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陇县2012年小麦条锈病重发原因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1
1
作者 支小明 刘宝菊 +2 位作者 史爱霞 史来忠 张玉劳 《陕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5期127-129,共3页
由于气象因素、农艺等方面因素影响,2012年陕西省陇县小麦条锈病偏重流行,主要发生特点是秋苗发病重,春季发病早,前期慢,后期快,病情重、面积大,二次侵染染严重。采取行政推动、准确测报、广泛宣传、应急防控等措施,较好的控制了小麦条... 由于气象因素、农艺等方面因素影响,2012年陕西省陇县小麦条锈病偏重流行,主要发生特点是秋苗发病重,春季发病早,前期慢,后期快,病情重、面积大,二次侵染染严重。采取行政推动、准确测报、广泛宣传、应急防控等措施,较好的控制了小麦条锈病流行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发生特点 重发原因 防控措施
下载PDF
山东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6
2
作者 孙玲 张洪滨 +2 位作者 刘秉江 徐加利 梁元存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14-916,共3页
[目的]测定山东省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水平,为生产中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2.0 mg/L多菌灵为鉴别剂量,在PDA平板上测定90个菌株的敏感性。用菌落直径法测定菌株的EC50值并计算抗性倍数;用孢子萌发... [目的]测定山东省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水平,为生产中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2.0 mg/L多菌灵为鉴别剂量,在PDA平板上测定90个菌株的敏感性。用菌落直径法测定菌株的EC50值并计算抗性倍数;用孢子萌发法测定10 mg/L多菌灵对芽管伸长的抑制情况。[结果]90个小麦赤霉菌株的EC50平均值为(0.5269±0.0093)mg/L,没有抗性菌株存在;10 mg/L多菌灵对芽管伸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导致芽管畸形。[结论]山东省小麦赤霉病菌均为多菌灵的敏感菌株,多菌灵可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菌 多菌灵 抗药性
原文传递
小麦叶枯性病害在黑龙江省的分布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宏宇 席景会 +1 位作者 王海泽 刘惕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5-97,共3页
通过对黑龙江省不同地区 72 0个点的调查 ,初步查清了小麦叶枯性病害在全省的分布 ,根据温度和降雨量等气象条件和初始病指可初步将全省病害分为三个区 :即病害流行强度 级区 ,包括嫩江、呼玛地区 ;流行强度 级区 ,包括泰来、哈尔滨... 通过对黑龙江省不同地区 72 0个点的调查 ,初步查清了小麦叶枯性病害在全省的分布 ,根据温度和降雨量等气象条件和初始病指可初步将全省病害分为三个区 :即病害流行强度 级区 ,包括嫩江、呼玛地区 ;流行强度 级区 ,包括泰来、哈尔滨、牡丹江、宝清、佳木斯等地 ;流行强度 级区 ,包括北安、饶河、伊春地区。并明确了 Septoria属病害和 Biploria属病害在各地区叶枯性病害中所占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枯性病害 黑龙江 分布 发生规律 防治 真菌病害
下载PDF
多菌灵复合剂防治小麦赤霉病
4
作者 高智谋 檀根甲 +2 位作者 卜习舟 王继宏 卜训武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7-48,共2页
小麦赤霉病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上重要病害,其流行频率高,所致危害大、损失重。对于该病的防治目前仍以穗期喷药保护为主、常用药剂仍以多菌灵为优,但其价格较贵。为了寻求更为经济有效的药剂,我们对多菌灵复合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进行... 小麦赤霉病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上重要病害,其流行频率高,所致危害大、损失重。对于该病的防治目前仍以穗期喷药保护为主、常用药剂仍以多菌灵为优,但其价格较贵。为了寻求更为经济有效的药剂,我们对多菌灵复合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多菌灵 防治
下载PDF
生物间遗传学在防治河北省小麦叶锈病研究中的应用
5
作者 袁景顺 王焕如 朱之堉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3-116,共4页
作者应用生物间遗传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河北省的小麦品种与叶锈菌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供试的叶锈菌是来自河北省的177个标样,供试的28个小麦品种包括河北省的主要生产品种、区试品种(系)抗源和新鉴别寄主。用毒力频率法分析品种与叶... 作者应用生物间遗传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河北省的小麦品种与叶锈菌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供试的叶锈菌是来自河北省的177个标样,供试的28个小麦品种包括河北省的主要生产品种、区试品种(系)抗源和新鉴别寄主。用毒力频率法分析品种与叶锈菌群体的关系,有6个品种即鉴61、保麦2号、翼植88-5163、石86-2848、唐86-4043和百农3217表现较抗病。根据这6个品种对叶锈菌群体的反应、列出33种不同的毒性公式,在此基础上,根据若干品种对叶锈菌群体同时表现抵抗或感染计算抗性组合,为品种合理布局选择最佳组合,在小种鉴定方面,用新鉴别寄主对177个菌株的反应鉴定出频率在3.4%以上的小种8个,其中以V1,9-16和V1,9-12,14-16的频率较高,分别为13.6%和10.7%,也是近两年来北方冬麦区常出现的小种类型。在小种鉴定的基础上,根据28个品种与6个优势小种互作所出现的浸染型来推导品种和叶锈菌的基因型,共推导出7个抗性基因分散在不同的品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病 遗传学
