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谦抑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德成 金晓丽 西南法学 2018年第1期102-114,共13页
近年来,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不断进展,涌现出不少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包括环境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已经结束,随着《民事诉讼法》和《行政... 近年来,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不断进展,涌现出不少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包括环境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已经结束,随着《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最新修订,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已经法律确认。在此背景下,应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和公益诉讼信托角度认识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正当性。考虑到环境公益诉讼以公民程序性环境权为依托,以及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与行政机关环境管理权的制衡关系,为规范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诉权,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时均应遵循谦抑性原则。完善和落实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是贯彻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谦抑性原则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谦抑性 诉前程序
原文传递
“中国法律儒家化”命题的多向度反思 被引量:1
2
作者 武树臣 西南法学 2018年第1期3-22,共20页
在中国法史学界,"中国法律儒家化"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学术命题。这个命题为描述古代刑法自秦汉至隋唐的演化过程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但是,其不足之处是过于夸大儒家思想的影响力,相对忽视古代法律(刑法)自身的发展规律和法家... 在中国法史学界,"中国法律儒家化"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学术命题。这个命题为描述古代刑法自秦汉至隋唐的演化过程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但是,其不足之处是过于夸大儒家思想的影响力,相对忽视古代法律(刑法)自身的发展规律和法家学术的历史作用。因此,描述中国古代法律(刑法)的演变轨迹,应当采取多方位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化 法家化 成文法 判例法 混合法
原文传递
“中国法的精神世界”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华 张珊 西南法学 2021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2018年11月17日,"中国法的精神世界"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秋季)在四川成都百港国际大酒店举行。会议由中国法律史学会、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和《山东大学学报》编辑部主办,西南民族大学法学... 2018年11月17日,"中国法的精神世界"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秋季)在四川成都百港国际大酒店举行。会议由中国法律史学会、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和《山东大学学报》编辑部主办,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和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边疆法政研究中心承办。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日本札幌学院大学、韩国首尔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山东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云南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相关专家学者共50多人,围绕"中国法的精神世界"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会议共收到关于"中国法的精神世界"学术论文30余篇。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中日韩学者谈中国法精神""传统中国法理念""中国传统政治与法律思想""中国法观念与传统司法""礼法思想的近代变迁"五大主题展开了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法律 法的精神 实质法治 礼法思想 法律思想史 法律史 经义决狱 研讨会综述
