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还田下氮肥运筹对夏玉米不同时期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4
1
作者 张鑫 周卫 +2 位作者 艾超 黄绍敏 梁国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5-306,共12页
【目的】通过研究秸秆还田下氮肥运筹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揭示土壤细菌群落对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规律,为调节土壤养分,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生物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河南农业科学院原阳试验... 【目的】通过研究秸秆还田下氮肥运筹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揭示土壤细菌群落对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规律,为调节土壤养分,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生物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河南农业科学院原阳试验基地5年连续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CK)、单施化肥(氮肥基追比1∶1,N)和秸秆全量还田下氮肥基追比1∶1(SN1)、1∶1.5(SN2)和1∶2(SN3)共5个处理,于2016年夏玉米抽丝期和收获期采集0-20 cm土壤样品,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基础理化性质,采用荧光微型板酶检测技术测定土壤酶活性,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结果】秸秆还田下氮肥基追比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产生明显影响,相比于N处理,SN1处理显著增产9.98%;SN1和SN2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9.83、5.10个百分点。在夏玉米抽丝期和收获期,相比于N处理,秸秆还田下各氮肥运筹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pH、有机碳、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其中均以SN1处理增幅最为明显。在玉米抽丝期,除土壤磷酸酶外,SN1处理土壤酶活性均为最高;SN1处理对收获期土壤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甘酶、β-木糖苷酶、α-葡萄糖苷酶和酚氧化酶活性的促进最明显。细菌群落除抽丝期SN1与CK处理Shanno指数显著高于N处理而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N处理外,其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各施肥处理下门水平和纲水平的主要优势种群均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α-变形菌纲和放线菌纲。线性判别效应分析(LEfSe)显示,不同生育期比较,抽丝期最大LDA(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值为酸杆菌纲,收获期为芽单胞菌纲;而同一生育期各处理间比较,抽丝期各处理最大LDA值均为变形菌门的α-变形菌纲,收获期均为γ-变形菌纲。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抽丝期土壤pH(P=0.002)、有机质含量(P=0.004)和收获期土壤pH(P=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 氮肥运筹 高通量测序 土壤酶活性 细菌群落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外源磷素长期协同使用对潮土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郭斗斗 黄绍敏 +4 位作者 张珂珂 张水清 宋晓 王柏寒 岳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51-1659,共9页
【目的】施入外源磷素是提升土壤有效磷的重要途径,不同磷源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和存在形态对土壤磷素有效性起决定作用。研究有机无机外源磷素长期配合使用的协同关系及其对潮土磷素有效性的影响,可为合理减少磷肥施用,提高磷肥利用率... 【目的】施入外源磷素是提升土壤有效磷的重要途径,不同磷源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和存在形态对土壤磷素有效性起决定作用。研究有机无机外源磷素长期配合使用的协同关系及其对潮土磷素有效性的影响,可为合理减少磷肥施用,提高磷肥利用率和科学管理土壤磷素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25年肥料定位试验,选取不施磷肥(P0)、单施化肥(FP)、化肥与有机肥配施(FP+M)、化肥与秸秆配施(FP+S)四个处理,分析了化肥、有机肥、秸秆作为主要外源磷素长期协同使用对作物可持续生产能力、磷肥利用效率、施肥后效及潮土磷素形态和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连续处理25年后,P0、FP、FP+M、FP+S处理小麦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49.0%、14.8%、17.2%、15.4%,玉米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28.7%、27.1%、24.4%、23.2%,产量的稳定性均比不施磷提升,尤其是小麦产量稳定性显著增加;P0、FP、FP+M、FP+S处理产量的可持续性指数小麦依次为0.23、0.62、0.60、0.64,玉米依次为0.45、0.47、0.53、0.52,施磷对小麦产量的可持续指数影响比玉米更大。FP、FP+M、FP+S处理的磷素累积生理效率分别为188.3、163.2和177.6 kg/kg,平均后效分别为1.30%、0.71%和1.16%,单施化肥磷素的效果高于磷肥配施有机肥、秸秆。长期不施磷肥,土壤无机磷各组分含量均降低,且主要消耗了土壤中无效态的O-P,P0处理减少的O-P占无机磷减少量的41.3%。长期投入化学磷素,降低了无效态磷的比例,但土壤对化学磷素的固定作用仍较强,FP处理Ca_8-P含量由12.0%提升到21.1%,无效态的O-P和Ca_(10)-P由77.7%减少为62.9%(占比仍超过60%),土壤Olsen-P由6.4 mg/kg提升到20.7 mg/kg。化学磷素与有机肥磷素协同使用可促使无效态磷向有效态磷及缓效态磷转化,提升土壤磷素有效性,FP+M处理Ca_2-P占比由2.0%提升到5.4%,缓效态的Al-P、Ca_8-P、Fe-P占比增加25.6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磷素 有机无机磷协同 磷素有效性 磷形态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磷素形态和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吴璐璐 张水清 +4 位作者 黄绍敏 杜伟 柳小琪 王晓红 吕家珑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9-386,共8页
