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烯醇-磺胺嘧啶前药的合成及抗菌性能研究
1
作者 常军 刘岩 +2 位作者 曹晓蝶 乔静 谭忠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将聚乙烯醇(PVA)与一氯乙酸反应得到氯乙酰聚乙烯酯(PVA-Cl),PVA-Cl再与磺胺嘧啶钠(SD-Na)反应得到一种新型高分子缓释抗菌剂聚乙烯醇接载磺胺嘧啶(PVA-SD)M。采用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和紫外光谱对PVA-SD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产物具有... 将聚乙烯醇(PVA)与一氯乙酸反应得到氯乙酰聚乙烯酯(PVA-Cl),PVA-Cl再与磺胺嘧啶钠(SD-Na)反应得到一种新型高分子缓释抗菌剂聚乙烯醇接载磺胺嘧啶(PVA-SD)M。采用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和紫外光谱对PVA-SD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产物具有预期的结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PVA-SD的释药性能,绘制了前药的释药曲线。结果表明,PVA-SD在不同pH值缓冲溶液中可以缓慢、持续地释放出抗菌成分。抑菌圈试验证实,PVA-SD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光密度法测得PVA-SD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2.5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酯化反应 磺胺嘧啶 高分子抗菌剂
原文传递
基于配位链转移聚合制备反式-1,4-聚丁二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
2
作者 郑文洁 谭忠 张学全 《合成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192-196,共5页
使用异丙氧基钕/正丁基镁催化体系催化丁二烯进行高反式-1,4-结构选择性配位链转移聚合,再加入极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制备了反式-1,4-聚丁二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非极性-极性两嵌段共聚物(TPB-b-PMMA),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傅里叶变换... 使用异丙氧基钕/正丁基镁催化体系催化丁二烯进行高反式-1,4-结构选择性配位链转移聚合,再加入极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制备了反式-1,4-聚丁二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非极性-极性两嵌段共聚物(TPB-b-PMMA),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嵌段共聚物TPB-b-PMMA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微观结构,以及嵌段共聚物薄膜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相态。结果表明,所得嵌段共聚物的凝胶渗透色谱曲线为单峰,分子量分布较窄(多分散性指数小于2.5);嵌段共聚物中反式-1,4-聚丁二烯链段中反式-1,4-结构摩尔分数为95.8%,甲基丙烯酸甲酯结构摩尔分数在10.9%~39.7%范围内可调控;此半结晶嵌段共聚物薄膜具有相分离形态,其圆柱形微区尺寸约为2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链转移聚合 反式-1 4-聚丁二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非极性-极性嵌段共聚物 相分离形态
下载PDF
载磺胺嘧啶聚乙二醇前药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3
作者 常军 曹晓蝶 +2 位作者 刘岩 靳梦月 谭忠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1141-1145,共5页
以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与一氯乙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氯乙酰聚乙二醇酯,将它与抗菌剂磺胺嘧啶(SD)结合制备了不同分子量的PEG-SD前药,并进行了红外、核磁和紫外的表征。结果表明,磺胺嘧啶成功接载到聚乙二醇链末端。随着聚... 以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与一氯乙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氯乙酰聚乙二醇酯,将它与抗菌剂磺胺嘧啶(SD)结合制备了不同分子量的PEG-SD前药,并进行了红外、核磁和紫外的表征。结果表明,磺胺嘧啶成功接载到聚乙二醇链末端。随着聚乙烯醇的分子量降低,其酯化程度增加,接负SD的比例增加。水解实验表明,PEG-SD前药具有长效缓释抗菌的功能。随着分子量的降低,抑菌效果越好。PEG600-SD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1.25μg·mL^(-1)和15.62μg·mL^(-1),具有最好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磺胺嘧啶 酯化反应 高分子前药
下载PDF
RTM工艺优化及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徐乾倬 时卓 +3 位作者 鲁振宏 李刚 谭忠 张罡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61-63,68,共4页
