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化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流程院内一体化无缝衔接急救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卓梅娟 陈淑琴 +1 位作者 李静 邱静静 《循证护理》 2023年第4期758-760,共3页
目的:探讨优化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流程院内一体化无缝衔接急救管理模式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实施常规急诊救护模式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本院实施优化后绿色通... 目的:探讨优化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流程院内一体化无缝衔接急救管理模式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实施常规急诊救护模式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本院实施优化后绿色通道院内一体化无缝衔接急救管理模式急诊收治的急性脑卒中病人5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入院至溶栓时间、各项关键环节时间、救治流程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入院至溶栓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关键环节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流程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流程利于缩短病人入院至溶栓时间及各项关键环节时间,提高救治流程满意度,使院内一体化无缝衔接急救管理模式更加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绿色通道 一体化无缝衔接急救管理模式 溶栓流程时间 神经功能 护理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人转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李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7年第7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6年5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院前急救急危重症转运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并选取2016年1月1日~2016年5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院前急救急危重症转运患者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6年5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院前急救急危重症转运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并选取2016年1月1日~2016年5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院前急救急危重症转运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转运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转运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管道脱落(移位)或堵塞、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护理满意度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对于确保患者安全转运,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院前急救 急危重症患者 转运
下载PDF
授权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林玲 张春霞 李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23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授权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的63名急诊科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授权管理模式,对比授权管理模式前后护士的职业认同感、职业倦怠、护理质量。结果授权管理后,... 目的探讨授权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的63名急诊科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授权管理模式,对比授权管理模式前后护士的职业认同感、职业倦怠、护理质量。结果授权管理后,护理人员的职业目标、职业价值观、职业认同、职业态度、职业自我概念水平均高于授权管理前(P <0.05)。授权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去人格化、低个人成就感、情感耗竭水平均低于授权管理前(P <0.05)。授权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急救知识技能、器械药物管理、文书质量、三基考核成绩均高于授权管理前(P <0.05)。结论授权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缓解职业倦怠,且能有效提高其护理水平,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权管理 急诊护理 职业认同感 职业倦怠 影响 观察
下载PDF
新入职护士护理不良事件风险防范意识培育的探讨
4
作者 甘香 方利军 +2 位作者 黄含青 汤明珠 李静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07-109,共3页
护理不良事件一般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有研究发现,4%的住院患... 护理不良事件一般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有研究发现,4%的住院患者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医疗护理不良事件[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入职护士 不良事件 风险防范
下载PDF
基于柯氏模型的急诊科室培训效果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静 林玲 卓梅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3期33-36,共4页
目的基于柯氏模型实施和评价急诊科室培训效果,促进急诊科室培训的规范化。方法以柯氏模型为指导,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4个层面对急诊科室培训进行改革和评价,对比改革前后的护士对科室培训的满意度、认知度、参与情况、培... 目的基于柯氏模型实施和评价急诊科室培训效果,促进急诊科室培训的规范化。方法以柯氏模型为指导,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4个层面对急诊科室培训进行改革和评价,对比改革前后的护士对科室培训的满意度、认知度、参与情况、培训知识掌握情况及在临床工作中急诊急救知识的应用情况。结果基于柯氏模型进行改革的急诊科室培训模式,反应层护士对科室培训的认知度提升,对课程构建及培训方式的满意度、对培训重要性的认知度、1周内学习完成率、行为层护士的有效心得体会书写率、结果层的科室考核合格率、抽查培训掌握率、护士临床综合能力方面改革后均明显高于改革前(P均=0.000)。结论基于柯氏模型4个层面进行的科室培训改革,可以提升护士对科室培训的认知和参与率,且能提升护士的急诊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将知识和技能有效应用与临床,满足急诊急救岗位临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急救 培训 柯氏模型 效果评价
下载PDF
应用PDCA提升护士应用PDA落实患者身份识别的质量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静 甘香 林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32期14-17,共4页
目的通过PDCA提升护士应用PDA落实患者身份识别的质量,进而达到降低因患者身份识别不到位所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方法成立PDA质量管理小组,制订PDA患者身份识别质量评价标准及流程,并采用PDCA循环法在PDA患者身份识别质量评... 目的通过PDCA提升护士应用PDA落实患者身份识别的质量,进而达到降低因患者身份识别不到位所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方法成立PDA质量管理小组,制订PDA患者身份识别质量评价标准及流程,并采用PDCA循环法在PDA患者身份识别质量评价标准实施过程中对督查结果进行及时的分析改进,以达到患者身份识别质量的不断提升。结果应用PDCA循环法后,全院各科室的PDA患者身份识别质量合格率由初始实施阶段的52.17%上升至100%,因患者身份识别不到位所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从对照组(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0.3‰,下降至观察组(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0.13‰,P<0.01。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可以有效规范和提升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落实的质量,进而降低因患者身份识别不良所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护理系统 身份识别 安全管理 护理质量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取栓术后并发症、肢体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林玲 李静 甘香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1957-1960,共4页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取栓术后康复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实施机械取栓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密闭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取栓术后康复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实施机械取栓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密闭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过程中的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 w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减少脑梗死取栓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其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机械取栓术 预见性护理 并发症 肢体功能
下载PDF
手机短信技术服务对小麦绿色生产技术应用的影响
8
作者 付浩然 刘家欢 +1 位作者 李静 张卫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9-389,共11页
为解决知识信息缺乏对小麦绿色生产技术应用的限制,探索基于手机短信的新型农业技术服务方式对小农户绿色生产技术应用的影响,在充分了解地区生产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形成了小麦全生育期绿色技术规程,并将针对知识制约的关键技术... 为解决知识信息缺乏对小麦绿色生产技术应用的限制,探索基于手机短信的新型农业技术服务方式对小农户绿色生产技术应用的影响,在充分了解地区生产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形成了小麦全生育期绿色技术规程,并将针对知识制约的关键技术环节编辑成10条农业短信,根据农户地块土壤、苗情、病虫草害诊断结果,于2017-2019年对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的55户农户进行为期两年的针对性技术服务,在每个生育时期田间操作管理前的3~15 d发送技术指导短信,并以入户调研和田间调查的方式评价了农户短信查收情况、田间管理情况及产量。结果表明,手机短信服务延续性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短信技术的传播,短信的收到率从2018年的72.4%增加到2019年的92.2%。短信服务提高了农户绝大多数环节的操作科学性,2018年和2019年查看短信的农户科学管理比例分别为52.6%和62.3%,比未查看短信的农户科学管理比例高5.2%和2.6%,但短信服务不能改变那些受到生产设施制约的操作环节,如播后镇压技术因缺乏镇压工具而无法实施等。操作科学性的提高能显著提高产量,查看所有短信的农户冬小麦产量比不查看短信的农户平均增产11.2%和11.6%。由此说明通过手机短信能够进行农业技术的传播,并且利用手机短信进行农业技术服务的方式能够指导农户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冬小麦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短信 小麦 农业技术服务 科学管理比例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