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动助力转向助力控制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53
1
作者 林逸 施国标 +3 位作者 邹常丰 陈万忠 张昕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11,共4页
电动助力转向是汽车动力转向的新技术与新结构,助力控制是电动助力转向的基本控制策略,并决定电动助力转向的助力特性。着重讨论了电动助力控制的一般过程、电动机目标电流的决策方法、电动机电流的控制策略等问题。台架试验表明,提出... 电动助力转向是汽车动力转向的新技术与新结构,助力控制是电动助力转向的基本控制策略,并决定电动助力转向的助力特性。着重讨论了电动助力控制的一般过程、电动机目标电流的决策方法、电动机电流的控制策略等问题。台架试验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是有效的,对电动助力转向的开发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伺服机构 助力转向 特性
下载PDF
汽车用空气弹簧悬架系统综述 被引量:47
2
作者 张建文 庄德军 +2 位作者 林逸 刘宏伟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51-155,共5页
空气弹簧具有非线性弹性特性 ,可将其特性曲线设计成理想形状。安装有空气悬架的汽车振动频率低 ,车轮动载荷小 ,可以获得良好的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减小高速行驶车辆对路面的破坏。空气悬架可以保持汽车车身高度不变 ... 空气弹簧具有非线性弹性特性 ,可将其特性曲线设计成理想形状。安装有空气悬架的汽车振动频率低 ,车轮动载荷小 ,可以获得良好的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减小高速行驶车辆对路面的破坏。空气悬架可以保持汽车车身高度不变 ,并可根据需要进行车身高度调节等特点。本文就汽车空气弹簧悬架的发展过程 ,空气悬架系统的特点 ,对整车和高速公路路面的影响 ,以及其结构型式和优缺点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空气悬架 综述
下载PDF
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20
3
作者 林逸 郭九大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对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近40年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开展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宜采用的方法。
关键词 汽车 安全性 综述 被动安全性
下载PDF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性能的客观评价 被引量:32
4
作者 林逸 施国标 +1 位作者 邹常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共4页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的结构特点 ,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对汽车转向性能的影响 ,提出从转向轻便性、转向回正性、转向盘中间位置区域性能、转向盘振动、随动灵敏度和助力特性等方面进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性能的客观评价 ,并探讨了相应的评...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的结构特点 ,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对汽车转向性能的影响 ,提出从转向轻便性、转向回正性、转向盘中间位置区域性能、转向盘振动、随动灵敏度和助力特性等方面进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性能的客观评价 ,并探讨了相应的评价指标 ,对电动助力转向助力控制规律、基本设计参数以及相关试验标准的确定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转向性能 客观评价 结构特点 助力特性 设计参数 试验标准
下载PDF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匹配设计的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施国标 林逸 +2 位作者 邹常丰 陈万忠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5-128,共4页
围绕助力特性、电动机及扭矩传感器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的匹配设计问题。通过分析典型电动助力转向助力特性的特点,指出助力特性与车型的匹配原则;针对电动机的布置位置与特性参数,讨论电动机的匹配问题;对扭矩传感器着重分析其类型与参数... 围绕助力特性、电动机及扭矩传感器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的匹配设计问题。通过分析典型电动助力转向助力特性的特点,指出助力特性与车型的匹配原则;针对电动机的布置位置与特性参数,讨论电动机的匹配问题;对扭矩传感器着重分析其类型与参数选择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并举例说明电动助力转向的匹配设计过程,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总体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 匹配 设计
下载PDF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系统的离合器起步模糊控制 被引量:17
6
作者 云成 施国标 +1 位作者 于海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2-35,共4页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AMT)车辆取消了离合器踏板 ,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由电子控制单元 ECU控制 ,起步时离合器的控制一直是 AMT技术的一个难点 ,本文通过分析车辆起步时的离合器接合过程 ,应用模糊控制技术对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在车辆起步时...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AMT)车辆取消了离合器踏板 ,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由电子控制单元 ECU控制 ,起步时离合器的控制一直是 AMT技术的一个难点 ,本文通过分析车辆起步时的离合器接合过程 ,应用模糊控制技术对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在车辆起步时的离合器接合过程进行控制 ,并在装有 AMT系统的轻型车上进行了实车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变速器 离合器 模糊控制
