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的文学生命”:重读福克纳笔下的生意人弗莱姆·斯诺普斯 被引量:83
1
作者 韩启群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7,共7页
作为福克纳笔下著名生意人形象之一,弗莱姆·斯诺普斯对于物质财富的追逐隐喻了物质主义盛行的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梦和文化精神,他的发迹与衰败是美国文学传统中美国梦破灭主题的又一重要范本。在后期作品斯诺普斯三部曲中,与弗莱... 作为福克纳笔下著名生意人形象之一,弗莱姆·斯诺普斯对于物质财富的追逐隐喻了物质主义盛行的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梦和文化精神,他的发迹与衰败是美国文学传统中美国梦破灭主题的又一重要范本。在后期作品斯诺普斯三部曲中,与弗莱姆相关的各种物件书写不但体现了商品具有"生命"的控制力量,也通过主客体的"内在互动"构塑了弗莱姆在商品化社会中包括主体意识和无生命客体的"复合自我"的身份特征。福克纳将弗莱姆嵌入以消费变革为主导、物质产品日渐丰裕为表征的南方社会转型期变革语境中,展示了一个在追逐物质利益过程中被商品占据灵魂而沦为"赚钱机器"的物化形象,诠释了南方社会转型期工商业文明主导的现代变革与个体命运的复杂交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弗莱姆·斯诺普斯 物件 “物的文学生命”
下载PDF
可悲的“替罪羊”——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艾米莉 被引量:43
2
作者 李杨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37,共5页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女主人公艾米莉显赫的社会地位和悲剧性结局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艾米莉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 ,而是行使了一种制度和文化的象征功能 ,作为一个精神基石支撑着走向分崩离析的旧南方。她为执行这...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女主人公艾米莉显赫的社会地位和悲剧性结局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艾米莉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 ,而是行使了一种制度和文化的象征功能 ,作为一个精神基石支撑着走向分崩离析的旧南方。她为执行这一宏大使命付出惨重的代价 ,因为作为一个偶像她必须接受旧南方规范的严厉制约 ,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本能的渴望健全地发展 ,不能拥有常人一样的爱情、婚姻和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 艾米莉 替罪羊
下载PDF
艾米莉:矛盾的南方人——解读福克纳的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 被引量:32
3
作者 刘卓 彭昌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223-225,共3页
通过对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主人公艾米莉对传统的眷恋与反抗,对现实的逃避与追求,成为美国南方社会的受益者和受害者等方面的探讨,揭示了艾米莉悲剧性格产生的家庭、社会和历史根源,剖析了处于历史性变革... 通过对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主人公艾米莉对传统的眷恋与反抗,对现实的逃避与追求,成为美国南方社会的受益者和受害者等方面的探讨,揭示了艾米莉悲剧性格产生的家庭、社会和历史根源,剖析了处于历史性变革中的南方社会,分析了陷于精神危机中的南方人的矛盾心理,从而更好地理解美国南方文学传统和福克纳对其故土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 福克纳 美国南方 精神危机
下载PDF
象征手法在威廉·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运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道水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21-123,共3页
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把南方的历史和现实社会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而成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通过爱米丽的爱情悲剧揭示了新旧观念的冲突及没落贵族阶级的... 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把南方的历史和现实社会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而成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通过爱米丽的爱情悲剧揭示了新旧观念的冲突及没落贵族阶级的守旧心态。在这篇短篇小说名篇中,福克纳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来深化这一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 象征
下载PDF
父权制下女性的疯狂与恐怖——心理解读福克纳笔下的爱米丽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桂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85,共5页
从女性主义角度,用心理分析的方式来剖析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女主人公爱米丽,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这篇充满恐怖色彩的哥特式小说,窥视小说的魅力。小说叙述了一位深受父权制社会压抑的女性人物——爱米丽的人生... 从女性主义角度,用心理分析的方式来剖析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女主人公爱米丽,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这篇充满恐怖色彩的哥特式小说,窥视小说的魅力。小说叙述了一位深受父权制社会压抑的女性人物——爱米丽的人生悲剧。她的一生是孤独的,身心长期受到压抑,在恐怖的氛围中实施了她的疯狂行为。主人公的孤独人生和悲惨生活揭示了美国南方社会旧传统、宗教和社会势力对人性特别是对妇女的摧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 父权制 女性主义
