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物的文学生命”:重读福克纳笔下的生意人弗莱姆·斯诺普斯 |
韩启群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9 |
83
|
|
2
|
可悲的“替罪羊”——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艾米莉 |
李杨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43
|
|
3
|
艾米莉:矛盾的南方人——解读福克纳的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 |
刘卓
彭昌柳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32
|
|
4
|
象征手法在威廉·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运用 |
王道水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7
|
|
5
|
父权制下女性的疯狂与恐怖——心理解读福克纳笔下的爱米丽 |
黄桂平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4
|
|
6
|
新中国六十年福克纳研究之考察与分析 |
陶洁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3
|
|
7
|
《喧哗与骚动》的文体特征探微 |
刘洊波
|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4 |
8
|
|
8
|
福克纳作品异质空间叙事解读 |
周文娟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0
|
|
9
|
福克纳小说中的象征隐喻 |
黎明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9
|
|
10
|
福克纳短篇小说在中国 |
朱振武
杨瑞红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9
|
|
11
|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之叙事解读 |
郭国旗
|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
2004 |
8
|
|
12
|
没有男人的女人——福克纳短篇小说《曾有过这样一位女王》的女性主义解读 |
韩启群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13
|
近五年国外威廉·福克纳研究述评 |
韩启群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14
|
《喧哗与骚动》的讲述形式和功能研究 |
陈平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15
|
悲壮之中的悖论——论福克纳小说《熊》中“布恩屠熊”之隐喻 |
冯溢
高志英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6
|
|
16
|
一朵绽放艺术魅力的奇葩——《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解读 |
胡敏
|
《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4 |
6
|
|
17
|
“物质无意识”:物质文化视角中的福克纳环境书写 |
韩启群
|
《山东外语教学》
|
2016 |
6
|
|
18
|
新旧南方的矛盾化身——解读福克纳《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艾米莉 |
彭昌柳
|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6
|
|
19
|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文体阐释 |
蔡凤鸣
|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6
|
|
20
|
谁在弥留?——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主题分析 |
张曦
|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