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N-烷基丙烯酰胺类凝胶及其温敏特性 被引量:33
1
作者 金曼蓉 吴长发 +2 位作者 张桂英 刘培毅 侯薇 《高分子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21-326,共6页
研制成功5种聚N-烷基丙烯酰胺类温敏凝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PNIPA/MAA),聚N,N-二乙基丙烯酰胺(PNDEA),聚N-正丙基丙烯酰胺(PNNPA),聚N... 研制成功5种聚N-烷基丙烯酰胺类温敏凝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PNIPA/MAA),聚N,N-二乙基丙烯酰胺(PNDEA),聚N-正丙基丙烯酰胺(PNNPA),聚N,N-二乙基丙烯酰胺+N-叔丁基丙烯酰胺(PNDEA/NTBA),并系统研究了这些凝胶的温敏相交特性.以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凝胶相交特性为基础的凝胶萃取过程对牛血清白蛋白和兰葡聚糖溶液的浓缩实验表明,凝胶萃取对于浓缩和制备贵重生化制品是很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内丙烯酰胺 凝胶 温敏性 萃取分离
下载PDF
微乳液聚合制备聚 N-异丙基丙烯酰胺温敏超细微粒 被引量:16
2
作者 郭振良 王锦堂 朱红军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9-493,共5页
通过微乳液聚合制备了未交联及交联的聚N 异丙基丙烯酰胺 (L PNIPAM及CL PNIPAM)超细微粒 .CL PNIPAM的聚合动力学方程为 :Rp=k[M]1 1 6 [E]- 1 2 0 [I]0 5 3.测得其平均微粒粒径约 10 0nm .用SEM ,迎头色谱法测得交联的CL PNIPAM超... 通过微乳液聚合制备了未交联及交联的聚N 异丙基丙烯酰胺 (L PNIPAM及CL PNIPAM)超细微粒 .CL PNIPAM的聚合动力学方程为 :Rp=k[M]1 1 6 [E]- 1 2 0 [I]0 5 3.测得其平均微粒粒径约 10 0nm .用SEM ,迎头色谱法测得交联的CL PNIPAM超细微粒的内比表面积为 49 0 48m2 g ,孔径大小为 1~ 10nm .气体吸附量为1784 8cm3 g .用浊度法及目视法研究了其在水介质中的温敏特性 ,测得其相变温度为 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聚合 超细微粒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温度敏感性 相变温度
下载PDF
磁控溅射氧化钒薄膜的相成分及电阻-温度特性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银玲 李美成 赵连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77-1080,共4页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p-Si(100)衬底上制备了VOx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原子力显微镜(AFM)及四探针测试方法,研究了制备工艺条件对薄膜的相成分和电阻-温度特性的影响,并测试分析了薄膜的电学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方法制备...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p-Si(100)衬底上制备了VOx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原子力显微镜(AFM)及四探针测试方法,研究了制备工艺条件对薄膜的相成分和电阻-温度特性的影响,并测试分析了薄膜的电学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具有较高的电阻温度系数及良好的电学热稳定性,可作为微测辐射热计的热敏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钒 电阻-温度特性 热稳定性 相变
下载PDF
Excellent ductility and serration feature of metastable CoCrFeNi high-entropy alloy at extremely low temperatures 被引量:21
4
作者 Junpeng Liu Xiaoxiang Guo +10 位作者 Qingyun Lin Zhanbing He Xianghai An Laifeng Li Peter K. Liaw Xiaozhou Liao Liping Yu Junpin Lin Lu Xie Jingli Ren Yong Zhang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19年第6期853-863,共11页
