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玫瑰鲃脂鲤和红鳍银鲫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友铃 郑翠芳 +1 位作者 吴文珊 汪彦愔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6-100,共5页
报道了玫瑰鲃脂鲤(Hyphessobrycon rosaceus)和红鳍银鲫(Puntius schwanenfeldi)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结果显示:两种热带淡水观赏鱼的2 n均为50.玫瑰脂鲤的核型公式为2 n=24 m+12 sm+10 st+4 t,NF=86,其染色体经快速银染后,在m9染色体... 报道了玫瑰鲃脂鲤(Hyphessobrycon rosaceus)和红鳍银鲫(Puntius schwanenfeldi)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结果显示:两种热带淡水观赏鱼的2 n均为50.玫瑰脂鲤的核型公式为2 n=24 m+12 sm+10 st+4 t,NF=86,其染色体经快速银染后,在m9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出现银染位点,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均显示出一个深浅不同的C-带.红鳍银鲫的核型公式为2 n=22 m+14 sm+4 st+10 t,NF=86,银染点位于m1和m2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多数染色体为着丝粒C-带.在两种鱼中发现均有Ag-NORs联合现象,未发现有异形性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鲃脂鲤 红鳍银鲫 染色体核型 银染 C-带
下载PDF
饥饿胁迫对鲤形体、体成分及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封功能 杨文平 +4 位作者 王爱民 李静 许杭峰 韩光明 徐跑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4-819,共6页
为了解饥饿胁迫对鲤形体、鱼体生化成分及血液生理的影响,在18~22℃条件下对鲤进行了0 d、10 d、20 d、30d的饥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鲤饥饿时间的延长,肥满度、肠体比、肝体比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鲤肌肉中水... 为了解饥饿胁迫对鲤形体、鱼体生化成分及血液生理的影响,在18~22℃条件下对鲤进行了0 d、10 d、20 d、30d的饥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鲤饥饿时间的延长,肥满度、肠体比、肝体比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鲤肌肉中水分和粗灰分呈现升高的趋势,粗脂肪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粗蛋白呈现下降的趋势,差异显著(P<0.05);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值显著下降(P<0.05),白细胞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血糖含量先下降后稳定下来。说明短期饥饿胁迫使鲤形体发生一定改变、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鲤首先动用肌肉中的脂肪,再动用蛋白质来维持体内的正常代谢,同时血液生理指标也发生与饥饿相适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 肥满度 体成分 血液生理指标
原文传递
北盘江两种鱼感应流速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博 石小涛 +2 位作者 周琛琳 郝冬云 路波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223-226,共4页
体长6~8 cm范围内(P>0.05)白甲鱼与光倒刺鲃的感应流速、相对感应流速均有极显著差异(P<0.001).白甲鱼幼鱼的感应流速、相对感应流速相对体长均有显著差异(P<0.05),光倒刺鲃的感应流速相对体长有显著差异(P<0.05),而相对... 体长6~8 cm范围内(P>0.05)白甲鱼与光倒刺鲃的感应流速、相对感应流速均有极显著差异(P<0.001).白甲鱼幼鱼的感应流速、相对感应流速相对体长均有显著差异(P<0.05),光倒刺鲃的感应流速相对体长有显著差异(P<0.05),而相对感应流速相对体长无显著差异(P>0.05);白甲鱼幼鱼与光倒刺鲃幼鱼的感应流速推算公式分别为y=0.001 13x3-0.263x2+2.041 6x-5.144 5,y=-0.000 2x3+0.002 4x2+0.016 2x-0.060 4.试验所得体长(7.772±0.141)cm白甲鱼的感应流速为(0.131 7±0.003)cm/s,相对感应流速为(1.699±0.030)bl/s;体长(6.516±0.114)cm光倒刺鲃的感应流速为(0.077±0.002)cm/s,相对感应流速为(1.187±0.020)b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甲鱼 光倒刺鲃 感应流速 相对感应流速
下载PDF
