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的构建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红兰 《社科纵横》 2011年第11期127-128,共2页
本文拟从和谐思想、文化概念出发,探索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的组成成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人为本"为中心,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以和谐管理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而构建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图书馆 和谐文化 以人为本 和谐管理 高等院校
下载PDF
从《子夜》到《农村三部曲》--论茅盾小说全面把握中国社会形态的努力 被引量:2
2
作者 盛翠菊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5-108,共4页
1928年至1932年间,茅盾完成了《子夜》的构思与写作。考虑到当时思想界、学术界正在进行的中国社会性质的讨论和革命文学的争论,我们的眼光就不能停留在《子夜》耳熟能详的故事上,也不能仅仅述说其开创性的文学地位。我们更关心的是《... 1928年至1932年间,茅盾完成了《子夜》的构思与写作。考虑到当时思想界、学术界正在进行的中国社会性质的讨论和革命文学的争论,我们的眼光就不能停留在《子夜》耳熟能详的故事上,也不能仅仅述说其开创性的文学地位。我们更关心的是《子夜》所创造的"社会剖析"范式在具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分析眼光的同时,是如何转化为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原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夜》 茅盾小说 《农村三部曲》 社会形态 中国 政治经济分析 现实主义文学 马克思主义
原文传递
应用文文体美的本质与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2-65,共4页
应用文文体美的本质在于它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其美学特征具有功利性、形象性和感染性.文艺美学对应用文美学研究有着异元影响,从美学的根本意义上对应用文美学研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应用文 文体美 本质 特征
下载PDF
周作人:在陀思妥也夫斯基的话语活动中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3-46,共4页
在以《罪与罚》为代表的陀思妥也夫斯基话语活动中,周作人作为接受主体在文本的具体语境中与创作主体产生复杂矛盾而又极有意义的接触:一方面是共鸣和领悟,另一方面是延留时期的困惑。通过对这个过程的梳理,可以看到周作人复杂的接... 在以《罪与罚》为代表的陀思妥也夫斯基话语活动中,周作人作为接受主体在文本的具体语境中与创作主体产生复杂矛盾而又极有意义的接触:一方面是共鸣和领悟,另一方面是延留时期的困惑。通过对这个过程的梳理,可以看到周作人复杂的接受表现:既是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典型描写的深刻性的崇敬,也是对陀思妥也夫斯基现代性话语的畏惧,这是两主体在文化背景、经历、个性诸方面差异所致。但唯其如此,才是周作人文学批评的真诚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也夫斯基 周作人 话语活动 接受主体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基本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亚峰 《高教论坛》 2012年第3期6-8,共3页
真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还需要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入手,踏踏实实地从思想的源头做起。既要通过增强学习和思考来树立教育者的权威,又要考虑对所教育的内容从历史和未来的脉络中启发接受者主动接受的好奇心,从培养深度思考能... 真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还需要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入手,踏踏实实地从思想的源头做起。既要通过增强学习和思考来树立教育者的权威,又要考虑对所教育的内容从历史和未来的脉络中启发接受者主动接受的好奇心,从培养深度思考能力出发,改变空洞说教,而把教育过程变成有意义的思想的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主体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下载PDF
从问题小说走来——以《倪焕之》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盛翠菊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9-143,共5页
五四问题小说的意义不在于选材的窄狭,而在于对国家社会问题的描写和回答,其意义也应该在这个思路上去考虑文学在文化发展脉络中的作用。《倪焕之》在文学的想象世界里勾画出中国前途和革命之路的必然发展轨迹,而不是文学史叙述的单纯... 五四问题小说的意义不在于选材的窄狭,而在于对国家社会问题的描写和回答,其意义也应该在这个思路上去考虑文学在文化发展脉络中的作用。《倪焕之》在文学的想象世界里勾画出中国前途和革命之路的必然发展轨迹,而不是文学史叙述的单纯的知识分子命运的书写和教育小说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问题小说 《倪焕之》 茅盾 解放区小说
下载PDF
试论悲剧精神的伦理和审美差异
7
作者 刘亚峰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85-87,共3页
中国的悲剧精神以“哀而不伤”为理想,但却在衰极、伤极之后走向两个极端,造成了中国文学伦理规范被压抑,转而在艺术审美上取得巨大成功的结果,进而发展到为追求审美效果而忽视伦理责任直至非理性和荒诞的地步。传统和现代的悲剧理念都... 中国的悲剧精神以“哀而不伤”为理想,但却在衰极、伤极之后走向两个极端,造成了中国文学伦理规范被压抑,转而在艺术审美上取得巨大成功的结果,进而发展到为追求审美效果而忽视伦理责任直至非理性和荒诞的地步。传统和现代的悲剧理念都对中国的文学创作提出要求在重视文学的审美价值的同时,不能忽视其认识和教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精神 伦理 审美 哀而不伤
下载PDF
“社会剖析”范式的价值与意义
8
