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伤行为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116
1
作者 江光荣 于丽霞 +2 位作者 郑莺 冯玉 凌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1-873,共13页
自我伤害行为指个体在没有明确自杀意图的情况下,故意、重复地改变或伤害自己的身体组织。这种行为虽不致死,但极具危险性。对自伤的诊断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是自伤与自杀、自伤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关系问题。从流行学调查结果看... 自我伤害行为指个体在没有明确自杀意图的情况下,故意、重复地改变或伤害自己的身体组织。这种行为虽不致死,但极具危险性。对自伤的诊断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是自伤与自杀、自伤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关系问题。从流行学调查结果看,国内普通青少年自伤比例高于西方,达36%~57%,但该行为在国内所受关注不多、相关研究甚少。影响自伤的危险因子,总体可分为早年创伤性经验和个体易感性两大类,后者包括情绪管理障碍、冲动性和生物学因素,但各因素对自伤的影响程度尚不清楚。从病因和病理学研究现状看,很多理论模型被提出来解释自伤的动机和原因,包括功能性模型、发展病理性模型和整合模型等。自伤领域的研究虽然在近10年有飞跃性的增长,但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未来研究可以考虑进行自伤的分类研究、某些主题的细化研究、跨学科和跨文化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自伤 心理病理行为 情绪管理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
下载PDF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初始沙盘的典型特征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江雪 项锦晶 申荷永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0-285,共6页
目的:以沙盘游戏为工具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患者独特的内心世界,并尝试总结其初始沙盘具有诊断意义的特点。方法:某师范大学新生经人格障碍诊断问卷(DQ-4+)筛查和DSM-Ⅲ-R人格障碍临床定式检测(SCI... 目的:以沙盘游戏为工具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患者独特的内心世界,并尝试总结其初始沙盘具有诊断意义的特点。方法:某师范大学新生经人格障碍诊断问卷(DQ-4+)筛查和DSM-Ⅲ-R人格障碍临床定式检测(SCID-II)确诊,且自愿参加沙盘治疗的BPD大学生56例,另招募愿意参与本研究的非BPD大学生30名,对他们的初始沙盘作品进行多维度的对照研究。结果:(1)BPD组和非BPD组在初始沙盘的整体特征上存在差异,其中BPD组分裂项目的例数多于非BPD组(35.7%vs.0.0%,P<0.01),在整合上少于非BPD组(26.8%vs.66.7%,P<0.01);(2)在细节主题上,BPD组的创伤主题得分高于非BPD组[(2.5±1.1)vs.(1.3±0.9),P<0.01],而治愈主题得分低于非BPD组[(0.9±0.9)vs.(1.8±1.0),P<0.01],其中创伤主题中主要是隔离、威胁和限制的例数BPD组多于非BPD组(40.1%vs.20.0%,25.0%vs.6.7%,28.6%vs.10.0%;Ps<0.05),而治愈主题中主要是联结、新生和对话的例数BPD组少于非BPD组(7.1%vs.26.7%,23.2%vs.33.3%,12.5%vs.40.0%;Ps<0.05);(3)在沙具的非常规使用或摆放上,奇异呈现和边界问题两项BPD组的例数多于非BPD组(25.0%vs.3.3%,12.5%vs.0.0%;Ps<0.05)。结论:BPD患者的初始沙盘中最典型的特征是分裂、奇异呈现和边界问题,经常出现的创伤性主题是隔离、限制和威胁;BPD的病理特点和防御机制可以在沙盘中很清晰地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沙盘游戏治疗 初始沙盘 对照研究
下载PDF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认知特点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周世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36-39,共4页
近年来,关于人格障碍的认知特点的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许多研究认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具有独特的认知风格,并存在显著的神经认知功能损害,特别是执行功能损害。本文回顾近年来关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认知风格和神经认知功能的若干研究... 近年来,关于人格障碍的认知特点的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许多研究认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具有独特的认知风格,并存在显著的神经认知功能损害,特别是执行功能损害。本文回顾近年来关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认知风格和神经认知功能的若干研究,以期为国内对该问题感兴趣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认知图式 神经认知功能
下载PDF
辩证行为疗法及其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胡丹 及若菲 黄国平 《四川精神卫生》 2016年第5期477-481,共5页
辩证行为疗法(DBT)由传统认知行为疗法(CBT)演变而来,强调接受与改变之间的平衡,是一种以辩证法为特征的新型心理疗法。目前主要用于边缘性人格障碍(BPD)和自杀行为的治疗,在其他疾病中的疗效研究也处于进展阶段。通过阐述DBT的起源、... 辩证行为疗法(DBT)由传统认知行为疗法(CBT)演变而来,强调接受与改变之间的平衡,是一种以辩证法为特征的新型心理疗法。目前主要用于边缘性人格障碍(BPD)和自杀行为的治疗,在其他疾病中的疗效研究也处于进展阶段。通过阐述DBT的起源、理论体系及其最新进展,总结归纳近年来国内外关于DBT临床应用的研究成果,展示其广泛的适应症和应用前景。同时对DBT在东方国家的推广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行为疗法 边缘性人格障碍 自杀行为
下载PDF
基于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理论的边缘型人格障碍住院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护理管理实践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瑞珂 王玉秀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0-25,共6页
