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概念的历史与逻辑--基于技术的词源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6-20,共5页
技术的概念问题一直是技术哲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问题。从技术的词源学意义出发,技术概念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一是作为“技艺”存在的古代技术,它是与自然知识相区别的人类经验活动;二是作为“工艺学”存在的近代技术,它... 技术的概念问题一直是技术哲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问题。从技术的词源学意义出发,技术概念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一是作为“技艺”存在的古代技术,它是与自然知识相区别的人类经验活动;二是作为“工艺学”存在的近代技术,它指关于各种工艺劳动的科学知识;三是作为“具体化”存在的现代技术,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种“具体化”的技术与具体实践行为、语境以及社会现实相关,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理解。从整体上看,技术概念的演进源于日常生活经验,经过科学化的发展,最终趋向于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具体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技艺 工艺学 科学化 具体化
下载PDF
老子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0-15,共6页
老子哲学里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其核心思想体现在"道"。老子以"道"观战,分析了战争行为本身的种种破坏性,提出了"不以兵强天下"的军事战争观,指出战争是"去根""有为"和"强... 老子哲学里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其核心思想体现在"道"。老子以"道"观战,分析了战争行为本身的种种破坏性,提出了"不以兵强天下"的军事战争观,指出战争是"去根""有为"和"强力"的无道行为。老子在以"道"观战、批判战争的同时还主张"道之弱用",提出"以弱胜强"的军事战略观,充分体现了老子辩证法思想在军事战略上的运用。老子主张"以奇用兵"和"政治用慈"的军事战术观,其中所蕴含的"取与""虚实""先后"都是辩证法思想在不同层面的阐发和运用。尽管老子没有对军事辩证法思想作深入而具体的阐述,但他根据当时战争发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独特的用兵之道,触及到了军事斗争中的内在规律,丰富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涵,促进了军事理论体系的发展,对后世军事理论的建构和军事实践活动的开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军事辩证法 以弱胜强 以奇用兵
下载PDF
庄子技术思想探析——从技到艺的理性回归 被引量:2
3
作者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77-84,共8页
庄子的技术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作为判断标准的"道"。一方面,"道"是天地万物之根本,万物得道而生,技术的存在依赖于道;另一方面,"道"是天地万物之本性,万物遵道而... 庄子的技术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作为判断标准的"道"。一方面,"道"是天地万物之根本,万物得道而生,技术的存在依赖于道;另一方面,"道"是天地万物之本性,万物遵道而行,技术的存在受制于道。二是具有人性内涵的"技",主要是人的自我之性的技术。它是背离自然本性之道,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技术异化,因造成了人与人关系的破坏、人与自然的对立和"人为物役"负面影响而被庄子所批判。三是富有精神价值的"艺"。它不仅是能够给予观者以精神享受和生之感悟的艺术表演,还是游刃有余的精神境界,也是通达"道"的高超之"技",其价值在于弥补"技"在精神方面的缺失,消解"技"的负面影响,从而使人的自然本性复归。庄子对人为之"技"和"艺"的论述并没有改变"道"与"技"在其本原性上的对立,构建乌托邦式的"至德之世"既不现实,也不是庄子技术思想的根本目的。庄子技术思想的根本目的是"天人合一",是从"技"到"艺"的理性回归,即把终极层面上的"道"植于现实世界之中,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相结合形成一种天人合一的技艺。这样,它不但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了天与人的和谐发展,而且使人类自身得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至德之世”:庄子整体视域下的理想社会建构 被引量:2
4
作者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0-34,共5页
"至德之世"是庄子基于"道"的整体性视角建构的理想社会,建构的原因是现实社会"道"的缺失。人们对仁义道德、技术知识的过度推崇和依赖,导致了道"德"的衰变和社会的混乱。为使道"德"... "至德之世"是庄子基于"道"的整体性视角建构的理想社会,建构的原因是现实社会"道"的缺失。人们对仁义道德、技术知识的过度推崇和依赖,导致了道"德"的衰变和社会的混乱。为使道"德"能复其初,社会整体能归于素朴和谐,庄子提出了丧我以明的齐物论、虚静待物的心斋论和离形去知的坐忘论三条解决路径。其目标是实现整个社会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终接近于"道"的社会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至德之世” “道” “德”
下载PDF
积极探索 努力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亚模 徐玉国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3年第3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农村 社区卫生服务 医疗保险 资源配置 农民健康档案 综合管理
下载PDF
