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甲素单用及联合用药抗肿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
作者 石金凤 罗尧尧 +5 位作者 李佳鑫 罗锐锋 陈梁 李杰 章津铭 傅超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391-3398,共8页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病,如何有效地控制以及治愈肿瘤是当今医学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目前手术以及放疗化疗仍是其主要治疗方式,其中放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不容小觑。因此寻找低毒高效并且对肿瘤细胞具有靶向...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病,如何有效地控制以及治愈肿瘤是当今医学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目前手术以及放疗化疗仍是其主要治疗方式,其中放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不容小觑。因此寻找低毒高效并且对肿瘤细胞具有靶向性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升高,中药抗肿瘤作用日益成为研究热点,雷公藤甲素是一种来源于雷公藤的天然二萜类活性成分,作为雷公藤的高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等多重作用。大量的体内外研究证实其对多种癌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自噬、阻滞肿瘤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侵袭和转移、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介导肿瘤免疫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方式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该文在文献报道的基础上,对雷公藤甲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并针对目前有关雷公藤甲素的联合应用现状做分析,以促进雷公藤甲素研究的开展及临床上更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抗肿瘤 作用机制 联合应用
原文传递
Effect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on patients with severe,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 meta-analysis 被引量:21
2
作者 SHI jia-xin XU jin SUN Wen-kui SU xin ZHANG Yan SHI Y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40-146,共7页
Background This meta-analysis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on severe,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s PUBMED, CNKI, Wanfang, EMBASE and the Cochrane... Background This meta-analysis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on severe,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s PUBMED, CNKI, Wanfang, EMBASE and the Cochrane trials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stable COPD and receiving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compared with sham ventilation or no ventilation, were reviewed. The mortality, physiological and health related parameters were pooled to yield odds ratio (OR), weighted mean differences or 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 (SMD), wi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Results Eight parallel and three crossov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Pooled analysis for paralle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showed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1) Did not affect the 12- or 24-month mortality (OR 0.82, 95% Ch 0.48 to 1.41); (2) Improved the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tension (SMD -0.88, 95% Ch -1.43 to -0.34); (3) Did not improve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SMD 0.20, 95% CI: -0.06 to 0.46), maximal inspiratory pressure (SMD 0.01, 95% Ch -0.28 to 0.29) or 6-minute walk distance (SMD 0.17, 95% Ch -0.16 to 0.50); (4) Subgroup analysis showed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mproved the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tension in hypercapnic patients. Pooled analysis for crossov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did not show improvement in arterial blood gas or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with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Conclusions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mproves the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tension but does not improve the mortality, pulmonary function, or exercise tolerance and should be cautiously used in severe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ETA-ANALYSIS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STABLE