下载PDF
新中国六十年福克纳研究之考察与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陶洁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8-156,共9页
在很长的时间内,我国学者对威廉.福克纳注意不多,直到1950年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国学者对这位作家的译介和研究才正式展开,但很快又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自1979年开始,我国的福克纳研究走上正轨。1990—1999年是我国翻译出版... 在很长的时间内,我国学者对威廉.福克纳注意不多,直到1950年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国学者对这位作家的译介和研究才正式展开,但很快又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自1979年开始,我国的福克纳研究走上正轨。1990—1999年是我国翻译出版福克纳作品和有关著作的全盛时期,也是福克纳研究的一个高潮。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福克纳研究稳步而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福克纳研究的特点是年轻学者增多,研究对象范围扩大,研究方法也更加新颖和多样,从比较文学角度予以研究的论文、论著也在逐渐增加,还出现不少总结我国福克纳研究的文章。总体而言,我国福克纳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重复研究,对他的后期作品以及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研究不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小说研究 述评
下载PDF
《喧哗与骚动》的文体特征探微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洊波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3-86,共4页
2 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威廉·福克纳在美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中坚不可摧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独特的文体。《喧哗与骚动》(1 92 9)是作者最喜爱的小说 ,标志着他小说文体的成熟。本文就《喧哗与骚动》中特有的“多角度叙... 2 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威廉·福克纳在美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中坚不可摧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独特的文体。《喧哗与骚动》(1 92 9)是作者最喜爱的小说 ,标志着他小说文体的成熟。本文就《喧哗与骚动》中特有的“多角度叙述”和“冗长句”等独特的文体特征进行探讨 ,以期更好地解读和欣赏这一经典名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康·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文体特征 多角度叙述 冗长句
下载PDF
福克纳作品异质空间叙事解读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文娟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3,共9页
威廉·福克纳被评为"现代主义作家"。然而,在他的文学文本中存在着大量差异性、异质性空间的后现代叙事手法。他的思想与作品穿越了真实和想象、中心与边缘,处在一种时间与空间、历史和未来的交融之中。本文借助于福柯异... 威廉·福克纳被评为"现代主义作家"。然而,在他的文学文本中存在着大量差异性、异质性空间的后现代叙事手法。他的思想与作品穿越了真实和想象、中心与边缘,处在一种时间与空间、历史和未来的交融之中。本文借助于福柯异质空间权力和空间隐喻理论对福克纳典型文本进行分析,归纳其异质空间书写的主要形态和表征意义,以期深入理解福克纳对既有空间、权力的社会性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异质空间 表意功能 解读
原文传递
福克纳小说中的象征隐喻 被引量:9
9
作者 黎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5-99,共5页
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他善于借助象征诗艺搭建起他艺术的大厦,用想象、联想和沉思观照大自然和内心世界。在他的小说中,原型意象的使用与主题自然贴切,象征隐喻被运用得得心应手,从而有效地传达了他的创作态度和情感。
关键词 福克纳 小说 象征
下载PDF
福克纳短篇小说在中国 被引量:9
10
作者 朱振武 杨瑞红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9-122,共14页
福克纳创作的129篇短篇小说中,有中文译本的40篇,大多数短篇小说还没有译介到中国,更没有得到深入研究,但其中备受关注的篇目在我国还是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与国际福学界的研究和国内对福克纳长篇作品的研究相比,我国福克纳短篇小说... 福克纳创作的129篇短篇小说中,有中文译本的40篇,大多数短篇小说还没有译介到中国,更没有得到深入研究,但其中备受关注的篇目在我国还是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与国际福学界的研究和国内对福克纳长篇作品的研究相比,我国福克纳短篇小说研究不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还需要加强对福克纳短篇小说及其国际研究成果的译介,同时不断拓宽研究的视野,探索新的研究视角,提高自主意识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短篇小说 译介 总体研究 个案研究