下载PDF
独立悬架中的橡胶减振元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林逸 陈欣 《吉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18-26,共9页
阐述了汽车上所用橡胶件的基本性能,着重分析了独立悬架中橡胶减振元件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和顺从性的影响,探讨了橡胶减振元件参数对轴转向的影响规律。在顺从性的分析中从整车动力学的角度提出了较为实用的顺从性分析模型,分析了影响汽... 阐述了汽车上所用橡胶件的基本性能,着重分析了独立悬架中橡胶减振元件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和顺从性的影响,探讨了橡胶减振元件参数对轴转向的影响规律。在顺从性的分析中从整车动力学的角度提出了较为实用的顺从性分析模型,分析了影响汽车顺从性的主要因素,并指出改善汽车动力学性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悬架 橡胶元件 汽车动力学
原文传递
汽车垂直越障能力的计算及试验 被引量:16
8
作者 兰凤崇 陈吉清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6-120,共5页
本文进行了不同工况下前轮驱动汽车垂直越障能力的理论分析、计算机模拟计算及试验验证;建立了结构参数与垂直越障能力的关系;并对前轮与后轮驱动汽车作了对比。其结论对指导前轮驱动汽车的总布置、某些参数确定及公路设施设计具有参考... 本文进行了不同工况下前轮驱动汽车垂直越障能力的理论分析、计算机模拟计算及试验验证;建立了结构参数与垂直越障能力的关系;并对前轮与后轮驱动汽车作了对比。其结论对指导前轮驱动汽车的总布置、某些参数确定及公路设施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轮驱动 客车 越障能力 计算 汽车试验
下载PDF
汽车碰撞的二维人体运动学仿真及其在交通安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林逸 +1 位作者 郭九大 刘锡国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9-65,共7页
本文论述了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地位,采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中的R-W方法建立了二维人体模型,推导了多刚体系统矩阵形式的运动学疗程,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模拟汽车碰撞过程中人体运动响应的动画仿真程序,论证了... 本文论述了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地位,采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中的R-W方法建立了二维人体模型,推导了多刚体系统矩阵形式的运动学疗程,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模拟汽车碰撞过程中人体运动响应的动画仿真程序,论证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碰撞 被动安全 人体模型 交通安全 运动学
下载PDF
弹性元件对奥迪轿车前悬架力学特性及顺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欣 林逸 +1 位作者 方传流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57-163,168,共8页
本文分析了奥迪100轿车前悬架的结构特点。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和结构力学方法建立了计及导向构件和橡胶铰链弹性变形的悬架多体系统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计算分析。探讨了这两类变形元件对悬架力学特性和汽车顺从性的影响。
关键词 轿车 悬架 弹性元件 顺从性 力学特性
下载PDF
前置组合式转向梯形机构的运动模型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8
11
作者 兰凤崇 陈吉清 +1 位作者 钦传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86-190,共5页
前置组合转向梯形机构具有布置灵活、传动可靠等优点,但机构复杂,设计困难。本文从分析运动入手,建立了优化数学模型及算法,开发了优化设计软件系统,并给出了设计分析实例。
关键词 转向机构 运动模型 优化设计 汽车
下载PDF
粘性联轴器转矩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孔辉 +2 位作者 云成 林逸 《吉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8-13,共6页
建立了粘性联轴器转矩特性及换热的数学模型。给出了一种粘性联轴器转矩特性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硅油温度、剪切率对硅油粘度的影响以及硅油填充率对峰值特性产生时间的影响。通过实验验证,可定量分析粘性联轴器的各种影响因... 建立了粘性联轴器转矩特性及换热的数学模型。给出了一种粘性联轴器转矩特性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硅油温度、剪切率对硅油粘度的影响以及硅油填充率对峰值特性产生时间的影响。通过实验验证,可定量分析粘性联轴器的各种影响因素,为粘性联轴器的设计、应用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性联轴器 转矩特性 峰值特性 联轴器
原文传递
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的三维乘员多体系统模型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九大 林逸 《吉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6-10,共5页
采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中的R-W方法建立了用于模拟汽车碰撞过程中乘员运动学、动力学响应的三维人体模型,以美国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定义的Part572D型假人为例,对其前碰中的运动进行了模拟,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词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 人体模型 汽车被动安全性
