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7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中国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111
1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58-565,共8页
间质性肺病(ILD)是结缔组织病(CTD)患者的常见肺部并发症。CTD相关ILD可见于多种CTD,如系统性硬化病(SSc)、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病率由于检测方法的不同而差异较大,为3... 间质性肺病(ILD)是结缔组织病(CTD)患者的常见肺部并发症。CTD相关ILD可见于多种CTD,如系统性硬化病(SSc)、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病率由于检测方法的不同而差异较大,为3%-70%,且不同CTD的ILD可在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特征上表现为不同类型,呈现各自不同的发展与转归,导致诊断和治疗困难,需要包括风湿科、呼吸科、放射科、病理科、重症医学科和康复护理等多个专业的医务人员共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病 结缔组织病 治疗 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专家 中国 系统性硬化病
原文传递
武维屏从病、证、症辨治间质性肺疾病经验 被引量:40
2
作者 姚小芹 冯淬灵 武维屏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4-107,共4页
介绍武维屏教授运用病、证、症结合辨治模式,以期、证为纲,以症为目,辨治间质性肺疾病的经验。认为间质性肺疾病立病名当"肺痿""肺痹"两元论;析病机属气阴虚损、痰瘀阻络,虚、痰、瘀为关键;审病位在肺与肾;论治则... 介绍武维屏教授运用病、证、症结合辨治模式,以期、证为纲,以症为目,辨治间质性肺疾病的经验。认为间质性肺疾病立病名当"肺痿""肺痹"两元论;析病机属气阴虚损、痰瘀阻络,虚、痰、瘀为关键;审病位在肺与肾;论治则为益气阴、化痰瘀、通肺络;依病情进展分三期六候,抓主症、观次症、顾兼症、依舌脉、宏观微观结合辨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肺痿 肺痹 名医经验 武维屏
原文传递
应用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检测结缔组织病患者肺间质病变的意义 被引量:33
3
作者 郑捷 潘萌 +1 位作者 丁晓毅 邓伟吾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96-398,共3页
目的 探讨对结缔组织病 (CTD)患者肺间质病变 (ILD)进行早期、安全、有效且可量化的诊断方法。方法 对 93例CTD患者 ,其中 4 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18例皮肌炎 (DM)、2 1例系统性硬皮病 (PSS)、6例干燥综合征 (SS)进行了一氧化碳... 目的 探讨对结缔组织病 (CTD)患者肺间质病变 (ILD)进行早期、安全、有效且可量化的诊断方法。方法 对 93例CTD患者 ,其中 4 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18例皮肌炎 (DM)、2 1例系统性硬皮病 (PSS)、6例干燥综合征 (SS)进行了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检测 ,并与X线胸片、肺部高分辨率CT(HRCT)结果相比较 ;同时测定了 5 0名正常人的X线胸片和一氧化碳弥散功能作为对照。结果 X线胸片、肺部HRCT和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检测 (以一氧化碳弥散吸收率 <80 %为标准 )在SLE中检测到ILD的比率分别是 15 %、36 %和 4 2 % ;在DM中的比率分别是 17%、36 %和 39% ;在PSS中的比率分别是 38%、4 2 %和 5 2 % ;SS的比率分别是 33%、6 7%和 5 0 %。而正常人的X线胸片均正常 ,一氧化碳弥散吸收率均≥ 80 %。结论 X线胸片在检测CTD患者ILD中敏感性最低 ,而HRCT和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是检测CTD患者ILD的敏感方法。尤其是后者 ,具有敏感性高、不受X线照射、易被患者接受和对其损害程度进行量化等优点 ,既可作为早期了解CTD患者ILD的检测方法 ,又可通过一氧化碳弥散功能的改变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肺间质病变 一氧化碳弥散功能
原文传递
肺痿、肺痹与肺间质纤维化证候认识 被引量:33
4
作者 魏媛 郭思佳 +2 位作者 宋雅琳 封继宏 孙增涛 《吉林中医药》 2020年第1期28-32,共5页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是一类以弥漫性肺泡炎症和肺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理改变的疾病总称,其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类慢性进展、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结缔组织疾病亦可造成肺损伤而出现肺间质纤维化的表现,症状均以咳、痰...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是一类以弥漫性肺泡炎症和肺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理改变的疾病总称,其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类慢性进展、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结缔组织疾病亦可造成肺损伤而出现肺间质纤维化的表现,症状均以咳、痰、喘等为主。现代中医学者认为肺间质纤维化当归属于中医学的肺痹、肺痿、喘证等范畴。古代文献中对肺痿的认识基于《金匮要略》,其证候特点以肺胃气阴两虚为主,亦可见肺气虚冷;肺痹则是尊崇《内经》中"五脏痹"的理论,主要证候特点为肺气闭阻;而肺间质纤维化的现代研究则表明其证候特点多以气虚为本、瘀血为标。因此,二者分别代表了肺纤维化的不同阶段和(或)不同证候特点,即肺纤维化患者表现出气阴两虚、虚热灼肺或肺气虚冷的证候特点可参照肺痿论治,若表现为肺气闭阻之实证特点则当以肺痹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肺痿 肺痹 证候特点 间质性肺疾病
