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大林 张鲲 +1 位作者 京强 陈允惠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552-1554,共3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腔内激光闭合术的51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2组:低分子肝素组238例,下肢静...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腔内激光闭合术的51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2组:低分子肝素组238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对照组275例,术后不采用任何抗凝药物。比较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浸透敷料的出血14例(5.9%),切口出血或皮下血肿25例(10.5%),血小板减少1例(0.4%),肝功能异常2例(0.8%),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对照组发生浸透敷料的出血19例(6.9%),切口出血或皮下血肿27例(9.8%),肝功能异常2例(0.7%),深静脉血栓形成7例(2.5%),无血小板减少发生。2组患者浸透敷料的出血、切口出血或皮下血肿、血小板减少及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分子肝素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获访487例,随访时间为4-12个月,平均10个月。其中低分子肝素组获访225例,对照组获访262例。获访患者随访期间发生下肢静脉曲张复发9例(低分子肝素组4例,对照组5例),隐神经损伤11例(低分子肝素组5例,对照组6例),无远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2组患者的下肢静脉曲张复发率和隐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下肢静脉曲张 深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大林 京强 +1 位作者 陈允惠 张鲲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2例(120条患肢)接受腔内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疗效。结果 116条患肢介入治疗获得技术成功,治疗后踝肱指数0.82±0.21,较术前(0.38&#...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2例(120条患肢)接受腔内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疗效。结果 116条患肢介入治疗获得技术成功,治疗后踝肱指数0.82±0.21,较术前(0.38±0.16)明显提高(P<0.05)。术后3、6、12、24个月随访率分别为95.51%(85/89)、92.77%(77/83)、70.77%(46/65)、60.71%(17/28),相应动脉通畅率分别为90.99%(101/111)、86.00%(86/100)、77.97%(46/59)、65.22%(15/23)。2例股动脉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经置管溶栓术治愈;2例行膝下截肢术。结论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 下肢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
下载PDF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大林 张鲲 +3 位作者 陈允惠 京强 齐浩山 马玉容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5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静脉曲张手术的61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288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对照组323例...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静脉曲张手术的61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288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对照组323例,术后不采用任何抗凝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病人均未出现内脏出血或硬膜外出血。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下肢静脉曲张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AngioJet机械吸栓辅助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11
4
作者 京强 陈允惠 +3 位作者 张鲲 齐浩山 赵俊成 李大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评价AngioJet经皮机械吸栓(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市立医院血管外科于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行AngioJet机械... 目的评价AngioJet经皮机械吸栓(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市立医院血管外科于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行AngioJet机械吸栓治疗的72例(72条肢体)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2例均行PMT治疗,42例行PMT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其中Ⅲ级溶栓49例(68.05%),Ⅱ级溶栓20例(27.78%),Ⅰ级溶栓3例(4.17%);35例合并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者,置入髂静脉支架34例,术中并发髂静脉破裂出血1例。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随访患者的PTS发生率分别为1.41%(1/71)、3.57%(2/56)、4.55%(2/44)及20.00%(3/15);术后1年和2年,随访患者的髂股静脉通畅率分别为86.36%(38/44)和80.00%(12/15),髂静脉支架通畅率分别为100%(23/23)和87.50%(7/8)。结论机械吸栓辅以CDT治疗急性下肢DVT的疗效满意,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下肢 机械吸栓 导管接触性溶栓
原文传递
下肢深静脉血栓致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兰巧玲 李大林 +4 位作者 齐浩山 京强 张鲲 陈允惠 赵俊成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高危致病因素。方法通过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临床诊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96例的临床资料,找出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有关的主要致病因素。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高危致病因素。方法通过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临床诊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96例的临床资料,找出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有关的主要致病因素。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年龄、手术、肿瘤、创伤、其他严重内科疾病、卧床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通过分析DVT致病的危险因素,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降低肺动脉栓塞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深静脉血栓 致病因素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大林 陈允惠 +2 位作者 京强 张鲲 齐浩山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3年第1期44-46,43,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对5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合并Cockett综合征者溶栓后行介入治疗,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54例行导管溶栓后复查造...