原文传递
我国跨区域环境污染治理合作机制的困境及完善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鲁歌 西南法学 2021年第1期77-89,共13页
跨区域环境污染治理是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跨区域环境污染治理合作机制存在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多元主体利益博弈、监督力度不足、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脱节、司法救济保障不足等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条块... 跨区域环境污染治理是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跨区域环境污染治理合作机制存在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多元主体利益博弈、监督力度不足、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脱节、司法救济保障不足等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条块管理的行政区划不利于跨区域环境污染治理合作机制的运行。环境要素的整体性、流动性等特性要求化解单一行政区划治理污染与环境污染外部性之间的矛盾。本文就跨区域环境污染治理合作机制的不足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意在提高我国跨区域环境污染治理合作机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域环境污染治理 合作机制 行政区划
原文传递
复兴儒学,以达尧舜之治——读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有感 被引量:1
5
作者 高燕 西南法学 2021年第1期117-122,共6页
《刑赏忠厚之至论》是苏轼于宋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而写的文章。当时的文坛领袖、主考官欧阳修出的策论试题《刑赏忠厚之至论》,出自《尚书·大禹谟》"罪疑惟轻,功疑惟重"句下孔安国注:"刑疑附轻,赏疑从重,... 《刑赏忠厚之至论》是苏轼于宋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而写的文章。当时的文坛领袖、主考官欧阳修出的策论试题《刑赏忠厚之至论》,出自《尚书·大禹谟》"罪疑惟轻,功疑惟重"句下孔安国注:"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对于苏轼的这篇命题作文,欧阳修十分欣赏,认为它尽脱五代、宋初以来的浮夸艰涩文风。康熙三十四年(1695),苏轼牛刀小试的这篇政论文章被收入民间编撰、毫无媚俗气息的《古文观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里,能够入选《古文观止》,当属经典中之经典,名篇中之名篇。编者以"观止"冠名,恐怕确有当初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赏《九韶》舞乐后的那种心境。与苏轼其他流传甚广的磅礴大篇相比,这篇应试考卷因其体例(策论)、题材(法律),较少有人提及,却是学法政之人不得不读的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赏忠厚之至论 《刑赏忠厚之至论》 欧阳修 王安石变法
原文传递
论国民政府时期的监审合一体制及其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相森 西南法学 2018年第1期91-101,共11页
国民政府时期确立了监审合一体制,审计部被置于监察院之下,审计权是监察权的重要部分。监审合一体制确立的理论依据是孙中山监察审计理论以及当时学者对审计的财政监督定性和功能定位。同时,国民政府的"五院"政治体制及当时... 国民政府时期确立了监审合一体制,审计部被置于监察院之下,审计权是监察权的重要部分。监审合一体制确立的理论依据是孙中山监察审计理论以及当时学者对审计的财政监督定性和功能定位。同时,国民政府的"五院"政治体制及当时财政困难的社会现实也要求监察与审计的合一。监审合一体制使监察机关与审计机关能够便利地相互配合,有利于保证审计独立,增强审计权威,提高监察效率及效果。我国监察审计体制的构建和完善应突出审计的财政监察功能,并考虑将审计权纳入监察权范畴,加强监察与审计机构之间的内部协调,形成监督合力,增强监察效力,提高审计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 审计 监审合一
原文传递
关于法学研究的几点体会
7
作者 陈忠林 西南法学 2021年第1期3-26,共24页