原文传递
维拉帕米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患者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侯霁芯 阚竞宇 +4 位作者 王丹 刘森 刘家欣 万进东 王沛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8期1523-1526,1591,共5页
目的:探讨经指引导管早期应用维拉帕米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1... 目的:探讨经指引导管早期应用维拉帕米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1月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于我院行急诊PCI的患者,共纳入162例患者,按随机方法(随机数字表)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82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患者在首次球囊扩张后早期经指引导管内给予维拉帕米(200μg),对照组患者则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再灌注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PCI术后冠脉血流情况,心肌梗死相关血清指标(CK-MB,cTn I)的峰值,住院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维拉帕米治疗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室性失常及无复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维拉帕米治疗组患者cTnI和CK-MB峰值分别为(46.63±13.77)μg/L和(139.87±35.45)U/L,生理盐水组cTnI和CK-MB峰值为(54.36±12.59)μg/L和(158.34±40.18)U/L,两组比较,P均<0.01。MACE事件两组间未见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前经导管早期给予维拉帕米不但可显著减少无复流现象,还可显著减少再灌注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住院期间MACE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维拉帕米 再灌注心律失常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在心脑血管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家欣 王丹 +2 位作者 刘森 万进东 王沛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9期1797-1800,共4页
细辛醚和β-细辛醚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的主要活性成分。近年研究发现,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除具有抗肿瘤、杀虫抑菌、止咳平喘、保护神经元、抗癫痫、抗抑郁等作用外,其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较好的药理活性。本文通过查... 细辛醚和β-细辛醚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的主要活性成分。近年研究发现,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除具有抗肿瘤、杀虫抑菌、止咳平喘、保护神经元、抗癫痫、抗抑郁等作用外,其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较好的药理活性。本文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从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保护心肌和血管细胞(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抗血栓形成,降血脂,改善血管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挖掘上述成分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探索相关的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醚 Β-细辛醚 心脑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Hoxc13/β-catenin Correlation with Hair Follicle Activity in Cashmere Goat 被引量:11
5
作者 WU jiang-hong ZHANG Yan-jun +5 位作者 ZHANG jia-xin CHANG Zi-li LI jin-quan YAN Zu-wei Husile ZHANG Wen-gu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7期1159-1166,共8页
Seasonal hair follicle activity and fibre growth in some Cashmere-bearing goats (Caprus hircus) is a cyclic process that is well characterized morphologically but understood incompletely at the molecular level. As a... Seasonal hair follicle activity and fibre growth in some Cashmere-bearing goats (Caprus hircus) is a cyclic process that is well characterized morphologically but understood incompletely at the molecular level. As an initial step in discovering regulators in hair-follicle activity and cycling, we used qPCR to investigate 19 genes expression in Cashmere goat side skin from 12 mon. Many of these gene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hair follicle development-relevant genes (HFDRGs) in the literature. Here we show that Hoxc13/β-catenin gene associated with the follicle activity. In addition, Hoxc13 was found to be expressed with an drastic increase between July and November for melatonin treatments.