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对5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合并Cockett综合征者溶栓后行介入治疗,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54例行导管溶栓后复查造影,33例血栓完全溶解(57.4%);18例血栓基本完全溶解,再通率大于90%(33.3%);4例血栓大部分溶解,再通率大于50%(7.4%).发现21例左髂静脉重度狭窄或闭塞,3例单纯行球囊扩张,17例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1例导丝未通过闭塞段.随访时间1~24月(平均15个月),无血栓复发病例,单纯行球囊扩张的3例患者术后狭窄复发,17例髂静脉支架通畅率100%.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能有效溶解血栓,并有效预防肺栓塞发生.髂静脉支架植入是治疗Cockett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溶栓 COCKETT综合征 支架
下载PDF
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放疗对人工血管内膜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京强 舒畅 +1 位作者 周晓 万恒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56-559,共4页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后35Gy体外分割放疗对人工血管通畅率、内膜增生及血管内皮细胞(VEC)覆盖的影响。方法对20只犬行腹主动脉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人工血管置换术。术后动物分成对照组和放疗组,每组10只。两组均于术后4,8...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后35Gy体外分割放疗对人工血管通畅率、内膜增生及血管内皮细胞(VEC)覆盖的影响。方法对20只犬行腹主动脉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人工血管置换术。术后动物分成对照组和放疗组,每组10只。两组均于术后4,8周采集标本,行HE染色,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分化抗原簇34(CD34)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两组术后各有1例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通畅率均为90.0%。术后4周,放疗组和对照组人工血管内膜形成完整,内膜厚度和PC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EC覆盖均不完全;术后8周,放疗组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变薄(P<0.05),对照组人工血管近端、中间、远端3处内膜厚度分别为(72.30±9.15)μm,(40.46±7.75)μm和(98.06±6.90)μm,放疗组人工血管近端、中间、远端3处内膜厚度分别为(37.67±6.77)μm,(21.16±4.98)μm和(56.64±5.13)μm,PCNA表达减少(P<0.05);VEC均覆盖完整。结论腹主动脉人工血管术置换后35Gy体外分割放疗不影响移植人工血管通畅率,对内膜VEC的覆盖亦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人工血管内膜增生和PC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人工血管 血管内膜 放射疗法 增殖细胞核抗原 CD34/抗原
下载PDF
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大林 京强 +1 位作者 陈允惠 张鲲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4-56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C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08年1月收治16例急性左下肢DVT合并CS的临床资料。16例均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左下肢股静脉切开取栓术,其中13例患者同时行... 目的探讨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C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08年1月收治16例急性左下肢DVT合并CS的临床资料。16例均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左下肢股静脉切开取栓术,其中13例患者同时行左髂总静脉PTA及支架置入术,另3例行PTA术,术后均予抗凝,祛聚,溶栓治疗。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肺栓塞的发生,14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6例中2例术后第2天再发生左下肢急性血栓形成,予药物抗凝、溶栓、祛聚治疗,出院时肢体肿胀明显好转。随访14例,随访时间1~25个月(平均11个月),2例出现下肢DVT后综合征,余12例左下肢无肿胀,无静脉曲张及色素沉着。结论急性左下肢DVT并CS行手术取栓加左髂总静脉PTA术及支架置入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COCKETT综合征 取栓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原文传递
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允惠 赵俊成 +3 位作者 张鲲 京强 齐浩山 李大林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2期41-44,47,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cut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LE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7例LEDVT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经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 目的探讨应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cut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LE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7例LEDVT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经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IVCF)植入、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行血栓抽吸、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一期或后期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PTAS)治疗。结果 17例患者一期血栓清除率80%~100%。17例患者中13例患者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7例患者一期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与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或PTAS。术后CDT置管时间平均(5.2±1.3)天,较单纯CDT置管时间[平均(7.3±1.8)天]缩短。结论 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能够安全、迅速、有效清除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联合CDT治疗能够更彻底清除血栓,缩短溶栓时间,是治疗急性LEDVT的新型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机械吸栓 置管溶栓Application
下载PDF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大林 陈允惠 +2 位作者 张鲲 京强 齐浩山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3年第3期28-30,34,共4页