法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并解决现有理论存在的问题。不迷信现有知识、不盲从现有权威是进行研究的前提。不忘初心是进行法学研究最基本的价值立场,即应用社会最基本的共识,具体是指将常识、常理、常情作为理解法律、研究法学的前提和基础... 法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并解决现有理论存在的问题。不迷信现有知识、不盲从现有权威是进行研究的前提。不忘初心是进行法学研究最基本的价值立场,即应用社会最基本的共识,具体是指将常识、常理、常情作为理解法律、研究法学的前提和基础,作为衡量、检验法学研究成果的最终标准。做到不忘初心的根本方法是将我们所理解的法律与民众所期待的法律,我们秉持的良心与民众所认同的良心,我们所理解的常识、常理、常情与民众心中的常识、常理、常情进行比较,即做到将心比心。从法律规定本身出发,秉持法律体系的整体性,以客观的事实为基础是法律人进行法学研究的专业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研究 基本立场 根本方法 实事求是
原文传递
编者的话
8
作者 李文军 西南法学 2018年第1期1-2,共2页
本集刊是作为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的学术平台而创办的。平台同时也是窗口,可以把这个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却长期实力大于名气的法学院展现在学界同人面前。犹记两年多前初到这里工作之时,就觉得一个专任教师六十余人,《法学研究》、《中... 本集刊是作为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的学术平台而创办的。平台同时也是窗口,可以把这个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却长期实力大于名气的法学院展现在学界同人面前。犹记两年多前初到这里工作之时,就觉得一个专任教师六十余人,《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权威刊物皆已留下不少名字,每年两三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法学院,却一直没有自己的学术阵地,这未尝不是一个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集刊 学术阵地 法学院
原文传递
论案卷笔录证明力判断的限定性
9
作者 邓燕 张友好 西南法学 2018年第1期25-37,共13页
"庭审实质化"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核心要素,但案卷笔录中心主义使得我国刑事庭审的功能被虚化。在案卷笔录中心主义模式下,案卷笔录在法庭审理过程中被滥用,对于公诉方移送和当庭宣读的案卷笔录,法官一般不会质疑甚至... "庭审实质化"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核心要素,但案卷笔录中心主义使得我国刑事庭审的功能被虚化。在案卷笔录中心主义模式下,案卷笔录在法庭审理过程中被滥用,对于公诉方移送和当庭宣读的案卷笔录,法官一般不会质疑甚至还会优先予以接受,并以此作为裁判审理的依据。案卷笔录的滥用导致法庭调查、法庭质证等程序流于形式,为了恢复法庭审理的司法公正,有必要对案卷笔录的证明力予以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卷笔录 案卷笔录中心主义 直接言词原则 庭审形式化
原文传递
“实用道德主义”下中国法律现代性的去从——从《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出发
10
作者 张琳 西南法学 2021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西方社会中的主客二分思维方法,即"经验论"和"唯理论",一直影响着我国现代法学及法学理论的发展。我国曾经大规模地移植西方法律,默认其普适性与共同性,也默认了西方法律在中国适用的大致方向,导致了我们的法律传... 西方社会中的主客二分思维方法,即"经验论"和"唯理论",一直影响着我国现代法学及法学理论的发展。我国曾经大规模地移植西方法律,默认其普适性与共同性,也默认了西方法律在中国适用的大致方向,导致了我们的法律传统百年来一再被否定,也造成了我们今天不得不面对的中国法律史日益边缘化的现实。在传统法律与西方法律的碰撞中,我们可预见中西二元对立的困惑与无奈。黄宗智先生把这种二元对立的冲突清晰表达为一种分裂状态,即把我国"现代"法律完全等同于西方法律,放弃对我国现代法律和历史的发言权;或是在感情上认为中国法律有其自身价值,但在认识上依然认为西方现代法律是唯一真正的法律,默认中国法律传统与西方法律完全对立的状态。在这种分裂状态下,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自己的民事法制起源何处?我们的现代法律又要走向何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现代性 法律文化论 本土资源论 黄宗智 《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 中国传统法律 民事法律
原文传递
清代“永远监禁”刑刍议
11
作者 孙祺祺 西南法学 2021年第1期29-44,共16页
在清代法律制度与司法实践中,"永远监禁"刑是一种独特的刑罚方式,以长期限制身体自由的方式代替死刑执行,适用主体为秋审程序中的死刑监候人犯,适用案件范围包括复仇、谋害子嗣、因疯杀人等多种类型案件,具有明确的死刑减等... 在清代法律制度与司法实践中,"永远监禁"刑是一种独特的刑罚方式,以长期限制身体自由的方式代替死刑执行,适用主体为秋审程序中的死刑监候人犯,适用案件范围包括复仇、谋害子嗣、因疯杀人等多种类型案件,具有明确的死刑减等性质。"永远监禁"刑是清代法制发展过程中对于死刑控制的一大尝试,同时也是古代刑罚制度的一种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远监禁 秋审 死刑减等 刑罚
