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体力活动与生活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岩 李佳怡 +2 位作者 王丹 常程 杨萍 《军事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9-473,共5页
目的调查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CFS)、体力活动及生活质量状况,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CFS、国际体力活动短问卷(IPAQ-SV)、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及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北京市某三甲医院213名乳腺癌化疗患... 目的调查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CFS)、体力活动及生活质量状况,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CFS、国际体力活动短问卷(IPAQ-SV)、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及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北京市某三甲医院213名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该组乳腺癌化疗患者FACT-B各维度的得分分别为生理状况18.83±5.23,社会家庭状况19.52±5.95,情感状况16.68±4.99,功能状况14.17±6.29,附加关注23.36±5.36;CFS中躯体疲乏的得分为10.18±5.48,情感疲乏得分为7.29±3.39,认知疲乏得分为6.06±3.36;乳腺癌化疗患者近1周体力活动处于低水平组的有57人(26.8%),中水平组的有120人(56.3%),高水平组的有36人(16.9%)。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医疗费用负担、躯体疲乏、情感疲乏、认知疲乏、体力活动分组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尤其是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减轻疲乏、增加体力活动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学疗法 生活质量 疲乏 体力活动
原文传递
骶神经电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晓东 孟令峰 +17 位作者 张威 杜广辉 凌青 张小东 张鹏 卫中庆 沈百欣 廖利民 陈国庆 沈宏 罗德毅 徐智慧 吕坚伟 李佳怡 种铁 陈琦 文伟 张耀光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897-901,共5页
目的研究骶神经电刺激(SNM)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多个医学中心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行SNM治疗的43例OAB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先进行SNM体外体验治疗,若主要症状改善程度≥50%或本人有强... 目的研究骶神经电刺激(SNM)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多个医学中心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行SNM治疗的43例OAB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先进行SNM体外体验治疗,若主要症状改善程度≥50%或本人有强烈的手术意愿,再行Ⅱ期手术治疗(刺激器永久植入手术),否则取出刺激器,之后规律随访。本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平均尿急程度、日均排尿次数(24h)、日均夜尿次数以及生活质量评分(QoL);次要观察指标为最大次尿量、日均次尿量、日均排尿总量。对比患者基线数据与Ⅰ期(体验期)数据,记录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3例接受了SNM治疗:34例行Ⅱ期手术,为治疗成功组;9例Ⅰ期治疗后症状改善不佳而拒绝行Ⅱ期手术,后于局麻下拔出电极,为治疗失败组。术后随访8~56个月,平均21.6个月。Ⅰ期至Ⅱ期的转化率为79.1%(34/43),其中治疗失败组术中反应位点数和最低起效电压与整体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前后主要观察指标和次要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成功组患者所有的主要观察指标均改善:①手术前后平均尿急程度(P<0.01)分别为(4.09±1.56)分和(1.76±1.10)分;②手术前后日均排尿次数(24h,P<0.01)分别为(26.57±14.54)次和(13.82±3.86)次;③手术前后日均夜尿次数(P<0.01)分别为(6.66±4.44)次和(3.32±2.48)次;④手术前后QoL评分(P<0.05)分别为(3.00±1.86)分和(4.03±1.25)分;以上观察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次要观察指标改善如下:手术前后最大次尿量分别为(119.14±60.62)mL和(210.32±78.63)mL;手术前后日均次尿量分别为(67.04±30.57)mL和(151.85±54.64)mL;手术前后日均排尿总量分别为(1 737.37±389.14)mL和(2 058.96±548.18)mL(P均<0.001);结论骶神经电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有效率高,体验期数据、植入后末次随访数据与基线对比均有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骶神经调控 多中心研究 手术因素 有效性
下载PDF
一株产木聚糖酶的蜡样芽孢杆菌对雪茄烟叶成分及发酵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志豪 张鸽 +5 位作者 貊志杰 邓帅军 李佳轶 张海波 刘晓晖 刘好宝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5-112,共8页
