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差距与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方向的变迁 被引量:41
1
作者 郑江淮 荆晶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4-40,共17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工业行业1998-2016年技术进步的方向进行测度,发现2011年以前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相对提高了资本的技术效率以及边际产出,而在2011年以后技术进步由资本偏向转变为劳动偏向,这也是导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U型演变的关键因... 本文通过对中国工业行业1998-2016年技术进步的方向进行测度,发现2011年以前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相对提高了资本的技术效率以及边际产出,而在2011年以后技术进步由资本偏向转变为劳动偏向,这也是导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U型演变的关键因素之一。理论研究表明:与发达国家间技术差距的缩小是导致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方向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当与发达国家间技术差距较大时,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以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为主,更加偏向资本。随着技术差距的缩小,中国逐步走向自主创新道路,技术进步会更偏向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更为丰裕的劳动要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当技术差距较大时,经济开放程度是决定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方向的关键因素,会通过促进资本增强型技术并抑制劳动增强型技术的方式,使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而当技术差距缩小后,研发投入成为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并且会使技术进步偏向劳动。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工业行业劳动收入份额,需要更加鼓励自主创新,注重引进人才和提高劳动者技能,促进劳动偏向性和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向性技术进步 技术差距 门限效应 技术扩散 替代弹性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 被引量:33
2
作者 郑江淮 张睿 陈英武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5-54,66,共11页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以生产、商业数据模型优化为主的数字化发展阶段。通过数据要素注入和聚变扩能,数字化转型的结构变迁效应将推动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突出表现为产业集中度提高,行业间数字鸿沟出现,以数字密度为特征的新中心外围结构...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以生产、商业数据模型优化为主的数字化发展阶段。通过数据要素注入和聚变扩能,数字化转型的结构变迁效应将推动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突出表现为产业集中度提高,行业间数字鸿沟出现,以数字密度为特征的新中心外围结构形成以及治理管理方式进一步走向透明和开放。数字技术广泛渗透将对国内市场结构进行重塑,实现比较优势来源"多元化";同时,数字货币的兴起将促进内外循环对接,推动中国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扩展和维护国家的数字主权。中国工业体系完备,数据资源丰富,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优势。要通过大力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深化数字化投资、打破数据孤岛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中国数字化转型深度展开,向制造强国和贸易强国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微观机制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原文传递
内需型经济全球化与开放视角的包容性增长 被引量:22
3
作者 沈春苗 郑江淮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0-192,共23页
本文将内需规模吸引外资进入所引发的全球价值链和国家价值链竞争纳入存在“熊彼特式创新”的内生增长模型,探讨开放视角下扩大内需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机理,并采用2008-2016年34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和2008-2014年中国285个地级市... 本文将内需规模吸引外资进入所引发的全球价值链和国家价值链竞争纳入存在“熊彼特式创新”的内生增长模型,探讨开放视角下扩大内需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机理,并采用2008-2016年34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和2008-2014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经验验证。结果表明,内需型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国别间包容性增长,却不利于国内包容性增长;内需扩张对国别间包容性增长影响效应受劳动力市场发育状况的调节,而对国内包容性增长影响效应受劳动力市场发育状况和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共同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需 经济全球化 包容性增长
原文传递
数据要素驱动、数字化转型与新发展格局 被引量:13
4
作者 郑江淮 周南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105,共13页
数字经济发展是由数据及其关联要素对生产函数重构所引发的经济全场域和自相关创造性破坏过程。以数据要素化为枢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过程耦合,能够驱动数字化转型发展。在转型过程中,数据、智能设备和数字技能等要素紧密嵌入生... 数字经济发展是由数据及其关联要素对生产函数重构所引发的经济全场域和自相关创造性破坏过程。以数据要素化为枢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过程耦合,能够驱动数字化转型发展。在转型过程中,数据、智能设备和数字技能等要素紧密嵌入生产函数,并引发生产和消费各领域全面变革。这一数字化进程将推动产业部门和研发部门的新二元结构动态演变,以技能和知识等要素再配置提升改进离群创新和知识发现效率,支撑长期经济增长,直到经济到达数字化稳态。新“中心-外围”格局亦随之出现,数字化转型将撬动智能制造和创新集群兴起并形成潜在增长极。面向数字经济时代,须克服数字化陷阱和数字发展鸿沟,有效参与全球数字竞争,以应对潜在的长期转型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数字化转型 新二元经济 新发展格局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宗翰 郑江淮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50,共9页