下载PDF
以急进性肺间质病变为突出表现的无肌炎的皮肌炎 被引量:30
5
作者 叶霜 黄文群 +7 位作者 吴美芳 邓筠 陈晓翔 杨程德 郭强 顾越英 鲍春德 陈顺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527-533,共7页
目的了解以急进性肺间质病变为突出表现的临床无肌炎的皮肌炎的临床特点转归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8—2005年住院的成人特发性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202例,按临床无肌炎的皮肌炎(CADM)、典型DM、PM进行分组,有无合并临床肺间... 目的了解以急进性肺间质病变为突出表现的临床无肌炎的皮肌炎的临床特点转归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8—2005年住院的成人特发性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202例,按临床无肌炎的皮肌炎(CADM)、典型DM、PM进行分组,有无合并临床肺间质病变(ILD)进行分层。对随访的145例DM/PM行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预后和危险因素。横断面研究用Logistic回归分析ILD相关的预测因子。结果①存在临床ILD是DM/PM预后的最重要危险因素,OR为4.826(95%CI为1.60~14.56.P=0.005);而亚临床ILD与无ILD的DM/PM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CADM、典型DM、PM之合并临床ILD存在不同的病情经过。CADM-ILD呈急进性ILD的临床模式,其6个月存活率仅为40.8%,中位数存活时间仅为10.2个月;而典型的DM-ILD呈现“次急进性”(sub-rapid progressive)的临床模式,5年存活率为54.0%,中位数存活时间为90个月;PM-ILD则为慢性经过,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72.4%和60.3%,中位数存活时间可达10年,部分DM-ILD和个别PM-ILD患者也可呈现急进性ILD的疾病模式。③Logistic回归显示:四肢近端肌力OR 3.374(95%CI 1.729~6.583,P<0.01)和血沉OR 1.025 (95%CI 1.002~1.049,P=0.032)与临床ILD呈正相关,血白蛋白水平OR 0.877(95%C1 0.792~0.970,P= 0.011)则与临床ILD呈负相关。④随访CADM(28例)的病程为3~80个月,其中CADM-ILD超过半数在1年内死亡(12/21);而病程>24个月的CADM(8/28例)预后良好。对于无ILD的CADM,主要予中小剂量的激素(<0.5~1mg·kg^(-1)·d^(-1))治疗,而CADM-ILD则多接受较大剂量的激素(≥1~2mg·kg^(-1)·d^(-1)),且多联用包括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霉酚酸酯在内的细胞毒药物,但对呈急进性ILD者缺乏疗效。⑤DM/PM随访病例的病死率为24.8%(36/145例),ILD及其并发症作为直接死因的占69.4%(25/36例),与ILD无直接相关的感染占25.0%(9/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无肌炎的皮肌炎 肺间质病变
原文传递
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李松伟 郭洪涛 +1 位作者 王子华 王荷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62-1664,共3页
目的:对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RA-IL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条件的RA-ILD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甲氨蝶呤片为主,12.5 mg/次,每周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 目的:对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RA-IL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条件的RA-ILD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甲氨蝶呤片为主,12.5 mg/次,每周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苷20 mg/次,每日3次,口服。两组观察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RA-ILD患者症状、实验室炎症指标、动脉血气分析、肺高分辨CT(HRCT)、肺功能等诸方面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P<0.05)。主要炎症指标方面,两组治疗后ESR、CRP、RF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疗后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肺部HRCT积分及血气分析结果较疗前均改善,但治疗组变化较显著(P<0.05);而两组肺功能结果前后也有差异,而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能明显改善RA-ILD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肺间质病变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病变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危险因素、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27
7
