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敏感特异的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0
1
作者 谢复役 成军 +2 位作者 沈国柱 李早荣 《陕西医学检验》 2001年第2期61-63,共3页
C-反应蛋白是一个古老的检测项目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在急性感染病人的血清中被发现 ,四十年代其特性就已明确 ,五十年代即被用于诊断活动期风湿病病人 ,但终因方法学的局限性而弃之不用。直至八十年代 ,人们明确了 CRP是主要的急性相... C-反应蛋白是一个古老的检测项目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在急性感染病人的血清中被发现 ,四十年代其特性就已明确 ,五十年代即被用于诊断活动期风湿病病人 ,但终因方法学的局限性而弃之不用。直至八十年代 ,人们明确了 CRP是主要的急性相蛋白 ,且与急性感染、组织损伤等关系密切 ,以及 1 990年以后随着灵敏的检测方法的不断涌现和新仪器的问世 ,CRP检测结果的定量化、快速化 ,使 CRP历经复兴阶段 ,其临床应用价值引人注目。该文就 CRP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学以及在临床中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提高认识并为国内同行开展定量测定、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急性相蛋白 炎症标志物 组织损伤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微量稀释法测定抗真菌剂对酵母菌MIC的评价 被引量:20
2
作者 长贵 张丽君 +2 位作者 曾贤铭 陈汉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1-332,335,共3页
目的 评价微量稀释法测定抗真菌剂对酵母菌最低抑菌浓度 (MICs)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方法 应用微量稀释法和参考常量稀释法测定 5种抗真菌剂对 10 6株临床分离的酵母菌及 2株ATCC质控菌的MICs。结果 微量稀释法测得对念珠菌MICs 结果 (... 目的 评价微量稀释法测定抗真菌剂对酵母菌最低抑菌浓度 (MICs)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方法 应用微量稀释法和参考常量稀释法测定 5种抗真菌剂对 10 6株临床分离的酵母菌及 2株ATCC质控菌的MICs。结果 微量稀释法测得对念珠菌MICs 结果 (4 8h)与参考方法 (4 8h)比较 ,在± 1稀释度范围内总符合率为 93 2 % ,2株新型隐球菌 72h测定结果与参考方法相同。对 2株ATCC质控菌各测定 5 0次 ,则测定结果在质控中位数± 1稀释范围度内总符合率为 95 8%。结论 微量稀释法测定抗真菌剂对酵母菌MICs,其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 ,适合于常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微量稀释法 MIC 抗真菌法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单项抗-HBc-IgG阳性结果的解释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3
作者 成军 谢珏 +3 位作者 王国政 长贵 葛海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HBV标志物单项抗-HBc-IgG(抗-HBc)阳性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微粒子酶免分析(MEIA)检测5213例、ELISA检测594例住院患者HBV标志物总抗-HBc阳性率和单项抗-HBc阳性率进行回顾性统计;对MEIA检测的124例单项抗-HBc阳性和167... 目的探讨HBV标志物单项抗-HBc-IgG(抗-HBc)阳性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微粒子酶免分析(MEIA)检测5213例、ELISA检测594例住院患者HBV标志物总抗-HBc阳性率和单项抗-HBc阳性率进行回顾性统计;对MEIA检测的124例单项抗-HBc阳性和167例HBV标志物全阴性住院患者的抗-HBs水平进行分析;对ELISA筛选的97例流行病学意义的单项抗-HBc阳性血清标本采用含10%小牛血清PBS进行稀释后分别采用ELlSA和MEIA检测抗-HBc并进行比较。结果ELISA检测抗-HBc“流行病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总抗-HBc阳性率及单项抗-HBc阳性率分别为72.1%、16.3%和62.6%、7.6%。MEIA检测抗-HBc的总抗-HBc阳性率及单项抗-HBc阳性率分别为78.1%、13.2%;MEIA检测HBV标志物单项抗-HBc阳性组和HBV标志物全阴性组的抗-HBs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P〈0.001),ELISA筛选的97例单项抗-HBc阳性标本不同倍数稀释后ELISA和MEIA检测抗-HBc结果提示,未稀释或低倍稀释存在较高的非特异性反应,高倍稀释则存在较高的漏检率。结论不同方法单项抗-HBc阳性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单项抗-HBc阳性可作为乙肝病毒感染的证据,但存在一定比例的非特异性反应和假阴性,日常工作中ELISA检测抗-HBc以5~10倍稀释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抗体 乙型 免疫球蛋白G 乙型肝炎 血清学标志物 单项抗-HBc-IgG阳性
下载PDF
美国Abbott Axsym免疫分析仪性能初步评价 被引量:19
4
作者 成军 袁兴旺 +3 位作者 金晶 王国政 长贵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3年第2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免疫分析仪 性能 评价 免疫学 乙型肝炎 检测
下载PDF
肠杆菌科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流行调查 被引量:18