鱼体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季节变化对鱼类生活史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衡 王雪辉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3年第2期139-144,共6页
鱼体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季节变化是鱼类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与洄游、性腺发育、繁殖力、体长等都具有密切的关系,反映了鱼类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变化过程。本文根据国内外对鱼类脂肪、蛋白质含量的研究资料,初步阐述了脂肪、蛋白质含... 鱼体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季节变化是鱼类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与洄游、性腺发育、繁殖力、体长等都具有密切的关系,反映了鱼类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变化过程。本文根据国内外对鱼类脂肪、蛋白质含量的研究资料,初步阐述了脂肪、蛋白质含量在鱼类洄游、性腺发育、繁殖力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及机理,指出了研究鱼类能量学对于更好了解鱼类的生物学特征、鱼产品加工业以及制订渔业管理措施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生活史 脂肪含量 蛋白质含量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亚东鲑基因组中Tc1-like转座子的序列歧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郭秀明 李福贵 +1 位作者 蒋霞云 邹曙明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1,共7页
根据鱼类Tc1-like超家族转座子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设计单引物,对西藏亚东鲑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回收、克隆和测序,鉴定出亚东鲑两条长度为1 607 bp和1 473 bp的Tc1-like超家族转座子序列,命名为Tbt1和Tbt2。序列分析表明,亚东鲑Tbt1转... 根据鱼类Tc1-like超家族转座子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设计单引物,对西藏亚东鲑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回收、克隆和测序,鉴定出亚东鲑两条长度为1 607 bp和1 473 bp的Tc1-like超家族转座子序列,命名为Tbt1和Tbt2。序列分析表明,亚东鲑Tbt1转座子左右两端分别存在一个196 nt和225 nt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 terminal repeats,ITR),在左右ITR中分别包含2个12 nt的亚末端反向重复序列(Subterminal inverted repeats,SIR);亚东鲑Tbt2转座子分别存在一个32 nt和31 nt短的ITR,其左右ITR中各仅包含1个12 nt的SIR。亚东鲑Tbt1、Tbt2转座子的转座酶编码区在进化过程中各已积累了4个和9个终止突变,两者均不能表达完整的转座酶。亚东鲑Tbt2与其它鲑科鱼类Tc1-like转座子的相似度低于30%,而与金鱼Tca2转座子的序列相似度高达98%,显示该转座子的获得可能起源于基因水平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东鲑 Tc1-like转座子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鲤IGF-I基因2个高度多态微卫星位点的鉴定及其与生长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胡雪松 于淼 +2 位作者 李池陶 贾智英 石连玉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2-882,共11页
利用PCR结合测序方法,在鲤(Cyprinus carpio)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IGF-I)基因内含子1和内含子2中各鉴定1个微卫星多态性位点,分别命名为intron1189和intron2310,这两个位点均以4碱基为重复单元。以黑龙江鲤... 利用PCR结合测序方法,在鲤(Cyprinus carpio)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IGF-I)基因内含子1和内含子2中各鉴定1个微卫星多态性位点,分别命名为intron1189和intron2310,这两个位点均以4碱基为重复单元。以黑龙江鲤(Cyprinus cario haematopterus,YL)(n=263)、德国镜鲤选育系(Cyprinus carpio L.mirror,JL)(n=229),及荷包红鲤抗寒品系(Cyprinus carpio var.wuyuanensis,HL)(n=255)为研究对象,评估了这两个位点不同基因型(频率>3%)与鲤4个生长时段(135 d、325 d、335 d和445 d)生长表型的关联。