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18、IL-13和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庆芸 谢灿茂 +2 位作者 黄白 吴海弟 黄奕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796-2799,共4页
目的探讨IL-18、IL-13和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5例健康对照者和39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诱导痰和血清中IL-18、IL-13和TNF-α的浓度,研究IL-18、IL-13和TNF-α与肺通气功... 目的探讨IL-18、IL-13和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5例健康对照者和39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诱导痰和血清中IL-18、IL-13和TNF-α的浓度,研究IL-18、IL-13和TNF-α与肺通气功能和体重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 COPD患者缓解期血清和诱导痰中IL-18和TNF-α的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急性加重期血清和诱导痰中TNF-α和IL-13的水平较缓解期升高(P<0.05);缓解期血清和诱导痰中IL-18的水平与FEV1呈负相关(r=-0.703;r=-0.647);急性加重期诱导痰中IL-13的水平与FEV1呈负相关(r=-0.385);缓解期的血清和诱导痰中和急性加重期的血清中IL-18的水平与BMI呈负相关(r=-0.334;r=-0.359;r=-0.584)。结论 IL-18和TNF-α等多种细胞因子介导的气道炎症与全身炎症是COPD的发病机制之一;IL-13可能是急性加重期肺功能急剧下降更重要的细胞因子;IL-18可能参与COPD营养不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白介素-18 白介素-13 肿瘤坏死因子-α 体重指数 肺通气功能 诱导痰
下载PDF
降钙素原联合呼吸道病原体抗体检测在小儿肺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2
作者 马志超 黄白 +2 位作者 阮和球 付姣 庞海云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44-145,14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呼吸道病原体抗体检测在小儿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1月收治住院的肺炎患儿1256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CT,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呼吸道常见病毒。结果PC...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呼吸道病原体抗体检测在小儿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1月收治住院的肺炎患儿1256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CT,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呼吸道常见病毒。结果PCT阳性率为30.7%,肺炎支原体IgM、肺炎衣原体IgM、呼吸道舍胞病毒IgM、腺病毒IgM及流感病毒AIgM阳性率分别为21_4%,16.8%,11.8%,8.4%和10.9%;PCT在不同性别的患儿中阳性例数最多,分别为男性227例和女性158例,但PCT和呼吸道病原体抗体阳性在不同性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组中,PCT阳性例数在≤1岁组中最多,肺炎支原体IgM和肺炎衣原体IgM阳性例数则在1~3岁组中例数最多,不同的呼吸道病毒阳性例数最多表现在不同的年龄组。PCT和呼吸道病原体抗体阳性在不同年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联合呼吸道病原体抗体检测有助于临床确定小儿肺炎类型,为小儿肺炎的诊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呼吸道病原体 肺炎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海花 梁海珊 黄白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6期664-665,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hs-CRP和IL-6的含量,并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hs-CRP和IL-6的含量,并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和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hs-CRP和IL-6含量与NDS呈正相关。结论血清中hs-CRP和IL-6可作为评价老年脑梗死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对评估病情和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IL-18、IL-13与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黄白 马志超 付姣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22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IL-18、IL-13和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5例健康对照者和3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诱导痰和血清中IL-18、IL-13、TNF-α的浓度,研究IL-18、IL-13、TNF-α与肺... 目的探讨IL-18、IL-13和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5例健康对照者和3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诱导痰和血清中IL-18、IL-13、TNF-α的浓度,研究IL-18、IL-13、TNF-α与肺通气功能、体重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血清及诱导痰中IL-18、TNF-α较健康对照组升高;急性加重期血清、诱导痰中TNF-α、IL-13较缓解期升高;缓解期血清及诱导痰中IL-18、TNF-α与FEV1呈负相关;急性加重期诱导痰中的IL-13与FEV1呈负相关;缓解期血清、诱导痰中IL-18和急性加重期血清IL-18与BMI呈负相关。结论 IL-18和TNF-α等多种细胞因子介导的气道炎症与全身炎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并可能导致肺功能的慢性持续性损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过程中有全身及气道多种细胞因子的启动、参与,IL-13可能是急性加重期肺功能急剧下降更重要的细胞因子;IL-18可能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不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白介素-18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3 体重指数 诱导痰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者白三烯代谢水平 cysLT1受体基因mRNA 表达水平与抗白三烯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董文 黄奕江 +1 位作者 谢蓉 黄白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后尿白三烯( cysLTs)浓度的变化,外周血白细胞cysLT1受体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间的相互关系,从而预测抗白三烯治疗选择的临床指标。方法支气管哮喘患者85例,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5周,... 