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谁是翻译主体 |
陈大亮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56
|
|
2
|
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 |
冯建军
|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40
|
|
3
|
主体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
冯建军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16
|
|
4
|
翻译研究: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 |
陈大亮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88
|
|
5
|
文学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
杨春时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79
|
|
6
|
从主体性、主体间性到他者性——教学交往的范式转型 |
刘要悟
柴楠
|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42
|
|
7
|
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规则”——论哈贝马斯的规则观 |
童世骏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05
|
|
8
|
对高等学校学生权力的探讨——学生主体地位的政治学视角 |
李福华
|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3
|
|
9
|
他者性:超越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 |
冯建军
|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86
|
|
10
|
语言哲学视域中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建构 |
成晓光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1
|
|
11
|
论生态美学的主体间性 |
杨春时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55
|
|
12
|
从互动交际的视角看让步类同语式评价立场的表达 |
乐耀
|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1
|
|
13
|
从主体间性理论看文学作品的复译 |
李明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3
|
|
14
|
汉语人称代词类话语标记系统的主观性差异 |
张旺熹
姚京晶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0
|
|
15
|
翻译伦理的回归与重构 |
刘卫东
|
《中国外语》
CSSCI
|
2008 |
44
|
|
16
|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对西方哲学发展史的一个后现代性考察 |
金惠敏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3
|
|
17
|
间性理论与文化间性 |
郑德聘
|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8 |
46
|
|
18
|
试论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融合 |
闫青会
|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
2004 |
31
|
|
19
|
论数学课堂文化的内涵与模式及对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 |
聂晓颖
黄秦安
|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4
|
|
20
|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再思考——基于福建屏南古村落发展实践的启示 |
王孟图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19 |
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