Seldom could metals and alloys maintain excellent properties in cryogenic condition, such as the ductility, owing to the restrained dislocation motion.However, a face-centered-cubic(FCC) CoCrFeNi highentropy alloy(HEA... Seldom could metals and alloys maintain excellent properties in cryogenic condition, such as the ductility, owing to the restrained dislocation motion.However, a face-centered-cubic(FCC) CoCrFeNi highentropy alloy(HEA) with great ductility is investigated under the cryogenic environment.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is alloy can reach a maximum at 1,251±10 MPa, and the strain to failure can stay at as large as 62% at the liquid helium temperature. We ascribe the high strength and ductility to the low stacking fault energy at extremely low temperatures,which facilitates the activation of deformation twinning.Moreover, the FCC→HCP(hexagonal close-packed) transition and serration lead to the sudden decline of ductility below 77 K. The dynamical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serrations at 4.2 and 20 K verify the unstable state due to the FCC→HCP transition. The deformation twinning together with phase transformation at liquid helium temperature produces an adequate strain-hardening rate that sustains the stable plastic flow at high stresses, resulting in the serration fe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entropy alloy liquid-helium temperature TWINNING phase transition serration feature
原文传递
La掺杂SrBi_4Ti_4O_(15)铁电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朱骏 卢网平 +3 位作者 刘秋朝 毛翔宇 惠荣 陈小兵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24-1528,共5页
按x=0 0 0 ,0 10 ,0 2 5 ,0 5 0 ,0 75和 1 0 0 ,采用固相烧结工艺 ,制备了不同La掺杂量的SrBi4-xLaxTi4O1 5的陶瓷样品 .用x射线衍射对其微结构进行了分析 ,并测量了铁电、介电性能 .结果发现 ,La掺杂未改变SrBi4Ti4O1 5的晶体结... 按x=0 0 0 ,0 10 ,0 2 5 ,0 5 0 ,0 75和 1 0 0 ,采用固相烧结工艺 ,制备了不同La掺杂量的SrBi4-xLaxTi4O1 5的陶瓷样品 .用x射线衍射对其微结构进行了分析 ,并测量了铁电、介电性能 .结果发现 ,La掺杂未改变SrBi4Ti4O1 5的晶体结构 .随掺杂量的增加 ,样品的矫顽场 (Ec)下降 ,剩余极化 ( 2Pr)先增大 ,后减小 .在x =0 2 5时 ,2Pr 达到极大值 ,为2 4 2 μC·cm- 2 ,这时Ec=60 8kV·cm- 1 ,与SrBi4Ti4O1 5相比 ,2Pr 增加了近 5 0 % ,而Ec 下降了近 2 5 % ,材料铁电性能显著提高 .SrBi4-xLaxTi4O1 5的相变温度Tc 随x的增加逐渐降低 ,x =0 2 5时 ,Tc=45 1℃ .在x =0 75 ,1 0 0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掺杂 镧掺杂 铁电材料 相变温度 弛豫铁电 铁电随机存储器 介电性能 SRBI4TI4O15 微结构
原文传递
热参数对冻土温度场的影响及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之祥 李顺群 +1 位作者 王杏杏 夏锦红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6-141,共6页
