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本管理与人的存在的三种形态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宪涛 班瑞 李荃辉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2-55,共4页
自20世纪80年代,人本管理理论诞生以来,人本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系统管理理论,以其“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正为全球管理者所广泛采用。其运用领域已经远远超出企业,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现有的人本管理理论及学术界探... 自20世纪80年代,人本管理理论诞生以来,人本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系统管理理论,以其“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正为全球管理者所广泛采用。其运用领域已经远远超出企业,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现有的人本管理理论及学术界探讨人本管理相关问题时,绝大多数仍将其范围界定于企业内,理论上缺乏一般意义上的指导性,从而导致实践活动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重新审视人本管理,对于深刻理解人本管理的丰富内涵,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管理 马克思主义人学 存在形态 和谐社会
下载PDF
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发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班瑞 张立坤 《中国高校科技》 2012年第5期73-74,共2页
高等院校在科技研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目前高校促进科技产业化的模式主要有成立校办企业和大学科技园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应从促进科技成果转让、落实和保护知识产权、设立技术转让中介机构三方面加强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工作。
关键词 高等院校 科技产业 发展模式
下载PDF
专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互渗的可行性
3
作者 班瑞 张立坤 《教育教学论坛》 2010年第14期142-143,共2页
在科技主导社会发展的时代条件下,应着力推动专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互渗,并借此推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这种对策的可行性在于双方既存在本质的一致性,同时又存在功能的互补性。
关键词 专业史 思想政治教育 整合互渗 可行性
下载PDF
东北亚区域民族文化的挑战及其动因
4
作者 班瑞 《阴山学刊》 2009年第4期104-108,共5页
20世纪末全球化浪潮的涌现,极大地凸显了弱势民族和弱势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站在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民族化的高度,有必要对东北亚区域的民族文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对于在开放的世界中推动东北亚区域民族文化的发展,有效维护地区民族... 20世纪末全球化浪潮的涌现,极大地凸显了弱势民族和弱势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站在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民族化的高度,有必要对东北亚区域的民族文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对于在开放的世界中推动东北亚区域民族文化的发展,有效维护地区民族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 民族文化 挑战
下载PDF
青少年民族教育“文化中断”的理性认知与消解策略初探
5
作者 班瑞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3-206,共4页
"文化中断"是当前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学校教育呈现出较强的主流文化特性,对于不掌握汉语的少数民族青少年来说,去接受与自身文化背景产生差异的主流文化是文化中断的一种现实性反映;民族教育这一问... "文化中断"是当前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学校教育呈现出较强的主流文化特性,对于不掌握汉语的少数民族青少年来说,去接受与自身文化背景产生差异的主流文化是文化中断的一种现实性反映;民族教育这一问题需要各方的通力协调。要按照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探索开发注重文化差异的教学方法,实施真正落地的双语教育模式,通过精准化的"照顾政策"对接受教育的群体提供一定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教育 青少年 文化中断
原文传递
网络民族社区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初探
6
作者 班瑞 杨建林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2年第11期148-149,共2页
网络民族社区是民族文化的新舞台,也对民族文化本身造成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包括对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对民族个体的文化性影响、对民族整体的文化性影响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影响只是网络技术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的比较浅层的... 网络民族社区是民族文化的新舞台,也对民族文化本身造成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包括对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对民族个体的文化性影响、对民族整体的文化性影响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影响只是网络技术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的比较浅层的部分。对其他横向层面和纵向层面的研究还需要继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民族社区 民族文化 影响
