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新自由主义到嵌入式自由主义——论晚近国际投资法的范式转移 被引量:20
1
作者 漆彤 余茜 国际关系国际法学刊 2014年第1期201-217,共17页
传统的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国际投资法范式,以促进投资自由化和保护外国投资者的利益为主要目标,而相对忽视东道国的国内监管权。近年来,伴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多元化和'全球治理'理念的兴起,加之传统国际投资理论固有的不合理性,... 传统的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国际投资法范式,以促进投资自由化和保护外国投资者的利益为主要目标,而相对忽视东道国的国内监管权。近年来,伴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多元化和'全球治理'理念的兴起,加之传统国际投资理论固有的不合理性,新自由主义逐渐被各国所抛弃,一种新的被称为'嵌入式自由主义'的国际投资法范式正在成为主流。这种范式的国际投资法更为追求促进投资自由化、保护投资者利益与保障东道国国内监管权的平衡,更加注重东道国在国家安全、金融稳定、环境保护、劳工保障等重要公共政策领域所保有的适当监管空间。中国应把握这一潮流并结合自身在国际投资中的身份转变,就相关投资政策及对外投资条约实践做出相应的必要调整,在保护投资者利益与保障国内监管权中寻求适当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 嵌入式自由主义 国际投资法
原文传递
国际公共产品理论与国际法原理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崇利 国际关系国际法学刊 2012年第1期3-49,共47页
本文主要运用国际政治视野中的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有关国际法律制度的原理,具体使用的分析工具是国际公共产品理论。广而言之,这样的研究属于以制度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分析国际法的范畴。从国际公共产品理论的维度来看,本文主要涉及与国际... 本文主要运用国际政治视野中的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有关国际法律制度的原理,具体使用的分析工具是国际公共产品理论。广而言之,这样的研究属于以制度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分析国际法的范畴。从国际公共产品理论的维度来看,本文主要涉及与国际公共产品生产和国际公共资源使用有关的国际法原理;具言之,试图阐明用以克服国际公共产品生产之全球集体行动困境的国际法律制度,以及为管控国际公共资源过度使用和不当使用而需要建立的国际法律制度。从国际法律制度原理的维度来看,本文采用国际公共产品理论分析的内容主要涉及两个层面:第一层面论证了在国际公共产品生产和国际公共资源使用过程中,需要区分不同种类的国际法律制度来满足不同类型的国际合作提出的功能性需求;第二层面论证了与国际公共产品生产和国际公共资源使用有关的一些国际法律制度的具体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公共选择 公共产品 集体行动 国际法
原文传递
航行权与海洋环境管辖权冲突的协调机制研究——兼论建立南海协调机制的构想 被引量:7
3
作者 管松 国际关系国际法学刊 2013年第1期78-126,共49页
随着人类航行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加强海洋环境管辖权的趋势和航运全球化的张力之间的冲突也日益突出。现有的协调机制包括传统的基于法律拟制区域的协调机制和新兴的基于生态系统的协调机制,二者各有优劣,前者是基础,后者为... 随着人类航行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加强海洋环境管辖权的趋势和航运全球化的张力之间的冲突也日益突出。现有的协调机制包括传统的基于法律拟制区域的协调机制和新兴的基于生态系统的协调机制,二者各有优劣,前者是基础,后者为补充。然而,对于南海等争议海域,前者无法适用,后者不以目标水域的法律地位为前提、仅以生态系统特性为标准的理念,恰恰可以大显身手。因此,笔者建议在南海适用基于生态系统的协调机制,并特别推荐作为该协调机制的制度载体之一的特别敏感海域制度。如此一来,除了能够维护南海珍贵而脆弱的生态系统,还可以起到缓解南海困局的间接效果,既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也符合中国在该地区的国家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行权 海洋环境管辖权 基于法律拟制区域的协调机制 基于生态系统的协调机制 南海
原文传递
新自由主义国际投资机制初探——以国际机制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彦志 国际关系国际法学刊 2011年第1期113-163,共51页