为评估热参数取值对冻土温度场的影响,将导热系数、比热、潜热作为冻土温度场的影响因素进行试验设计。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饱和粉质粘土在不同负温下的导热系数、比热及潜热值,并基于Johansen法提出了考虑冻土未冻水含量的热参数修正算... 为评估热参数取值对冻土温度场的影响,将导热系数、比热、潜热作为冻土温度场的影响因素进行试验设计。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饱和粉质粘土在不同负温下的导热系数、比热及潜热值,并基于Johansen法提出了考虑冻土未冻水含量的热参数修正算法,按照变参数和常参数形式代入数值分析软件ABAQUS,获取了不同的温度场计算值。将不同负温下的热参数和某负温阶段的平均热参数代入数值分析软件,分析热参数变化对冻土温度场的影响。依据冻结试验获取了冻结150 h的模型箱温度场实测值,并将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热参数对冻结初期影响较大,随着冻结的深入各计算值间的差值逐渐缩小。采用一定负温阶段的平均热参数作为恒定热参数进行数值计算,从微观上不能满足精度要求。潜热是影响冻结温度场计算精度的主要因素,考虑不同负温土体导热系数、比热、潜热的计算更接近于实测值。研究成果为寒区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热参数 温度场 数值模拟 未冻水 冻胀 相变 潜热
下载PDF
Na_(0.5)Bi_(0.5)TiO_3-BaTiO_3陶瓷的介电和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明磊 王春雷 +1 位作者 艾树涛 李明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5,共5页
研究了Na0.5Bi0.5TiO3和(Na0.5Bi0.5)0.94Ba0.06TiO3陶瓷的电滞回线、压电性能和热滞现象·得到(Na0.5Bi0.5)0.94 Ba0.06TiO3陶瓷的剩余极化Pr=19uC/... 研究了Na0.5Bi0.5TiO3和(Na0.5Bi0.5)0.94Ba0.06TiO3陶瓷的电滞回线、压电性能和热滞现象·得到(Na0.5Bi0.5)0.94 Ba0.06TiO3陶瓷的剩余极化Pr=19uC/cm2、矫顽场Ec=4.7kV/mm.发现用适量的Ba2+取代(Na0.5Bi0.5)2+尽管压电性能有所提高,但同时使得材料的温度稳定性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常数 热滞 相变 压电性能 陶瓷 钛酸铋钠 钛酸钡 介电性能
下载PDF
降水相态转换机制及积雪深度预报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一颉 赵桂香 马严枝 《干旱气象》 2019年第6期964-971,共8页
利用2014—2017年山西省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FNL再分析资料、山西及周边地区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山西冬半年雨转雪过程进行归类与分析,探讨地面气温在降水相态转换中的作用,提取降水相态转换的前兆信息。针对降雪过程... 利用2014—2017年山西省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FNL再分析资料、山西及周边地区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山西冬半年雨转雪过程进行归类与分析,探讨地面气温在降水相态转换中的作用,提取降水相态转换的前兆信息。针对降雪过程,统计分析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增量的关系,总结提炼积雪深度预报指标。最后,选取气候特征相似的两次雨转雪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揭示降水相态转换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山西省11月发生雨转雪的站次最多,其次为2月。地面气温作为降水相态变化的重要指标,其与气候和天气(如冷空气强度和路径)特征、地理位置等有关。(2)山西冬半年积雪深度增量与降雪量比值约0.68 cm·mm-1,且比值随着气温降低而增大,因此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3)在雨转雪的不同时段,随着对流层低层降温,冰雪层厚度在总云层的比例有所增加,且云中固态凝结物下落路径缩短,使得固态凝结物在下落过程中融化概率减小,造成相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态降水 地面气温 积雪深度 相态转换机制
下载PDF
钛酸铋钠系陶瓷的介电热滞现象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明磊 王春雷 +1 位作者 钟维烈 张沛霖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7-229,239,共4页
