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学理解的层次性及其教学意义 被引量:38
1
作者 于新华 杨之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5,46,共4页
数学理解有不同的程度、层次,这些层次包括:零层次、常识性层次、逻辑性层次、观念性层次和无尽的层次.数学理解层次的主要特点有不连续性、整体功能性、两种循环性和两种依赖性.在数学教与学中提高数学理解层次的途径有亲历知识的生长... 数学理解有不同的程度、层次,这些层次包括:零层次、常识性层次、逻辑性层次、观念性层次和无尽的层次.数学理解层次的主要特点有不连续性、整体功能性、两种循环性和两种依赖性.在数学教与学中提高数学理解层次的途径有亲历知识的生长过程,参与数学研究,以及进行哲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理解 层次性 教学 不连续性 主要特点 生长过程 数学研究 哲学思考 逻辑性 功能性 依赖性 循环性 常识
下载PDF
“恶法”非法——对传统法学理论的反思 被引量:41
2
作者 陈忠林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2,共6页
至今为止的主流法治理论,从根本上都可以归结为"恶法亦法"。这种理论的前提是不科学的,实质上都主张法是少数人意志体现,实践中必然结出"权力大于法律"的结果。只有坚持以社会普遍认同的常识、常理、常情为基础,以... 至今为止的主流法治理论,从根本上都可以归结为"恶法亦法"。这种理论的前提是不科学的,实质上都主张法是少数人意志体现,实践中必然结出"权力大于法律"的结果。只有坚持以社会普遍认同的常识、常理、常情为基础,以宪法为核心,系统全面地理解每一个法律规范,法律才可能真正成为反映人性要求,保护体现人民意志,保护公民自由,得到社会普遍遵循的行为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学 恶法亦法 常识 常理 常情 现代法治 人性之治
下载PDF
试论西方哲学中的“常识”概念 被引量:19
3
作者 周晓亮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5-11,共7页
“常识”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具有普遍性、直接性、明晰性的品格 ,其内容涉及形而上学、认识论和实践哲学的各个方面 ,因此成为西方哲学中被经常讨论的话题。结合对英国古典经验主义、苏格兰常识哲学和批判的常识主义等对“... “常识”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具有普遍性、直接性、明晰性的品格 ,其内容涉及形而上学、认识论和实践哲学的各个方面 ,因此成为西方哲学中被经常讨论的话题。结合对英国古典经验主义、苏格兰常识哲学和批判的常识主义等对“常识”概念的研究表明 ,它在西方哲学中的意义、地位和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因此 ,加强对“常识”概念的研究是我们对西方哲学研究中不应忽视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识 英国经验主义 苏格兰常识哲学 批判的常识主义
下载PDF
高二学生利用语境线索猜测词义的研究报告 被引量:22
4
作者 孙兵 周榕 《国外外语教学》 CSSCI 2005年第2期49-54,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二学生利用语境线索猜测英语单词意义的实际能力水平及其与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关系。所探讨的语境线索包括:定义、扩展、重述、对比、常识和逻辑。研究发现高二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与其词汇猜测能力成正相关;语言水平影...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二学生利用语境线索猜测英语单词意义的实际能力水平及其与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关系。所探讨的语境线索包括:定义、扩展、重述、对比、常识和逻辑。研究发现高二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与其词汇猜测能力成正相关;语言水平影响学生利用语境线索猜测词汇的整体能力;学生对各类型语境线索掌握的水平呈现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线索 学生 研究报告 猜测词义 利用 高二 语言水平 能力水平 英语单词 猜测能力 整体能力 正相关 词汇 常识
原文传递
“常识”与传统中国州县司法——从一个疑难案件(新会田坦案)展开的思考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启成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123,共13页
自晚清变法修律以来,学界多批评传统州县司法的主要弊端是行政兼理司法和与此相关的非专业化司法,现在发现了大量反映传统司法实际运作的司法档案材料,此种观点有了反思的必要和可能。事实上,从传统中国州县司法的实际运作来看,其重点... 自晚清变法修律以来,学界多批评传统州县司法的主要弊端是行政兼理司法和与此相关的非专业化司法,现在发现了大量反映传统司法实际运作的司法档案材料,此种观点有了反思的必要和可能。事实上,从传统中国州县司法的实际运作来看,其重点是查清案情和进行判决,起决定作用的是“常识”而非“专业知识”,而且“常识”才是传统地方司法所真正需要的。这种“常识”包括了“律学常识”、官员“伦理常识”和“地方性常识”等部分,从而具有浓厚的主观性、地方性和个人化特征,使得传统地方司法更依赖于官员个体。从司法独立和专业司法的眼光来审视传统是一种时代错位,它忽略了制度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对应关系,既不利于学术研究,同时也回避了建立现代司法体系的真正阻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识 州县司法 专业知识 新会田坦案 聂亦峰
原文传递
也谈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化和管理理论创新--向张静、罗文豪、宋继文、黄丹英请教 被引量:25
6
作者 蔡玉麟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35-1149,共15页