下载PDF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之叙事解读 被引量:8
11
作者 郭国旗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86-90,共5页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以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内涵打动了读者 ,其艺术性则更是批评界所津津乐道的。它不同凡响的叙事审美效果与离奇的情节、独特的象征、迭起的悬念以及哥特式的氛围等都有着密切的...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以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内涵打动了读者 ,其艺术性则更是批评界所津津乐道的。它不同凡响的叙事审美效果与离奇的情节、独特的象征、迭起的悬念以及哥特式的氛围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作者精巧的叙事策略和手法当尤为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短篇小说 叙述策略 文体特征
下载PDF
没有男人的女人——福克纳短篇小说《曾有过这样一位女王》的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8
12
作者 韩启群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2,46,共5页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曾有过这样一位女王》,着重指出福克纳在这一独具特色的短篇小说中,通过珍妮姑婆这一形象匠心独运地构建了一个男性父亲不在场的父权家庭,挑战了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模式,批判了父子相继的男性秩序和父系秩序;借助...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曾有过这样一位女王》,着重指出福克纳在这一独具特色的短篇小说中,通过珍妮姑婆这一形象匠心独运地构建了一个男性父亲不在场的父权家庭,挑战了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模式,批判了父子相继的男性秩序和父系秩序;借助娜西萨这一受害者女性形象,提出了对美国南方妇道观的思考。福克纳在这一短篇的创作中,能够超越同时代的女性观点,有意识地避免男性作家作品中常见的男性崇拜和厌女意识,既体现了其在创作中的成就,也反映了他作为一名伟大作家的独特魅力。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源于福克纳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创作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康·福克纳 《曾有过这样一位女王》 女性主义 人道主义
下载PDF
近五年国外威廉·福克纳研究述评 被引量:6
13
作者 韩启群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9-166,共8页
近五年来,国外福克纳研究呈现三个重要发展态势:首先,研究者们以跨学科的视野推进了福克纳文化批评,性别、种族等传统选题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后人文主义、后殖民理论话语的不断丰富为生态环境、空间地理批评注入了新的活力,媒介批评异军... 近五年来,国外福克纳研究呈现三个重要发展态势:首先,研究者们以跨学科的视野推进了福克纳文化批评,性别、种族等传统选题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后人文主义、后殖民理论话语的不断丰富为生态环境、空间地理批评注入了新的活力,媒介批评异军突起,跃升为福克纳文化研究的重点;其次,新的理论话语使得长期以来在福克纳作品体系中被忽视的次要作品彰显出独特的审美价值,拓宽了福克纳文本研究范围;最后,文学传记叙事模式的转变、历史语境的深入挖掘、多面向的比较研究都大大拓展了福克纳传记和综述研究的新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福克纳研究 研究述评
原文传递
《喧哗与骚动》的讲述形式和功能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3-99,共7页
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对讲述形式作了大胆试验。在这部杰作当中,形式显然是为功能服务的。采取多角度叙事、意识流或者内心独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和人物的忧郁、矛盾或骚动的内心世界。该小说需要加以表现的内心世界构成了作品... 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对讲述形式作了大胆试验。在这部杰作当中,形式显然是为功能服务的。采取多角度叙事、意识流或者内心独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和人物的忧郁、矛盾或骚动的内心世界。该小说需要加以表现的内心世界构成了作品主要的内容,但心理世界也是应该与更大的历史、社会现实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讲述形式 叙事功能 内部世界 社会历史现实
下载PDF
悲壮之中的悖论——论福克纳小说《熊》中“布恩屠熊”之隐喻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溢 高志英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552-556,共5页
福克纳的小说《熊》讲述了一个生动精彩的狩猎故事,其中猎人布恩和猎狗"狮子"杀死大熊"老班"的场景悲壮惨烈,令人震撼。事实上,布恩屠熊之举有着深刻的隐喻性。通过分析布恩杀熊的隐喻,剖析了杀熊之举并不像有些评... 福克纳的小说《熊》讲述了一个生动精彩的狩猎故事,其中猎人布恩和猎狗"狮子"杀死大熊"老班"的场景悲壮惨烈,令人震撼。事实上,布恩屠熊之举有着深刻的隐喻性。通过分析布恩杀熊的隐喻,剖析了杀熊之举并不像有些评论所说是英勇之举,而是无知短视的现代人对原始大自然的破坏力的彰显,从布恩屠熊的隐喻中读者可以体会出现代人在被工业文明异化后的焦躁与困惑以及作家福克纳徘徊在工业化的理性和返朴归真的本性之间的矛盾心理,感受弥漫整篇故事中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熊》 隐喻
下载PDF