以双边投资条约网络和ICSID 公约仲裁为基础的国际投资法,其意义不再局限于个别条约及其在特定缔约国之间的适用,而是具有更广泛的规范意义和事实效应。在揭示双边投资条约的整体效应时,传统实证主义法学的习惯国际法论证思路遇到了诸... 以双边投资条约网络和ICSID 公约仲裁为基础的国际投资法,其意义不再局限于个别条约及其在特定缔约国之间的适用,而是具有更广泛的规范意义和事实效应。在揭示双边投资条约的整体效应时,传统实证主义法学的习惯国际法论证思路遇到了诸多挑战,迄今并未形成普遍共识。国际关系理论的机制概念为理解国际投资法的整体效应提供了有用的分析工具。根据国际机制理论,双边投资条约网络体现了具有共享性信念的规范性共识,产生了具有多边化效果的模式化行为,从而形成了一套调整外国直接投资领域国家行为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机制。目前的国际投资机制以新自由主义为其主要原则,以保护外国直接投资的待遇标准为其主要规范,已经构成了一个双边构造、私人执行和仲裁驱动的独特的国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投资法 国际机制理论 国际投资机制 新自由主义
原文传递
中国的国际法观念:基于国际关系史的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何志鹏 孙璐 国际关系国际法学刊 2015年第1期42-94,共53页
国际法观念是国际关系格局与国际关系中行为体自身状况互构的心理映射,是国际政治结构、国际法形势与行为体自身思想与行动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代中国的国际法观念,表现在中国国际法的理论研究和各实践环节,最终形成心理的认知和判断... 国际法观念是国际关系格局与国际关系中行为体自身状况互构的心理映射,是国际政治结构、国际法形势与行为体自身思想与行动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代中国的国际法观念,表现在中国国际法的理论研究和各实践环节,最终形成心理的认知和判断。中国对国际法持敬而远之的态度,具体表现为国际法对中国的负反馈和中国国际法知识和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历史叠加的产物,是中国在1840年以后所面临的国际关系状态、国际法特点与中国所处的具体环境、具体问题相互构建的结果。此种观念由国际法自身大国强权与中国近代落后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所共同决定,这不仅与国际法、国际关系的主流思想有关,也与中国与国际法相遇、交往以及中国自身的文化、心理有关。回顾中国近代政治、外交、文化的发展历史,以及国际关系、国际法的发展史,不难理解,中国在这种行为体与制度的互构中,很难形成对国际法的支持和信赖。预期提升中国的国际法立场、改善中国参与国际立法、国际法实施的监督、国际司法的积极程度,则只有在双方都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相互正反馈。因而必须改善国际法心态,其途径则是强化中国国际法律知识积淀、增加自身的法律参与和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国际法观念 国际关系史
原文传递
后危机时代国际投资全球治理的变迁:趋势、影响与成因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彦志 王菲 国际关系国际法学刊 2015年第1期168-238,共71页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投资的全球治理正在发生重大变迁。发达国家相互之间投资关系越来越被纳入国际投资条约约束,新兴大国越来越具有资本输出国与资本输入国双重混同身份,发达国家与新兴大国之间投资关系越来越具有互惠性质,经济危机...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投资的全球治理正在发生重大变迁。发达国家相互之间投资关系越来越被纳入国际投资条约约束,新兴大国越来越具有资本输出国与资本输入国双重混同身份,发达国家与新兴大国之间投资关系越来越具有互惠性质,经济危机和投资条约仲裁越来越促使发达国家、新兴大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反思新自由主义国际投资法律机制内在的严重失衡和不稳定性。与此同时,在多边主义举步维艰之际,投资议题已被纳入双边、区域乃至元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的战略竞争格局。双边投资条约仍占主导地位,但区域主义正在兴起。投资与贸易议题一体化、投资与非经济议题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投资条约实践越来越复杂多样,但是,平衡化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主流趋势,加之投资准入自由化、便利化、透明性的兴起,意味着高标准、平衡化的全球投资治理正在兴起。投资仲裁透明度改进较大,但不一致性和不平衡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全球投资治理正在从新自由主义范式转向内嵌自由主义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投资法 全球治理 内嵌自由主义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国际政治中的国际法及其关联性:一种从国际法的功能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大沼保昭 高云端(编译) 国际关系国际法学刊 2012年第1期300-332,共33页
