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26
1
作者 郭书海 +1 位作者 孙清 梁成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3-67,共5页
概述了当前土壤石油污染的危害及其现状 ,介绍了主要的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适用范围。同时指出在石油污染土壤的治理过程中 ,应注意传统方法与生物修复方法相结合 ,发挥各自优点 ,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 土壤污染 石油污染 危害 修复技术 危害 综合效益
下载PDF
土壤的石油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76
2
作者 孙清 梁成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90-393,共4页
当今土壤的石油污染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土壤石油污染的治理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从石油污染的微生物降解、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与迁移、对作物的影响及生物修复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有关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土壤 石油污染 微生物降解 污染物迁移 生物修复
下载PDF
普通昆虫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47
3
作者 何运转 +1 位作者 董建臻 王勤英 《高等农业教育》 2003年第3期71-73,共3页
本文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出发 ,根据普通昆虫课程的特点 ,进行了教改。在讲授过程中 ,通过及时更新教材 ,贯彻启发式原则 ,运用讲授法、类比法等教学方法 ,收到良好效果 ;实验环节 ,优化实验指导 ,进行电化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的... 本文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出发 ,根据普通昆虫课程的特点 ,进行了教改。在讲授过程中 ,通过及时更新教材 ,贯彻启发式原则 ,运用讲授法、类比法等教学方法 ,收到良好效果 ;实验环节 ,优化实验指导 ,进行电化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大大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实习环节从实习材料和实习安排做文章 ,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实践表明 ,教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昆虫学 教学 改革 高校
下载PDF
N、P、K配比施肥对美国红枫幼苗生长及叶色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8
4
作者 葛根塔娜 +2 位作者 梅梅 洪晓松 李克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5,共7页
为探究不同N、P、K水平施肥处理对优良景观树种美国红枫幼苗生长及叶色变化的影响,选取1年生改良美国红枫Acer×freemanii‘Autumn Blaze’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方法,设3种不同N、P、K施肥配比(N、P、K比例为1∶1∶1、3∶1... 为探究不同N、P、K水平施肥处理对优良景观树种美国红枫幼苗生长及叶色变化的影响,选取1年生改良美国红枫Acer×freemanii‘Autumn Blaze’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方法,设3种不同N、P、K施肥配比(N、P、K比例为1∶1∶1、3∶1∶2、3∶2∶1),每种配比设3水平施肥量(15、30、45 g/pot),共9组施肥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施肥处理下,美国红枫幼苗生长及叶色变化状况均优于空白对照组,说明配比施肥对美国红枫幼苗生长及叶色变化有促进作用;在促进幼苗生长方面,以处理9(N、P、K比例为3∶2∶1,45 g/pot)植株长势最盛,株高、地径、干质量分别高达83.34 cm、11.39 mm、41.68 g,为最优处理;在叶色变化的影响方面,处理3(N、P、K比例为1∶1∶1,45 g/pot)的植株叶片中花色素苷相对含量与总叶绿素比值均为最大值,分别为3.74 g/pot和278.69,叶片呈鲜红色,观赏性最强,但变色较晚;结合生物学观察,N、P、K比例为3∶1∶2施肥处理的植株,其叶片变色最早,在延长美国红枫幼苗变色期方面为最优施肥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红枫 配比施肥 幼苗生长 叶色变化
下载PDF
天女木兰种子休眠原因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澎 +1 位作者 姚飞 郭蕊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39,共4页
从天女木兰种子的形态、种皮透性、种子各部分抑制物质的生物测定等方面研究其休眠的原因,结果表明:天女木兰种子秋季采收后种胚尚未发育完全,是导致天女木兰种子深休眠的主要原因;种皮透气、透水性良好;种子不同部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 从天女木兰种子的形态、种皮透性、种子各部分抑制物质的生物测定等方面研究其休眠的原因,结果表明:天女木兰种子秋季采收后种胚尚未发育完全,是导致天女木兰种子深休眠的主要原因;种皮透气、透水性良好;种子不同部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芽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假种皮和胚乳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女木兰 种子 抑制物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和菌剂对辣椒产量、品质和养分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37
