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数据教育应用的限度 被引量:25
1
作者 唐汉卫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0-68,共9页
大数据助推教育变革,前景广阔,但并非万能,而是具有一定的边界和限度。对大数据教育应用的限度进行必要的反省,有利于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合理运用和发展。本体限度、认识限度、价值限度和伦理限度构成了大数据教育应用中的几个最基本的... 大数据助推教育变革,前景广阔,但并非万能,而是具有一定的边界和限度。对大数据教育应用的限度进行必要的反省,有利于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合理运用和发展。本体限度、认识限度、价值限度和伦理限度构成了大数据教育应用中的几个最基本的限度。本体限度是指教育大数据从本体意义上讲并不能等同于真实完整的教育世界;认识限度是指大数据作为认识教育的新视角存在一定的缺陷;价值限度是指教育大数据的工具性价值并不能涵盖教育自身的育人价值;伦理限度是指大数据应用于教育除了受制于技术自身的逻辑外,还必然受到伦理的规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教育应用 有限性
下载PDF
“双减”政策下学校空间的现实困境与重构策略 被引量:6
2
作者 欧阳广敏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25,共8页
“双减”政策不仅是对减轻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要求,更是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配套支撑能力的考验。从空间视角看,“双减”政策下学校面临空间多样化需求与标准化建设,综合性需求与空间综合育人价值遮蔽,协同性需求与“家校社空间... “双减”政策不仅是对减轻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要求,更是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配套支撑能力的考验。从空间视角看,“双减”政策下学校面临空间多样化需求与标准化建设,综合性需求与空间综合育人价值遮蔽,协同性需求与“家校社空间”相抵牾等多重矛盾。在现有条件下解决学校面临的多重空间桎梏,认识并重构学校空间是问题关键。从空间理论出发,学校空间所显现的建构性、综合性与协同性等特性,对解决“双减”所带来的空间困境极具启发意义。学校可转换空间利用意识,构建灵活多样空间;发掘空间综合价值,营造立体育人空间;疏通家校社交流渠道,创建多方协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义务教育学校 学校空间
原文传递
子承父志:军人家庭爱国主义教育的扎根研究
3
作者 李云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8,共13页
基于对3个两代参军家庭的实地调查和对家庭成员的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借助Nvivo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编码,以分析军人家庭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逻辑,结果发现:军人家庭的爱国主义教育历程包括“亲代成长—家风建设—关键事件—... 基于对3个两代参军家庭的实地调查和对家庭成员的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借助Nvivo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编码,以分析军人家庭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逻辑,结果发现:军人家庭的爱国主义教育历程包括“亲代成长—家风建设—关键事件—互动成长”四个重要阶段。一般而言,爱国主义的生活化构成了军人家庭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理念,代际冲突的整合为军人家庭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化提供了重要契机,而当国家、家庭、个人三者利益一致时,军人家庭爱国主义教育更容易被顺利践行。在军人家庭爱国主义教育显现优越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其潜藏的内生性减弱、超越性不足、感性与理性失衡等问题保持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人家庭 爱国主义教育 扎根理论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的四维变革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夫艳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45,共7页