研究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各形态磷含量变化及磷有效性的影响,为潮土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开始于1990年,设CK (不施肥)、N2 (单施尿素)、N2P (不施钾肥)、N2K (不施磷肥)、N1PK (低量氮肥和磷钾肥)、N2PK (平衡施肥... 研究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各形态磷含量变化及磷有效性的影响,为潮土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开始于1990年,设CK (不施肥)、N2 (单施尿素)、N2P (不施钾肥)、N2K (不施磷肥)、N1PK (低量氮肥和磷钾肥)、N2PK (平衡施肥)、N3PK (中高量施肥)、N4PK (高量氮肥和磷钾肥)、N2PKM (化肥和有机肥)、N2PKS (化肥和玉米秸秆还田)10个处理;采用Tiessen-Moir磷素分级法测定各施肥处理土壤不同形态磷含量,用常规方法测定有效磷、全磷含量,分析不同形态磷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经过28年定位施肥处理,N2PKM处理土壤各形态磷含量为盐酸态磷(HCl-P)>残留态磷(Residual-P)>氢氧化钠无机磷(NaOH-Pi)>氢氧化钠有机磷(NaOH-Po)>碳酸氢钠无机磷(NaHCO3-Pi)>水溶性磷(Resin-Pi)>碳酸氢钠有机磷(NaHCO3-Po)。在各施肥处理间,N2P、N1PK、N2PK、N3PK、N4PK、N2PKM、N2PKS处理土壤Resin-Pi、NaHCO3-Pi和NaOH-Pi含量显著高于CK、N2、N2K处理,而处理间NaHCO3-Po、NaOH-Po、HCl-P和Residual-P含量差异不显著。除NaOH-Po外,其它形态磷含量与供试土壤有效磷、全磷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其中Resin-Pi对有效磷贡献最大,说明Resin-Pi是最有效的磷源。供试土壤条件下,合理配施化肥有机肥,可以激发磷素后效,使积累磷素向有效态转化,施用有机肥料能显著提高土壤中各磷组分含量,其中有机无机配施处理(N2PKM)提高程度高于单施化肥(N2PK),施用秸秆处理的各磷组分含量同样显著高于不施肥和化肥处理,且施用有机肥和秸秆处理(N2PKS)的中活性和中等活性磷均与土壤速效磷、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可在潮土上施用有机肥或秸秆处理,从而保持高比例的土壤有效磷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潮土 Tiessen磷分级 磷素形态 有效性
原文传递
长期施肥下三种旱作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矿化势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息伟峰 徐新朋 +7 位作者 赵士诚 魏丹 周宝库 黄绍敏 余喜初 仇少君 何萍 周卫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94-2104,共11页
【目的】通过研究长期施肥下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矿化势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期明确影响土壤有机碳贮存的可控因素,为进一步增加土壤有机碳贮存和农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黑龙江省、河南省和江西省的黑土... 【目的】通过研究长期施肥下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矿化势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期明确影响土壤有机碳贮存的可控因素,为进一步增加土壤有机碳贮存和农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黑龙江省、河南省和江西省的黑土、潮土和红壤长期定位试验的不施肥处理(CK)、单施化肥处理(CF)和有机肥化肥配施处理(MCF),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含量(MBC),拟合土壤有机碳矿化势(C0)和动力学常数(Kc)。并根据长期定位试验土壤有机碳的变化,采用RothC模型模拟计算碳投入量和有机碳贮存速率。【结果】3种土壤MCF处理的有机碳含量及其矿化势最高。黑土中,MCF处理有机碳含量及其矿化势分别比CK显著增加了4.17%、33.94%(P<0.05),MCF处理有机碳含量与CF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有机碳矿化势比CF处理显著增加了31.73%(P<0.05)。潮土中,MCF处理有机碳含量比CK和CF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40.59%、21.94%(P<0.05);MCF处理有机碳矿化势与CF处理差异不显著,是CK处理的3.14倍。红壤中,MCF处理有机碳含量比CK和CF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64.35%、43.10%(P<0.05),有机碳矿化势分别显著增加了22.20%、15.69%(P<0.05)。黑土和红壤MCF处理微生物熵(MBC∶SOC)及矿化熵(C0∶SOC)显著高于CK处理,潮土CF处理微生物熵及矿化熵显著高于MCF和CK处理(P<0.05)。方差分析表明,土壤类型和施肥措施及其相互作用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矿化参数总体上有极显著影响(P<0.01)。偏相关分析表明,分别控制温度、降水和蒸发条件下,土壤有机碳与碱解氮、速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碳矿化势与碳投入、全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动力学常数显著负相关;分别控制温度和降水条件下,土壤有机碳与其矿化势、碳投入、全氮、碱解氮、速效磷显著正相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增加全氮含量以及降低年平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土壤 长期施肥 有机碳 矿化势