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Hoxcl3 on HFDRGs, fibroblasts and keratinocytes from Cashmere goat skin were transfected with p-ECFP- Hoxc13. 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overexpression ofHoxcl3 gene decreased HFDRGs with negative role for hair follicl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e HFDRGs with positive role for hair follicle development in vitro. These findings provide data on the Hoxc13 expression profile of normal Cashmere goat skin and Cashmere goat skin with melatonin treatment, and demonstrate hair-follicle-activity dependent regulation of Hoxc13 ex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xcl3 Β-CATENIN Cashmere goat hair follicle activity CYCLE
下载PDF
KD-Ⅲ-M型膝关节损伤中自体腘绳肌腱及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立虎 靳佳欣 +4 位作者 刘众成 姜金 王红 夏亚一 吴萌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观察KD-Ⅲ-M型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患者Ⅰ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修补手术的疗效,比较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并有限切开行内侧副韧带修补手术的基础上LARS人工韧带和自体对侧腘绳肌腱重建后... 目的:观察KD-Ⅲ-M型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患者Ⅰ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修补手术的疗效,比较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并有限切开行内侧副韧带修补手术的基础上LARS人工韧带和自体对侧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费用及术后疗效等。方法:2016年3月至2019年1月符合该研究标准的患者36例,分为两组。A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34.7±9.2)岁,选用自体腘绳肌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原位修补;B组16例,男15例,女1例,年龄(36.8±8.6)岁,选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自体同侧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原位修补。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分别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epcial Surgery,HSS)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价,组内及组间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感染及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A组手术时间(120.25±9.55) min,B组(106.63±8.85)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住院时间(10.60±1.64) d,B组住院时间(10.38±1.59)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术后不小于1年的随访,HSS评分A组由术前(32.95±5.03)分提高至术后(84.70±5.72)分(P<0.01),B组由术前(33.81±4.10)分提高至术后(85.00±5.25)分(P<0.01);Lyshlom评分,A组术前(21.10±3.46)分提高至术后(80.25±5.75)分(P<0.01),B组由术前(21.56±3.01)分提高至术后(80.00±4.30)分(P<0.01);两组患者组间术前术后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腘绳肌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原位修补较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自体同侧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原位修补的手术时间明显增加,后者住院费用高于前者,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绳肌腱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 内侧副韧带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抗乳腺癌的机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佳鑫 石金凤 +3 位作者 吴亿晗 胥海婷 傅超美 章津铭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3249-3256,共8页
