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针交叉刺久留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
作者 秦黎虹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97-398,共2页
目的:观察头针交叉刺久留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头针交叉刺久留针治疗组和传统头针对照组,观察两种头针法的即刻效应和续效作用。结果:两组头针法的即刻效应是一致的,但治疗组的续效作用好于对照... 目的:观察头针交叉刺久留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头针交叉刺久留针治疗组和传统头针对照组,观察两种头针法的即刻效应和续效作用。结果:两组头针法的即刻效应是一致的,但治疗组的续效作用好于对照组,尤其是治疗组的愈显率7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5.5%(P<0.05)。结论:头针交叉刺久留针是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方法,健、患侧头部穴线交替使用可以减少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疗效观察 针灸疗法 头针 留针 刺法
下载PDF
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
作者 郭旭 赵宏 +1 位作者 王漪 苏苇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16-419,共4页
近年来针刺治疗抑郁症疗效明显、副作用少、适用人群广等优势日益显著,临床研究与日俱增。本文依照循证医学方法,重点对针刺临床研究文献中提出的针对不同年龄段、病情轻重程度的抑郁症患者群的治疗方案进行归类整理,初步探讨针刺治疗... 近年来针刺治疗抑郁症疗效明显、副作用少、适用人群广等优势日益显著,临床研究与日俱增。本文依照循证医学方法,重点对针刺临床研究文献中提出的针对不同年龄段、病情轻重程度的抑郁症患者群的治疗方案进行归类整理,初步探讨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优势,对抑郁症针刺治疗临床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针刺疗法 治疗方法
下载PDF
Effect of warm joint needling plus rehabilitation on the balanc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spastic hemiplegia after ischemic cerebral stroke 被引量:22
3
作者 Han Zhen-xiang Qi Li-li +5 位作者 Zhou Yi-xin Zhang Hong Chu Li-xi Xu Wen-jie Wang Hong-lin Ling Jun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8年第3期150-155,共6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warm joint needling plus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 on the balanc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QOL) of patients with spastic hemiplegia after ischemic cerebral stroke. Methods:...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warm joint needling plus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 on the balanc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QOL) of patients with spastic hemiplegia after ischemic cerebral stroke. Methods: Ninety patients with spastic hemiplegia after ischemic cerebral stroke were randomized into a rehabilitation group, a warm joint needling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Bobath therapy, the warm joint needling group was treated with joint needling on the affected side plus warm needl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sam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as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together with the same warm joint needling as the warm joint needling group. The three groups were treated once another day, 1 month as a treatment course for 6 months. Before the treatment, and respectively after 2-week, 1-month, 3-month, and 6-month treatment, the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anti-spasm ability of the lower limb, the Berg balance scale (BBS) was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balance function, and the 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 (SS-QOL) was employed to estimate the QOL. Results: After 3-month and 6-month treatment, the lower-limb MA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and the warm joint needling group (all P〈0.05). After 1-month, B-month and 6-month treatment, the BB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and the warm joint needling group (all P〈0.05). After 2-week, 1-month, 3-month and 6-month treatment, the SS-QOL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arked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and the warm joint needling group (all P〈0.05). Conclusion: Warm joint needling plus rehabilit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ower-limb spasticity state, balance function and QOL in patients with spastic hemiplegia after ischemic cerebral 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Needling methods Warm Needling Therapy REHABILITATION Poststroke Syndrome HEMIPLEGIA Myospasm
原文传递
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的思考 被引量:21
4
作者 何金森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85-687,共3页
当今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的现状已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担忧,日本国针灸同行指出临床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应引起同行业人士足够的重视。应日方的几点提问,提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其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某些看法。所谓"辨证... 当今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的现状已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担忧,日本国针灸同行指出临床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应引起同行业人士足够的重视。应日方的几点提问,提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其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某些看法。所谓"辨证论治"是在临床"理、法、方、穴、术"科学有序的具体运用中得以体现的。但要达到有效提高针灸疗效的目的,需在临床技能、作用规律、适应病证、影响因素等诸方面多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论治 针灸疗法 刺法 配穴法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陆氏针灸”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5