从基本常识与逻辑出发,对《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化的演进与展望——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的发展范例与社群构建》一文中所描述的、IACMR发展历程及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化进程中隐含的问题提出了几点疑惑:IACMR发展三阶段的内在逻辑是什... 从基本常识与逻辑出发,对《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化的演进与展望——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的发展范例与社群构建》一文中所描述的、IACMR发展历程及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化进程中隐含的问题提出了几点疑惑:IACMR发展三阶段的内在逻辑是什么?IACMR的成效是什么?是国际化还是管理理论创新?管理理论是什么?并尝试对这些问题给出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理论 管理研究 科学社群 国际化 常识 逻辑
下载PDF
论语境科学定义的推导 被引量:18
7
作者 徐默凡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6-56,共11页
语境是当前语用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考察了当前关于语境的一些流行定义 ,指出这些定义都是常识概念。本文从上下文语境、现场语境、背景语境的分类入手 ,逐步推导出语境实际上是一种命题化的知识 ,这种知识必须与当前理解的主体话语... 语境是当前语用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考察了当前关于语境的一些流行定义 ,指出这些定义都是常识概念。本文从上下文语境、现场语境、背景语境的分类入手 ,逐步推导出语境实际上是一种命题化的知识 ,这种知识必须与当前理解的主体话语有关 ,并且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 ,不过 ,语境知识的共有性只是发话者的估计的结果。最后 ,本文概括了语境参与话语理解的三种方式 ,从而建立了一个严密的、操作性强的语境的科学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文语境 话语理解 语用学 背景语境 交际 概括 推导 前理解 论语 常识
下载PDF
三大法系违法性认识比较研究——我国刑法中违法性认识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世伟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5-115,共11页
违法性认识是刑法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由于受到不同法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三大法系对违法性认识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在司法实践的处理则各具特色。通过对三大法系违法性认识问题的比较研究发现,解决违法性认识问题的根本前提就是要厘清刑... 违法性认识是刑法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由于受到不同法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三大法系对违法性认识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在司法实践的处理则各具特色。通过对三大法系违法性认识问题的比较研究发现,解决违法性认识问题的根本前提就是要厘清刑法(具体规定)及其规范和普通公民之间的关系。刑法只能按照普通公民所遵从的最基本道理(“常识、常理、常情”)进行立法、司法和执法。只有基于这一立场,违法性认识的相关问题才能够得到合理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性认识 实质违法性 社会危害性 常识 常理 常情”
下载PDF
论中国教育研究的实证转向 被引量:23
9
作者 戚务念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27,共12页
中国教育研究正在发生实证转向,但也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如有人认为从"思辨"走向"实证"是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会导致理论的退化。教育实证研究的兴起,是对中国当下规范研究、思辨性论述等主流研究路数的反动。在... 中国教育研究正在发生实证转向,但也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如有人认为从"思辨"走向"实证"是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会导致理论的退化。教育实证研究的兴起,是对中国当下规范研究、思辨性论述等主流研究路数的反动。在复杂的经验世界中,知识获取既需要理性证明,也需要经验检验。西方理论和概念的经验基础是西方本土的教育经验与事实,中国学者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和误用。规范研究表现出理念建构现实的特征,混淆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界限,也混淆了研究者的角色定位。学术调查与普通调查的区别,关键在于研究假设之有无。现代学术中知识的"系统"与"累积"背景下,问题意识是教育与社会科学的安身立命之所。实证研究的脉络中,对于研究结论(理论)与常识之间的关系有三种态度:"与常识决裂"、"道不远人"、"赋常识以理论"。常识与研究/研究结论的符应类型,可分为符合、不符合、部分符合部分不符合三种类型。实证研究有着严格的研究规程,其功用在于架起理论与经验之间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 实证研究 学术调查 问题意识 常识
下载PDF
常识、常理在司法中的运用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杨建军 《政法论丛》 2009年第6期91-96,共6页