目录一、引言二、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学科交叉研究之回顾三、国际法的直接约束力和遵守问题的辩论四、国际法的存在根据——从法律之功能出发五、国际法的其他功能六、结束语一、引言当我们谈及法律的功能,首先想到的是法律对违法行为的... 目录一、引言二、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学科交叉研究之回顾三、国际法的直接约束力和遵守问题的辩论四、国际法的存在根据——从法律之功能出发五、国际法的其他功能六、结束语一、引言当我们谈及法律的功能,首先想到的是法律对违法行为的纠正和对'无法'状态的阻止。它几乎成为法律存在的基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束语 国际 法律 关系 关联性 功能 国际法 学科
原文传递
构画中美关系的未来——评《中美关系:危险的过去与不确定的现在》
8
作者 师嘉林 国际关系国际法学刊 2023年第1期371-381,共11页
自1972年年初尼克松访华伊始,中美关系历经50载而有了长足的发展。过去的50年,中美关系依次经历了接触期、平稳发展期、蜜月期、困难期,由此使得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罗伯特·萨特教授(Robert G.Sutter)再版的... 自1972年年初尼克松访华伊始,中美关系历经50载而有了长足的发展。过去的50年,中美关系依次经历了接触期、平稳发展期、蜜月期、困难期,由此使得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罗伯特·萨特教授(Robert G.Sutter)再版的新著《中美关系:危险的过去与不确定的现在》通过历史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中美关系过去百余年演变的全息图景,运用翔实的史料和丰富的案例深刻建构了两国关系发展中的关键性事件,层次清晰、观点鲜明、论述深刻,为当下和今后分析与把握中美关系的走向提供了重要参考,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重构 竞合 不确定的未来
原文传递
论致命性人工智能武器对国际人道法原则的挑战及规制路径
9
作者 卢玉 国际关系国际法学刊 2023年第1期283-300,共18页
各国和国际组织对致命性人工智能武器提出了不同的概念,导致了致命性人工智能武器的概念内涵仍未达成统一意见。各国对致命性人工智能武器的定义差异越来越大,增加了专家组讨论的难度。中国在《常规武器公约》缔约国会议上提议致命性人... 各国和国际组织对致命性人工智能武器提出了不同的概念,导致了致命性人工智能武器的概念内涵仍未达成统一意见。各国对致命性人工智能武器的定义差异越来越大,增加了专家组讨论的难度。中国在《常规武器公约》缔约国会议上提议致命性人工智能武器概念的可行路径,经过探讨致命性人工智能武器的特征以明确致命性人工智能武器定义。此外,致命性人工智能武器能否遵守国际人道法存在争议,以区分原则、比例原则的基本要素着手审视致命性人工智能武器的合法性,透彻分析致命性人工智能武器对国际人道法造成的挑战。为了更好监管致命性人工智能武器,必要的人机交互原则可以预防致命性人工智能武器因脱离人的控制而造成滥杀滥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命性人工智能武器 国际人道法 区分原则 比例原则 人机交互原则
原文传递
论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国际法地位
10
作者 秦男 国际关系国际法学刊 2023年第1期110-126,共17页
自“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围绕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是否具备造法功能或称具有“造法性”展开长期讨论。从行为法律效力的角度来看,安理会依据《联合国宪章》行使职权,不具有造法权限但具有造法便利;从决议法律性质的... 自“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围绕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是否具备造法功能或称具有“造法性”展开长期讨论。从行为法律效力的角度来看,安理会依据《联合国宪章》行使职权,不具有造法权限但具有造法便利;从决议法律性质的角度来看,依照《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的规定,安理会决议不属于国际法渊源的法定形式,但可定性为辅助资料。如果不拘泥于有无“造法”的结论,从国际法发展的角度来看,安理会决议“造法性”之争亦即国际法渊源有无发展之争,其地位因此宜落脚于“正在造法”并促进国际法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理会决议 造法性 联合国 国际法渊源
原文传递
论国际强行法的理论发展
11
作者 宋尚聪 国际关系国际法学刊 2023年第1期95-109,共15页
