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献计量的针灸病谱与适宜病症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黄琴峰 谢晨 +4 位作者 吴焕淦 杨光 刘婕 郭潇聪 马晓芃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分析近5年针灸治疗疾病的文献,探讨针灸病谱和适宜病症。方法:检索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的针灸治疗疾病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总结针灸... 目的:分析近5年针灸治疗疾病的文献,探讨针灸病谱和适宜病症。方法:检索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的针灸治疗疾病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总结针灸病谱。同时对2015-2019年(A组)与1978-2005年(B组)、1949-2005年(C组)文献进行比较,总结针灸疗法的适宜病症。结果:近5年针灸治疗疾病的文献共32011篇,包含377种病症,以神经内科(9384篇)、骨伤科(7765篇)、消化内科(3529篇)、妇产科(2283篇)病症为多,消化内科(52种)、神经内科(47种)、五官科(47种)和妇产科(42种)的疾病种类较多。近5年针灸疗法的一级适宜病症为偏瘫、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膝骨关节炎、失眠症、便秘、脑血管病;二级适宜病症为面神经炎、肩痛、头痛;三级适宜病症为吞咽障碍、痛经、抑郁症;四级适宜病症为哮喘、尿潴留、脑性瘫痪、高血压、痴呆、放化疗不良反应、不孕、变应性鼻炎、眩晕、肩手综合征、糖尿病神经病变、带状疱疹、疼痛、呃逆、腹泻、腰扭伤、坐骨神经痛。结论:近5年针灸病谱和适宜病症虽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仍以神经内科、骨伤科为多,针灸治疗疾病文献的观察对象由以症状为主转化为以疾病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疾病谱 适宜病症 文献计量
原文传递
“通督调神”组穴针刺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陈悦琦 吴焕淦 +3 位作者 尹平 徐建 黄恩婷 徐世芬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41-1145,共5页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组穴针刺治疗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等待组,每组32例。观察组予针刺治疗,穴取百会、神庭、印堂、四神聪等;对照组取穴同观察组,予不透皮假针刺。两组...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组穴针刺治疗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等待组,每组32例。观察组予针刺治疗,穴取百会、神庭、印堂、四神聪等;对照组取穴同观察组,予不透皮假针刺。两组均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共8周。等待组仅予健康指导,观察8周。3组均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进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观察组及对照组随访2个月,予MoCA、MMSE量表评估。结果:(1)MoCA评分: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评分高于治疗前(P<0.01),随访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时评分高于治疗前(P<0.01,P<0.05),随访评分较治疗后下降(P<0.01);等待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及等待组(P<0.01),对照组高于等待组(P<0.01);观察组随访与治疗前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较治疗后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2)MMSE评分: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评分高于治疗前(P<0.01),随访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1),随访评分低于治疗后(P<0.01);等待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高于等待组(P<0.01);观察组随访与治疗前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与治疗后评分差值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督调神"组穴针刺可改善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针刺 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A)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Electroacupuncture and Mild-Warm Moxibustion on Brain-Gut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被引量:26
3
作者 ZHAO Ji-meng1 LU Jin-hua2 +8 位作者 YIN Xiao-jun1 wu Lu-yi1 BAO Chun-hui1 CHEN Xing-kui3 CHEN Yue-hua4 TANG Wei-jun1 JIN Xiao-ming6 wu huan-gan1 SIll Yin1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328-335,共8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and mild-warm moxibustion (Mox) therapies for 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C-IBS) patients. Methods: Sixty C-IBS patients were...