结果显示,2个位点在3个鲤群体中均表现为高度多态(PIC>0.5)。intron1189位点多态性主要对YL的135 d、325 d体长和325 d、385 d体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intron2310位点多态性对JL各检测时段的体长和体质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不同基因型个体的体长和体质量性状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intron1189位点,185/229基因型YL的135 d、325 d体长和325 d、385 d体质量最低,而205/221基因型YL的135 d、325 d体长和325 d体质量最高。在intron2310位点,290/350基因型JL在各检测时段的体长及135 d、325 d、385 d体质量最低,而318/350基因型JL的135 d、325 d、385 d体长和体质量均为最高。上述结果表明,鲤IGF-I基因内含子中的这两个高度多态微卫星位点潜在影响鲤的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 微卫星位点 黑龙江鲤 德国镜鲤选育系 荷包红鲤抗寒品系 生长性能
下载PDF
利用Bayesian方法进行牙鲆体质量和主要形态性状的QTL定位及互作分析
7
作者 崔妍 高会晓 +2 位作者 仇雪梅 杨润清 刘海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4-379,共6页
为了定位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的QTL,利用雌核发育方法获得双单倍体牙鲆群体的157个个体,同时构建了包含481个SSR标记和141个EST-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并采用Bayesian模型选择方法对研究性状进行主效应QTL定位... 为了定位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的QTL,利用雌核发育方法获得双单倍体牙鲆群体的157个个体,同时构建了包含481个SSR标记和141个EST-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并采用Bayesian模型选择方法对研究性状进行主效应QTL定位和上位性互作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38个主效应QTL和50对上位互作效应,其中,大部分主效应QTL位于5、6、9、22号染色体,上位互作效应所解释的表型方差为2.3%~23.1%;8个主效应QTL和7对互作QTL表现出多效性,均分别对两个以上的性状起作用。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提高牙鲆育种中对有益经济性状的选择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yesian选择模型 牙鲆DH群体 互作分析 R/qtlbim 遗传连锁图谱
下载PDF
梭鱼早期发育阶段体色形成与鳍的分化 被引量:3
8
作者 聂广锋 李加儿 +3 位作者 区又君 吴水清 王鹏飞 温久福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5-403,共9页
采集池塘育苗的39日龄之前的梭鱼(Liza haematocheila)仔、稚、幼鱼,对其早期发育阶段体色的变化以及鳍的发生、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初孵仔鱼体表不具黑色素,仅卵黄囊具黑色素,孵化后2日龄体表黑色素增加,鳍膜无色透明。8日龄仔鱼开... 采集池塘育苗的39日龄之前的梭鱼(Liza haematocheila)仔、稚、幼鱼,对其早期发育阶段体色的变化以及鳍的发生、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初孵仔鱼体表不具黑色素,仅卵黄囊具黑色素,孵化后2日龄体表黑色素增加,鳍膜无色透明。8日龄仔鱼开始变得不透明,腹侧有黑色线状斑点。在18~19日龄仔鱼转化为稚鱼时,鱼体背部具大量雪花状黑色素颗粒,在透色光下可观察到淡黄色斑点(黄色素)。30日龄幼鱼与成鱼相似,体表具淡白色,背褐腹白。梭鱼仔鱼在早期发育阶段各鳍的发育顺序是:胸鳍→尾鳍→腹鳍→背鳍→臀鳍→第二鳍棘。初孵仔鱼,鳍褶从头部后缘向后绕过尾部,终止于卵黄囊后缘油球外侧。2日龄仔鱼具胸鳍芽,全身由鳍膜包裹,5日龄仔鱼胸鳍和尾鳍鳍膜已具有相当的运动能力,能够起到推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梭鱼鳍在早期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尾鳍的生长和鳍节的发育。梭鱼仔鱼在12日龄时出现腹鳍棘芽基,15日龄时第二背鳍棘出现。17日龄,尾椎骨向上弯曲,尾鳍基本发育完成,长鳍条16根,具10节,中间几根棘条末三节二向分叉,短鳍条上下各6~8根;背鳍有鳍条11根,具5节,最外侧鳍棘具刺,基部有支鳍骨。至30日龄,梭鱼幼鱼各鳍发育完全,与成鱼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鱼 体色 分化
原文传递
白缘(鱼央)5S rDNA的扩增分析及其在染色体上的FISH定位
9
作者 张伟伟 付元帅 +3 位作者 邵燕 王宝琴 石东里 张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88,共7页