近年来,中国城乡消费差距越来越大,传统金融重效率轻公平的特点更加剧了城乡消费不平衡的问题。作为新一代金融服务的数字普惠金融能否缩小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呢?选取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GMM估计方法对全... 近年来,中国城乡消费差距越来越大,传统金融重效率轻公平的特点更加剧了城乡消费不平衡的问题。作为新一代金融服务的数字普惠金融能否缩小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呢?选取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GMM估计方法对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不同消费类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存在区域异质性和消费类型异质性。为了使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发挥出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使用门限模型做进一步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GMM 门限模型
下载PDF
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效应——基于两部门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郑江淮 冉征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101,共16页
鉴于智能制造技术与不同产业的融合程度存在差异,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使用智能技术的制造业与不使用智能技术的服务业的两部门模型,理论分析发现:在工资水平高于智能制造技术使用成本的情况下,智能制造技术水平越高对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 鉴于智能制造技术与不同产业的融合程度存在差异,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使用智能技术的制造业与不使用智能技术的服务业的两部门模型,理论分析发现:在工资水平高于智能制造技术使用成本的情况下,智能制造技术水平越高对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显著,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依赖于经济总体资本密集度和制造业使用智能制造的资本产出弹性是否高于服务业;在工资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智能制造技术的经济效应并不明显。进一步,通过关键词和专利分类号检索中国专利数据库中与智能制造技术相关的发明专利,构造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水平的代理变量,在实证层面验证了理论假设。在产业结构服务化程度以及服务业资本密集度和资本产出弹性不断上升的长期发展趋势下,智能制造技术水平只有不断提升,且伴随较大的投资规模增加,才有可能带来产业结构服务化所需的劳动力就业和整体的经济增长水平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技术创新 专利文本分析 产业结构效应 经济增长效应
原文传递
信息化引致中国劳动力市场极化了吗——多层次技能深化假说与检验 被引量:12
7
作者 徐少俊 郑江淮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7-167,共11页
已有研究揭示,信息技术的广泛而又集约式发展,引发深刻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进而促使一个国家劳动力市场配置逐步提升劳动力技能结构,在特定条件下,会引发中等技能劳动力占比下降、高、低技能劳动力占比上升的U型分布态势,即极化现象... 已有研究揭示,信息技术的广泛而又集约式发展,引发深刻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进而促使一个国家劳动力市场配置逐步提升劳动力技能结构,在特定条件下,会引发中等技能劳动力占比下降、高、低技能劳动力占比上升的U型分布态势,即极化现象。国内研究大多证明了2001-2012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出现了劳动力市场极化现象,验证了信息化在这一过程中的促进作用。本文根据2001-2017年数据,指出中国总体上并未形成劳动力市场极化,代之是"技能阶梯"升级态势,即低技能向中等技能、中等技能向高技能升级的技能结构变迁态势,并提出了相关假说。对近五年来信息化在推动劳动力市场配置变迁中的作用进行实证,表明信息化在促进高技能劳动力增长的同时,起到了减少低技能劳动力的作用,从而对假说进行了检验。由于测度方法、考察期间的不同,本文是对当前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极化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对政府决策也有相应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 劳动力市场极化
原文传递
中国技术空间雁行式变迁缩小了地区经济差异吗——基于地区间技术邻近度的假说和实证 被引量:11
8
作者 郑江淮 戴玮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3-149,共17页
近30年来,东部地区的低知识、低技术密集型技术逐渐转移至中西部地区,中国地区间技术变化呈现出雁行式变迁的特征。本文通过测算地区技术邻近度等指标,构建地区技术空间,揭示了1990—2016年中国技术邻近度提升表现出从以中等邻近水平为... 近30年来,东部地区的低知识、低技术密集型技术逐渐转移至中西部地区,中国地区间技术变化呈现出雁行式变迁的特征。本文通过测算地区技术邻近度等指标,构建地区技术空间,揭示了1990—2016年中国技术邻近度提升表现出从以中等邻近水平为主转变为以高邻近水平为主的两阶段特征;技术中心度不断提高且区域分布差异扩大,中部地区技术中心度逐渐超越东北和东部地区;各区域技术多样性均逐年增加,东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中部地区表现出明显追赶趋势等典型事实。实证检验发现,地区间技术邻近度的提高对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东部与中西部间、经济水平相近地区间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地方政府应积极探索区域科技交流合作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选择地区适宜技术,增强本地技术的转化能力,形成地区技术优势,发挥地区间技术和经济上的协同作用,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差距,推动区域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空间 技术邻近度 地区经济差异 雁行模式
原文传递
中国企业创新与劳动技能升级:基于生产率频谱效应视角 被引量:9
9
作者 宋建 郑江淮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8-57,共30页