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and mild-warm moxibustion (Mox) therapies for 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C-IBS) patients. Methods: Sixty C-IBS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2 groups by simple randomized method, i.e. EA group (30 cases) and Mox group (30 cases). Both EA and Mox treatments were performed on bilateral Tianshu (ST 25) and Shangjuxu (ST 37) for 30 min each time, 6 times per week, for 4 consecutive weeks. The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co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effects on the corresponding functional brain areas, namely the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 insular cortex (IC) and prefrontal cortex (PFC) were observed by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Mox group, greater improvements in abdominal distension, defecation frequency, difficulty in defecation and stool features were observed in the EA group (all P〈0.01), both 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 and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EA group (all P〈0.01). Finally, decreased activated voxel values were observed in the ACC, right IC and PFC brain regions of EA group with 150 mL colorectal distension stimulation (P〈0.05 or P〈0.01). Conclusions: Both EA and Mox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some of the most intrusive symptoms of C-IBS patients, and EA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Mox.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se two therapies might through modulating of the brain-gut axis function. (Registration No. ChiCTR- TRC-110013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CONSTIPATION ELECTROACUPUNCTURE MOXIBUSTI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原文传递
不同灸量隔药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丹 任燕波 +5 位作者 吴焕淦 杨延婷 吴丽洁 张霁 施征 马晓芃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8-74,共7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不同灸量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损伤的作用差异,从组织病理学角度筛选隔药灸干预UC大鼠的最佳灸量组合。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隔药灸1组、隔药灸2组、隔药灸3组、隔药灸4组,每组9只。采用... 目的:观察隔药灸不同灸量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损伤的作用差异,从组织病理学角度筛选隔药灸干预UC大鼠的最佳灸量组合。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隔药灸1组、隔药灸2组、隔药灸3组、隔药灸4组,每组9只。采用抗原免疫加局部化学刺激法制备UC模型。隔药灸各组选取双侧"天枢"穴给予不同灸量组合(每日1壮、每日2壮、隔日1壮、隔日2壮)隔药灸治疗。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变化,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结肠黏蛋白分泌情况,高铁二胺-阿辛蓝(HID-AB)染色观察结肠黏蛋白硫酸化程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便稀,肛周脓血分泌,体质量增加缓慢(P<0.01);巨检显示模型大鼠结肠充血明显,严重者局部存在数个浅小溃疡;HE染色镜检显示结肠浅表性溃疡连续分布,腺腔不规则,黏膜固有层、黏膜下层水肿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损伤评分显著升高(P<0.01);PAS染色、HID-AB染色显示结肠肠腺黏蛋白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及隔药灸各组大鼠均体质量增加(P<0.01,P<0.05),大便成形,结肠组织损伤改善,表现为黏膜愈合和炎性反应减轻,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1);PAS染色、HID-AB染色显示隔药灸各组大鼠结肠腺体分泌黏蛋白增加(P<0.01)。两因素两水平析因分析结果显示,隔日灸对组织学评分的改善作用优于每日灸(P<0.05),隔日灸2壮对黏蛋白硫酸化程度的调节效应优于1壮(P<0.01)。隔药灸壮数与频次对结肠组织评分、黏蛋白分泌均有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灸效。结论:隔药灸"天枢"穴具有促进UC大鼠结肠损伤修复及黏液分泌作用,隔日2壮灸为最佳灸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药灸 溃疡性结肠炎 苏木素-伊红染色 结肠黏蛋白 硫酸化黏蛋白 灸量
原文传递
针灸防治过敏性鼻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5
作者 赵爽 顾沐恩 +3 位作者 李申 李璟 吴焕淦 范群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6期720-724,共5页
总结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机制研究成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依据。通过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选取国内外近10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从针刺、艾灸、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拔罐等方面总结近10年来针灸... 总结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机制研究成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依据。通过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选取国内外近10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从针刺、艾灸、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拔罐等方面总结近10年来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Th1/Th2平衡、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减少鼻黏膜炎性细胞浸润、调节P物质水平等途径对本病产生治疗作用。并且指出目前相关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过敏性鼻炎 鼻炎 变应性 作用机制 综述
下载PDF
