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5篇文章
< 1 2 2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外测温技术的高压电力设备温度在线监测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79
1
作者 杨武 王小华 +1 位作者 荣命哲 贾申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13-117,共5页
基于红外辐射原理, 研制开发用于高压电力设备温度在线监测的非接触式传感器;重点研究探测距离、外界热源、被测物体表面状况以及探测器本体温度等因素对传感器工作可靠性和精度的影响,给出提高传感器工作性能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确定... 基于红外辐射原理, 研制开发用于高压电力设备温度在线监测的非接触式传感器;重点研究探测距离、外界热源、被测物体表面状况以及探测器本体温度等因素对传感器工作可靠性和精度的影响,给出提高传感器工作性能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确定合适的探测距离、采用热源屏蔽筒屏蔽外界热源的干扰以及采用特殊涂料消除表面状况的影响等。本研究对提高基于红外辐射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工作可靠性和精度方面有一定的创新,对提高高压电力设备运行可靠性乃至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在线监测传感器 热电偶 红外测温 高压电力设备
下载PDF
热电偶测温系统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50
2
作者 陈浩 邓忠华 余红梅 《制造业自动化》 2004年第9期68-71,共4页
为了提高热电偶测温的精度,利用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对冷端温度进行动态测定,再根据热电偶分度表获得冷端补偿电势值,然后在微机内与热电偶实际输出电势进行代数迭加,通过热电偶分度表,便可由该代数和换算出实测温度。该补偿法在对制袋... 为了提高热电偶测温的精度,利用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对冷端温度进行动态测定,再根据热电偶分度表获得冷端补偿电势值,然后在微机内与热电偶实际输出电势进行代数迭加,通过热电偶分度表,便可由该代数和换算出实测温度。该补偿法在对制袋机的烫刀温度测定中,取得了较高精度,达到了自动补偿和动态显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偶 温度测量 AD590 冷端补偿 PID控制
下载PDF
温度测量技术的最新动态及特殊与实用测温技术 被引量:41
3
作者 王魁汉 李友 王柏忠 《自动化仪表》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7,共7页
简述温度测量技术的最新动态 ,即从点到线 ;由线到面 ;由表及里 ;从有线到无线的发展趋势。介绍了符合热电偶热电势的红外测温探头、复合管型铠装热电偶等新型温度传感器。详细探讨了高温气体、熔体、真空及粉体等特殊及实用测量技术。
关键词 温度测量 测量技术 发展动态 热电偶 温度传感器
下载PDF
卷烟纸透气度对卷烟燃烧锥温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0
4
作者 江威 李斌 +1 位作者 于川芳 罗登山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9,40,共6页
为探索不同透气度卷烟纸烟支燃吸过程中对部分烟气成分的影响,利用热电偶测温装置考察了不同透气度卷烟纸对烟支燃烧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阴燃时,随着卷烟纸透气度的逐渐增大,烟支高温区面积有增大的趋势,燃烧线后200~260℃温度区... 为探索不同透气度卷烟纸烟支燃吸过程中对部分烟气成分的影响,利用热电偶测温装置考察了不同透气度卷烟纸对烟支燃烧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阴燃时,随着卷烟纸透气度的逐渐增大,烟支高温区面积有增大的趋势,燃烧线后200~260℃温度区面积有减小的趋势;②燃吸时,在卷烟纸透气度从30CU逐渐增大到137CU过程中,烟支高温区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卷烟纸透气度从30CU逐渐增大到55CU,燃烧线后200~260℃温度区面积逐渐减小;从55CU逐渐增大到137CU,燃烧线后200~260℃温度区面积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纸 透气度 燃烧锥 温度 热电偶
下载PDF
耐液态锌腐蚀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26
5
作者 曹晓明 姜信昌 +2 位作者 温鸣 王润 龙义 《金属热处理学报》 EI CSCD 1997年第2期25-29,共5页
研究了多种材料的耐液态锌腐蚀性能,筛选出实用性较好的改性FeB金属间化合物,带有这种Fe-B化合物层的热电偶套管在工业上试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液态锌 腐蚀 热镀锌 热电偶 套管 渗硼
原文传递
搅拌摩擦焊接头的温度检测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希靖 郭瑞杰 +1 位作者 阿荣 韩晓辉 《电焊机》 2004年第1期22-23,54,共3页