本文分别对雌雄白缘(鱼央)(鱼央)的5SrDNA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并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以白缘(鱼央)的5SrDNA序列和小麦的45SrDNA为探针,对其在白缘(鱼央)雌雄中期染色体上进行了FISH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白缘(鱼央)5SrDN... 本文分别对雌雄白缘(鱼央)(鱼央)的5SrDNA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并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以白缘(鱼央)的5SrDNA序列和小麦的45SrDNA为探针,对其在白缘(鱼央)雌雄中期染色体上进行了FISH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白缘(鱼央)5SrDNA序列无雌雄差异;5SrDNA的保守区序列为117bp;5SrDNA和45SrDNA分别被定位于白缘(鱼央)的性染色体和第5号染色体上。同时从GenBank中获得了22种鱼的5SrDNA,运用DNAman软件构建了23种鱼的系统发育树,对白缘(鱼央)的进化地位进行了初步研究。本研究为阐明白缘(鱼央)在鱼类系统进化中的位置、重复序列在脊椎动物性染色体上的分布状况以及与性别决定与分化的关系,提供了资料积累和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obagrus marginatus PCR 5S RDNA 系统进化树 染色体 FISH
下载PDF
齐口裂腹鱼白介素-1β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谱 被引量:2
10
作者 段荟芹 王利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7-101,共5页
探讨齐口裂腹鱼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基因的基本特点。用RT-PCR方法以齐口裂腹鱼脾脏c DNA作为模板扩增IL-1β基因,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序列,用RT-PCR方法检测IL-1β基因在齐口裂腹鱼6种组织的表达情况。克隆获得的IL-... 探讨齐口裂腹鱼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基因的基本特点。用RT-PCR方法以齐口裂腹鱼脾脏c DNA作为模板扩增IL-1β基因,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序列,用RT-PCR方法检测IL-1β基因在齐口裂腹鱼6种组织的表达情况。克隆获得的IL-1β序列长1 252 bp,共编码276个氨基酸。Gen Bank序列号为KU886235。IL-1β蛋白相对分子量为31.25 k D,等电点5.45,预测为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结构元件为随机卷曲和延伸链,有4个N-糖基化位点和16个磷酸化位点。NJ法系统进化树显示,齐口裂腹鱼与鲤鱼、鲫鱼的亲缘关系最近。组织表达分析显示,IL-1β基因主要在脾脏和肾脏中表达。这为深入研究鱼IL-1β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口裂腹鱼 白介素-1Β 克隆 蛋白质分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饵料浓度、温度对缢蛏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何苗 周凯 +3 位作者 么宗利 来琦芳 高鹏程 隋延鸣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9-135,共7页
本文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为实验对象,使用实验室静水法,研究其在不同饵料浓度、温度梯度下的代谢情况,测定其摄食、呼吸、排粪、排泄等生理参数,并根据能量平衡原理估算了缢蛏的能量收支情况。结果表明:(1)缢蛏的摄食能、... 本文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为实验对象,使用实验室静水法,研究其在不同饵料浓度、温度梯度下的代谢情况,测定其摄食、呼吸、排粪、排泄等生理参数,并根据能量平衡原理估算了缢蛏的能量收支情况。结果表明:(1)缢蛏的摄食能、呼吸能、排泄能随饵料浓度的上升而增加;随着温度的变化,其摄食能呈峰值性改变,呼吸能和排泄能有缓慢增长趋势;(2)缢蛏从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haeric)中摄取的有机碳源主要通过呼吸代谢消耗,以粪便的形式排出,少部分随排泄代谢产物流出,余下的碳主要用作贝类自身的生长;(3)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饵料浓度和温度均显著影响缢蛏的摄食率和耗氧率(P<0.05),温度为23℃时,缢蛏的摄食率和耗氧率在饵料浓度为3.0×10~5 cells/mL时达到最高;饵料浓度为3.0×10~5 cells/mL时,缢蛏的摄食率在23℃时达到最大值,而耗氧率和排氨率在31℃时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食性贝类 摄食率 耗氧率 排氨率
下载PDF
一株光合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启存 朱丽敏 +3 位作者 沈小红 蔡丽娟 戴瑜来 冯晓宇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8期1444-1446,共3页