测量了 (Na0 .5 Bi0 .5 ) Ti O3和 (Na0 .5 Bi0 .5 ) 0 .94Ba0 .0 6 Ti O3陶瓷从 2 0~ 5 0 0°C的介电温谱。发现 (Na0 .5 Bi0 .5 )Ti O3陶瓷在 15 0~ 35 0°C和 (Na0 .5 Bi0 .5 ) 0 .94Ba0 .0 6 Ti O3陶瓷在 30~ 30 0°... 测量了 (Na0 .5 Bi0 .5 ) Ti O3和 (Na0 .5 Bi0 .5 ) 0 .94Ba0 .0 6 Ti O3陶瓷从 2 0~ 5 0 0°C的介电温谱。发现 (Na0 .5 Bi0 .5 )Ti O3陶瓷在 15 0~ 35 0°C和 (Na0 .5 Bi0 .5 ) 0 .94Ba0 .0 6 Ti O3陶瓷在 30~ 30 0°C的热滞现象。作者认为此热滞现象是该类材料发生缓慢相变过程的外在表现 ,对于 (N a0 .5 Bi0 .5 ) 0 .94Ba0 .0 6 Ti O3陶瓷直至室温附近的热滞现象 ,与其常温下处于三角 -四方准同型相界 (MPB)附近有关 ,而且这一热滞的存在必然影响 (Na0 .5 Bi0 .5 ) 0 .94Ba0 .0 6 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常数 热滞 钛酸铋钠系陶瓷 压电陶瓷材料
下载PDF
体积相转变温度可调的温敏性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物微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马晓梅 唐小真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97-902,共6页
选用甲基丙烯酸异丙酯(iPMA)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共聚,制备了一系列疏水改性、相转变温度可调的温敏性P(NIPAM-co-iPMA)微凝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EM)、浊度法、动态光散射(DLS)技术及示差扫描量热(DSC)技术对所得微凝胶的形... 选用甲基丙烯酸异丙酯(iPMA)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共聚,制备了一系列疏水改性、相转变温度可调的温敏性P(NIPAM-co-iPMA)微凝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EM)、浊度法、动态光散射(DLS)技术及示差扫描量热(DSC)技术对所得微凝胶的形态及去溶胀行为进行了表征.TEM与DLS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凝胶具有规则的球型形态.浊度、DLS及DSC结果表明,疏水性单体iPMA的引入能有效调节共聚物微凝胶的相转变温度;在所考察的范围内,微凝胶的相转变温度随iPMA投料比的增加几乎呈线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凝胶 温度响应性 体积相转变 N-异丙基丙烯酰胺 甲基丙烯酸异丙酯
下载PDF
利用固相反应法制备的石榴石结构的Li_7La_3Zr_2O_(12)粉体的形成机制(英文) 被引量:11
11
作者 耿红霞 陈凯 +4 位作者 易迪 梅骜 黄冕 林元华 南策文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2-616,共5页
利用XRD和DTA/TG系统地研究了石榴石结构的Li7La3Zr2O(12)(LLZO)的形成机制,所用原料为LiOH·H2O。研究发现,LLZO是通过以下化学反应形成的:7Li2O+3La2O3+4ZrO2=2Li7La3Zr2O(12)。XRD结果表明,LLZO大约在680℃开始生成,这... 利用XRD和DTA/TG系统地研究了石榴石结构的Li7La3Zr2O(12)(LLZO)的形成机制,所用原料为LiOH·H2O。研究发现,LLZO是通过以下化学反应形成的:7Li2O+3La2O3+4ZrO2=2Li7La3Zr2O(12)。XRD结果表明,LLZO大约在680℃开始生成,这与DTA/TG曲线上的放热峰比较吻合,这个放热峰是由LLZO相生成引起的。LLZO相在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内(720-1000℃)能稳定存在。然而,当温度高于1000℃,由于锂元素的严重挥发缺失,LLZO是不稳定的,会分解为焦绿石相的La2Zr2O7。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分解产物的量越来越多,LLZO逐渐减少。当反应混合物在较低的煅烧温度时,所生成的物质经鉴定是镧的化合物,这是因为La2O3非常容易吸收水汽和CO2,LLZO粉末在800℃利用固相反应法合成。经研究发现,LLZO晶体属于四方晶系。由扫描电镜观测显示,所制备的LLZO粉末是纳米尺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7La3Zr2O12 煅烧温度 相变 DTA/TG
原文传递