作者 盛翠菊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6-139,共4页
以茅盾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中重要的小说流派"社会剖析派"所创造的"社会剖析"范式,是用文学的载体和方法把中国问题的本质——乡土问题纳入到文学创作中,参与到中国发展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之中的。这种范式对作... 以茅盾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中重要的小说流派"社会剖析派"所创造的"社会剖析"范式,是用文学的载体和方法把中国问题的本质——乡土问题纳入到文学创作中,参与到中国发展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之中的。这种范式对作家和载体的较高要求使其具有了史诗性追求的价值和意义,因而也就具有了超出文学门类苑囿,在时代变幻中,依然具有规约作家、指导创作的当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社会剖析派 范式 史诗性
下载PDF
现实主义文学在学术转向中的产生
9
作者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4年第6期203-205,共3页
在中国学术向近现代转向的过程中,功利性强的社会应用性增加,这是由当时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同样,革命文学的突起也是如此,其文学形式并没有取得革命性的成果,但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改变社会现实的努力,为后来现实主义的兴起奠定了稳... 在中国学术向近现代转向的过程中,功利性强的社会应用性增加,这是由当时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同样,革命文学的突起也是如此,其文学形式并没有取得革命性的成果,但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改变社会现实的努力,为后来现实主义的兴起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转向 近现代 革命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下载PDF
论《板门神》的情感把握
10
作者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10期76-78,共3页
短篇小说《板门神》体现了文学创作的创造原则:情感把握的诚挚性和高尚性,并且达到了相当的深度,使读者得到审美和认识的享受。并且以其对苦难人生的深刻认识,反映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 情感把握 诚挚性 高尚性 苦难
下载PDF
独特视角下的底层关怀——江苏作家的农民工题材小说创作解读
11
作者 盛翠菊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8期35-38,共4页
江苏作家的农民工题材小说创作延续了"五四"乡土作家的文化视角,把笔墨更多集中于农民工进城以后精神层面的探讨,着力表现城乡之间的文化冲突。女性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作为农民工群体中相对特殊的人群,也成为江苏作家笔触最... 江苏作家的农民工题材小说创作延续了"五四"乡土作家的文化视角,把笔墨更多集中于农民工进城以后精神层面的探讨,着力表现城乡之间的文化冲突。女性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作为农民工群体中相对特殊的人群,也成为江苏作家笔触最为集中之处,女性农民工进城之后的尴尬境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乡之间的文化冲突。农民工子女在父母进城之后,无论是否留守,其身份和精神总是流动的、无处安放的,由此突显了江苏作家独特视角下的底层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作家 农民工题材小说 创作视角 底层关怀
下载PDF
浅谈新升格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
12
作者 刘亚峰 《中国西部科技》 2004年第10期67-68,共2页
新升格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存在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科学制度、缺乏专职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要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的途径及对策。
关键词 升格 高校 人事档案 管理手段 途径 管理意识 服务意识 对策 科学制度 问题
下载PDF
申遗落选后徐州区域文化研究的思路和路径
13
作者 刘亚峰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88-91,共4页
大运河文化和黄河故道文化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是为了促进本地区区域文化研究的反思,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和壮大。研究结果表明: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倡议、贯彻“两个率先”,实现徐州... 大运河文化和黄河故道文化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是为了促进本地区区域文化研究的反思,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和壮大。研究结果表明: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倡议、贯彻“两个率先”,实现徐州文化强市的背景下,应该在以大运河和黄河故道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掘时代意义,在历史与空间的维度上,提炼区域特色,实现上述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大运河文化 黄河故道文化 徐州
下载PDF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理论教学
14
作者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4-46,共3页
从大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 ,指出了文学理论教学的必要性 :既是教师组织高质量教学的具体手段 ,也是实现教学目的创新要求 .同时 ,提出了做好清晰、周密的教学准备及文论“线”和“点”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语文教学 文学理论教学 教学质量 文化素质