雪茄烟叶中的半纤维素在叶脉及叶片韧性等特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烟叶叶脉较粗,半纤维素含量过高,导致雪茄烟叶韧性较差,可用性变差。本实验室前期筛选到一株产木聚糖酶的蜡样芽孢杆菌,该菌株对烟碱有较好的耐受性,利用液态发酵方法研究菌... 雪茄烟叶中的半纤维素在叶脉及叶片韧性等特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烟叶叶脉较粗,半纤维素含量过高,导致雪茄烟叶韧性较差,可用性变差。本实验室前期筛选到一株产木聚糖酶的蜡样芽孢杆菌,该菌株对烟碱有较好的耐受性,利用液态发酵方法研究菌株以雪茄烟叶为营养源产木聚糖酶的最佳发酵条件,并对最佳发酵条件下菌株降解烟叶中半纤维素的效果进行测定,最后分析比较了菌株对雪茄烟叶香气物质成分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在含有不高于1.0 g/L烟碱的培养基中生长受抑制较小,菌株对烟碱有良好的耐受性;当培养基中初始 pH 6.7,接种量为5%,雪茄烟叶底物浓度为20 g/L,发酵24 h,菌株产木聚糖酶活性最高,可达(4.04±0.18)U/mL;在最佳发酵条件下,雪茄烟叶中半纤维素含量为3.38%,降低了6.63%,纤维素含量为10.54%,降低了8.19%,利用菌株发酵同时降低了雪茄烟叶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通过对香气物质影响的分析比较,发现经菌株发酵后的雪茄烟叶能够提升叶绿醇(2.85%)、油酸(0.62%)、正二十六烷(1.75%)和正三十一烷(14.47%)等物质的含量。蜡样芽孢杆菌 B.cereus 对雪茄烟叶中半纤维素及纤维素降解具有一定作用,后期可应用于雪茄外包皮烟叶的固态发酵,进一步改善雪茄外包皮烟叶的物理特性,为该菌株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外包皮烟叶 木聚糖酶 蜡样芽孢杆菌 发酵 半纤维素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扩张的时空特征与生态响应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嘉译 匡鸿海 +1 位作者 谭超 王佩佩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53-2161,共9页
量化识别城市扩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时空特征,有助于从宏观上认知城市扩张态势,理解城市化的生态响应。以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近30a(1986~2016年)长江经济带3个省级城市和4个地级市的城市扩张,包括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和... 量化识别城市扩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时空特征,有助于从宏观上认知城市扩张态势,理解城市化的生态响应。以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近30a(1986~2016年)长江经济带3个省级城市和4个地级市的城市扩张,包括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和扩张模式,以及扩张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建设用地扩张量在过去30a呈线性递增过程,平均扩张速率在2006~2016年降低,表明建设用地由增量扩张向存量开发转型,但地级市的转型滞后于省级城市;(2)蔓延式扩张比例下降而填充式扩张和飞地式扩张不断增加,说明城市扩张模式由粗放蔓延型向紧凑集约型转换;(3)建设用地从快速扩张到稳定扩张的过程与植被覆盖从退化到管控的过程一致,印证了建设用地扩张与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关联性。同时,建设用地扩张导致的生态系服务价值负值不断增加,较大幅度的降低了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面临城市扩张进程中出现的植被覆盖退化和建设用地生态系统服务负值过大的问题,合理而有力的规划政策实施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市扩张 扩张模式 生态效应
原文传递
融合气象数据的并行化航班延误预测模型 被引量:19
5
作者 吴仁彪 李佳怡 屈景怡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5-512,共8页
针对航空数据呈现高维化、海量化趋势但传统模型处理大数据时单机计算资源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park并融合气象数据的并行化航班延误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数据框完成航班数据和气象数据的融合,从而在单个航班数据后加入不同小... 针对航空数据呈现高维化、海量化趋势但传统模型处理大数据时单机计算资源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park并融合气象数据的并行化航班延误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数据框完成航班数据和气象数据的融合,从而在单个航班数据后加入不同小时的气象数据。然后,采用并行化方式进行随机森林的特征划分和树的生成,可快速进行航班延误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融入气象数据后查全率和正确率均有提高,针对不同阈值的延误时间进行预测时,大阈值的预测准确率更高。同时,并行化模型分类强度高、相关性弱,具有较好的模型泛化误差,较单机模型更快收敛,具有较强的加速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班延误预测 随机森林 并行化 数据融合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反向神经网络的航空器飞行轨迹预测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楠 强懿耕 +2 位作者 焦庆宇 李佳翌 高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30-335,共6页
为了缓解终端区空域拥堵和降低航空器运行风险,提出一种基于反向神经网络(BP)的航空器飞行轨迹预测模型。首先,对航空器历史数据进行筛选和降噪处理,得到基准轨迹;其次,建立基于Hausdorff距离的轨迹相似性矩阵,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FCM)... 为了缓解终端区空域拥堵和降低航空器运行风险,提出一种基于反向神经网络(BP)的航空器飞行轨迹预测模型。首先,对航空器历史数据进行筛选和降噪处理,得到基准轨迹;其次,建立基于Hausdorff距离的轨迹相似性矩阵,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FCM)对所有轨迹进行自动分类;最后,综合考虑飞行轨迹的三维位置、速度和航向特征,利用BP神经网络对轨迹特征进行训练学习,建立飞行轨迹预测模型,用于对未来时刻的短期飞行轨迹多维特征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网络模型预测误差小、预测效果好,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航空器的飞行轨迹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飞行轨迹 BP 神经网络 预测
