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7篇文章
< 1 2 1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全麻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郝向东 《北方药学》 2014年第12期190-191,共2页
目的:对比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全麻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全麻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各30例,诱导及维持麻醉所用药物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所需时间、一次成功率、收缩压(SBP)、... 目的:对比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全麻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全麻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各30例,诱导及维持麻醉所用药物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所需时间、一次成功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的变化以及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结果:喉罩组置入喉罩所用时间较气管插管组气管插管所需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咽喉痛的发生率低于气管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次置入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组插管后及拔出气管插管后SBP、DBP及HR较诱导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进行两组间比较,气管插管组SBP、DBP及HR均高于喉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置入在全麻手术中较气管插管用时短,对患者血流动力影响小,咽喉痛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气管插管 全麻胆囊切除
下载PDF
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心脏二尖瓣置换术后麻醉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冯麟 邓建平 +2 位作者 谢颖 伍志超 袁卫国 《西部医学》 2015年第6期879-881,共3页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对心脏二尖瓣置换术后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体外循环下实施二尖瓣置换术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各40例.对比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对心脏二尖瓣置换术后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体外循环下实施二尖瓣置换术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各40例.对比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患者完成手术后选择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结果 在T1时,芬太尼组患者的MAP及HR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在T2~T4时,芬太尼组MAP及HR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患者在完成手术后的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少于芬太尼组(P<0.05);术后出现呛咳、躁动及心动过速等症状的概率,舒芬太尼组少于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完成拔管的48小时,对患者实施静态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动态VAS评分方面,舒芬太尼组低于芬太尼组(P<0.05).在完成手术后,选择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例数,舒芬太尼组少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 针对患者实施心脏二尖瓣置换手术的过程中,选择舒芬太尼靶控输注,能够有效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完成手术后,获得了较高的麻醉恢复质量.此外,在降低临床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概率以及完成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面,也具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靶控输注 心脏二尖瓣置换术 麻醉恢复质量
下载PDF
全麻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立智 吴智宏 +5 位作者 李霞 马红梅 王飞 魏赞 张虎 宗葆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观察全麻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患者56例,监测开胸后(t1)、暴露和固定前降支后(t2)、暴露和固定回旋支后(t3)、暴露和固定右冠状动脉... 目的观察全麻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患者56例,监测开胸后(t1)、暴露和固定前降支后(t2)、暴露和固定回旋支后(t3)、暴露和固定右冠状动脉后(t4)、关胸(t5)5个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氧代谢指标变化情况,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患者均按照计划完成手术,无失访现象。与t1比较,t2时m PAP、PVR均增加,MAP、CI降低;t3时HR、CVP、m PAP、PAWP、SVR、PVR均增加,MAP、CI降低;t4时HR、CVP、m PAP、SVR、PVR均增加,MAP、CI则降低;t5时HR、MAP、m PAP均增加,CI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3与t5时D(O2)均明显低于t1时(P均<0.05),t3时ER(O2)明显高于t1和t5时(P均<0.05)。随访3个月、6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PF、RP、RE得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结论全麻有助于改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指标,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全麻 血流动力学 氧代谢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冯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接受LC的70例老年患者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静脉输注麻醉。通过警觉...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接受LC的70例老年患者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静脉输注麻醉。通过警觉/镇静评分系统(OAA/S)对麻醉效果进行评定,并比较2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2组患者术中、术后各个时间段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LC时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效果优秀,安全性高。