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细胞癌螺旋CT同层动态扫描表现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47
1
作者 陈卫霞 闵鹏秋 +5 位作者 宋彬 肖邦良 刘燕 王文冬 陈宪 徐剑英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7-252,共6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螺旋CT同层动态扫描所获部分参数和形态学表现特征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 2 6例 ,全肝平扫后选择靶平面行同层动态扫描和门脉期全肝扫描 ,评价癌灶形态表现特征、时间 密度曲线 (T DC...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螺旋CT同层动态扫描所获部分参数和形态学表现特征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 2 6例 ,全肝平扫后选择靶平面行同层动态扫描和门脉期全肝扫描 ,评价癌灶形态表现特征、时间 密度曲线 (T DC)走势 ,并计算癌灶强化峰值 (PV)和强化比值 (CER)。组织切片经Ⅷ因子相关抗原 (F8R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免疫组化染色 ,分析癌组织微血管数 (MVC)和癌细胞VEGF表达阳性率。将CT形态表现和所获部分参数与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癌灶PV 7 9~ 75 2HU ,CER 3 8%~ 36 0 % ;MVC 6~ 91,VEGF阳性率 32 %~78%。癌灶PV、CER与MVC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5 0 8、0 42 3,P值分别 <0 0 1、0 0 5 ) ,癌灶PV、CER与VEGF阳性率无显著相关性 (r分别为 0 2 5 6、0 34 7,P值均 >0 0 5 ) ;肿瘤新生血管分布影响T DC走势 ,肿瘤血管是否丰富及其组织结构特点影响肿瘤强化特征。结论 根据肝细胞癌螺旋CT同层动态扫描部分参数及T DC走势和增强大体形态表现 ,可推测癌组织MVC和肿瘤新生血管分布特征 ,并可反映肿瘤血管是否丰富及肿瘤组织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肿瘤血管生成 微血管数 CT 诊断
原文传递
内镜超声、微血管计数在大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飞 张齐联 +2 位作者 年维东 梁晋雨 翟洪涛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8年第5期264-267,I000,共5页
探讨内镜超声、微血管计数在大肠癌术前分期的应用及意义,30例大肠癌病人术前作该项检查结果表明,内镜超声诊断癌侵犯肠壁的深度的准确率为76.7%,诊断癌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73.3%,总的术前 Duke's 分期准确率为70%。微血管计数... 探讨内镜超声、微血管计数在大肠癌术前分期的应用及意义,30例大肠癌病人术前作该项检查结果表明,内镜超声诊断癌侵犯肠壁的深度的准确率为76.7%,诊断癌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73.3%,总的术前 Duke's 分期准确率为70%。微血管计数结果显示癌侵犯肠壁达外膜层的比未达外膜层癌的微血管计数高,而且有转移的大肠癌比无转移的大肠癌的微血管计数高。两者都能较正确地反映肿瘤分期,两者结合起来对术前判断肿瘤的分期、评价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计数 大肠肿瘤 内窥镜 超声波检查
原文传递
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血管生成及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淑杰 刘明 +2 位作者 王瑞芬 王正彩 王立峰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VEGF与肿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SP免疫组化法对64例星形细胞瘤的VEGF和PCNA表达进行观察。CD31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微血管,用微血管...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VEGF与肿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SP免疫组化法对64例星形细胞瘤的VEGF和PCNA表达进行观察。CD31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微血管,用微血管计数(MVC)测定肿瘤血管生成。结果VEGF蛋白主要分布在高级别胶质瘤组织的瘤细胞和内皮细胞,低级别胶质瘤呈低表达,且与PCNA的表达成显著正相关(r=0.991,P<0.01);高级别胶质瘤MVC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结论VEGF可能参与胶质瘤血管生成,对胶质瘤的恶性进展起促进作用,PCNA较能客观地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增殖细胞核抗原 微血管计数
下载PDF
补肾填精方促进大鼠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愈合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2
4
作者 徐杰男 阙华发 《四川中医》 2015年第10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填精方促进大鼠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愈合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在52只雄性SD大鼠背部制造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肌肉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建立难愈性创面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补肾填精方组,观察各组... 目的:探讨补肾填精方促进大鼠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愈合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在52只雄性SD大鼠背部制造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肌肉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建立难愈性创面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补肾填精方组,观察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并通过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等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情况和微血管计数(microvessel count,MVC)。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降低(P<0.01,P<0.05),愈合时间明显延长(P<0.01);补肾填精方组与模型组比较,各时间点创面愈合率均显著提高(P<0.01),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1)。模型组的VEGF表达量和MVC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补肾填精方组与模型组比较,VEGF表达量、MVC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补肾填精方能明显促进大鼠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创面VEGF表达,诱导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填精方 慢性难愈性创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计数 大鼠
