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2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湖南澧阳平原商时期考古遗存的发展阶段 被引量:2
1
作者 豆海锋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73,共12页
本文将湖南澧阳平原商时期遗存划分为皂市遗存与斑竹遗存两类,二者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这种阶段性的特征与商文化对本地文化的冲击作用及两地文化的相互调适息息相关。
关键词 澧阳平原 长江中游地区 商时期 文化互动
原文传递
论“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之亳都即偃师商城──兼与《论“郑亳”之失名与“西亳”之得名》一文商讨 被引量:4
2
作者 方酉生 《殷都学刊》 2000年第4期24-28,共5页
“郑亳”说所依据的文献《左传·襄公十一年》中的“亳城”乃“京城”之误,陶文上的“亳”为“亳社”之亳,故其并无坚实之基础;郑州商城并非“最有资格”作为早商都城,偃师商城从建城时间要比郑州商城早,文献资料和考古实物资... “郑亳”说所依据的文献《左传·襄公十一年》中的“亳城”乃“京城”之误,陶文上的“亳”为“亳社”之亳,故其并无坚实之基础;郑州商城并非“最有资格”作为早商都城,偃师商城从建城时间要比郑州商城早,文献资料和考古实物资料也说明成汤的“亳都”是在“下洛之阳”的偃师商城,“桐宫”只是汤墓旁守陵和祭祀的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汤 郑亳 亳都 偃师商城 桐宫
下载PDF
再谈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懋镕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79,共6页
本文认为叶家山曾国墓地是西周早期最典型、内涵最复杂、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姬姓诸侯国墓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政治形势的需要,此时的曾国成为第一等诸侯国。曾国不仅有很强的经济实力,而且已成为周王朝攫取土地与矿产资源的有力帮手。
关键词 叶家山 西周早期 曾国 墓地 青铜器
原文传递
河陇地区的青铜文化
4
作者 李永良 《丝绸之路》 1996年第2期55-58,共4页
河陇地区的青铜文化李永良青铜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曙光。青铜时代文化在世界各地区的发展有早有晚,并不平衡。以伊朗南部、土耳其和美索不达米亚一带使用青铜器为最早,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初。欧洲在前4000年中出现铜器,印度在... 河陇地区的青铜文化李永良青铜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曙光。青铜时代文化在世界各地区的发展有早有晚,并不平衡。以伊朗南部、土耳其和美索不达米亚一带使用青铜器为最早,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初。欧洲在前4000年中出现铜器,印度在前3000年中,非洲约不晚于前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井文化 齐家文化 寺洼文化 辛店文化 青铜文化 河陇 青铜时代文化 马家窑文化 河西走廊 青铜器
下载PDF
无路难,开路更难──记邹衡先生商文化编年体系的创建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维明 《殷都学刊》 2000年第4期29-34,共6页
继1928年殷墟的发掘将盘庚迁殷以后的商史确证为信史之后,1952年郑州“亳墟”的发掘又为增补盘庚迁殷以前的商史提供了可能。北京大学邹衡教授适时把握住这次难得的机遇,不畏困阻,几经反复,历数十年终于运用考古学理论方法成功地创... 继1928年殷墟的发掘将盘庚迁殷以后的商史确证为信史之后,1952年郑州“亳墟”的发掘又为增补盘庚迁殷以前的商史提供了可能。北京大学邹衡教授适时把握住这次难得的机遇,不畏困阻,几经反复,历数十年终于运用考古学理论方法成功地创建了一套商文化编年体系,为夏商周年代学取得进展铺平了学术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衡 商文化编年体系 夏商周年代学
下载PDF
试论商周青铜器的中期质变 被引量:2
6
作者 毕经纬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9-85,共7页