下载PDF
潮土CaCl_2-P含量对磷肥施用的响应及其淋失风险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申艳 段英华 +3 位作者 黄绍敏 郭斗斗 张盛楠 徐明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89-1696,共8页
【目的】土壤有效磷(Olsen-P)与可溶性磷(Ca Cl_2-P)含量之间存在着平衡,研究磷肥施用量对潮土Ca Cl_2-P和Olsen-P及其比值的影响,评价磷素的淋失风险,可为潮土区合理利用养分资源、减少磷肥投入和流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长期... 【目的】土壤有效磷(Olsen-P)与可溶性磷(Ca Cl_2-P)含量之间存在着平衡,研究磷肥施用量对潮土Ca Cl_2-P和Olsen-P及其比值的影响,评价磷素的淋失风险,可为潮土区合理利用养分资源、减少磷肥投入和流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长期定位监测基地的5个处理(对照、NPK、预备处理、NPKM和1.5NPKM处理,简称OP1、OP2、OP3、OP4、OP5),5个处理的土壤Olsen-P含量存在显著差异(0.8、12.5、25.7、44.7、56.4mg/kg),据此在每个处理上再设置5个施磷量水平(F0、F1、F2、F3、F4),试验采取微区形式,随机区组设计,种植作物为夏玉米–冬小麦双季轮作。作物收获后,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Olsen-P和CaCl_2-P含量,建立Olsen-P和CaCl_2-P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土壤CaCl_2-P含量为0.07~2.68 mg/kg,约为Olsen-P含量的0.5%~5.6%。短期高量磷肥施用可以显著提高土壤Olsen-P和CaCl_2-P含量,但土壤Olsen-P和CaCl_2-P的增加不同步。当土壤Olsen-P低于28.0 mg/kg时,Ca Cl2-P/Olsen-P比值随着Olsen-P的增加而降低,当Olsen-P增加至28.0 mg/kg后,Ca Cl2-P/Olsen-P比值随着Olsen-P的增加迅速增加,这表明磷肥施用首先提高土壤Olsen-P含量,Olsen-P增长到一定程度后CaCl_2-P才迅速增加。土壤CaCl_2-P和Olsen-P的关系符合双直线模型,突变点时土壤Olsen-P含量为30.2 mg/kg,对应的CaCl_2-P含量为0.3 mg/kg。当土壤Olsen-P含量超过30.2 mg/kg时,土壤磷素淋失风险增加。【结论】高量磷肥施用可以提高土壤CaCl_2-P含量,促进作物对磷的吸收,但同时增加了土壤磷素的淋失风险。研究区土壤磷素淋失临界值为30.2 mg/kg,微区试验中超过50%的小区土壤Olsen-P含量已经超过磷素淋失临界值,存在磷素淋失风险,应加强农田磷肥的科学施用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磷 OLSEN-P CaCl2-P 淋失风险 潮土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碱性土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响应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微微 周怀平 +4 位作者 黄绍敏 杨军 刘树堂 马俊永 张淑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3-274,共12页
【目的】磷素易于在土壤中固定,碱性土壤更甚,影响着磷肥的肥效和利用效率。研究长期施用磷肥对我国北方碱性土有效磷与磷盈亏的影响,为碱性土地区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是基于河北、北京、山东、天津、河南和山西的... 【目的】磷素易于在土壤中固定,碱性土壤更甚,影响着磷肥的肥效和利用效率。研究长期施用磷肥对我国北方碱性土有效磷与磷盈亏的影响,为碱性土地区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是基于河北、北京、山东、天津、河南和山西的6个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试验周期为1991—2011年。所有定位施肥试验均设有不施磷肥(P0)、单施化学磷肥(P)、化肥配施秸秆(P+S)、单施有机肥(M)、化肥配施有机肥(P+M)5个处理,施磷方式和施磷量不同。分析了土壤有效磷、作物产量、有机质、pH随时间的变化特征,计算了土壤有效磷含量与作物产量、土壤磷盈亏、磷肥利用率的关系,用冗余分析得出每100 kg/hm^(2)磷盈余下土壤有效磷变量(有效磷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P 0处理土壤磷亏缺为‒357.73~‒28.21 kg/hm^(2),有效磷含量随种植时间延长下降,下降速率为0.14 mg/(kg·year),此处理下作物产量较低,小麦低于2000 kg/hm^(2),玉米低于4000 kg/hm^(2)。4个施磷肥处理(P,P+S,M,P+M)土壤磷表现为盈余,21年连续施肥磷总盈余为23.65~860.93 kg/hm^(2),磷盈余量顺序为P+M>P>P+S>M。土壤有效磷含量随种植时间延长上升,年平均上升速率为P+M[4.85 mg/(kg·year)]>M[1.87 mg/(kg·year)]>P+S[0.65 mg/(kg·year)]>P[0.63 mg/(kg·year)]。施用磷肥的小麦产量为3399~7880 kg/hm^(2),4个施磷肥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玉米产量为4186~9176 kg/hm^(2),以P+M处理玉米产量最高,P处理最低。土壤有效磷含量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可以用Mitscherlich方程模拟(P<0.01),小麦和玉米产量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而增加,在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达到22.47和20.68 mg/kg后不再增加。小麦P+S处理的磷肥利用率最高,21年均值为16.17%;玉米以M处理的磷肥利用率最高,21年均值为16.45%。小麦和玉米磷肥利用率均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升高而上升,以P+S处理上升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土 作物产量 磷肥利用率 有效磷效率 有机质 磷盈亏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选刺三加茎、叶中总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高林晓 郭蒙 +3 位作者 黄绍敏 马考 刘杰 杨再波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43-749,共7页