大数据在道德教育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引发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深刻变革。基于学校道德教育的独特性,从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实施主体、实施环境与推进思路四个维度综合审视,大数据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变革主要体现于:从片面到全面,... 大数据在道德教育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引发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深刻变革。基于学校道德教育的独特性,从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实施主体、实施环境与推进思路四个维度综合审视,大数据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变革主要体现于:从片面到全面,把握学生真实的道德发展;从整齐划一到尊重个性,实现道德教育实施的精准化;从一维、片段化到多维、连续性,延拓道德教育的时空;从片面、因果到整体、相关,深度变革道德教育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道德教育 教育变革
下载PDF
教育何以是超越的:鲁洁超越论的基本建构与思想气质——兼论今天我们为什么更需要鲁洁 被引量:1
5
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0-112,共13页
教育超越论是当代中国教育学人关于现实教育最为重要的学术批判与建构之一。“无人”问题,即教育疏离人以及人的整体生活的问题是超越论反思与批判的对象。教育是“人”的教育,超越论对教育“无人”问题的反动,以构建“实践人”的人性... 教育超越论是当代中国教育学人关于现实教育最为重要的学术批判与建构之一。“无人”问题,即教育疏离人以及人的整体生活的问题是超越论反思与批判的对象。教育是“人”的教育,超越论对教育“无人”问题的反动,以构建“实践人”的人性论方案为根基。超越教育“无人”问题之要津在于使教育立足人之实践本性并使人成为超越性存在,实现人在“自我”与“社会”双重向度之超越。就此而言,我们将超越论视为重塑教育之精神与人之可能生活的一种努力。作为对教育“是其所是”的辩护与允诺,具有“智性诚实”高贵品质的超越论对于破除教育中的假象与偏见、反省时代教育状况、辨明教育发展之路向都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重思超越论,是过一种好的教育生活之理性自觉,也是过一种可能生活的一种可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超越性 实践 超越论
下载PDF
规范与德性之间:道德教育的出场方式 被引量:1
6
作者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2-166,共15页
现代道德教育的理念与现代道德哲学的观念一脉相承。现代道德哲学中关于规范与德性之别的预设,相应地影响了道德教育的现实定位与实践逻辑,也规定了现代道德教育所能达到的边界与限度。道德教育的品质在某种意义上就取决于它是否具有超... 现代道德教育的理念与现代道德哲学的观念一脉相承。现代道德哲学中关于规范与德性之别的预设,相应地影响了道德教育的现实定位与实践逻辑,也规定了现代道德教育所能达到的边界与限度。道德教育的品质在某种意义上就取决于它是否具有超越规范与德性之争的视野与能力。道德教育超越规范与德性之争的可能方案在于重塑其实践理性,即道德教育首先也必须作为一项教育实践。一种可能的道德教育推进方案在于道德教育的“教育性”自觉,以教育的方式将规范与德性统一于对现实道德问题的提问之中,统一于对道德判断力的培养之中。道德教育作为一项教育实践附丽于教师的育德行动,教师的育德判断自然也是道德教育之“教育性”自觉的构成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哲学 德性 规范 道德教育
原文传递
存在论视阈中的劳动与劳动教育 被引量:1
7
作者 叶雅萱 《教育研究与实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60,共11页
劳动教育必须建立在自洽的“劳动”理解之上。马克思将劳动同个体生命与人类总体生存联系在一起,赋予劳动最高的价值性与理想性,从而揭示了劳动存在论的三重向度:使人从“自然之链”中超越出来、确证并提升人的“类存在”本质、承诺并... 劳动教育必须建立在自洽的“劳动”理解之上。马克思将劳动同个体生命与人类总体生存联系在一起,赋予劳动最高的价值性与理想性,从而揭示了劳动存在论的三重向度:使人从“自然之链”中超越出来、确证并提升人的“类存在”本质、承诺并肯定人与社会的统一关系。基于马克思的劳动存在论,一种可能的劳动教育是有生命的劳动教育、有人性的劳动教育,是一种走向公共生活的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劳动教育的理念,更是一种有现实生命力、对人有吸引力的劳动教育实践。劳动教育价值实现之要津在于其能否对劳动的存在论价值予以实现,也在于其能否对自身非劳动倾向予以自反与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劳动教育 存在论
原文传递
明暗之间:诺丁斯关怀伦理的他者性意蕴--以列维纳斯他者性观点为坐标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叶雅萱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4-112,共9页