商周青铜器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几次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商周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分成若干个时间上连续但面貌却不相同的阶段,比如商代前期、商代后期至西周前期、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以及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等。这些变化的内涵、形成... 商周青铜器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几次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商周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分成若干个时间上连续但面貌却不相同的阶段,比如商代前期、商代后期至西周前期、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以及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等。这些变化的内涵、形成的原因学界关注已久,但一直未见系统的讨论,鉴于此,本文着力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青铜器 量变 质变 中期
原文传递
小邾国墓地出土鲁国二器铭文新释
7
作者 贾一凡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42-148,共7页
2002年山东枣庄小邾国墓地二号墓出土的正叔簠和鲁宰虤簠是鲁国之器,两件器物均一器两铭,且器铭相同。正叔簠盖铭"正叔之士■俞",指主管刑罚且与鲁国国君同姓的上卿,■为其氏称,"俞"为其字。鲁宰虤簠盖铭"鲁宰... 2002年山东枣庄小邾国墓地二号墓出土的正叔簠和鲁宰虤簠是鲁国之器,两件器物均一器两铭,且器铭相同。正叔簠盖铭"正叔之士■俞",指主管刑罚且与鲁国国君同姓的上卿,■为其氏称,"俞"为其字。鲁宰虤簠盖铭"鲁宰虤",是鲁国掌管法令的宰夫,其氏称为虤。二器器铭"鲁酉子安母"是鲁国女性,"酉"是美称,指成年,"子"是女性已嫁的称谓,"安母"为该女子的字。这两件鲁国青铜簠出土于小邾国墓地,凸显了两国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叔簠 鲁宰虤簠 鲁国 小邾国 邾国
下载PDF
试论葬俗在考古学文化族属研究中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梁云 安婷宇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130,共11页
“考古学文化”本质上是对考古遗存的一种群体性分类,与古代族群有着复杂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的葬俗来区分一个考古学文化内的不同族群,也可以通过葬俗的一致性来确认使用不同考古学文化的同一族群。考古学文化各方面要素与族属的... “考古学文化”本质上是对考古遗存的一种群体性分类,与古代族群有着复杂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的葬俗来区分一个考古学文化内的不同族群,也可以通过葬俗的一致性来确认使用不同考古学文化的同一族群。考古学文化各方面要素与族属的关联性,葬俗最强,陶器次之,铜礼器又次之,武器、工具最弱,葬俗在考古学文化族属研究中有很强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文化 族属研究 葬俗 指示意义
原文传递
图们江流域青铜时代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9
作者 宋玉彬 《北方文物》 2002年第4期1-10,共10页
根据现有材料,图们江流域的青铜时代考古学遗存可以分为两种考古学文化类型,早期为兴城文化,其年代跨度为龙山文化末期-夏代;晚期为柳庭洞类型,年代跨度为商-春秋战国。大六道沟遗址的考古遗存既包括新石器时代堆积,也包括青铜时代堆积... 根据现有材料,图们江流域的青铜时代考古学遗存可以分为两种考古学文化类型,早期为兴城文化,其年代跨度为龙山文化末期-夏代;晚期为柳庭洞类型,年代跨度为商-春秋战国。大六道沟遗址的考古遗存既包括新石器时代堆积,也包括青铜时代堆积,从而否定了原有的关于该遗址为单一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们江流域 青铜时代 考古学文化类型 兴城文化 柳庭洞类型 大六道沟遗址
原文传递
多元的复杂化,一体的中原化——读《吴越之迹:江南地区早期国家形态变迁》
10
作者 赵东升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136,共6页
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最终形成是区域社会复杂化和中原化进程协调统一的结果。所谓“中原化进程”是指青铜时代各区域文明逐步归于中原王朝统治的政治中原化进程,即随着中原王朝的经略,区域文明逐步接受中原文明的礼仪制度以规范本地的社... 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最终形成是区域社会复杂化和中原化进程协调统一的结果。所谓“中原化进程”是指青铜时代各区域文明逐步归于中原王朝统治的政治中原化进程,即随着中原王朝的经略,区域文明逐步接受中原文明的礼仪制度以规范本地的社会行为,从而最终融入中原王朝政治体制的过程。可以说,没有各地的复杂化过程就没有多元,而没有中原王朝的建立和扩张就无一体,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一体中华文明 社会复杂化进程 政治中原化进程
原文传递
