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8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29
1
作者 张双燕 赵玉芳 秦瑛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44-546,共3页
全面概括国内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的护理研究与改进,从采血时间、标本大小、抗生素的使用阐述采血要求,论述采血时机的改进(新生儿沐浴后采血法、新生儿哺乳后采血法、新生儿抚触后采血法、新生儿游泳后采血法、新生儿足浴后采血法、... 全面概括国内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的护理研究与改进,从采血时间、标本大小、抗生素的使用阐述采血要求,论述采血时机的改进(新生儿沐浴后采血法、新生儿哺乳后采血法、新生儿抚触后采血法、新生儿游泳后采血法、新生儿足浴后采血法、新生儿口服葡萄糖液后采血法)、采血部位的改进(选择足跟外侧小隐静脉的属支或足跟内侧的足底内侧静脉作为穿刺点、选择足底浅静脉收集足底皮静脉网汇入足背外侧缘静脉处作为穿刺点)、采血体位的改进,总结血样保存方法,归纳采血注意事项,对传统采血方法进行补充和修改,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血样采集 足跟
原文传递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26
2
作者 郑剑 《中外医疗》 2011年第2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化验报告。方法从血液标本采集的时机、采集的部位、标本溶血、送检时间进行探讨。结果标本采集的时间、部位以及标本溶血、送检时间均对生化检验结果有影响。结论为了提高...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化验报告。方法从血液标本采集的时机、采集的部位、标本溶血、送检时间进行探讨。结果标本采集的时间、部位以及标本溶血、送检时间均对生化检验结果有影响。结论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控制采集血液标本上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标本采集 生化检验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缓解早产儿微量血糖采血疼痛的作用 被引量:24
3
作者 何婧 刘蓓蓓 +4 位作者 罗敏 罗利琼 黄海蓉 何丹 王肜 《四川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467-471,共5页
目的研究袋鼠式护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配合非营养吸允(Non Nutritive Sucking,NNS)对缓解早产儿微量血糖采集所至疼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新生科住院的接受微量血糖监测的早产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 目的研究袋鼠式护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配合非营养吸允(Non Nutritive Sucking,NNS)对缓解早产儿微量血糖采集所至疼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新生科住院的接受微量血糖监测的早产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早产儿在袋鼠式护理开始30min后,给予持续NNS同时行微量血糖采血,采血后继续NNS 2min,袋鼠护理共持续2h;对照组早产儿按常规流程,在暖箱内接受微量血糖采血;两组早产儿统一在足后跟采血。以早产儿疼痛评分量表(PIPP)评分,评估早产儿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早产儿采血时PIPP评分、啼哭率;采血前、中、后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结果 (1)接受微量血糖采血时,观察组早产儿采血开始30s心率为(148.46±5.12)次/min、血氧饱和度为(84.85±5.64)%,采血60s时心率为(158.596±4.48)次/min、血氧饱和度为(79.87±6.23)%,PIPP评分为(5.56±1.6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采血开始30s心率(163.78±5.27)次/min、血氧饱和度(76.86±8.98)%,采血60s时心率(172.09±5.19)次/min、血氧饱和度(74.48±10.95)%,PIPP评分(10.03±1.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接受微量血糖采血时,观察组啼哭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75%),χ~2=6.62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袋鼠护理配合NNS,能有效缓解采集微量血糖操作导致的早产儿疼痛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鼠式护理 非营养吸允 疼痛 采血 早产儿
下载PDF
十堰市2008~2012年血液报废情况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焦丹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60-762,共3页
目的了解本市2008-2012年血液报废情况。方法收集本站2008-2012年各年度血液采集和成分制备量,血液检测项目不合格报废、非检验因素报废数量以及报废率,分析血液报废原因并提出对策。结果血液检测项目报废原因中历年均以ALT升高所占比... 目的了解本市2008-2012年血液报废情况。方法收集本站2008-2012年各年度血液采集和成分制备量,血液检测项目不合格报废、非检验因素报废数量以及报废率,分析血液报废原因并提出对策。结果血液检测项目报废原因中历年均以ALT升高所占比例最高(3.92%、3.34%、3.21%、3.02%及1.42%),2012年献血前血液检测项目增加ALT初筛后,以ALT为报废原因的血液检测项目报废率下降明显(P〈0.05);非检验因素报废以脂肪血浆为主要原因。结论本站血液报废率较高,加强采血前初筛和改进检测方法有助于减少血液报废率,同时做好献血知识普及,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血液采集、运输、储存和制备等工作也是降低血液报废率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报废
下载PDF
三种不同采血方法对婴幼儿采血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7
5
作者 牟群英 饶钒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7期19-21,共3页
目的比较三种采血方法对婴幼儿的采血效果,寻找婴幼儿的最佳采血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方法将门诊采血的909例患儿和新生儿科住院采血的患儿347例分别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采血法,实验... 目的比较三种采血方法对婴幼儿的采血效果,寻找婴幼儿的最佳采血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方法将门诊采血的909例患儿和新生儿科住院采血的患儿347例分别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采血法,实验1组采用离心静脉穿刺采血法,实验2组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法,观察3种采血方法在儿科门诊和病房的应用效果。结果在门诊采血处,使用离心静脉穿刺采血法采取合格血标本的概率及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或0.01);在新生儿病房,使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法采取合格血标本的概率及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或0.01)。结论桡动脉穿刺采血法适用于新生儿病房,离心静脉穿刺采血法适用于年龄较大患儿的门诊采血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穿刺 离心静脉 桡动脉 采血
