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禅宗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余卫华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15,共3页
在服装设计领域,禅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设计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时尚界禅风弥漫。为此,从艺术学的角度分析了禅宗对服装设计思想、艺术风格、设计手法和审美境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探讨了禅风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 禅宗 服装设计 艺术风格
下载PDF
中国佛教艺术中舞蹈形象的考察与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克芬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61,共19页
佛教艺术(含舞蹈艺术)都是为宣传和解释佛教教义而创造这些美丽的壁画和雕塑造型的。民间艺术家们都是相对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文化地域而言的。宗教艺术是生活的折光反映,记录了当时的舞蹈形态,这些形态,至今仍"活"在各戏曲... 佛教艺术(含舞蹈艺术)都是为宣传和解释佛教教义而创造这些美丽的壁画和雕塑造型的。民间艺术家们都是相对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文化地域而言的。宗教艺术是生活的折光反映,记录了当时的舞蹈形态,这些形态,至今仍"活"在各戏曲艺术和古典舞、民间舞艺术造型和艺术创作中。敦煌壁画中累累出现"顺风旗"、"拉山膀"、舞长绸"8字花"等舞蹈艺术造型堪称经典。值得关注的还有山西大同云冈7窟"倒踢紫金冠"的舞姿,12窟出现的"跳铁门坎"的高难技巧动作等等。如果当时的舞者没有这些舞姿形态,画家、雕塑家是臆想不出这些舞蹈造型的。我们研究中国佛教艺术中的舞蹈艺术形象,既要继承我们伟大中华文化中历史悠久、绚丽璀璨的舞蹈艺术精神,更要紧紧抓住民族舞蹈之根,发展创新,最终目的是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中国的舞蹈艺术能够雄踞世界舞坛之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艺术 舞蹈艺术 艺术形象 敦煌艺术 审美 考察
下载PDF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的结构体系及其象征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罗桑开珠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6-134,共9页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在经历了13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佛教造像艺术体系及文化特点。依据这一特点探析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的结构体系和题材类型,其题材分类为绘画类、雕塑类和雕刻类三大类,其中每个大类中还可进行类型分类,每个类...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在经历了13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佛教造像艺术体系及文化特点。依据这一特点探析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的结构体系和题材类型,其题材分类为绘画类、雕塑类和雕刻类三大类,其中每个大类中还可进行类型分类,每个类型又可划分出其组成结构体系。题材类型主要分为非情节性和情节性两大类。这些造像艺术以印藏文化的源头和佛教显密经论的基本思想为依据,呈现出藏传佛教特色鲜明的文化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佛教造像 造像艺术
原文传递
探悉莲花——宝相花纹样流变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周作好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42-43,共2页
主要从莲花纹样源流、佛教艺术和文化渗透性上分析佛教文化在莲花到宝相花的演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种转变也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开放性和吸收性,同时对这种纹样流变历程的深入了解,也可以给现代的设计观念继承性创新以启迪。
关键词 莲花 宝相花 源流 佛教艺术 文化渗透
下载PDF
龟兹风佛教艺术的特点及其和吐峪沟石窟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赵丽娅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8-12,共5页
龟兹风佛教艺术的特点包括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内容上主要表现释迦牟尼的前世今生,形式上包括中心柱窟、菱形格构图、色彩对比强烈、以线条为主的造型特点、晕染法以及人物的本土化。吐峪沟石窟壁画艺术受其影响并有所改变,使之适合高昌... 龟兹风佛教艺术的特点包括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内容上主要表现释迦牟尼的前世今生,形式上包括中心柱窟、菱形格构图、色彩对比强烈、以线条为主的造型特点、晕染法以及人物的本土化。吐峪沟石窟壁画艺术受其影响并有所改变,使之适合高昌佛教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艺术 龟兹风 内容 形式 吐峪沟石窟
下载PDF
中国金刚宝座塔探微 被引量:6
6
作者 郑琦 《华中建筑》 2008年第12期170-175,共6页