正确理解常识和常理,对司法裁判具有重大意义。常识和常理属于人们的经验性知识,具有前理性、非系统性、经验性、大众性乃至客观性等特征。在司法中,常识和常理是法官认识案情、解释法律、展开逻辑推理的前提和基础。法官可以运用常识... 正确理解常识和常理,对司法裁判具有重大意义。常识和常理属于人们的经验性知识,具有前理性、非系统性、经验性、大众性乃至客观性等特征。在司法中,常识和常理是法官认识案情、解释法律、展开逻辑推理的前提和基础。法官可以运用常识、常理认定案件事实,检验和校正法律推理。常识和常理还是法官进行法律论证的资源之一。但是,不能过于夸大常识和常理在司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识 常理 法律推理 法律论证
下载PDF
知识、常识和科学知识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李醒民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3-130,共8页
论述了知识的含义和知识的分类,比较了常识与科学知识的关联和显著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力图阐明科学知识的定义、特性、以及其的动态性。
关键词 知识 常识 科学知识
下载PDF
作为常识的新闻:重回新闻研究的知识之维 被引量:20
12
作者 胡翼青 张婧妍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40,共19页
新闻是什么?当然取决于怎么理解它的属概念。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罗伯特·帕克开启将新闻作为一种知识型来讨论的先河,并将新闻看作是"相识的知识"。在进步主义时代的背景下,帕克将自己的新闻知识观建立在公众的日常生活... 新闻是什么?当然取决于怎么理解它的属概念。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罗伯特·帕克开启将新闻作为一种知识型来讨论的先河,并将新闻看作是"相识的知识"。在进步主义时代的背景下,帕克将自己的新闻知识观建立在公众的日常生活互动实践中,并期待从新闻这种"相识的知识"出发,最终实现"大共同体"的重建。然而帕克对于新闻作为"相识的知识"的理解过于笼统,而且没有看到不同的媒介平台对新闻知识型的建构。新闻即使作为一种常识,也同样有着各种不同的知识型。在数字媒介的时代,平台让"地方性知识"和"社群性知识""在手的新闻"和"上手的新闻"一同涌现在用户面前,为用户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多元知识社区,也重构了用户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共同体的认同。用户在越来越认同自身的趣缘社群的同时,离大共同体的认同越来越遥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 常识 相识的知识 相知的知识 罗伯特·帕克
原文传递
反思常识主义刑法观 被引量:17
13
作者 温登平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12,共10页
常识主义刑法观的基本特点是注重常识、良知等在刑法理论建构、刑事司法特别是刑法解释中的作用。陈忠林教授等所主张的"常识、常理、常情"刑法观和周光权教授等所倡导的常识主义刑法观都属于广义的常识主义刑法观的范畴。常... 常识主义刑法观的基本特点是注重常识、良知等在刑法理论建构、刑事司法特别是刑法解释中的作用。陈忠林教授等所主张的"常识、常理、常情"刑法观和周光权教授等所倡导的常识主义刑法观都属于广义的常识主义刑法观的范畴。常识主义刑法观充分考虑公众对刑法的认同感和刑事裁判的可接受性,对于弥合法律精英与社会大众在理解和适用法律上的分歧,有其积极意义。但是,其对于常识、常识主义的标准界定不清,导致定罪、量刑标准的模糊化,存在随意出入人罪的危险;与主观主义刑法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存在以刑法推行伦理、道德的危险;将生活思维与法学专业思维混为一谈,可能导致刑法学理论研究和刑事司法操作水准的降低。对于常识主义刑法观,在看到其创新性的同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识 主观主义 行为无价值论 犯罪论体系 民意
原文传递
法官判决的知识基础 被引量:17
14
作者 方乐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6,共14页
通过两个有关法官判决的司法文本的对比阅读,力求揭示"常识"这一知识形态自身内部结构因素的流变以及逻辑基础和知识谱系的转化,进而动态地展现其与司法知识之间的微观内在勾连;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在社会转型、权力分工以及司... 通过两个有关法官判决的司法文本的对比阅读,力求揭示"常识"这一知识形态自身内部结构因素的流变以及逻辑基础和知识谱系的转化,进而动态地展现其与司法知识之间的微观内在勾连;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在社会转型、权力分工以及司法知识形态的流变三者之间建立起一定意义的内在关联,进而揭示出当下中国司法知识专业化建设所可能面临的问题,从而指出解决问题的可能的司法模式或司法改革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识 司法知识 司法判决 知识社会学
下载PDF
面向常识的时间推理 被引量:14
15
作者 徐晋晖 毛希平 +1 位作者 刘桂霞 石纯一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09-815,共7页
常识和时间推理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两个主要课题 .Allen等人提出的时间推理缺少时间点、时区和时距的统一表示 ;过分考虑计算 ,缺少规则推理 ;求解算法难以应用于多 Agent环境并且没有考虑常识不一致性 .该文提出一种时间信息表示网络 ,... 常识和时间推理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两个主要课题 .Allen等人提出的时间推理缺少时间点、时区和时距的统一表示 ;过分考虑计算 ,缺少规则推理 ;求解算法难以应用于多 Agent环境并且没有考虑常识不一致性 .该文提出一种时间信息表示网络 ,分析了约束之间的推导规则 ,给出了常识时间问题的多 Agent合作满足弱路径一致性的求解方法 .该文的工作改进了 Meiri,Wetprasit和 Sattar等人的工作 ,为时间推理结合常识特性和适应多 Agent合作环境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识 时间推理 时间点 时区 时距 定量约束 定性约束
下载PDF
论科学中的信念 被引量:6
16