目的:通过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后尿白三烯( cysLTs)浓度的变化,外周血白细胞cysLT1受体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间的相互关系,从而预测抗白三烯治疗选择的临床指标。方法支气管哮喘患者85例,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5周,观察患者β2-受体激动剂的使用、肺功能和呼气峰流速( PEF)变化以及哮喘控制测试( ACT)评分。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技术,半定量分析cysLT1受体基因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 ELISA)检测尿白三烯E4( LTE4)浓度,比较不同疗效患者尿白三烯浓度、cysLT1受体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有效组患者治疗前尿白三烯浓度、cysLT1受体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无效组明显上升,且两者呈正相关,并均与治疗前PEF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尿白三烯浓度与外周血白细胞cysLT1受体基因mRNA水平均可作为选择抗白三烯治疗的参考标志物,且前者对疗效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尿白三烯 cysLT1受体基因 孟鲁司特钠 疗效
下载PDF
2010-2011年海口及周边地区3248例学龄前儿童血铅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付姣 庞海云 +1 位作者 黄白 阮和球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了解海口及周边地区6岁以下儿童血铅水平分布情况,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本院3248例6岁以下儿童的血铅水平,并分别对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的血铅平均水平和铅中毒发生率进... 目的了解海口及周边地区6岁以下儿童血铅水平分布情况,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本院3248例6岁以下儿童的血铅水平,并分别对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的血铅平均水平和铅中毒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血铅总体均值为44.315μg/L,其中男童的血铅均值为44.400μgL,女童的血铅均值为44.171μg/L;血铅≥100μg/L的儿童共46例,占1.42%,其中男性27例,超标率为1.32%,女性19例,超标率为1.58%。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儿童血铅均值及铅中毒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海口及周边地区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比国内平均水平低,但血铅水平受居住场所、生活卫生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较大,故全社会和相关部门仍应重视血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铅 铅中毒
下载PDF
创伤后血清NO浓度变化与TNF-α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创伤后MODS发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何振扬 殷红梅 +1 位作者 苏哲坦 黄白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04-505,共2页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血清NO浓度变化与TNF -α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创伤后MOD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目前常用的硝酸还原酶法和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动态检测 83例严重创伤患者血清NO和TNF-α含量 ,分析各组间血清NO...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血清NO浓度变化与TNF -α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创伤后MOD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目前常用的硝酸还原酶法和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动态检测 83例严重创伤患者血清NO和TNF-α含量 ,分析各组间血清NO浓度变化和TNF -α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关系。结果 ①严重创伤患者不论是否发生MODS ,其血清NO和TNF -α含量于伤后第 1天即明显升高 ,而且在MODS组升高幅度较大 ,持续时间较长 ,在死亡患者升高幅度更大且一直保持在峰值水平 ;②严重创伤患者各组、各时间段血清NO浓度变化与血清TNF -α水平 (ng/L)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γ =0 .97~ 0 .6 6 ,P <0 .0 1) ,但正常对照组血清NO含量与TNF -α含量之间无相关关系 (γ=0 .0 3,P>0 .0 5 )。结论 ①血清NO与TNF -α含量高低与创伤后MODS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直接相关 ;②创伤后血清NO含量变化与TNF -α水平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③严重创伤诱发血清TNF -α过度表达 ,进而导致iNOS异常诱生并持续大量合成NO可能是创伤后MODS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马建林 李新明 +7 位作者 苏哲坦 李斌 陈关良 黄白 王天松 王青 钟文菲 黄雪茹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 血栓形成前状态 分子标志物 测定
原文传递
海口地区3820例儿童锌缺乏情况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庞海云 马志超 +2 位作者 付姣 黄白 阮和球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5年第8期125-126,共2页
目的了解海口市儿童的全血锌水平,为合理防治儿童锌缺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0~12岁海口市健康儿童3820例,将其按年龄分组,采用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血液微量元素分析仪(型号MB5)及配套检测试剂盒检测全血锌水平,对结果... 目的了解海口市儿童的全血锌水平,为合理防治儿童锌缺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0~12岁海口市健康儿童3820例,将其按年龄分组,采用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血液微量元素分析仪(型号MB5)及配套检测试剂盒检测全血锌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海口市受检男性儿童全血锌平均(72.99±14.58)μmol/L,女性儿童全血锌平均(72.82±15.40)μmol/L;受检儿童锌缺乏率为50.34%,其中男性儿童全血锌缺乏率为50.90%,女性儿童全血锌缺乏率为49.34%,男女儿童之间全血锌平均值和缺乏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海口市0~12岁儿童年龄越大,全血锌缺乏发生率越低,全血锌缺乏高峰为1岁内的婴儿。结论海口市儿童锌缺乏是一相当普遍的问题,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建议定期检测微量元素锌,及时发现,早期治疗,以减少锌缺乏相关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海口市 锌缺乏