金刚宝座塔体现着曼荼罗的构图特征,被佛教密宗引为神圣的坛场。北朝时期由印度传入中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金刚宝座塔在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是汉满藏民族团结的象征。在传播、衍化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中国古典建筑元素,成为中国传... 金刚宝座塔体现着曼荼罗的构图特征,被佛教密宗引为神圣的坛场。北朝时期由印度传入中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金刚宝座塔在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是汉满藏民族团结的象征。在传播、衍化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中国古典建筑元素,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宝座塔 密教 曼荼罗 中国文化 雕刻艺术
下载PDF
苏轼的佛禅因缘与般若智慧 被引量:2
7
作者 周裕锴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46,共8页
苏轼与佛禅结缘有四方面的原因:时代、地域、家族、个人遭际。苏轼阅读的佛书最常见的有《金刚经》《维摩经》《楞严经》《圆觉经》《华严经》《六祖坛经》等十余部,从中得到不少智慧的启迪。佛教对于苏轼来说,并非一种虔诚的宗教信仰,... 苏轼与佛禅结缘有四方面的原因:时代、地域、家族、个人遭际。苏轼阅读的佛书最常见的有《金刚经》《维摩经》《楞严经》《圆觉经》《华严经》《六祖坛经》等十余部,从中得到不少智慧的启迪。佛教对于苏轼来说,并非一种虔诚的宗教信仰,而是不同于传统儒学的新思想资源。佛教对苏轼世界观的启迪主要有人生无常的般若空观、心无所住的人生态度、万法平等、周遍含容的学说、六根互用的修道体验、物我无尽的物不迁思想等等。这些思想移植到文艺审美领域,形成了中边诗味、静空、诗话一律等学说,对后世文论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佛禅因缘 文艺观
原文传递
梁楷《出山释迦图》再考 被引量:5
8
作者 何卯平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5-109,104,共6页
自20世纪初以来,对梁楷《出山释迦图》的研究从未间断,成果层出不穷,但也存在缺陷,其中最大问题就是不能将该作品的创作与东传前后的脉络连贯起来。中国学者的研究往往不能针对作品本身进行考据;日本学者又缺乏该作品图像学依据,即佛教... 自20世纪初以来,对梁楷《出山释迦图》的研究从未间断,成果层出不穷,但也存在缺陷,其中最大问题就是不能将该作品的创作与东传前后的脉络连贯起来。中国学者的研究往往不能针对作品本身进行考据;日本学者又缺乏该作品图像学依据,即佛教艺术的中国化背景。因而迄今为止,还未见到关于对《出山释迦图》真伪、创作年代、东传时代等重要信息的完整考证。本文从该图绘画程式中一个特殊的现象入手,探赜索隐,发现该图人物样式来自西夏范式。根据西夏范式在南宋江浙一带的流行时间和传播路线可以确认,梁楷作品《出山释迦图》图式背景清晰,从而进一步推定其创作时间为13世纪初年;东传时间为13世纪中期。这样的结果将提醒我们,宋代汉地佛教艺术并不处处以宋室为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山释迦图》 西夏 髡发 佛教艺术
原文传递
站在神的一边——略论藏传佛教雕塑艺术及其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彭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14-117,共4页
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的发展阶段与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大体一致 ,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两个阶段。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主要包括石雕、木雕、铜雕和泥塑等类型 ,包括摩崖石刻、玛尼石刻、建筑装饰木雕、印刷模具木雕、封经板木雕、大型... 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的发展阶段与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大体一致 ,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两个阶段。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主要包括石雕、木雕、铜雕和泥塑等类型 ,包括摩崖石刻、玛尼石刻、建筑装饰木雕、印刷模具木雕、封经板木雕、大型泥塑和擦擦等。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体现了藏族文化鲜明的宗教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藏传佛教 雕塑艺术
下载PDF
浅析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的文化元素及其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桑开珠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在佛教造像艺术中没有比藏传佛教造像拥有更为丰富和繁多的神祇及法器,于是就有了藏族人人皆有一尊佛的荣誉。如此庞大的神灵体系源于佛教自身的显密教法中三身变现,藏传佛教各派传承中涌现出来的上师、本尊和护法神等。藏传佛教造像艺... 在佛教造像艺术中没有比藏传佛教造像拥有更为丰富和繁多的神祇及法器,于是就有了藏族人人皆有一尊佛的荣誉。如此庞大的神灵体系源于佛教自身的显密教法中三身变现,藏传佛教各派传承中涌现出来的上师、本尊和护法神等。藏传佛教造像艺术是以印度佛教选像艺术、本土造像艺术、汉地造像艺术、尼泊尔造像艺术融为一体的具有藏族特色的佛教造像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造像艺术 文化特征
原文传递
论王维玄佛结合的人生哲学及与艺术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钱志熙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68,共12页
王维具有多种身份角色和多个思想及艺术的层面,对此进行调谐与整合的主要是一种玄佛结合的人生哲学。这也是他所说的"道"的主要内容。从渊源来讲,这种人生哲学来自于东晋南北朝的士族文化传统,但在盛唐时代以王维为代表的寒... 王维具有多种身份角色和多个思想及艺术的层面,对此进行调谐与整合的主要是一种玄佛结合的人生哲学。这也是他所说的"道"的主要内容。从渊源来讲,这种人生哲学来自于东晋南北朝的士族文化传统,但在盛唐时代以王维为代表的寒素士人群体成为它的主要继承者。王维诗歌中表达了丰富的自然及自然与名教合一的玄学主题,并且常常与佛禅哲学结合。崇尚自然与证悟无生,是其在玄学与佛学方面的主要追求。王维对于世俗与现实,从早年的有所对抗到晚年的完全调和,正是其上述人生哲学调谐的结果。其思想特点更接近于谢灵运,而与陶渊明存在一些质的不同。王维的出处同归、色空无碍、名教即自然等思想,具有一种虚假性。王维的艺术境界也体现了与上述思想对应的多种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玄学 佛学 诗学 艺术
