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28年至1932年间,茅盾完成了《子夜》的构思与写作。考虑到当时思想界、学术界正在进行的中国社会性质的讨论和革命文学的争论,我们的眼光就不能停留在《子夜》耳熟能详的故事上,也不能仅仅述说其开创性的文学地位。我们更关心的是《子夜》所创造的"社会剖析"范式在具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分析眼光的同时,是如何转化为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原则的。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5-108,共4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基金
校级培育项目“新世纪乡下人进城的文学想象与新型城镇化”[XKY2014201]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