雕龙碑第三期聚落家户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姜仕炜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67,共9页
家户考古是分析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方法。依据雕龙碑第三期聚落的房址资料,首先甄别出家户在该遗址的考古遗存表现形式,也就是厘清该遗址的家户构成情况;再综合动植物考古资料和房址内保留的器物集合种类,推测家户可能存在的经济活动,... 家户考古是分析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方法。依据雕龙碑第三期聚落的房址资料,首先甄别出家户在该遗址的考古遗存表现形式,也就是厘清该遗址的家户构成情况;再综合动植物考古资料和房址内保留的器物集合种类,推测家户可能存在的经济活动,进而评估该阶段的家户可能是兼职的家户手工业生产经济模式;最后,依据家户的房址面积和房内保留的器物估算雕龙碑第三期聚落的基尼系数,表明它是一种社会贫富分化不明显、较为平等的社会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龙碑遗址 家户 贫富分化
原文传递
汉水中游西周考古遗存与早期楚国中心的探索
12
作者 王先福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7-33,共7页
汉水中游即今襄阳地区,地形上分为南阳盆地、随枣走廊、襄宜平原、鄂西山地。经调查、勘探、发掘先后发现多处西周考古遗存,其中南阳盆地南部遗存属邓国;随枣走廊中西部遗存西周早中期属鄂国,西周晚期属曾(随)国,在周灭鄂后的时间曾短... 汉水中游即今襄阳地区,地形上分为南阳盆地、随枣走廊、襄宜平原、鄂西山地。经调查、勘探、发掘先后发现多处西周考古遗存,其中南阳盆地南部遗存属邓国;随枣走廊中西部遗存西周早中期属鄂国,西周晚期属曾(随)国,在周灭鄂后的时间曾短暂为楚所据;襄宜平原遗存或为典型楚文化的直接渊源;鄂西山地遗存性质难明。邓、鄂、曾(随)之位置的确定结合周昭王南征、清华简《楚居》的记述,基本界定了早期楚国中心从北往南迁徙并在西周晚期以襄宜平原为中心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中游 西周 楚国 襄阳 考古遗存
下载PDF
堰师商城为夏商年代分界界标完全符合历史实际 被引量:3
13
作者 方酉生 《东南文化》 2002年第1期13-16,共4页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采用偃师商城作为夏商年代分界界标的针对学术界仍持有不同看法,笔者应用出文献记载、考古实物资料和C14测定标本年代的数据等多学科科研成果,以证明来用偃师商城作为夏商年代分界...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采用偃师商城作为夏商年代分界界标的针对学术界仍持有不同看法,笔者应用出文献记载、考古实物资料和C14测定标本年代的数据等多学科科研成果,以证明来用偃师商城作为夏商年代分界界标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师二里头遗址 偃师商城遗址 夏商年代分界 界标
下载PDF
试论金沙遗址出土早期铜戈 被引量:4
14
作者 田剑波 左志强 周志清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74,67,共8页
无胡直内带阑铜戈是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一类年代较早的铜戈,本文将其分为两型,判断其年代集中在二里岗上层至殷墟时期,部分晚至西周早期。两型铜戈都根源于中原地区,分别通过关中地区及北方——西部文化走廊传入成都平原。其中A型... 无胡直内带阑铜戈是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一类年代较早的铜戈,本文将其分为两型,判断其年代集中在二里岗上层至殷墟时期,部分晚至西周早期。两型铜戈都根源于中原地区,分别通过关中地区及北方——西部文化走廊传入成都平原。其中A型铜戈在北方、西北和西南地区的流布反映出商文化在中商时期急剧扩张的历史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遗址 无胡直内带阑铜戈 商时期 文化扩张
原文传递
先秦时期青铜勺形匕简析
15
作者 龚曼 《理财(经济)》 2019年第4期60-73,共14页
我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餐匙是饮食文化中最早的挹食器,可追溯到史前七千年。到了青铜时代,勺形匕的出现才逐渐接近当代社会的勺子形态。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青铜勺形匕的发展与变化,反映饮食文化的发展进程和时代的审美变化。
关键词 青铜时代 先秦时期 饮食文化 文化历史 审美变化 史前
下载PDF
关于客省庄二期文化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天恩 刘军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6-55,32,共11页