乳腺癌已超过肺癌,成为全球最常见癌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雷公藤甲素为中药雷公藤主要活性成分,因其多靶点、多途径的高效抗肿瘤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研究发现,雷公藤甲素对乳腺癌作用敏感,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自... 乳腺癌已超过肺癌,成为全球最常见癌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雷公藤甲素为中药雷公藤主要活性成分,因其多靶点、多途径的高效抗肿瘤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研究发现,雷公藤甲素对乳腺癌作用敏感,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干预肿瘤细胞转移、抗肿瘤耐药、阻滞肿瘤细胞周期、影响肿瘤微环境等机制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活性,其治疗乳腺癌效果受到广泛的认可,有希望作为临床治疗药物。该文检索国内外近十年相关文献,对雷公藤甲素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作用及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同时还针对雷公藤甲素的不足,总结了多种应用策略,以期为雷公藤甲素用于治疗乳腺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乳腺癌 机制 应用
原文传递
胶原蛋白眶周填充的操作规范专家共识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光宇 罗盛康 +22 位作者 洪伟 陈萱宜 吴晓军 谢宏彬 常慧楠 陈利利 陈鸣琦 郭新雯 黄家鑫 刘宇兰 齐慧颉 谭文立 王宏燕 王曼 夏秋 杨东旭 支凌翔 朱琳 朱守超 车盈进 陈欣伟 李宏强 彭庆磊 《中国医疗美容》 2022年第9期1-8,共8页
1共识背景及目的眶周是围绕眼球周围组织的统称。由于其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眶周部位在面部衰老进程中会较早出现各种老龄化改变,如:“黑眼圈”、泪沟畸形、眶周皱纹、眉眼下垂、上睑凹陷等多种问题。目前,在眶周的年轻化治疗中... 1共识背景及目的眶周是围绕眼球周围组织的统称。由于其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眶周部位在面部衰老进程中会较早出现各种老龄化改变,如:“黑眼圈”、泪沟畸形、眶周皱纹、眉眼下垂、上睑凹陷等多种问题。目前,在眶周的年轻化治疗中,填充注射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眶周衰老 专家共识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功能化纳米递药系统用于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罗尧尧 石金凤 +4 位作者 陈梁 李佳鑫 马秀英 章津铭 耿福能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4566-4572,共7页
目前中医药用于抗肿瘤的优势日益凸显,雷公藤甲素呈现出广谱、高效的抗肿瘤活性,基于纳米载体的雷公藤甲素给药体系更是具有提高药物水溶性、改善药动学行为等优点,但容易对机体产生不可忽视的毒副作用。由于肿瘤血管异质性和聚乙二醇... 目前中医药用于抗肿瘤的优势日益凸显,雷公藤甲素呈现出广谱、高效的抗肿瘤活性,基于纳米载体的雷公藤甲素给药体系更是具有提高药物水溶性、改善药动学行为等优点,但容易对机体产生不可忽视的毒副作用。由于肿瘤血管异质性和聚乙二醇化困境,纳米递药系统从给药到发挥作用需克服多重生理及病理屏障。传统的雷公藤甲素纳米递药系统仅依靠实体瘤高渗透长滞留效应,难以实现纳米药物在肿瘤组织的主动蓄积、靶部位的特异性药物释放等,限制其抗肿瘤应用和临床转化。新型功能化纳米递药系统在传统纳米制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纳米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富集、穿透和药物控释等性能,在增强药效、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对近年来雷公藤甲素的新型功能化纳米递药系统,包括肿瘤主动靶向、肿瘤微环境响应、聚合物-药物偶联、多药共载联合4个方面用于抗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为雷公藤甲素等中药有效成分抗肿瘤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主动靶向 纳米系统 药物释放 抗肿瘤
原文传递
精准扶贫、政策惠企与企业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嘉鑫 陈今 刘志宇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4-93,共20页
已有研究对于企业的善举能否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兼顾的双赢局面并未达成一致。为此,本文借助我国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这一政策背景,考察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政府采购和表彰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研究发现,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具有增值效应... 已有研究对于企业的善举能否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兼顾的双赢局面并未达成一致。为此,本文借助我国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这一政策背景,考察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政府采购和表彰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研究发现,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具有增值效应,主要通过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和改善公司治理实现价值增值。同时政府采购扶贫订单对扶贫企业稳定经营业绩起到了积极作用,政府扶贫表彰有助于企业获取良好的社会声誉。进一步研究表明,精准扶贫的增值效应主要集中在市场竞争较低的行业以及相对贫困的扶贫地区。本文从企业行为和政策惠企的互补视角,拓展了精准扶贫的经济效果研究,并为如何动员企业守住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企业价值 政府采购 扶贫表彰
原文传递
Molecular Epidemiology and Sequencing of the G-L Intergenic Region of Rabies Viruses Isolated in China 被引量:8
11
作者 Sheng-Li MENG Ge-Lin XU +8 位作者 jia-xin YAN Ping-Gang MING Jie WU Xiao-MingYANG He-Tian MING Feng-Cai ZHU Dun-jin ZHOU QI-You XIAO Guan-Mu DONG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7年第1期26-33,共8页
