克隆抗体检测血小板CD6 2p、CD4 1表达量 ,分析阿司匹林75mg、阿司匹林 32 5mg及阿司匹林 32 5mg+氯比格雷 75mg对CD6 2p、CD4 1水平的影响。结果 房颤患者血浆CD4 1和CD6 2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阿司匹林 32 5mg和阿司匹林 32 5mg +氯比格雷 75mg组用药后血小板CD6 2p水平较用药前显著降低 (P <0 0 5 ) ,而CD4 1水平仅在后者有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房颤患者血小板因子CD4 1和CD6 2p水平异常升高 ;用氯比格雷 75mg+阿司匹林 32 5mg对房颤患者血小板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小板 cd41 cd62P
下载PDF
麦门冬汤辅助治疗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炎症因子及血小板CD41、CD62P表达水平的影响
20
作者 任建兵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0期95-98,共4页
目的:研究麦门冬汤辅助治疗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炎症因子及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9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94例IPF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n=47)和联合组(n=47),西药组给予常规治疗(吡非尼酮胶囊)... 目的:研究麦门冬汤辅助治疗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炎症因子及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9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94例IPF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n=47)和联合组(n=47),西药组给予常规治疗(吡非尼酮胶囊),联合组给予吡非尼酮胶囊+麦门冬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血小板活化指标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89.36%)高于西药组(72.34%,P<0.05);治疗后,两组主症、次症及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表面活性蛋白D(SP-D)、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血小板膜蛋白CD41、CD62P表达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西药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77%)与西药组(10.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门冬汤辅助治疗IPF气阴两虚证的疗效理想,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活化,且治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门冬汤 特发性肺纤维化 血小板活化 cd41 cd62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