国际强行法长期存在概念不清、渊源不明、范围不定等问题。国际法学者们试图从多个角度对国际强行法进行定义,然而这些定义或无法体现国际强行法的本质特征,或无法反映国际强行法的重要地位。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自2015年起对国际强行法... 国际强行法长期存在概念不清、渊源不明、范围不定等问题。国际法学者们试图从多个角度对国际强行法进行定义,然而这些定义或无法体现国际强行法的本质特征,或无法反映国际强行法的重要地位。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自2015年起对国际强行法进行专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界对国际强行法研究的最新理论进展。是故,本文拟探析国际强行法理论的最新发展,分析国际法委员会对国际强行法的科学定义,并对国际强行法的主要特征和法律渊源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国际强行法的识别标准,以期帮助识别具有强行法性质的国际法具体规范,确认并巩固国际强行法在国际法理论及实践层面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强行法 法律渊源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一般国际法规范 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
原文传递
国家管辖豁免视域下疫情索赔诉讼法律问题与应对
12
作者 沈伟 国际关系国际法学刊 2023年第1期1-31,共31页
就美国多地向中国及相关主体提出的涉疫情索赔之诉而言,法院管辖权是案件审理的前提性问题,亦是判断这些诉讼是否属于“滥诉”的试金石。本文将国家管辖豁免问题分成“主体标准”和“行为标准”,首先从“主体标准”出发,提出“概括+否... 就美国多地向中国及相关主体提出的涉疫情索赔之诉而言,法院管辖权是案件审理的前提性问题,亦是判断这些诉讼是否属于“滥诉”的试金石。本文将国家管辖豁免问题分成“主体标准”和“行为标准”,首先从“主体标准”出发,提出“概括+否定排除式”的主体范围界定标准,认为“能直接代表国家从事行为的主体为国家管辖豁免的主体,但国家元首行政首长外的自然人除外。国内法律或条约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从而认定中国各级政府、各部委、中国共产党、中科院享有管辖豁免资格,而自然人、研究所不属于管辖豁免主体。“行为标准”可以用来阐释采取绝对豁免和限制豁免两种立场的国家对于“国家”主体行为的不同态度。本文介绍了限制豁免国家区分行为性质对具体案件进行管辖的做法,通过分析美国《外国主权豁免法》中的豁免例外,论证了中国的信息通报、防疫抗疫行为不符合商业活动例外“性质说”要求、非商业侵权例外“完整侵权原则”、恐怖主义例外“清单主体”和“穷尽救济要件”,得出了涉疫情诉讼中国不受美国法院管辖的结论。最后,针对美国国会出现的要求修改美国《外国主权豁免法》以向中国索赔,本文认为即使修法成功,中国可以采取外交交涉、积极运用美国限制豁免立场而非“不接受管辖、不出庭应诉、不承认裁决”、主张执行豁免、提交国际法院诉讼等方式加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管辖豁免 主权平等 主体标准 行为标准 豁免例外 应对反制
原文传递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书写技术规范(暂行)
13
作者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编辑部 国际关系国际法学刊 2023年第1期397-399,共3页
为了统一《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来稿格式,特制订本规范。一、书写格式1.来稿由题目、作者姓名、内容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作者单位与学衔及英文题目、英文姓名、英文内容摘要及关键词构成(按顺序)。2.来稿正文各层次标示顺序... 为了统一《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来稿格式,特制订本规范。一、书写格式1.来稿由题目、作者姓名、内容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作者单位与学衔及英文题目、英文姓名、英文内容摘要及关键词构成(按顺序)。2.来稿正文各层次标示顺序按一、(一)、1、(1)、(1)、A、a等编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稿格式 关键词 国际法 技术规范 书写格式 作者姓名 英文姓名 英文题目
原文传递
中国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二十年回顾
14
作者 刘志云 谢春旭 国际关系国际法学刊 2023年第1期301-329,共29页
随着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在西方的重新兴起,中国的学者也开始关注这个问题领域。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一些学者克服了“跨学科研究的困难”“学科内的偏见”“不同学科之间的差距”,在该领域的重要问题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具体... 随着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在西方的重新兴起,中国的学者也开始关注这个问题领域。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一些学者克服了“跨学科研究的困难”“学科内的偏见”“不同学科之间的差距”,在该领域的重要问题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具体包括: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跨学科研究的重点与具体路径、跨学科研究的“学科体系对接”与原理性问题、学科间研究方法的互借与交叉问题,等等。逐渐地,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成了一种流行的方法和共识。迄今,中国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为了能够可持续发展,实践中需要继续增进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两个学科在教学上的互动、促进跨学科对话机制的构建,以及推动跨学科合作平台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 国际法 跨学科研究 二十年 回顾