一组 25 个狂犬病病毒(RABV ) ,从 24 条狗和一个人的盒子恢复了,在在 2004 和 2006 之间的中国从各种各样的区域被收集。G-L intergenic 区域的基因、种系发生的分析在 25 街 RABV 被执行孤立, CTN 疫苗 7 拉紧代。学习基于 519 bp... 一组 25 个狂犬病病毒(RABV ) ,从 24 条狗和一个人的盒子恢复了,在在 2004 和 2006 之间的中国从各种各样的区域被收集。G-L intergenic 区域的基因、种系发生的分析在 25 街 RABV 被执行孤立, CTN 疫苗 7 拉紧代。学习基于 519 bp 核苷酸顺序的比较,包含 G-L intergenic 区域。中国街紧张的核苷酸顺序相同从 95.5% ~ 100% 。种系发生的分析证明中国的所有孤立清楚地在 Lyssavirus 遗传型 1 支持了所有中国病毒的放置,他们根据他们的地理起源是分布式的。所有仔细中国紧张被联系,但是他们能仍然被划分成二个组:一些街紧张和一些 CTN 紧张。这研究基于 G-L Intergenic 区域的序列关于狂犬病病毒的分子的传染病学介绍细节。关键词狂犬病病毒 - 分子的传染病学 - G-L intergenic 区域 - 中国 CLC 数字 R373.33 基础条款:第 10 国家 five-year-plan (2004BA718 b03 ) 的关键技术 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bies virus Molecular Epidemiology G-L intergenic region China
下载PDF
防褐化处理对蒙古栎插穗生根及其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虞家昕 战昊 +2 位作者 王思进 王天宠 陆秀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124,229,共7页
研究防褐化处理对蒙古栎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以蒙古栎3年实生苗的嫩枝为材料,分别采用乙醇、硝酸银、抗坏血酸对插穗进行防褐化处理,采用500 mg·L^(-1) IBA-K浸蘸处理后扦插,并分别在扦插后0、10、20、30、40、50 d取样测定不同... 研究防褐化处理对蒙古栎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以蒙古栎3年实生苗的嫩枝为材料,分别采用乙醇、硝酸银、抗坏血酸对插穗进行防褐化处理,采用500 mg·L^(-1) IBA-K浸蘸处理后扦插,并分别在扦插后0、10、20、30、40、50 d取样测定不同生根时期氧化蛋白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防褐化处理可有效提高扦插生根率,以1%乙醇1 h+500 mg·L^(-1) IBA-K处理2 h最佳,生根率、根系效果指数分别为21.1%和5.713。在生根过程中,外施500 mg·L^(-1) IBA-K能够提升插穗内POD、PPO的活性,降低IAAO的活性,且IAA/ABA、IAA/ZR的比值升高,有利于蒙古栎嫩枝扦插生根。由此说明1%乙醇1 h浸泡结合500 mg·L^(-1) IBA-K激素处理,通过提高POD与PPO的活性,可降低IAAO的活性,增加IAA/ZR和IAA/ABA的比值,提升蒙古栎嫩枝扦插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嫩枝扦插 防褐化 氧化蛋白酶活性 内源激素
下载PDF
基因Ⅱ、Ⅶ型二价新城疫病毒样颗粒的制备和鉴定 被引量:6
13
作者 丁佳欣 李金斗 +8 位作者 刘亚林 张国军 姜翠翠 徐小洪 钱晶 于喜冰 吴金 尹仁福 丁壮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58-1863,共6页
将基因Ⅶ型新城疫NA-1株F、HN基因的胞外域与基因Ⅱ型新城疫Lasota株F、HN基因的胞内域及跨膜域进行融合,并命名为rNA-1 F/HN。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含有新城疫LaSota株M、F、HN等3个结构基因及rNA-1F、rNA-1 HN基因的重组杆状... 将基因Ⅶ型新城疫NA-1株F、HN基因的胞外域与基因Ⅱ型新城疫Lasota株F、HN基因的胞内域及跨膜域进行融合,并命名为rNA-1 F/HN。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含有新城疫LaSota株M、F、HN等3个结构基因及rNA-1F、rNA-1 HN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rBV-LaSota M、rBV-LaSota F、rBV-rNA-1 F、rBV-LaSota HN、rBV-rNA-1 HN。将几种重组杆状病毒共感染Sf9细胞96h后收取上清,经超速离心及蔗糖密度离心纯化病毒样粒子(virus-like particles,VLPs),并利用Western blot方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检测,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均正确表达且组装成与野生型NDV形态大小相似的VLPs。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新城疫标准疫苗株(LaSota株)及流行强毒株(NA-1株)二价NDV VLPs,为当前新城疫的防控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NDV)样颗粒 基因Ⅱ型NDV 基因Ⅶ型NDV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原文传递
Architecting Branch Structure in Terpolymer of CO_(2),Propylene Oxide and Phthalic Anhydride:An Enhancement in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s 被引量:7
14
作者 Wen-jing Wang Shu-Xian Ye +5 位作者 jia-xin Liang Cong-Xiao Fan Yong-Lan Zhu Shuan-jin Wang Min Xiao Yue-Zhong Meng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5期462-468,共7页
Poly(propylene carbonate phthalate)(PPC-P)is a chemically modified poly(propylene carbonate)(PPC)biodegradable thermoplastic by introducing phthalic anhydride(PA)as the third monomer into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propy... Poly(propylene carbonate phthalate)(PPC-P)is a chemically modified poly(propylene carbonate)(PPC)biodegradable thermoplastic by introducing phthalic anhydride(PA)as the third monomer into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propylene oxide(PO)and CO_(2).To enhance the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PC-P,a