低温烧结钒和钨掺杂钛酸锌介电陶瓷的相转变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向春 王卫民 +2 位作者 高峰 赵鸣 田长生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00-1005,共6页
采用化学法结合传统的氧化物固相烧结法制备钛酸锌陶瓷。研究了原料形态和掺杂V2O5和WO3对钛酸锌陶瓷相稳定性、显微组织以及低温烧结行为的影响,讨论了相转变机制和低温烧结机制。研究表明:以V2O5和WO3作为烧结助剂降低陶瓷的烧结温度... 采用化学法结合传统的氧化物固相烧结法制备钛酸锌陶瓷。研究了原料形态和掺杂V2O5和WO3对钛酸锌陶瓷相稳定性、显微组织以及低温烧结行为的影响,讨论了相转变机制和低温烧结机制。研究表明:以V2O5和WO3作为烧结助剂降低陶瓷的烧结温度,钛酸锌陶瓷的低温烧结行为对所选取的原料极为敏感,TiO2的活性对陶瓷低温烧结行为的影响大于ZnO。V2O5和WO3的掺入使钛酸锌陶瓷的烧结温度降至900℃以下,但同时降低了六方相ZnTiO3的分解温度;V2O5和WO3掺杂具有不同的烧结机制,前者主要是液相烧结机制,后者主要是固相反应烧结机制。掺杂导致的相分解和生成的异相降低了陶瓷的介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法 低温烧结 相转变 钛酸锌 液相烧结
下载PDF
乳液聚合法制备PMMA/HD相变储热微胶囊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改霞 宋晓秋 +3 位作者 叶琳 刘钦矿 段玉萍 曹龙迪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3,共5页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PMMA/HD相变储热微胶囊,讨论乳化剂用量、芯壁比及交联剂用量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镜(SEM)测试了微胶囊的化学结构、耐热性能、相变...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PMMA/HD相变储热微胶囊,讨论乳化剂用量、芯壁比及交联剂用量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镜(SEM)测试了微胶囊的化学结构、耐热性能、相变温度、相变焓及形貌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微胶囊呈类球形,平均粒径为0.7μm,包埋率达64%。相变温度和相变焓分别为17.61℃、150.1 J/g,加入交联剂能够将微胶囊的耐热温度由100℃提高至1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相变微胶囊 包埋率 耐热温度 相变温度 相变焓
下载PDF
聚(4-乙酰基丙烯酰乙酸乙酯-co-丙烯酸)水凝胶的溶胀动力学以及温度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林松柏 袁丛辉 +2 位作者 柯爱茹 李云龙 欧阳娜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9-826,共8页
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合成了疏水性单体4-乙酰基丙烯酰乙酸乙酯(AAEA),并以该单体与丙烯酸(AA)进行自由基溶液共聚,制备了P(AAEA-co-AA)新型温度敏感性水凝胶.AAEA的1HNMR及FT-IR分析表明,该单体主要以烯醇式结构存在;P(AAEA-co-AA)的FT-I... 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合成了疏水性单体4-乙酰基丙烯酰乙酸乙酯(AAEA),并以该单体与丙烯酸(AA)进行自由基溶液共聚,制备了P(AAEA-co-AA)新型温度敏感性水凝胶.AAEA的1HNMR及FT-IR分析表明,该单体主要以烯醇式结构存在;P(AAEA-co-AA)的FT-IR分析发现,PAAEA与PAA之间存在较强烈的氢键作用,使得AAEA烯醇异构体中的C—O伸缩振动吸收峰移向了低波数处.对冷冻干燥后凝胶的电镜分析发现,当AAEA用量较高时,由于凝胶内部分子链段的疏水聚集,各部分溶胀度以及溶胀速度不均一而使得凝胶表面粗糙不平.采用DSC对凝胶的体积相转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凝胶的体积相转变温度(VPTT)在48.2至61.8℃之间,并且随着AAEA用量的减小,凝胶的VPTT逐渐增加.对该新型温度敏感性水凝胶在去离子水中的溶胀动力学研究发现,当AAEA用量高于4.6g时,凝胶属于Fick凝胶;反之凝胶则属于非Fick凝胶.该水凝胶在去离子水中具有良好的温度敏感性,当外界温度低于VPTT时,凝胶能保持溶胀状态;而当外界温度高于VPTT时,凝胶的平衡溶胀度迅速下降,表现为温度敏感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凝胶组成不仅会影响凝胶的VPTT,而且会影响凝胶温度敏感性的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温度敏感性 溶胀动力学 体积相转变