一朵绽放艺术魅力的奇葩——《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解读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敏 《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8-50,共3页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文学大师福克纳的一篇重要作品。作者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描述了爱米丽这一复杂的艺术形象,展现了美国南方内战后社会历史的变迁。文章简要分析了这篇小说的主题和写作技巧,以期对福克纳的作品起着管中...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文学大师福克纳的一篇重要作品。作者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描述了爱米丽这一复杂的艺术形象,展现了美国南方内战后社会历史的变迁。文章简要分析了这篇小说的主题和写作技巧,以期对福克纳的作品起着管中窥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福克纳 小说主题 写作技巧
下载PDF
“物质无意识”:物质文化视角中的福克纳环境书写 被引量:6
17
作者 韩启群 《山东外语教学》 2016年第5期72-78,共7页
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中的物质文化视角为解读福克纳作品中各种物质细节书写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斯诺普斯三部曲中各种和木头相关的"物质无意识"书写所汇聚的物质体系呼应了南方特定历史时期环境破坏的各个节点,揭示了福克纳对... 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中的物质文化视角为解读福克纳作品中各种物质细节书写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斯诺普斯三部曲中各种和木头相关的"物质无意识"书写所汇聚的物质体系呼应了南方特定历史时期环境破坏的各个节点,揭示了福克纳对于他所处时代南方腹地所经历的巨大社会变革的回应和矛盾态度。此外,和木头相关的"物质无意识"书写标记了以变迁书写见长的大师在宏大变革语境中呈现环境的独特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斯诺普斯三部曲 环境书写 “物质无意识” 物质文化视角
下载PDF
新旧南方的矛盾化身——解读福克纳《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艾米莉 被引量:6
18
作者 彭昌柳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5-47,共3页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主人公艾米莉.格里尔逊身在新南方,却心恋旧南方;眷恋往昔,却挑战传统;逃避现实,却追寻独立的矛盾性格,文章揭示艾米莉悲剧命运的家庭、社会和历史根源,刻划了处于新旧交替的历史性变...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主人公艾米莉.格里尔逊身在新南方,却心恋旧南方;眷恋往昔,却挑战传统;逃避现实,却追寻独立的矛盾性格,文章揭示艾米莉悲剧命运的家庭、社会和历史根源,刻划了处于新旧交替的历史性变革中的美国南方和陷于精神危机中的南方人,从而更好地理解美国南方文学传统和福克纳对其故土爱恨交织的矛盾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 福克纳 美国南方 精神危机
下载PDF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文体阐释 被引量:6
19
作者 蔡凤鸣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47-52,共6页
从文体学理论入手 ,对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进行解读。其独特的叙事视角、情节建构、象征隐喻 ,在表达情感、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扩展小说的审美维度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充分体现了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中注重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 从文体学理论入手 ,对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进行解读。其独特的叙事视角、情节建构、象征隐喻 ,在表达情感、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扩展小说的审美维度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充分体现了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中注重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 ,使小说的主题思想得到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 小说评论 文体 福克纳 隐喻
下载PDF
谁在弥留?——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主题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曦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7-80,共4页
《我弥留之际》的主题是借艾迪、达尔这两个人物的消亡 ,描写了本德伦家受杰弗生上层思想影响的家庭秩序的灭亡。它的灭亡表明美国南方旧贵族对普通群众影响力的消失。作者揭示了下层人民的忍受力和行动力 ,预示了由这些普通人重建社会... 《我弥留之际》的主题是借艾迪、达尔这两个人物的消亡 ,描写了本德伦家受杰弗生上层思想影响的家庭秩序的灭亡。它的灭亡表明美国南方旧贵族对普通群众影响力的消失。作者揭示了下层人民的忍受力和行动力 ,预示了由这些普通人重建社会新秩序的可能性。从福克纳的整个创作来看 ,这一主题体现了作者用历史的眼光对自身建造的神话体系的批判 ,是其由现代性向后现代性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我弥留之际》 家庭秩序 美国 后现代性 小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