原文传递
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变化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建林 李新明 +7 位作者 苏哲坦 李斌 陈关良 王天松 黄白 王青 钟文菲 黄雪茹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68-471,共4页
目的 :观察冠心病 (CHD)并 2型糖尿病 (NIDDM)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 (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对 2 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2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2 8例UAP并NIDDM患者以及2 0例正常人体内PTS分子标志物、血管... 目的 :观察冠心病 (CHD)并 2型糖尿病 (NIDDM)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 (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对 2 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2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2 8例UAP并NIDDM患者以及2 0例正常人体内PTS分子标志物、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脂质过氧化物水平进行系列检测。结果 :CHD患者尤其是并NIDDM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PTS分子标志物变化 ,并且以并糖尿病 (DM)微血管病变者或伴有心脏事件发生者更为明显 ,与此同时 ,这些患者的内皮功能障碍及脂质过氧化损伤明显。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脏事件发生与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Ⅲ、血浆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 14 0、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尤其密切 ,并且后者变化与内皮功能失调及脂质过氧化损伤密切相关。结论 :CHD尤其是并NIDDM患者存在明显的PTS分子标志物变化 ,这种变化在DM微血管病变者尤其明显 ,并与心脏事件发生密切相关。其产生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糖尿病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腹泻型感染后IBS患者外周血和结肠黏膜IFN-γ、IL-10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周桃 孙晓宁 +5 位作者 周旭春 黄白 陈益耀 邓桃枝 韩向阳 蓝程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腹泻型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细胞因子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积分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腹泻型PI-IBS患者30例(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分离培养两组... 目的探讨腹泻型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细胞因子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积分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腹泻型PI-IBS患者30例(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分离培养两组对象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ELISA检测外周血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结肠镜取结肠黏膜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肠黏膜IFN-γ及IL-10蛋白表达。Spearman相关分析IFN-γ、IL-10水平变化与临床症状积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对象外周血中IL-10、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PBMC分离培养液中IFN-γ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肠道主要症状积分与PBMC培养上清液及结肠黏膜中IFN-γ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5、0.94,P<0.01),与IL-10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2、-0.79,P<0.01)。结论 IFN-γ/IL-10失衡可能参与腹泻型PI-IBS发病,并可作为疾病活动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感染 干扰素Ⅱ型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建林 李新明 +7 位作者 苏哲坦 李斌 陈关良 王天松 黄白 王青 王圣 黄雪茹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观察冠心病 (CAD)合并糖尿病 (DM)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血栓形成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 32例CAD(A组 )及 2 4例CAD合并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 ,B组 )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 ,分别在术前、术后 2 0min、... 目的 观察冠心病 (CAD)合并糖尿病 (DM)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血栓形成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 32例CAD(A组 )及 2 4例CAD合并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 ,B组 )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 ,分别在术前、术后 2 0min、2 4h、7d采血测定PTS分子标志物、脂质过氧化物 (LPO)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PTS分子标志物、LPO及内皮功能均较术前有明显变化 ,且B组变化更明显 ,至术后第 7d ,A组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 ,但B组仍有明显变化。结论 CAD患者介入术后出现PTS分子标志物、脂质过氧化损伤以及内皮功能等一系列变化 ,并且这种变化在合并DM的患者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合并症 糖尿病 冠状动脉介入术 血栓形成前状态 分子标志物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体内钙、铁、锌、镁、铜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阮和球 黄白 +1 位作者 庞海云 符生苗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年第5期124-124,132,共2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对儿童全血中钙、铁、锌、镁、铜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对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儿进行血清HP抗体测定及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全血中钙、铁、锌、镁、铜含量,以χ2分析HP感染者与非感染者...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对儿童全血中钙、铁、锌、镁、铜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对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儿进行血清HP抗体测定及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全血中钙、铁、锌、镁、铜含量,以χ2分析HP感染者与非感染者全血中钙、铁、锌、镁、铜含量的差异。结果HP感染患儿全血锌、全血铁含量明显低于非感染者。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幽门螺杆菌可引起儿童血锌、铁含量降低,及时给予治疗,纠正锌、铁的不足,保证儿童锌、铁营养对儿童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全血 微量元素 儿童
