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网络犯罪发展及其立法、司法、理论应对的历史梳理 被引量:50
1
作者 于志刚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9-78,共20页
网络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前网络时代、网络1.0时代、网络2.0时代、网络"空间化"时代四个阶段。与此相应,网络在网络犯罪中的地位也先后历经媒介、对象、工具、空间四个历程,网络犯罪的客体也有软件、系统、财产、秩序四个阶段的... 网络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前网络时代、网络1.0时代、网络2.0时代、网络"空间化"时代四个阶段。与此相应,网络在网络犯罪中的地位也先后历经媒介、对象、工具、空间四个历程,网络犯罪的客体也有软件、系统、财产、秩序四个阶段的变化。从1997年我国《刑法》颁布至今已有20年,对这期间涉及网络犯罪的法律探索进行回顾可以发现,这些法律规定都是针对当时网络犯罪所处的阶段下表现出的特点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出来的,刑事司法通过新事物之明确、关键词的"技术性更新"与"规范化转型"、定性规则之确立和定量标准之重构这四个方面展开了网络犯罪的理论探索。刑事立法则凭借网络犯罪罪名体系之建立与宏观层面的三种责任模式之确立这两个层面为网络犯罪治理做出了时代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犯罪 网络犯罪 共犯行为正犯化 预备行为实行化
下载PDF
现代性、社会控制与犯罪记录制度:犯罪记录的谱系学考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1年第6期85-97,共13页
我国犯罪记录制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存在着三种形态:其一,是中国古代作为刑罚之一种的黥刑制度,这是一种针对肉体的低效惩罚;其二,是体现了现代权力规训技术的《刑法》第100条"前科报告制度",它在实践中演变为一种非... 我国犯罪记录制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存在着三种形态:其一,是中国古代作为刑罚之一种的黥刑制度,这是一种针对肉体的低效惩罚;其二,是体现了现代权力规训技术的《刑法》第100条"前科报告制度",它在实践中演变为一种非制度化的社会歧视;其三,是正在构建的承载"犯罪预防""权利保护"和"社会治理"三重功能的国家犯罪记录制度,实质是一种基于信息的制度化控制。这三种模式的更替与演进,并非源于所谓的从野蛮走向文明、从非理性转向理性的启蒙思想所宣扬的单线历史进化论,而是历史的断裂。其中穿插着表面上的权利保护与暗藏着的社会控制两条主线。到头来,这一切不过是"权力—知识—身体"知识型支配下社会对人的控制技术与策略的调整,而作为一项社会控制技术的犯罪记录制度则并未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黥刑 前科 犯罪记录 社会治理
下载PDF
“株连责任”的当代延续:基于犯罪记录的连带责任 被引量:6
3
作者 《政法学刊》 2023年第1期84-91,共8页
尽管基于犯罪的刑罚责任的连坐已经消亡,但基于犯罪记录的非刑罚责任的“连坐”却依然延续至今,即当代建立在犯罪记录制度基础上的前科株连制度。这集中体现在对于犯罪人的未成年子女在内的家庭成员在入学、就业、入伍、入党、政审等领... 尽管基于犯罪的刑罚责任的连坐已经消亡,但基于犯罪记录的非刑罚责任的“连坐”却依然延续至今,即当代建立在犯罪记录制度基础上的前科株连制度。这集中体现在对于犯罪人的未成年子女在内的家庭成员在入学、就业、入伍、入党、政审等领域施加的或明示或隐秘的权利剥夺与资格限制。尽管通过加重犯罪成本能够引导犯罪人的犯罪预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犯罪预防的效果,但这种做法仅仅是从社会治理结构的角度出发,关注的只是社会控制的层面,是对于社会防卫的过度强调,而忽视了同样重要的社会价值:个体的正当权利。未来我国构建的国家犯罪记录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应当是在发挥犯罪预防效果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以制度化的形式保障犯罪人的应有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记录 个人信息 犯罪预防 前科株连
原文传递
犯罪记录的双重属性及其使用限度——以个人信息为切入 被引量:7
4
作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0-95,共6页
目前的犯罪记录制度缺乏对国家权力层面的制衡,导致国家出于预防犯罪的需要过度使用犯罪记录,忽视了对于犯罪人应有权利的保护。然而,犯罪记录不仅仅是国家进行犯罪预防的工具,它首先应当是作为个人信息的一种特殊类型,本质上应当是犯... 目前的犯罪记录制度缺乏对国家权力层面的制衡,导致国家出于预防犯罪的需要过度使用犯罪记录,忽视了对于犯罪人应有权利的保护。然而,犯罪记录不仅仅是国家进行犯罪预防的工具,它首先应当是作为个人信息的一种特殊类型,本质上应当是犯罪人个人信息的一部分。只是基于国家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将其部分让渡给了国家,国家的使用应存有边界,需要遵循比例原则划定的界限。明确犯罪人对自身犯罪记录享有个人信息权,以权利制衡权力,以犯罪人对于自身犯罪记录的个人信息权,来平衡国家基于管理与预防犯罪的需要对于犯罪记录这一重要资源的过度使用,实现对犯罪人伤害的最小化与犯罪预防效果的最大化,促成权利保护与犯罪预防的利益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记录 个人信息 比例原则