下载PDF
微血管计数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吴晴 于颖彦 +5 位作者 王一 朱莉菲 丁红华 陈栋晖 胡宏慧 周小寒 《实用癌症杂志》 2002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 研究微血管计数 (MV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检测 11例正常胃黏膜及 2 5 3例胃癌组织中MV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目的 研究微血管计数 (MV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检测 11例正常胃黏膜及 2 5 3例胃癌组织中MV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表达。结果 肿瘤组织MVC内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 (P <0 .0 1) ;肿瘤组织中VEGF和bFGF阳性率分别为 67.6% ( 171/2 5 3)和 9.5 % ( 2 4/2 5 3)。VEGF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转移 (淋巴结、腹膜、肝等 )密切相关 (P <0 .0 1)。胃癌组织VEGF阳性组的MVC明显高于阴性组 (P <0 .0 1) ;VEGF表达阳性者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VEGF阴性者 (P <0 .0 1) ,VEGF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较阴性者差。结论 高MVC及VEGF表达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计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胃肿瘤 预后 胃癌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晓冰 杨清绪 裴小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0-86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TGFβ1)的表达与微血管计数(MVC)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手术治疗的乳腺浸润性癌62例及12例正常乳腺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和CD34、VEGF及TGFβ1的免疫组化染色。根据CD34阳性结果计...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TGFβ1)的表达与微血管计数(MVC)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手术治疗的乳腺浸润性癌62例及12例正常乳腺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和CD34、VEGF及TGFβ1的免疫组化染色。根据CD34阳性结果计数测定MVC。记录乳腺浸润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及有无腋淋巴结转移等资料,并将MVC、VEGF和TGFβ1表达结果分别与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浸润性癌组织MVC值(55.62±11.07)、VEGF和TGFβ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1%和56.45%)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分别为12.65±5.73,16.67%,16.67%)(P<0.05);MVC值在有腋淋巴结转组(65.53±20.36)高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组(46.15±16.52),差异有显著性(P<0.01);VEGF和TGFβ1表达的阳性率在有腋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68.75%和78.13%)高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组(均为3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当VEGF或TGFβ1表达阳性时,MVC值增高(分别为62.82±16.31和59.35±12.76),与VEGF或TGFβ1表达阴性组(分别为51.16±12.53和50.80±15.6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和TGFβ1之间也存在较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VEGF和TGFβ1相互作用介导了肿瘤血管生成,MVC、VEGF和TGFβ1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乳腺浸润性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微血管计数 VEGF TGFΒ1
下载PDF
血管增殖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成刚 余之刚 孙靖中 《肿瘤防治杂志》 2003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增殖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 78例乳腺癌标本中CD31的表达 ,并结合微血管计数和随访结果 ,用 χ2 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微血管计数较高的患者 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 目的 :探讨血管增殖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 78例乳腺癌标本中CD31的表达 ,并结合微血管计数和随访结果 ,用 χ2 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微血管计数较高的患者 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计数低者 (P =0 0 0 66) ;肿瘤组织中高水平的血管增殖与患者无瘤生存率 (RR =3 1)和总生存率 (RR =2 9)有很强的相关性。结论 :肿瘤组织内血管增殖水平的高低在乳腺癌患者中是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管增殖 微血管计数 预后
下载PDF
甘蔗叶多糖对大鼠心肌梗死心电图及微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何涛 胡姗 +1 位作者 侯小涛 秦超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29-231,共3页
目的:观察甘蔗叶多糖对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电图ST段及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28)和对照组(n=42),分别给予甘蔗叶多糖溶液、生理盐水灌胃预处理... 目的:观察甘蔗叶多糖对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电图ST段及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28)和对照组(n=42),分别给予甘蔗叶多糖溶液、生理盐水灌胃预处理和后处理,两组均结扎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以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同步记录开胸前、结扎后1h内每间隔5min肢导联(Ⅰ、Ⅱ、aVL、aVF)和胸导联(V1、V2、V5)心电图,于实验终点行病理检测以确定心肌梗死是否形成,并测定心肌组织微血管计数(MVC)及VE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对照组形成心肌梗死并存活至实验终点的大鼠分别为21只、20只,实验组Ⅰ导联、Ⅱ导联、aVL导联及V5导联ST段抬高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MVC及VEGF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甘蔗叶多糖可促进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的生成,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电图表现,对大鼠心肌梗死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甘蔗叶多糖 ST段 微血管计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通阳化浊法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血管再生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袁丁 靳利利 +3 位作者 黄培红 苏慧 史振羽 王清海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8期977-980,共4页