下载PDF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差异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郭慧霞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期83-84,共2页
目的分析和研究在生化检验中血液样本采集对其检查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部200例患者的静脉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血液分析仪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并分析采血时间、采血部位、标本溶... 目的分析和研究在生化检验中血液样本采集对其检查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部200例患者的静脉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血液分析仪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并分析采血时间、采血部位、标本溶血、送检时间等对静脉血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采血时间、采血部位、标本溶血、送检时间等均是影响血液生化指标的因素,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地分析影响血液生化检验的影响因素,可为临床检验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提高检验的精准性,使误差产生在可控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采集 生化检验 结果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抚触对减轻新生儿末梢血采集所致疼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何静妍 梁琪琪 +1 位作者 何苑仪 陈继雪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20期2958-2960,共3页
目的探讨抚触对减轻新生儿采集末梢血所致疼痛的效果,以降低疼痛给新生儿带来的损伤。方法选择2017年11~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科二区分娩的正常足月的350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75例。两组新生儿... 目的探讨抚触对减轻新生儿采集末梢血所致疼痛的效果,以降低疼痛给新生儿带来的损伤。方法选择2017年11~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科二区分娩的正常足月的350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75例。两组新生儿均采集末梢血,其中观察组从出生第2天开始进行抚触,2次/d,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采用新生儿疼痛评分量表(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NIPS)评估两组新生儿疼痛程度,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采血前、中、后的哭闹持续时间、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采血前的心率比较[(124.37±6.58)次/min vs (123.16±6.35)次/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时和采血后心率均加快,观察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采血时,(145.82±7.06)次/min vs (161.53±7.41)次/min;采血后,(134.79±6.88)次/min vs (149.27±7.01)次/min],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新生儿采血中和采血后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采血中,(4.01±0.69)分vs (5.47±0.73)分;采血后,(0.58±0.46)分vs (1.03±0.51)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采血前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中和采血后,观察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1.43±2.44)%vs (83.51±2.37)%;(98.59±2.64)%vs (91.28±2.0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抚触能有效减轻新生儿采集时的疼痛,且操作简单、可行、安全,为非药物治疗缓解疼痛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和社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抚触 疼痛 末梢血 采集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季节性招募方式对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血采、供血工作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艳红 朱和鸣 刘春玲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94-200,共7页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季节性招募方式,对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血采供血工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滨州市中心血站,参加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血献血的239 949例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献血者为165 564例,女性为74 ...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季节性招募方式,对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血采供血工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滨州市中心血站,参加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血献血的239 949例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献血者为165 564例,女性为74 385例;献血者年龄为18~55岁。采用启奥血站信息管理系统v9.0(唐山启奥科技有限公司),收集本研究239 949例献血者参与献血的时间、献血模式、全血和红细胞类成分血的采血量,以及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血的供血量等献血相关资料。分别计算2013-2018年滨州市中心血站各季节的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血采血量、采血量季节比率、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血的供血量、供血量季节比率,以及采、供血量季节比率差。对2013-2018年滨州市中心血站的4个季节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血的采血量、供血量总体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各季节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数(LSD)法。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献血前与献血者均签署《献血者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本研究滨州市中心血站2013-2018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血的采血量季节比率,依次分别为95.8%、93.8%、113.4%和97.0%;团体采血量季节比率,依次分别为39.9%、56.7%、190.3%和113.2%;街头采血量季节比率,依次分别为117.9%、108.5%、83.1%和90.6%。滨州市中心血站2013-2018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血的采血量,依次分别为(15 877.0±924.3)U、(15 548.2±1 105.3)U、(18 790.8±1 057.7)U和(16 065.7±1 062.3)U,4个季节采血量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18,P<0.001),其中秋季采血量,分别高于春、夏和冬季,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54、5.402、4.540,P<0.001)。②滨州市中心血站2013-2018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血的供血量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季节性招募 无偿献血者 血液采集 血液供应 团体献血 街头献血