以刺三加茎、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提取刺三加茎、叶中总多酚。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选了刺三加茎、叶中提取总多酚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刺三加茎中总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乙醇体积分数45%、料液比1∶35(g/mL)... 以刺三加茎、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提取刺三加茎、叶中总多酚。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选了刺三加茎、叶中提取总多酚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刺三加茎中总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乙醇体积分数45%、料液比1∶35(g/mL)、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45℃,总多酚平均含量为9.42 mg/g,提取率平均值为1. 10%;刺三加叶中总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乙醇体积分数45%、料液比1∶10(g/mL)、提取时间70 min、提取温度50℃,总多酚平均含量为13. 46mg/g,提取率平均值为1. 35%。刺三加茎、叶中加标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 13%和99. 18%,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 35%和1. 68%(n=6)。该实验方法简便、可靠、准确,为进一步研究总多酚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三加 超声提取 总多酚 正交试验 酒石酸亚铁比色法
下载PDF
基于地面观测光谱数据的冬小麦冠层叶片氮含量反演模型 被引量:10
8
作者 宋晓 许端阳 +5 位作者 黄绍敏 黄晨晨 张水清 郭斗斗 张珂珂 岳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36-1644,共9页
冬小麦冠层叶片氮含量是反映其产量与品质的重要指标,构建高普适性、高精准性冬小麦冠层叶片氮含量高光谱反演模型对提高其监测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不同地点、品种、年份、施氮水平、生育期的大田试验数据为基础,基于两波段光谱植被指... 冬小麦冠层叶片氮含量是反映其产量与品质的重要指标,构建高普适性、高精准性冬小麦冠层叶片氮含量高光谱反演模型对提高其监测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不同地点、品种、年份、施氮水平、生育期的大田试验数据为基础,基于两波段光谱植被指数NDRE和550 nm光谱反射率组合构建一个三波段植被指数NEW-NDRE,并与11个传统冬小麦冠层叶片氮素光谱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EW-NDRE及传统植被指数中NDRE、NDDA、RI-1dB与冬小麦冠层叶片氮含量的相关性较好;其中,灌浆初期NEW-NDRE与冬小麦冠层叶片氮含量相关性最好,决定系数R^2为0.9,均方根误差(RMSE)为0.4;经独立数据检验,以NEW-NDRE为变量建立的冬小麦冠层叶片氮含量反演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RE)为9.3%,明显低于以NDRE、NDDA、RI-1dB为变量的模型RE。总体上,新构建的NEW-NDRE对冬小麦冠层叶片氮含量的模拟能力显著优于传统指数,减弱了试验条件的限制性,可为精准施肥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素监测 高光谱 模型
原文传递
新型氮肥对潮土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岳克 钟雯瑾 +5 位作者 宋晓 张珂珂 郭斗斗 黄绍敏 杨自超 张水清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0-139,共10页
通过研究不同施氮量下,新型氮肥与普通氮肥对潮土大田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地上部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用以探明华北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科学合理施氮及适宜氮肥品种。从2016年6月开始在河南省现代农业... 通过研究不同施氮量下,新型氮肥与普通氮肥对潮土大田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地上部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用以探明华北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科学合理施氮及适宜氮肥品种。从2016年6月开始在河南省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轻壤质潮土上设置了3种氮肥(控失尿素、腐植酸尿素和普通尿素)和6个施氮水平(0、100、150、200、250、300 kg·hm^-2)的长期试验,以不施氮为对照,共16个处理。小麦收获期测产,并统计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氮肥类型和施氮量及两者交互作用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地上部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都有显著影响。3种氮肥,冬小麦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各施氮处理与不施氮相比,分别增产29.0%~66.2%、27.7%~79.7%、13.9%~59.4%。其中,控失尿素的增产效果显著,与腐植酸尿素和普通尿素相比,在施氮量为300 kg·hm^-2时,达到最大产量7 970 kg·hm^-2,比普通尿素和腐植酸尿素分别提高了8.1%和12.7%。3种氮肥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也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小麦每公顷穗数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并且控失尿素和腐植酸尿素小麦平均每公顷穗数分别比普通尿素提高了12.8%和17.3%。其中,腐植酸尿素处理小麦穗粒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施氮量为300 kg·hm^-2时,最大穗粒数达到34.6粒·穗^(-1),比普通尿素增加了23.1%。