作者 赵颖 李菁 +1 位作者 吴庆军 唐福林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2年第3期198-203,共6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相关肺间质病变(RA-ILD)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以利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233例住院诊治R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RA-ILD组与单纯RA组的临床特点。结果 RA-ILD的发生率为20.6%(48/233)...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相关肺间质病变(RA-ILD)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以利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233例住院诊治R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RA-ILD组与单纯RA组的临床特点。结果 RA-ILD的发生率为20.6%(48/233)。RA-ILD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平均病程、大量吸烟率、类风湿因子水平、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率、抗核周因子阳性率和抗角质蛋白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单纯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手X线Ⅰ期改变百分数较单纯R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54.17%)RA-ILD患者有呼吸系统临床表现,包括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和肺部爆裂音;22例(45.83%)通过肺高分辨CT(HRCT)和/或肺功能(PFT)检查诊断。HRCT改变依次为纤维条索/网格影33例(68.75%)、斑片渗出影/实变影21例(43.75%)、磨玻璃影15例(31.25%)、蜂窝状影11例(22.92%)以及胸腔积液5例(10.42%);PFT均有弥散功能减退。结论 RA-ILD发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与疾病严重性相平行,而与疾病活动性不相关。HRCT及PFT对早期诊治RA-ILD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病变 高分辨CT
下载PDF
1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肺间质病变初探 被引量:27
8
作者 黄文群 陈顺乐 +2 位作者 顾越英 鲍春德 杨程德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60-262,共3页
目的 调查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肺间质病变 (ILD)的发生率及临床表现 ,并根据临床、影像学及肺功能检查制定新的分型方法。方法 随机对 10 0例SLE患者进行胸片 ,高分辨CT扫描 (HRCT) ,肺功能和动脉血氧分压的同步测定。结果 HRC... 目的 调查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肺间质病变 (ILD)的发生率及临床表现 ,并根据临床、影像学及肺功能检查制定新的分型方法。方法 随机对 10 0例SLE患者进行胸片 ,高分辨CT扫描 (HRCT) ,肺功能和动脉血氧分压的同步测定。结果 HRCT诊断SLE患者的ILD阳性率为 77% (77/10 0 ) ,其敏感性高于胸片(38% )。 77例HRCT有ILD者肺功能和动脉血氧分压异常 ,分别为 35 .1%和 6 %。提出SLE合并ILD的临床分型新方法。分 3型 :临床前期型 ,急性肺泡炎型和慢性肺间质病变型。 77例HRCT阳性者分型分别为 92 .2 %(71/77) ,2 .6 % (2 /77) ,5 .2 % (4/77)。结论 SLE患者进行肺HRCT的检查 ,结合肺功能检查能发现早期I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肺间质病变 发生率 分型
下载PDF
俯卧位通气对伴间质性肺疾病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陈思蓓 余裕恒 +10 位作者 刘冬冬 张洁 杨淳 桑岭 徐永昊 孙庆文 农凌波 徐远达 刘晓青 黎毅敏 何为群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PPV)对伴或不伴间质性肺疾病(ILD)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重症医学科2013至2015年应用了PPV的中重度ARDS患者,回顾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 CCO)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排...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PPV)对伴或不伴间质性肺疾病(ILD)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重症医学科2013至2015年应用了PPV的中重度ARDS患者,回顾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 CCO)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排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等]在俯卧位前2 h(PPV-2)、俯卧位后(PPVmean)和恢复仰卧位2 h(PPV+2)的变化情况,以及PPV整体治疗前后的心脏、肝、肾、凝血等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共入选重度肺内源性ARDS患者36例,开始PPV治疗前去甲肾上腺素用量(0.14±0.10)μg·kg-1·min-1,血乳酸水平(1.70±0.57)mmol/L。血流动力学变化:与PPV-2比较,所有患者PPVmean的CI呈上升趋势[(4.06±0.95)L·min-1·m-2比(3.98±1.05)L·min-1·m-2,P>0.05],Scv O2、ITBVI明显上升[(76.94±8.94)%比(70.67±8.23)%,(982.17±245.87)m L/m2比(912.97±177.65)m L/m2,P<0.05],HR、MAP、每小时尿量均有下降趋势(P>0.05)。