原文传递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震后应急血液保障绩效评估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愉峰 陈良勇 +1 位作者 刘思峰 李志 《系统工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35,共10页
震后应急血液保障是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手段。根据地震灾害人员伤亡特点描述应急血液需求,又基于血液保障特点将血液供应端划分为血液采集与血液转运两个子系统。将血液保障绩效的主要指标描述为累积血液缺口量,构建了震后应急血液保障... 震后应急血液保障是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手段。根据地震灾害人员伤亡特点描述应急血液需求,又基于血液保障特点将血液供应端划分为血液采集与血液转运两个子系统。将血液保障绩效的主要指标描述为累积血液缺口量,构建了震后应急血液保障绩效评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汶川地震案例的现实性检验,证明了模型分析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相符。在此基础上,设计仿真案例,针对关键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实验,从中得出一些有用的管理启示,为政府制定应急血液保障措施提供决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保障 血液转运 血液采集 系统动力学 应急物资
原文传递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吴永岳 曹龙翎 邓珠连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1581-158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实验室检查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自愿加入研究的人员250例,对250例人员采集血液作为标本,观察采集的时机、采集的部位、标本溶血、送检时间对血...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实验室检查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自愿加入研究的人员250例,对250例人员采集血液作为标本,观察采集的时机、采集的部位、标本溶血、送检时间对血液标本检验的影响.结果:标本采集的时机、采集的部位、标本溶血以及送检时间对血液标本生化检验均有影响.结论:对采集血液标本严格执行,可以提高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标本采集 生化检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谢桂月 汪昌玉 崔春梅 《临床护理杂志》 2010年第6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的成功率与副作用的差异。方法将10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50例和B组52例。A组采用桡动脉采血,B组采用股静脉采血,并对两组采血成功率、穿刺采血损伤程度及操作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与股静脉采血比较,桡动脉... 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的成功率与副作用的差异。方法将10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50例和B组52例。A组采用桡动脉采血,B组采用股静脉采血,并对两组采血成功率、穿刺采血损伤程度及操作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与股静脉采血比较,桡动脉采血可显著提高采血成功率,减少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缩短采血时间(P<0.05,P<0.01)。结论对新生儿行桡动脉采血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损伤程度,缩短采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样采集 桡动脉采血 股静脉采血 婴儿 新生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血液标本采集及送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嫦女 郑桂君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5年第23期3632-363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部位、送检时间及溶血等因素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接受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检查2586份标本进行调查和分析,对溶血标本与合格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586份标本中发现不合格血检样本1...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部位、送检时间及溶血等因素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接受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检查2586份标本进行调查和分析,对溶血标本与合格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586份标本中发现不合格血检样本18份,发生率为0.70%(18/2586),对不同科室来源的样本的不合格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不同科室之间血检样本的不合格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36, P >0.05)。在18份不合格血检样本中因技术问题而发生不合格的样本所占比例最高,达88.89%(16/18);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技术因素所导致的不合格样本明显多于仪器因素或固定因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63、98.52,均 P <0.05)。另外,在技术因素中因溶血导致的不合格样本最多。对选择在输液的同侧部位或异侧部位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钾、钠、氯、肌酐、尿酸、葡萄糖检测发现,在输液同侧抽血对上述生化检验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钾、氯、肌酐明显下降,而钠、尿酸、葡萄糖等指标则明显上升(t =4.51、4.98、5.50、3.25、10.18、15.25,均 P <0.05)。溶血样本的γ-转肽酶、磷酸肌酸激酶、钠及尿酸等指标明显低于正常样本,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钾、磷、肌酐、肌酸激酶等指标则明显高于合格样本(t =14.85、21.21、7.15、4.86、10.33、4.02、3.11、8.20、7.54、5.11,均 P <0.05)。从采集血液后到送至检验室的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有着明显的影响,其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葡萄糖、肌酸激酶及α-羟丁酸等项目的1 h 后送检均值明显低于规范送检均值,而1 h 后送检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指标则明显高于规范送检均值(t =2.95、4.82、2.88、5.44、4.0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标本 采集 生化检验