诺丁斯曾指出其关怀伦理与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之间具有共通之处。细查其关怀伦理,不仅可以窥见其中他者性思想的踪迹,而且可以发现其在关键概念与重要命题上似是而非的他者性特征。于是,诺丁斯关怀伦理中他者性的存在状态则成为一个晦... 诺丁斯曾指出其关怀伦理与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之间具有共通之处。细查其关怀伦理,不仅可以窥见其中他者性思想的踪迹,而且可以发现其在关键概念与重要命题上似是而非的他者性特征。于是,诺丁斯关怀伦理中他者性的存在状态则成为一个晦暗不明的问题。以列维纳斯的他者性为思想坐标,从他者、自我与他者-自我三个维度上考察诺丁斯关怀伦理的有关论述,可以发现其中他者性线索时明时暗,并呈现出一种有限度的、隐微的他者性特征,形成了关怀伦理独具风格的他者性意蕴。探微关怀伦理的他者性意蕴,是对作为关怀伦理内核的他者性的发现与重申,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关怀伦理的内在精神,而且有利于以他者性为视角提出并回应教育中的关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丁斯 关怀伦理 列维纳斯 他者伦理 他者性
原文传递
研学旅行的实践误区及其超越
9
作者 班建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第8期16-21,共6页
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当前各地在研学旅行的实践探索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但是,研学旅行在实践中也面临着简单化、外在化、区隔化的误区。透视研学旅行的实践误区,不难发现研学参与者的行动力隐退... 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当前各地在研学旅行的实践探索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但是,研学旅行在实践中也面临着简单化、外在化、区隔化的误区。透视研学旅行的实践误区,不难发现研学参与者的行动力隐退与教师教学思考的遮蔽是致其产生的重要原因。走出研学旅行的实践误区,需要教师反思教学惯习,重塑教学思考。而聚焦真实育人问题,则是超越研学旅行实践误区的现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行 实践误区 参与者
原文传递
学科德育的基本要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欣玉 《中小学德育》 2019年第11期12-16,共5页
学科德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生的道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避免学科德育的教学活动沦为直接的德育课或在学科教学中被忽视,有必要对学科德育的基本要素予以进一步分析。学科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要素——学科德育的过程... 学科德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生的道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避免学科德育的教学活动沦为直接的德育课或在学科教学中被忽视,有必要对学科德育的基本要素予以进一步分析。学科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要素——学科德育的过程;教师要素——学科教师的学科德育观与学科育德能力;交往要素——学科德育中的师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德育 教学要素 教师要素 交往要素
下载PDF
从“确定性立场”到“确定性在场”——加速社会道德教育“不加速”的逻辑前提
11
作者 《现代教育论丛》 2023年第2期34-43,共10页
“加速社会”是对现代社会发展核心特质的一种新诊断。“加速社会”不仅指向个体生活感受性的表层现象,更指陈现代社会生活的深层时间结构。在现代社会的古典阶段,人们对确定性的寻求与对不确定性的回避无疑型构了道德教育的确定性立场... “加速社会”是对现代社会发展核心特质的一种新诊断。“加速社会”不仅指向个体生活感受性的表层现象,更指陈现代社会生活的深层时间结构。在现代社会的古典阶段,人们对确定性的寻求与对不确定性的回避无疑型构了道德教育的确定性立场。而在加速社会中,社会生活的高度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使确定性立场的道德教育表现出“道德”与“教育”的双重焦虑。道德教育无法回避加速社会的基本语境,一种可能的选择就在于重塑“确定性在场”:道德教育一方面要以公共生活为支点,以人之良序生活为现实追求;另一方面又要从人之为人的高度关照人的存在,以人的自由与可能生活的实现为价值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社会 道德教育 教育在场
下载PDF
教育学者何为?——教育学者的立场反思与归属选择
12
作者 欧阳广敏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3年第1期39-48,共10页
“教育学者何为”,无论是对教育学者本身而言,还是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而言,都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既表现为教育学者在理论建构与实践改进之间的研究立场选择,也表现为教育学者在专业知识分子与普遍知识分子之间的身份选... “教育学者何为”,无论是对教育学者本身而言,还是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而言,都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既表现为教育学者在理论建构与实践改进之间的研究立场选择,也表现为教育学者在专业知识分子与普遍知识分子之间的身份选择。教育问题所具有的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联接专业生活与日常生活的特性,为“教育学者何为”提供了一种可能回答,也使教育学者超越立场与归属的选择成为可能。教育学者唯有经由教育问题反思自己的专业生活与行动逻辑,才能过一种有意义的专业生活,才能对当下中国教育大国建设与大国教育思想建设有所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者 专业化 教育问题