原文传递
民国社会救济制度的地方实践及其困境(1928—1945)——以荣县救济院为例的个案研究
12
作者 樊英杰 西南法学 2018年第1期73-90,共18页
近代以来,救济事业受西方制度化的影响,社会行政化趋势越发明显。因受战争与灾害影响,四川各县被收容人数激增。四川省各级政府通过制定救济制度,进行救济院的新设与重整,在一段时期内得到蓬勃发展。同时,在救济院运行过程中,通过西式... 近代以来,救济事业受西方制度化的影响,社会行政化趋势越发明显。因受战争与灾害影响,四川各县被收容人数激增。四川省各级政府通过制定救济制度,进行救济院的新设与重整,在一段时期内得到蓬勃发展。同时,在救济院运行过程中,通过西式的教养结合、工业自救等方式试图实现自养自救,以补国力投入的短缺,但仍是杯水车薪。四川省县级救济院所遭遇的经费困境等现实问题并非通过简单移植西方制度与救济理念可以解决。荣县救济院转危为安的解决途径启示在社会行政化变革背后应有效利用本地势力,获取本地援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济 荣县救济院 社会行政
原文传递
稿约
13
作者 《西南法学》编辑部 西南法学 2018年第1期173-174,共2页
《西南法学》是由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主办的综合性法学集刊,目前为年刊,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集刊立足西南,旨在推动法学学术交流,繁荣法学研究。《西南法学》以刊发学术论文为主,也欢迎书评、名家访谈、重要学术会议综述等内... 《西南法学》是由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主办的综合性法学集刊,目前为年刊,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集刊立足西南,旨在推动法学学术交流,繁荣法学研究。《西南法学》以刊发学术论文为主,也欢迎书评、名家访谈、重要学术会议综述等内容。现面向海内外专家、学者真诚约稿。来稿注意事项1.来稿领域以法学及与法学相关的交叉学科为主,篇幅原则上不得少于7000字,严禁一切学术不端行为。译文请附原文,并自行解决版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文献 编辑部
原文传递
“多学科视角下的边疆法政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14
作者 杨华双 西南法学 2018年第1期165-172,共8页
2018年4月14日,"多学科视角下的边疆法政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边疆法政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大学举行。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 2018年4月14日,"多学科视角下的边疆法政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边疆法政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大学举行。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相关专家,与西南民族大学边疆法学研究领域的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会议收到关于边疆法政的学术论文近二十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视角 婚姻制度 深度贫困 经堂教育 教职人员 尼布楚条约 习惯法 研讨会综述
原文传递
专访杜文忠教授:边疆法的历史与未来——兼谈中国传统法律与文化
15
作者 谢青山 西南法学 2018年第1期151-162,共12页
访谈背景杜文忠教授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创造性地将中国古代的边疆问题与法学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尝试从法学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古代的边疆问题与治边制度,从而开创了中国法史学研究的新领域——边疆法。杜文忠教授在2004年出版的第一本系... 访谈背景杜文忠教授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创造性地将中国古代的边疆问题与法学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尝试从法学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古代的边疆问题与治边制度,从而开创了中国法史学研究的新领域——边疆法。杜文忠教授在2004年出版的第一本系统地论述边疆法的学术专著《边疆的法律:对清代治边法制的历史考察》更是填补了当时我国在边疆法研究领域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法律 儒家政治思想 法律概念 法律史 匈奴人 中国古代法律 历史与未来 器物层面
原文传递
早期人民司法中的诉讼参与人与司法判决——以太行地区为中心
16
作者 周魏 西南法学 2021年第1期90-101,共12页