隔药饼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PTEN-AKT抑癌途径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郑雪 萧有智 +6 位作者 吴梦蝶 吴焕淦 马喆 王文佳 黄艳 李琪 李璟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12期1500-1508,共9页
目的探索艾灸通过调控PTEN-AKT抑癌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以达到修复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受损胃黏膜的可能机制。方法将5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导剂结合夹尾刺激与饥饱失... 目的探索艾灸通过调控PTEN-AKT抑癌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以达到修复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受损胃黏膜的可能机制。方法将5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导剂结合夹尾刺激与饥饱失常法制备CAG大鼠模型,34周模型鉴定成功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隔药饼灸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隔药饼灸组取中脘和气海穴,每日1次,每周6次;西药组予叶酸悬浊液灌胃,每日1次,每周6次。干预4周后取材,采用HE染色法观察胃窦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胃窦组织PTEN、p-AKT、Caspase-9、PIP2、MDM2的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胃窦组织PTEN、PI3KCA、Caspase-9、p53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可见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和西药组固有腺体排列较规整,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程度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窦组织PTEN、Caspase-9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AKT、PIP2、MDM2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隔药饼灸组胃窦组织PTEN、Caspase-9蛋白表达和Caspase-9、PI3KCA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AKT、PIP2、MDM2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西药组胃窦组织PTEN的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隔药饼灸中脘和气海穴可改善CAG大鼠的胃窦组织形态学变化,修复胃黏膜的损伤;隔药饼灸可能通过调控CAG大鼠胃窦组织PTEN-AKT抑癌途径有效控制CAG的胃黏膜损伤,是隔药饼灸治疗CAG和防治癌前病变的效应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灸法 药饼灸疗法 胃炎 萎缩性 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 抑癌途径 大鼠
下载PDF
隔药灸对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克罗恩病肠上皮细胞凋亡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怡 周竞 +7 位作者 郭娅静 陈柳 李涛 高艳玲 王雨宁 赵继梦 吴焕淦 施茵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死亡结构域(TRADD)-Fas相关的死亡结构域(FADD)途径介导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死亡结构域(TRADD)-Fas相关的死亡结构域(FADD)途径介导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西药组,每组12只。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制备CD模型,造模成功后隔药灸组采用隔药饼灸"天枢""气海"穴,每日1次,每次每穴隔药灸2壮,共灸10d。西药组采用美沙拉嗪灌胃,每日2次,每次2mL,共灌胃10d。治疗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结肠上皮组织,分离、纯化和培养结肠上皮细胞建立体外肠上皮细胞屏障模型,将100ng/mL TNF-α分别与各组肠上皮细胞孵育培养24h,应用荧光黄透过率检测各组肠上皮细胞屏障通透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肠上皮细胞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TRADD、受体作用蛋白1(RIP1)、FADD、锌指蛋白A20(A20)表达以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荧光黄透过率显著升高(P<0.001),结肠上皮细胞TNFR1、TRADD、RIP1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A20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和西药组的荧光黄透过率显著降低(P<0.001),结肠上皮细胞TRADD、RIP1、FADD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A20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01)。结论:隔药灸可能是通过调控TNF-α介导CD肠上皮细胞凋亡途径的异常,达到保护或修复CD肠上皮屏障损伤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药灸 克罗恩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凋亡途径
原文传递
隔药饼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桥本甲状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8