对于3种施氮肥处理,小麦地上部吸氮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小麦产量表现一致的趋势。其中以控失尿素的小麦地上部平均吸氮量最大,为161.3 kg·hm^-2;其次是腐植酸尿素,为154.7kg·hm^-2,分别比普通尿素提高了9.6%和5.1%。与普通尿素相比,控失尿素平均氮肥利用率提高了9.6个百分点,施用控失尿素能够提高小麦氮肥利用率、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其中腐植酸尿素处理,小麦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氮肥 施氮量 冬小麦 产量 吸氮量 氮肥利用率 土壤全氮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磷高效品种筛选和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晨晨 宋晓 +2 位作者 黄绍敏 张珂珂 刘亚茹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92-299,共8页
通过探究不同小麦品种磷利用效率差异,筛选出磷高效小麦品种,为培育磷高效小麦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国家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进行,通过对27个小麦品种的12个磷效率相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从而将不同磷效率类型小... 通过探究不同小麦品种磷利用效率差异,筛选出磷高效小麦品种,为培育磷高效小麦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国家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进行,通过对27个小麦品种的12个磷效率相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从而将不同磷效率类型小麦品种进行分类。结果表明,12个磷效率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范围为2.72%~37.69%;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0.04%,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初步将供试小麦品种分为3种磷效率类型。初步筛选出2个磷高效品种(许科168、洛麦34),磷中效品种4个,磷低效品种2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磷高效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磷素下移及有效磷生态阈值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珂珂 黄绍敏 +4 位作者 郭斗斗 宋晓 岳克 张水清 黄晨晨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69,共6页
研究长期施肥条件下磷素下移情况及其与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的关系,明确有效磷生态阈值对作物产量和农业生态安全有重要的意义。试验基于"国家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站" 30年定位试验,选取5个处理,即不施磷肥(NK)... 研究长期施肥条件下磷素下移情况及其与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的关系,明确有效磷生态阈值对作物产量和农业生态安全有重要的意义。试验基于"国家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站" 30年定位试验,选取5个处理,即不施磷肥(NK)、施用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配施(MNPK)、MNPK处理施肥量的1.5倍(1.5NPKM)、氮磷钾化肥与玉米秸秆还田配施(SNPK),采集0~20、 20~40、40~60、60~80、80~100 cm土壤样品,分析有效磷含量,研究土壤有效磷垂直变化,并分析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与磷素下移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可提高有效磷含量,施磷量越高,有效磷含量增加越快;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15.7~24.7 mg/kg,磷素下移慢,可下移到40~60 cm土层;而有效磷含量大于55.6 mg/kg时,磷素下移速度显著增加,下移到60~80 cm土层,并且下移量更大。综上,磷素下移的深度受耕层有效磷含量的影响,潮土区土壤有效磷生态阈值为25 mg/kg,既满足作物高产对养分的需要,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为15~25 mg/kg时,控制磷的投入量;当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超出25 mg/kg,减少磷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有效磷 有效磷生态阈值 生态安全
下载PDF
海藻酸钠寡糖灌根处理对小麦根际土壤特性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运红 和爱玲 +5 位作者 姚健 骆晓声 杜君 杨占平 黄绍敏 宝德俊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54-1060,共7页
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郑麦0943"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2,4,6 g/L)海藻酸钠寡糖(AOS)灌根处理对小麦根际土壤特性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2 g/L AOS处理的根际脲酶、磷酸转化酶... 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郑麦0943"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2,4,6 g/L)海藻酸钠寡糖(AOS)灌根处理对小麦根际土壤特性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2 g/L AOS处理的根际脲酶、磷酸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68.1%、14.4%和16.9%;4 g/L和6 g/L处理的根际脲酶活性也显著增加。3个质量浓度AOS处理的小麦根际速效氮含量显著降低19.5%~27.5%,但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15.6%~40.9%,pH也显著提高。