下载PDF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止血和凝血分子标记物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建林 林劲 +7 位作者 吴忠 黄白 王圣 苏哲坦 王天松 李斌 陈关良 王卫 《中国医药》 2009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体内血液止、凝血分子标记物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2例老年UAP患者作为病例组,1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2组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血浆血小板颗粒... 目的观察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体内血液止、凝血分子标记物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2例老年UAP患者作为病例组,1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2组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血浆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或P〈0.01)。病例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浆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而抗凝血酶Ⅲ则明显降低(P〈0.01);纤溶酶原含量病例组较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UAP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其体内存在多种止、凝血分子标记物的变化,最终可导致心肌梗死或周围血管病变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分子标记物 膜糖蛋白 凝血
下载PDF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小鼠肠道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旭春 孙晓宁 +5 位作者 杨波 黄白 邓桃枝 何周桃 韩向阳 蓝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26期4177-4183,共7页
目的:探讨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ostinfectiou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PI-IBS)小鼠肠道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表达及其与肠道低度炎症的相关性.方法:旋毛虫感染制作PI-IBS小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I-IBS小鼠肠... 目的:探讨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ostinfectiou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PI-IBS)小鼠肠道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表达及其与肠道低度炎症的相关性.方法:旋毛虫感染制作PI-IBS小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I-IBS小鼠肠道HSP70蛋白质表达.肠道组织HE染色,Dieleman LA肠道炎症评分系统评分,腹壁撤退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检测内脏高敏感性,结肠传输试验(colon transportation test,CTT)观察其肠道动力改变.Spearman分析肠道HSP70表达与炎症评分、AWR及CTT的相关性.结果:感染旋毛虫第8周,PI-IBS小鼠肠道炎症评分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PI-IBS小鼠回肠末段HSP70蛋白质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但结肠未见明显变化(P>0.05).PI-IBS小鼠回肠HSP70蛋白质表达与肠道炎症评分呈弱负相关(P>0.05),与AWR和Bristol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结肠HSP70表达与AWR及Bristol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I-IBS时肠道存在低度炎症,回肠末段HSP70的表达异常可能与肠道低度炎症、内脏高敏感性和肠道动力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炎症 内脏高敏感性 肠道动力
下载PDF
黏膜肥大细胞调节一氧化氮水平参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 被引量:2
16
作者 蓝程 吴克利 +2 位作者 黄白 余娜 谢瑶芸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31-832,共2页
结肠黏膜肥大细胞(MMC)参与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已有报道。MMC是一氧化氮(NO)的内生来源之一,NO在胃肠道生理及病理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关于NO在IBS发病中的作用报道较少。本研究初步探讨IBS时NO和MMC的关系。
关键词 肠黏膜肥大细胞 肠易激综合征 一氧化氮水平 发病 细胞调节 胃肠道生理 病理反应 MMC
原文传递
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永倖 蔡俊宏 +2 位作者 黄白 金普乐 黄奕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11期809-815,共7页