通过富集、纯化等方法,从杭州甲鱼养殖水体中分离到一株光合细菌(PSB-1),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确定分离株菌PSB-1为沙氏外硫红螺菌。
关键词 养殖水体 光合细菌 生理生化 16SRRNA基因
下载PDF
禁食后再投喂对厚颌鲂幼鱼生化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芹 唐洪玉 +1 位作者 郑永华 邓丽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9-57,共9页
【目的】研究禁食后再投喂对厚颌鲂幼鱼生长、血液学、生物化学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厚颌鲂幼鱼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正常投喂24d,F0)、禁食3d后连续投喂21d(F3组)、禁食7d后连续投喂17d(F7组)、禁食12d后连续投喂12d(... 【目的】研究禁食后再投喂对厚颌鲂幼鱼生长、血液学、生物化学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厚颌鲂幼鱼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正常投喂24d,F0)、禁食3d后连续投喂21d(F3组)、禁食7d后连续投喂17d(F7组)、禁食12d后连续投喂12d(F12组),在禁食前、禁食后及恢复投喂后取样,检测其生长指标(体质量、体长、肥满度、肝体指数(HSI)、脏体指数(VSI))、红细胞压积、血清皮质醇质量浓度、血糖浓度及血清、肝胰脏和头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活性。【结果】禁食后,厚颌鲂幼鱼的肥满度、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大多显著降低(P<0.05),恢复投喂后均能恢复至正常水平(F12组VSI除外)。禁食后恢复投喂对幼鱼的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影响(P>0.05)。F3、F7组幼鱼的血糖在禁食后与对照组(F0)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12组幼鱼在禁食后血糖浓度显著下降(P<0.05),恢复投喂后各试验组血糖浓度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禁食后F3组幼鱼皮质醇质量浓度与对照组(F0)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7、F12组幼鱼皮质醇质量浓度则极显著升高(P<0.01),恢复投喂后均恢复至对照组(F0)水平。禁食后F3组幼鱼血清和肝胰脏SOD活性与对照组(F0)无显著性差异(P>0.05),F7、F12组幼鱼血清和肝胰脏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恢复投喂后血清和F3、F7组肝胰脏SOD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F12组幼鱼肝胰脏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禁食后再投喂对厚颌鲂幼鱼肝胰脏溶菌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禁食后F3、F7组幼鱼血清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F0)无显著性差异(P>0.05),F12组幼鱼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投喂后,各试验组血清溶菌酶活性均与对照组(F0)无显著差异(P>0.05)。禁食后,F3组幼鱼头肾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F0)无显著性差异(P>0.05),F7、F12组幼鱼头肾溶菌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恢复投喂后,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 禁食-再投喂 生长指标 生物化学指标 非特异性免疫指标
下载PDF
施氏鲟卵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曲秋芝 孙大江 +1 位作者 王丙乾 马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7-492,共6页
对人工养殖施氏鲟卵巢发育的不同时期(1~8龄)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1龄施氏鲟处于性分化早期,卵巢中卵原细胞形成增殖团;2~3龄鱼卵巢为I期,第1时相的初级卵母细胞直径10~60μm,核大,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质均匀分布;4~5龄卵巢为Ⅱ... 对人工养殖施氏鲟卵巢发育的不同时期(1~8龄)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1龄施氏鲟处于性分化早期,卵巢中卵原细胞形成增殖团;2~3龄鱼卵巢为I期,第1时相的初级卵母细胞直径10~60μm,核大,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质均匀分布;4~5龄卵巢为Ⅱ期,第2时相小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直径60~200μm,核内含有7~26个核仁;6~7龄卵巢Ⅲ期,第3时相大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直径200~1600μm,卵母细胞内出现脂肪滴、卵黄颗粒和色素颗粒。