下载PDF
前科规范的合法性问题与创设原则 被引量:1
5
作者 《犯罪研究》 2023年第2期34-41,共8页
在我国现存法律体系中存在着大量基于犯罪记录产生、针对犯罪记录主体设定的禁止性规范,即前科规范。通过对近30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可以发现,现有前科规范数量十分巨大,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规范性文件都有涵盖,形成了一套严密的针对犯罪... 在我国现存法律体系中存在着大量基于犯罪记录产生、针对犯罪记录主体设定的禁止性规范,即前科规范。通过对近30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可以发现,现有前科规范数量十分巨大,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规范性文件都有涵盖,形成了一套严密的针对犯罪人的禁止性权利限制体系。越来越多的前科规范被制定出来,也引发合法性问题,原本作为犯罪预防的制度有沦为“二次惩罚”工具的风险。对此,需要遵循前科规范创设的基本原则,即创设法定原则、预防必要性原则和评价均衡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科 犯罪记录 前科规范 犯罪预防
下载PDF
风险社会背景下再犯罪预防的困境与出路——以预防性监禁制度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25,共11页
以新兴的内生风险与外来风险为表征的现代社会,旧有的针对传统犯罪刑罚预防有效性问题被不断放大,新兴的针对高风险犯罪惩罚有余而预防不足的困境逐渐凸显,再犯罪预防问题需要被重新审视。对此,逐渐产生了预防性监禁制度,并形成了以德... 以新兴的内生风险与外来风险为表征的现代社会,旧有的针对传统犯罪刑罚预防有效性问题被不断放大,新兴的针对高风险犯罪惩罚有余而预防不足的困境逐渐凸显,再犯罪预防问题需要被重新审视。对此,逐渐产生了预防性监禁制度,并形成了以德国的保安处分模式和比利时的附加刑模式为代表的两种模式。我国对于再犯罪预防采取了“惩罚—刑罚—累犯与安置教育”的单向一元双核模式。但单纯的惩罚难以满足当代社会的预防需要,一元的刑罚模式难以有效预防犯罪,建立在事后惩罚模式基础上的累犯制度预防效果不足,安置教育制度适用范围偏窄且独立于刑法之外。未来需要建立“惩罚与预防—刑罚与保安处分—累犯与预防性监禁制度”的双向二元新双核模式,形成侧重惩罚的累犯制度与强调预防的预防性监禁制度的双重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犯罪预防 预防性监禁 累犯 安置教育
下载PDF
论假想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 被引量:3
7
作者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55-57,共3页
假想防卫过当是假想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竞合。狭义的假想防卫只有一种形态,即对防卫状况的假想。防卫过当可以由过失和故意构成。防卫过当在理论上可以认为由正当防卫行为和过当防卫行为两部分构成。假想防卫过当分为:故意型的假想防卫过... 假想防卫过当是假想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竞合。狭义的假想防卫只有一种形态,即对防卫状况的假想。防卫过当可以由过失和故意构成。防卫过当在理论上可以认为由正当防卫行为和过当防卫行为两部分构成。假想防卫过当分为:故意型的假想防卫过当、过失型的假想防卫过当和意外型的假想防卫过当三种。假想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以防卫过当部分的责任形态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想防卫 防卫过当 假想防卫过当
下载PDF
终身监禁对于死刑的“功能替代”及其“总则化”构建——以死刑制度改革为切入点 被引量:2
8
作者 万颖颖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32,共4页
死刑存废之争已陷入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乃至自说自话,争论各方均无法在抽象的理念之争与具体的个案适用层面一以贯之地秉持自身立场。终身监禁制度的设立则为问题的部分解决提供了契机,虽然只是一个条款的改动,却足以牵动未来整个刑罚制... 死刑存废之争已陷入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乃至自说自话,争论各方均无法在抽象的理念之争与具体的个案适用层面一以贯之地秉持自身立场。终身监禁制度的设立则为问题的部分解决提供了契机,虽然只是一个条款的改动,却足以牵动未来整个刑罚制度的走向。终身监禁作为贪污罪、受贿罪的特殊执行方式被引入刑法,实际上承担着替代死刑的任务,并在实践中起到了减少死刑的效果。未来应从死缓的执行方式切入,将其作为死缓执行方式进一步"总则化",即置于《刑法》第48条作为"第四十八条之一",适用范围扩展至现行46个死刑罪名。适用"底线"是"罪行极其严重","高线"是"必须立即执行",裁量标准以死刑立即执行与死缓为依托,以死缓限制减刑为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存废 终身监禁 死刑替代措施
原文传递
批判与重构:论作为准防卫过当的假想防卫过当 被引量:2
9
作者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0-89,共10页