以3312型环氧树脂为基体,3K-T300、12K-T300、24K-T300碳纤维为增强体,通过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制备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对RTM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出最优的注射速度与注射压力,分别对三种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检测。结果... 以3312型环氧树脂为基体,3K-T300、12K-T300、24K-T300碳纤维为增强体,通过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制备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对RTM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出最优的注射速度与注射压力,分别对三种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注射压力为2.5MPa﹑注射速度为40mL/min时,RTM工艺参数最佳;以3K-T300为增强体的碳纤维复合板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最大,达到了459.17MPa和13083.96MPa;以24K-T300为增强体的碳纤维复合板平均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最高,达到了710.65MPa和67753.1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传递模塑工艺 力学性能 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下载PDF
盐雾老化环境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鲁振宏 张罡 +4 位作者 时卓 孟凡玲 徐乾倬 李刚 谭忠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64-68,共5页
采用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工艺制备692-2K/T300-12K碳纤维复合材料,对其进行盐雾老化试验,研究该碳纤维复合材料经盐雾老化试验后的增重率、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变化,分析盐雾作用下复合材料增重率和力学性能的关系及... 采用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工艺制备692-2K/T300-12K碳纤维复合材料,对其进行盐雾老化试验,研究该碳纤维复合材料经盐雾老化试验后的增重率、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变化,分析盐雾作用下复合材料增重率和力学性能的关系及对其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和增重率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呈现下降趋势,对弯曲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大于拉伸试样。盐雾老化会使该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树脂传递模塑工艺 力学性能 盐雾老化 动态力学性能
下载PDF
载银硅藻土抗菌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斌 靳梦月 +2 位作者 胡雨虹 谭忠 常军 《化学工程师》 CAS 2023年第2期8-12,共5页
以硅藻土为载体,AgNO_(3)溶液为前驱体溶液,银氨溶液为反应溶液,采用二步法制备了载银硅藻土。讨论了制备载银硅藻土时影响硅藻土载银量的因素,结果表明,当紫外辐射20min,银氨溶液浓度为0.3mol·L^(-1),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60min... 以硅藻土为载体,AgNO_(3)溶液为前驱体溶液,银氨溶液为反应溶液,采用二步法制备了载银硅藻土。讨论了制备载银硅藻土时影响硅藻土载银量的因素,结果表明,当紫外辐射20min,银氨溶液浓度为0.3mol·L^(-1),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60min时适合制备载银硅藻土。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能谱(EDS)对载银硅藻土结构进行了表征。XRD谱图表明,纳米银已经很好的负载到了硅藻土表面和微孔中,且这种纳米银为面心立方结构。能谱分析表明,产物载银量高达12.39%。还研究了对载银硅藻土的抗菌效果,结果表明,载银硅藻土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菌圈的宽度分别为16mm和11mm,最小抑菌浓度稳定在250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纳米银 二步法制备 含银量 抗菌性能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和石墨对聚醚酰亚胺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彦琼 谭忠 +3 位作者 李玉杰 王大明 党国栋 陈春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720-2724,共5页
将聚四氟乙烯( PTFE)和石墨两类减摩耐磨填料填充到聚醚酰亚胺( PEI)中,表征其摩擦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磨损表面的显微结构,并分析了磨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PTFE和石墨的填充明显改善了PEI的摩擦磨损性,摩擦系数降... 将聚四氟乙烯( PTFE)和石墨两类减摩耐磨填料填充到聚醚酰亚胺( PEI)中,表征其摩擦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磨损表面的显微结构,并分析了磨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PTFE和石墨的填充明显改善了PEI的摩擦磨损性,摩擦系数降低到0.3以下(纯PEI的摩擦系数为0.41),磨损率降低了3个数量级.在PTFE体系中, PTFE质量分数为10%时, PEI基共混材料的摩擦系数最低为0.23;而在质量分数为15%的石墨体系中, PEI基共混材料摩擦系数最低为0.27.磨损率随着填料含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在填料质量分数为20%之后,摩损率下降平缓.因此PTFE和石墨的填充对PEI的摩擦学性能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而且PTFE比石墨的改善效果更优益.共混物的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填料质量分数为5%~15%时,共混物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酰亚胺 聚四氟乙烯 石墨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含砜基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郑文洁 何青峰 +2 位作者 姚邦 张海龙 谭忠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514-517,共4页