目的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细胞凋亡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相关。Bcl-2基因是近年来广泛重视的一种凋亡抑制基因,可抑制多种细胞凋亡,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本研究测定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 目的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细胞凋亡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相关。Bcl-2基因是近年来广泛重视的一种凋亡抑制基因,可抑制多种细胞凋亡,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本研究测定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Bcl-2基因mRNA的表达量及其血清中蛋白的含量,研究Bcl-2在支气管哮喘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初步探讨Bcl-2基因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20例支气管哮喘中重度发作患者为实验组,20例无支气管哮喘、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健康人为对照组。采取抗凝静脉血标本5ml,立即用Dextron-PBS分离出血白细胞,采用TristarTM试剂按试剂盒说明提取总RNA,-80°超低温冰箱保存,采用TaKaRa试剂盒检测Bcl-2基因mRNA表达量。两步法:第一步:用ExScriptTM反转录酶,对Bcl-2mRNA反转录成cDNA;第二步:用Premix Ex TaqTM酶对反转录后的cDNA进行扩增,10倍梯度稀释cDNA模板,分别为100、10-1、10-2、10-3、10-4倍梯度。用美国PE公司5700型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检测,以GAPDH基因为对照基因,用仪器附带SDS软件自动算出Bcl-2基因与对照基因比值,确定Bcl-2基因的相对含量。同时抽取抗凝静脉血2ml,伊红染色,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抽取不抗凝静脉血2ml,分离血清,采用澳大利亚Bender Medsystems公司人Bcl-2蛋白检测试剂盒,按试剂盒说明操作,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Bcl-2蛋白含量。应用SAS6.12计算机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细胞Bcl-2基因mRNA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外周血清Bcl-2蛋白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支气管哮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细胞凋亡 Bd-2基因 荧光定量RT—PCR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海口地区2617名育龄妇女TORCH-IgM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庞海云 符生苗 +2 位作者 付姣 阮和球 黄白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2年第8期987-988,F0003,共3页
目的调查海口地区育龄妇女TORCH感染情况,以及不同季节TORCH感染的变化,为孕妇保健和计划生育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2010年2月~2011年1月来海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进行孕前和产前检查的2 617名育龄妇女。结... 目的调查海口地区育龄妇女TORCH感染情况,以及不同季节TORCH感染的变化,为孕妇保健和计划生育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2010年2月~2011年1月来海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进行孕前和产前检查的2 617名育龄妇女。结果弓形体(TOX)、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Ⅰ、单纯疱疹病毒HSVⅡ、风疹病毒(RUV)的IgM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1%、0.92%、11.69%、4.74%、1.03%,海口地区育龄妇女HSV感染率最高,TOX次之;夏季TORCH总阳性率最低。结论育龄妇女特别是孕妇应常规进行TORCH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宫内感染,干预不良妊娠,有针对性的预防TORCH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口地区 育龄妇女 TORCH感染
原文传递
海南地区汉族人群他汀类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阮和球 陈君 +4 位作者 夏梦娟 黄白 庞海云 朱娟 刘雪征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1年第3期143-147,176,共6页
目的分析海南地区汉族人群他汀类药物相关SLCO1B1和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探针法检测海南地区汉族体检者SLCO1B1和ApoE基因型,统计分析其基因频率、分布特征及不同性别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 目的分析海南地区汉族人群他汀类药物相关SLCO1B1和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探针法检测海南地区汉族体检者SLCO1B1和ApoE基因型,统计分析其基因频率、分布特征及不同性别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结果海南地区汉族人群SLCO1B1各基因型频率为:*1a/*1a 6.10%、*1a/*1b 28.14%、*1b/1b 41.38%、*1a/*50.70%、*1a/*154.69%、*1b/1516.10%、*5/*50.23%、*5/*150%、*15/*151.76%。ApoE各基因型频率为:e2/e21.52%、e2/e313.01%、e2/e41.41%、e3/e368.35%、e3/e415.24%、e4/e40.47%。不同性别间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南地区汉族人群的SLCO1B1和ApoE基因型频率与其他中国地区汉族人群报道一致,与国外其他种族报道有差异,分布存在种族差异性。临床医生应据此调整他汀类药物用药剂量和选择降脂药种类,并加强ApoE4风险类基因型人群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地区 SLCO1B1 APOE 基因多态性 他汀类药物
下载PDF
PI-IBS小鼠肠黏膜γδT细胞表型和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旭春 孙晓宁 +6 位作者 杨波 黄白 邓桃枝 何周桃 韩向阳 Deming Sun 蓝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57-961,共5页
目的:探讨PI-IBS小鼠γδT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及其在PI-I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旋毛虫感染小鼠,观察肠道炎症、腹壁撤退反射(内脏高敏感性)和结肠传输时间(肠道动力)。分别在感染后第2周和第8周处死动物,取末端回肠和近端结肠组织,免疫荧... 目的:探讨PI-IBS小鼠γδT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及其在PI-I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旋毛虫感染小鼠,观察肠道炎症、腹壁撤退反射(内脏高敏感性)和结肠传输时间(肠道动力)。分别在感染后第2周和第8周处死动物,取末端回肠和近端结肠组织,免疫荧光组化,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肠黏膜γδT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收集PI-IBS小鼠肠道淋巴结和脾脏的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和纯化γδT细胞,3HTdR法检测其增殖情况,FACS检测其表面分子CD69、CD62L,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及IL-17的表达。结果:感染后第2周,PI-IBS小鼠肠道炎症明显,肠黏膜γδ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明显增殖和活化,产生IL-17明显增加(P<0.01)。感染后第8周,PI-IBS小鼠肠道炎症基本消退,动物的腹壁撤退反射和结肠传输试验明显异常。肠黏膜γδT细胞数量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仍然有明显增殖、活化和产生IL-17(P<0.01)。结论:肠道γδT细胞增殖、活化及分泌IL-17可能参与PI-IBS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ΓΔT细胞 炎症 表型 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