下载PDF
多年施用生物炭对河南烤烟种植区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亚森 丁松爽 +3 位作者 殷全玉 李佳轶 周迪 刘国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5-923,共9页
为探究生物炭施用对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5 a定位试验(2013~2017年)研究了不施生物炭(CK)、施用1. 5 t·hm-2生物炭(T1)、施用15 t·hm-2生物炭(T2)、施用45 t·hm-2生物炭(T3)这4种处理下土壤呼吸及土壤水热因子的动态变... 为探究生物炭施用对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5 a定位试验(2013~2017年)研究了不施生物炭(CK)、施用1. 5 t·hm-2生物炭(T1)、施用15 t·hm-2生物炭(T2)、施用45 t·hm-2生物炭(T3)这4种处理下土壤呼吸及土壤水热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土壤中连续5a施入中剂量生物炭(T2:15 t·hm-2)显著降低了烤烟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降幅为25. 89%;当施入量增至45 t·hm-2(T3)时土壤呼吸速率显著增加,增幅为21. 48%(P <0. 05).(2)长期中剂量生物炭的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异养呼吸速率和自养呼吸速率,降幅分别为29. 80%和28. 75%;大剂量生物炭(T3:45 t·hm-2)的施入显著增加了土壤异养呼吸速率,增幅为28. 88%.低剂量生物炭(T1:1. 5 t·hm-2)和中剂量生物炭均显著增加土壤呼吸中自养呼吸的比例,大剂量生物炭的施入显著增加了异养呼吸的比例(P <0. 05).(3)低剂量生物炭显著降低了烤烟生长季土壤5 cm温度;大剂量生物炭显著降低了土壤5 cm湿度.土壤呼吸与土壤5 cm温度之间呈显著指数相关,与土壤5 cm湿度之间未表现出显著相关(P <0. 05).综上,连续5a低剂量生物炭的施用对土壤呼吸无影响,适量生物炭的施用具有固碳减排效应,大剂量生物炭施用则会适得其反,建议生物炭施用范围应控制在15 t·hm-2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地呼吸 土壤呼吸组分 水热因子 固碳减排
原文传递
原料和工艺对泡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黄润秋 陈功 +6 位作者 贺云川 颜正财 梁勇 张其圣 李嘉仪 汪冬冬 唐垚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0年第4期1-5,49,共6页
为研究原料和工艺对泡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以5种单原料泡菜(莴笋、萝卜、豇豆、白菜、嫩姜)和4种典型工艺泡菜(四川泡菜、东北辣白菜、东北酸菜和涪陵榨菜)为研究对象,动态跟踪不同原料发酵泡菜、不同工艺泡菜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并... 为研究原料和工艺对泡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以5种单原料泡菜(莴笋、萝卜、豇豆、白菜、嫩姜)和4种典型工艺泡菜(四川泡菜、东北辣白菜、东北酸菜和涪陵榨菜)为研究对象,动态跟踪不同原料发酵泡菜、不同工艺泡菜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并探究其消长原因。结果表明:原料中根茎类蔬菜的硝酸盐含量较高,其发酵泡菜容易造成亚硝酸盐积累。4种工艺泡菜发酵初期都存在亚硝酸盐积累问题,但发酵后期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都远低于20 mg/kg,亚硝酸盐风险较低。亚硝酸盐含量随着杂菌的消亡和酸度上升而逐渐降解,发酵后期的泡菜不易存在亚硝酸盐积累问题,安全性较高。该研究结果为泡菜的安全性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工艺 原料 硝酸盐 亚硝酸盐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仪与模式识别方法的不同年份陈皮无损鉴别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余梅 李嘉仪 +4 位作者 范伟 郑郁 李跑 蒋立文 刘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71-178,共8页
该研究利用光栅型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不同陈化年份陈皮内囊和外壁的近红外光谱,利用光谱预处理方法结合不同模式识别方法构建不同年份陈皮的鉴别模型。结果表明: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消除光谱中存在的多种干扰;主成分分析方法无法实... 该研究利用光栅型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不同陈化年份陈皮内囊和外壁的近红外光谱,利用光谱预处理方法结合不同模式识别方法构建不同年份陈皮的鉴别模型。结果表明: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消除光谱中存在的多种干扰;主成分分析方法无法实现不同年份陈皮的准确鉴别分析,外壁和内囊数据最优鉴别率仅为35%和44%;采用软独立模式分类法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鉴别结果,外壁和内囊数据最优鉴别率分别为94%和96%;Fisher线性判别分析方法结果最优,外壁最优鉴别率为98%,而采用内囊数据结合原始光谱便可实现不同年份陈皮100%鉴别分析。以上结果表明,采用光栅型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实现不同年份陈皮的无损鉴别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 陈皮 化学计量学 预处理方法 FISHER线性判别分析
下载PDF
