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5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变相·变文——从唐人黄元之“西域之变”说起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正学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4-141,共8页
"变"原本是"画","变相"与"变文"不过是它的"相"与"文"而已。"变"应该原产于"西域",向东传入中土甚而日本,向西(或者说"南")传入印度、狮... "变"原本是"画","变相"与"变文"不过是它的"相"与"文"而已。"变"应该原产于"西域",向东传入中土甚而日本,向西(或者说"南")传入印度、狮子国等"佛国"。"变"在其流传过程中不断吸收当地固有的绘画和文学的营养,演变出流行南亚、中亚,特别是东亚的"变"、"变相"、"变文"形式。"变"与"变相"估计东晋初年即已诞生,成熟因而具有独立文体品格的"变文"的出现可能要晚些,但仍有可能在北魏时期就诞生了。"变"之"相"与"文"是互相配合的,但"转"之"变"是"文主相辅"的,而壁画等非"转"之"变"则几乎都是"相主文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相 变文 西域
下载PDF
基于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本源概念翻译模式认知研究——以莫言小说《变》及其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袁艳玲 戈玲玲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3-138,共6页
本文以莫言《变》中本源概念及其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建立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旨在探讨该作品中本源概念的分布及其翻译模式,并从概念意旨的角度对本源概念翻译模式进行认知阐释。英译本本源概念整体呈现出意译>直译>换译>省略&... 本文以莫言《变》中本源概念及其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建立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旨在探讨该作品中本源概念的分布及其翻译模式,并从概念意旨的角度对本源概念翻译模式进行认知阐释。英译本本源概念整体呈现出意译>直译>换译>省略>合译的翻译模式,但是不同类别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不尽相同,该结果为理解从原文到译文之间的概念意旨整合过程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本源概念 翻译模式 《变》
下载PDF
《墨子间诂》与20世纪30—60年代墨学的全面复兴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兴文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1-34,共4页
清末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孙诒让考订的《墨子间诂》一书,是总结20世纪以前墨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著作。它集历代墨学研究之所长,为清末与近代学术大师所推崇,为“现代墨学”的复兴扫清了道路,从此中绝近二千年的墨学完全复活并开始勃兴... 清末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孙诒让考订的《墨子间诂》一书,是总结20世纪以前墨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著作。它集历代墨学研究之所长,为清末与近代学术大师所推崇,为“现代墨学”的复兴扫清了道路,从此中绝近二千年的墨学完全复活并开始勃兴。特别是对20世纪30—60年代墨学的考订校勘、墨家思想、《墨辩》的研究更是起到桥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诒让 《墨子间诂》 墨家思想 《墨辩》 墨学复兴
下载PDF
“辩以象道”——荀子论“辩”及其思想内涵探析
4
作者 马欣欣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3年第4期60-68,共9页
异于孔、孟对“辩”的谨慎态度,荀子不仅直言“君子必辩”,还对“辩”自身作了理论反思。由后者出发,我们可以理解荀子之“辩”中伦理与逻辑之间的理论联系。荀子对“辩”的重视,从方式上看,源于势、刑等暴力手段的缺失,从目的上看则源... 异于孔、孟对“辩”的谨慎态度,荀子不仅直言“君子必辩”,还对“辩”自身作了理论反思。由后者出发,我们可以理解荀子之“辩”中伦理与逻辑之间的理论联系。荀子对“辩”的重视,从方式上看,源于势、刑等暴力手段的缺失,从目的上看则源于其维护礼义之道的需求,而后者与战国末期儒家学说面临的时代困境息息相关。对于君子而言,“辩”不仅是为了卫道,更有修身的意味在内,此即“必辩”之所在。也因如此,《荀子》中论及“论辩道德”,其中的部分内容至今仍值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君子必辩 论辩道德
下载PDF
断言、知心与修辞立其诚 被引量:6
5
作者 顾曰国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4,共14页
断言作为一种行为,包含断_行为和说_行为两个成分。断_行为包括无语言作断、前语言作断和借助语言的判断。无语言作断即荀子说的人生而能辨,借助语言的判断即断言。断言把断言者跟被断对象和所断内容捆绑在一起,形成责任和义务。真诚断... 断言作为一种行为,包含断_行为和说_行为两个成分。断_行为包括无语言作断、前语言作断和借助语言的判断。无语言作断即荀子说的人生而能辨,借助语言的判断即断言。断言把断言者跟被断对象和所断内容捆绑在一起,形成责任和义务。真诚断言之人做到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全诚"。文章吸纳王夫之的思想,把诚分为两大类:天之诚和人之诚。人之诚再细分为三个子类,分别为童心之诚、社会之诚和人格之诚。儒家强调修身养诚,独处时向内讲究自诚,向外讲究对人诚。向外、人际间的断言_行为包括内省诚(对己诚、对人诚)和言行诚(言诚、行诚),从而形成8种逻辑状态。文章举例演示诚的分类及其跟断言_行为的互动关系。文章末指出以诚为统领的断言_行为研究跟舍尔为代表的主流言语行为研究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言 童心之诚 社会之诚 人格之诚
原文传递
释楚国金币中的“■”字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平安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37,共3页
楚国金币中的 ,字形奇特,一直未能确释。本文结合它的异文 ,指出它和传抄古文《尚书》中的 是同一个字,币文中读为卞。卞本为鲁国故地,战国时并入楚国。卞币由楚国铸造,使用的却是齐系文字,因而特别值得重视。
关键词 楚国 金币 bian
下载PDF
中古汉译佛经中的后置词“所”和“边” 被引量:5
7
作者 赵长才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8-447,共10页