目的探索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理论在边缘型人格障碍住院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身疾病科边缘型人格障碍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制定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20年度182例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目的探索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理论在边缘型人格障碍住院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身疾病科边缘型人格障碍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制定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20年度182例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精神专科护理常规及风险管理;选取2021年度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175例作为观察组,在实施精神专科护理常规及风险管理基础上,借鉴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的原理和步骤,组建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项目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对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进行危害分析和护理风险评估、防控关键控制点,实施住院全周期护理安全管理。比较2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干预效果。结果2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住院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率减少(P=0.001),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对身体伤害严重程度降低(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原理和步骤组建项目小组,对边缘型人格障碍住院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进行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率,降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对身体伤害严重程度,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风险评估 护理安全管理
下载PDF
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的早期家庭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文俐 陈哲 +2 位作者 蔡蓉 彭咏梅 周世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11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有关成长经历与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的关系。方法:使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CTQ)、依恋问卷(AAQ)对67名工读学校学生和283名普通中职学校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边缘型人... 目的:探讨早期有关成长经历与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的关系。方法:使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CTQ)、依恋问卷(AAQ)对67名工读学校学生和283名普通中职学校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边缘型人格障碍阳性筛查率为26%;BPD阳性检出组与阴性组在PBI、CTQ和AAQ各因子(除性虐待、躯体忽视外)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BPD症状与PBI、CTQ和AAQ各因子间除父亲角色倒置外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情感虐待、对母亲愤怒、母亲角色倒置、父亲控制因子对BPD有显著预测作用,共解释BPD总变异的28%。结论:童年期情感虐待、不良的亲子关系模式和父亲控制过严的教养行为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依恋 虐待 父母教养方式
原文传递
儿童虐待与人格障碍 被引量:10
7
作者 柳娜 张亚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09年第6期726-728,共3页
本文回顾了近五年中儿童虐待与不同类型人格障碍关系的最新研究,从社会心理学、生物学(包括神经内分泌学、神经影像学、遗传学、药物治疗学等)角度进行综述,拟探讨儿童虐待在人格障碍成因中的重要作用,并对今后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 本文回顾了近五年中儿童虐待与不同类型人格障碍关系的最新研究,从社会心理学、生物学(包括神经内分泌学、神经影像学、遗传学、药物治疗学等)角度进行综述,拟探讨儿童虐待在人格障碍成因中的重要作用,并对今后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虐待 边缘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原文传递
接纳承诺疗法在边缘型人格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胡知仲 胡茂荣 +2 位作者 陈锦源 徐静 庞吉尧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4-89,共6页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以情绪调节、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冲动控制不稳定为主要特征,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的精神障碍。该疾病治疗主要以心理治疗为主,但目前主流的心理治疗如辩证行为疗...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以情绪调节、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冲动控制不稳定为主要特征,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的精神障碍。该疾病治疗主要以心理治疗为主,但目前主流的心理治疗如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更加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作为第三代认知疗法中的代表疗法,旨在使个体接纳无法避免的痛苦,发现自身价值所在并承诺行动,最终提高心理灵活性过上富有意义的生活。接纳承诺疗法目前已被应用在多种精神障碍的治疗中,且疗效显著。文章通过阐述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发病机制及接纳承诺疗法的理论模型,分别从接纳承诺疗法的病理模型和治疗模型分析了接纳承诺疗法干预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最后综述了近年来接纳承诺疗法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接纳承诺疗法为边缘型人格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方法,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它在边缘型人格障碍群体中的使用及其具体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纳承诺疗法 边缘型人格障碍 心理治疗 心理灵活性
原文传递