4 g/L和6 g/L AOS处理的小麦氮、磷、钾总累积量有不同程度增加。3个质量浓度AOS处理的小麦氮、磷利用效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3.5%~8.9%和6.8%~8.6%;2 g/L AOS处理的钾利用效率也显著提高3.2%。该结果说明AOS灌根处理可改善小麦根系微环境、促进小麦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寡糖 小麦 根际 土壤特性 养分吸收利用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凌云阳 吴智芬 +2 位作者 黄少敏 张学志 刘绍军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4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泌素(GS)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宜春新建医院收治的9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将68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8例Hp阴性...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泌素(GS)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宜春新建医院收治的9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将68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8例Hp阴性消化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测定PGⅠ、GS水平,观察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克拉霉素胶囊+阿莫西林胶囊治疗,对比两组血清PGⅠ、GS水平;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PGⅠ及GS水平;Hp阳性患者治疗后,比较转阴患者与未转阴患者的血清PGⅠ及GS水平;明确血清PGⅠ及GS水平与Hp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GⅠ及G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8例患者经治疗有62例患者转阴,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GⅠ及GS水平较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转阴患者的血清PGⅠ及GS水平低于Hp未转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中PGⅠ及GS水平是Hp阳性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Hp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中PGⅠ及GS水平较高,PGⅠ及GS水平与Hp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关性消化性溃疡 血清胃蛋白酶原Ⅰ 胃泌素
下载PDF
TRPC1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14
作者 黄少敏 祝建玲 +2 位作者 赖旭佳 陈树钦 曾芸珠 《医学信息》 2024年第18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TRPC1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2年7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接收的AEG标本83例,以及27例正常胃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AEG患... 目的探讨TRPC1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2年7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接收的AEG标本83例,以及27例正常胃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AEG患者肿瘤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TRPC1的表达;分析TRPC1在肿瘤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表达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关系。结果AEG患者正常胃黏膜组织有不同程度TRPC1表达,肿瘤组织TRPC1存在异常表达;83例患者TRPC1表达的H评分均值为84,其中低表达TRPC1有50例(60.24%),高表达TRPC1有33例(39.76%)。TRPC1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T分期、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脉管侵犯、组织学分化程度、免疫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显示,TRPC1表达与CD8、CD163、LAG-3均无相关性(P>0.05),但CD8与LAG-3呈负相关(r=-0.226,P=0.040)。结论AEG中TRPC1的异常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均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TRPC1 肿瘤免疫微环境
下载PDF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
15
作者 宋晓 张珂珂 +9 位作者 岳克 岳艳军 张歆玥 黄绍敏 郭腾飞 郭斗斗 张水清 李向东 丁世杰 杨程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4-180,共7页