从“化”视角审视庄子的技术思想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发俊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33-37,共5页
“化”是庄子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具有“自化”“转化”以及“教化”等多重含义。从“化”的视角看,庄子的技术思想大致涵盖技术的生成、使用以及治理等三个层面的内容。庄子认为,技术是从材料的选择到操作的方法再到长期的训练... “化”是庄子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具有“自化”“转化”以及“教化”等多重含义。从“化”的视角看,庄子的技术思想大致涵盖技术的生成、使用以及治理等三个层面的内容。庄子认为,技术是从材料的选择到操作的方法再到长期的训练,并实现某种目的的人为活动。在技术的使用时,世人因“人”而异,因“利”视导,不关注物物之间的共性。因此,对技术的治理,既不能过于乐观,也不能完全弃之不用,退回到“至德之世”,而应“与时俱化”,顺势而为。“化”这一研究视角不仅使庄子的技术思想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内容,而且还对超越“道”“技”之间对立关系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技术
下载PDF
庄子机器思想窥探:由“知”而“治”
7
作者 丁玲 《科学.经济.社会》 2023年第4期94-103,共10页
机器是庄子及其技术哲学研究所关注的对象。庄子除了把机器看作是技术“物”之外,还把机器理解为知识或知识的应用。正是因为机器具有“知”的特性,机器才发生异化,背离“道”,造成了机器物本身的拙劣、人的身心的伤害、自然环境的破坏... 机器是庄子及其技术哲学研究所关注的对象。庄子除了把机器看作是技术“物”之外,还把机器理解为知识或知识的应用。正是因为机器具有“知”的特性,机器才发生异化,背离“道”,造成了机器物本身的拙劣、人的身心的伤害、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社会道德的衰退等负面效应。为此,庄子批判机器及其应用,但他也没有因此完全放弃机器,对机器弃之不用。庄子认为,真正的机器治理不仅要从人的方面入手“治其内”,而且还要基于社会的方面“治其外”,同时也要“与时俱化”,以使机器能合乎人性,顺应人、自然与社会发展需要且不受其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技术 机器 知识 异化 治理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技术思想转向——从工艺学到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发俊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23-30,82,共9页
马克思的技术思想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但这并不能作为马克思技术思想存在转向的依据。马克思的技术思想存在着转向,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察:一是从技术概念这一技术哲学研究领域出发,在德语世界中存在从... 马克思的技术思想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但这并不能作为马克思技术思想存在转向的依据。马克思的技术思想存在着转向,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察:一是从技术概念这一技术哲学研究领域出发,在德语世界中存在从“工艺学”到“技术”的技术概念转向,这是马克思的技术思想转向的哲学基础;二是从马克思著作中技术用词入手,以《资本论》第1卷为界线,在马克思前期和后期著作以及《资本论》各版本中也存在从“工艺学”到“技术”的技术用词变化,这为马克思的技术思想转向提供可能;三是从《资本论》第1卷中技术思想的论述看,在成熟时期马克思技术思想所关注的重心与内容也发生了从工艺学理论到技术实践的明显转变,这是马克思的技术思想转向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工艺学 技术 技术转向
下载PDF
元宇宙:新技术范式的硬核分析
9
作者 高振南 姜子豪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41-47,共7页
作为一个新生的技术物,元宇宙在资本的簇拥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究竟它是什么,尚未有统一的定论。但其呈现出的沉浸式体验、社交网络、开放型创造系统、独立的经济体系以及不同的文明形态五大特征,似乎正在预示着一种以元宇宙... 作为一个新生的技术物,元宇宙在资本的簇拥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究竟它是什么,尚未有统一的定论。但其呈现出的沉浸式体验、社交网络、开放型创造系统、独立的经济体系以及不同的文明形态五大特征,似乎正在预示着一种以元宇宙为硬核的技术范式的初显。要想探析该技术硬核是否已经形成,还需沿着技术创新经济学家多西的技术范式理论方向,以斯蒂格勒的技术体系理论为抓手,阐明其被确立的内外逻辑,进而在此基础上先行描绘出在以元宇宙为硬核的新技术范式的影响下人类社会未来形态的一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技术范式 内外逻辑 未来形态 科技伦理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技术概念审视:一种德语技术概念史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发俊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47-54,62,共9页
从德语技术概念的历史视角看,马克思的技术概念不仅包括了“技术”的论断,而且还涵盖了“工艺学”的界定。马克思认为,“工艺学”与“技术”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系统整体,“工艺学”是核心内涵,“技术”是外延指称。因此,马克思的技术概念... 从德语技术概念的历史视角看,马克思的技术概念不仅包括了“技术”的论断,而且还涵盖了“工艺学”的界定。马克思认为,“工艺学”与“技术”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系统整体,“工艺学”是核心内涵,“技术”是外延指称。因此,马克思的技术概念应是一个兼并“工艺学”理论与“技术”实践的综合性概念,是关于实际劳动过程的、蕴含社会效应的科学研究,这对当前的技术创新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技术 工艺学 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