川西北高原全株玉米和大豆混贮比例对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文兴金 杨继芝 +4 位作者 肖启银 耿嘉良 辛亚芬 李嘉怡 闫艳红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5-120,共6页
为探究川西北高原全株玉米与大豆最佳混贮比例,将全株玉米和大豆按鲜重比10∶0(R0,玉米单贮)、9∶1(R1)、8∶2(R2)、7∶3(R3)、0∶10(R4,大豆单贮)进行青贮,在室外温度条件下发酵60d,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玉... 为探究川西北高原全株玉米与大豆最佳混贮比例,将全株玉米和大豆按鲜重比10∶0(R0,玉米单贮)、9∶1(R1)、8∶2(R2)、7∶3(R3)、0∶10(R4,大豆单贮)进行青贮,在室外温度条件下发酵60d,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玉-豆混贮处理pH值均低于4.2,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大豆单贮,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大豆单贮(P<0.05),发酵品质良好;玉-豆混贮处理粗蛋白含量优于玉米单贮(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于大豆单贮(P<0.05),其中R3处理干物质(24.42%FM)和粗蛋白(10.51%DM)含量均显著高于R1、R2处理(P<0.05)。所有处理青贮前后均未检测出霉菌,乳酸菌在青贮发酵60d后占主导地位。综上,川西北高原玉米-大豆3个比例的混合青贮均能获得较好的发酵品质,但从营养成分角度综合考虑,推荐玉米与大豆按7∶3鲜重比混合青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玉米 全株大豆 混合青贮 营养成分 发酵品质
下载PDF
全蝎中多糖提取分离及其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宋兴爽 李佳怿 +4 位作者 王娅玲 邹婧 陶然 张珊珊 王集会 《当代化工》 CAS 2020年第6期1023-1026,共4页
在已有的全蝎酶解产物研究基础上,分离全蝎中的蛋白,提纯多糖,并研究全蝎中除去蛋白与未除蛋白多糖的抗炎作用。方法:用胰蛋白酶制备全蝎酶解液,乙醇沉出粗多糖,制备低纯多糖,Sevag法除去多糖中的蛋白质,测定全蝎中多糖的质量分数并进... 在已有的全蝎酶解产物研究基础上,分离全蝎中的蛋白,提纯多糖,并研究全蝎中除去蛋白与未除蛋白多糖的抗炎作用。方法:用胰蛋白酶制备全蝎酶解液,乙醇沉出粗多糖,制备低纯多糖,Sevag法除去多糖中的蛋白质,测定全蝎中多糖的质量分数并进行抗炎研究。结论:未除蛋白组的多糖质量分数为42.12%,除去蛋白的多糖质量分数为87.27%,全蝎中多糖可抑制RAW264.7炎症反应,多糖蛋白对细胞炎症抑制作用不明显,除去蛋白后全蝎多糖对IL-6炎症因子的抑制效果不显著,对TNF-α炎症因子抑制效果显著,随药液浓度不断增大,抑制效果先上升后下降,当质量浓度为1.5mg·mL-1时,药液中TNF-α炎症因子质量浓度最低,说明该质量浓度下全蝎多糖的抗炎效果最为显著,减少了炎症因子的分泌,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蝎 多糖 除蛋白 抗炎
下载PDF
植烟土壤物理特性及碳库对不同粒径生物质炭的动态响应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佳轶 刘文 +6 位作者 任天宝 李亚森 王省伟 刘英杰 殷全玉 樊鹏飞 刘国顺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3,共10页
为探究不同粒径生物炭对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土壤碳库的影响,在盆栽条件下,设置5个生物炭粒径施用水平:CK(不施生物炭)、T1(500~2 000μm)、T2(250~500μm)、T3(20~250μm)、T4(<20μm)。结果表明:(1)不同粒径生物炭均能显著降... 为探究不同粒径生物炭对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土壤碳库的影响,在盆栽条件下,设置5个生物炭粒径施用水平:CK(不施生物炭)、T1(500~2 000μm)、T2(250~500μm)、T3(20~250μm)、T4(<20μm)。结果表明:(1)不同粒径生物炭均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以T4降幅最大(4.13%)。(2)不同粒径生物炭均能显著提高田间持水量(WHC),提高幅度表现为T4>T3>T2>T1,但施生物炭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施生物炭均能显著提升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以T4处理最高,但T4、T3、T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4)施用生物炭处理的土壤全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态碳均显著高于CK,常规粒径生物炭在烤烟生育初期较不施生物炭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后期则降低土壤MBC含量。小粒径生物炭较常规粒径生物炭T1在烤烟移栽45d后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5)生物炭粒径越小,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提升效果越好,T4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升显著。综上所述,生物炭粒径越小对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及团粒结构的改良效果越优,同时,小粒径生物炭施用下土壤有机碳活性和碳库管理指数均优于常规粒径生物炭,更有利于提升地力和改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粒径 微米 土壤物理 土壤碳库
下载PDF
大狼毒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彦飞 初晓辉 +3 位作者 李嘉懿 马祖艳 牛琼梅 单贵莲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4-402,共9页