原文传递
普通小麦条锈病成株持久抗性基因Yr18连锁分子标记的检测
6
作者 向平(摘译) 《作物育种信息》 2005年第10期7-7,共1页
小麦条锈病是世界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许多育种工作者的主要育种目标就是鉴定和创造抗锈资源。本文报道了与‘Otane’品种持久成株抗性连锁的SSR标记的检测工作,‘Otane’自1984年在新西兰释放以来就具有这种抗性。试验材料为‘Ot... 小麦条锈病是世界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许多育种工作者的主要育种目标就是鉴定和创造抗锈资源。本文报道了与‘Otane’品种持久成株抗性连锁的SSR标记的检测工作,‘Otane’自1984年在新西兰释放以来就具有这种抗性。试验材料为‘Otane’与感病品种‘Tiritea’组合的加倍单倍体群体,在温室和田问目测评价106E139(+)条锈病原的成株侵染类型(IT),在田间目测评价最终病害严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成株抗性 抗性基因 检测工作 分子标记 连锁 加倍单倍体群体 育种目标 感病品种
下载PDF
2005年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经验
7
作者 刘天龙 张忠谋 +2 位作者 汪玉斌 朱元良 何川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1期47-47,53,共2页
通过介绍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特点及分析了流行原因,提出了几点综合控制经验。
关键词 水稻条纹叶枯病 发生 综合控制
下载PDF
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的灰色灾变预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肖敬德 王西来 《小麦研究》 1997年第4期34-35,共2页
运用灰色灾变预测理论与方法,对立了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的灰色灾变预测模型GM(1,1)-^^X^(1)(K+1)=20.9302e^0.18055K-18.9302,经实际应用证明,该模型精度极高,预测准确。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灰色灾变预测
原文传递
柳干象在阿勒泰地区天然河谷林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治措施 被引量:2
9
作者 金格斯 《新疆林业》 2010年第1期44-45,共2页
柳干象是鞘翅目、象虫科,别名杨干象,是我区分布的主要钻蛀性有害生物种类,也是我区发生的国家级检疫对象。主要特征是前胸背宽大于长,鞘翅短,端部缩成喙状,在鞘翅上,黑色鳞片。腿节中间最宽,下面有齿2个,小盾片具黑色绒色。... 柳干象是鞘翅目、象虫科,别名杨干象,是我区分布的主要钻蛀性有害生物种类,也是我区发生的国家级检疫对象。主要特征是前胸背宽大于长,鞘翅短,端部缩成喙状,在鞘翅上,黑色鳞片。腿节中间最宽,下面有齿2个,小盾片具黑色绒色。以幼虫危害土伦柳、白柳、油柴柳等天然柳树和人工柳树种类,同时也少量危害杨树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勒泰地区 综合防治 发生情况 天然 河谷林 有害生物种类 鞘翅目 检疫对象
下载PDF
4个小麦农家品种对条锈菌成株抗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郄彦敏 蔺瑞明 +1 位作者 冯晶 徐世昌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3-676,共4页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中国小麦生产安全的最重要病害之一,由于小麦条锈菌新小种不断产生并流行,使生产中已推广应用的品种变为感病品种而被淘汰,给小麦抗病育种工作造成很大的压力。中国小麦农家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包括成株抗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中国小麦生产安全的最重要病害之一,由于小麦条锈菌新小种不断产生并流行,使生产中已推广应用的品种变为感病品种而被淘汰,给小麦抗病育种工作造成很大的压力。中国小麦农家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包括成株抗条锈病基因。成株抗性作为持久抗性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成株抗性的利用,对培育持久抗性或非小种特异抗性品种至关重要。成株抗性遗传分析能为成株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筛选及其转育利用奠定基础。通过对4个成株抗性农家品种与感病品种Taichung29杂交,构建F2遗传群体,并用小种CRY32在田间进行接种鉴定,分析其抗病基因的组成及遗传特点。结果表明:3个农家品种换香头(3)、白麦(1-3)和白麦(2-1)成株抗性均为单个隐性遗传基因控制,另1个品种红茧儿麦成株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和2对隐性基因互补作用控制。在所分析的4个成株抗性品种中,其抗条锈性多数受隐性遗传基因控制。隐性遗传方式可能对小麦抗条锈病性持久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维持其抗性较稳定的一种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农家品种 条锈病 成株抗性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山西省小麦条锈病越夏菌源区精准勘界初报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东霞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1年第6期42-43,共2页