为明确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产量和氮效率的关系,于2019—2021年选取高产氮高效(HH)、高产氮低效(HL)和低产氮低效(LL)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Logistics模型在大田生产条件下模拟籽粒灌浆进程,分析产量构成参数,探... 为明确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产量和氮效率的关系,于2019—2021年选取高产氮高效(HH)、高产氮低效(HL)和低产氮低效(LL)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Logistics模型在大田生产条件下模拟籽粒灌浆进程,分析产量构成参数,探究不同氮效率小麦的籽粒灌浆特性差异及其与氮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间的籽粒灌浆特性均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品种的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均表现为HH>HL>LL,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籽粒质量则表现为HL>HH>LL,HH与HL之间差异不明显。灌浆活跃期和有效灌浆时间均表现为HH<HL<LL。与HL和LL相比,HH表现出灌浆启动早、灌浆速度快和有效灌浆时间缩短等特性,这可能与品种的氮效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产 氮高效 氮低效 籽粒灌浆
下载PDF
31年长期施肥对潮土中微量元素演变及小麦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
16
作者 丁世杰 郭斗斗 +6 位作者 张水清 宋晓 张珂珂 郭腾飞 岳克 黄绍敏 周囯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58-1871,共14页
【目的】在华北平原典型潮土区,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全量与有效态铁、锰、锌、铜含量,以及小麦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为实现农田地力提升与作物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始于1990年,已连... 【目的】在华北平原典型潮土区,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全量与有效态铁、锰、锌、铜含量,以及小麦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为实现农田地力提升与作物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始于1990年,已连续进行了31年。种植制度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选取不施肥(CK),氮钾化肥(NK),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化肥+秸秆还田(NPKS),氮磷钾化肥+有机肥(NPKM)5种施肥处理,分析每年土壤样品中全量与有效态铁、锰、锌、铜含量,以及作物秸秆与籽粒中相应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连续施肥31年后,各施肥处理土壤全量铁、锰含量与试验前无显著差异,全量锌、铜含量较试验前显著增加;NPKM处理土壤全量铁、锰、锌、铜含量均高于其它施肥处理。与CK相比,NPKM、NPKS与NPK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阳离子交换量,降低了土壤pH值,有利于土壤中微量元素向有效态转化。NPKM与NPKS处理下土壤有效态铁、锰、锌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施肥处理。NPK处理下土壤有效铁含量分别比CK和NK处理提高52%与49%;有效锰含量分别比CK和NK处理提高39%与11%。NPKM、NPKS与NPK处理下小麦地上部铁、锰、锌、铜吸收量与各微量元素收获指数显著高于CK与NK处理。但增产对籽粒中微量元素的稀释效应导致NPK、NPKS与NPKM处理下籽粒微量元素含量显著降低,其中铁、锌含量分别为推荐量下限的71%~74%、60%~63%。【结论】化肥与秸秆或有机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土壤全量与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的提高可促进小麦对微量元素的吸收,但增产对小麦籽粒中微量元素的稀释效应导致小麦籽粒中的铁、锌含量显著低于推荐量的下限。因此,在培肥潮土地力、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也要考虑优化施肥策略或筛选适宜品种,以提高小麦籽粒中铁、锌含量,消除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施肥模式 潮土 小麦 微量元素
下载PDF
潮土磷库组成及累积磷的消耗转化特征
17
作者 郭斗斗 张珂珂 +4 位作者 黄绍敏 宋晓 张水清 岳克 郭腾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8,共12页
【目的】长期施用磷肥致使潮土中累积了大量的磷,为精确管控和合理利用累积磷素,我们研究了小麦–玉米连续种植下,停止使用磷肥后磷库的组成和消耗转化特征。【方法】本研究依托位于河南新乡的“国家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基... 【目的】长期施用磷肥致使潮土中累积了大量的磷,为精确管控和合理利用累积磷素,我们研究了小麦–玉米连续种植下,停止使用磷肥后磷库的组成和消耗转化特征。【方法】本研究依托位于河南新乡的“国家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基地”进行,连续26年施用不同量磷肥,处理间土壤磷积累量差异很大。利用单个处理或两个处理耕层土壤混合的方法,制备Olsen-P含量分别为6.7、14.3、27.6、55.4、72.3 mg/kg的土壤(分别记为L1、L2、L3、L4、L5),用于进行微区耗竭试验,种植制度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在耗竭试验的5年间,测定了土壤全磷、Olsen-P和各磷库组分含量。【结果】潮土磷库中无机磷占比超过90%,L5处理土壤中的有效磷库组分Resin-P、NaHCO_(3)-Pt、NaOH-Pt含量分别为L1的5.0、3.5、2.8倍。L1处理(缺磷土壤)的有效磷组分在全磷中的比例仅为10.4%,而难利用磷组分(C.HCl-Pt, Residual-P)的比例高达24.0%;L5处理(高磷土壤)有效磷组分比例高达20.6%,难利用组分比例低至14.3%。缓效磷组分(D.HCl-Pi)在全磷中的比例基本维持在66%。有效磷水平高于农学阈值(L2处理)之后,Resin-P组分才开始增加,增加量占有效磷库增加量的17.3%~22.6%。磷库耗竭过程中,有效磷库是作物吸收的第一磷库,且以Resin-P、NaHCO_(3)-Pi、NaOH-Pi的先后顺序被利用。Resin-P、NaHCO_(3)-Pi、NaOH-Pi每消耗1 mg/kg,Olsen-P分别减少1.3、0.7和1.0 mg/kg。有效磷库组分与缓效磷库、难利用磷库组分可以互相转化。5年耗竭过程中,L1处理有18.0 mg/kg难利用磷转化为D.HCl-Pi,L2、L3处理分别有22.3和7.2 mg/kg D.HCl-Pi转化为有效态磷,提升了土壤累积磷素的生物有效性;而L4、L5处理分别有29.9和43.1 mg/kg有效态磷组分转化为D.HCl-Pi,降低了土壤累积磷的生物有效性。【结论】随着土壤Olsen-P水平的提高,有效磷库组分Resin-P、NaHCO_(3)-Pt、NaOH-Pt占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累积磷有效性 磷转化 缓效磷库 生物耗竭 磷地力