为探究大狼毒(Euphorbia jolkinii)是否会对其它物种产生化感作用,促进大狼毒蔓延区退化草地的恢复治理,本研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受体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和穴盘培养法,开展大狼毒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 为探究大狼毒(Euphorbia jolkinii)是否会对其它物种产生化感作用,促进大狼毒蔓延区退化草地的恢复治理,本研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受体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和穴盘培养法,开展大狼毒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大狼毒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率和萌发进程体现为“化感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大狼毒茎叶、根粉碎物在腐解过程中,会导致紫花苜蓿根系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升高,进而显著抑制紫花苜蓿幼苗的生长(P<0.05),且抑制作用随用量的增加而增强。大狼毒根部土壤对紫花苜蓿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大狼毒根部土壤、根、茎叶对紫花苜蓿萌发生长的综合化感效应强弱顺序为:根>茎叶>根部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狼毒 紫花苜蓿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化感效应
下载PDF
温室中7个樱桃品种果实内在品质比较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佳益 龚无缺 +3 位作者 杨静慧 刘艳军 梁发辉 黄俊轩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5-30,共6页
以7个樱桃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设施栽培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品种采收后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维生素C(Vc)、蛋白质等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了各主要物质变化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美早(AM)的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最高... 以7个樱桃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设施栽培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品种采收后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维生素C(Vc)、蛋白质等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了各主要物质变化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美早(AM)的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最高;明珠(MZ),AM和黑珍珠(BLA)的可溶性固形物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AM和BLA品种的维生素C的质量比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早大果(EBF)和红灯(RED)果实的可滴定酸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BLA酸度最低;BLA果实的糖酸比最高.AM,MZ和RED的可溶性蛋白质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显示樱桃果实内在品质的优劣依次为AM,BLA,MZ,RED,矮化萨米特(mSUM),萨米特(SUM),EBF.SPSS相关性分析显示各品种樱桃果实中的VC的质量比与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蛋白质的质量浓度与可溶性固形物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综合比较分析7个樱桃品种的内在品质后认为:AM品种为北方设施栽培7个品种中内在品质最好的品种,是温室栽培的较好樱桃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品种 设施栽培 内在品质 差异性 相关性
下载PDF
五种方法提取生姜挥发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晏菲 王开亮 +4 位作者 张小飞 邹俊波 贾妍卓 李佳怡 史亚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999-2010,2076,共13页
对5种方法提取生姜挥发油进行比较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team distillation,SD)、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enzymatic hydrolysis-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EHSD)、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ultrasonic-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UASD... 对5种方法提取生姜挥发油进行比较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team distillation,SD)、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enzymatic hydrolysis-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EHSD)、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ultrasonic-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UASD)、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microwave-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MASD)、压榨法(squeezing,SQ)5种方法提取生姜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化学成分。