假想防卫过当存在着性质不清、罪过不明、处罚失据三个问题。假想防卫过当虽然兼具假想防卫和防卫过当的一面,但其中防卫过当起着主导、支配作用,因此假想防卫过当的性质应属于“准防卫过当”。由于假想防卫过当性质由防卫过当主导,属... 假想防卫过当存在着性质不清、罪过不明、处罚失据三个问题。假想防卫过当虽然兼具假想防卫和防卫过当的一面,但其中防卫过当起着主导、支配作用,因此假想防卫过当的性质应属于“准防卫过当”。由于假想防卫过当性质由防卫过当主导,属于准防卫过当,因此同防卫过当一样,其罪过形态包括故意和过失,特殊情形下成立意外事件。又由于假想防卫过当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防卫过当,欠缺形式上的合法性与实质上的正当性,再加上理论本身的合理性存有疑问,以及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认为假想防卫过当可以适用《刑法》第20条第2款关于防卫过当减免处罚规定的观点不足取。但基于刑事政策的考虑,可以在量刑上对其予以适当从宽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想防卫 防卫过当 假想防卫过当
原文传递
论“复行为的隐性身份犯”不是身份犯 被引量:1
10
作者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4-47,共4页
法律对身份的规定有两种:法律直接规定(显性身份)、事实间接限定(隐性身份)。在认定隐性身份时要结合单行为犯和复行为犯理论。通说认为强奸罪、抗税罪属于身份犯,女性、非纳税人不能成立强奸罪的、抗税罪实行犯。这种观点理论上站不住... 法律对身份的规定有两种:法律直接规定(显性身份)、事实间接限定(隐性身份)。在认定隐性身份时要结合单行为犯和复行为犯理论。通说认为强奸罪、抗税罪属于身份犯,女性、非纳税人不能成立强奸罪的、抗税罪实行犯。这种观点理论上站不住脚,用于指导司法实践会造成严重错误。少数学者认为两罪不是身份犯,但论证却不够精细,也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身份犯 复行为犯 强奸罪 抗税罪
下载PDF
检察公益诉讼的定位与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行政与法》 2021年第12期72-80,共9页
在检察公益诉讼尚未确立之前,我国的公益诉讼主要是以民事诉讼推动的环境保护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为主导。随着2015年检察公益诉讼试点的正式启动,公益诉讼的重点逐渐由民事领域转向行政领域,检察机关正式介入。当前,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形... 在检察公益诉讼尚未确立之前,我国的公益诉讼主要是以民事诉讼推动的环境保护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为主导。随着2015年检察公益诉讼试点的正式启动,公益诉讼的重点逐渐由民事领域转向行政领域,检察机关正式介入。当前,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形成了"一体两翼"的格局,作为"一体"的检察机关承担着公益诉讼的起诉职能,作为"两翼"的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则分别划定了两大公益诉讼类型。新时代,应科学设定检察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加强对公益诉讼中鉴定费和赔偿资金的管理,以进一步强化检察机关的"补位"地位,明确其"检察监督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检察公益诉讼 民事公益诉讼 行政公益诉讼 社会公共利益
下载PDF
假想防卫过当罪过形态刍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宜宾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98-102,共5页
假想防卫过当是一个复合性概念,是假想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竞合。假想防卫过当既有假想防卫的一面,又有防卫过当的一面。现有理论在面对假想防卫过当问题时难以兼顾假想防卫过当具有的两重性。假想防卫过当存在故意、过失和意外三种形态,... 假想防卫过当是一个复合性概念,是假想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竞合。假想防卫过当既有假想防卫的一面,又有防卫过当的一面。现有理论在面对假想防卫过当问题时难以兼顾假想防卫过当具有的两重性。假想防卫过当存在故意、过失和意外三种形态,假想防卫过当的罪过形态以防卫过当的责任形态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想防卫 防卫过当 假想防卫过当
下载PDF
体系解释在刑法中的运用——以入户抢劫中的“入”为例
13
作者 《吕梁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68-71,共4页
体系解释是一种在系统思维指导下的解释方法。体系解释属于实质的解释方法,属于为论证提供支持的解释理由。从体系解释的角度分析,需要对入户抢劫予以限制认定。应当分别从"入"的主体、目的、手段三个方面对其进行限制认定。... 体系解释是一种在系统思维指导下的解释方法。体系解释属于实质的解释方法,属于为论证提供支持的解释理由。从体系解释的角度分析,需要对入户抢劫予以限制认定。应当分别从"入"的主体、目的、手段三个方面对其进行限制认定。进行体系解释时,既要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同时又不能违背罪刑法定原则。抢劫罪中的"入户"与盗窃罪中的"入户",在性质上并不相同,因此认定上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解释 体系解释 抢劫罪 入户抢劫 非法侵入住宅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