5
作者 曾贤铭 长贵 +1 位作者 张丽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3-154,共2页
目的 了解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 s)在肠杆菌科菌中的流行情况。方法 用双纸片协同法对临床送检各类标本中分离的 412株肠杆菌科菌进行 ESBL s检测。结果  ESBL s总检出率为 18.6 9% ,肠杆菌属、埃希菌属、沙雷菌属和克雷伯菌属菌... 目的 了解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 s)在肠杆菌科菌中的流行情况。方法 用双纸片协同法对临床送检各类标本中分离的 412株肠杆菌科菌进行 ESBL s检测。结果  ESBL s总检出率为 18.6 9% ,肠杆菌属、埃希菌属、沙雷菌属和克雷伯菌属菌 ESBL s的流行较严重 ,其 ESBL s检出率分别为 32 .2 6 %、2 9%、2 5 %和 2 0 .31% ,其次为枸橼酸杆菌属 (9.38% )、变形杆菌属 (6 .35 % )、沙门菌属 (5 .2 6 % )和志贺菌属 (4 .17% ) ;其中阴沟肠杆菌ESBL s检出率最高 ,达 46 .6 7% ,其次为大肠埃希菌 2 9%、液化沙雷菌 2 8.5 7%和粘质沙雷菌 2 8.5 7% ,深红沙雷菌、普里茅斯沙雷菌、聚团肠杆菌和臭鼻克雷伯菌 ESBL s检出率在 2 0 %~ 2 3.81%之间。结论  ESBL s在肠杆菌科菌中流行情况严重 ,分布面较广 ,以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医院内感染 流行病学
下载PDF
252例低浓度HBsAg感染者乙肝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成军 张国祥 +2 位作者 陈瑜 曾贤铭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0年第6期266-269,共4页
目的 探讨低浓度HBsAg感染者血清学乙肝标志物的表现模式以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EIJSA法对    日常工作中的血清标本进行筛选,共收集到252份低浓度和387份高浓度HBsAg血清标本:并经MEIA确证... 目的 探讨低浓度HBsAg感染者血清学乙肝标志物的表现模式以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EIJSA法对    日常工作中的血清标本进行筛选,共收集到252份低浓度和387份高浓度HBsAg血清标本:并经MEIA确证后采用ELISA    法对其六项血清学乙肝标志物进行检测;为表述方便,设定血清学乙肝标志物检测项目第1~5项的排列顺序分别为HBsAg、    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IgG,并以出现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低浓度HBsAg感染者在人群    中的比例近0.7%,占所有HBsAg阳性感染者的6.86%;低浓度和高浓度组血清学乙肝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分别有10种和7    种,各模式在两组间的检出率不完全相同(135、145、1345,P<0.05;13、15、1235、12345,P>(0.05),且两组间各模式的Anti-HBc-    IgM检出率亦不尽相同(135、145,P<0.05: 15、1235、1345,P>0.05),但两组各模式均以145模式为最高(6.8%和55.0%),其次为 135和15模式(分别为16.7%、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V HBSAG ELISA 诊断
下载PDF
低浓度HBsAg人群HBV DNA与HBV M定量结果的关系及评价 被引量:15
7
作者 成军 长贵 +4 位作者 陈瑜 许志良 戴玉柱 李晓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31-633,636,共4页
目的:比较高、低浓度HBsAg阳性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与乙型病毒肝炎标志物(HBVM)含量之间的差异,揭示低浓度HBsAg人群HBV DNA与HBV M之间的特点。方法:对264例慢性HBV感染者的HBsAg浓度(高浓度HBsAg组、低浓度HBsAg组)及自然史... 目的:比较高、低浓度HBsAg阳性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与乙型病毒肝炎标志物(HBVM)含量之间的差异,揭示低浓度HBsAg人群HBV DNA与HBV M之间的特点。方法:对264例慢性HBV感染者的HBsAg浓度(高浓度HBsAg组、低浓度HBsAg组)及自然史(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期)进行分组,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微粒子酶免疫试验(MEIA)对147例低浓度HBsA组和117例高浓度HBsAg组的血清标本进行HBV DNA和HBV M的定量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低浓度HBsAg组免疫耐受期7例、免疫清除期4例血清标本HBV DNA、抗-HBs、HBeAg、抗-HBe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531~9.181,P<0.01~0.05),非活动期136例血清标本中有94.1%(128/136)HBV DNA处于105copies/L以下,直接法PCR、浓缩法PCR对HBV DNA检出率分别为10.3%(14/136)、10.3%(47/136),且HBV DNA与HBV M各指标之间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高浓度HBsAg组免疫耐受期25例HBV DNA与HBeAg、抗HBe存在相关性(r=0.744~0.772,tr=3.858~4.207,P<0.01),免疫清除期46例和非活动期46例HBV DNA则仅与抗HBs存在负相关性(r=-0.693~-0.598,tr=-4.616~-3.936,P<0.01~0.05)。结论:低浓度HBsAg人群具有特殊的血清学特点,可能与机体免疫耐受及免疫系统个体化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慢性HBV感染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下载PDF