按伴或不伴ILD分两组,ILD组17例,非ILD组19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PV-2比较,ILD组PPV+2的MAP下降明显[(85.44±10.84)mm Hg比(89.21±10.92)mm Hg,P<0.05];与PPVmean比较,ILD组在PPV+2的CI下降明显[(3.43±0.72)L·min-1·m-2比(3.74±0.87)L·min-1·m-2,P<0.05)。PPV治疗结束后与开始PPV前比较,非ILD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延长[(67.04±97.52)s比(41.24±8.72)s,P<0.05]、BUN显著升高[(10.64±4.95)μmol/L比8.18±3.88)μmol/L,P<0.05],ILD组以上各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或不伴ILD的中重度ARDS患者行PPV均不影响心排出量,且可增加回心血量,改善组织的灌注,但腹腔脏器的灌注需要更密切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通气 间质性肺疾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俯卧位通气对合并间质性肺病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孙庆文 朱满桂 +10 位作者 席寅 余裕恒 刘学松 桑岭 徐永昊 陈思蓓 农凌波 何为群 徐远达 黎毅敏 刘晓青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85-790,共6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PPV)对合并间质性肺病(ILD)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进行PPV治疗的36例重度ARDS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PPV)对合并间质性肺病(ILD)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进行PPV治疗的36例重度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伴ILD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每次PPV前后以及PPV整体治疗前后呼吸动力学与氧合指标的变化,应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两组患者60 d生存曲线。结果36例重度ARDS患者中伴有ILD 17例。① ILD组与无ILD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每次PPV前后呼吸动力学与氧合指标比较:与PPV前比较,有无ILD两组PPV后氧合指数(PaO2/FiO2, mmHg,1 mmHg=0.133 kPa)均显著改善〔ILD组:132.0(93.5,172.0)比118.7(92.0,147.8),无ILD组:126.1(100.9,170.0)比109.2(89.0,135.0),均P<0.05〕;ILD组PPV后呼气末正压(PEEP,cmH2O,1 cmH2O=0.098 kPa)明显上升〔10.0(10.0,12.0)比10.0(9.2,12.0),P<0.05〕;无ILD组PPV后呼吸频率(RR,次/min)明显减慢〔24.5(22.0,27.0)比25.5(22.8,28.0),P<0.05〕。无ILD组PPV后动态呼吸系统顺应性(Crs,mL/cmH2O)较ILD组下降〔19.7(16.1,28.6)比23.0(19.0,29.7),P<0.05〕。③PPV整体治疗前后的呼吸动力学与氧合指标比较:无ILD组PPV治疗结束后PaO2/FiO2(mmHg)较开始PPV治疗前明显增加〔135.0(86.0,200.0)比97.4(69.2,127.5),P<0.05〕,且明显高于ILD组PPV治疗结束后〔135.0(86.0,200.0)比78.7(59.3,114.9), P<0.05〕。无ILD组和ILD组患者开始PPV治疗前Crs(mL/cmH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3(15.9,48.9)比18.9(12.7,27.3),P>0.05〕;治疗结束后Crs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ILD组:22.7(15.2,27.1)比24.3(15.9,48.9),ILD组:16.2(12.8,25.6)比18.9(12.7,27.3),均P>0.05〕。④ ILD组患者60 d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通气 间质性肺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动力学
原文传递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3
11
作者 高惠英 李小峰 +2 位作者 张莉芸 温鸿雁 茹晋丽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09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合并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pSS-ILD)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月~...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合并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pSS-ILD)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确诊且资料完整的219例pSS患者,对其中47例合并IL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1)pSS组ILD的发生率为21.46%,pSS-ILD组发病年龄晚于pSS-无ILD组,且病程长于pSS-无ILD组(P<0.01);(2)pSS-ILD组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明显增快,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明显增高,两者与pSS-无IL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pSS-ILD组抗SSA抗体阳性率高于pSS-无ILD组(P<0.05);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SSB抗体、血浆球蛋白>30 g/L、低补体C3和低补体C4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4)在诊断pSS-ILD病变时,肺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HRCT)明显优于普通X线胸片。结论ILD是pSS常见的系统损害,pSS-ILD的发生与疾病的活动及某些自身抗体有关,肺HRCT有助于pSS-ILD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间质性肺病