利用了搅拌摩擦焊接头温度检测系统,测量了中、薄铝合金板搅拌摩擦焊缝在不同特征点上的温度变化过程及其峰值温度,证实了搅拌摩擦焊过程中没有熔化现象,并获得了温度分布的大致规律。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搅拌摩擦焊功率、扭矩等焊接过程... 利用了搅拌摩擦焊接头温度检测系统,测量了中、薄铝合金板搅拌摩擦焊缝在不同特征点上的温度变化过程及其峰值温度,证实了搅拌摩擦焊过程中没有熔化现象,并获得了温度分布的大致规律。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搅拌摩擦焊功率、扭矩等焊接过程参量对应了不同的温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特征点 热电偶 温度分布
下载PDF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洋 吴双 赵永刚 《中国仪器仪表》 2003年第11期1-3,共3页
本文针对工业温度测量中应用最广泛的热电偶传感器,论述了其性能、工作原理及分类。列表分析了热电偶保护套管装置,简要介绍新型热电偶的发展动态。
关键词 热电偶 温度传感器 温度测量 发展现状 保护套管
下载PDF
电偶法测量卷烟内部动态温度 被引量:30
8
作者 郑赛晶 顾文博 +2 位作者 张建平 刘百战 张祥民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共5页
自行研发了快速微型测温热电偶,对卷烟抽吸和阴燃时燃烧锥纵剖面各个点的气相温度进行了测量,并利用相应软件绘制了温度分布图。根据各个时刻的温度分布图,分析了卷烟抽吸过程中温度的动态变化,并进一步验证了燃烧时空气进入燃烧锥的过... 自行研发了快速微型测温热电偶,对卷烟抽吸和阴燃时燃烧锥纵剖面各个点的气相温度进行了测量,并利用相应软件绘制了温度分布图。根据各个时刻的温度分布图,分析了卷烟抽吸过程中温度的动态变化,并进一步验证了燃烧时空气进入燃烧锥的过程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偶 燃烧温度 燃烧锥 抽吸 阴燃
下载PDF
卷烟燃烧锥温度分布的表征方法 被引量:30
9
作者 刘民昌 李斌 +2 位作者 银董红 谢国勇 常纪恒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13,共5页
为了更加准确地表征卷烟燃烧锥内部的温度分布情况,提出了以温度为基准确定抽吸时刻的检测方法,考察了连线法、最近邻点法、改进谢别德法、克里格插值法、双三次插值法和径向基函数法6种插值方法对温度分布的影响,并利用确定的插值方法... 为了更加准确地表征卷烟燃烧锥内部的温度分布情况,提出了以温度为基准确定抽吸时刻的检测方法,考察了连线法、最近邻点法、改进谢别德法、克里格插值法、双三次插值法和径向基函数法6种插值方法对温度分布的影响,并利用确定的插值方法,对燃烧锥的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字化分析。结果表明:①以温度为基准确定抽吸时刻解决了燃烧线法灵敏度较低的问题,保证了进行插值计算时温度数据的准确性;②克里格插值法所得温度分布曲线平滑,插值精度较高,考察样本的平均相对误差为9.86%,解决了传统连线法存在的温度分布可读性较差及插值准确度较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 热电偶 燃烧锥 温度分布 空间插值
下载PDF
基于费马点平移原理的卷烟静燃温度数据前处理方法 被引量:29
10
作者 刘民昌 李斌 +2 位作者 银董红 谢国勇 常纪恒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23,共4页
采用直接平均法得出的静燃温度曲线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提高卷烟静燃温度曲线的准确性,分别采用最高温平移法和费马点平移法对数据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并从卷烟静燃温度曲线、卷烟燃烧锥内部温度分布曲面和插值... 采用直接平均法得出的静燃温度曲线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提高卷烟静燃温度曲线的准确性,分别采用最高温平移法和费马点平移法对数据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并从卷烟静燃温度曲线、卷烟燃烧锥内部温度分布曲面和插值结果误差分析3方面对3种数据前处理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最高温平移法解决了直接平均法中出现的最高静燃温度降低的问题,费马点平移法解决了温度数据离散程度较大的问题(RSD=0.08);两种方法获得的燃烧锥内部温度分布图均与实际燃烧情况吻合较好;插值分析结果表明,最高温平移法和费马点平移法分别将平均相对误差由直接平均法的15.40%降低至13.00%和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偶 静燃 温度分布 费马点 卷烟
下载PDF
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测控系统智能节点的设计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正军 《自动化仪表》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5-28,共4页
介绍了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测控系统智能节点的开发与设计 ,对硬件组成、通信接口和软件流程作了较详细的说明 ,侧重介绍了热电偶信号的数据采集、处理和SJA10 0 0CAN控制器的应用。该智能节点可与上位机联接 ,构成分布式测控系统 。
关键词 智能节点 分布式测控系统 现场总线 热电偶 CAN总线 设计
下载PDF
微波加热中的温度检测 被引量:19
12
作者 潘志铭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2002年第2期81-84,共4页
针对制约强微波场中物料温度检测的问题 ,讨论金属物料对强微波场的影响 ,在实验基础上 ,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抗电磁干扰的热电偶微波测温的方法 .