高低浓度HBsAg血清中7项乙肝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成军 +4 位作者 陈瑜 肖士海 沈国柱 曾贤铭 方广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3-444,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HBsAg血清中7项乙肝标志物表现模式,以揭示其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对252份低浓度和387份高浓度HBsAg血清标本的7项乙肝标志物进行检测;为表述方便,将乙肝标志物检测项目的第1~5项,依次用1、2、3、4、5作为该模式...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HBsAg血清中7项乙肝标志物表现模式,以揭示其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对252份低浓度和387份高浓度HBsAg血清标本的7项乙肝标志物进行检测;为表述方便,将乙肝标志物检测项目的第1~5项,依次用1、2、3、4、5作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高浓度HBsAg组和低浓度HBsAg组在人群中的比例分别为10.2%和0.7%左右,两组血清学乙肝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分别有10种和7种,各模式在两组间的检出率不完全相同,且两组间各模式的Anti-HBc-IgM、HBVDNA检出率亦不尽相同,但两组各模式均以145模式为最高,其次为135和15模式。低浓度组中,约70%的145、15模式分布在1.0~2.0μg/L范围内,近65%的135模式分布在2.0~5.0μg/L范围内,其他模式则多数分布在≤1.0μg/L以下。结论高浓度和低浓度HBsAg携带者的血清学乙肝标志物表现模式在人群中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低浓度HBsAg感染人群宜引起重视,应将包括Anti-HBc-IgG在内的乙肝标志物检测列为常规检查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HBV HBSAG PCR 乙肝标志物
下载PDF
临床常见念珠菌对四种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长贵 王奇军 +3 位作者 张丽君 成军 曾贤铭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4-655,共2页
关键词 抗真菌药物 体外敏感性研究 临床常见 最低抑菌浓度(MIC) 念珠菌感染 临床标本 有效控制 标本分离
原文传递
C-反应蛋白在临床应用的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成军 李早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z1期79-82,共4页
检测 C-反应蛋白 (CRP)是一个古老的检测项目。 2 0世纪 30年代初在急性感染患者的血清中发现 CRP,40年代其特性就已明确 ,5 0年代即被用于活动期风湿病诊断 ,但终因方法学的局限性而被弃之不用。直至 80年代 ,人们明确了 CRP是主要的... 检测 C-反应蛋白 (CRP)是一个古老的检测项目。 2 0世纪 30年代初在急性感染患者的血清中发现 CRP,40年代其特性就已明确 ,5 0年代即被用于活动期风湿病诊断 ,但终因方法学的局限性而被弃之不用。直至 80年代 ,人们明确了 CRP是主要的急性期蛋白 ,且与急性感染、组织损伤等关系密切。 1990年以后 ,随着灵敏的检测方法不断涌现和新仪器的问世 ,CRP检测结果的定量化、快速化 ,使 CRP临床应用价值又引人注目。本文就 CRP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学以及在临床中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提高认识 ,并为国内同行开展定量测定、将 CRP的实验数据更好地转化为临床可用的信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急性相蛋白 炎症标志物 组织损伤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低浓度HBsAg相关分子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成军 长贵 +4 位作者 陈瑜 戴玉柱 许志良 李晓军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28-1132,共5页
目的探讨低浓度HBsAg人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流行病学意义。方法采用PCR及基因测序的方法对HBV慢性感染者136份低浓度HBsAg(低浓度HBsAg组)和44份高浓度HBsAg(高浓度HBsAg组)血清标本进行HBVDNA、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 目的探讨低浓度HBsAg人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流行病学意义。方法采用PCR及基因测序的方法对HBV慢性感染者136份低浓度HBsAg(低浓度HBsAg组)和44份高浓度HBsAg(高浓度HBsAg组)血清标本进行HBVDNA、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变异检测,并分别对浓缩法HBVDNA〉10^5拷贝/L的47份低浓度HBsAg和37份高浓度HBsAg血清标本进行基因型检测,以及对直接法HBVDNA〉10^5拷贝/L的14份低浓度HBsAg和29份高浓度HBsAg血清标本进行S基因序列、血清型进行检测分析,S基因序列采用BioEdit软件与中国株参照序列进行比对。