作者 孙懿君 吴耀持 +2 位作者 张峻峰 李艳 王滢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评价"陆氏针灸"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2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平补平泻手法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 目的评价"陆氏针灸"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2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平补平泻手法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VAS、PPI及PR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VAS、PPI及PR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VAS、PPI及PRI评分与同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为7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陆氏针灸"烧山火针刺手法是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及临床症状和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烧山火 颈椎病 神经根型 刺法
下载PDF
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6
作者 樊红霞 吴牵峰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94-95,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分期治疗方法,即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结果:治疗96例中,痊愈56例,有效36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5.8%。结论:采用不同针刺方法分期治疗效果有针对性。
关键词 针刺 周围性面瘫 分期治疗
下载PDF
ATP-I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评分功能的实现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堂义 杨华元 《上海针灸杂志》 2003年第5期44-45,共2页
本文报道 A TP- 型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中的一种灵活的评分系统 ,系统中各个参数的基数及其分级均由用户自己决定 ,这样既回避了针刺手法评估的标准问题 ,通过计算机又实现了评分的目的。这种评分方法有利针刺手法的客观化、量化教学 ,使... 本文报道 A TP- 型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中的一种灵活的评分系统 ,系统中各个参数的基数及其分级均由用户自己决定 ,这样既回避了针刺手法评估的标准问题 ,通过计算机又实现了评分的目的。这种评分方法有利针刺手法的客观化、量化教学 ,使 ATP- 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能全面地适应针刺手法教学的需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I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 评分功能 频率 位移 离散度
下载PDF
俞募配穴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潘艳霞 刘志顺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6-659,共4页
目的:通过对俞募配穴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总结,探讨其临床运用特点。方法:手工查阅古代文献,以背俞穴、募穴、俞募配穴为关键词电子检索VIP(1979-至今)和CNKI(1979-至今)数据库,并对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古代相关文献记录135条,现代文献... 目的:通过对俞募配穴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总结,探讨其临床运用特点。方法:手工查阅古代文献,以背俞穴、募穴、俞募配穴为关键词电子检索VIP(1979-至今)和CNKI(1979-至今)数据库,并对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古代相关文献记录135条,现代文献784篇,其中相关文献52篇。结论:临床适应症以脏腑病为主,最常用于:①慢性支气管炎,②慢性胃炎,③结石(胆+泌尿系),④消化性溃疡,⑤青少年遗尿等;进针深度:①背俞穴:3-4.6分;②募穴:0.75-8.8分。进针方向:①背俞穴:偏向脊柱方向为宜;②募穴:多数以直刺或斜刺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募配穴 针刺方法 临床运用
原文传递
捻转补泻手法对应激性高血压大鼠颈交感神经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丽 王朝阳 +3 位作者 支建梅 井明鑫 卢俊 刘清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捻转补泻手法与补泻效应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A、B、C、D、E组),每组10只,A组不造模,其余各组用电击足底加噪声刺激造成应激性高血压模型,A、B组为对照组,C、D、E组分别施以针刺不做手法、针刺左侧太冲... 目的探讨捻转补泻手法与补泻效应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A、B、C、D、E组),每组10只,A组不造模,其余各组用电击足底加噪声刺激造成应激性高血压模型,A、B组为对照组,C、D、E组分别施以针刺不做手法、针刺左侧太冲并用捻转补法和针刺左侧太冲并用捻转泻法的手法,观察施以手法即刻各组大鼠颈交感神经放电情况。结果针刺处理前B、C、D、E各组神经放电频率直方图及积分与A组比较,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说明模型建立后,交感神经放电增加,血压升高。针刺处理后,D组分别与B、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在施行捻转补法即刻,交感神经放电频率增加,大鼠血压升高。E组分别与B、C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在施行捻转泻法时,交感神经放电频率减少,大鼠血压降低。结论补泻手法具有有效性,且针刺补泻手法与补泻效应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捻转补泻 太冲穴 高血压 大鼠
原文传递
AMIE方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何竟 董小丽 +5 位作者 段玉虎 周红玲 黄长琼 刘屹 赵雨 陈名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97-800,共4页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等综合疗法(AMIE方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1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综合组60例,施行AMIE方案(针刺、推拿、穴位注射及五禽戏);康复组60例,施行Bobath训...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等综合疗法(AMIE方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1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综合组60例,施行AMIE方案(针刺、推拿、穴位注射及五禽戏);康复组60例,施行Bobath训练法治疗,均治疗60次。以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并且随访12个月,了解患儿是否可以独立行走。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76.7%,康复组58.4%,2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比较,综合组和康复组运动功能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1年后的随访比较,综合组治疗后可以独立行走人数为36例,明显多于康复组的24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MIE方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有效,近期疗效等同于Bobath训练法,远期疗效优于Bobath训练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针灸疗法 脑性瘫痪/穴位疗法 运动障碍/针灸疗法 运动障碍/穴位疗法 小儿推拿 水针 随机对照试验 @AMIE方案