本文在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分析框架下构建企业创新模型,利用2008-2014年全国创新企业调查数据探究了企业创新影响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的微观机理。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创新提高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企业劳动技能升级。在通过更换... 本文在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分析框架下构建企业创新模型,利用2008-2014年全国创新企业调查数据探究了企业创新影响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的微观机理。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创新提高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企业劳动技能升级。在通过更换企业创新与劳动力技能升级识别标准、替换度量指标,结合工业企业创新调查问卷和世界银行企业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结论依然成立。此外,生产率频谱效应是创新促进劳动技能升级的重要渠道,且高利润市场的企业升级效果更明显;同时创新竞争更激烈、垄断势力更强市场的企业技能升级更显著。本文为加快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优化企业劳动技能结构增加了新认识,为中国“十四五”期间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实现技能中国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创新 劳动技能升级 生产率频谱 市场竞争
原文传递
我国产业链现代化路径及其区域性发展思路--苏粤产业链网络演变的启示 被引量:8
10
作者 郑江淮 孙冬卿 段继红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5-196,247,共13页
受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对我国产业链现代化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产业链现代化的内涵和机制来看,对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有必要从宏观产业分类视角拓展到产业链“小世界”... 受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对我国产业链现代化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产业链现代化的内涵和机制来看,对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有必要从宏观产业分类视角拓展到产业链“小世界”。江苏与广东是我国产业经济规模大、产业完备程度高的两大代表性省份,其产业链在网络结构特征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并在产业链现代化进程中实施了不同路径。各区域根据自身区域战略导向定位选择了适合自身产业链发展的道路,并且在不同的实现路径上取得了成功。因此,我国在推进产业链现代化进程中应以区域战略导向为主,尊重区域路径依赖,发挥区域优势互补,在全国范围内促进各区域产业链“小世界”协同发展,同时促进产业链中心产业创新,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提前布局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实施产业竞争力调查和评价工程,全面提升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 生产网络 小世界 产业链现代化
下载PDF
信息化如何影响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技能溢价——基于就业升级和就业极化双重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少俊 郑江淮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8-170,共13页
就业升级和就业极化是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结构演进中的显著特征。在中国信息化进程快速推进的现实背景下,信息化水平提升将如何作用于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溢价这一问题值得关注。本文首先以19个门类行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中国劳动力市场... 就业升级和就业极化是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结构演进中的显著特征。在中国信息化进程快速推进的现实背景下,信息化水平提升将如何作用于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溢价这一问题值得关注。本文首先以19个门类行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结构变动现象,发现中国在行业层面已经呈现出了就业极化与升级并存现象,然后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就业极化和就业升级如何影响了信息化对技能溢价的作用方向和影响效应,并采用31个省(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息化对技能溢价的影响效应受到就业极化和就业升级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就业极化条件下,信息化对技能溢价产生促进效应;就业升级条件下,信息化与技能溢价之间具有倒U型关系:先促进了技能溢价,后抑制了技能溢价。本文研究对缓解劳动收入不平等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技能溢价 劳动力市场 就业升级 就业极化
原文传递
从竞争到互补:区域技术结构变迁的测度与理论假说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江淮 陈喆 +1 位作者 孙志燕 冉征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9,共17页
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的发展战略,本文试图从地区间技术结构来揭示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经验性特征及其发生、演变机制通过构造区域技术互补和竞争指数,发现地区间技术互补呈现持续上升、... 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的发展战略,本文试图从地区间技术结构来揭示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经验性特征及其发生、演变机制通过构造区域技术互补和竞争指数,发现地区间技术互补呈现持续上升、技术竞争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区域技术结构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从技术竞争转变为技术互补本文从产品作为技术组合以及技术创新主体多元化视角,对区域经济发展从“产品发现”阶段到“技术发现”阶段的演变进行了解释,提出“技术发现”假说,即区域技术互补实际上是各地区企业为了应对产品市场竞争压力而不断在更大的地理范围配置创新资源,各地区创新资源在市场引导下共同进行的“技术发现”,使得所在行业的技术来源越来越多地分布于不同地区,这些地区的区域整体竞争优势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竞争优势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技术互补 区域技术竞争 技术发现
原文传递