目的探讨通阳化浊法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通阳化浊汤组、麝香保心丸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每组20只。通阳化浊汤组、麝香保心丸组、模型组以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 目的探讨通阳化浊法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通阳化浊汤组、麝香保心丸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每组20只。通阳化浊汤组、麝香保心丸组、模型组以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造模后24 h,通阳化浊汤组及麝香保心丸组分别灌胃给予通阳化浊汤及麝香保心丸,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灌胃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6周末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并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检测缺血心肌中的微血管数(MVC)和微血管密度(MVD),因MVD以毛细血管个数/视野表示,故每例MVC值即为该大鼠的MVD值。结果 (1)模型组、麝香保心丸组及通阳化浊汤组LVEF、LVFS较假手术组降低(P均<0.05)。麝香保心丸组及通阳化浊汤组LVEF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均<0.05),通阳化浊汤组较麝香保心丸组LVEF增高(P<0.05)。麝香保心丸组及通阳化浊汤组LVFS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均<0.05)。模型组、麝香保心丸组及通阳化浊汤组较假手术组LVEDd增大(P均<0.05),麝香保心丸组及通阳化浊汤组LVEDd较模型组明显减小(P均<0.05)。(2)模型组、麝香保心丸组及通阳化浊汤组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MVC和MVD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均<0.05),麝香保心丸组及通阳化浊汤组大鼠梗死心肌边缘区MVC和MVD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均<0.05),通阳化浊汤组与麝香保心丸组MVC和M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通阳化浊法可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促进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的血管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阳化浊 心肌梗死 血管再生 大鼠 微血管数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听神经瘤的微血管计数与血管内皮因子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彦辉 周建欣 王长坤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2年第2期88-89,共2页
目的 通过检测听神经瘤的微血管计数(MVC)与血管内皮因子(VEGF)表达,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87例听神经瘤组织中M VC与VEGF表达,结果进行x2检验... 目的 通过检测听神经瘤的微血管计数(MVC)与血管内皮因子(VEGF)表达,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87例听神经瘤组织中M VC与VEGF表达,结果进行x2检验分析。结果MVC、VEGF表达与肿瘤直径大小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生长速度呈明显正相关(P<0.01);VEGEF表达与MVC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MVC与VEGF表达能够反映听神经瘤的生长情况,并为制定肿瘤的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微血管计数 血管内皮因子 临床意义 颅内肿瘤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和VEGF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晓冰 易智君 +1 位作者 朱淑玲 甘启焕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6年第4期627-628,共2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甲状腺癌组织中TGFβ1与VEGF表达及肿瘤微血管计数(MVC)。结果46例甲状腺癌组织中TGFβ1阳...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甲状腺癌组织中TGFβ1与VEGF表达及肿瘤微血管计数(MVC)。结果46例甲状腺癌组织中TGFβ1阳性表达率为63.04%(29/46),TGFβ1阳性表达者MVC值(26.18±4.05)显著大于阴性表达者(20.13±4.29),VEGF阳性表达者35例,阳性表达率为79.06%,VEGF阳性表达者MVC值(25.82±3.61)亦显著大于阴性表达者(19.65±6.32)(均P<0.05),TGFβ1、VEGF阳性表达率在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Ⅱ、Ⅲ、Ⅳ期甲状腺癌中两两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与VEGF表达与甲状腺癌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无关,但参与甲状腺癌肿瘤血管生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转化生长因子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肿瘤微血管计数
原文传递