原文传递
纳米ZrO_2-8%Y_2O_3粉末的相转变及晶粒生长动力学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纯波 于连生 蒋显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120-3128,共9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ZrO2.8%Y203(质量分数)粉末,然后将其在大气中于1100-1300℃范围内高温煅烧处理2~32h。利用XRD、SEM、TEM等方法研究纳米ZrO2-8%Y203粉末高温煅烧前后的相成分、形貌和晶粒粒径变化,并分析纳米ZrO2-8%Y20...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ZrO2.8%Y203(质量分数)粉末,然后将其在大气中于1100-1300℃范围内高温煅烧处理2~32h。利用XRD、SEM、TEM等方法研究纳米ZrO2-8%Y203粉末高温煅烧前后的相成分、形貌和晶粒粒径变化,并分析纳米ZrO2-8%Y203粉末的晶粒生长动力学及生长机制。结果表明:纳米ZrO2-8%Y203经高温煅烧后,单斜相和四方相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和时问的延长而减少,立方相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晶粒粒径逐渐增大;在1250℃等温煅烧时,其晶粒生长指数为6,晶粒生长速率常数为7.626×1011nm2/min;等温锻烧温度低于1200℃时,晶粒生长活化能为64.35kJ/mol,晶粒生长表现为以表而扩散为主的聚合生长;等温锻烧温度高于1200℃时,晶粒生长活化能为116.40kJ/mol,晶粒生长表现为以晶格扩散为主的聚合生长;另外,还可见晶粒旋转驱动的聚合生长机制;低的晶粒生长激活能归因于大量氧空位的引入和晶粒旋转驱动的聚合生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锆粉末 高温煅烧 相转变 晶粒生长 动力学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锂离子动力电池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姚雷 侯俊剑 +1 位作者 翟洪飞 任菲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45-1447,1452,共4页
以优化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控制策略为目标,在实验基础上对不同温度下锰酸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工作特性研究分析。通过开路电压、SOC、SOH等数据,分析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过程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敏感程度。研究表明随温度的降低,两款... 以优化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控制策略为目标,在实验基础上对不同温度下锰酸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工作特性研究分析。通过开路电压、SOC、SOH等数据,分析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过程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敏感程度。研究表明随温度的降低,两款电池的欧姆阻抗和极化阻抗都迅速上升,温度越低,阻抗变化率越大;在低温条件下,锰酸锂电池的极化阻抗随SOC波动剧烈,磷酸铁锂电池的极化阻抗始终处于较大值;不同环境温度下,当SOC<20%时,两款电池的弥散系数低,当SOC>60%时,磷酸铁锂电池弥散系数变化不稳定;放电截止电压是温度的函数,而充电截止电压相对恒定,但均与老化状态无关;温度应力变化会引起内部相变过程的差异,同时高温应力会对电池容量造成不可逆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动力电池 环境温度 开路电压 相变过程
下载PDF
考虑相变过程岩体孔隙率对寒区隧道温度场时空规律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雷飞亚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245-256,共12页