结果低浓度HBsAg组HBVDNA阳性率、YMDD变异率和HBVDNA对数值分别为34.6%(47/136)、0(0/136)和6.5±1.4,高浓度HBsAg组分别为84.1%(37/44)、9.1%(4/44)和8.9±1.8,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浓缩法χ^2=30.8,P〈0.05;直接法χ^2=53.5,P〈0.05;YMDD变异率精确概率法,P=0.003;HBVDNA对数值t=6.5,P〈0.05);47例低浓度HBsAg病例中分别检出B基因型16例、C基因型5例、未分型26例,14例血清型分别为adw7例、ayw4例、adr2例、ayr1例,在两组人群中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P〈0.05),血清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P〉0.05),S基因测序结果未发现S基因变异,但6处16例次存在核苷酸碱基差异而氨基酸同义的多态性特征。结论低浓度HBsAg人群HBVDNA存在低复制现象,基因型、血清型分别以B型、adw/ayw为主,S基因呈多态性特征,低浓度HBsAg存在可能与HBVS基因特殊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使HBsAg表达低下有关,或与患者感染HBV后机体免疫系统的个体反应导致低浓度HBsAg诱导机体免疫耐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型
原文传递
免疫法与化学法便潜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误诊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0
12
作者 江晓肖 成军 +3 位作者 陈达伟 长贵 李早荣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56-58,61,共4页
目的分析免疫法、化学法便潜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误诊的原因,探讨免疫法、化学法便潜血试验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采用体外试验分别对上、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粪便的吸收光谱进行扫描,并将血红蛋白液分别加入胃液、十二指肠波和多酶... 目的分析免疫法、化学法便潜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误诊的原因,探讨免疫法、化学法便潜血试验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采用体外试验分别对上、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粪便的吸收光谱进行扫描,并将血红蛋白液分别加入胃液、十二指肠波和多酶液孵育1~4h后观察吸收曲线和潜血结果,同时采用两种方法对149例经临床确诊的不同类型受检者(56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48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人、38例健康对照组、7例上下消化道均出血的病人)和340例体检人群粪便进行便潜血试验,以评价两种便潜血试验结果差异。结果在体外经胃液、十二指肠液和多酶液消化处理后的血红蛋白与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粪便均有一不规则梯形特征性吸收峰,且免疫法便潜血试验呈阴性结果而化学法则为阳性结果;56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免疫法便潜血阳性率为5.4%,明显低于化学法的73.2%(x2=36.02,P〈0.01),48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人免疫法便潜血阳性率为75.0%,高于化学法的58.3%(x2=4.90,P〈0.05),而健康对照组和上/下消化道同时出血的病人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x2=0~0.03,P〉0.05);340例体检人群便潜血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28例不同原因引起便潜血受检者中存在显著差异(x2=12.04,P〈0.05)。结论免疫法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应慎重,而对于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则是首选,应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于粪便常规检查和体检普查项目,并结合受检者自身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以免造成漏诊或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潜血试验 潜血 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尿胱抑素C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沈雄文 胡云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83-485,共3页
目的 建立尿胱抑素C的检测方法,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胶体金免疫比浊法检测尿中胱抑素C,并作方法学评价。同时对40例正常人和135例相关疾病患者检测尿中胱抑素C、α1-微球蛋白(α1-MG)和β2-微球蛋白(β2-MG),比较... 目的 建立尿胱抑素C的检测方法,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胶体金免疫比浊法检测尿中胱抑素C,并作方法学评价。同时对40例正常人和135例相关疾病患者检测尿中胱抑素C、α1-微球蛋白(α1-MG)和β2-微球蛋白(β2-MG),比较3种蛋白在对照组和各疾病组的阳性率。结果 尿胱抑素C检测有较好的检测范围和良好的线性范围,总CV为5.01%,其他蛋白质对试验基本不存在影响。相对于α1-MG和β2-MG而言,尿胱抑素C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没有明显昼夜节律。结论 尿胱抑素C是肾脏疾病时肾小管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甲种球蛋白类 Β2微球蛋白 肾小球滤过率