下载PDF
几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晓 林莉 崔广恒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669-671,共3页
目的了解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间质病变(CTD-ILD)的发生率、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病种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几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共412例)资料,X线胸片检查或有肺部临床症状患者作胸部高分辨CT(HRCT)进一步检查... 目的了解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间质病变(CTD-ILD)的发生率、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病种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几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共412例)资料,X线胸片检查或有肺部临床症状患者作胸部高分辨CT(HRCT)进一步检查确诊。了解ILD在不同弥漫性CTD中的发生率,对比X线与HRCT的差异,统计常用CT分类在本组疾病中的分布比例,探讨CT分类与不同病种或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412例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中,HRCT诊断的ILD共40例,总发生率为9.7%。其中皮肌炎/多肌炎为25%,硬皮病为23.8%,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为9.6%,系统性红斑狼疮为6.3%。胸片与CT符合率40%,胸片误诊漏诊率60%。ILD CT分类以两种病变共存最多见,其中毛玻璃样变占40.1%,实变影32.8%,网格影16.4%,蜂窝状影9.8%。呼吸道症状和补体C3,C4水平在毛玻璃样变组及实变影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蜂窝状影和实变影组较其他对照组明显高,它们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CT发现CTD-ILD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明显优于X线,其中以毛玻璃及实变影最多见;影像学改变与呼吸道症状及炎症指标有一定关系,尽早进行HRCT的检查有助ILD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间质病变 结缔组织疾病 高分辨CT
原文传递
间质性肺疾病的高分辨CT(HRCT)诊断 被引量:21
13
作者 修建军 李轶忻综述 崔允峰审校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7期585-588,共4页
间质性肺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肺间质弥漫性渗出、浸润和纤维化为主要改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HRCT基本表现为网格状影、结节状影、肺密度增加或肺密度减低四种形式。网格状影以线状不透光影为特点 ,包括小叶间隔增厚、小叶间隔网... 间质性肺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肺间质弥漫性渗出、浸润和纤维化为主要改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HRCT基本表现为网格状影、结节状影、肺密度增加或肺密度减低四种形式。网格状影以线状不透光影为特点 ,包括小叶间隔增厚、小叶间隔网格状影、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增厚 ;结节状阴影可分为间质性结节和实质性结节 ,结节的分布情况对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肺密度增加的HRCT表现包括磨玻璃样密度影和含气腔隙实变 ;肺密度降低包括蜂窝状影、肺囊状影。本文同时介绍了几种间质性病变的HRCT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血清KL-6水平对评价结缔组织病间质性肺疾病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冉冉 田美伊 +7 位作者 杨金水 文琼芳 冀肖健 丛贤滋 张亚美 朱剑 张江林 黄烽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3期36-40,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KL-6在结缔组织病间质性肺疾病(CTD-ILD)诊断、严重程度、活动度评价方面的意义。方法纳入97例CTD-ILD患者、45例CTD无ILD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收集其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肺功能检查、肺高分辨CT、血清KL-6检查,对各项指... 目的研究血清KL-6在结缔组织病间质性肺疾病(CTD-ILD)诊断、严重程度、活动度评价方面的意义。