边缘型人格障碍大学生的童年期创伤经历特征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灿泽 宋东峰 +2 位作者 栾融融 温雅 傅文青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大学生的童年期创伤经历特征。方法:用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Personality Diagnosis Questionnaire-4+,PDQ-4+)从3227名二、三年级本科生中筛选出边缘型阳性者293例,用个性... 目的: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大学生的童年期创伤经历特征。方法:用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Personality Diagnosis Questionnaire-4+,PDQ-4+)从3227名二、三年级本科生中筛选出边缘型阳性者293例,用个性障碍晤谈手册第四版(Personality Disorder Interview,PDI-IV)半定式晤谈法进一步筛选出BPD患者(得分>5分)31例。从PDQ-4+划界分阴性的大学生中按年龄和性别比随机选取114例为对照组。用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SF)对两组进行测评。结果:①在PDQ-4+筛查中,总体的边缘型分量表分为(2.62±1.70);31例BPD患者中女18例,男13例,女性CTQ-SF不良环境因子得分高于男性[(13.63±4.54)vs.(9.83±1.95),P<0.01]。②BPD组的CTQ-SF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如,情感虐待(2.11±0.77)vs.(1.66±0.49),P<0.01]。结论:大学生边缘型人格障碍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童年期创伤经历,而且这种创伤经历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童年期创伤经历 大学生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大学生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与其家庭环境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余展 李江雪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6期637-639,共3页
目的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BPD)的家庭环境特点、BPD形成中家庭环境中起作用的相关因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以高校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PDQ-4+人格障碍诊断问卷最新修订版中文版本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调查的方法,得... 目的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BPD)的家庭环境特点、BPD形成中家庭环境中起作用的相关因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以高校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PDQ-4+人格障碍诊断问卷最新修订版中文版本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调查的方法,得到PDQ-4+问卷的边缘型1项的得分,通过筛选高分组(7分以上包括7分)和低分组(1分和1分以下),并应用家庭环境量表对两组进行调查进而分析结果中的差异。结果大学生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宗教道德性、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因素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形成的重要因素。结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与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和宗教道德观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边缘型人格障碍 家庭环境 宗教道德观
下载PDF
Should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e included in the fourth edition of the 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 被引量:5
11
作者 ZHONG Jie LEUNG Freedom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7-82,共6页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 is a serious personality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a pervasive pattern of disturbances in mood regulation, impulse control, self-imag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the U...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 is a serious personality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a pervasive pattern of disturbances in mood regulation, impulse control, self-imag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prevalence of BPD has been estimated at 1%-2%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10% of psychiatric outpatients, and 20% of in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4th text revision of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IV-TR), about 75% of BPD patients are women. The BPD diagnosis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heightened risk (8.5% to 10.0% among BPD patients) for completed suicide, a rate almost 50 times higher tha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emotional unstable personality disorder i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原文传递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的关系:同伴关系和拒绝敏感性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颜华 冉光明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9-554,共6页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和拒绝敏感性对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的影响机制。方法:以600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同伴关系量表、拒绝敏感性问卷和人格诊断问卷中边缘型人格障碍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1)父...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和拒绝敏感性对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的影响机制。方法:以600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同伴关系量表、拒绝敏感性问卷和人格诊断问卷中边缘型人格障碍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1)父母拒绝、父母情感温暖、父母过度保护、同伴关系、拒绝敏感性和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之间两两显著相关;(2)父母拒绝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3)在控制了年龄后,父母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均可以通过同伴关系和拒绝敏感性的并行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结论:同伴关系和拒绝敏感性是父母教养方式影响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的重要中介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父母教养方式 边缘型人格障碍 同伴关系 拒绝敏感性