下载PDF
马相伯实业与教育的双轨现代性进路
7
作者 班瑞 原小强 《高教学刊》 2019年第9期187-189,共3页
实业与教育等等进路历史性地属于"中国现代性"的重要课题之列,同时也提供了"中国传统性"再获新生的历史契机。在近现代历史叙事的层面,马相伯具有"实业家+教育家"的双重标签。在现代性视野下,马相伯从夯... 实业与教育等等进路历史性地属于"中国现代性"的重要课题之列,同时也提供了"中国传统性"再获新生的历史契机。在近现代历史叙事的层面,马相伯具有"实业家+教育家"的双重标签。在现代性视野下,马相伯从夯实基础、广汲资源、开放创新等方面展开探索。他及其同行者们的思想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近代中国现代性萌芽的基础"场域"的一部分。以现代性为"座架",站在实业史和教育史的双向叙事维度上,对马相伯的分析研究不仅可以张大中国近现代"现代性"追求的历史资源,并将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对当下乃至未来中国现代性发展构成一定的逻辑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相伯 现代性 实业 教育
下载PDF
专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互渗的必要性
8
作者 班瑞 张立坤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02-103,共2页
在科技主导社会发展的时代条件下,大学应着力推动专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互渗,并藉此推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这对于有效推动人自身、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专业史 思想政治教育 整合互渗 必要性
下载PDF
蒙元际“易帜精英”的政治生态研析
9
作者 班瑞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55,共6页
"易帜精英"是一个新提出的政治学和史学的研究概念。在蒙元际这一典型时期,大批精英分子由农业文明政权投身进入游牧文明政权,成为"易帜精英"。通过分析这一特殊群体在当时兴起的包括地缘族群、产业经济、政治文化... "易帜精英"是一个新提出的政治学和史学的研究概念。在蒙元际这一典型时期,大批精英分子由农业文明政权投身进入游牧文明政权,成为"易帜精英"。通过分析这一特殊群体在当时兴起的包括地缘族群、产业经济、政治文化、谋略政策、宗亲乡党等在内的主要政治生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明晰当时"易帜精英"的产生、发展及其政治特质,从而对整个历史进程中的相关群体和相关问题形成参照与概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元际 易帜精英 政治生态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初创经验研究——以1956—1966年的XX钢铁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班瑞 丁子涵 张海灵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5期52-56,共5页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阶段是工科高等教育初创经验形成的典型时期。1956—1966年的XX钢铁学院是当时工科高等教育的缩影。该校以"资源产业教育"为导向逻辑,在建校指导思想、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招生、思想教育、实...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阶段是工科高等教育初创经验形成的典型时期。1956—1966年的XX钢铁学院是当时工科高等教育的缩影。该校以"资源产业教育"为导向逻辑,在建校指导思想、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招生、思想教育、实习实践等教育的各个环节均一以贯之,创造了"资源开发产业勃兴教育发展"的多赢局面,完成了"扎根社会、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历史使命,为当时和之后其他工科高等教育的发展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和精神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高等教育 工业化 初创经验
下载PDF
进入“历史”:五四精英文人的政治叙事
11
作者 班瑞 高菲菲 张海灵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7-14,共8页
在五四运动“基座”下,现代性与历史主义的“历史”这对伴生体应运而发。经由社会想象和主体想象,精英文人通过进入“历史”的文本叙事转向在事实上实现了间接性政治参与,为中国社会重建新的意义关联域达致新政治样态付出了努力。这是... 在五四运动“基座”下,现代性与历史主义的“历史”这对伴生体应运而发。经由社会想象和主体想象,精英文人通过进入“历史”的文本叙事转向在事实上实现了间接性政治参与,为中国社会重建新的意义关联域达致新政治样态付出了努力。这是中国结构性社会转换的先声与缩影,历史的重心开始迁转,中国从整体上进入了一种现代历史叙事,并借此展开历史想象与政治实践。在这一大潮的涤荡中,历史逐渐获得了自己明确的实践形式,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全面传播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 政治叙事 五四 精英文人
下载PDF
撕裂与抉择:五四精英文人政治文化管窥
12
作者 班瑞 《嘉兴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52-57,共6页
五四时期,精英文人渐趋成为中国社会整体转型中的先行者之一。他们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时期体验并介入了现代与历史、个人与国家交互间意义关联方式的巨大转变。这种转变引发了他们政治文化层面的撕裂及撕裂状态下的政治抉择。面对... 五四时期,精英文人渐趋成为中国社会整体转型中的先行者之一。他们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时期体验并介入了现代与历史、个人与国家交互间意义关联方式的巨大转变。这种转变引发了他们政治文化层面的撕裂及撕裂状态下的政治抉择。面对现代性、面对历史主义,是苟且还是重生?是继续持循环论还是持发展思维?这种状态也对五四精英文人形成反身性意义投射,即他们不得不在重构自我过程中面对是保持传统建制下的君子角色还是转型成为民族国家的公民?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自身会被历史所遗弃还是成为历史发展的角色担当?五四精英文人身处的撕裂与抉择的政治文化景观,既呈现和揭示了五四精英文人自我转型的苦痛与错落,又展现了他们对于自我探索与追求以及更深地卷入了对民族国家政治叙事的复制与摹写。个体与类的相互规定性就在这一历史变迁中逐渐稳定明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五四运动 精英文人 撕裂 抉择