方法纳入97例CTD-ILD患者、45例CTD无ILD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收集其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肺功能检查、肺高分辨CT、血清KL-6检查,对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CTD-ILD组患者KL-6水平明显高于CTD无ILD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775.43±580.71)U/mlVS(219.89±123.58)U/ml VS(136.33±70.44)U/ml,P<0.001)。当KL-6取值306.6U/ml时,曲线下面积最大(0.937),此时灵敏度为84.21%,特异度为90.36%。CTD-ILD组有更多的患者出现气短症状。中/重度弥散功能障碍组患者K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轻度弥散功能障碍组[(1054±736.89)U/ml VS(498.47±341.63)U/ml,P<0.001]。KL-6与限制性通气功能指标及弥散功能指标呈负相关(P<0.05)。与肺高分辨率CT中病变总面积及毛玻璃影面积呈正相关(r=0.449,0.515;P<0.001)。结论血清KL-6是诊断CTD-ILD以及评价其活动度和严重程度的有效血清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间质性肺疾病 KL-6 肺功能 肺高分辨率CT
下载PDF
基于玄府-肺络新视点探讨干燥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中医病机演变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杨帆 张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935-2938,共4页
干燥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属中医'燥痹''皮痹''肺痿'范畴。玄府为物,无器不有;肺络则是肺行使生理功能的重要单位。玄府为肺络之门户,肺络为玄府之濡养,干燥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各期气郁、津乏、痰阻... 干燥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属中医'燥痹''皮痹''肺痿'范畴。玄府为物,无器不有;肺络则是肺行使生理功能的重要单位。玄府为肺络之门户,肺络为玄府之濡养,干燥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各期气郁、津乏、痰阻、血瘀、神丧的病机与'玄府-肺络'构效异常密切相关。临床辨证论治应重视宣散、固本、化浊,立足于三法的开玄通络治则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府-肺络 宣散 固本 化浊 开玄通络 干燥综合征 间质性肺疾病
原文传递
王书臣从“肺痹”论治肺间质疾病经验 被引量:20
16
作者 苗青 崔云 +2 位作者 宋雪萍 裴玉蓁 王书臣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6-288,共3页
肺间质疾病是呼吸系统的疑难病,王书臣教授在临床中主张从肺痹论治,认为其中医病机本为肾气虚、肾阳虚,标为肺络痹阻,并据此创立了温肾补气、调畅中焦气机、祛风湿、宣痹通络的独特治疗方法和用药思路,常以二仙汤为主方加减。
关键词 肺间质疾病 肺痹 名医经验 王书臣
原文传递
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诊断 被引量:20
17
作者 林莉 张光峰 +3 位作者 张晓 崔阳 赵正军 刘燕辉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09年第4期272-277,共6页
目的了解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探讨CTD-ILD影像学与病理类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高分辨计算机体层成像(high-resu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目的了解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探讨CTD-ILD影像学与病理类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高分辨计算机体层成像(high-resu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技术了解132例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的肺间质病变影像学特点及分型,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进行肺间质病变病理分型。结果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E)、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相比,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觟gren's syndrome,pSS)、皮肌炎(dermatomysitis,DM)、血管炎肺间质病变的呼吸道症状更明显。从影像学上看CTD-ILD表现多种多样:SLE以磨玻璃影多见,pSS以实变影多见,DM、PM、血管炎以实变影及毛玻璃影多见,SSc和RA以网格影多见。不同疾病肺间质病理类型有显著性差异,SLE、pSS、DM以非特异性肺间质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为主,SSc以寻常型肺间质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为主。病理类型NISP在影像学上多表现为毛玻璃样实变病变,UIP则更多表现为网格样蜂窝样病变,与其他影像学表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用力肺活量和一氧化碳弥散能力下降在病种、影像学及病理改变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RCT对诊断CTD-ILD有高敏感性及特异性,影像学改变可帮助临床医生推测其组织病理类型,便于随访和疗效的评价,减少肺活检的危险,是目前诊断CTD-ILD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疾病 间质性肺病 高分辨计算机体层成像 组织病理
下载PDF