原文传递
辩证行为疗法:理论背景、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9
13
作者 谭梦鸰 任志洪 +1 位作者 赵春晓 江光荣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81-488,共8页
辨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治疗师Linehan创立。作为第三代行为治疗之一,该疗法以行为主义理论、辩证哲学、生物社会理论及禅宗为哲学基础,通过增加患者的技能使用,提高其情绪调节能力,以... 辨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治疗师Linehan创立。作为第三代行为治疗之一,该疗法以行为主义理论、辩证哲学、生物社会理论及禅宗为哲学基础,通过增加患者的技能使用,提高其情绪调节能力,以达到治疗目的。临床研究已证明其在边缘人格障碍,自杀及自伤行为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也广泛适用于其他心理障碍及群体。DBT的临床效果、改变机制及拓展应用都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行为疗法 边缘人格障碍 行为主义 情绪调节
下载PDF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防御方式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汤海鹏 施琪嘉 《医学与社会》 2007年第6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防御方式。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对30名BPD患者进行测试,并以30名抑郁症患者和30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BPD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方式与抑郁症组没有显著差异,明显高于正常组;BPD患者的分裂,投射,潜意显现,被... 目的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防御方式。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对30名BPD患者进行测试,并以30名抑郁症患者和30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BPD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方式与抑郁症组没有显著差异,明显高于正常组;BPD患者的分裂,投射,潜意显现,被动攻击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BPD患者比抑郁症患者更多的使用分裂,投射,潜意显现的防御方式。结论BPD患者多使用分裂,投射,潜意显现的特定的防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心理防御机制 患者
下载PDF
用“代际-脑-经验模型”理解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病理机制 被引量:8
15
作者 梁耀坚 钟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258-262,共5页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BPD)在西方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而在中国大陆没有进入CCMD诊断系统,因此缺乏相应的研究。本文将对BPD的临床现象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澄清,并在国外有关研究BPD的脑神经科学、神经生化学和...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BPD)在西方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而在中国大陆没有进入CCMD诊断系统,因此缺乏相应的研究。本文将对BPD的临床现象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澄清,并在国外有关研究BPD的脑神经科学、神经生化学和发展心理病理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建立了“代际—脑—经验模型”(Intergenera-tionalBrain-and-ExperienceModel,IBEM),并以之为线索探讨BPD的病理机制,以期深入理解BPD作为一种人格障碍的独特性,最后对在我国大陆开展BPD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性人格障碍 病理心理学 诊断
下载PDF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父母的养育方式 被引量:9
16
作者 阮娟 张娟 +2 位作者 周娟 钟宝亮 陈红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10年第4期475-476,共2页
目的:了解边缘型人格障碍与父母养育方式。方法:对两组父母的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并以父母养育方式评估量表为工具,对50例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进行父母教养方式评定,结果:结果发现,两组在除偏爱因子以外的父母养育方式的其他... 目的:了解边缘型人格障碍与父母养育方式。方法:对两组父母的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并以父母养育方式评估量表为工具,对50例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进行父母教养方式评定,结果:结果发现,两组在除偏爱因子以外的父母养育方式的其他9个因子得分上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病例组在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其他因子得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父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可能在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父母养育方式
原文传递
情绪弹性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边缘人格水平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涛 项锦晶 +3 位作者 邢怡伦 裴欢昌 王鹏翀 罗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8期3491-3494,3499,共5页