下载PDF
低浓度HBsAg人群临床特征及免疫功能测定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成军 长贵 +4 位作者 陈瑜 许志良 王国政 李晓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87-1189,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高、低浓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人群血清双特异性免疫复合物(TCIC)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差异,以了解其临床特征及与宿主免疫功能。方法:采用捕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流式细胞术(...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高、低浓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人群血清双特异性免疫复合物(TCIC)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差异,以了解其临床特征及与宿主免疫功能。方法:采用捕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测定44例低浓度HBsAg人群(A组)、82例高浓度HBsAg人群(B组)、22例健康体检者(C组)血清TCIC和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90.9%(40/44)分布于非活动期,以HBsAg/IgG-CIC阳性率最高15.9%(7/44),B组以HBsAg/C3-CIC阳性率最高46.3%(38/82);A组血清TCIC阳性率、(A)值及非活动期的CD3+CD8+均低于B组或相应分期(P<0.01,P<0.05),CD4+/CD8+高于B组相应分期(P<0.01)。结论:低浓度HBsAg人群机体TCIC形成和清除能力均较低下,且存在低剂量诱导的免疫耐受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复合物 慢性HBV感染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耐受
下载PDF
白色念珠菌对五种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长贵 张丽君 +3 位作者 梁军兵 曾贤铭 李早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z1期23-25,共3页
目的 :了解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 ,为临床正确选择抗真菌药物和有效控制该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 (NCCL S)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 ,测定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 10 2株白色念珠菌... 目的 :了解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 ,为临床正确选择抗真菌药物和有效控制该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 (NCCL S)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 ,测定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 10 2株白色念珠菌对五种抗真菌药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结果 :酮康唑、氟胞嘧啶和伊曲康唑对 10 2株白色念珠菌 MIC较低 ,其 MIC90 分别为 0 .2 5μg/ml、0 .5μg/m l和 0 .5μg/ml。两性霉素 B和氟康唑 MIC90 分别为 2μg/ml和 8μg/ml。受试菌对氟胞嘧啶敏感率最高为 10 0 % ,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 88.3%和 75 .5 %。对氟康唑耐药的 9株菌株也同时对伊曲康唑耐药。 结论 :受试白色念珠菌对氟胞嘧啶敏感率最高 ,未发现耐药菌株 ;酮康唑对受试菌抗菌活性最强 ,对唑类药物存在耐药性 ,且该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氟康唑 微生物敏感性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评估冠心病危险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沈雄文 国红 +1 位作者 王源 《江西医学检验》 2006年第5期409-410,479,共3页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评估冠心病危险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75名健康体检者、397名冠脉造影阳性组患者和23名心肌梗死组患者的血脂和hsCRP值进行分析,计算危险系数,并对健康组、冠心病组及两性间的危险系数进行统计学...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评估冠心病危险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75名健康体检者、397名冠脉造影阳性组患者和23名心肌梗死组患者的血脂和hsCRP值进行分析,计算危险系数,并对健康组、冠心病组及两性间的危险系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评估。结果不同年龄组(除30~39岁和40~49岁组外)血脂、hsCRP和危险系数均有显著差异,冠脉造影阳性患者的危险系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冠脉造影阳性组间危险系数无显著差异。结论危险系数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无关,健康男女间的危险系数无显著性差异。危险系数评估标准整合了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内因-血浆脂蛋白和外在表现-hsCRP两方面的实验数据,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变化及发生冠心病的实际危险性,消除了冠心病发病危险性评估的性别差异,利于临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血脂分析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系致