branching agent pyromellitic anhydride(PMDA)was introduced into the terpolymerization of PO,PA and CO_(2).The resulting copolymers with branched structure,named branched PPC-P,can be obtained using metal-free Lewis pair consisting of triethyl borane(TEB)and bis(triphenylphosphine)iminium chloride(PPNCl)as catalyst.The products obtained were analyzed by NMR spectroscopy and their thermal,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elt processability were evaluated by DSC,TGA,tensile test and melt flow index(MFI)measurement.The obtained branched PPC-P has a high molecular weight up to 156.0 kg·mol^(-1).It shows an increased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g)higher than 50℃and an enhanced tensile strength as high as 38.9 MPa.Noteworthily,the MFI value decreases obviously,indicative of an improved melt strength arising from the branched structure and high molecular weight.What is more,the branched PPC-P exhibits reasonable biodegradability,which demonstrates the great potential as a new green thermoplastic for the family of biodegradable pla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utilization Pyromellitic anhydride BIODEGRADABILITY Branched structure Melt flow index
原文传递
甘蓝型油菜BnaSLY1基因进化分析及功能研究
15
作者 李嘉欣 黄莹莹 +7 位作者 吴潞梅 赵伦 易斌 马朝芝 涂金星 沈金雄 傅廷栋 文静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7,共14页
赤霉素调控植物表皮细胞增长、茎叶伸长以及株型建成。拟南芥SLY1属于F-box蛋白,它通过靶向泛素化赤霉素信号转导路径的负向调控因子——DELLA蛋白来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然而油菜中BnaSLY1的基因功能尚未揭示。本研究对BnaSLY1进行了表达... 赤霉素调控植物表皮细胞增长、茎叶伸长以及株型建成。拟南芥SLY1属于F-box蛋白,它通过靶向泛素化赤霉素信号转导路径的负向调控因子——DELLA蛋白来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然而油菜中BnaSLY1的基因功能尚未揭示。本研究对BnaSLY1进行了表达特征和进化树分析,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了BnaSLY1不同拷贝数的突变体,结合RNA-Seq技术对BnaSLY1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Westar中有2个SLY1同源拷贝BnaA01.SLY1和BnaA06.SLY1,它们表达模式基本相同,为组成型表达基因,其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且在不同的油菜品种及十字花科植物间序列保守。与对照相比,单突bnaa01sly1和bnaa06sly1开花时间推迟,株高显著降低,而双突bnasly1还表现出深绿色光叶表型,叶片厚度增加,开花期比单突进一步推迟,株高也进一步降低。RNA-Seq结果显示,双突与Westar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生长素信号转导路径以及蜡质合成通路,多个开花时间相关基因表达也发生显著变化。本研究表明, BnaSLY1除影响植物株高和开花时间等生长发育进程,还影响表皮蜡质合成,为探索赤霉素信号转导路径在甘蓝型油菜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BnaSLY1 赤霉素 株型 蜡质合成 开花时间 RNA-SEQ
新型挥发性有机物吸附浓缩在线监测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甫华 吴曼曼 +5 位作者 乔佳 陈家新 吕金诺 蔡伟光 汪建凯 高伟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7-188,共12页
采用独特的双级深冷浓缩富集技术,研制了一种新型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吸附浓缩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对VOCs的深冷捕集和聚焦,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MS/FID)技术,该系统可对C_2~C_(12)烃类、含氧有机物及卤代烃... 采用独特的双级深冷浓缩富集技术,研制了一种新型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吸附浓缩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对VOCs的深冷捕集和聚焦,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MS/FID)技术,该系统可对C_2~C_(12)烃类、含氧有机物及卤代烃、有机硫化物等在内的100多种VOCs进行在线分析。通过测试PAMS和TO15混合标样(共计108种组分),95%化合物的定量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大于0.99,91%化合物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对苯的检测限可达1×10^(-12) mol/mol。该方法能够满足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在线监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监测 双级深冷 浓缩富集
下载PDF
AB-8大孔树脂纯化柑橘皮总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邓祥宜 李佳鑫 +3 位作者 戴晶 鲜政 金显 张诗雨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595-2598,2601,共5页