下载PDF
长期有机无机外源氮素配施作物氮肥利用率及土壤剖面氮分布特征
18
作者 张珂珂 宋晓 +7 位作者 郭斗斗 郭腾飞 岳克 丁世杰 张水清 黄绍敏 李杰 刘新浩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87,共9页
探究有机无机外源氮素配施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和土壤剖面氮素分布的影响,为华北平原潮土区合理减少氮肥使用、提高氮肥利用率和科学管理土壤氮素资源提供参考。基于28年肥料定位试验,选择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化肥与有... 探究有机无机外源氮素配施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和土壤剖面氮素分布的影响,为华北平原潮土区合理减少氮肥使用、提高氮肥利用率和科学管理土壤氮素资源提供参考。基于28年肥料定位试验,选择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化肥与有机肥配施(CFM)、化肥与秸秆配施(CFS)4个处理,分析了化肥、有机肥、秸秆作为主要外源氮素长期配施对作物可持续生产能力、氮肥利用率、施肥后效及潮土氮素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入外源氮素能提高作物产量,小麦季CF、CFM、CFS处理平均分别增产280.49%、276.02%、286.73%,玉米季平均分别增产160.15%、170.86%、178.45%。CF、CFM、CFS处理小麦季、玉米季产量变异系数均高于CK处理,小麦季增幅更大。小麦季CFS处理产量可持续指数最高,为66.32%,玉米季CFM、CFS处理产量可持续指数基本一致,高于CF处理。与CF处理相比,CFM、CFS处理平均氮素吸收量分别提高2.11%、4.29%。CF、CFM、CFS处理氮肥累积利用率分别为61.12%、62.91%、64.78%,后效分别为0.72%、0.90%、0.60%,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效果高于单施化肥、化肥与秸秆配施。与CF处理相比,CFM处理0~4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提高22.08%~35.94%,碱解氮含量提高12.05%~38.17%。综上,投入外源氮素可提高作物产量和氮素吸收量、提升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化肥配施秸秆最有利于维持可持续生产能力。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化肥与秸秆配施提高了土壤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氮素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氮肥累积利用率 土壤剖面氮素分布
下载PDF
品种演替和土壤肥力对小麦产量和磷生理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晓 黄绍敏 +5 位作者 郭斗斗 张水清 张珂珂 宋阿琳 岳克 张玉亭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52,共8页
以25年来长期定位施肥试验构建不同土壤肥力梯度为平台,研究品种演替过程中籽粒产量和磷效率对土壤肥力的响应。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随品种演替小麦籽粒产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郑麦0856的产量最高(8 157. 3kg·hm-2),郑麦7698次之... 以25年来长期定位施肥试验构建不同土壤肥力梯度为平台,研究品种演替过程中籽粒产量和磷效率对土壤肥力的响应。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随品种演替小麦籽粒产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郑麦0856的产量最高(8 157. 3kg·hm-2),郑麦7698次之,豫麦13的产量最低(5 915. 39 kg·hm-2);不施肥处理(CK)则下降。无论施肥或不施肥处理,100 kg小麦籽粒对磷素的需求量均随品种的演替呈上升趋势。此外,随品种演替,磷的生理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郑麦941 (172. 48 kg·kg-1)的磷生理效率最高,郑麦9023 (145. 79 kg·kg-1)、郑麦7698 (130. 51kg·kg-1)和郑麦0856 (147. 65 kg·kg-1)次之,三者之间差异不明显,豫麦13 (66. 71 kg·kg-1)的磷生理效率最低;同一品种,单施化肥处理(NPK)小麦磷生理效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MNPK、1. 5MNPK和SNPK)(豫麦13除外)。同时,品种演变明显提高了磷农学效率;但在施肥条件下,继续增施肥料和养分投入使豫麦13、郑麦941、郑麦7698和郑麦9023的磷农学效率降低;而郑麦0856的农学效率随着土壤肥力的增加而增加,与籽粒产量协同提升。因此,黄淮海地区小麦品种演替在土壤肥力养分充足时籽粒产量显著提高,磷效率也呈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更替 籽粒产量 土壤肥力 磷效率
下载PDF
超声辅助提取簕菜茶绿原酸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蒙 黄绍敏 +3 位作者 石慧丽 贺贵才 高林晓 杨再波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2-477,共6页
以簕菜茶为原料,考察了超声辅助技术提取其绿原酸工艺。结合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浓度50%,料液比1:60(g/mL),提取时间80 min,超声温度55℃。在此条件下,绿原酸平均提取率3.77%,相对标准偏差(RSD)0.84%(n=3),... 以簕菜茶为原料,考察了超声辅助技术提取其绿原酸工艺。结合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浓度50%,料液比1:60(g/mL),提取时间80 min,超声温度55℃。在此条件下,绿原酸平均提取率3.77%,相对标准偏差(RSD)0.84%(n=3),加标平均回收率99.22%,RSD 0.60%(n=6)。该试验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稳定,且成本较低,可为进一步研究簕菜茶中绿原酸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簕菜茶 绿原酸 超声 提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