采用R语言平台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热图分析,比较其成分特征是否存在差异。显微下观察所得生姜药渣的结构差异。水蒸气蒸馏法、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4种方法得油率分别为0.18%、0.19%、0.21%、0.18%,经GC-MS测定,其所得挥发油成分相似,鉴定化合物59~65种;压榨法得油率为0.10%,鉴定化合物3种,分别为α-姜烯、β-水芹烯和6-姜烯酚。显微下观察,4种蒸馏法所得药渣单位面积下的油细胞数均少于压榨法。生姜挥发性成分可能受酶、超声、微波的作用而产生变化,以致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化学成分及相对峰面积具有特征差异。压榨法可简便快捷地提取生姜中的α-姜烯、β-水芹烯及6-姜烯酚。本文为实际应用中生姜挥发油提取方法的选择及生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显微鉴别
下载PDF
低成本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邱石正 李佳益 +1 位作者 杨景辰 刘长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5-52,共8页
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PHAs)是微生物体内合成的一种天然的高分子生物材料,在碳源过量氮磷等其他营养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微生物碳源的储备物质。因 PHA 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热加工性能等特... 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PHAs)是微生物体内合成的一种天然的高分子生物材料,在碳源过量氮磷等其他营养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微生物碳源的储备物质。因 PHA 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热加工性能等特性逐渐成为传统石化塑料的最佳替代品。随着 PHA 产业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先后有四代商业化生产的 PHA 产品(PHB、PHBV、PHBHHx 和 P3HB4HB)被应用于医药、工业、农业及化工等领域,成为生物材料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因其发酵底物和灭菌成本过高、生产效率和产品性能较低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很难对石油基塑料保持较大的竞争力,使得探索出低成本合成 PHA 的方法尤为重要。介绍了目前 PHA 的主要种类及其特性、开始步入产业化的热门领域,综述了近年来在低成本合成 PHA 研发中,世界各国科研人员采用的构建低成本代谢途径、改造生产菌株、使用廉价发酵底物及改进发酵流程等策略的研究进展,旨为 PHA 早日低成本规模化代替石化塑料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酯 生产成本 代谢途径 PHA 应用
下载PDF
3D打印个性化定位截骨导板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精准度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喻忠 刘帅 +6 位作者 顾强荣 李佳怡 唐成 魏波 徐燕 王黎明 姚庆强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55-260,共6页
目的基于3D打印技术构建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个性化定位截骨导航模板(POI),并对POI的精准度进行评价。方法术前对患侧下肢行全长CT扫描,膝关节MRI扫描,匹配膝关节CT及MRI数据,重建具有软骨层的下肢全长三维解剖数据。在CAD软件中测量... 目的基于3D打印技术构建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个性化定位截骨导航模板(POI),并对POI的精准度进行评价。方法术前对患侧下肢行全长CT扫描,膝关节MRI扫描,匹配膝关节CT及MRI数据,重建具有软骨层的下肢全长三维解剖数据。在CAD软件中测量下肢力线、模拟截骨、虚拟个性化安装TKA假体,再依据CAD设计结果,采用Boolean Subraction运算设计POI与股骨髁、胫骨平台的配准面,并根据配准面、截骨面,设计POI的外形与限位结构,最终采用FDM 3D打印技术制作POI。制作股骨髁POI及胫骨平台POI各15例,比较POI尺寸、截骨槽大小的设计值和实际值的偏差以测量POI的构建精准度;比较POI匹配点与解剖标志点距离(DML)实际值和理论值的偏差以测量POI的匹配精准度;测量术后TKA假体角度与设计值的偏差值以验证POI的截骨精准度。结果 POI的外形、限位结构与设计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际股骨髁与胫骨平台POI的DML与理论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KA假体的各特征角度与设计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可以准确构建TKA的POI,POI可以准确地配准关节面并导向TKA术中截骨,有利于TKA手术的精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计算机辅助设计 3D打印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个性化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太子参产地及产地加工方法鉴别 被引量:11
18
作者 黄特辉 张志杰 +5 位作者 郭媛媛 王苇 王添全 李佳怡 薛春苗 曹俊岭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11-816,共6页