原文传递
协同与互动:涉外环境法治的体系建构与时代表达
15
作者 张昕 国际关系国际法学刊 2023年第1期248-282,共35页
随着中国开放发展格局达到了一定的层次与规模,为了切实、精准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已然跃升为建设法治中国的应有之义。目前,中国既处于全球环境治理赤字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又深陷西方国家对... 随着中国开放发展格局达到了一定的层次与规模,为了切实、精准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已然跃升为建设法治中国的应有之义。目前,中国既处于全球环境治理赤字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又深陷西方国家对我国海外投资建设施加绿色规锁的困局。因此,涉外环境法治便成为构建涉外法治话语体系中的关键议题。一方面,涉外环境法治的生成源于国内环境法治与国际环境法治深度衔接的助力,并在国内环境法治与国际环境法治的互动中发挥着转译功能;另一方面,涉外环境法治又试图施展独立的统筹价值,在审视国内环境法治运行的基础上,洞察国际环境法治的发展全貌。在这种互动向互构的发展趋势下,中国亟待完善涉外环境法治体系,从理念意蕴、系统规范、运行机制与特色平台出发,达成涉外环境法治在实体规范与形式效能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在国际环境法治体系中镌刻中国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治 涉外环境法治 国内环境法治 国际环境法治
原文传递
国际法方法论:法学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的地位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志鹏 王元 国际关系国际法学刊 2012年第1期202-274,共73页
国际法方法论,系指为国际法问题提供宏观观念和为国际法问题提供解析工具的理论和手段。确立国际法的方法能够自觉促进国际法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在技术的层面上,国际法研究方法意味着对客体的准确认知和对逻辑的精准把握,因而要... 国际法方法论,系指为国际法问题提供宏观观念和为国际法问题提供解析工具的理论和手段。确立国际法的方法能够自觉促进国际法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在技术的层面上,国际法研究方法意味着对客体的准确认知和对逻辑的精准把握,因而要求材料丰实,穷尽规范、实践与学说的相关文献;在逻辑方面,要求术语准确、论断清晰,进而需要表达过程的清晰和明确,具体包括叙述策略和结构模式两方面。前者主要包含比较研究和独立阐释两种策略;后者包括分块列举式、层层深入式,及这两种模式的有机组合。在思想的层面上,国际法研究的理论创新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可分为国际法内部各分支、其他法部门、法理学、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哲学五个层次。法理学的自然法学派、实证法学派和社会法学派有助于国际法研究的深化,但是国际关系领域的主流学说更能够为国际法研究提供思想启迪。将实证分析、社会阐释、价值评判进行整合的批判现实主义是国际法研究的有效路径;而明确认识、有效使用方法是国际法研究必须突破的核心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方法 法理学 国际关系
原文传递
国际法话语权认知体系论析
17
作者 孟于群 国际关系国际法学刊 2023年第1期32-51,共20页
国际法话语权作为国际话语权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认知体系是建立在以“话语权”为核心发展出的话语权力、话语政治、建构主义和软权力等理论基础上。国际法话语权是国家话语“权力”与“权利”的集中体现,其话语内容承载国家利益,话... 国际法话语权作为国际话语权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认知体系是建立在以“话语权”为核心发展出的话语权力、话语政治、建构主义和软权力等理论基础上。国际法话语权是国家话语“权力”与“权利”的集中体现,其话语内容承载国家利益,话语实践体现国家利益博弈,话语能力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国际法话语权是以国际法理论定义权、身份界定权和利益分配权、议题设置权和组织建构权,以及规则制定权、解释权和修改权等方面为表征形式的引导力、支配力和影响力。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下,探寻国际法话语权的生成逻辑,需要国家具有主体意识和综合性话语能力,且话语内容具有共识性与正当性,同时需考量话语权生成的成本与收益间的平衡。提升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国际法话语权,对国际法治的完善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话语权 认知体系 话语能力 软权力