关键词 微波加热 温度检测 金属屏蔽 微波场 热电偶
下载PDF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动态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张根甫 郝晓剑 +1 位作者 桑涛 李岩峰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8-72,共5页
激励阶跃温度信号作用在热电偶偶结的起始时刻与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响应起始时刻之间存在一定的延误量,该量不同于热电偶时间常数,量值大小不能通过时间常数表征,对热电偶的动态特性具有较大影响。该文针对爆炸温度场测试,采用丁烷火焰作... 激励阶跃温度信号作用在热电偶偶结的起始时刻与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响应起始时刻之间存在一定的延误量,该量不同于热电偶时间常数,量值大小不能通过时间常数表征,对热电偶的动态特性具有较大影响。该文针对爆炸温度场测试,采用丁烷火焰作为激励源,配合快门以及挡板产生阶跃温度信号,实现在时间<1 s内产生的阶跃温度场温度>1 000℃,通过设计制作激励源监测模块对该延误量进行测试。对5种不同偶结的K型热电偶温度传感器进行实验,将测得的延误量与时间常数对比,分析产生该延误量的因素及其与时间常数的关系,为热电偶温度传感器进行瞬态温度信号测量时的选型及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动态特性 延误量 热电偶 时间常数
下载PDF
一类高精度温度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吕方瑶 张池军 +1 位作者 闫勇 曹佩韦 《电子测量技术》 2011年第8期88-90,共3页
提出了一类大范围、高精度温度测量方法,对S型热电偶测温特性分段线性化,由单片机完成线性运算,参考结合点温度采用集成温度传感器感测并进行补偿,按此方法设计的测温仪表在热电偶的整个测温范围内达到了较高的测量精度,该方法很好地解... 提出了一类大范围、高精度温度测量方法,对S型热电偶测温特性分段线性化,由单片机完成线性运算,参考结合点温度采用集成温度传感器感测并进行补偿,按此方法设计的测温仪表在热电偶的整个测温范围内达到了较高的测量精度,该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类大范围高精度温度测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测量 热电偶 线性化 参考结合点 单片机
下载PDF
热电偶冷端补偿改进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海涛 罗珊 郭涛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14,共4页
在对现有热电偶测温冷端补偿电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内置高精度温度传感器的模数转换芯片ADS1224的解决方案。为了提高精度和简化电路,将冷端测温电路与热电偶回路分离,冷端温度和热电偶电动势被独立进行测量,然后利用软件计算... 在对现有热电偶测温冷端补偿电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内置高精度温度传感器的模数转换芯片ADS1224的解决方案。为了提高精度和简化电路,将冷端测温电路与热电偶回路分离,冷端温度和热电偶电动势被独立进行测量,然后利用软件计算获得精确的热电偶工作端温度。同时文章也讨论了提高冷端温度测量精度的设计。实际应用说明该方案使得电路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精度高、稳定性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偶 冷端补偿 ADS1224
下载PDF
半导体制冷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马乔矢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82-86,共5页
系统地阐述半导体制冷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介绍它在工业上的主要应用,指出半导体制冷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半导体制冷 热电材料 珀尔帖效应 热电偶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控制的航空发动机智能温度传感器 被引量:15
17
作者 徐科 黄金泉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7,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控制,用AD595和TMS320LF2407ADSP构成的航空发动机智能温度传感器。设计了热电偶测温电路、报警电路、显示电路接口并讨论了分布式控制的总线选择。用切比雪夫分段拟合的方法进行了热电偶的非线性校正。实验结果表...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控制,用AD595和TMS320LF2407ADSP构成的航空发动机智能温度传感器。设计了热电偶测温电路、报警电路、显示电路接口并讨论了分布式控制的总线选择。用切比雪夫分段拟合的方法进行了热电偶的非线性校正。实验结果表明,该智能温度传感器结构简单、能够实时报警、准确度较高(相对误差小于1%),适用于航空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控制 航空发动机 智能温度传感器 热电偶 非线性校正 报警电路 显示电路接口
下载PDF
数字温度传感器在热电偶冷端补偿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凌振宝 王君 +1 位作者 朱凯光 张瑞鹏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46,共2页
介绍了热电偶冷端补偿的原理和方法以及DS18B20数字式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提出了用DS18B20实现热电偶冷端补偿的方法,解决了传统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的型号匹配,提高了测量准确度,简化了补偿电路。
关键词 数字温度传感器 热电偶 冷端补偿 应用 DSl8B20 工作原理
下载PDF
高压混合型限流熔断器用电弧触发器的弧前特性 被引量:22
19
作者 戴超 庄劲武 +2 位作者 杨锋 蒋小伟 王晨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0-355,共6页
采用电弧触发器的高压混合型限流熔断器相对于普通限流熔断器具有功率损耗低、限流能力强的优点;相对于采用电子控制的混合型限流熔断器而言,因为无需外部电源、传感器及电子控制单元,提高了可靠性,减小了体积。为促进其应用,针对其关... 采用电弧触发器的高压混合型限流熔断器相对于普通限流熔断器具有功率损耗低、限流能力强的优点;相对于采用电子控制的混合型限流熔断器而言,因为无需外部电源、传感器及电子控制单元,提高了可靠性,减小了体积。为促进其应用,针对其关键部件——电弧触发器开展研究,设计了额定电流500 A的电弧触发器,建立其热电耦合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了不同电流上升率及焊接状况下触发器的弧前特性。研制了电弧触发器实验样机并完成了系列起弧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设计和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混合型限流熔断器 电弧触发 弧前特性 热电偶 模型
下载PDF
薄膜热电偶的技术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黄吕权 李付国 《中国机械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4-36,共3页
论述在金属和非金属表面上制作薄膜热电偶的工艺,分析它的静动态特性及其测定方法,并应用该薄膜热电偶对锻压模和机械制造中磨削时的瞬态温度进行测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薄膜 热电偶 技术特性 测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