目的采用电子鼻技术,探讨建立适合太子参的电子鼻检测方法,分别对不同产地加工、不同产地的太子参气味进行检测。方法依据获得的客观化气味信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太子参进行产地加工方法和产地的区分判别。结果太子参烫干品与晒... 目的采用电子鼻技术,探讨建立适合太子参的电子鼻检测方法,分别对不同产地加工、不同产地的太子参气味进行检测。方法依据获得的客观化气味信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太子参进行产地加工方法和产地的区分判别。结果太子参烫干品与晒干品的气味差异较大,不同水烫时间的烫干品之间没有差异。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不同产地的太子参区分能力较弱,山东、安徽、福建等3个产地的太子参区分结果不明显。判别因子分析法(DFA)对不同产地太子参区分效果显著,通过该方法建立的模型正确判别率能达到100%。结论研究表明,通过运用电子鼻技术对太子参气味特征的表征,并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结合,可实现利用太子参特殊气味对太子参不同产地加工、不同产地样品鉴别,且区分效果较为理想,为药材质量鉴定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为今后对中药的气味客观化表达及产地、加工区分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电子鼻 产地 产地加工 识别模式
原文传递
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郑雪云 张金兰 +5 位作者 胡晋 刘姵伶 郭云 李嘉怡 高照忠 申晨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8期9-14,共6页
以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棉洋镇农用地为研究对象,测定农业用地土壤样品Cd、Hg、Cr、As、Pb重金属含量。通过反距离权重(IDW)的插值模型进行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预测分析,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对棉洋镇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全面评价,采用地... 以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棉洋镇农用地为研究对象,测定农业用地土壤样品Cd、Hg、Cr、As、Pb重金属含量。通过反距离权重(IDW)的插值模型进行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预测分析,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对棉洋镇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全面评价,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法探究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土壤中As、Cd、Cr、Hg、Pb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7.18、0.13、26.03、0.10和33.87 mg/kg,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属于清洁水平,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较低。其中,Hg、As、Cr元素在土壤中的积累主要受自然因素(成土母质)的影响,Pb、Cd元素不仅受成土母质影响,还受人类活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空间分布 主成分分析 生态风险评价 重金属来源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和模式识别的菊花品种无损鉴别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嘉仪 余梅 +2 位作者 李脉泉 郑郁 李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9-1133,共5页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滁菊、贡菊、杭菊和亳菊是常见的几类药用品种菊花。不同品种菊花在外观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非专业人员仅凭肉眼难以对其进行准确鉴别分析。常规仪器分析法检测成本较高,分析时间较长,且需要对样品进行破坏...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滁菊、贡菊、杭菊和亳菊是常见的几类药用品种菊花。不同品种菊花在外观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非专业人员仅凭肉眼难以对其进行准确鉴别分析。常规仪器分析法检测成本较高,分析时间较长,且需要对样品进行破坏性处理,影响了产品的二次销售。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绿色、简单、快速的新型检测技术,在中药鉴别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基于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一种菊花品种无损鉴别方法。利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了滁菊、贡菊、杭菊和亳菊完整以及粉末状两种物理形态样品的光谱,采用单一以及组合光谱预处理方法消除光谱中存在的干扰,结合不同模式识别方法(主成分分析法、软独立模式分类法和Fisher线性判别分析法)分别构建了不同品种菊花的鉴别模型。结果表明:由于仪器的限制及样品物理性状的原因,光谱中存在较为明显的背景、基线漂移以及噪声的干扰,完整样品由于物理性状的原因,基线漂移干扰尤为严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光谱预处理方法无法实现不同品种菊花的准确鉴别,完整样品最佳鉴别正确率仅为8.33%,粉末样品最佳鉴别正确率为52.38%;通过软独立模式分类法结合预处理方法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鉴别结果,完整样品光谱数据经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优化后鉴别正确率为95%,粉末状样品数据采用原始数据的鉴别正确率为92.5%;Fisher线性判别分析方法结果最佳,完整样品数据经连续小波变换优化后可以得到97.5%的鉴别正确率,粉末状样品采用原始光谱便可得到100%鉴别正确率。以上结果表明,当采用合适的预处理和建模方法,完整样品和粉末状样品鉴别结果较为一致,基于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结合化学计量学可实现对不同品种菊花的准确无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 菊花 无损鉴别 FISHER线性判别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