6
作者 王赫 李晓雪 +3 位作者 王亚玲 刘文菊 李博文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7,共7页
以"羊角红1号"辣椒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探究肥料的减肥增效潜力,在保证产量以及品质的前提下实现科学施肥,以期为连作区的安全高效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与农民常规施肥方式相比,减施氮、磷、钾养分55.9%、75.8%... 以"羊角红1号"辣椒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探究肥料的减肥增效潜力,在保证产量以及品质的前提下实现科学施肥,以期为连作区的安全高效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与农民常规施肥方式相比,减施氮、磷、钾养分55.9%、75.8%、56.8%,并未造成辣椒产量下降,其中牛粪部分替代化肥并配施菌剂(T6)处理产量最高,增幅为12.1%,该处理的病果率降低13.03个百分点;2)推荐施肥提高了肥料偏生产力,其中T6处理增幅最大;3)推荐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辣椒的品质,包括辣椒素以及果实维生素C含量;4)农民常规施肥辣椒根、茎、叶和果实中氮磷钾均处于较高水平,但与其它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与菌剂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不显著。综合考虑产量、病果率、肥料偏生产力、辣椒品质,在辣椒连作种植区,适宜的安全高效施肥模式是在化肥减量的基础上,采用牛粪部分替代化肥并配施微生物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减施化肥 牛粪 生物有机肥 微生物菌剂
原文传递
蒙古栎次生林的生长更新与林下植被多样性对林分密度的响应 被引量:32
7
作者 胡延辰 张晓林 +3 位作者 韩晓义 万小亮 梁泰铭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27-732,共6页
以辽宁省抚顺市清源县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在2018年对6块面积为0.1 hm^(2)的蒙古栎样地进行疏伐,并于2020年调查样地内植被的生长情况,研究疏伐后形成的600(低密度)、720(中密度)、900株·hm^(2)(高密度)3种密度对林木生长、林... 以辽宁省抚顺市清源县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在2018年对6块面积为0.1 hm^(2)的蒙古栎样地进行疏伐,并于2020年调查样地内植被的生长情况,研究疏伐后形成的600(低密度)、720(中密度)、900株·hm^(2)(高密度)3种密度对林木生长、林下实生苗更新与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疏伐后间隔年份较短,不同密度下树高、胸径无显著差异。但低密度下林冠对称指数显著高于高密度,表明树冠生长对于林分密度的响应比树干生长更迅速。中密度下实生更新苗数量最多,且相同苗高的实生苗地径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密度,中密度下实生苗更新与幼苗生长都好于高、低密度。林中共有植物70种,隶属于41科67属,其中木本植物蒙古栎、胡枝子与草本植物山罗花、三叶委陵菜占优势地位。灌木层与草本层的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在中密度下表现最佳,表明该立地条件下林分密度保持在720株·hm^(2)时更有助于辽东山区蒙古栎次生林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蒙古栎 天然更新 物种多样性
原文传递
天女木兰种子休眠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天来 倪伟东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3-706,共4页
从天女木兰(Magnolia sieboldiiK.Koch)种子的形态、种皮电镜观察、种子各部分抑制物质的生物测定和种子成熟过程中激素含量的变化等方面研究种子的休眠特性。结果表明:天女木兰种子秋季采收后其种胚尚未发育完全,是导致天女木兰种子深... 从天女木兰(Magnolia sieboldiiK.Koch)种子的形态、种皮电镜观察、种子各部分抑制物质的生物测定和种子成熟过程中激素含量的变化等方面研究种子的休眠特性。结果表明:天女木兰种子秋季采收后其种胚尚未发育完全,是导致天女木兰种子深休眠的主要原因,但其种皮透性良好;种子不同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芽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假种皮和胚乳中;种子成熟时胚乳中高浓度的ABA、IAA及低浓度的GA3是导致种子休眠的又一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女木兰 种子 抑制物
下载PDF
容器规格、基质配比和缓释肥对蒙古栎容器苗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宏祎 +3 位作者 艾万峰 韩晓义 张晓林 王玉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22,共6页