下载PDF
新中国工科高等教育初创经验研究——以1956-1966年的X钢铁学院为例
13
作者 班瑞 张海灵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37-42,共6页
新中国工科高等教育起步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1956-1966年的X钢铁学院是当时工科高等教育的缩影。该校以"资源←→产业←→教育"为导向逻辑,在建校指导思想、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招生、思想教育、实习实践等教育的各个环... 新中国工科高等教育起步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1956-1966年的X钢铁学院是当时工科高等教育的缩影。该校以"资源←→产业←→教育"为导向逻辑,在建校指导思想、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招生、思想教育、实习实践等教育的各个环节均一以贯之,创造了"资源开发←→产业勃兴←→教育发展"的多赢局面,完成了"扎根社会、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历史使命。一方面,这实现了国家制度与工科高等教育之间的相互证成;另一方面,这也为当时和之后其他工科高等教育的发展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和精神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 高等教育 初创经验
下载PDF
政治背叛者的忠节话语塑造——以《牧庵集》等文本的精英历史书写为中心
14
作者 班瑞 张海灵 丁子涵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忠节"观念是中国文化传统和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宋元之际政治背叛者实施政治思想塑造的归宿。通过对《牧庵集》等文本历史书写的分析,政治背叛者忠节话语塑造的模型被逐步建构起来。就这一模型来看,政治背叛者忠节话语... "忠节"观念是中国文化传统和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宋元之际政治背叛者实施政治思想塑造的归宿。通过对《牧庵集》等文本历史书写的分析,政治背叛者忠节话语塑造的模型被逐步建构起来。就这一模型来看,政治背叛者忠节话语塑造具有"中国古代历史脉络的断裂和模块嵌入型的秩序接续"的特性。政治背叛者利用传统话语的兼容与破损尽量对"忠义"和"守节"的议题进行政治背叛者话语的转换,通过"立本立吾身"的价值认知转向、"孝"与"忠"的权威竞争、"勤"对"忠节"的偷梁换柱、"道"对"忠节"的天命超越、"道统无南北"对"忠节"的道德渗透、"位"对"忠节"的利益侵蚀等环节一步步对传统忠节思想进行改造,从而"调适""回应"以及"回归"中国传统政治场域的"忠节"主流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节话语 塑造 政治背叛者 《牧庵集》
下载PDF
蒙元际君臣政治关系的隐喻转向 被引量:3
15
作者 班瑞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8-54,共7页
蒙元际君臣政治关系从"父子"隐喻为主转向以"主奴"隐喻为主,主要表现在社会和政治运行以及君臣对待等诸多方面。这一转向在实质上实现了类似制度变迁的结果,导致了中国古代历史脉络的断裂和模块嵌入型的秩序接续。... 蒙元际君臣政治关系从"父子"隐喻为主转向以"主奴"隐喻为主,主要表现在社会和政治运行以及君臣对待等诸多方面。这一转向在实质上实现了类似制度变迁的结果,导致了中国古代历史脉络的断裂和模块嵌入型的秩序接续。转向之后,"主奴"关系成为社会交往的"一般等价物"和差序格局的跃迁通货,而既有的专制共治结构也倾斜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臣 政治关系 隐喻 转向
下载PDF
蒙元际族群畛域关系模型略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班瑞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6-139,共4页
蒙元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游牧族群主导下的全国性封建王朝。这一体验使统治阶层产生了强大的族群优越感,从而采取了一系列族群畛域政策来巩固统治。对此,国内外学者多基于族群畛域的"不进步成分"加以批判,较少触及之中的... 蒙元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游牧族群主导下的全国性封建王朝。这一体验使统治阶层产生了强大的族群优越感,从而采取了一系列族群畛域政策来巩固统治。对此,国内外学者多基于族群畛域的"不进步成分"加以批判,较少触及之中的族群关系结构。事实上,蒙元帝国的族群政策有着复杂深刻的历史文化土壤,是对蒙元际多族群现实的客观描述。我们可以从族群矛盾的历史演绎变化中洞窥并建构族群关系的模型,从而为现实问题研究提供参照与导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元际 族群 畛域 模型
原文传递
高校课程思政与意识形态渗透机理研究——评《大众文化兴起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1
17
作者 班瑞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I0013-I0013,共1页
大众文化的兴起以其特有的实效性、娱乐性和大众媒介性使我国高校和基础教育领域的思政教育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新时代新的发展环境中,正视大众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与意识形态领域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发挥其对大众政治思想接收的正面效... 大众文化的兴起以其特有的实效性、娱乐性和大众媒介性使我国高校和基础教育领域的思政教育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新时代新的发展环境中,正视大众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与意识形态领域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发挥其对大众政治思想接收的正面效应,在全面把握大众文化发展的社会基础与历史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新时代大众文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课程的发展方向与意识形态渗透机理对于帮助当代高校学生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教育 基础教育领域 意识形态领域 大众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意识形态渗透 大众媒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