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声声慢》叠词翻译中“美学对等”的再现 被引量:9
1
作者 孙芸珏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29-133,共5页
作为中国文化的不朽瑰宝,中国古典诗歌一直以其优美的语言、典雅的风格及丰富的文化意象著称。然而,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之难众所周知,令人望而却步。美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相对比较成熟完善,和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中西方诗歌... 作为中国文化的不朽瑰宝,中国古典诗歌一直以其优美的语言、典雅的风格及丰富的文化意象著称。然而,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之难众所周知,令人望而却步。美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相对比较成熟完善,和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中西方诗歌在语言及文化方面的巨大差异,"完美的翻译"是不切实际的,也就是说在翻译实践中,"绝对的对等"是无法实现的。将美学观点引入中国古典诗歌翻译,通过借鉴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从翻译美学角度,提出"美学对等"命题,指出其实质是一种动态对等,即译诗和原诗之间美学效果的对等;通过对宋词《声声慢》叠词翻译的对比分析,集中探讨了中英诗歌翻译中语音层的审美再现,从而进一步论证了"美学对等"的本质及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美学 《声声慢》 叠词 美学对等
下载PDF
从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看宋词翻译——以宋词《声声慢》和许渊冲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丰玉芳 王菲菲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14-121,共8页
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运用于宋词等审美性文本评估有待获得令人信服的验证。虽然国内外学者在开展豪斯模式的应用性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至今以其对宋词文本翻译质量评估的实证研究仍鲜见报道。依据豪斯质量评估模式,以... 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运用于宋词等审美性文本评估有待获得令人信服的验证。虽然国内外学者在开展豪斯模式的应用性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至今以其对宋词文本翻译质量评估的实证研究仍鲜见报道。依据豪斯质量评估模式,以李清照的宋词《声声慢》及许渊冲的英译本为语料,从语场、语旨、语式和体裁等四个层面对原文和译文进行定性分析,从词汇、句法和语篇等三个角度进行归纳对比研究,其研究结果将对中国文学特别是宋词翻译质量评估实践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和实际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豪斯模式 翻译质量评估 《声声慢》 宋词翻译 许渊冲 显性翻译 隐性翻译
原文传递
模糊语言学视阈下的宋词英译模糊美再现——以《声声慢》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段文婷 《商洛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39-43,共5页
模糊语言学认为语言存在不确定性。如果语言翻译过分追求准确性有时会使文学作品丧失美感,尤其是在诗词翻译中,而追求模糊可以达到美的再现。以模糊语言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分别从词的模糊美、意境的模糊美和音形的模糊美这三方面对《声... 模糊语言学认为语言存在不确定性。如果语言翻译过分追求准确性有时会使文学作品丧失美感,尤其是在诗词翻译中,而追求模糊可以达到美的再现。以模糊语言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分别从词的模糊美、意境的模糊美和音形的模糊美这三方面对《声声慢》的英译本进行研究,来探讨宋词英译的模糊美再现,促进中国诗词文化的外传,在此基础上给文学作品翻译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语言学 《声声慢》 模糊美
下载PDF
男权话语下的女性书写——对李清照《声声慢》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旭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6-18,共3页
采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来解读《声声慢》一词,可以发现它既是李清照寡居生活的真实写照,又是对动荡历史的潜在揭露,其间流露出在男权话语下作为一个具有一定自我意识的女词人所具有的独特体验与感受。
关键词 男权话语 女性书写 李清照 《声声慢》
下载PDF
《声声慢》主题“悼亡”说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华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0-52,共3页
李清照《声声慢》的主题是单一的,即为“悼亡”,这是从分析该词熔铸的特殊形象及内蕴,参核李清照今存诗、文而得出的。
关键词 李清照《声声慢》 主题 悼亡
下载PDF
从诗歌翻译评判六标准看《声声慢》的三种英译 被引量:1
6
作者 黎晴 《韶关学院学报》 2008年第11期121-124,共4页
翻译难,翻译批评亦然。翻译批评与文学批评一样,如今正在呼吁建立新的不同层次的评判标准,以便推进其健康地发展。借助王宏印教授以诗歌翻译为模式新建的文学翻译评判的六条标准,从体制、诗味、语言、文化、倾向和风格六个方面对《声声... 翻译难,翻译批评亦然。翻译批评与文学批评一样,如今正在呼吁建立新的不同层次的评判标准,以便推进其健康地发展。借助王宏印教授以诗歌翻译为模式新建的文学翻译评判的六条标准,从体制、诗味、语言、文化、倾向和风格六个方面对《声声慢》的三种英译文进行评析,以期获得规范、系统、合理的评判,从而更好地指导诗歌翻译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翻译批评 评判标准 《声声慢》
下载PDF
发挥译语优势论视域下《声声慢》的两个英译本对比研究
7
作者 周方衡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35-39,94,共6页