下载PDF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丛文杰 方剑乔 《光明中医》 2008年第12期2070-2072,共3页
通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文献报道进行整理分析,对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一些常用方法如针刺方法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剖析了现阶段应用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现状,并提出今后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 肩周炎 刺法 针灸治疗方法 综述
下载PDF
中国耳针不同流派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敬萱 王锐卿 +1 位作者 张子迪 贾春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63-1368,共6页
整理近60年的耳针相关文献,将其理论基础、针刺方法及优势病种等进行归纳比较,提出了3大耳针流派,即法国诺吉尔耳针派的中国化耳针流派,分为黄氏耳针派、管氏耳针派及陈、许氏耳针派3个支流;由中国古典耳针继承与发展而来的轩辕耳针派;... 整理近60年的耳针相关文献,将其理论基础、针刺方法及优势病种等进行归纳比较,提出了3大耳针流派,即法国诺吉尔耳针派的中国化耳针流派,分为黄氏耳针派、管氏耳针派及陈、许氏耳针派3个支流;由中国古典耳针继承与发展而来的轩辕耳针派;中西医理论相结合且异于诺吉尔耳针派胚胎倒置理论的尉迟氏耳针派。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耳针流派的理论来源、耳穴分布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特色等的异同,以期对今后耳针的临床应用、基础研究及国家标准的完善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针 流派研究 国家标准 针刺方法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Application of Nape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Vertebral-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被引量:14
13
作者 齐丽珍 杨玲 朱函亭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2009年第1期47-50,共4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nape acupuncture on vertebral-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vertebral-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ape acupunctur...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nape acupuncture on vertebral-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vertebral-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ape acupuncture group and Jiaji acupuncture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nape acupunctur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nape acupuncture plus Jiaji acupuncture, 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Jiaji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Jiaji acupuncture only, to observe the functional scal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nape acupuncture group was 95.0%, whil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Jiaji acupuncture group was 82.5%. By Ridit analysis, u=5.186, P〈0.01. It indicated tha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e nape acupuncture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Jiaji acupuncture group. Compared with Jiaji acupuncture group, the difference value of pre- and post-treatment about functional scale of vertebral-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the post-treatment score have statistic differences (P〈0.01). It indicated tha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nape acupuncture group was more obvious in treating vertigo than that in the Jiaji acupuncture group.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by Jiaji acupuncture plus the nape acupuncture may enhanc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acupuncture methods Points Jiaji (Ex-B2) CervicalSpondylosis
原文传递
通元针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妊娠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永宏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5期520-524,共5页
目的观察通元针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妊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106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促排卵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元针法治疗。比较两组卵巢功能[卵泡刺激素(FSH)... 目的观察通元针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妊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106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促排卵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元针法治疗。比较两组卵巢功能[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子宫内膜厚度、排卵、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FSH、LH、E_2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FSH、LH、E_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3个疗程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后、3个疗程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排卵率、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元针法配合西医促排卵治疗可有效改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卵巢功能、子宫内膜厚度,有利于促进患者排卵而提高妊娠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通元针法 刺法 不育 女性 不孕症 卵巢疾病 排卵障碍
下载PDF
透灸法配合短刺关刺法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流云 袁文丽 +1 位作者 田同良 余凤萍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11期1307-1310,共4页