目的探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ngioplasty,SIA)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采用内膜下成形术治疗43例长段髂动脉、股浅动脉闭塞患者,对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初始通畅率、后期随访通畅率进行分析。结果 43... 目的探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ngioplasty,SIA)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采用内膜下成形术治疗43例长段髂动脉、股浅动脉闭塞患者,对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初始通畅率、后期随访通畅率进行分析。结果 43例SIA成功41例,技术成功率95.3%,术后6、12、24、36个月的初始通畅率分别为97.6%、84.2%、68.8%和53.8%。41例中无截肢患者,保肢率100%。术中、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2例动脉穿孔,未发生严重后果;1例术中血栓形成;术后2例穿刺部位血肿,1例假性动脉瘤形成,经局部压迫后消失。结论 SIA是治疗长段髂动脉、股浅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中期随访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 动脉硬化闭塞 介入疗法
下载PDF
股浅动脉闭塞122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大林 张鲲 +1 位作者 京强 陈允惠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30-234,共5页
目的总结股浅动脉支架与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股浅动脉闭塞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简称"PTA/S术组")或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简称"动... 目的总结股浅动脉支架与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股浅动脉闭塞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简称"PTA/S术组")或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简称"动脉旁路移植术组")治疗股浅动脉闭塞病变的122例患者(136条患肢)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术前合并症、术后并发症、TASCⅡ分级、远端流出道情况、一期通畅率、有无截肢、死亡等。结果 1 PTA/S术组有64例74条患肢,动脉旁路移植术组有58例62条患肢,PTA/S术组患者的年龄大于动脉旁路移植术组(P<0.05);PTA/S术组TASCⅡA、B级病变肢体所占比例较动脉旁路移植术组高(P<0.05),TASCⅡC、D级病变肢体所占比例较动脉旁路移植术组低(P<0.05);PTA/S术组拥有1条和3条远端流出道血管的患肢数目分别较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多(P<0.05);2组患者拥有2条远端流出道血管的患肢数目、术前合并糖尿病、合病高血压、合病糖尿病及高血压以及术前吸烟史病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2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PTA/S术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动脉旁路移植术组〔(7.2±1.2)d和(14.1±1.4)d,P<0.05〕;而术后3年死亡率PTA/S术组高于动脉旁路移植术组(4.7%比1.7%,P<0.05);切口感染率PTA/S术组低于动脉旁路移植术组(0比3.2%,P<0.05);2组患者截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12及24个月一期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个月一期通畅率动脉旁路移植术组明显高于PTA/S术组(50.0%比40.5%,P<0.05)。结论对于股浅动脉闭塞采用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能够获得较高的远期通畅率,但住院时间较长,个别患者会发生切口感染。股浅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支架置入术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对于年龄大,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股-腘动脉人工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浅动脉闭塞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 动脉旁路移植术
原文传递
个体化方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大林 京强 +1 位作者 张鲲 陈允惠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3年第2期37-39,43,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方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人资料,共治疗病人619例632条患肢。结果全组病人无手术死亡,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无皮下血肿形成;皮肤激光... 目的:探讨个体化方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人资料,共治疗病人619例632条患肢。结果全组病人无手术死亡,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无皮下血肿形成;皮肤激光烧灼伤23例,切口感染12例,经换药均痊愈;静脉性溃疡均愈合;局部少许曲张浅静脉遗漏2例;24例出现小腿足靴区皮肤麻木感。随访409例,随访1~36个月,平均16个月,浅静脉曲张复发4例(1.0%),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个体化方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治疗彻底、复发率低且兼具美观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外科学 下肢 内窥镜 激光 半导体/治疗应用
下载PDF
新发Ⅱ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及相关血栓的临床治疗
13
作者 齐浩山 赵俊成 +2 位作者 李大林 京强 梁刚柱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353-356,362,共5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治疗下肢动静脉血栓患者新发Ⅱ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及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伴血栓形成(HITT)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21例下肢动静脉血栓伴有HITT的新发Ⅱ...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治疗下肢动静脉血栓患者新发Ⅱ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及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伴血栓形成(HITT)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21例下肢动静脉血栓伴有HITT的新发Ⅱ型HI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利伐沙班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血小板上升水平和时间、D-二聚体水平变化;记录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血栓复发及吸收情况。结果与HIT发生前比较,HIT发生后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血小板计数减少。