原文传递
中国早期佛教遗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论
12
作者 贺云翱 潘婷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94,共11页
中国早期佛教考古是指从佛教正式传入的东汉至两晋时期的佛教考古。这一时期的佛教遗存发现相对较少,有些佛教遗物在形态和性质上较为模糊,不易辨识,但它们对研究佛教如何进入中国及进入中国后的早期历史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19... 中国早期佛教考古是指从佛教正式传入的东汉至两晋时期的佛教考古。这一时期的佛教遗存发现相对较少,有些佛教遗物在形态和性质上较为模糊,不易辨识,但它们对研究佛教如何进入中国及进入中国后的早期历史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直到近年,学者们对中国境内发现的早期佛教遗存的性质、时代、分期、艺术风格、传入路径等开展了大量研究,相关成果对认识东汉至两晋时期的佛教历史文化具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至两晋时期 佛教考古 佛教艺术
下载PDF
叔本华哲学的东方元素与王国维“境界”说的建构性
13
作者 周兴陆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3年第1期1-23,257-258,共25页
关于王国维“境界”说,近年来学术界存在相互对立的观点。如何认识王国维接受叔本华哲学美学的影响,依然是一个问题。叔本华是第一个把目光转向东方的西方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并非属于纯粹的德国传统,而是充分吸收了东方印度吠檀多和中... 关于王国维“境界”说,近年来学术界存在相互对立的观点。如何认识王国维接受叔本华哲学美学的影响,依然是一个问题。叔本华是第一个把目光转向东方的西方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并非属于纯粹的德国传统,而是充分吸收了东方印度吠檀多和中国佛学、理学的元素,在基本理念上能与东方思想相互印证,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近20余年来,瑞士学者乌尔斯·艾普(Urs App)采用历史文献学方法,对德国法兰克福市图书馆叔本华档案的批注和摘抄文献的发掘与研究,确证了在叔本华意志论的酝酿期,《奥义书》是最关键的思想来源,叔本华持续关注中国佛学与理学,从中获得理论支撑。正是因为叔本华哲学蕴含着浓郁的东方文化内质,王国维读叔本华著作才有惬理餍心之感,并借这一通道而进入欧洲哲学世界。王国维站在近代中西交汇点上,在叔本华哲学美学思想的启发下,激活中国古代遭到“缘情诗学”抑制的“理感”“尚意诗学”传统,提出他的“境界”说,强调主体的精神超越性,主体摆脱世俗的羁绊,静观人生和宇宙的实相而呈现于文字。这种“境界”理论既得益于叔本华美学理论的启迪,也秉承了中国传统的诗学脉络,是融汇中西的近代诗学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叔本华 乌尔斯·艾普 佛学 理学 王国维 “境界”说
下载PDF
西南丝路与四川早期佛教造像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剑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12-117,共6页
西南丝路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条通道,考古发现为此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古代文献也有很多重要记述。四川境内发现的一些早期佛教造像表明,印度佛教很可能是由西南丝路传入中国的。西南丝路在古代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确实发... 西南丝路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条通道,考古发现为此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古代文献也有很多重要记述。四川境内发现的一些早期佛教造像表明,印度佛教很可能是由西南丝路传入中国的。西南丝路在古代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 丝绸运输 运输通道 四川 佛教造像 美术考古
下载PDF
佛教本土化对敦煌壁画艺术形态演变的影响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15
作者 安金芳 齐江华 孟姚君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7期78-80,共3页
佛教诞生于古印度,是全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给人传递真、善、美的宗教思想。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传至中国,而其传播的必经之地便是敦煌,这便影响了敦煌壁画艺术,使其佛教文化艺术逐渐兴盛。本文以佛教敦煌壁画艺术本土化为核心讨论点,探索佛... 佛教诞生于古印度,是全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给人传递真、善、美的宗教思想。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传至中国,而其传播的必经之地便是敦煌,这便影响了敦煌壁画艺术,使其佛教文化艺术逐渐兴盛。本文以佛教敦煌壁画艺术本土化为核心讨论点,探索佛教文化单从壁画这一艺术形式由古印度佛教艺术在传入中国之后逐渐本土化的过程,与民族交融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艺术形式、艺术概念,壁画内容、人物形象状态、形式与结构以及敦煌壁画在本土特色的艺术特点与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佛教 本土化 艺术形态 现代设计
下载PDF
藏传佛教艺术中的观音形象 被引量:3
16
作者 余锦龙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4-98,共5页