下载PDF
大数据助推大中小学德育衔接 被引量:2
13
作者 《中国德育》 2018年第19期38-41,共4页
当前,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仍需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互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数据化程度不断加深,作为当前科技和社会发展最新趋势的大数据,也为大中小学德育衔接提供了新的契机。
关键词 中小学德育 德育衔接 社会发展 衔接工作 信息技术 移动互联 互联网 云计算
原文传递
教育之为教育的再发现——阿伦特保守主义教育观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教育史研究》 2022年第2期97-107,共11页
立足现代性引发的“世界异化”危机,阿伦特从“人是被境况规定的存在者”这一人性论基础入手,以“创生性”与“保守性”这对具有悖论性相容关系的概念为工具,对教育之为教育的本质予以辩证的解读:教育既具有将“世界”介绍给儿童的使命... 立足现代性引发的“世界异化”危机,阿伦特从“人是被境况规定的存在者”这一人性论基础入手,以“创生性”与“保守性”这对具有悖论性相容关系的概念为工具,对教育之为教育的本质予以辩证的解读:教育既具有将“世界”介绍给儿童的使命,又承担将儿童引入“世界”的责任。在“创生性”与“保守性”之间蕴含着教育的新旧辩证法与公私辩证法。阿伦特对“创生性”与“保守性”的阐发,既是对彼时教育本质误解的清除,也是对“保守性”这一教育首要本质的申论。现实教育正是在新与旧、公与私的辩证关系中,观照现实问题,形成权威与责任的双向互动,不断开辟一条自我照亮之路。因此,阿伦特保守主义教育观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伦特 教育观 世界异化 创生性 保守主义
下载PDF
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取向、维度与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汉卫 《中小学德育》 2019年第9期55-59,共5页
20世纪以来,美国高度重视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制定《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以提高教师专业伦理水准。以专业化和标准化为基本取向,以教师对学生、教师对专业、教师对社会为基本维度,在外部规约和内部养成中双向建构起具有美国特征的教师专业... 20世纪以来,美国高度重视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制定《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以提高教师专业伦理水准。以专业化和标准化为基本取向,以教师对学生、教师对专业、教师对社会为基本维度,在外部规约和内部养成中双向建构起具有美国特征的教师专业伦理,为我国当前教师专业伦理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教师专业伦理 取向 维度
下载PDF
教育问题及其边界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蕾蕾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14,43,共6页
教育问题之为"教育问题"并非不言自明,要明确"教育问题"需要从何谓教育问题、教育问题的属性与教育问题的边界三个方面进行追问与反思。教育问题是在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并需要解决的教育矛盾的主观反映,教育问... 教育问题之为"教育问题"并非不言自明,要明确"教育问题"需要从何谓教育问题、教育问题的属性与教育问题的边界三个方面进行追问与反思。教育问题是在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并需要解决的教育矛盾的主观反映,教育问题具有因人性、情境性和通约性的属性。教育问题存在事实、价值与行动的三重边界。事实边界强调了教育问题必须真实反映教育矛盾,价值边界规定了教育问题应具有"善"的价值取向,而行动边界则指出了教育问题需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而非一个"假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问题 事实边界 价值边界 行动边界
下载PDF
家庭德育怎么育?从这三点做起
17
作者 《婚姻与家庭(家庭教育版)》 2020年第10期29-29,共1页
家庭是人生的起点、出发地。良好的家庭价值观在儿童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中的价值观引导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那么,家庭德育如何开展?
关键词 家庭德育 价值观引导 家庭价值观 不可替代 学生的成长 人生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