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现代文学研究的史论关系的再认识 |
黄修己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
8
|
|
2
|
意识有什么世界就有什么 |
赵汀阳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3
|
幻体之幻与真:关于身心关系的思想实验 |
朱光亚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4
|
COLEC与LOCNESS语料库中ITHINK用法比较 |
李楠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4
|
|
5
|
论笛卡尔哲学中人的感性存在之悬置 |
刘兴章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6
|
从“我思”到“自由意志”——对康德“自我”观念的一些修正 |
陈晓平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7
|
“我想”与I think的语义和功能考察 |
李秋杨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2 |
4
|
|
8
|
笛卡尔基于“我思”的道德哲学探究 |
张彭松
李阳熠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9
|
话语标记语“I think”的韵律分析 |
唐小利
|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1 |
1
|
|
10
|
笛卡尔 “我思故我在”中的自我关系问题 |
赵猛
尹舒羿
|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1
|
|
11
|
基于学生习作的语言输入优化方法——以沪教版初中牛津英语教材中I think为例 |
王丹斌
|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CSSCI
|
2018 |
0 |
|
12
|
“I think”类结构的构式分析研究 |
许名央
傅昭桂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13
|
康德论“我思”——评表达论解读 |
梁亦斌
|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
2023 |
0 |
|
14
|
论笛卡尔的“普遍怀疑”与存在论的重新奠基 |
黄裕生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5
|
论康德哲学的先验主体性思想及其意义 |
姬海涛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14 |
1
|
|
16
|
笛卡尔论逻辑的直观来源 |
毛燕妮
|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7
|
“我思”向“我在”的范式转换——以海德格尔为例 |
刘兴盛
|
《石家庄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8
|
索萨驳倒怀疑论了吗?——对索萨安全性路径的批判性考察 |
李香莲
|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
2021 |
0 |
|
19
|
近代形而上学的数学筹划——对海德格尔《物的追问》B部分第Ⅰ.5节的解读 |
李日容
|
《科学.经济.社会》
|
2016 |
0 |
|
20
|
自我意识与对自己身体的意识:一个康德论题的种种变体 |
贝阿特利克·隆圭尼斯
王芷西(译)
|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