麻醉撤药后患者苏醒快,利于老年人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 靶控输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全身麻醉诱导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薇 汪惠 范晓华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全身麻醉诱导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循环系统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84例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麻醉诱导药物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42例和芬太尼组(F组)42例。...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全身麻醉诱导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循环系统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84例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麻醉诱导药物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42例和芬太尼组(F组)42例。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 min(T2)、气管插管后5 min(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变化,记录两组术中循环波动调控次数、术后24 h镇痛药物用药剂量及术后6 h和12 h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结果与F组对比,SF组T2时MAP较低,HR较高(P<0.05);T3时MAP升高,HR降低(P<0.05);T1、T2时NE和E降低(P<0.05);SF组循环波动调控次数以及术后24 h镇痛药物用药剂量均较少(P<0.05);SF组术后6 h和12 h 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确切,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中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舒芬太尼 芬太尼 应激反应 循环系统
下载PDF
全麻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对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仲俊峰 胡双燕 +1 位作者 张冯江 严敏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1-512,共2页
右美托咪定是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通过中枢和外周作用引起儿茶酚胺分泌减少和外周血管扩张,抑制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全麻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可能增加术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右美托咪定是否会增加术后心血管事件... 右美托咪定是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通过中枢和外周作用引起儿茶酚胺分泌减少和外周血管扩张,抑制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全麻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可能增加术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右美托咪定是否会增加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尚未明确。本研究拟评价全麻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对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事件 全麻患者 术后 应用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外周血管扩张 伤害性刺激 高选择性
原文传递
顺式阿曲库铵联合丙泊酚在全身麻醉手术中对患者的应激反应、围拔管期残余肌松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斌 刘卓 《中国民康医学》 2017年第7期19-21,共3页
目的:探究顺式阿曲库铵联合丙泊酚在全身麻醉手术中对患者的应激反应、围拔管期残余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需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麻醉给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瑞芬... 目的:探究顺式阿曲库铵联合丙泊酚在全身麻醉手术中对患者的应激反应、围拔管期残余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需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麻醉给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泵注行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顺式阿曲库铵联合麻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时间指标、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以及拔管前、时和后躁动评分(RS)、镇静评分(RSS)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作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其残余肌松效应持续时间和拔管TOF恢复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切片时(T1)、拔管时(T2)研究组患者的HR、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同时间点RS评分以及AA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R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式阿曲库铵与丙泊酚联合进行全身麻醉,可有效降低患者应激反应程度,缩短围拔管期其残余肌松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式阿曲库铵 全身麻醉 丙泊酚 残余肌松 应激反应
下载PDF
全麻气管插管肺部感染途径及病原菌分布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海波 陈长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30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全麻气管插管肺部感染途径及病原菌分布。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住院需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在麻醉前后采集口咽部分泌物、胃液、麻醉机回路做细菌培养,用全自动... 目的:探讨全麻气管插管肺部感染途径及病原菌分布。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住院需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在麻醉前后采集口咽部分泌物、胃液、麻醉机回路做细菌培养,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生化鉴定,分析细菌谱的变化,对比患者下呼吸道痰液与口咽部、胃内、麻醉机回路肺部感染菌株的一致率。结果:全麻气管插管术后200例患者中,肺部总感染率为21.00%(42/200);其中术后24 h内拔除气管插管的120例中肺部感染率为5.83%(7/120);24 h后拔管的80例中肺部感染率为43.75%(35/80)。42例肺部感染患者检出感染病原微生物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9.05%(29/42),革兰阳性菌次之19.05%(8/42),真菌感染占11.90%(5/42)。