作者 崔云华 冯静 +7 位作者 吴焕淦 刘慧荣 胡智海 马晓芃 许琼 季亚婕 刘雅楠 赵继梦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12期1483-1490,共8页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脾肾阳虚型H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隔药饼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脾肾阳虚型H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隔药饼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中医证候量表评分(TCMSS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HADS)及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7(IL-17)浓度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2.1%,对照组为2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CMSSS评分、HADS-A评分、HADS-D评分及血浆中TGF-β和IL-17浓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治疗前后TCMSS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治疗前后TCMSS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甲减患者治疗后HADS-A评分和HADS-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治疗后TSH浓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治疗脾肾阳虚型HT疗效确切,可改善HT伴甲减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调节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灸 药饼灸疗法 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性 桥本甲状腺炎 促甲状腺激素 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 游离甲状腺素 脾肾阳虚
下载PDF
针灸治疗克罗恩病的机制研究进展及思考 被引量:6
9
作者 韩冬 刘慧荣 +6 位作者 吴焕淦 闫翠娜 柴菁 杨子慧 张方 张琳珊 李琪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9-146,共8页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胃肠道炎性疾病,多项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有效改善CD患者的症状,临床疗效确切。本文查阅近年来针灸治疗CD的相关机制研究资料,归纳分析发现针灸对于CD的治疗效应机制主要集中在肠内局部调节和肠外神...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胃肠道炎性疾病,多项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有效改善CD患者的症状,临床疗效确切。本文查阅近年来针灸治疗CD的相关机制研究资料,归纳分析发现针灸对于CD的治疗效应机制主要集中在肠内局部调节和肠外神经调节两个层面。肠内主要包括对肠道菌群、肠上皮细胞功能和对肠道局部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肠外主要包括对脑功能效应的调控和对“脑-肠轴”相关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本文还针对当前临床研究与动物实验中干预方式和穴位选择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围绕“脑-肠轴”系统阐释针灸治疗CD的神经-免疫机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以期对针灸治疗CD的效应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为优化临床针灸治疗CD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克罗恩病 机制 综述
原文传递
DRG中P2X3受体参与艾灸足三里穴缓解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痛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方 周云 +6 位作者 吴焕淦 翁志军 张智英 赵敏 许琼 刘慧荣 周次利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6期775-782,共8页
目的探讨结肠相关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 DRG)中P2X3受体参与艾灸足三里穴缓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大鼠内脏痛的效应与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采用直结肠球囊扩... 目的探讨结肠相关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 DRG)中P2X3受体参与艾灸足三里穴缓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大鼠内脏痛的效应与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采用直结肠球囊扩张(colorectal dilatation, CRD)的方法诱导IBS慢性内脏痛模型。模型鉴定成功后再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艾灸组、P2X3受体拮抗剂组、生理盐水组,艾灸组取双侧足三里穴进行艾灸干预,P2X3受体拮抗剂组进行鞘内注射P2X3受体拮抗剂干预,生理盐水组进行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干预。运用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RT-qPCR等方法观察结肠相关背根神经节中P2X3受体在艾灸缓解IBS大鼠内脏痛中的作用。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20、40、60、80 mmHg不同压力强度CRD刺激下内脏痛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结肠相关DRG中P2X3受体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在20、40、60、80 mmHg不同压力强度CRD刺激下内脏痛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结肠相关DRG中P2X3受体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艾灸能够调节IBS大鼠结肠相关DRG中异常增高的P2X3受体蛋白及mRNA表达,可能是艾灸缓解IBS大鼠内脏痛外周敏化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艾条灸 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痛 P2X3受体 足三里 大鼠
下载PDF
隔姜灸天枢穴对UC大鼠结肠组织的mi RNA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顾沐恩 赵继梦 +8 位作者 吴焕淦 郑寒丹 刘雅楠 程玲 马喆 吴璐一 李璟 黄艳 杨玲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6期766-774,共9页
