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以悲为美——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 |
张锦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6
|
|
2
|
日本文学民族特性论 |
王向远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0
|
|
3
|
数据挖掘技术在文本特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以夏目漱石中长篇小说为例 |
毛文伟
|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9
|
|
4
|
试论日本文学对《三国演义》的接受——以吉川英治《三国志》中的关羽形象为例 |
邱岭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5
|
理解村上春树的另一种方法——音乐 |
吴思佳
|
《日本问题研究》
|
2009 |
5
|
|
6
|
浅析日本文学中“物哀”的美学意义 |
赵宏涛
|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2017 |
8
|
|
7
|
反思性教学下的日本文学教学模式试探 |
苏萍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
2011 |
8
|
|
8
|
近三十余年日本、中国内地村上春树研究述评 |
张敏生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7
|
|
9
|
《源氏物语》与中日好色观的价值转换 |
张哲俊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10
|
碰撞、变异与融合:论日本文学中的“泰山府君” |
寇淑婷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16 |
7
|
|
11
|
走出幻想、面对现实、挑战人生——论大江健三郎的《个人的体验》 |
由同来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12
|
越界与位相:“日本文学”在近代中国的境遇——兼及中国日本文学教育孕育期相关问题的探讨 |
王升远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13
|
从小说《破戒》看日本社会的“差别(歧视)”问题 |
丛惠媛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5
|
|
14
|
谈日本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
孙宁
|
《大舞台》
|
2010 |
5
|
|
15
|
略论《二十四孝》演变及其对东亚之影响 |
|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16
|
村上春树与日本文学 |
张昕宇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17
|
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高校日本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春琴抄》为例 |
解传博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8 |
5
|
|
18
|
日本文学中“物哀”与“幽玄”的美学分析 |
杨君
|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
2018 |
5
|
|
19
|
摆脱自我苦恼的方式之一——日本古代诗歌与摩梭情歌的比较研究 |
远藤
耕太郎
张正军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4
|
|
20
|
郁达夫的情爱书写与日本文学好色审美传统 |
肖百容
蒙雨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0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