42例肺部感染患者下呼吸道痰液中33例筛选出与口咽部、胃内、麻醉机回路内有相同菌株,共检出菌株50株6种,其中鲍氏不动杆菌分布最多占32.00%(16/50),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6.00%(8/50)、白色假丝酵母菌16.00%(8/50)、大肠埃希菌14.00%(7/50)、铜绿假单胞菌14.00%(7/50)、肺炎克雷伯菌8.00%(4/50)。6种标本菌株来源的感染途径:胃液占52.38%(22/42),口咽分泌物占30.95%(13/42),麻醉机回路占16.67%(7/42)。胃液、口咽分泌物感染途径术后24 h内拔除气管导管肺部感染占比均高于24 h后拔气管导管,而麻醉机回路感染途径术后24 h内拔除气管导管肺部感染占比低于24 h后拔气管导管(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鲍氏不动杆菌为主要病原菌,需重点监测其感染途径,全麻气管插管的时间不同,其感染途径也有差异,胃-咽-下呼吸道的逆行感染为肺部感染的重要感染途径,应针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肺部感染途径,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降低全麻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气管插管 肺部感染途径 病原菌分布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俞灵琳 王新强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两组均予以...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两组均予以相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生化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镇静与镇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睁眼时间(11.24±1.31)min、拔管时间(8.67±0.78) min、自主呼吸时间(6.36 ±0.43) min、定向力恢复时间(14.39±1.56) min,均短于对照组睁眼时间(15.57 ± 2.63) min、拔管时间(10.42±1.12) min、自主呼吸时间(8.54 ±0.65) min、定向力恢复时间(17.24±2.33)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20、8.109、17.691、6.428,均P<0.05).观察组SBP水平T1时间点(124.69±10.25) mmHg、T2时间点(105.54±12.87) mmHg,对照组T1时间点(138.72±13.84)mmHg、T2时间点(135.25±13.63) mmHg,观察组DBP水平T2时间点(71.53±8.95) mmHg、T3时间点(76.21 ±7.34) mmHg,对照组T2时间点(80.45±10.75) mmHg、T3时间点(80.29±10.39) mmHg,观察组HR在T2时间点(65.18±5.75)次/min,低于对照组T2时间点的(79.84±8.42)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12、10.024、4.033、2.028、9.094,均P<0.05).观察组镇静评分(2.89±0.54)分、疼痛评分(1.42±0.34)分,优于对照组镇静评分(1.02±0.27)分、疼痛评分(3.71±1.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589、12.374,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38,P<0.05).结论 甲状腺全身麻醉手术预注射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减少患者苏醒期的应激反应,对患者的清醒与拔管不会造成影响,且安全性较高,能够提高患者苏醒期舒适度,可作为控制苏醒期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甲状腺手术 麻醉 全身 苏醒期
原文传递
酗酒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杨阳 孙瑛玮 韩树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试验,评价酗酒老年患者下腹部或四肢手术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或四肢手术的患者60例,均为男性,年龄65~80岁,ASAⅠ或Ⅱ级,符合酗酒史条件的患者30例,作为酗酒组(A组);根据病种、术式选择...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试验,评价酗酒老年患者下腹部或四肢手术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或四肢手术的患者60例,均为男性,年龄65~80岁,ASAⅠ或Ⅱ级,符合酗酒史条件的患者30例,作为酗酒组(A组);根据病种、术式选择匹配的无酗酒史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C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全凭静脉麻醉。记录患者术前、术中一般情况及术后7d内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测定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1、7d的认知功能。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拔管时间、主要麻醉药用量、血管活性药用量、术中出血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1d比较,术后1、7d两组MMSE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术后1d比较,术后7dA组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1、7dA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1、7dA组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7d内A组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酗酒可增加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酗酒 老年 全麻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依托咪酯乳剂与丙泊酚在全身麻醉维持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庞孝奇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20-121,共2页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乳剂与丙泊酚在全身麻醉维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ASAⅠ-Ⅱ级择期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26例。观察组应用依托咪酯乳剂1.0 mg/(kg·h),瑞芬太尼15μg/(kg·h)。对照组应用丙...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乳剂与丙泊酚在全身麻醉维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ASAⅠ-Ⅱ级择期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26例。观察组应用依托咪酯乳剂1.0 mg/(kg·h),瑞芬太尼15μg/(kg·h)。对照组应用丙泊酚3 mg/(kg·h),瑞芬太尼15μg/(kg·h)。均采用静脉泵注方法予以维持。观察记录2组手术麻醉前后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对照组手术麻醉前后血压、脉搏下降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观察组手术麻醉前后血压、心率波动较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麻醉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苏醒时间对照组长于观察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丙泊酚比较,依托咪酯乳剂在全麻诱导时血液动力学稳定性好,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乳剂 丙泊酚 全身麻醉诱导
