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交互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纳日碧力戈 凯沙尔·夏木西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37,共5页
本文根据对立统一的矛盾观,认为我国各族人民为了加强彼此认同,为了同舟共济,需要避免极端立场和极端做法,兼和相济,同心互助,在存有交互性(mutuality of being)中彼此认同,付诸实践,这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牢靠的根基。兼和... 本文根据对立统一的矛盾观,认为我国各族人民为了加强彼此认同,为了同舟共济,需要避免极端立场和极端做法,兼和相济,同心互助,在存有交互性(mutuality of being)中彼此认同,付诸实践,这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牢靠的根基。兼和相济和存有交互性,是作者分别借自张岱年和萨林斯的重要概念,借用这两个重要概念来分析我国各族人民之间的平等互助关系,呈现各族人民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以便有条件、尝试性地探讨促进民族团结、提高共同体意识的可持续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用好用足生态视域,即差异共生、互联交融、由多生一的生态之路。我国各族人民之间要保持一种人文生态,共同建设多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从民族共有、文化互联、命运相同的历史命运,发现和培养重叠共识。少数民族认同多数民族,多数民族认同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共同认同更高层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建设好良性发展的民族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兼和相济 存有交互性
原文传递
《西游记》在新疆的多语种译介与传播:新时代“文化润疆”示范
2
作者 凯沙尔·夏木西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3年第2期240-252,共13页
在历史上,中国四大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西游记》在新疆通过维吾尔文、满文、蒙古文和哈萨克文等多语种选译、借译、改写、讲述和全文翻译等方式,加深了新疆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加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文... 在历史上,中国四大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西游记》在新疆通过维吾尔文、满文、蒙古文和哈萨克文等多语种选译、借译、改写、讲述和全文翻译等方式,加深了新疆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加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艺术交往论,用历史唯物主义观考察了《西游记》维吾尔文、满文、蒙古文和哈萨克文的翻译与传播过程,论述了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和社会效应。本文以《西游记》译介传播为典范,积极推广其文化传播的示范效应,大力发挥其在“文化润疆”中的社会效应,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小说 比较文学 翻译学 文化润疆
原文传递
试论21世纪以来国外本土生态知识研究趋势
3
作者 凯沙尔·夏木西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2,153,154,共14页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本土生态知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通过对该领域21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目前国外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议题:一是本土生态知识与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利用研究;二是本土...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本土生态知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通过对该领域21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目前国外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议题:一是本土生态知识与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利用研究;二是本土生态知识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及风险认知研究;三是本土生态知识与现代科学(知识)的关系研究;四是本土生态知识与知识产权及其保护研究。若对上述四个方面加以梳理论述,那么,本土知识的现代化问题也就可以获得较为接近历史真相和现实需要的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 本土生态知识 共生共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