国际生产分割生产率效应的空间溢出——基于跨国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玉 郑江淮 王高凤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116,共14页
考虑到国际生产网络中的各个国家通过横向分工与纵向分工相互影响,从空间维度探讨了参与国际生产分割对国家(地区)生产率的影响,并结合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与社会经济核算数据,采用静态和动态等多种空间权重矩阵设定的空间面... 考虑到国际生产网络中的各个国家通过横向分工与纵向分工相互影响,从空间维度探讨了参与国际生产分割对国家(地区)生产率的影响,并结合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与社会经济核算数据,采用静态和动态等多种空间权重矩阵设定的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世界39个国家(地区)参与国际生产分割对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参与国际生产分割不仅能够产生显著的地区内溢出效应,也能产生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通过将生产率指数分解成"技术效应"与"资源配置效应"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参与国际生产分割不仅对国家(地区)技术进步产生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也能够通过资源再配置渠道产生积极的空间溢出,但地区内溢出效应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渠道传递。考虑到不同的参与环节可能产生差异性影响,利用Ti VA数据研究发现,国际生产分割上游参与度对国家(地区)生产率产生显著负向的空间溢出,而国际生产分割下游参与度对国家(地区)生产率则具有积极的空间溢出。总体而言,从空间维度进一步认识了不同国家(地区)参与国际生产分割的生产率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有关于生产分割对生产率影响研究的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生产分割 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溢出 空间杜宾模型 国际生产分割上(下)游参与度
原文传递
基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动能分解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江淮 荆晶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48,共21页
在传统Solow增长核算框架基础上引入异质性劳动投入以及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从而将经济增长分解为固定资本投入增长、劳动投入增长、技能结构深化、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及效率改进等五种动能。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经济增长... 在传统Solow增长核算框架基础上引入异质性劳动投入以及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从而将经济增长分解为固定资本投入增长、劳动投入增长、技能结构深化、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及效率改进等五种动能。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由固定资本投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共同驱动,其中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为61.64%,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则为35.66%,中国区别于其他中低收入国家的发展奇迹背后正是较快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第二,即使对于高收入国家而言,资本投入仍然是主要的经济增长动能;第三,技能结构深化以及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来源,二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分别为32.04%和21.27%;第四,资源配置效率变化是引起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的主要因素,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是导致2008年后中国以及大部分高收入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动能 增长核算 技能结构 偏向性技术进步
下载PDF
政府资助与企业研发投入:影响机制和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玉昌 郑江淮 冉征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6,共16页
本文通过将政府资助政策纳入企业研发决策过程,拓展了传统的R&D投资模型,利用中国创新企业调查数据,基于多时点DID方法,分析了政府资助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机制和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政府资助能够激励企业增加研发部门的投资比例... 本文通过将政府资助政策纳入企业研发决策过程,拓展了传统的R&D投资模型,利用中国创新企业调查数据,基于多时点DID方法,分析了政府资助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机制和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政府资助能够激励企业增加研发部门的投资比例,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激励效应”,在非高新技术行业的影响效应更为明显;政府资助提升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机制在于通过引导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企业研发过程存在“干中学”效应,企业的知识存量水平增加,从而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动态影响。本文研究为更好发挥政府资助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以及设计有针对性的创新扶持政策,提供了一定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研发投入 政府资助 企业预期 知识存量 动态效应
下载PDF