下载PDF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晓秋 孙鑫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7年第7期791-792,共2页
目的通过老年骨科患者手术时采用的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情况,找出影响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重要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200例,命名为A、B两组,平均分配,每组各100例... 目的通过老年骨科患者手术时采用的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情况,找出影响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重要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200例,命名为A、B两组,平均分配,每组各100例。其中A组采用全身麻醉,男55例,女45例,年龄在5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岁;B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男54例,女45例,年龄在51-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岁。所选患者均符合骨科患者手术诊断标准[1]。结果 A组患者经全麻后6 h、12 h、24 h、72 h及麻醉前评分情况与B组患者经硬膜外麻醉后6 h、12 h、24 h、72 h及麻醉前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24 h一栏中,A组的MMSE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两种不的麻醉方式后,呈现了两种不同结果,显然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认知功能受全身麻醉方式的影响比较大,因此硬膜外麻醉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相对较轻,临床上可以在老年骨科手术中尽量减少全麻方式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老年人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头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闫俊莲 刘宝伟 刘胜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8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头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因颅内占位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并拟行首次颅内占位切除术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后2h、6h... 目的探讨头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因颅内占位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并拟行首次颅内占位切除术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后2h、6h、24h、48h进行疼痛评分,记录2组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使用总量。结果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总用量比较显示,研究组平均瑞芬太尼总用量(1 319.6±584.2)μ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 438.7±967.5)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丙泊酚总用量(1 210.1±520.5)mg稍低于对照组的(1 449.8±422.7)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比较结果显示,术后2h、6hVAS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48h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可减少颅脑手术中麻醉维持镇痛药物瑞芬太尼的用量,且术后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是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神经阻滞 神经外科手术 静脉全麻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硝酸甘油经鼻粘膜与静脉给药方式对腹腔镜手术气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
14
作者 张明瑜 徐艳玲 +2 位作者 余艳丽 陈小波 周密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5年第6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经鼻粘膜给予小剂量硝酸甘油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气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与经静脉给药比较。方法:选择全麻腹腔镜手术60例,应用数字随机法分为3组:对照组(A组)、硝酸甘油单次静脉给药组(B组)、硝酸甘油经鼻粘膜给药组(C组),每组... 目的:观察经鼻粘膜给予小剂量硝酸甘油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气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与经静脉给药比较。方法:选择全麻腹腔镜手术60例,应用数字随机法分为3组:对照组(A组)、硝酸甘油单次静脉给药组(B组)、硝酸甘油经鼻粘膜给药组(C组),每组各20例。在气腹前3min,B组经静脉单次给予硝酸甘油10μg/kg,C组经鼻粘膜给予硝酸甘油10μg/kg。分别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腹前3min(T1)、人工气腹时(T2)、气腹后3min(T3)、气腹后10min(T4)患者SBP、DBP、MAP、HR的变化。结果:与T0比较,3组T1时间点SBP、DBP、MAP、HR均呈一过性降低或减慢(P<0.05);与T0比较,A组T2、T3、T4中SBP、DBP、MAP、HR均显著升高(P<0.05);与T0比较,B组T2、T3中HR显著增快,SBP、DBP和MAP显著降低(P<0.05);与T0比较,C组T2、T3、T4时间点SBP、DBP、MAP、HR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B组比较,在T2、T3时间点,C组SBP、DBP、MAP、HR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硝酸甘油经鼻粘膜给药能较好维持腹腔镜手术气腹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 经鼻粘膜给药 静脉给药 腹腔镜手术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瑞芬太尼激活BK_(Ca)通道对大鼠离体脑基底动脉起舒张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钱燕飞 王胜 +4 位作者 赵磊 张亮 马克涛 李丽 司军强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338-342,共5页