通过静态吸附解吸实验以及动态吸附解吸实验,优化了AB-8大孔树脂纯化柑橘皮黄酮的工艺。结果表明,AB-8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饱和吸附量15 mg/g(以树脂湿重计),饱和吸附时间180 min,样液最佳p H 5. 5,样液中黄酮浓度高有利于吸附; AB-8大... 通过静态吸附解吸实验以及动态吸附解吸实验,优化了AB-8大孔树脂纯化柑橘皮黄酮的工艺。结果表明,AB-8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饱和吸附量15 mg/g(以树脂湿重计),饱和吸附时间180 min,样液最佳p H 5. 5,样液中黄酮浓度高有利于吸附; AB-8大孔树脂的静态解吸液乙醇最佳浓度为80%,黄酮解吸速度很快,少量解吸液可较好地洗脱而得到高浓度黄酮溶液;动态吸附流速3 BV/h,解吸流速6 BV/h,纯化柑橘黄酮的回收率为75. 07%,纯化倍数为4. 14;柑橘皮黄酮主要以糖苷形式存在,苷元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皮渣 黄酮 AB-8大孔树脂 纯化 有机溶剂萃取
下载PDF
基于带有噪声输入的稀疏高斯过程的人体姿态估计 被引量:6
18
作者 夏嘉欣 陈曦 +2 位作者 林金星 李伟鹏 吴奇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3-705,共13页
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 GPR)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回归方法,可以用于解决输入输出均为多元变量的人体姿态估计问题.计算复杂度是高斯过程回归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而常用的降低计算复杂度的方法为稀疏表示算法.在稀疏算... 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 GPR)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回归方法,可以用于解决输入输出均为多元变量的人体姿态估计问题.计算复杂度是高斯过程回归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而常用的降低计算复杂度的方法为稀疏表示算法.在稀疏算法中,完全独立训练条件(Fully independent training conditional, FITC)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算法,多用于解决输入变量彼此之间完全独立的回归问题.另外,输入变量的噪声问题是高斯过程回归的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对于测试的输入变量噪声,可以通过矩匹配的方法进行解决,而训练输入样本的噪声则可通过将其转换为输出噪声的方法进行解决,从而得到更高的计算精度.本文基于以上算法,提出一种基于噪声输入的稀疏高斯算法,同时将其应用于解决人体姿态估计问题.本文实验中的数据集来源于之前的众多研究人员,其输入为从视频序列中截取的图像或通过特征提取得到的图像信息,输出为三维的人体姿态.与其他算法相比,本文的算法在准确性,运行时间与算法稳定性方面均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态估计 回归分析 稀疏高斯过程 噪声输入 视频处理
下载PDF
基于纳米共载策略的光热治疗联合化疗抗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胥海婷 吴亿晗 +3 位作者 石金凤 李佳鑫 章津铭 傅超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74-1783,共10页
近年来多模式联合抗肿瘤成为临床肿瘤治疗的有效策略。光热治疗以其微创、可控、高效、特异性强等特点,可有效弥补传统药物治疗造成的毒副作用、肿瘤耐药等不足。研究表明将光热治疗与化疗联合,表现出较好的协同抗肿瘤效果。然而,化疗... 近年来多模式联合抗肿瘤成为临床肿瘤治疗的有效策略。光热治疗以其微创、可控、高效、特异性强等特点,可有效弥补传统药物治疗造成的毒副作用、肿瘤耐药等不足。研究表明将光热治疗与化疗联合,表现出较好的协同抗肿瘤效果。然而,化疗药物和光热试剂可能具有不同的体内药动学行为,难以保证两者在肿瘤部位的有效传递,且存在游离形式在体内易被代谢降解等问题。如何将两种治疗模式的药物/光热试剂专属、高效、同步递送到肿瘤组织,以达到最佳联合抗肿瘤效果,是两者联合抗肿瘤应用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纳米递药技术的发展为肿瘤治疗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结合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光热治疗联合化疗抗肿瘤机制、纳米共载递药优势、常用的纳米材料类型特点及载药原理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肿瘤多模式联合治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治疗 纳米载体 化疗药物 共递送 肿瘤治疗
原文传递
小金胶囊点评规则探索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文青 刘津 +2 位作者 田佳鑫 李金梅 李培红 《中南药学》 CAS 2020年第5期888-892,共5页
目的探讨小金胶囊临床合理性用药的点评依据,建立其合理性评价标准,并依据此标准对该药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处方专项点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抽取2018年11月使用小金胶囊的门、急诊处方共计564份,调查研究了其临床用... 目的探讨小金胶囊临床合理性用药的点评依据,建立其合理性评价标准,并依据此标准对该药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处方专项点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抽取2018年11月使用小金胶囊的门、急诊处方共计564份,调查研究了其临床用药的现状。结合本院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小金胶囊的合理性评价标准,根据建立的评价标准对其适应证、用法用量、联合用药、重复用药等方面进行专项点评,分析其用药的合理性,并对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合理性评价标准进行专项点评,发现564份小金胶囊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共有80张(占14.18%),其中适应证不适宜有20例(占3.55%),用法用量不适宜4例(占0.71%),遴选药品不适宜36例(占6.38%),联合用药不适宜18例(占3.19%),重复用药2例(占0.35%)。结论门、急诊使用小金胶囊的处方其临床使用情况存在一定问题,建立小金胶囊的合理性评价标准切实可行,依据其合理性评价标准进行处方专项点评,可发现其不合理用药的具体情况,从而对其临床用药加强管理,促进其合理用药的宣传和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金胶囊 合理性评价标准 中成药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