原文传递
朝鲜族和汉族居民不同类型高血压患病现况调查 被引量:11
13
作者 崔兰 金平锡 +1 位作者 金永哲 方今女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90-194,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居民不同类型高血压的患病水平.[方法]于2004年8月—2005年8月,在延边地区图们市和安图县4个镇内随机抽取30岁以上朝鲜族和汉族居民1 786人,进行血压检查.[结果]朝鲜族男女的高血压粗患病率及标准化... [目的]比较分析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居民不同类型高血压的患病水平.[方法]于2004年8月—2005年8月,在延边地区图们市和安图县4个镇内随机抽取30岁以上朝鲜族和汉族居民1 786人,进行血压检查.[结果]朝鲜族男女的高血压粗患病率及标准化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汉族;朝鲜族男性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粗患病率及其标准化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汉族男性,汉族女性的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标准化患病率明显高于朝鲜族女性;朝鲜族女性单纯舒张性高血压粗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女性,朝鲜族男女单纯舒张性高血压标准化患病率均高于汉族;朝鲜族男女收缩性及舒张性高血压粗患病率及标准化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汉族.[结论]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人群不同类型高血压患病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人种群 数据收集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采血前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香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年第6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采血前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对我科2008年5~8月收治的466例需静脉采血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33例。对照组在静脉采血前后不给予任何干预,干预组在静脉采血前后给予抚触、鼓励等护理干预。观察静...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采血前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对我科2008年5~8月收治的466例需静脉采血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33例。对照组在静脉采血前后不给予任何干预,干预组在静脉采血前后给予抚触、鼓励等护理干预。观察静脉采血过程中两组患儿的疼痛面容持续时间、啼哭时间、不哭人数、心率变化及静脉采血结束后20 s内的啼哭人数。结果:静脉采血过程中干预组患儿的疼痛面容持续时间、啼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不哭人数多于对照组,心率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采血结束后20 s内干预组患儿的啼哭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静脉采血过程中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儿疼痛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儿童 采血 疼痛
下载PDF
流动献血车与固定献血点全血采集无偿献血者结构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双 欧阳波 +2 位作者 文伟 曹秋平 李忠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分析长沙市流动献血车和固定献血点全血采集情况和人口特征,为优化献血地点和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2017年长沙市流动采血车和固定献血点采集的144 333名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流动献血车和固定献血点性别、年龄、职业、学历... 目的分析长沙市流动献血车和固定献血点全血采集情况和人口特征,为优化献血地点和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2017年长沙市流动采血车和固定献血点采集的144 333名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流动献血车和固定献血点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及血液复检淘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流动献血车与固定献血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偿捐献全血人群中两种献血地点男性献血者均高(P<0.05);流动献血车18~24岁人群显著高于固定献血点,25~34岁人群固定献血点高于流动献血车(P<0.05);流动献血车职业分布献血人次占比最多的是学生,固定献血点是其他类职业;流动献血车献血者本科和专科学历均高于固定献血点,固定献血点高中学历比例大于大专院校以上学历;流动献血车复检淘汰率2.01%,固定献血点复检淘汰率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在长沙无偿捐献全血的主要方式是流动献血车,男性、18~24岁、大专院校学生、大专以上学历人群是无偿献血主体。注意选址充分发挥固定献血点在全市的布局和运行方式,并强化流动献血车的优点,根据献血人群结构特点做针对性的宣传,可提高血液采集的数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采集 献血服务 无偿献血 血液检测
下载PDF
血站采血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玉燕 连晓征 陈惠民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15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究血站采血护理管理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作用。方法本血站自2019年4月起开始实施采血管理关键控制点质量改进,2019年3月—2019年4月为收集采血质量改进前,2019年4月—2019年5月为实施后,收集两个时间段献血者及... 目的探究血站采血护理管理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作用。方法本血站自2019年4月起开始实施采血管理关键控制点质量改进,2019年3月—2019年4月为收集采血质量改进前,2019年4月—2019年5月为实施后,收集两个时间段献血者及血液质量相关资料,对比分析血液报废率、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对采血满意率。结果实施血站采血质量改进后,血液报废率为0.46%(30/6 540),显著低于质量改进前的8.86%(560/6 320);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满意率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站采血管理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加以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血液质量安全性,减少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采血 关键控制点 血液质量 采血安全 重要作用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对血站采血中献血者反应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彭芳 双莉华 +2 位作者 游桂梅 付萍萍 何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35期217-219,共3页