藏传佛教中的观音信仰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藏传佛教的观音形象的出现和演变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对于藏传佛教观音形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藏传佛教中的观音信仰问题,可以深入理解观音在佛教中的地位和影响,使我们深入理... 藏传佛教中的观音信仰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藏传佛教的观音形象的出现和演变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对于藏传佛教观音形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藏传佛教中的观音信仰问题,可以深入理解观音在佛教中的地位和影响,使我们深入理解藏传佛教对于观音的信仰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艺术 观音 观音形象
下载PDF
从佛教造像艺术看中国佛教的精神 被引量:2
17
作者 顾光明 王忠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71-74,共4页
中国佛教造像艺术也必然体现了中国佛教的精神。中国的佛教造像是在中国传统信仰基础上的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融摄,是一个不断汉化的过程,也是折射中国佛教精神的物化过程。中国古代佛教造像这一特定艺术折射出中国佛教的主要精神,即圆融... 中国佛教造像艺术也必然体现了中国佛教的精神。中国的佛教造像是在中国传统信仰基础上的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融摄,是一个不断汉化的过程,也是折射中国佛教精神的物化过程。中国古代佛教造像这一特定艺术折射出中国佛教的主要精神,即圆融无碍的精神、宗法伦理的精神、男女同尊的精神和天人合一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造像艺术 佛教精神
下载PDF
西藏阿里古格佛教壁画中的人体艺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菁葆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3-172,共10页
西藏阿里古格佛教壁画中的人体艺术是在悠久的形成发展历程中,继承和弘扬了藏族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同时又是吸收和融合着多种外来艺术的精髓而创造出来的艺术珍品。古格壁画艺术的特色是把人体上升为艺术来进行欣赏,把女性作为天... 西藏阿里古格佛教壁画中的人体艺术是在悠久的形成发展历程中,继承和弘扬了藏族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同时又是吸收和融合着多种外来艺术的精髓而创造出来的艺术珍品。古格壁画艺术的特色是把人体上升为艺术来进行欣赏,把女性作为天女进行描绘,有许多堪称绝妙的人体艺术作品。阿里古格佛教壁画艺术不愧是我国西藏高原藏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恢宏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 美术 阿里地区 古格 佛教艺术 人体艺术 研究
下载PDF
浅析唐卡艺术在藏族宗教文化中的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世娇 沈康亮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5年第11期135-136,共2页
唐卡是一种饱含了藏族佛教精华的宗教艺术文化,完美地将西藏地区的民间艺术和藏传佛教文化融合在一起,具备了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浓厚的宗教色彩,是雪域高原上的明珠,在世世代代的藏族人民心中珍贵无比。文章以唐卡的历史起源、艺术特色以... 唐卡是一种饱含了藏族佛教精华的宗教艺术文化,完美地将西藏地区的民间艺术和藏传佛教文化融合在一起,具备了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浓厚的宗教色彩,是雪域高原上的明珠,在世世代代的藏族人民心中珍贵无比。文章以唐卡的历史起源、艺术特色以及唐卡与藏传佛教的联系这三方面为主线,阐述了唐卡艺术在西藏地区的发展和在藏族宗教文化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卡艺术 藏传佛教 宗教文化 藏族人民 民间艺术
原文传递
Building Landscape Art with Study of Buddhism in Poetry and Drawing
20
作者 陈峰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09年第10期72-75,共4页
Many aspects have very important effects on garden art,such as landscape poetry,landscape painting,or related poetic theory,painting theory.Among them,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ddhism of poetry and painting provide... Many aspects have very important effects on garden art,such as landscape poetry,landscape painting,or related poetic theory,painting theory.Among them,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ddhism of poetry and painting provide a basis on creating Zen State in garden.The ideal state of poetry constitutes the aesthetic realm of garden and its gardening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hism artISTIC CONCEPTION of POETRY and PAINTING GARDEN ar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