目的探讨隔姜灸天枢穴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mi RNA表达谱的影响,从mi RNA的角度探讨隔姜灸的效应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模型组(UC组)和隔姜灸组(GM组),每组10只... 目的探讨隔姜灸天枢穴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mi RNA表达谱的影响,从mi RNA的角度探讨隔姜灸的效应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模型组(UC组)和隔姜灸组(GM组),每组10只。采用4%DSS制备UC大鼠模型,GM组取双侧天枢穴进行隔姜灸干预。干预7 d后,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隔姜灸干预UC大鼠的效应,并采用RNA-seq的方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的miRNA表达谱。结果病理结果提示,隔姜灸能明显减轻UC大鼠结肠组织的炎症。与NC组比较,UC组大鼠结肠组织差异表达mi RNAs有45个,其中上调42个,下调3个;与UC组比较,GM组大鼠结肠组织差异表达mi RNAs有8个,其中上调3个,下调5个。UC病理状态下表达量改变的mi R-139-5p,miR-204和miR-184,均可被隔姜灸天枢穴干预后逆转,其预测靶基因的pathways与UC的免疫炎症密切相关。结论隔姜灸天枢穴对DSS诱导的UC大鼠结肠组织黏膜损伤具有保护效应,这与其影响结肠组织miRNA表达谱相关,主要调节了UC结肠组织异常表达的miR-139-5p,miR-204和mi R-1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灸法 结肠炎 溃疡性 隔姜灸 天枢 miRNA表达谱 大鼠
下载PDF
针灸对克罗恩病患者结肠黏膜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翁志军 汪迪 +9 位作者 郑寒丹 施茵 刘雅楠 包春辉 陆嫄 吴焕淦 刘慧荣 马晓芃 吴璐一 黄艳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3期269-278,共10页
目的从基因表达谱的角度,探讨针灸治疗克罗恩病(CD)的效应机制。方法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结肠镜检查,收集CD患者和健康者结肠黏膜。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健康志愿者及CD患者针灸治疗前后结肠黏膜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出针灸治疗CD的... 目的从基因表达谱的角度,探讨针灸治疗克罗恩病(CD)的效应机制。方法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结肠镜检查,收集CD患者和健康者结肠黏膜。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健康志愿者及CD患者针灸治疗前后结肠黏膜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出针灸治疗CD的差异表达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GO和Pathway分析。结果针灸治疗CD后结肠黏膜组织炎症反应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与健康者比较,CD结肠黏膜差异表达基因共有3449个(上调2250个,下调1199个)。与治疗前比较,针灸治疗后CD结肠黏膜差异表达基因共有1926个(上调536个,下调1390个),其中CD结肠黏膜差异表达的基因能被针灸逆转的有388个(上调62个,下调326个);针灸可调控的CD中差异表达基因与疾病密切相关的生物功能主要有转录因子STAT磷酸化、ATP酶活性、B细胞介导的免疫、自然杀伤细胞相关免疫等,相关的通路主要有Toll-like受体信号通路、自噬调节系统、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结论针灸能有效减轻CD患者结肠炎症反应,影响CD结肠黏膜组织异常的基因表达谱,其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周期、免疫炎症反应、细胞自噬等生物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克罗恩病 基因表达谱 信号通路 免疫
下载PDF
化疗对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的影响及艾灸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季亚婕 李思雨 +4 位作者 吴焕淦 黄艳 张馨月 陈玮黎 薛晓红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4期735-741,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化疗中期和化疗后期的中医体质变化特点,并进一步评价加用艾灸对化疗过程中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的调节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艾灸组艾灸从化疗结束后第2天开始,连续每...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化疗中期和化疗后期的中医体质变化特点,并进一步评价加用艾灸对化疗过程中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的调节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艾灸组艾灸从化疗结束后第2天开始,连续每天艾灸直至下次化疗开始前1天为止,化疗当天不艾灸,对照组常规处理,不加用艾灸。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患者化疗前、化疗中期和化疗后期分别进行3次中医体质判别,分析两组患者体质的变化情况,以及艾灸对体质的调节作用。结果随机分组100例,每组50例。99例收集到基线问卷,91例收集到2次问卷,88例收集到3次问卷。99例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前最常见的偏颇体质类型为:阴虚质(D型)、气郁质(H型)和气虚质(B型),两组在基线时体质类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1例在化疗中期,艾灸组和对照组平和质(A型)较化疗前均有显著的下降(P<0.001),艾灸组各偏颇体质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阳虚质(C型)和阴虚质(D型)在化疗中期较化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同时,对照组阳虚质(C型)高于艾灸组(P=0.0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例在化疗后期,艾灸组正常体质和偏颇体质较化疗前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平和质(A型)较化疗前有显著下降(P<0.001),并且在各偏颇体质中,阳虚质(C型)和阴虚质(D型)在化疗后期比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同时,对照组平和质(A型)显著少于艾灸组(P<0.001),并且阳虚质(C型)和痰湿质(E型)均明显高于艾灸组(P<0.05)。结论乳腺癌易感体质为阴虚质、气郁质和气虚质。化疗会影响乳腺癌患者的体质,减少平和质,增加阳虚质和阴虚质。加用艾灸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体质具有调节作用,并且随着化疗疗程的推进,稳定正常体质,减少阳虚质和痰湿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中医体质 艾灸
下载PDF
中国针灸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焕淦 陆嫄 +7 位作者 纪军 张建斌 冀来喜 李璟 王照钦 马晓芃 刘慧荣 吴璐一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8期1018-1025,共8页