司法判决有指导人们行为的作用,司法判决的形成也会受到人的行为的影响。通过司法判决的指导作用规范公民的行为,是政府管理社会的一个重要手段。不同国家政府构建的结构和形式不同,通过司法手段对社会进行管理和动员的成效也各不相同... 司法判决有指导人们行为的作用,司法判决的形成也会受到人的行为的影响。通过司法判决的指导作用规范公民的行为,是政府管理社会的一个重要手段。不同国家政府构建的结构和形式不同,通过司法手段对社会进行管理和动员的成效也各不相同。在国家动荡时期,采用能动型政府的组成形式,构建政策实施型司法模式,更能稳定社会秩序,这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验。在国家和平时期,采用回应型政府的组成形式,以司法程序为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社会因而更具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参与人 司法判决 社会管理 社会动员
原文传递
唐代贼盗类犯罪的规制面向探析
17
作者 段知壮 西南法学 2018年第1期58-72,共15页
贼盗类犯罪在中国历代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唐代亦不例外。但与其他种类的犯罪不同,贼盗类犯罪在法律规制的具体条文中往往与其他社会控制方式存在较大的交叉。究其原因,乃是贼盗类犯罪虽然以侵犯人身财产权为主要表征,但其背后的社会秩... 贼盗类犯罪在中国历代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唐代亦不例外。但与其他种类的犯罪不同,贼盗类犯罪在法律规制的具体条文中往往与其他社会控制方式存在较大的交叉。究其原因,乃是贼盗类犯罪虽然以侵犯人身财产权为主要表征,但其背后的社会秩序——统治秩序才是法律的主要指向。正是由于这种倾向,在对贼盗类犯罪的实务处理中往往出现强烈的目的指向,因此将贼盗类犯罪的法律实践与法律意图相结合分析,才能更加清晰地型构出贼盗类犯罪的整体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贼盗类犯罪 政治因素 规制目的
原文传递
计量方法在我国民法中的运用现状、困境及解困之道
18
作者 吴爱辉 西南法学 2018年第1期46-57,共12页
计量方法在民法领域中的运用初具雏形,其在民事立法、民事法律效果评价、法律和社会经济的关系、民法知识图谱等方面的运用均有待拓展,但相关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少,学术团队也未成规模。自行获取数据所需要的高成本投入、官方数据的失真... 计量方法在民法领域中的运用初具雏形,其在民事立法、民事法律效果评价、法律和社会经济的关系、民法知识图谱等方面的运用均有待拓展,但相关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少,学术团队也未成规模。自行获取数据所需要的高成本投入、官方数据的失真和缺失、计量方法运用的知识结构多样化等都是阻碍计量方法在民事领域充足发展的原因。学术研究重点应倾向于实证研究,加大计量法学研究的项目支持力度、改革现行学术研究激励机制、创新计量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等均是走出研究困境的必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 民事领域 现状 困境
原文传递
迈向“对抗-合作”的新型诉辩关系
19
作者 霍子诗 华雨 西南法学 2018年第1期131-148,共18页
构建常态化的新型诉辩关系是当前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政策指向。"彼此尊重、平等相待,相互支持、相互监督,正当交往、良性互动"的二十四字言已经成为司法人员处理与律师关系的基本原则与行动指南。诉辩关系毫无疑问是其中的核... 构建常态化的新型诉辩关系是当前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政策指向。"彼此尊重、平等相待,相互支持、相互监督,正当交往、良性互动"的二十四字言已经成为司法人员处理与律师关系的基本原则与行动指南。诉辩关系毫无疑问是其中的核心关系之一,其基本内涵、制度本质、实践走向应当从语义、逻辑与制度中得以明确。旧式诉辩关系因制度缺陷和实践难题而落入非常态化的"矛盾激化、对抗不足"之窠臼。迈向"对抗-合作"式的新型诉辩关系,应当从双方共同司法理念、尊重与协作、公诉方的偏向性改革实施、特色式诉辩协商制度建构等方面作出新的规范与实践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诉辩关系 “对抗-合作” 旧式特征 构建目标
原文传递
“索贿”构成特征的反思与重述
20
作者 李凯 西南法学 2018年第1期115-130,共16页
索贿是受贿的下位概念,其与一般受贿共同构成受贿罪的两个方面,一般受贿是受贿罪的普遍形式,索贿是受贿罪的情节从重犯。在刑法教义学上,索贿相对于受贿而言具有同质性,其构成特征并非自发,而是由其重罚根据以及贿赂犯罪权钱交易的对合... 索贿是受贿的下位概念,其与一般受贿共同构成受贿罪的两个方面,一般受贿是受贿罪的普遍形式,索贿是受贿罪的情节从重犯。在刑法教义学上,索贿相对于受贿而言具有同质性,其构成特征并非自发,而是由其重罚根据以及贿赂犯罪权钱交易的对合性特征所决定的。基于刑法的基本解释方法和实现刑事政策目的的需要,对索贿应当进行限缩而非扩大解释,其客观面的构成特征在于勒索性和胁迫性以及制造了行贿人的不安感,其主观面的构成特征在于行贿行为的造意性。如此解释,是贯彻宽严相济的惩治贿赂犯罪刑事政策的应有之义,也将有益于实现刑法条文的协调适用和罪刑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贿 行贿 对合犯 勒索性 造意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