关于客省庄二期文化几个问题的探讨张天恩,刘军社50年代初,在长安开端庄(又名客省庄)发现了三叠层,其中的"文化二"首次发现①。1955年对客省庄遗址进行了发掘,将这里发现的早于西周文化,晚于庙底沟类型文化的这个"文化... 关于客省庄二期文化几个问题的探讨张天恩,刘军社50年代初,在长安开端庄(又名客省庄)发现了三叠层,其中的"文化二"首次发现①。1955年对客省庄遗址进行了发掘,将这里发现的早于西周文化,晚于庙底沟类型文化的这个"文化二"称作"客省庄第二期文化",也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期文化 客省庄 先周文化 二里头文化 庙底沟 关中东部 文化遗存 早期夏文化 龙山 东下冯
下载PDF
“曾伯■簠”的流传及相关问题——从王献唐旧藏拓本题记说起 被引量:2
17
作者 方辉 王书林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82,共8页
曾伯■簠是晚清出土的一件重要青铜器,因器铭记载有"克狄淮夷"、"金道锡行"等内容而广受学界重视,但对于该器的出土及流传经过学术界大多语焉不详,从而影响了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本文根据王献唐先生旧藏"曾伯■... 曾伯■簠是晚清出土的一件重要青铜器,因器铭记载有"克狄淮夷"、"金道锡行"等内容而广受学界重视,但对于该器的出土及流传经过学术界大多语焉不详,从而影响了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本文根据王献唐先生旧藏"曾伯■簠"拓本题记文字,对上述问题做了梳理,并联系近年考古新出"曾伯■"青铜器群,对簠铭有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伯[雨桼]簠 王献唐藏拓题记 流传经过
原文传递
论小拉哈文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宾福 张伟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16,共8页
小拉哈文化以小拉哈遗址的第二期遗存为代表,同类遗存在黑龙江省肇源县狼坨子、南山头、卧龙、白金宝和吉林省镇赉县坦途西岗子等遗址亦有发现。依据小拉哈遗址提供的层位关系,同时结合对其它遗址出土材料的比较,可将目前出土的小拉哈... 小拉哈文化以小拉哈遗址的第二期遗存为代表,同类遗存在黑龙江省肇源县狼坨子、南山头、卧龙、白金宝和吉林省镇赉县坦途西岗子等遗址亦有发现。依据小拉哈遗址提供的层位关系,同时结合对其它遗址出土材料的比较,可将目前出土的小拉哈文化遗存区分为早晚两期。通过对陶器组合、造型特点和碳十四测年数据等方面的分析,初步判定小拉哈文化的年代应该处于夏至早商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流域 小拉哈文化 材料确认 分期研究 年代判定
原文传递
江汉平原出土的商时期青铜器 被引量:7
19
作者 施劲松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68,共10页
江汉平原出土大量商时期的青铜器,其中二里冈时期的青铜器集中出自盘龙城及其附近,指示出商人兴建盘龙城的目的应是控制长江沿岸地区而非占据江汉平原。江汉平原出土的殷墟时期的青铜器表明商文化对这一地区仍有影响,这些铜器大致呈线... 江汉平原出土大量商时期的青铜器,其中二里冈时期的青铜器集中出自盘龙城及其附近,指示出商人兴建盘龙城的目的应是控制长江沿岸地区而非占据江汉平原。江汉平原出土的殷墟时期的青铜器表明商文化对这一地区仍有影响,这些铜器大致呈线性分布,与二里冈文化南下的路线一致。长江以南的一些文化因素也于此时进入江汉平原的南部。湘江流域出土的商式青铜器可能由中原经江汉平原传入,但大量以动物造型的铜器为主的地方型铜器可能产于当地,它们代表了湘江流域的一支地方性青铜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盘龙城 湘江流域 青铜器
原文传递
试论楚墓棺椁制度 被引量:1
20
作者 尚如春 滕铭予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92,共10页
棺椁制度是周代丧葬礼制的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墓主身份等级的重要标识,学界亦将其作为划分墓葬等级的主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楚国三大区域内各等级墓葬在东周不同时期使用棺椁重数和椁室数量等的统计分析及综合对比,认为楚墓棺椁制度的发... 棺椁制度是周代丧葬礼制的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墓主身份等级的重要标识,学界亦将其作为划分墓葬等级的主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楚国三大区域内各等级墓葬在东周不同时期使用棺椁重数和椁室数量等的统计分析及综合对比,认为楚墓棺椁制度的发展演变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差异,且这种差异在贵族阶层间表现尤为明显;楚墓中棺椁制度与墓葬等级的关系并非如学界以往认为的那么规范严格,因此在以棺椁制度为标准判断墓葬等级时应该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时期 楚墓 等级 棺椁重数 椁室数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