该文系统论述了中国针灸流派的确立要素、影响因素、发展源流、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认为有鲜明的学术主张或特有的临床技法、明确的奠基者和相对稳定的传承体系、学术著作及学术影响力是中国针灸流派确立的基本要素;传统宗族文化... 该文系统论述了中国针灸流派的确立要素、影响因素、发展源流、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认为有鲜明的学术主张或特有的临床技法、明确的奠基者和相对稳定的传承体系、学术著作及学术影响力是中国针灸流派确立的基本要素;传统宗族文化、地域特征、文化意识形态和社会历史背景影响中国针灸流派的形成;中国针灸流派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3个阶段,各有其特点。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扶持下,针灸流派以政府管理部门、院校、医院、学会等为依托,以家传、师承、院校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承,流派间相互交流与合作,呈现出流派新生和交融并存的局面。随着流派传承和研究工作的推进,将促进针灸学术发展、加快针灸学科建设;同时,学术发展也将促使新流派的产生,学科建设也必将为流派的传承提供人才和组织机制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流派 传承 学科 学术思想 综述
下载PDF
穴位埋线治疗乳腺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子怡 吴焕淦 +1 位作者 薛晓红 季亚婕 《江西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70-73,共4页
乳腺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女性健康。中医外治法是乳腺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穴位埋线疗法是将现代生物材料与针灸治疗相结合的复合性治疗方法。临床研究发现穴位埋线可有效改善乳腺增生和乳腺癌相关不良反应,同时具有... 乳腺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女性健康。中医外治法是乳腺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穴位埋线疗法是将现代生物材料与针灸治疗相结合的复合性治疗方法。临床研究发现穴位埋线可有效改善乳腺增生和乳腺癌相关不良反应,同时具有促进乳汁分泌、丰乳等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雌、孕激素比例,调控Bcl-2表达等途径抑制乳腺增生、降低癌变风险。为更好地认识穴位埋线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情况,现将穴位埋线治疗各类乳腺疾病的研究文献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乳腺疾病 临床应用 机制研究
下载PDF
基于WOS核心合集数据库探讨中医针灸调节瞬时受体电位通道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渺燃 周志刚 +8 位作者 吴璐一 徐静 郑寒丹 刘慧荣 朱笑吉 季亚婕 吴焕淦 周次利 李昆珊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110-118,共9页
目的:梳理、探讨中医针灸调节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对未来中医针灸调节TRP通道研究进行展望与思考。方法:以《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数据库网络版(Web of S... 目的:梳理、探讨中医针灸调节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对未来中医针灸调节TRP通道研究进行展望与思考。方法:以《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数据库网络版(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源,从文献的国家/地区、文献类型、作者、资金资助机构、研究方向、来源出版物、影响因子、被引频次,以及文献内容中涉及的疾病类型、TRP亚型、穴位、检测方法、动物品系等方面,对WOS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中医针灸调节TRP通道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共检索到96篇文献,57篇纳入分析,主要文献类型是研究论文(article)。中国(包括台湾地区)发表论文数量最多,总IF、总被引频次最高,且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作者、资金资助机构均来自中国(包括台湾地区);《循证补充和替代医学》是刊载文献数量最多的期刊;综合补充医学是最主要的研究方向;疼痛是研究的主要疾病类型;TRPV1是最主要的TRP研究亚型;足三里穴、WB,分别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检测方法。结论:中国是中医针灸调节TRP通道研究的主要科研力量;中医针灸调节TRP通道的研究主要聚焦于TRPV1与疼痛的研究;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需进一步拓展、完善研究的设计思路与方法,提高研究成果的科技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瞬时受体电位 科学引文索引 科技影响力
下载PDF
电针配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李昆珊 徐世芬 +8 位作者 李璟 程玲 李国娜 戴明 王照钦 马晓芃 刘慧荣 马喆 吴焕淦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12期1564-1569,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PDQ-39)量表评分及步行20 m所需时间和平均步距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8、12周后UPDRS评分逐渐下降,步行20 m所需时间逐渐缩短,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8、12周后UPDRS评分逐渐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步行20 m平均步距增加,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2周后步行20 m所需时间明显增加,平均步距明显缩短,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8、12周后UPDRS评分、步行20 m所需时间及PDQ-39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药物是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能改善患者运动症状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帕金森病 针药并用 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 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
下载PDF
针刺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照钦 钟蕊 +9 位作者 高崚 李中秋 李昆珊 祁琴 刘慧荣 吴璐一 黄艳 袁灿兴 陈奕奕 吴焕淦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265-2270,共6页
