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分析高州市2023—202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结果。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检索收集2023年1月—2024年3月期间的预防接种AEFI监测报告数据,对AEFI监测结果予以描...目的探究分析高州市2023—202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结果。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检索收集2023年1月—2024年3月期间的预防接种AEFI监测报告数据,对AEFI监测结果予以描述性分析。结果2023年1月—2024年3月高州市接种疫苗出现245例AFEI,平均每年报告发生率为15.22/10万剂次。一般反应占比80.00%(196/245)、异常反应占比10.61%(26/245),未出现接种事故以及疫苗质量事故。AFEI个案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36∶1;以<1岁者发生AEFI最多,10~15岁者发生AEFI最少。接种至出现症状的间隔时间以<1 d发生AEFI最多。AFEI报告涉及疫苗36种,前三位是百白破疫苗(无细胞)、麻腮风疫苗、13价肺炎疫苗;报告发生率前三位是带状疱疹疫苗(CHO细胞)、ACYW135流脑疫苗(结合)、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引起一般反应的疫苗前两位是带状疱疹疫苗(CHO细胞)、ACYW135流脑疫苗(结合);引起异常反应的疫苗前两位是麻腮风疫苗、23价肺炎球菌疫苗。结论2023年1月—2024年3月高州市AEFI监测结果符合监测要求,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预防接种疫苗的安全性,但需关注AFEI报告中发生率较高的疫苗,并需加强高州市AEFI监测,提升AEFI监测的及时性与灵敏度。展开更多
目的利用正电子核素^124I对人源化抗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重链抗体的Fab段Nb1756进行标记并合成分子探针,通过系列基础实验评价该分子探针对于PD-L1检测的有效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2-溴代丁二酰亚...目的利用正电子核素^124I对人源化抗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重链抗体的Fab段Nb1756进行标记并合成分子探针,通过系列基础实验评价该分子探针对于PD-L1检测的有效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2-溴代丁二酰亚胺标记^124I,获得^124I-Nb1756分子探针并进行质量控制,分析其标记率、放射化学纯度和体内外稳定性。建立结肠癌LOVO荷瘤裸鼠模型,借助Micro-PET/CT设备,评价^124I-Nb1756在上述模型动物体内和肿瘤中的分布及代谢情况。结果^124I-Nb1756标记率>99%,放射化学纯度>99%,放射化学产率为75%~80%,比活度约为11.1 MBq/nmol。Micro-PET/CT显示该分子探针在肿瘤病灶中特异性摄取,肿瘤病灶中分子探针的聚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124I-Nb1756分子探针制备过程简便且标记率高,该分子探针能够特异靶向肿瘤病灶中的PD-L1,并可对肿瘤进行长时间显像观察,可为选择肿瘤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帮助。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分析高州市2023—202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结果。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检索收集2023年1月—2024年3月期间的预防接种AEFI监测报告数据,对AEFI监测结果予以描述性分析。结果2023年1月—2024年3月高州市接种疫苗出现245例AFEI,平均每年报告发生率为15.22/10万剂次。一般反应占比80.00%(196/245)、异常反应占比10.61%(26/245),未出现接种事故以及疫苗质量事故。AFEI个案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36∶1;以<1岁者发生AEFI最多,10~15岁者发生AEFI最少。接种至出现症状的间隔时间以<1 d发生AEFI最多。AFEI报告涉及疫苗36种,前三位是百白破疫苗(无细胞)、麻腮风疫苗、13价肺炎疫苗;报告发生率前三位是带状疱疹疫苗(CHO细胞)、ACYW135流脑疫苗(结合)、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引起一般反应的疫苗前两位是带状疱疹疫苗(CHO细胞)、ACYW135流脑疫苗(结合);引起异常反应的疫苗前两位是麻腮风疫苗、23价肺炎球菌疫苗。结论2023年1月—2024年3月高州市AEFI监测结果符合监测要求,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预防接种疫苗的安全性,但需关注AFEI报告中发生率较高的疫苗,并需加强高州市AEFI监测,提升AEFI监测的及时性与灵敏度。
文摘目的利用正电子核素^124I对人源化抗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重链抗体的Fab段Nb1756进行标记并合成分子探针,通过系列基础实验评价该分子探针对于PD-L1检测的有效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2-溴代丁二酰亚胺标记^124I,获得^124I-Nb1756分子探针并进行质量控制,分析其标记率、放射化学纯度和体内外稳定性。建立结肠癌LOVO荷瘤裸鼠模型,借助Micro-PET/CT设备,评价^124I-Nb1756在上述模型动物体内和肿瘤中的分布及代谢情况。结果^124I-Nb1756标记率>99%,放射化学纯度>99%,放射化学产率为75%~80%,比活度约为11.1 MBq/nmol。Micro-PET/CT显示该分子探针在肿瘤病灶中特异性摄取,肿瘤病灶中分子探针的聚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124I-Nb1756分子探针制备过程简便且标记率高,该分子探针能够特异靶向肿瘤病灶中的PD-L1,并可对肿瘤进行长时间显像观察,可为选择肿瘤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