原文传递
跨学科视角下的国际法
18
作者 刘洋(编译) +1 位作者 王彦志(校译) 苗秋月(校译) 国际关系国际法学刊 2023年第1期330-370,共41页
2019年,凯伦·阿尔特在莱顿国际法杂志进行专题讲座时,结合自身对国际法的研究发表了这篇名为《国际法的视角:跨学科回顾》的论文。凯伦·阿尔特在文中回顾、梳理、比较、分析了常见的六种国际法研究视角,亦即单纯强调法律只是... 2019年,凯伦·阿尔特在莱顿国际法杂志进行专题讲座时,结合自身对国际法的研究发表了这篇名为《国际法的视角:跨学科回顾》的论文。凯伦·阿尔特在文中回顾、梳理、比较、分析了常见的六种国际法研究视角,亦即单纯强调法律只是政治选择的产物的纯粹政治学视角,强调法律文本及其结构本身影响行为和后果的非语境化的法律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视角,强调欧美法律文明具有普世意义的西方中心主义视角,强调原则性多边主义会产生基于同意的国际安排和结果的自由国际主义视角,强调行动中的法律与地方性因素的法律与社会学视角,强调国际因素的结构性影响和行动中的国际法的国际法律与社会学视角。凯伦·阿尔特在回顾和梳理了每种视角对国际法理解的优势和不足之后,鉴别了每种视角中存在的政策风险,并提出从多种视角理解国际法的混杂性的同时,也需理解每种视角中隐含的推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秩序 国际权威 国际法 法律与社会 范式
原文传递
世界大变局时代国际经济法的三层次理论调适
19
作者 漆彤 王茜鹤 国际关系国际法学刊 2023年第1期127-148,共22页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国际经济法的运行带来了多重现实挑战。市场全球化发展受阻、国家障碍层出不穷、国际协调机制失灵,昭示出国际经济法权力结构的失衡。从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与演变出发,通过对市场调节机制及其法律保障进行梳理与...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国际经济法的运行带来了多重现实挑战。市场全球化发展受阻、国家障碍层出不穷、国际协调机制失灵,昭示出国际经济法权力结构的失衡。从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与演变出发,通过对市场调节机制及其法律保障进行梳理与研究可以发现,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调节关系之法,以弥补市场缺陷、消除国家障碍为根本任务。正确认识国际经济法的性质与任务、协调市场与国家力量,统筹运用国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有助于实现新形势下国际经济法的重新定位与理论调适,使国际经济法权力结构回归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经济法 国际调节 市场全球化 国家障碍
原文传递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稿约
20
作者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编辑部 国际关系国际法学刊 2023年第1期395-396,共2页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以下简称《学刊》)是全国性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专业优秀学术著述的汇辑。《学刊》由厦门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中心创办,旨在瞄准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的学科前沿,积极开展国内外同行学术交流...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以下简称《学刊》)是全国性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专业优秀学术著述的汇辑。《学刊》由厦门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中心创办,旨在瞄准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的学科前沿,积极开展国内外同行学术交流,荟萃国内外跨学科研究的优秀成果,推动国内外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的进步。从2011年起,《学刊》每年出版一卷。为此,特向全国同行征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学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 国际关系学 学术著述 学术交流 学科前沿 厦门大学法学院 国际法专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