原文传递
断开式转向梯形参数及其对实际转向特性曲线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红军 +1 位作者 林逸 董辉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11,共5页
本文推导出断开式转向梯形的左、右转向轮转角计算公式。揭示出对实际转向特性曲线有影响的因素,并详细分析各因素对该特性曲线的影响。
关键词 转向梯形 转向特性 汽车 轮胎
下载PDF
汽车转向系减振器原理及其阻尼特性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吕振华 高源 +1 位作者 姜红军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26-30,共5页
介绍了汽车转向系减振器的原理及其发展概况,提出了应用高频电液伺服激振器进行转向系减振器阻尼特性测试的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并给出了一种轿车转向系减振器阻尼特性的试验分析结果,建立了其非线性阻尼参数模型。
关键词 汽车 转向系统 减振器 阻尼 特性 试验
下载PDF
空气悬架大客车平顺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建文 杨兴龙 +1 位作者 林逸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0-133,共4页
空气弹簧具有变刚度特性,其固有振动频率要比钢板弹簧低得多,且不随汽车承载质量的变化而改变。安装有空气悬架的汽车车轮动载荷小,可以获得良好的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减小了高速行驶车辆对路面的破坏。空气悬架在汽车... 空气弹簧具有变刚度特性,其固有振动频率要比钢板弹簧低得多,且不随汽车承载质量的变化而改变。安装有空气悬架的汽车车轮动载荷小,可以获得良好的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减小了高速行驶车辆对路面的破坏。空气悬架在汽车悬架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以安装有空气悬架的大客车为研究对象,利用多体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空气弹簧大客车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对其平顺性进行仿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弹簧 平顺性 仿真
下载PDF
粘性联轴器转矩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逸 +1 位作者 云成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1-203,F003,共4页
本文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粘性联轴器的转矩特性。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硅油的粘度、填充率和片间间距以及转速差对粘性联轴器转矩特性的影响。并对粘性联轴器转矩特性的峰值现象作了分析。
关键词 粘性联轴器 转矩特性 台架试验 峰值现象
下载PDF
前轮驱动车辆越障能力的计算机模拟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吉清 兰凤崇 +1 位作者 宇阳 《有色金属》 CSCD 1996年第2期1-6,共6页
为了确定矿用车辆及其它工程机械的垂直越障能力,本文通过简化力学模型,建立了各种工况下前轮驱动车辆垂直越障时车辆参数与障碍物高度间的关系,并在计算机上进行了模拟计算。对车辆结构参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与后轮驱动车... 为了确定矿用车辆及其它工程机械的垂直越障能力,本文通过简化力学模型,建立了各种工况下前轮驱动车辆垂直越障时车辆参数与障碍物高度间的关系,并在计算机上进行了模拟计算。对车辆结构参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与后轮驱动车辆进行了对比,并通过试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本文的结论对指导前轮驱动车辆的总布置设计和某些参数确定以及厂矿道路设施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轮驱动 车辆 越障能力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汽车动力传动系局部扭振模态和半轴对称分支模型简化问题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冯振东 吕振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5-91,共7页
本文探讨FR式汽车动力传动系扭振的局部模态及其主导子结构和半轴子结构对称分支的模态对称性与模型简化问题,在这两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有助于对这类汽车动力传动系扭振分析模型的合理简化和对扭振特性的深入认识。
关键词 汽车 动力传动系 模态分析 半轴
下载PDF
结构与使用参数对液罐汽车制动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占歧 +1 位作者 姚祖兴 彭彦宏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50-155,F003,共7页
本文研究液罐汽车在减载、直线制动行驶时,液体货物质心位置变化对制动性能的影响。文中建立了力学和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主要结构和使用参数对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和前、后轮抱死间隔时间的影响。在不同装载条件下对罐中双隔板的设计位置... 本文研究液罐汽车在减载、直线制动行驶时,液体货物质心位置变化对制动性能的影响。文中建立了力学和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主要结构和使用参数对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和前、后轮抱死间隔时间的影响。在不同装载条件下对罐中双隔板的设计位置进行了优化,证明安装双隔板比安装单隔板对改善制动性能有更好的效果。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罐车 结构 使用参数 制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