为研究寒区隧道围岩在持续低温作用或冻融循环作用过程中,考虑岩体相变过程中多相体各组分变化引起的岩石热学参数差异对围岩温度场时空变化规律的影响,利用已有岩体未冻水含量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导不同孔隙率下岩体的热学参数计算公式... 为研究寒区隧道围岩在持续低温作用或冻融循环作用过程中,考虑岩体相变过程中多相体各组分变化引起的岩石热学参数差异对围岩温度场时空变化规律的影响,利用已有岩体未冻水含量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导不同孔隙率下岩体的热学参数计算公式。基于多孔介质模型建立考虑相变过程的围岩温度场计算模型,分析考虑潜热时不同孔隙率下围岩冻结缘的空间形态变化规律,及相变过程对温度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饱和岩体孔隙率越高,对岩体整体热学参数影响越大;2)低温持续作用围岩时,冻结缘向围岩深处移动并不断变宽,其宽度与其深度呈线性关系;3)饱和围岩孔隙率对冻结缘移动速度影响较大,但对其宽度基本无影响;4)由于相变潜热,岩体在冻融循环过程中围岩温度时程曲线出现不对称阶梯状形态,且其阶梯形状宽度与围岩孔隙率呈正相关;5)冻融循环过程中,升温及降温过程中冻结缘临近岩体温度梯度存在差异引起的传热效率不同直接导致升温、降温时程曲线的不对称性特征出现;6)沿硐室围岩径向向外,各处围岩体的温度时程函数与加载的温度函数存在着振幅衰减和相位滞后的现象,且岩体孔隙率越高该现象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隧道 温度场 相变 潜热 孔隙率 冻结缘 导热系数 比热容
下载PDF
冻土中冻结锋面移动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礼舟 许强 黄润秋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53,共3页
冻结中的固液相变过程是冻土冻胀研究的一个基础.根据热传导理论,对半无限土体的热传导模型进行分析,将冻土分为已冻土和未冻土两个区,对固液相变以及冻结锋面的移动进行研究,探索影响冻土温度分布的因素,研究含水量、干密度和土的类型... 冻结中的固液相变过程是冻土冻胀研究的一个基础.根据热传导理论,对半无限土体的热传导模型进行分析,将冻土分为已冻土和未冻土两个区,对固液相变以及冻结锋面的移动进行研究,探索影响冻土温度分布的因素,研究含水量、干密度和土的类型对温度场及冻结锋面移动速率的作用.同时根据冻结锋面的移动规律,建立了冻胀量随时间的关系式.最后,通过算例,结果表明含水量和干密度对冻土温度分布产生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含水量,含水量越大,冻结锋面移动越快.含水量对冻土温度分布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干密度,土类型的影响最小.分析显示冻胀过程中温度与冻胀的影响作用明显,含水量是一重要因素,对冻胀量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温度场 固液相变 冻结锋面 冻胀量 含水量
原文传递
基于热电制冷的高性能温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8
19
作者 殷智勇 汪岳峰 +3 位作者 李刚 张琳琳 贾文武 张强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96-1297,1306,共3页
设计一种基于热电制冷器(TEC)的温度控制系统;介绍了实际的温度控制电路及测温电路,并优化了热电制冷器的驱动电路;运用PID增量型控制算法,实现了VO2薄膜的自动恒温;根据科恩-库恩(Cohn-Coon)公式,对温控系统建模,系统地分析了控制算法... 设计一种基于热电制冷器(TEC)的温度控制系统;介绍了实际的温度控制电路及测温电路,并优化了热电制冷器的驱动电路;运用PID增量型控制算法,实现了VO2薄膜的自动恒温;根据科恩-库恩(Cohn-Coon)公式,对温控系统建模,系统地分析了控制算法和工作电流对温控的影响;经反复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恒温,且低成本、集成度高、稳定性好、可扩展性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尔贴效应 热电制冷器 温度相变 一阶惯性滞后
下载PDF
外用多糖温敏凝胶相变温度的选择及处方筛选 被引量:6
20
作者 冯怡 姜玲海 +1 位作者 沈岚 徐德生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 建立外用多糖温敏凝胶处方筛选的方法并筛选处方。方法以泊洛沙姆为主要基质,通过考察凝胶相变温度及相变时间的关系,建立固定环境温度下相变时间的对数lgt-相变温度T曲线,并以此筛选处方。结果处方P407/P188(17%/1%)相... 目的 建立外用多糖温敏凝胶处方筛选的方法并筛选处方。方法以泊洛沙姆为主要基质,通过考察凝胶相变温度及相变时间的关系,建立固定环境温度下相变时间的对数lgt-相变温度T曲线,并以此筛选处方。结果处方P407/P188(17%/1%)相变温度为29~30℃,相变时间为30~60s。结论筛选所得处方符合夏枯草多糖温敏凝胶外用的要求,并为同类制剂的处方筛选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温敏凝胶 泊洛沙姆 相变温度 相变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