利用含砜基二胺单体(3,3-DDS)和含砜基或六氟异丙基的二酐单体(DSDA或6FDA),调整6FDA和DSDA的摩尔比,经过均聚或共聚反应成功制备一系列聚酰亚胺(PI)薄膜。红外光谱中1 782 cm^(-1)、1 717 cm^(-1)和1 362 cm^(-1)处对应PI分子链中亚胺... 利用含砜基二胺单体(3,3-DDS)和含砜基或六氟异丙基的二酐单体(DSDA或6FDA),调整6FDA和DSDA的摩尔比,经过均聚或共聚反应成功制备一系列聚酰亚胺(PI)薄膜。红外光谱中1 782 cm^(-1)、1 717 cm^(-1)和1 362 cm^(-1)处对应PI分子链中亚胺环的特征吸收峰的出现,证明了PI的成功合成;XRD测试结果证明合成的PI薄膜具有非晶无定形结构;DMA测试结果表明透明PI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209.1~269.7℃范围内,与6FDA和DSDA的摩尔比例密切相关;光学透过率和阻隔率以及色差分析测试表明,合成的透明PI薄膜具有良好的透光率以及一定的紫外线和红外线的阻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砜基基团 热亚胺化 性能表征
下载PDF
添加剂诱导聚偏氟乙烯形成γ结晶相的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谭忠 李鑫 +2 位作者 左继成 姚邦 郑文洁 《化工管理》 2021年第14期88-89,177,共3页
聚偏氟乙烯(PVDF)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多晶型高分子材料,在涂料、电线电缆、分离膜、热缩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PVDF可形成α、β、γ、δ和ɛ五种类型结晶相,具有不同的分子链构象和物理化学性质。其中,α、β和γ结晶相是PVDF中常见的... 聚偏氟乙烯(PVDF)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多晶型高分子材料,在涂料、电线电缆、分离膜、热缩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PVDF可形成α、β、γ、δ和ɛ五种类型结晶相,具有不同的分子链构象和物理化学性质。其中,α、β和γ结晶相是PVDF中常见的结晶相类型,但是γ结晶相的制备相对比较困难。添加剂的引入是促进PVDF中γ结晶相形成的一种简单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γ结晶相 添加剂
下载PDF
双马来酰亚胺改性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0
作者 郑文洁 徐镜涛 +2 位作者 姚邦 张海龙 谭忠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762-765,810,共5页
利用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BMI)作为添加剂,通过溶液共混流延方法制备了不同BMI质量分数的聚偏氟乙烯(PVDF)薄膜,对其结晶行为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FTIR)与X射线衍射光谱(XRD)测试结果表明,BMI添加量超过20%时,PVDF发生... 利用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BMI)作为添加剂,通过溶液共混流延方法制备了不同BMI质量分数的聚偏氟乙烯(PVDF)薄膜,对其结晶行为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FTIR)与X射线衍射光谱(XRD)测试结果表明,BMI添加量超过20%时,PVDF发生了由γ结晶相向α结晶相的转变现象。动态热机械性能(DMA)测试结果表明,BMI的适当加入可以提高PVDF薄膜的弹性模量和损耗因子,在高测试频率时尤为明显;所有PVDF样品在10~17 um位移振幅范围内均保持良好的储能模量稳定性。光学透过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低质量分数BMI的引入,有利于提高PVDF薄膜的自然光透过率;高添加量(>20%)BMI的引入,有利于提高PVDF紫外线和红外线的阻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双马来酰亚胺 动态热机械性能 光学性能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辐照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谭忠 李鑫 +2 位作者 左继成 姚邦 郑文洁 《河南科技》 2021年第9期131-133,共3页
辐照改性是诱导高分子材料交联而实现高性能化和功能化的一种简单有效方法,具有节能环保、交联周期短、交联度精准可控等优点。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辐照交联型聚合物,辐照改性处理可明显改善其高温力学性能、耐化学药品性、耐蠕变性、... 辐照改性是诱导高分子材料交联而实现高性能化和功能化的一种简单有效方法,具有节能环保、交联周期短、交联度精准可控等优点。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辐照交联型聚合物,辐照改性处理可明显改善其高温力学性能、耐化学药品性、耐蠕变性、耐磨损性等性能,使其在高精尖领域得到实际应用。PVDF辐照改性后的性能受不同因素影响,包括辐照工艺条件和聚合物自身性质两大方面。明确PVDF辐照后的性能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后,通过优化辐照工艺条件和改变聚合物的性质,人们可以制备符合特定性能要求的辐照PVDF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辐照条件 聚合物性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