目的观察透灸法配合短刺关刺法治疗不宁腿综合征(RL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RL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透灸法配合短刺关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维生素B1片?维生素B12片?阿普唑仑片)治疗?治疗30 d后,观... 目的观察透灸法配合短刺关刺法治疗不宁腿综合征(RL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RL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透灸法配合短刺关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维生素B1片?维生素B12片?阿普唑仑片)治疗?治疗30 d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不宁腿综合征评价标准(RLSRS)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RLSRS评分及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RLSRS评分及PSQ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4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灸法配合短刺关刺法是一种治疗RLS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透灸法 短刺 关刺 不宁腿综合征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灸法 刺法
下载PDF
火针疗法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冯玮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第7期717-720,共4页
火针疗法适应证广泛,主要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如卒中后遗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原发性头痛和三叉神经痛等;皮肤科疾病,如白癜风、带状疱疹等;骨科疾病,如颈椎病、网球肘、关节炎、颈性眩晕、颈性头痛;妇科疾病,如痛经;外科疾病,如静脉... 火针疗法适应证广泛,主要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如卒中后遗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原发性头痛和三叉神经痛等;皮肤科疾病,如白癜风、带状疱疹等;骨科疾病,如颈椎病、网球肘、关节炎、颈性眩晕、颈性头痛;妇科疾病,如痛经;外科疾病,如静脉曲张、前列腺增生。火针疗法临床疗效肯定,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神经保护及修复、调节内分泌等多种作用。但多数临床研究存在科研设计方面欠规范,缺少大样本RCT研究,针具规格无统一标准,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等,有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疗法 针灸针具 刺法 临床应用 基础研究 综述
原文传递
系统生物学在中医证候模型评价方法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袁顺 王宁 +1 位作者 孟丹丹 马婷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52-1257,共6页
模型评价是动物模型发展的基础,是体现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重复性、客观性、公认性的首要环节。系统生物学是以系统论和实验、计算方法整合不同级别的生物信息研究生命系统内各组成成分的构成,以及特定条件下各组分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 模型评价是动物模型发展的基础,是体现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重复性、客观性、公认性的首要环节。系统生物学是以系统论和实验、计算方法整合不同级别的生物信息研究生命系统内各组成成分的构成,以及特定条件下各组分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的研究。作为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桥梁,系统生物学在中医证候本质、中药复方疗效物质基础、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等中医药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在秉承中医传统医疗特色的前提下,通过探寻疾病特点与证候表征的客观内涵,综合更多的生物学信息与模型动物的生理、病理特点,系统生物学改进了模型评价标准中原有的缺陷,进一步规范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评价体系。本文梳理了中医证候模型评价研究现状以及系统生物学的核心特点,借鉴系统生物学运用于中医药研究的核心优势,总结了系统生物学方法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评价中的应用,扩展其应用的特色内涵,探讨系统生物学促进中医证候模型评价体系规范性发展的可行性,为推进中医药标准化的进程及中医基础理论的临床应用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生物学 模型评价 证候 中药复方 针灸 思路方法
原文传递
Observation on Therapeutic Effect of Nape Multiple Acupuncture on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延红 应盛国 蒯乐(翻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2007年第6期355-357,共3页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fficacy of nape multiple acupuncture for treating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Methods: Patients with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who visited from 200...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fficacy of nape multiple acupuncture for treating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Methods: Patients with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who visited from 2001 to 200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of 50 cases receiving simple medication and an acupuncture plus medication group of 50 cases receiving medication plus nape multiples acupuncture.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cur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acupuncture plus medication group (P〈0.05). Conclusion: Medication plus nape multiple acupuncture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n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Cervical Spondylosis Needling methods
原文传递
近5年针灸治疗失眠症临床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晓梅 董凤怡 +2 位作者 王冬芝 戎姣 张建英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8期1351-1353,共3页
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主要表现为人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min),夜间觉醒次数增多(≥2次),早醒,睡眠浅,多梦,睡眠总时间小于6h,次日头晕、嗜睡、乏力等,影响正常的生... 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主要表现为人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min),夜间觉醒次数增多(≥2次),早醒,睡眠浅,多梦,睡眠总时间小于6h,次日头晕、嗜睡、乏力等,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失眠症 临床方法 综述
下载PDF
“病、穴、刺、时”与针刺疗效关系刍议 被引量:8
20
作者 苑鸿雯 马良宵 朱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2,共4页
朱江教授在多年临床和科研的反复实践中感有诸多体会,认为针灸治疗的对象、载体、方法和时机是影响针灸疗效的主要因素,总结出"针因病而效、穴因人而异、刺因证而定、效因时而变"4个观点。笔者通过研习教授多年的论文论著,并... 朱江教授在多年临床和科研的反复实践中感有诸多体会,认为针灸治疗的对象、载体、方法和时机是影响针灸疗效的主要因素,总结出"针因病而效、穴因人而异、刺因证而定、效因时而变"4个观点。笔者通过研习教授多年的论文论著,并结合科研、临床实例,对朱江教授所提出的4个观点逐一进行阐述,望同道共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疗效 疾病 穴位 刺法 时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