中古汉译佛经里的"所/边"在"Prep.+NP所/边+VP"或"VP+Prep.+NP所/边"结构中,当NP主要是指人的身份名词或代词(少数为其他名词)时,通过转喻操作和重新分析,由方所词语法化为表示对象关系的后置词,从而具... 中古汉译佛经里的"所/边"在"Prep.+NP所/边+VP"或"VP+Prep.+NP所/边"结构中,当NP主要是指人的身份名词或代词(少数为其他名词)时,通过转喻操作和重新分析,由方所词语法化为表示对象关系的后置词,从而具有格标记的功能。"所/边"的这种后置词用法,主要是在汉语内部相关语言成分自身发展演变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也与来自译经原典语言的影响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译经 所/边 处所 对象 后置词 格标记
原文传递
“和、变、用”管理思想与领先企业实践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乐国林 陈春花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44-952,共9页
"和"、"变"、"用"思想深嵌于中国的文化典籍和国人"常人生活"的惯习中。在解读"和"、"变"、"用"的中国文化蕴含基础上,提出其在本土管理思想中的内涵与维度。继... "和"、"变"、"用"思想深嵌于中国的文化典籍和国人"常人生活"的惯习中。在解读"和"、"变"、"用"的中国文化蕴含基础上,提出其在本土管理思想中的内涵与维度。继而,引入以华为公司为代表的领先企业的回溯性案例分析,证实领先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和"、"变"、"用"管理思想可及性、实践性与实效性;并借助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提出和推导"和、变、用"嵌入管理实践探索性模型,分析其嵌入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论,即关系结构与节点嵌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 “变” “用” 领先企业 本土管理
下载PDF
Translator Stylistics:A Corpus Analysis of Two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assic Da Sheng Bian
9
作者 Yang Zhang Yue’e Zhu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3年第12期367-375,共9页
Da Sheng Bian,a significant work o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that emerged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was initially published as“A Treatise on Midwifery”in 1842 by William Lockhart,a British missionary to China.In 18... Da Sheng Bian,a significant work o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that emerged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was initially published as“A Treatise on Midwifery”in 1842 by William Lockhart,a British missionary to China.In 1894,John G.Kerr,an American missionary,translated the text as“The Tat Shang Pin”.This paper conduct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English translations using a self-constructed English-Chinese parallel corpus of Da Sheng Bian.The study explores the translation styles of the two translators by examining the token-types ratio and frequency at the lexical level,mean sentence length at the syntactic level,and the use of conjunctions at the discourse level.The observed differences in translation styles between the two translations are analyzed in relation to the translators’background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PUS Da sheng bian Translator style
下载PDF
以韩愈为例论我国古代论辩文的几种文体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迎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5-128,共4页
论辩文是一种论证事理、阐明主张的文体。前人根据论辩的方式,将论辩划分出论、辩、说、议、原、解(释)等体式。这在西方和现代的论辩文中是见不到的,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特产。以韩愈散文为例,我们可以领略论辩文的几种别致的体式。
关键词 韩愈 论辩文
下载PDF
声名“变”和“闰”新证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应时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4期1-5,共5页
《宋史·乐志》摘录了蔡元定《燕乐》一书"七声高下"中的声名"变"和"闰",自王光祈《中国音乐史》(1934)解释其为"‘变’为‘清角’非‘变徴’,‘闰’为‘清羽’非‘变宫’"之后,历来争论... 《宋史·乐志》摘录了蔡元定《燕乐》一书"七声高下"中的声名"变"和"闰",自王光祈《中国音乐史》(1934)解释其为"‘变’为‘清角’非‘变徴’,‘闰’为‘清羽’非‘变宫’"之后,历来争论不休。前不久,赵玉卿发表了《"燕乐音阶"申论》一文,文中对蔡元定《燕乐》书中提出的"声由阳来,阳生于子,终于午"又专门作了解释,认为此即《史记·律书》"生钟分"的"子一分,丑三分二,寅九分八,卯二十七分十六,辰八十一分六十四,巳二百四十三分一百二十八,午七百二十九分五百一十二……"之三分损益前七律,也就是"宫生徴、徴生商、商生羽、羽生角、角生变宫、变宫生变徴"的七声。故蔡元定所说的声名"变"和"闰"确实为"变徵"和"变宫"的简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定 变徵 变宫
下载PDF
动量词“遍”的语义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9-103,109,共6页