作者 肖广岭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2000年第4期35-42,共8页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科学研究的实际过程,指出不管是笛卡尔的理性主义还是休谟经验主义怀疑论都不能排除科学中的信念。这些信念分“常识”,“科学见识”和“世界观”三个层次,在科学中,各自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然后,从科学规范的形...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科学研究的实际过程,指出不管是笛卡尔的理性主义还是休谟经验主义怀疑论都不能排除科学中的信念。这些信念分“常识”,“科学见识”和“世界观”三个层次,在科学中,各自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然后,从科学规范的形成和作用,科学理论的评价和社会对科学的影响说明科学中的信念是怎样形成和发挥作用的。最后,阐述了科学中的信念与科学研究的内在联系,科学是在信念和怀疑的辩证运动中向前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念 科学 科学研究过程 常识 科学见识 世界观
下载PDF
教师的哲学诉求--兼论教师教育的路径问题 被引量:14
17
作者 蔡春 卓进 麻健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3-93,共11页
哲学的追求,即教育的追求;哲学所做的工作,教育(也只有教育)需要全部去做。教师之所以需要哲学,是因为哲学能确保教师做真正的教育;哲学之所以能确保教师做真正的教育,奠基于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成型。养成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教师教育路... 哲学的追求,即教育的追求;哲学所做的工作,教育(也只有教育)需要全部去做。教师之所以需要哲学,是因为哲学能确保教师做真正的教育;哲学之所以能确保教师做真正的教育,奠基于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成型。养成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教师教育路径有三条,即常识取向、科学取向与哲学取向,分别培养出常识之师、科学之师与哲学之师。以"经验"与"反思"为核心概念的常识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不具有专业的可教可学性,科学取向与哲学取向的教师教育路径才是专业化道路。基于证据,以"学习"与"训练"为核心概念的科学取向的教师教育,将教育教育理解为科学,以胜任型教师培养为基点;基于理论,以"思考"与"创造"为核心概念的哲学取向的教师教育,将教育理解为艺术,以教育艺术家培养为目标。严格说来,三种教师教育路径都只是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成分"而已,三种成分的有机融通与整合才构成完整的教师专业发展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科学 常识 教育信念 个人教育哲学 实践智慧
原文传递
大学的常识、传统与想象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建华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4,共8页
办大学首先要尊重大学的常识。常识是大学从自身的历史中汲取的经验理性。常识是经验,但绝非所有的经验都是常识。关于大学没有绝对的真理可以依循,实践中如果违背了常识必须格外谨慎。大学传统是大学常识中的精华。传统可以为大学提供... 办大学首先要尊重大学的常识。常识是大学从自身的历史中汲取的经验理性。常识是经验,但绝非所有的经验都是常识。关于大学没有绝对的真理可以依循,实践中如果违背了常识必须格外谨慎。大学传统是大学常识中的精华。传统可以为大学提供观念保护和文化底蕴,是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合理内核。与常识和传统相比,想象之于大学更为重要。常识与传统各有其适用的边界,想象的空间则是无穷的。当前大学面临剧烈的转型,在转型过程中,没有绝对的常识,也没有不变的传统。成功的转型需要大学尊重常识,坚持传统,但更需要大学有独特的想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常识 传统 想象
原文传递
利用数学是常识的精微化指导数学教与学 被引量:9
19
作者 宁连华 涂荣豹 《数学教育学报》 2001年第1期25-27,共3页
数学是常识的精微化,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这一特征可为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搭建 “脚手架”的两种策略为:(1)根据任务回归、溯源的普通常识搭建“脚手架”;(2)通 过创设利于增加“个人体验”的场景搭建“脚手架”.
关键词 常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数学知识 最近发展区 教学心理学 教学指导
下载PDF
两个世界的英雄——托马斯·潘恩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学勤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92-101,共10页
人们常说,十八世纪末的拉法耶特是“两个世界的英雄”,却遗忘了那个时代更有资格获得这一称号的民主战士—托马斯·潘恩。拉法耶特执剑,潘恩执笔。前者之剑只能联接美国革命、法国革命新旧大陆两个战场,却不能揭示那两场革命之间的... 人们常说,十八世纪末的拉法耶特是“两个世界的英雄”,却遗忘了那个时代更有资格获得这一称号的民主战士—托马斯·潘恩。拉法耶特执剑,潘恩执笔。前者之剑只能联接美国革命、法国革命新旧大陆两个战场,却不能揭示那两场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后者之笔不仅揭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而且对那两场革命据以进行的近代政治学说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潘恩 《人权论》 常识 两个世界 法国革命 美国革命 雅各宾派 华盛顿 铁桥 罗伯斯庇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