经利伐沙班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血小板计数逐渐升高并恢复正常,不同时间点(HIT发生前、HIT发生后,以及治疗5 d后、10 d后、1个月后)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21例患者的血小板均正常,未出现下肢动静脉血栓的延伸或复发,未发生主要和次要出血并发症。下肢动静脉血栓的完全再通率为76%(16/21),部分再通率为24%(5/21)。结论下肢动静脉血栓患者新发Ⅱ型HIT及HITT后口服利伐沙班替代抗凝治疗安全有效,为临床治疗HIT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利伐沙班 肝素 动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与系统溶栓长短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大林 齐浩山 +3 位作者 京强 张鲲 陈允惠 赵俊成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对比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管溶栓和系统溶栓两种治疗方式的短期、长期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2-2015年在本科治疗的13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组72例,给予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周围静脉输液溶栓治疗,采... 目的对比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管溶栓和系统溶栓两种治疗方式的短期、长期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2-2015年在本科治疗的13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组72例,给予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周围静脉输液溶栓治疗,采集患者住院期间和门诊随访过程中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的差异。结果短期效果中,治疗组第3天的疼痛缓解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水肿消退、血栓溶解程度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长期结果中,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Villalta评分在6、12、24个月随访中两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置管溶栓在早期能较快改善患者下肢水肿、疼痛症状,促进血栓溶解,长期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病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置管溶栓 系统溶栓 临床对比研究
下载PDF
大剂量体外射线照射对ePTFE人工血管吻合口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晓 万恒 +1 位作者 舒畅 京强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67-1270,共4页
目的观察术后大剂量体外射线照射对ePTFE人工血管吻合口的影响。方法20只杂种犬均施行肾下平面腹主动脉ePTFE人工血管置换术,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照射组各10只。照射组术后2周予35 Gy体外射线分割照射(等效于恶性肿瘤根治性剂量70 Gy)... 目的观察术后大剂量体外射线照射对ePTFE人工血管吻合口的影响。方法20只杂种犬均施行肾下平面腹主动脉ePTFE人工血管置换术,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照射组各10只。照射组术后2周予35 Gy体外射线分割照射(等效于恶性肿瘤根治性剂量70 Gy),观察照射后ePTFE人工血管吻合口大体变化以及显微镜下吻合口组织形态的改变;并应用CD34行免疫组化分析,观察射线照射对局部内皮细胞覆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术后4,8周内,照射组人工血管吻合口区域出现较明显的组织形态学改变,未见人工血管吻合口不愈合、或破裂以及局部动脉瘤形成等情况;未出现人工血管血栓形成率的增加。吻合口两侧血管CD34均为阳性。结论短期观察内大剂量的射线对人工血管吻合口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不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放射疗法 吻合口 CD34
原文传递
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6
作者 李大林 京强 +3 位作者 张鲲 陈允惠 齐浩山 赵俊成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5年第4期20-24,共5页
目的评价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经置管溶栓治疗的6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例资料,评价置管溶栓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65例患者中治愈40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没有无效病例,... 目的评价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经置管溶栓治疗的6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例资料,评价置管溶栓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65例患者中治愈40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没有无效病例,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肺栓塞和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1.52%、1.79%、6.67%、22.22%,均为轻中度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未出现重度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结论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满意,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下肢 溶栓
下载PDF
手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探索
17
作者 齐浩山 赵俊成 +4 位作者 张鲲 李大林 陈允惠 京强 黄树杰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3期2-7,共6页
目的评估手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的出血风险,探索相对高出血风险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青岛市市立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48例手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目的评估手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的出血风险,探索相对高出血风险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青岛市市立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48例手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PMT组27例,给予AngioJet吸栓或AngioJet吸栓+置管溶栓;CDT组21例,给予单纯置管溶栓。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清除效果及后期随访效果。结果PMT组的血栓清除率(90.21±17.28)%明显高于CDT组(75.65±27.59)%,尿激酶用量显著降低[(105.45±126.34)万U比(345.87±118.38)万U],住院时间[(6.72±1.88)d比(8.82±2.97)d]和卧床时间[(2.90±2.71)d比(5.40±2.06)d]也明显缩短,两组均无主要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次要出血并发症发生率CDT组较高,但差异无显著性。后期随访,PMT组患者12和24个月PTS的Villalta评分优于CDT组。结论术后时间>1周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AngioJet机械吸栓和单纯置管溶栓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出血风险低。结合AngioJet机械吸栓的方案,可显著减少溶栓药物的使用剂量,血栓清除率高,并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和卧床制动时间,后期随访Villalta评分低,降低了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机械吸栓