语法学界对动量词"遍"遍指义的概括存在简单化倾向,通过对"遍"的遍指义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将其分为四类:对象性周遍、过程性周遍、伴随性周遍和转指性周遍。本文还对各遍指义对动词的语义选择以及遍指范畴的扩展过... 语法学界对动量词"遍"遍指义的概括存在简单化倾向,通过对"遍"的遍指义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将其分为四类:对象性周遍、过程性周遍、伴随性周遍和转指性周遍。本文还对各遍指义对动词的语义选择以及遍指范畴的扩展过程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量词遍 语义选择 扩展过程
下载PDF
释"变"与"变文"
13
作者 俞晓红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7-92,共6页
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双重视角,对"变"一词的由来和涵义、"变 文"之来源和形成作一思考探究,提出变文之命名当是文化合流的产物。
关键词 “变” “变文” 文体 本土文化 来源 经文 题材 佛法要义 涵义 注释
下载PDF
A Novel Apprehension of the Primary Lung Meridian, Sinew Channel, Divergent Channel, Luo-Connecting Channel Acting as a Single Unit System to Serve Respiration Function Based on Modern Neurophysiology and Kinesiology
14
作者 Peter Chin Wan Fung Regina Kit Chee Kong 《Chinese Medicine》 2020年第2期31-95,共65页
The TCM philosophy of a meridian and associated channels pertains to the specific function of one or more organs. We define the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Lung Primary Meridian (LUM) together w... The TCM philosophy of a meridian and associated channels pertains to the specific function of one or more organs. We define the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Lung Primary Meridian (LUM) together with the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Lung Sinew (LUSC), Divergent (LUDC), Luo-connecting (LULCC) Channels as a system of routes plus some parts of the body (such as muscles) to fulfil respiration, as a main function under different situations. There is very limit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Lung associated channels in classical literature of TCM. With a clear focus on the function of respiration, we have carried ou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biomedical consequence of stimulating the LUM, analysed the roles played by LUSC, LUDC, and LULCC. The updated LUM and LUDC include acupoints of other meridian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of performing satisfactory respiration starting from checking the quality of the inflow through the nose. The LUSC includes the respiratory muscles (plus the associated connective tissues) extending to various parts of the body. The muscles of the limb (as part of the LUSC) embrace the nerves that provide routes for somatosensory reflexes and play the role of locomotion, providing voluntary respiration via the pectoralis muscles. The muscles of LUSC are bounded by stiff connective tissue layers, forming compartments, and are part of the pulley system for various body locomotions. Within a compartment, the interstitial fluid, blood, lymph flows must be potent to protect the associated nerves related to LUM;the healthy state of the LUSC also provides freedom of various types of locomotion. The LULCC exists because the vagus nerve has a part of it passing through the spinal cords all the way down to the sacrum domain, with exiting nerve innervating two-third of the large intestine. The crucial steps of our deductions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re supported by experimental evidence based on modern neurophysiology and kinesiology. We discover that all the four channels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g Meridian Sinew DIVERGENT Luo-Connecting Channels Mechanical Advantage of Muscles Sympathetic Nerves Parasympathetic Nerves Muscles of the Tongue PHARYNX Larynx Intercostal Muscles Inspiration and Expiration Muscles Swallowing Somatosensory and Segmental Reflexes Acupoints of the Lung Urinary Bladder Kidney Governing (DU) Conception (REN) Me-ridians Pulmonary Diseases Lung Large-Intestine Connection Acupuncture bian Stone Therapy