细胞膜有完整的3层结构。8龄卵巢Ⅳ期,第4时相晚期初级卵母细胞直径1600~3300μm,细胞核膜消失,核仁溶解,核由中心向动物极受精孔移动;Ⅴ期卵巢的第5时相生殖细胞为成熟的卵细胞,直径3400~3750μm,从滤泡膜中释放到体腔内;Ⅵ期为产卵后的卵巢,以第2时相的卵母细胞为主。根据研究结果推测,施氏鲟卵巢再次成熟的周期为3~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鲟 卵巢发育 组织学
下载PDF
缢蛏六群体线粒体DNA-COI基因序列变异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牛东红 李家乐 +1 位作者 沈和定 姜志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9-116,共8页
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COI)基因序列片段对江浙闵沿海地区缢蛏三个野生群体(江苏射阳-WS、浙江象山-WX,福建霞浦-WP)和三个养殖群体(江苏射阳—CS、浙江象山-CX、福建焦城-CJ)的遗传结构进行初步分析。以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 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COI)基因序列片段对江浙闵沿海地区缢蛏三个野生群体(江苏射阳-WS、浙江象山-WX,福建霞浦-WP)和三个养殖群体(江苏射阳—CS、浙江象山-CX、福建焦城-CJ)的遗传结构进行初步分析。以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经纯化、测序、同源序列比对获得长度为556 bp的核苷酸序列,其中A+T含量为66.2%,显著高于G+C含量。在缢蛏六群体98个个体中共检测到了56个单倍型和66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11.7%。野生群体的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略高于养殖群体,但是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单倍型多态性指数均大于0.9,其单倍型较为丰富。此外,六群体均有各自特有的单倍型,但只有射阳野生群体与其他群体无共享单倍型,具有鉴定该群体的特异碱基序列。遗传距离和聚类结果显示,养殖群体与象山野生群体和霞浦野生群体间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线粒体DNA COI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花尾胡椒鲷幼鱼的呼吸和排泄代谢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加儿 刘士瑞 +3 位作者 区又君 张建生 陶启友 郭根喜 《南方水产》 2009年第2期34-39,共6页
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对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 cinctu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花尾胡椒鲷的耗氧率逐渐降低,耗氧率与放养密度的相关关系可用幂函数方程Y=8.1304X-1.0512(R2=0.9879)表达;排氨率... 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对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 cinctu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花尾胡椒鲷的耗氧率逐渐降低,耗氧率与放养密度的相关关系可用幂函数方程Y=8.1304X-1.0512(R2=0.9879)表达;排氨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排氨率与放养密度的相关关系可用二次方程Y=-0.0047X2+0.0542X+0.0776(R2=0.5806)表达。花尾胡椒鲷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鱼体重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体重与耗氧率和排氨率的相关关系可分别用幂函数方程式Y=2.163X-0.8495(R2=0.9273)和Y=0.2394X-1.0344(R2=0.7794)表达。白天平均耗氧率和排氨率低于夜间值,耗氧率的低谷值为高峰值的89.19%,排氨率的低谷值为高峰值的22.01%。花尾胡椒鲷的活动耗氧率为基础耗氧率的1.19~1.39倍,活动排氨率为基础排氨率的1.23~1.9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尾胡椒鲷 耗氧率 排氨率
下载PDF
渔业生态环境
17
《南方水产科学》 CAS 1999年第10期39-46,共8页
1996年早秋智利南部一个峡湾中大量繁殖毒性双鞭甲藻一链状亚历山大藻,造成该海域贝类中的麻痹性毒素(PSP)含量高达113 259μgSTX Eq/l00g。