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对血站采血中献血者反应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抚州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200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 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对血站采血中献血者反应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抚州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200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及血液报废率。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总满意度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7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液报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可有效提高血站采血中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并降低血液报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 采血工作 献血者 满意度 不良反应 血液报废率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体检采血后对穿刺点按压方式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丽芬 蒋刘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4期216-217,共2页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在体检采血后对穿刺点按压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分组研究的方式对2014年8月-2015年8月于我院进行体检采血的98例体检人员进行观察,将其依照入院顺序分为常规组和优质组,每组均有49例患者。在采血后对穿刺点按压时,...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在体检采血后对穿刺点按压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分组研究的方式对2014年8月-2015年8月于我院进行体检采血的98例体检人员进行观察,将其依照入院顺序分为常规组和优质组,每组均有49例患者。在采血后对穿刺点按压时,对常规组人员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对优质组人员则实施优质护理方式,观察两组体检人员的瘀斑、血肿等情况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常规组瘀斑、血肿等情况发生率为16.33%,优质组的发生率则为2.04%,优质组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且P〈0.05,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体检采血后对穿刺点按压时采用优质护理可起到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采血 穿刺点按压
下载PDF
浅谈军队血站实施血液采集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黄红梅 蒋天伦 +4 位作者 陆华 刁荣华 喻荷莲 王世春 赵树铭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9-651,共3页
目的探讨军队血站血液采集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后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血液采集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统计分析血站实施质量控制前后献血者满意度、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液报废率及血液报废原因构成比的结... 目的探讨军队血站血液采集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后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血液采集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统计分析血站实施质量控制前后献血者满意度、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液报废率及血液报废原因构成比的结果,从而了解所取得的成效。结果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后献血者对采血工作的满意度由质量控制前的96.03%提高到99.22%;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41%低于控制前0.77%;血液报废率3.23%低于质量控制前4.91%,但血液报废原因所占比分析,其乳糜血和转氨酶(ALT)导致的血液报废比例较以前偏高。结论血液采集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后能有效降低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液报废率,同时也能提高献血者对血站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成果显著。但因乳糜血和ALT导致的血液报废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则提示在实施质量控制的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对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广泛普及献血前的相关知识,以减少因献血者饮食、休息等因素导致的血液报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实施 血液采集 质量控制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采血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晓红 陆丽梅 +3 位作者 黄淑娟 杨敏慧 黄锦萍 陈雪仙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15期2618-2619,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静脉留置针采血对血常规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从已封管的留置针中抽取血液1ml为(1管),再抽取1ml为(2管),对侧肢体直接采血或置管时直接从留置针采血1ml为对照组(3管),分别测定血常规。结果:(1管)与(3管)对比有明显差别(P&... 目的:探讨应用静脉留置针采血对血常规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从已封管的留置针中抽取血液1ml为(1管),再抽取1ml为(2管),对侧肢体直接采血或置管时直接从留置针采血1ml为对照组(3管),分别测定血常规。结果:(1管)与(3管)对比有明显差别(P<0.001),(2管)与(3管)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抽弃1ml含有封管液的血液后,再从留置针采血检验血常规,不影响检验结果,此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采血 血常规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