下载PDF
荀子“辨”的思想视界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海涛 《临沂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29-37,共9页
荀子"辨"的思想视界蕴示着人贵有"辨"、由"辨"而"辩"和礼之治"辨"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别指向道德理性、语言逻辑和社会治理,并由此组成了一个"三而一"式的有机统一整体... 荀子"辨"的思想视界蕴示着人贵有"辨"、由"辨"而"辩"和礼之治"辨"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别指向道德理性、语言逻辑和社会治理,并由此组成了一个"三而一"式的有机统一整体。具体言之,人贵有"辨"的道德理性主要解决了人物之别、天人之分与人自身结构之辨。由"辨"而"辩"的语言逻辑明确提出了君子必辩以及期、命、辨、说四种思维形态。礼治之"辨"的社会治理方式则蕴含了社会人群的等级贵贱之"辨"、亲疏远近之"辨"以及和同秩序之"辨"——明分使群的礼序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思想视界
下载PDF
几则明、清、民国文献之释“变”、“闰”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志武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6期150-159,共10页
关于"变"、"闰",明清时期已有前贤加以讨论。本文对明代倪复的《钟律通考》、清代胡彦升的《乐律表微》、凌廷堪的《燕乐考原》、江永的《律吕阐微》、陈澧的《声律通考》等五种著作中阐释蔡元定《燕乐》的相关论... 关于"变"、"闰",明清时期已有前贤加以讨论。本文对明代倪复的《钟律通考》、清代胡彦升的《乐律表微》、凌廷堪的《燕乐考原》、江永的《律吕阐微》、陈澧的《声律通考》等五种著作中阐释蔡元定《燕乐》的相关论述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同时还考察了民国时期童斐的《中乐寻源》、郑觐文的《中国音乐史》、许之衡的《中国音乐小史》、王季烈的《虫寅庐曲谈》等四种著作对"变"、"闰"的解释。通过梳理与分析可知:明、清、民国时期关涉"变"、"闰"的文献中,除个别解释不太确定外,一般将"四变为宫"之"变"释为"变徵","七闰为角"之"闰"释作"变宫"。若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看,从唐宋、经元明清至民国王光祈新论产生之前的相关论述,均作此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徵 变宫 清角 清羽 蔡元定 燕乐
下载PDF
上古汉语“变”、“化”的词义及其对句法结构的制约作用
17
作者 李倩 《邢台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0-23,共4页
学者们指出“语法自有相应的语义基础,要表达的内容决定了表达的形式”,“词的语法功能和它所能存在的结构模式,是受它的词汇意义控制的”。就“变”和“化”的词义和句法结构进行具体地考察和分析,认为“化”具有“转变、转换”的词义... 学者们指出“语法自有相应的语义基础,要表达的内容决定了表达的形式”,“词的语法功能和它所能存在的结构模式,是受它的词汇意义控制的”。就“变”和“化”的词义和句法结构进行具体地考察和分析,认为“化”具有“转变、转换”的词义特点,所以“化”具有组织结果信息的功能,相应地具有“…化为…”和“化+形容词(作补语)”的句法结构形式;而“变”因为不具有同样的词义特点,因而不具有相应的句法组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 句法结构 制约作用
下载PDF
《擒获王直》作者考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贤强 吴宏岐 《海洋史研究》 2021年第1期233-249,共17页
海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历来是一个学术热点,特别是明人郑若曾编纂的《筹海图编》,学者们对此的研究已有相当成就。①《筹海图编》卷九《大捷考》记载了诸多战役,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佚名的《擒获王直》。《擒获王直》详细地记载了胡宗宪平... 海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历来是一个学术热点,特别是明人郑若曾编纂的《筹海图编》,学者们对此的研究已有相当成就。①《筹海图编》卷九《大捷考》记载了诸多战役,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佚名的《擒获王直》。《擒获王直》详细地记载了胡宗宪平定王直的过程,由于此文涉及海盗、倭寇、徽商、海贸等诸多题材,因此为海洋史、经济史、军事史、中外关系史等领域的学者广泛征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学界对这篇文献的真正作者是谁,以及它是如何产生的等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很薄弱。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希望可以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ng Zhi Tian Rucheng Japanese Pirates Chou Hai Tu bian
下载PDF
盐酸浸取麦麸中植酸盐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毕自强 褚家瑛 江体乾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415-420,共6页
文题确定的最优工艺条件为:pH=5.25,T=60℃,适当搅拌,避免碱土金属离子的存在。该条件下1h浸取量达7.0%。研究表明,间歇浸取为表观二级反应。动力学分析、导出并验证了过程的非稳态移动界面反应-扩散模型,确定反应处于盐酸产物层扩散控... 文题确定的最优工艺条件为:pH=5.25,T=60℃,适当搅拌,避免碱土金属离子的存在。该条件下1h浸取量达7.0%。研究表明,间歇浸取为表观二级反应。动力学分析、导出并验证了过程的非稳态移动界面反应-扩散模型,确定反应处于盐酸产物层扩散控制,历时约3min。建立了浸取过程近似解析解,求出了盐酸和植酸盐的产物层有效扩散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出 分离 麦麸 植酸盐 盐酸
下载PDF
动量词“遍”在早期文献中的分布
20
作者 罗国强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85-87,共3页
动量词“遍”最早见于《墨子》,在先秦文献中只孤零零的一例。考察动量词“遍”在早期文献中的分布情况,发现其最初只与特定的动词搭配,且限见于一定范围,特定篇章或者少数作者笔下。
关键词 “遍” 动量词 分布 早期文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