关键词 麻痹性贝毒 亚历山大藻 大量繁殖 急性毒性 双壳类 大量死亡 幼体 浓度范围 羊角月芽藻 麻痹性毒素
下载PDF
低聚异麦芽糖和酵母细胞壁对中华鳖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凯 林启存 +2 位作者 许宝青 蔡丽娟 曹海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84-1887,共4页
[目的]探讨低聚异麦芽糖和酵母细胞壁对中华鳖生长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试验鳖分成5组,分别连续投喂基础饲料、添加酵母细胞壁的饲料、添加低聚异麦芽糖的饲料、联合添加酵母细胞壁和低聚异麦芽糖的饲料、间隔投喂添加酵母细胞壁... [目的]探讨低聚异麦芽糖和酵母细胞壁对中华鳖生长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试验鳖分成5组,分别连续投喂基础饲料、添加酵母细胞壁的饲料、添加低聚异麦芽糖的饲料、联合添加酵母细胞壁和低聚异麦芽糖的饲料、间隔投喂添加酵母细胞壁和低聚异麦芽糖的饲料,然后对其肠道内好氧及兼性厌氧细菌的数量和组成进行研究。[结果]饲料中添加酵母细胞壁或低聚异麦芽糖对提高中华鳖体重无显著性影响,但饲料中联合添加酵母细胞壁和低聚异麦芽糖可显著提高中华鳖的存活率,单独添加则对存活率影响不显著。中华鳖肠道中以弗氏柠檬酸杆菌及少动鞘氨醇单胞菌为主,含有少量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投喂添加酵母细胞壁或低聚异麦芽糖的饲料可显著降低肠道内细菌的含量,其主要减少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的含量,而对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含量影响不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低聚异麦芽糖和酵母细胞壁在中华鳖养殖中的科学应用及开发绿色环保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低聚异麦芽糖 酵母细胞壁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几种淡水鱼类的实用价值
19
作者 高美芳 张山峰 +1 位作者 黄河泉 张奉营 《齐鲁渔业》 2010年第7期59-60,共2页
1泥鳅1.1食用价值泥鳅的可食部分占80%左右,其肉清淡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很受群众喜爱的水产品,故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之美誉,通过烹调做成烩泥鳅、泥鳅蒸豆腐和烤泥鳅等都是风味独特的佳肴。据分析,泥鳅肉蛋白质含量达20... 1泥鳅1.1食用价值泥鳅的可食部分占80%左右,其肉清淡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很受群众喜爱的水产品,故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之美誉,通过烹调做成烩泥鳅、泥鳅蒸豆腐和烤泥鳅等都是风味独特的佳肴。据分析,泥鳅肉蛋白质含量达20.7%,脂肪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价值 淡水鱼类 食用价值 营养丰富 肉蛋白质 泥鳅 水产品 肉质
原文传递
广东韩江不同年龄鲮鱼鱼体化学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林小植 林鸿生 +2 位作者 李冬梅 罗毅平 查广才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4-568,共5页
为探讨韩江下游潮州江段野生鲮鱼Cirrhina molitorella鱼体化学组成随生长变化的规律,2010年6月于韩江下游潮州江段采集鲮鱼22尾,年龄0~3龄,分为4个年龄组,其体长102~201 mm,体重(W)24.19~228.17g,分别测定了鱼体化学组成,估算其能量... 为探讨韩江下游潮州江段野生鲮鱼Cirrhina molitorella鱼体化学组成随生长变化的规律,2010年6月于韩江下游潮州江段采集鲮鱼22尾,年龄0~3龄,分为4个年龄组,其体长102~201 mm,体重(W)24.19~228.17g,分别测定了鱼体化学组成,估算其能量密度。结果表明,鲮鱼含水量(WAT)、蛋白质含量(PRO)、脂肪含量(FAT)和灰分含量占鲜重百分比分别为72.79%~75.54%、12.99%~17.06%、8.18%~12.88%和2.35%~3.38%,能量密度(E)为5.03~7.36 kJ/g;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随年龄增加均呈增加的趋势,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各组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年龄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呈显著的正线性关系,而与含水量呈负线性关系;含水量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呈显著的负线性关系。提示可以用鲮鱼的含水量及体长估计其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鲮鱼 年龄 化学组成 含水量 能量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