小麦条锈病属远程气流传播病害。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小麦条锈病曾在山西省多次大范围暴发成灾,对全省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经植保技术人员多年坚持不懈的调查研究与科研攻关,基本搞清了小麦条锈病在山西省的流行规律,明确了山西北... 小麦条锈病属远程气流传播病害。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小麦条锈病曾在山西省多次大范围暴发成灾,对全省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经植保技术人员多年坚持不懈的调查研究与科研攻关,基本搞清了小麦条锈病在山西省的流行规律,明确了山西北部高寒山区是全国小麦条锈病主要的越夏基地之一。然而时过境迁,随着全球性气候变化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山西省 越夏 种植业结构调整 勘界 源区 暴发成灾 小麦生产
下载PDF
江苏垦区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监测及其替代杀菌剂的防病效果 被引量:15
12
作者 伏进 朱洁琦 +7 位作者 蒋晴 李秀钰 张桂华 孙文忠 吴海琴 周娟 朱祥林 张安存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6-201,共6页
近年来的调查结果表明,江苏垦区小麦赤霉病菌群体中抗多菌灵菌株的频率逐年上升,多菌灵防效逐年下降,部分农场采用多菌灵防治几乎失效。为了筛选替代多菌灵的药剂,我们在白马湖等6个农场对几种新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 近年来的调查结果表明,江苏垦区小麦赤霉病菌群体中抗多菌灵菌株的频率逐年上升,多菌灵防效逐年下降,部分农场采用多菌灵防治几乎失效。为了筛选替代多菌灵的药剂,我们在白马湖等6个农场对几种新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SC、40%叶菌唑SC和25%丙硫菌唑WP在所有农场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5%丙硫菌唑WP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在所有农场其防效都超过80%,防治后乳熟期和成熟期病穗率变化不大。40%叶菌唑SC、25%丙硫菌唑WP以及25%氰烯菌酯SC和43%戊唑醇SC混用有显著增产作用,并能大幅度降低籽粒中DON含量。作者认为赤霉病的防治应立足种植抗(耐)病品种,扬花期选用有效杀菌剂适期进行防治。氰烯菌酯、叶菌唑和丙硫菌唑可作为多菌灵的替代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抗药性 化学防治 多菌灵 氰烯菌酯 丙硫菌唑 叶菌唑 戊唑醇
下载PDF
小麦成株白粉病田间鉴定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盛宝钦 《北京农业科学》 1992年第4期16-17,共2页
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一大病害.此病极易受气候和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影响.造成不同年份,不同地区间发病程度的很大差异.这种情况在我国小麦白粉病重发区(云、贵、川麦区)如此,在常发区(长江中、下游麦区)和偶发区(黄淮海麦区)... 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一大病害.此病极易受气候和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影响.造成不同年份,不同地区间发病程度的很大差异.这种情况在我国小麦白粉病重发区(云、贵、川麦区)如此,在常发区(长江中、下游麦区)和偶发区(黄淮海麦区)更是如此.所以鉴定田间小麦成株白粉病,必须在病圃设计、人工接种和管理措施等方面,有一套确保充分发病的切实可行之措施.经过多年实践,我们总结出如下鉴定方法和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鉴定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物联网实时监测预警技术试验评估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冲 刘万才 +6 位作者 姜玉英 吴佳文 邱坤 杨俊杰 彭红 杨桦 胡小平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32,共5页
2017—2019年,在长江流域及黄淮沿淮麦区6个县(市)开展小麦赤霉病物联网实时监测预警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小麦赤霉病物联网实时监测预警技术对小麦赤霉病病穗率和发生程度的平均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9.9%和67.1%。其中,对赤霉病发生程... 2017—2019年,在长江流域及黄淮沿淮麦区6个县(市)开展小麦赤霉病物联网实时监测预警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小麦赤霉病物联网实时监测预警技术对小麦赤霉病病穗率和发生程度的平均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9.9%和67.1%。其中,对赤霉病发生程度的预测准确率在黄淮沿淮麦区平均为84.3%,高于长江流域的50%;对病穗率的预测准确率在黄淮麦区平均为86.8%,高于长江流域的73.0%。模型对黄淮及沿淮麦区小麦赤霉病的短期预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预报器 预报评估
原文传递
苯菌酮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15
作者 伏进 韩佳东 +1 位作者 卞梦楠 朱祥林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73,共3页
为明确苯菌酮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于2021、2022连续两年在江苏淮安开展田间施药试验,调查不同处理的防病效果。结果表明,苯菌酮对小麦白粉病防效较高,试验设计的单剂处理和混用处理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醚菌酯、戊唑醇的单剂处理;在... 为明确苯菌酮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于2021、2022连续两年在江苏淮安开展田间施药试验,调查不同处理的防病效果。结果表明,苯菌酮对小麦白粉病防效较高,试验设计的单剂处理和混用处理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醚菌酯、戊唑醇的单剂处理;在白粉病流行初期每667 m^(2)喷施42%苯菌酮悬浮剂9 mL便可控制病情发展,再增加用量则防效变化不大;到白粉病流行中后期施用则防效明显下降。生产中可将该药剂作为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替代药剂或备选药剂,在白粉病流行初期及时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小麦白粉病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小麦禾谷镰刀菌中的表达与鉴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和平 张静柏 廖玉才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4-828,共5页