下载PDF
论卢卡奇的小说理论和中国革命小说的史诗性诉求
15
作者 盛翠菊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1期56-59,共4页
卢卡奇认为史诗的特性产生于史诗时代,不管保持这种总体性的史诗时代是否真正存在过,但它是人们对久远年代的理想化,也是一种乌托邦式的追溯。中国革命小说的史诗性诉求正好契合了卢卡奇的这一说法。从茅盾到赵树理再到梁斌,中国革命小... 卢卡奇认为史诗的特性产生于史诗时代,不管保持这种总体性的史诗时代是否真正存在过,但它是人们对久远年代的理想化,也是一种乌托邦式的追溯。中国革命小说的史诗性诉求正好契合了卢卡奇的这一说法。从茅盾到赵树理再到梁斌,中国革命小说在很大程度上主动契合了革命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表达了意识形态的神圣和正义,具有一定的史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小说理论 革命小说 史诗性
下载PDF
汪曾祺“非崇高”的审美意义及其运命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9-30,共2页
从本人运命及文学运命来说 ,汪曾祺更偏向于中国传统文人津津乐道而内心实不欲为的“非崇高” ,儒道佛影响形成了其命运之因 ,更重要的是 ,这种非崇高也是实现其人生及文学价值之果。从文学审美上去解读其因果 ,能较清晰地把握此种“京... 从本人运命及文学运命来说 ,汪曾祺更偏向于中国传统文人津津乐道而内心实不欲为的“非崇高” ,儒道佛影响形成了其命运之因 ,更重要的是 ,这种非崇高也是实现其人生及文学价值之果。从文学审美上去解读其因果 ,能较清晰地把握此种“京”味创作的历史趋向及运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审美意义 运命 非崇高 文学创作
下载PDF
王际真和乔志高的中国文学翻译 被引量:22
17
作者 夏志清 (译) 《现代中文学刊》 2011年第1期96-102,共7页
我以此文缅怀和纪念在英语世界推进中国文学事业的两位哥大人:王际真和乔志高。王际真(1899-2001),著名哥伦比亚大学中文教授,长期在哥大任教,中国文学翻译的先驱。乔志高(1912-2008),1935年获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硕士学位,1937年... 我以此文缅怀和纪念在英语世界推进中国文学事业的两位哥大人:王际真和乔志高。王际真(1899-2001),著名哥伦比亚大学中文教授,长期在哥大任教,中国文学翻译的先驱。乔志高(1912-2008),1935年获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硕士学位,193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学位。虽在哥大不如王际真闻名,但至少在以下四个领域成绩斐然:是受欢迎的汉语散文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中国 哥伦比亚大学 硕士学位 密苏里大学 1937年 文学事业 英语世界
下载PDF
张爱玲的英文问题——张爱玲英文作品中融入中国元素的尝试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欧梵 (译) 《现代中文学刊》 2010年第6期88-92,共5页
本文从探讨中英文双语小说创作的技巧出发,梳理分析张爱玲英文小说《雷峰塔》在融合中国元素如人和物的名称、词语和句法的运用等方面所作的尝试。指出该作是一部创作和翻译合一的作品,她也是中文作家中少有的双语写作者之一。虽然在... 本文从探讨中英文双语小说创作的技巧出发,梳理分析张爱玲英文小说《雷峰塔》在融合中国元素如人和物的名称、词语和句法的运用等方面所作的尝试。指出该作是一部创作和翻译合一的作品,她也是中文作家中少有的双语写作者之一。虽然在两种文化和两种语言环境里寻求对话和平衡的成效出现差别,并且优劣互见,但张爱玲用英语创作中国故事,毕竟为读者了解作者本人的人生和传奇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至于她在英文作品中重复中文作品里的场景和故事的目的和得失,则是张爱玲研究有待扩展和深入的更大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雷峰塔》 中国元素 小说技巧 创作 翻译
下载PDF
再从“头”谈起——缘起鲁迅的国民性随想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欧梵 (译) 《现代中文学刊》 2010年第1期11-19,共9页
本文以对于王德威《从“头”谈起——鲁迅、沈从文与砍头》再讨论开始,从早期西方摄影和明信片中的中国人被砍头的内容及这些影像资料的生产方式,揭露这种生产方式背后隐藏着的西方殖民者的嗜血的本质。再结合鲁迅“幻灯片”事件,指... 本文以对于王德威《从“头”谈起——鲁迅、沈从文与砍头》再讨论开始,从早期西方摄影和明信片中的中国人被砍头的内容及这些影像资料的生产方式,揭露这种生产方式背后隐藏着的西方殖民者的嗜血的本质。再结合鲁迅“幻灯片”事件,指出鲁迅也是在客观按照幻灯片的部分真实的基础上,从揭示国民性的创作意图出发,对原幻灯片进行了再生产。鲁迅的取舍虽然突出了揭示“看客”国民劣根性的主题,达到了从痛苦中汲取心灵精神的升华和国家民族的理想的目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无意中忽略了揭露帝国主义者凶残屠杀弱国人民的暴行,弱化了对被屠杀者等弱者的同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生产 幻灯片 斩首 国民性 看客 鲁迅
下载PDF
伯明翰学派文化唯物主义的形成
20
作者 盛翠菊 《求索》 CSSCI 2013年第1期112-115,共4页
以霍尔为代表的文化研究中的伯明翰学派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重要力量,所形成的文化唯物主义的文化研究思想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而他的重要论述《文化研究——两种范式》却很少引起人们应该的重视... 以霍尔为代表的文化研究中的伯明翰学派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重要力量,所形成的文化唯物主义的文化研究思想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而他的重要论述《文化研究——两种范式》却很少引起人们应该的重视。本文即是在这种背景上,通过重新翻译该文,大量结合背景材料,对其进行细读。梳理清楚了霍尔对文化主义关于文化的定义过程,和对结构主义意识形态论的成功接受。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和研究方法论依然是文化唯物主义的重要来源,这对当下中国的文化研究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主义 结构主义 文化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