基于技术专利视角的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英武 郑江淮 +2 位作者 王嘉杰 冉征 张睿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85,共11页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能优化双链协同性和开放性,增强比较优势和创新链韧性,使得创新更容易发生,产业链分工更加紧密。双链融合内在驱动力主要得益于创新基础能力的强化、产业内创新与产业间创新的广泛开展。从创新基础能力、产业内...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能优化双链协同性和开放性,增强比较优势和创新链韧性,使得创新更容易发生,产业链分工更加紧密。双链融合内在驱动力主要得益于创新基础能力的强化、产业内创新与产业间创新的广泛开展。从创新基础能力、产业内创新网络、产业间创新网络3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产业数据和技术专利数据对中国及部分OECD国家的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我国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指数水平近30年来实现大幅提升,目前与日本相当,高于韩国及OECD平均水平,但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与全球领先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双链融合发展存在不容忽视的风险。为此,需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重点领域,不断完善高端要素体系,夯实双链融合基础能力,促进产业间融合创新和地区间互补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专利 创新链 产业链 融合发展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中国经济改革再出发
17
作者 权衡 吴敬琏 +5 位作者 刘培林 高世楫 刘志彪 郑江淮 黄少卿 余泳泽 《探索与争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8,177,共36页
当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经济,迎面科技革命发展的新浪潮,激活改革新动能成为时代议题。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 当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经济,迎面科技革命发展的新浪潮,激活改革新动能成为时代议题。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 集体学习 新动能 全面深化改革 高质量发展 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着力点
原文传递
技术邻近与中国城市间知识溢出的U型特征
18
作者 戴玮 郑江淮 卞元超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1-428,共8页
基于知识溢出成本与收益的视角,探究了城市间技术邻近度变化影响知识溢出的U型特征,并利用2007―2018年城市间专利引用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间的技术邻近度与知识溢出水平呈现出U型特征,即城市间较高和较低的技术邻近度均有... 基于知识溢出成本与收益的视角,探究了城市间技术邻近度变化影响知识溢出的U型特征,并利用2007―2018年城市间专利引用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间的技术邻近度与知识溢出水平呈现出U型特征,即城市间较高和较低的技术邻近度均有助于促进知识溢出,而中等技术邻近度城市间较少形成知识溢出,产生中等技术邻近陷阱。较高技术邻近度城市间的专业化技术合作能够产生规模经济,彼此之间的知识学习更加容易,知识溢出的收益高、成本低;较低技术邻近度城市间的差异化技术合作能够产生范围经济,信息筛选成本较少,知识溢出的高收益和低成本激励了知识溢出;但是,中等技术邻近度城市间的知识溢出收益较低且成本较高,知识溢出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邻近 知识溢出 中等技术邻近陷阱 U型特征
下载PDF
地区市场整合如何影响地区创新路径——基于技术多样化的视角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玉昌 冉征 +1 位作者 郑江淮 陈保启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3-104,共22页
立足于畅通国内市场大循环,优化地区创新路径和提升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技术结构范式界定了地区创新路径的方式,考察了国内市场整合对地区创新路径的影响。采用2000—2015年中国专利数据和区域市场整合数据,实证检验了国内... 立足于畅通国内市场大循环,优化地区创新路径和提升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技术结构范式界定了地区创新路径的方式,考察了国内市场整合对地区创新路径的影响。采用2000—2015年中国专利数据和区域市场整合数据,实证检验了国内市场整合对中国地区技术多样化创新路径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市场整合程度显著提升,地区创新路径呈现技术多样化的不同形式,从相关技术多样化向不相关技术多样化的创新多样性逐步转变,国内市场整合对地区创新路径存在显著的影响,国内市场整合程度的提升更明显地激励地区实行不相关技术多样化的创新模式,促进地区创新路径向不相关技术多样化的方向收敛,主要从提升国内需求、优化要素配置和增强区域间技术关联三个渠道影响地区创新路径的变化。进一步分析发现,出口规模会有利于地区选择相关技术多样化创新,但会抑制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而国内市场整合可以缓解出口的消极作用。(因此通过整合国内市场,加快建设统一的国内市场环境,打破地方形成壁垒,是提升地区创新能力和优化创新路径,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市场整合 创新路径 技术多样化 市场需求 要素配置 技术关联
下载PDF
产业互动下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环境治理效应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喆 郑江淮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8-92,共15页
产业布局不平衡是制约地区环境治理、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高技术产业、中低技术产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从产业互动视角探讨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在环境“先污染后治理”中的具体作用,并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杜... 产业布局不平衡是制约地区环境治理、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高技术产业、中低技术产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从产业互动视角探讨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在环境“先污染后治理”中的具体作用,并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从本地效应来看,当集聚规模达到一定门槛值时,高技术产业集聚能显著提升环境质量,并释放中低技术产业集聚的节能减排效应;从邻地效应来看,高技术产业集聚能有效降低周边地区污染排放,但会由于“挤出效应”增加中低技术产业集聚对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进一步考察高技术产业集聚的调节作用发现,严格的环境规制和高劳动力成本能改善中低技术产业集聚的本地环境污染效应,但会通过促进中低技术产业转移增加周边地区污染排放,而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能有效抑制中低技术产业集聚对本地和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互动 环境治理 高技术产业集聚 中低技术产业集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