目的:分析针刺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从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角度探讨针刺治疗PD的可能性机制。方法:采用MPTP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慢性PD小鼠模型,针刺组选取百会、阳陵泉进行干预,采用Miseq平台对各组小鼠粪便V3~V... 目的:分析针刺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从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角度探讨针刺治疗PD的可能性机制。方法:采用MPTP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慢性PD小鼠模型,针刺组选取百会、阳陵泉进行干预,采用Miseq平台对各组小鼠粪便V3~V4区肠道菌群进行双端测序,对结果进行OTU聚类、Alpha多样性分析、LEfSe差异分析、不同组差异菌群显著性分析等。结果:针刺对于PD模型小鼠运动功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且可以保护其中脑黑质神经元。针刺可以显著调节肠道菌群丰度,并可改善模型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上调拟杆菌、普氏菌以及粪杆菌等抗炎、保护肠神经的菌群,下调艾克曼菌等破坏肠道屏障的菌群。结论:针刺可能通过调节PD模型小鼠肠道菌群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针刺 肠道菌群 16SrDNA 微生物多样性 机制 动物模型 菌群丰度
原文传递
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9
作者 朱毅 徐曼文 +6 位作者 黄艳 马晓芃 施征 徐世芬 刘慧荣 汪司右 吴焕淦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12期1413-1418,共6页
目的采用麦吉疼痛询问量表(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MPQ)观察陆氏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温针组和温针补泻组。3组均选择风池、天柱、大杼、列缺作为针刺穴位,隔... 目的采用麦吉疼痛询问量表(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MPQ)观察陆氏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温针组和温针补泻组。3组均选择风池、天柱、大杼、列缺作为针刺穴位,隔日治疗1次。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中期、治疗结束及治疗随访1个月后的MPQ评分,主要观察Mc Gill总评分、PRI评分、VAS评分和PPI评分。结果针刺组、温针组和温针补泻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3%、94.3%和97.1%,温针补泻组优于针刺组(P<0.05)。3组McGill总评分、PRI评分、PRI情感项评分、VAS评分和PPI评分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减低(P<0.05);3组PRI感觉项评分治疗结束和随访1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在降低Mc Gill总评分、PRI评分、PRI感觉项评分和PPI评分方面,温针补泻组优于温针组和针刺组(P<0.05);在降低PRI情感项评分、VAS评分方面,温针补泻组、温针组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单纯针刺、温针、温针结合补泻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一定疗效,温针结合补泻手法的整体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疗法 颈椎病 神经根型 颈痛 麦吉疼痛询问量表 针刺补泻
下载PDF
针灸对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负性情绪及血浆色氨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包春辉 钟捷 +7 位作者 刘慧荣 顾于蓓 吴玭 顾侃 汪迪 翁志军 施茵 吴焕淦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观察针灸对轻、中度活动期克罗恩病(CD)患者负性情绪及血浆色氨酸(Trp)-犬尿氨酸(Kyn)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6例C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3例,脱落2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假针刺联合假艾... 目的:观察针灸对轻、中度活动期克罗恩病(CD)患者负性情绪及血浆色氨酸(Trp)-犬尿氨酸(Kyn)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6例C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3例,脱落2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假针刺联合假艾灸治疗,两组针刺选取中脘、上巨虚、三阴交、公孙、合谷、曲池、太溪、太冲穴,艾灸选取天枢、足三里,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及肠道核心症状(腹痛程度和腹泻次数)评分,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浆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浓度以及Kyn/Trp、喹啉酸(Quin A)/Kyn、犬尿喹啉酸(Kyn A)/Kyn和Kyn A/Quin A的比值。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HADS焦虑亚量表(HADS-A)、抑郁亚量表(HADS-D)评分及对照组HADS-A评分均降低(P<0.01,P<0.05),两组腹痛程度评分和观察组腹泻次数评分均降低(P<0.001);观察组治疗后HADS-A评分、腹痛程度和腹泻次数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浆IDO1浓度、观察组血浆Kyn/Trp及Quin A/Kyn比值降低(P<0.001,P<0.05,P<0.01),观察组血浆Kyn A/Kyn、Kyn A/Quin A比值增加(P<0.05,P<0.01);观察组治疗后IDO1浓度、Quin A/Kyn及Kyn A/Quin A比值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Kyn A/Kyn的差值与HADS-D的改善值呈负相关(r=-0.67,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IDO1浓度与HADS-A呈正相关(r=0.65,P<0.05)。结论:针灸可改善轻、中度活动期CD患者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可能与调节血浆Trp-Kyn代谢通路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针灸 色氨酸 负性情绪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