"发挥译语优势论"是许渊冲先生的重要翻译理论之一,在古诗英译领域享有盛名。其主张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能拘于原文的内容和形式,而应该利用好的译语表达方式,最大限度使译文能在风格和美感上和原作相媲美甚至超越原作。作为... "发挥译语优势论"是许渊冲先生的重要翻译理论之一,在古诗英译领域享有盛名。其主张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能拘于原文的内容和形式,而应该利用好的译语表达方式,最大限度使译文能在风格和美感上和原作相媲美甚至超越原作。作为李清照的经典词作之一,《声声慢》以清新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抒发了词人遭国破家亡后悲伤凄苦的心情。以许渊冲的"发挥译语优势论"为指导,从意境再现、音韵美感两个层面对《声声慢》的杨宪益和许渊冲两种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指出译者在宋词的英译过程中不能对原作亦步亦趋,而应该发挥译文语言优势优化原作,这样才能向读者传递原文的风格和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挥译语优势论 声声慢 英译本 风格
下载PDF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声情之美的建构
8
作者 程宇昂 《韶关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24-27,共4页
《声声慢·寻寻觅觅》从精心挑选韵脚、大量运用仄声字、讲究声母、巧用叠音字等环节全方位建构作品的声情之美,凭借汉字的声母、韵母、声调等手段烘托急于倾诉、欲言又止、愁闷凄苦的词人形象。作品文字的声音效果与作者的情感达... 《声声慢·寻寻觅觅》从精心挑选韵脚、大量运用仄声字、讲究声母、巧用叠音字等环节全方位建构作品的声情之美,凭借汉字的声母、韵母、声调等手段烘托急于倾诉、欲言又止、愁闷凄苦的词人形象。作品文字的声音效果与作者的情感达到高度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声声慢 声情
下载PDF
千年谁解易安“愁”——李清照词《声声慢》之“弦泉幽咽”意境赏析
9
作者 武秋丽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43-45,共3页
李清照在凄凉的晚境中,在痛苦不堪的心境中,以手中的笔来诉"愁"、遣"愁"。一首《声声慢》诉说出词人受尽磨难与内心煎熬的凄惨心情,倾吐着词人哀愁凄苦、孤寂悲愤的内心感受。全篇除了结句之"愁"点明题旨... 李清照在凄凉的晚境中,在痛苦不堪的心境中,以手中的笔来诉"愁"、遣"愁"。一首《声声慢》诉说出词人受尽磨难与内心煎熬的凄惨心情,倾吐着词人哀愁凄苦、孤寂悲愤的内心感受。全篇除了结句之"愁"点明题旨外,满纸绕"愁"、写"愁"而不言"愁",其中蕴涵着的是"悲"、是"怨"、是"愤"、是"恨",谁又能解其中味。意境不仅富于意味,而且让人咀嚼不尽,意蕴尤深,在更深刻意义上表现了"弦泉幽咽"的意境之美,可称得上是苦难时代悲苦心境的绝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安“愁” 声声慢 意境 弦泉幽咽
下载PDF
李清照词《声声慢》形式解读
10
作者 崔春泽 侯天宇 秦寅伟 《克山师专学报》 2002年第2期49-51,共3页
伤春悲秋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家国同构是它的隐形结构。伤春悲秋作为内容只有盛载于这个框架之中才有意义。李清照词《声声慢》就是以家国同构作为隐形结构,以愁的渲染烘托作为内容和显形结构,演绎归纳出她人生之大不幸... 伤春悲秋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家国同构是它的隐形结构。伤春悲秋作为内容只有盛载于这个框架之中才有意义。李清照词《声声慢》就是以家国同构作为隐形结构,以愁的渲染烘托作为内容和显形结构,演绎归纳出她人生之大不幸的。因而该词超出了一般以愁为内容的作品而历久不衰,魅力四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声声慢》 形式解读 伤春悲秋 家国同构
下载PDF
李清照《声声慢》所写季节之我见
11
作者 王荣华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82-83,共2页
通过对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的具体分析,提出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观点,并运用了较为详实的资料,对词中的每一句均加以剖析,进行了以早春为背景的诠释。
关键词 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季节
下载PDF
“晚来风急”考论
12
作者 陈家愉 《保定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00-105,共6页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晚来风急"一句"晚"别作"晓"。回顾《漱玉词》的版本情况,发现宋代选本中并未出现这首词。首次收录《声声慢》的是明代的《词品》,此处作"晚"。经进一步统计《全唐诗》和...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晚来风急"一句"晚"别作"晓"。回顾《漱玉词》的版本情况,发现宋代选本中并未出现这首词。首次收录《声声慢》的是明代的《词品》,此处作"晚"。经进一步统计《全唐诗》和《全宋词》中"晚来风"与"晓来风"的使用情况后,发现"晚来风急"出现的次数较多,而没有出现"晓来风急"的用法。再综合本词的写作时间和整体内容,发现"晚来风急"更为合理,符合时人的写作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声声慢》 “晚来风急” 语境 造语习惯
下载PDF
对姚玉光先生与我“商榷”的回答
13
作者 陈祖美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5,共7页
一、“姚文”是“商榷” ,还是用“滑稽”、“一意孤行 ,在牛角尖里钻不出来”、“穿凿附会 ,生拉硬扯”、“阉割”李清照等等无理言词 ,对我冷嘲热讽 ?二、“姚文”中不仅对“自裁”、“起复”等词的使用是似是而非的 ,而他把近人梁令... 一、“姚文”是“商榷” ,还是用“滑稽”、“一意孤行 ,在牛角尖里钻不出来”、“穿凿附会 ,生拉硬扯”、“阉割”李清照等等无理言词 ,对我冷嘲热讽 ?二、“姚文”中不仅对“自裁”、“起复”等词的使用是似是而非的 ,而他把近人梁令娴《艺蘅馆词选》认为是“明人田艺蘅的”、用小说中的话冒充史书的记载来反驳我……这一切难道能叫学术和商榷吗 ?三、对姚玉光专著《中国女性文学史》的几点疑虑和几句结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玉光 李清照 词作 身世 语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