本文为观察瑞芬太尼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及Wistar-Kyoto大鼠离体脑基底动脉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在急性分离的大鼠脑基底动脉上,应用压力肌动图技术,观察不同浓度RMF(10-10-10-5mol/L)对内皮非依赖的血管收缩剂苯肾上腺素预收缩的... 本文为观察瑞芬太尼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及Wistar-Kyoto大鼠离体脑基底动脉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在急性分离的大鼠脑基底动脉上,应用压力肌动图技术,观察不同浓度RMF(10-10-10-5mol/L)对内皮非依赖的血管收缩剂苯肾上腺素预收缩的血管直径的变化,并作出比较。结果显示,RMF呈浓度依赖性舒张SHR及WKY大鼠脑基底动脉P<0.05,n=5);在相同浓度下,与WKY大鼠相比,RMF对SHR脑基底动脉舒张作用较弱(P<0.05,n=5);预灌流10-3mol/L的BKCa通道阻断剂四乙胺后,不同浓度的RMF对SHR及WKY大鼠脑基底动脉的舒张幅度减小,拟合曲线下移,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n=6-7)。由此可知:RMF可能是通过激活BKCa通道呈浓度依赖性舒张大鼠脑基底动脉,且RMF对SHR脑基底动脉的舒张反应弱于WKY大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脑动脉 BKCA 压力肌动图
下载PDF
陈长武:"咽喉要道"的守护者
16
作者 张小桥 《健康必读(健康新语)》 2016年第9期54-55,共2页
“陈医生,请给我写一下,这个药要怎么吃?”“陈医生,我们下次什么时候再过来看病?”“陈医生,我现在感觉好点了,是不是需要停药啊?”一群患者围着陈长武,七嘴八舌地问。他一边安慰大家莫着急,一边耐心回应提问和要求。当记者... “陈医生,请给我写一下,这个药要怎么吃?”“陈医生,我们下次什么时候再过来看病?”“陈医生,我现在感觉好点了,是不是需要停药啊?”一群患者围着陈长武,七嘴八舌地问。他一边安慰大家莫着急,一边耐心回应提问和要求。当记者走进湖南省宁乡县中医医院的时候,看到的是这么一个忙碌的场景。患者们把陈长武医生的办公室围得水泄不通,他根本抽不出时间和记者打招呼,只能歉意地点点头,示意等候片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喉 县中医医院 医生 湖南省 办公室 患者 记者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中的研究分析
17
作者 吴黎生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2749-2751,共3页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需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需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2 min后、拔管时、拔管后20 min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患者麻醉2 min后、拔管时、拔管后20 min等时间点MAP、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拔管时及拔管后20 min两组患者MAP、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低于对照组的2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瑞芬太尼 全身麻醉
下载PDF
碳水化合物饮料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孟昌 苏文杰 +3 位作者 邓佳 蒋蓉 杨玺 谢敏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5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2小时饮用碳水化合物饮料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术前禁食8小时。A组手术日前晚23点禁饮,B组(糖水组)手术前2小时饮用10... 目的探讨术前2小时饮用碳水化合物饮料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术前禁食8小时。A组手术日前晚23点禁饮,B组(糖水组)手术前2小时饮用10%葡萄糖水400 ml,C组(碳水化合物组)手术前2小时饮用400 ml碳水化合物饮料。结果C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例数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饮用碳水化合物能明显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PONV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恶心 呕吐 术后康复 碳水化合物饮料
下载PDF
快通道麻醉在法洛四联症患儿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浩 张全意 +1 位作者 崔海丽 晏馥霞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通道麻醉对法洛四联症患儿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收治的564名行手术治疗的法洛四联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013年279例患儿作为A组,2014年282例患儿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CBP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 目的:探讨快通道麻醉对法洛四联症患儿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收治的564名行手术治疗的法洛四联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013年279例患儿作为A组,2014年282例患儿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CBP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毕患儿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再插管率、围术期用血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A组术前ASA分级高于B组(P<0.01)。A组手术时间、CPB时间、升主阻断时间少于B组(P<0.05),术后带管时间长于B组(P<0.05)。A组快通道实施例数为177例(63.4%),少于B组的210例(74.5%,P<0.05)。A组使用浓缩红细胞量、新鲜冰冻血浆量多于B组(P<0.05)。结论:快通道麻醉技术可以安全应用于法洛四联症患儿,并不增加术后再插管、术后再次手术、术后死亡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通道麻醉 术后并发症 法洛氏四联症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文 李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方法的效果。方法 56例在全身麻醉下经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身高预测组(H组)和纤维支气管镜组(F组),每组28例。H组根据患者身高预测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深度... 目的比较两种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方法的效果。方法 56例在全身麻醉下经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身高预测组(H组)和纤维支气管镜组(F组),每组28例。H组根据患者身高预测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深度进行插管,F组在插管时用纤维支气管镜测量门齿到气管隆突的距离,并引导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比较两组方法的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与插管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F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H组(92.9%vs 42.9%,P<0.01),而插管时间少于H组[(52.3±7.3)s vs(75.6±36.7)s,P<0.01],咽喉疼痛和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H组(10.7%vs 35.7%,P<0.05;7.1%vs 32.1%,P<0.05)。结论利用纤维支气管镜的测量和引导功能的插管效果明显优于身高预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 支气管插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