膀胱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表达及与微血管形成的定量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孟庆泽 高建光 +4 位作者 乔保平 赵守元 刘德海 张同全 孙明祥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48-550,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OX-2表达与微血管形成的定量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8例原发性膀胱癌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标本中COX-2进行检测,并对32例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结果膀胱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63.2%(43/...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OX-2表达与微血管形成的定量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8例原发性膀胱癌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标本中COX-2进行检测,并对32例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结果膀胱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63.2%(43/68),正常膀胱黏膜组织COX-2表达均为阴性。低分化和浸润性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分化和表浅癌组(P值均<0.01);有血管浸润性癌组COX-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血管浸润癌组(P<0.01)。32例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血管形成定量为(61.5±19.6),并与COX-2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论COX-2表达与肿瘤浸润及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癌组织 环氧化酶-2 微血管形成 定量关系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小敏 杨嗣星 王玲珑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16-718,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计数与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GCT)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42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和10例对照(无肿瘤浸润的去势睾丸组织)标本取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中血管内皮...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计数与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GCT)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42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和10例对照(无肿瘤浸润的去势睾丸组织)标本取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微血管计数(MVC),HE染色显示脉管(血管或淋巴管)浸润。结果肿瘤组VEGF阳性表达率及M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VEGF表达在各病理类型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随临床分期的进展VEGF表达增强(P<0.001)。III期肿瘤的MVC分别显著高于I、II期。VEGF表达与MVC之间呈较强正相关(r=0.675)。脉管浸润率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但多因素分析显示仅VEGF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结论血管生成与TGCT的转移相关。VEGF在调节TGCT的血管生成及促进TGCT的临床进展方面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VEGF可作为反映TGCT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下载PDF
微血管计数和侵入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慕淳 张赟 +5 位作者 王金辉 王永刚 高吉 马天武 温建平 孔祥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94-796,共3页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中微血管计数和微血管侵入情况与肾癌病理分期及术后发生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Ⅷ因子和CD34两种标记染色方法检测88例RCC组织标本中微血管计数和微血管侵入情况,回顾性分析其与患者术后病理分期及是否发生转移的...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中微血管计数和微血管侵入情况与肾癌病理分期及术后发生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Ⅷ因子和CD34两种标记染色方法检测88例RCC组织标本中微血管计数和微血管侵入情况,回顾性分析其与患者术后病理分期及是否发生转移的关系。患者随访4年以上,分为无复发转移组和复发转移组。结果用Ⅷ因子相关抗原标记下对RCC组织标本的微血管进行计数,术后4年无复发转移组和复发转移组中平均微血管数量分别为52.3和96.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复发转移组有微血管侵入者仅占总数42.3%,复发转移组中有微血管侵入者占76.5%(P<0.01);CD34标记下两者比例分别是47.1%和18.3%(P<0.05)。结论微血管计数和微血管侵入对预测RCC患者术后发生复发转移有参考意义,对于较易发生转移或复发的患者,术后应加强随访并考虑及早进行靶向治疗或其他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计数 肾细胞癌 侵入 转移
下载PDF
微血管计数对大肠癌肝转移诊断价值的探讨
15
作者 陈维荣 吴灵飞 +3 位作者 王宇红 郑志超 李廷汉 蔡高阳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的微血管计数 (MVC)对肝转移的诊断作用。方法 用抗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化染色 ,分别计数有肝转移 5 8例大肠癌和无肝转移 74例大肠癌的微血管数量 ,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肝...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的微血管计数 (MVC)对肝转移的诊断作用。方法 用抗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化染色 ,分别计数有肝转移 5 8例大肠癌和无肝转移 74例大肠癌的微血管数量 ,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肝转移组大肠癌组织的平均MVC为 2 8 66±5 2 4 ,其中大于 2 0支的病例占 89 65 % ,而无肝转移组的大肠癌组织分别只有 19 98± 4 96和12 16% ,两组MVC有极显著差异。结论 大肠癌组织的MVC高者发生肝转移可能性较大 ,多于 2 0支时这种可能性达到 85 2 5 % ,MVC对肝转移的诊断作用和检测癌胚抗原作用相似 ,但各有优缺点 ,可以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计数 肝转移 大肠癌 诊断价值 MVC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微血管记数在贲门癌中的意义
16
作者 李宝江 孟潘庆 +2 位作者 贾玉生 臧长运 叶欣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6 4例贲门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 ,并对血管进行八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计数。结果  6 4例贲门癌组织中 ,VEGF阳性表达率为...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6 4例贲门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 ,并对血管进行八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计数。结果  6 4例贲门癌组织中 ,VEGF阳性表达率为 6 2 5 % (40 / 6 4)。高水平的VEGF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性生长、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其它器官转移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VEGF表达阳性肿瘤的MVC明显高于阴性者 (P <0 0 5 )。而且随着VEGF表达强度的增强 ,癌组织内血管密度明显增加。结论 VEGF与贲门癌的生长、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是贲门癌主要的新生血管诱导因子之一 ,可促进贲门癌的血管生成 ,对贲门癌组织中VEGF的检测将可能成为贲门癌预后的一个有用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记数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内镜活检和手术切除直肠癌组织的微血管计数比较