为了获得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我国代表性小麦禾谷镰刀菌菌株用于小麦抗赤霉病接种鉴定与分析,以禾谷镰刀菌武昌菌株Fg175原生质体为受体,经PEG介导将序列优化的水母GFP基因转入该菌株中,分析鉴定了转基因菌株GFP基因的表达。PC... 为了获得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我国代表性小麦禾谷镰刀菌菌株用于小麦抗赤霉病接种鉴定与分析,以禾谷镰刀菌武昌菌株Fg175原生质体为受体,经PEG介导将序列优化的水母GFP基因转入该菌株中,分析鉴定了转基因菌株GFP基因的表达。PCR分析表明,Fg175基因组中整合了GFP基因,Western blot检测到高效表达的GFP特异蛋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体视显微镜观察进一步证实,转基因菌株Fg175-GFP的分生孢子、菌丝及接种小麦麦穗均可发出清晰的绿色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禾谷镰刀菌 真菌原生质体 绿色荧光蛋白 荧光图像
下载PDF
复配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
17
作者 赵艳丽 孔德生 +2 位作者 惠祥海 孙明海 崔维娜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8-69,共2页
2016年研究了3种复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以有效成分用量35%丙环唑·多菌灵悬乳剂630~840 g/hm^2处理的田间防效85.28%~88.83%,30%多菌灵·戊唑醇悬浮剂180~225 g/hm^2处理田间防效86.74%~92.36%,30%... 2016年研究了3种复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以有效成分用量35%丙环唑·多菌灵悬乳剂630~840 g/hm^2处理的田间防效85.28%~88.83%,30%多菌灵·戊唑醇悬浮剂180~225 g/hm^2处理田间防效86.74%~92.36%,30%多菌灵·氟环唑悬浮剂450~540 g/hm^2处理田间防效85.61%~90.28%,3种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均优于相应单剂,且显著高于常规杀菌剂多菌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杀菌剂 小麦赤霉病 田间防效
原文传递
嘧菌酯首次获批登记防治小麦全蚀病
18
《南方农药》 2017年第1期21-21,共1页
1月7日,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申请的15%嘧菌酯悬浮种衣剂产品获得农业部农药临时登记证,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小麦全蚀病。这也是我国首次批准嘧菌酯产品登记用于防治小麦全蚀病。
关键词 小麦全蚀病 防治对象 嘧菌酯 产品登记 悬浮种衣剂 生物科学 登记证 农业部
下载PDF
省政协副主席阿称调研乡村道路建设工作
19
作者 伍祥平 《四川农机》 2005年第1期21-21,共1页
2004年11月.四川省政协副主席阿称带领省政协农委及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南充市顺庆区、阆中市等地,就乡村道路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南充市乡村道路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阿称在调研中强调,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 2004年11月.四川省政协副主席阿称带领省政协农委及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南充市顺庆区、阆中市等地,就乡村道路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南充市乡村道路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阿称在调研中强调,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一定要在不增加农民合理负担的情况下,积极稳妥地推进乡村道路建设,建好乡村路.造福农家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道路建设 南充市 部门 顺庆区 专题调研 农民 增加 政协副主席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负责人
下载PDF
小麦网腥黑粉菌与光腥黑粉菌冬孢子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龚报森 商鸿生 王旭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13-17,共5页
测定了小麦网腥黑粉菌[Tiletiacaries(Dc.)Tul.]和光腥黑粉菌[T.foetida(Wallr.)Liro.]冬孢子的红外光谱,获得了谱图,两种光谱的差异较大,而同种的光谱则较为相似。光腥的光谱各吸... 测定了小麦网腥黑粉菌[Tiletiacaries(Dc.)Tul.]和光腥黑粉菌[T.foetida(Wallr.)Liro.]冬孢子的红外光谱,获得了谱图,两种光谱的差异较大,而同种的光谱则较为相似。光腥的光谱各吸收带的强度均较高,且酰胺Ⅰ,Ⅱ两带的分离度较好;网腥光谱的强度则较低,酰胺Ⅰ,Ⅱ两带的分离度较差,酰胺Ⅱ呈现一个宽斜肩峰。据此,可用于两种孢子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孢子 红外光谱 小麦 黑粉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