KL-6在间质性肺疾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冉冉 朱剑 张江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4-357,共4页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和肺泡腔,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丧失的弥漫性肺疾病,同时也是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寻找能够早期诊断ILD并评价其病情活动度的生物标...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和肺泡腔,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丧失的弥漫性肺疾病,同时也是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寻找能够早期诊断ILD并评价其病情活动度的生物标记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表达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KL-6目前被认为是诊断ILD最具前景的生物标记物。本文对近年来有关KL-6在ILD诊治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KL-6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疾病患者临床特点 被引量:19
19
作者 宋良月 左大辰 +1 位作者 张榕 肖卫国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5年第2期85-90,共6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伴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临床表现、肺部高分辨率CT及实验室指标的特点,分析单纯RA患者与RA合并ILD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伴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临床表现、肺部高分辨率CT及实验室指标的特点,分析单纯RA患者与RA合并ILD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RA患者470例,根据肺部高分辨率CT结果分为RA-ILD组和单纯R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指标。结果共纳入RA患者470例,RA-ILD组163例,单纯RA组307例。RA-ILD组患者在年龄[(63±12)岁比(55±13)岁]、发病年龄[(55±14)岁比(48±14)岁]、病程[(88±92)个月比(78±86)个月]均高于单纯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ILD组患者的关节肿痛(关节数)(85.9%比63.6%)、咳嗽咯痰胸痛(11.0%比1.9%)、活动后气短(16.6%比5.5%)发生率均高于单纯RA组。RA-ILD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22.9%比11.1%)、弥散功能减低(35.4%比16.7%)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RA-ILD组。RA-ILD组抗核抗体阳性率(38.2%比45.1%)高于单纯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ILD组纤维蛋白原[(5.59±3.04)gL比(5.14±2.50)gL)]、类风湿因子[(704.90±1326.64)Uml比(389.42±669.15)Uml]、C-反应蛋白[(56.70±56.07)mgL比(45.71±52.64)mgL]、免疫球蛋白A水平[(3.62±1.74)gL比(3.21±1.50)gL]均高于单纯RA组;而血清白蛋白水平[(42.35±5.17)gL比(43.89±6.03)gL]低于单纯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年龄较大、病程较长、关节炎性明显的RA患者易合并ILD,而且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血尿素氮、C-胱抑素肽、血清白蛋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α1-球蛋白、α2-球蛋白等临床指标持续异常可能与RA患者ILD发生发展有关,均可作为RA伴发ILD的预测因素,同时肺部高分辨率CT、肺弥散功能对早期发现病变有诊断意义,对于RA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疾病
下载PDF
高分辨CT扫描技术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20
作者 苏毅 倪傲 李源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6期996-998,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CT扫描技术,对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 MX8000 Dual螺旋CT机对30例肺间质性病变患者,行高分辨CT技术扫描。结果高分辨CT可清晰显示肺间质性病变的各种征象,肺间质性病变的高分辨CT主要表现为:(1)磨玻璃... 目的探讨高分辨CT扫描技术,对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 MX8000 Dual螺旋CT机对30例肺间质性病变患者,行高分辨CT技术扫描。结果高分辨CT可清晰显示肺间质性病变的各种征象,肺间质性病变的高分辨CT主要表现为:(1)磨玻璃样密度影;(2)肺小叶间隔增厚;(3)小叶内间质增生;(4)网格状影;(5)胸膜下弧线影;(6)蜂窝肺;(7)牵拉支气管扩张;(8)胸膜增厚。病变分布以两肺中外带、胸膜下为主,病灶自肺尖向肺底逐渐加重,两肺基底部病变明显。结论高分辨CT扫描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能细致、准确地反映肺间质病变的影像特征,对肺间质性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间质性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高分辨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