目的探讨情绪弹性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边缘人格水平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于2013年9—1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地区三所中学以班级为单位抽取中学生683例。在删除人格诊断问卷诈病数据以及信息不完整样本后,确定本... 目的探讨情绪弹性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边缘人格水平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于2013年9—1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地区三所中学以班级为单位抽取中学生683例。在删除人格诊断问卷诈病数据以及信息不完整样本后,确定本研究的样本量为509例。采用人格诊断问卷中边缘性人格障碍(BPD)分量表测量青少年的边缘人格水平;采用青少年情绪弹性问卷测量青少年的情绪弹性;采用自编人口学调查表测量青少年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以父母受教育水平作为青少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衡量指标,将受教育水平在大专及以上者归为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组(n=294),将受教育水平在大专以下者归为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组(n=215)。结果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组青少年边缘人格水平低于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组,积极情绪得分及情绪弹性总分高于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情绪恢复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边缘人格水平呈负相关(rs=-0.10,P<0.05),而与情绪弹性总分呈正相关(rs=0.11,P<0.05)。情绪弹性总分与青少年边缘人格水平呈负相关(rs=-0.47,P<0.01)。青少年情绪弹性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边缘人格水平的关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9.7%。结论情绪弹性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边缘人格水平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社会阶级 边缘性人格障碍 情绪
下载PDF
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者的述情障碍及与抑郁的关系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纹 苗冰 +1 位作者 唐秋萍 颜双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6-119,共4页
目的:了解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者的述情障碍及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对110名临床心理科门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经协方差分析控制抑郁水平,BPD... 目的:了解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者的述情障碍及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对110名临床心理科门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经协方差分析控制抑郁水平,BPD倾向组的述情障碍总分(F=6.86,P=0.002)、情感识别困难(DIF)(F=9.08,P<0.001)、情感描述困难(DDF)(F=7.80,P=0.001)均显著高于非BPD倾向组;2控制抑郁障碍共病的影响,BPD特征与述情障碍总分、DIF、DDF及抑郁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64-0.440,P均<0.001);3对抑郁水平的分层回归分析显示:BPD特征主效应(B=0.441,P<0.001)、BPD特征与述情障碍的交互作用(B=-0.181,P=0.029)显著。进一步分组回归发现,非BPD倾向组中述情障碍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抑郁(B=0.427,P=0.023),而在BPD倾向组中述情障碍对抑郁的预测作用不显著(B=-0.009,P=0.954)。结论:BPD倾向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但述情障碍对抑郁的预测作用在BPD倾向组和非BPD倾向组中存在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性人格障碍 述情障碍 抑郁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共病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状况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朝敏 辛博 +4 位作者 李娜 张坤 薛华 王金成 安翠霞 《四川精神卫生》 2023年第5期416-421,共6页
背景双相情感障碍与边缘型人格障碍(BPD)共病率高,共病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更严重。目的探讨是否共病BPD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治疗... 背景双相情感障碍与边缘型人格障碍(BPD)共病率高,共病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更严重。目的探讨是否共病BPD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治疗的共病BPD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60例(共病组),其中双相抑郁患者33例,双相躁狂患者27例。同时选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60例(未共病组),其中双相抑郁35例,双相躁狂25例。采用中文版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和Stroop色词测验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共病组RBANS中的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和总评分均低于未共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56、-2.138、-3.306、-2.729,P<0.05或0.01),Stroop色词测验中的单字时间、单色时间、双字时间和双色时间均长于未共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08、3.341、5.249、5.167,P均<0.01)。共病BPD的双相抑郁患者RBANS中的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和总评分均低于未共病BPD的双相抑郁患者(t=-2.446、-2.407、-2.231、-2.078,P均<0.05),Stroop色词测验中的单字时间、单色时间、双字时间和双色时间均长于未共病组(t=3.652、3.035、4.406、5.016,P均<0.01)。共病组双相躁狂患者RBANS中的言语功能和总评分均高于未共病组(t=-2.777、-2.347,P<0.05或0.01),Stroop色词测验中的单字时间、单色时间、双字时间和双色时间均长于未共病组(t=3.600、2.658、2.943、4.337,P<0.05或0.01)。结论相较于未共病BPD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病BPD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 认知功能 共病
下载PDF
高边缘性人格障碍特质者负性沉浸的自我反思倾向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英俊 樊富珉 张逸梅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95-1201,共7页
采用自我参照范式考察边缘性人格障碍(BPD)的自我反思特点。实验1对比高、低BPD特质被试在自我和姓名参照条件下正负性词汇的再认成绩,发现高BPD特质者在自我参照条件下的负性词汇记忆成绩显著高于低BPD特质组。实验2对高BPD特质被试进... 采用自我参照范式考察边缘性人格障碍(BPD)的自我反思特点。实验1对比高、低BPD特质被试在自我和姓名参照条件下正负性词汇的再认成绩,发现高BPD特质者在自我参照条件下的负性词汇记忆成绩显著高于低BPD特质组。实验2对高BPD特质被试进行正念自我反思训练,结果发现相对于对照组,训练组在自我参照条件下负性词汇的记忆成绩显著降低。高BPD特质者的自我反思存在负性沉浸倾向,且正念自我反思训练可以改善该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性人格障碍 自我反思 自我抽离 自我沉浸 正念自我反思训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