下载PDF
Cockett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18
作者 李大林 京强 +1 位作者 陈允惠 张鲲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C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25例CS的病例资料。结果左髂总静脉压迫24例,其中23例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例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右髂外静脉压迫1例,为下肢深... 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C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25例CS的病例资料。结果左髂总静脉压迫24例,其中23例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例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右髂外静脉压迫1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合并DVT患者,首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左股静脉切开取栓术,后行髂总静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根据PTA术后造影结果决定是否行支架置入术;未合并DVT患者,经股静脉穿刺行髂静脉PTA术和支架置入术。手术成功率100%。22例术后恢复良好,3例患者出院时肢体轻度肿胀。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5年(平均26个月),3例出现活动后下肢肿胀,余15例下肢无肿胀,无静脉曲张;随访患者均行彩超检查,2例髂静脉闭塞,16例髂静脉通畅,通畅率为88.9%。结论介入治疗CS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KETT综合征 静脉血栓形成 取栓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
下载PDF
股浅动脉闭塞84例治疗体会
19
作者 李大林 张鲲 +1 位作者 京强 陈允惠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3年第4期21-24,共4页
目的总结本院股浅动脉支架与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股浅动脉闭塞病变的效果。方法以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PTA/S)或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股浅动脉闭塞病变的84个病例(84条... 目的总结本院股浅动脉支架与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股浅动脉闭塞病变的效果。方法以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PTA/S)或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股浅动脉闭塞病变的84个病例(84条下肢)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记录病人的年龄、术前合并症、术后并发症、TASC分级、住院时间、远端流出道情况、支架或人工血管再狭窄及闭塞情况、有无截肢,以及死亡率等。结果血管腔内治疗(PTA/S)组44条股浅动脉均接受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旁路组40条肢体接受了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病人平均年龄分别为70.3岁(腔内组)和65.1岁(旁路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分别是7.5天和14.3天(P<0.05),接受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主要是TASC C、D级长段闭塞病变;接受血管腔内技术治疗的患者主要是TASC A、B级病变,少数TASC C、D级的病人因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较差,也接受了血管腔内技术治疗;两组病人围手术期死亡率差别没有显著性意义;而术后3年死亡率分别是5.2%(支架组)和2.6%(旁路组)(P<0.05)。切口感染率旁路组(3%)高于支架组(0%)(P<0.05);3年再狭窄或闭塞发生率旁路组(52%)低于支架组(61%)(P<0.05)。结论人工血管动脉旁路移植术能够获得较高的远期通畅率,但住院时间长,个别病人发生切口感染是其缺点;股浅动脉球囊扩张成型+支架植入术有手术创伤小,病人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但是其远期通畅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浅动脉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
下载PDF
下肢静脉压升高与血小板活化程度的相关性
20
作者 刘凯 京强 +3 位作者 张鲲 齐浩山 赵俊成 李大林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615-620,共6页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高压对血小板活化及静脉管壁重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各10只。A、C组应用髂静脉、股静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后肢静脉高压模型,分别以生理盐水、氯吡格雷25mg/(kg·d)饲喂;B组为假手术组。14d后,检测...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高压对血小板活化及静脉管壁重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各10只。A、C组应用髂静脉、股静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后肢静脉高压模型,分别以生理盐水、氯吡格雷25mg/(kg·d)饲喂;B组为假手术组。14d后,检测大鼠断尾出血时间;同时心脏取血,分离纯化血小板和单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内部残留血小板因子4(PF4)以及单核细胞分化抗原115(CD115)-CD41双阳性比例,以评估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单核细胞聚合比例;同时取大鼠股静脉组织进行Masson及CD115免疫组化染色。再取C57小鼠15只,随机分为3组,各5只,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血酶(thrombin)+氯吡格雷(clopi)组以氯吡格雷10mg/(kg·d)灌胃,PRP组及PRP+thrombin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7d后内眦取血,离心获得PRP,将PBS及3组PRP分别与无血清DMEM制成体积分数0.05的条件培养液,分别与RAW264.7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ranswell共培养(PRP+thrombin组及PRP+thrombin+clopi组以激活剂活化),检测血小板对单核巨噬细胞迁移功能的影响。结果3组断尾出血时间比较,C组明显长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10,P<0.01);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循环血小板内的PF4残余较B组和C组减少,血小板-单核细胞聚合百分比、股静脉管壁CD115表达及纤维化程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26.40~243.10,P<0.01)。Transwell实验显示,PBS组细胞迁移数明显少于PRP组,PRP+thrombin组明显多于PRP+thrombin+clopi组,差异有显著性(F=25.70,P<0.01)。结论下肢静脉高压可以引起血小板异常活化及血小板-单核细胞聚合比例增高,并最终引起静脉管壁重塑。氯吡格雷可有效抑制静脉高压引起的血小板活化,同时可减轻管壁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压 血小板活化 单核细胞 血管重塑 氯吡格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