17
作者 陈维荣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46-147,共2页
目的 :检验以内镜活检标本作为测定直肠癌微血管计数 (MVC)材料的可靠性 ,探索早期获得MVC的方法。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测定 86例内镜活检阳性的直肠癌组织的MVC ,并与相应的手术切除标本的MVC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 :内镜活检组的平... 目的 :检验以内镜活检标本作为测定直肠癌微血管计数 (MVC)材料的可靠性 ,探索早期获得MVC的方法。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测定 86例内镜活检阳性的直肠癌组织的MVC ,并与相应的手术切除标本的MVC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 :内镜活检组的平均MVC为 2 8 6 9± 5 16 ,手术切除组为 2 7 92± 4 85。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MVC无统计学意义 (P >0 2 0 ) ,但有很好的相关性 (r=0 78)。结论 :用内镜活检直肠癌组织可替代手术切除标本作测定MVC的材料 ,不仅其可靠性大 ,而且能够在术前获取MVC结果 ,为恰当制定直肠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活检 手术切除 直肠癌 肿瘤 微血管计数 MVC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微血管计数与乳腺癌血行转移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惠锐 惠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605-607,共3页
目的:为探讨乳腺癌中肿瘤血管生成与血行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对30例原发浸润性乳腺癌腋淋巴结阴性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15例出现血行转移)。方法:肿瘤标本常规处理后FⅧ因子及生物素标记的荆豆素(UEA)免疫组化染色,光... 目的:为探讨乳腺癌中肿瘤血管生成与血行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对30例原发浸润性乳腺癌腋淋巴结阴性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15例出现血行转移)。方法:肿瘤标本常规处理后FⅧ因子及生物素标记的荆豆素(UEA)免疫组化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计数200倍视野微血管数。结果:出现血行转移者平均微血管数108个,未出现血行转移者平均微血管数45个(P<0.001)。微血管数<80个者其总生存率(OS)及无瘤生存率(RFS)分别为87.5%、81.25%,而≥80个者其OS及RFS分别为28.6%、14.28%(P<0.002)。结论:瘤内微血管计数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 乳腺癌 微血管计数 血行转移 预后
下载PDF
趋化因子IL-8,MCP-1和MIP-1对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的作用和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邹文 胡铁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5-670,共6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IP-1)mRNA的表达,分析它们与微血管计数(MVC)的相互关系及其对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意义...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IP-1)mRNA的表达,分析它们与微血管计数(MVC)的相互关系及其对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40例NSCLC和10例正常肺组织石蜡切片标本中IL-8,MCP-1和MIP-1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上述标本中微血管(MV)计数。结果:40例NSCLC组织中IL-8,MCP-1和MIP-1mRNA的阳性系数均值明显高于10例肺组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NSCLC临床病理的改变而出现相应的变化,表现为T3组>T2或T1组,III期组>II期组>I期组,有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组>无转移组,生存时间≤3年组大于生存时间>3年组。IL-8,MCP-1和MIP-1mRNA阳性表达相互之间以及与MVC之间均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结论:上述结果提示NSCLC组织中趋化因子IL-8,MCP-1和MIP-1可能相互协同,共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并影响肿瘤的进展、转移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白介素-8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 血管生成 微血管计数
下载PDF
腋窝淋巴结微小转移与肿瘤微血管计数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惠锐 赵凤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通过对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进一步分析,研究淋巴结微小转移灶及肿瘤微血管计数(MVD)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993年564例乳腺癌中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48例(24例死亡,24例生存),分别用HE、EMA和CK19对原淋巴结病理切片... 目的:通过对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进一步分析,研究淋巴结微小转移灶及肿瘤微血管计数(MVD)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993年564例乳腺癌中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48例(24例死亡,24例生存),分别用HE、EMA和CK19对原淋巴结病理切片进行复染,确定微小转移灶。将肿瘤病理切片用FVIII因子染色,确定微血管数目。结果:48例共882枚淋巴结中发现微小转移灶为9.0%(79/882),死亡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微血管计数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经统计学分析微血管计数对患者预后的判别能力大于淋巴结微小转移灶。结论:本研究中淋巴结微小转移灶未显示出对生存的明显影响,而肿瘤的微血管计数与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微小转移灶 微血管计数 乳腺癌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