下载PDF
HBsAg阳性血清HBV DNA与HBV标志物定量测定的相关性特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成军 长贵 +2 位作者 王国政 周乐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85-386,389,共3页
目的分析HBsAg阳性血清HBV DNA与HBV标志物(HBV M)含量之间的量化关系,揭示两种HBVM血清学模式HBV DNA与HBV M含量的相关性特征。方法对225例血清标本采用PE7000型FQ-PCR仪和AXSYM免疫分析仪分别进行HBV DNA和HBVM的定量测定,以HBV M... 目的分析HBsAg阳性血清HBV DNA与HBV标志物(HBV M)含量之间的量化关系,揭示两种HBVM血清学模式HBV DNA与HBV M含量的相关性特征。方法对225例血清标本采用PE7000型FQ-PCR仪和AXSYM免疫分析仪分别进行HBV DNA和HBVM的定量测定,以HBV M血清学模式进行HBV DNA分组并分析比较各组的相关性及特点。结果HBsAg/HBeAg/抗-HBc阳性模式的HBV DNA含量54.5%分布在107拷贝/ml以上,HBV DNA的C^G组及抗-HBs、HBeAg、抗-HBe的F^G组含量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BV DNA含量与抗-HBs呈负相关(r=-0.670)、与HBeAg和抗-HBe则呈正相关(r=0.524、r=0.814);而HB-sAg/抗-HBe/抗-HBc阳性模式的HBV DNA含量82.2%分布在105拷贝/ml以下,HBV DNA的B^G组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仅与抗-HBs呈负相关(r=-0.569)。结论不同HBV M血清学模式HBV DNA与HBV M含量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DNA 病毒 肝炎病毒 乙型
下载PDF
酶标仪性能评价与鉴定方法的理论基础及其解释 被引量:6
18
作者 成军 郑怀竞 《陕西医学检验》 1998年第4期12-13,共2页
为提高酶标仪检测结果的室内重复性和增强室间可比性,对已建立的酶标仪性能评价与鉴定的基本方法进行了详细解释和补充,以供同行在评价、鉴定仪器时参考与应用。
关键词 酶标仪 性能 评价 鉴定
下载PDF
循证检验医学与现代检验医学仪器的使用和管理 被引量:8
19
作者 倪方荣 沈雄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767-768,F0003,共3页
各种各样的现代检验医学仪器已在国内许多医院普及,使用和管理得当者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良好,使用和管理不当者则出现了不少知识性的、技术性的和责任性的问题,甚至成为保证工作质量的障碍。该文从循证检验医学的观点和要求,介绍了目前常... 各种各样的现代检验医学仪器已在国内许多医院普及,使用和管理得当者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良好,使用和管理不当者则出现了不少知识性的、技术性的和责任性的问题,甚至成为保证工作质量的障碍。该文从循证检验医学的观点和要求,介绍了目前常用现代检验医学仪器的正确使用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仪器和设备
下载PDF
血清(浆)同型半胱氨酸在肝病检测和普查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沈雄文 国红 +1 位作者 毛飞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3年第2期16-18,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浆)同型半胱氨酸在肝病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临床诊断或金标准确诊的慢性肝病、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病例血清(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改变情况,评价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与常规检测慢性肝病项目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比较... 目的 探讨血清(浆)同型半胱氨酸在肝病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临床诊断或金标准确诊的慢性肝病、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病例血清(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改变情况,评价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与常规检测慢性肝病项目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 显示血清(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于慢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常规方法。结论 由于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检测方便、费用较低,可作为临床慢性肝病的检测和大范围的慢性肝病筛选普查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血浆 同型半胱氨酸 肝病 检测 普查 临床应用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