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 (1→3)-β-D-葡聚糖动态检测在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药物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雷红 董梅 +5 位作者 孙敏霞 孟祥红 何菊芳 佟爱华 杨彩娥 王迪 《武警医学》 CAS 2010年第9期770-77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动态检测在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药物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的含量。并与真菌培养法相比较。结果当54...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动态检测在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药物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的含量。并与真菌培养法相比较。结果当54例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均大于或等于50pg/ml时,即G试验均为阳性时,真菌培养法25例阳性,阳性率为46.3%;54例中30例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逐渐下降,14例逐渐升高。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方面明显优于真菌培养法,是有效评价抗真菌药物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β-D-葡聚糖 深部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
下载PDF
血浆(1→3)-β-D-葡聚糖动态检测对评价抗真菌药物疗效的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雷红 董梅 +5 位作者 佟爱华 孟祥红 何菊芳 吴纯 杨彩娥 王迪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1年第2期102-104,共3页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动态检测对评价深部真菌感染的抗真菌药物疗效的价值。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的含量。在48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血浆(1→3)-β-D-...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动态检测对评价深部真菌感染的抗真菌药物疗效的价值。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的含量。在48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中,有35例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逐渐下降;有5例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先升高再降低,最后降至正常水平;且有8例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逐渐升高或处于高水平状态。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动态检测是有效评价抗真菌药物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β-D-葡聚糖 深部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
下载PDF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鹏 李小宁 欧成举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5期564-565,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真菌感染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95例真菌培养阳性的真菌感染患者和100例临床及微生物学检查均排除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真菌感染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95例真菌培养阳性的真菌感染患者和100例临床及微生物学检查均排除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及健康者血浆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5例真菌培养阳性且结合临床诊断确定为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有90例阳性,阳性率为94.74%,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62.28±22.84)pg/mL,阴性对照组为(3.79±1.96)pg/mL。两组数据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4,P<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方法简便、快速、阳性率高,可为真菌感染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β-D葡聚糖 真菌感染 诊断
下载PDF
兔肺隐球菌感染模型制作及荚膜多糖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小华 赖国祥 +8 位作者 许昌声 包宇旺 林新 陈文 方跃华 蔡立志 余天兴 胡辛兰 徐礼裕 《国际呼吸杂志》 2018年第10期725-730,共6页
目的 探讨兔肺隐球菌感染模型制作方法及隐球菌荚膜多糖 (Crag)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LFA)对肺隐球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免疫抑制组20只,免疫正常组10只和对照组6只。采用气管穿刺法对免疫抑制组及免疫... 目的 探讨兔肺隐球菌感染模型制作方法及隐球菌荚膜多糖 (Crag)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LFA)对肺隐球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免疫抑制组20只,免疫正常组10只和对照组6只。采用气管穿刺法对免疫抑制组及免疫正常组进行隐球菌菌种接种,对照组气管内注射生理盐水,免疫抑制组于实验第1-5天每日静脉注射阿糖胞苷,之后隔日1次维持免疫抑制状态;第4日起,每日1次万古霉素、头孢他定静脉注射,隔日1次庆大霉素静脉注射,预防细菌感染。免疫正常组及对照组未注射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接种1周后抽取静脉血行CragLFA、1-3-β-D-葡聚糖检测 (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 (GM试验),并行胸部CT扫描,之后处死取肺灌洗液行隐球菌荚膜抗原胶体金试验、肺组织进行病原菌培养、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胸部CT检查免疫抑制组阳性率75% (15/20),免疫正常组阳性率20% (2/10),而且免疫抑制组出现磨玻璃影及斑片影、血管支气管束增粗、结节等多种表现,免疫正常组主要表现为结节影;隐球菌培养免疫抑制组阳性率100% (20/20),免疫正常组阳性率30% (3/10);病理检查免疫抑制组阳性率80% (16/20),免疫正常组阳性率30% (3/10);空白对照组6只兔子全部检查均阴性。免疫抑制组新型隐球菌组模型建立成功率为80 00% (16/20),免疫正常组的成功率为30 00% (3/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血清CragLFA敏感度为89 47%,特异度为100%;灌洗液CragLFA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2 35%。G试验及GM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免疫功能抑制宿主更容易感染肺隐球菌。血清及肺泡灌洗液CragLFA对诊断肺隐球菌病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特别是两者联合应用时。G试验、GM试验在肺隐球菌感染中多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 肺隐球菌病 动物模型 隐球菌荚膜多糖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G试验 GM试验
原文传递
1-3-β-D葡聚糖与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5
作者 杨小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835-836,共2页
目的研究将GM和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应用于IFD(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住院的疑似IFD病人120例,按照诊断标准核实病人的诊断情况,进行GM试验和G试验后对比两组试验单独进行和联合使... 目的研究将GM和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应用于IFD(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住院的疑似IFD病人120例,按照诊断标准核实病人的诊断情况,进行GM试验和G试验后对比两组试验单独进行和联合使用的诊断特异度及敏感度.结果:G试验应用效果:临界值为20 pg/mL时,G试验可达到52.27%的灵敏度,90.79%的特异度;GM试验应用效果:临界值为0.5时,GM试验可达到68.18%的灵敏度,81.58%的特异度;两组试验联合使用的诊断效果:可达到93.18%的灵敏度,77.63%的特异度,联合使用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任-种单-试验.结论:G 试验和GM 试验对IFD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如果将两种试验联合应用,则会使之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β-D葡聚糖 GM 抗原检测 IFD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