采用容器规格、基质配比和缓释肥三因素析因试验设计,研究各因素及其互作效应对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容器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并给出优选方案。结果表明:3个主因素中,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对蒙古栎容器苗生长及生理指标影响大于缓释肥... 采用容器规格、基质配比和缓释肥三因素析因试验设计,研究各因素及其互作效应对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容器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并给出优选方案。结果表明:3个主因素中,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对蒙古栎容器苗生长及生理指标影响大于缓释肥,其中容器规格对苗高和地径指标影响最大,而基质配比对根体积和生物量相关指标影响最大,缓释肥仅对高径比指标影响优于前两者。双因素交互效应中,容器规格×基质配比互作效应最大,基质配比×缓释肥互作效应次之,容器规格×缓释肥互作效应最小。三因素互作效应对多数生长及生理指标具有显著影响。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容器规格A 4(φ=13.0 cm,H=25.0 cm)、基质配比B 3(V(泥炭)∶V(珍珠岩)∶V(蛭石)=4∶1∶1)、缓释肥C1(w(N)∶w(P2O5)∶w(K 2O)=16∶16∶16)的组合平均隶属函数数值最大,为所有组合中育苗效果最好的组合,且1年生蒙古栎苗高、地径、根体积及总生物量分别达到20.04 cm、5.02 mm、21.56 cm^3、18.65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容器规格 基质配比 缓释肥 苗木质量
下载PDF
天女木兰组织培养中有效获得无菌外植体的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徐石 李天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7-129,共3页
为探讨天女木兰组织培养中无菌外植体的有效获得,将天女木兰外植体分为种子和其他3种(侧芽、带侧芽的茎段、顶芽)外植体进行研究。天女木兰种子分为3种不同类型消毒,进行材料污染率、萌发率及成苗率的统计。其他3种外植体(侧芽、带侧芽... 为探讨天女木兰组织培养中无菌外植体的有效获得,将天女木兰外植体分为种子和其他3种(侧芽、带侧芽的茎段、顶芽)外植体进行研究。天女木兰种子分为3种不同类型消毒,进行材料污染率、萌发率及成苗率的统计。其他3种外植体(侧芽、带侧芽的茎段、顶芽)采用L9(34)正交设计,统计无菌率。结果表明:天女木兰种子消毒时间为4 min的Ⅲ型试材为最适外植体,成苗率可达70%。采用正交设计的3种外植体的最优水平组合为A1B2C3,即外植体为侧芽,消毒剂为0.1%HgCl2,消毒时间为12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女木兰 外植体 正交设计
下载PDF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蒙古栎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闫文涛 佟兆庆 +2 位作者 魏俊 康德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6-121,共6页
为建立蒙古栎扦插繁殖技术体系,探究其嫩枝扦插的生根机理。以当年生蒙古栎中上部嫩枝条做插穗,采用ABT 1号、IBA、NAA及IBA+NAA混合溶液处理,分别采取200、300、500mg·L^(-1)与1 000mg·L^(-1)浓度处理不同的时间,以清水处理... 为建立蒙古栎扦插繁殖技术体系,探究其嫩枝扦插的生根机理。以当年生蒙古栎中上部嫩枝条做插穗,采用ABT 1号、IBA、NAA及IBA+NAA混合溶液处理,分别采取200、300、500mg·L^(-1)与1 000mg·L^(-1)浓度处理不同的时间,以清水处理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生根过程中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玉米素(ZT)、赤霉酸(GA3)4种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用生长调节剂IBA 1 000mg·L^(-1)处理10s和IBA+NAA 1 000mg·L^(-1)处理10s可有效促进愈伤组织发育,但生根率仅为3.3%。在生根过程中IAA与ZT均可有效促进愈伤组织而促进生根,ABA抑制生根,低浓度GA3有利于不定根的形成。插穗的愈伤组织发生能力、生根能力与IAA/ABA比值和ZT/ABA比值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扦插 繁殖 生长调节剂
下载PDF
中华金叶榆嫩枝扦插繁殖技术 被引量:19
12
作者 徐笑玥 佟兆庆 +2 位作者 闫文涛 李常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共4页
以中华金叶榆(Ulmus pumila‘Jinye’)为试材,剪取当年生枝条中上部做插穗,每个插穗保留2片叶子,用ABT 1 000 mg·L^(-1)溶液处理插穗10 s,分别扦插在河沙、珍珠岩、蛭石、草炭、V(珍珠岩)∶V(蛭石)=1∶1、V(珍珠岩)∶V(蛭石)=3∶1... 以中华金叶榆(Ulmus pumila‘Jinye’)为试材,剪取当年生枝条中上部做插穗,每个插穗保留2片叶子,用ABT 1 000 mg·L^(-1)溶液处理插穗10 s,分别扦插在河沙、珍珠岩、蛭石、草炭、V(珍珠岩)∶V(蛭石)=1∶1、V(珍珠岩)∶V(蛭石)=3∶1、V(珍珠岩)∶V(草炭)=1∶1、V(珍珠岩)∶V(草炭)=3∶1,8种基质上,探究不同扦插基质对插穗生根的影响;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即选用ABT、IBA、NAA 3种生根促进剂,每种生根促进剂设计500、1 000、1 500 mg·L^(-13)个质量浓度梯度,处理时间为10、30、60 s,扦插在V(珍珠岩)∶V(蛭石)=1∶1的基质中,筛选金叶榆嫩枝扦插最佳生根促进剂及处理时间。结果表明:蛭石为最佳基质,插穗生根率为89.17%,平均根数为10条,平均根长为12.92 cm,最长根长为38.5 cm。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用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IBA生根促进剂处理30 s得到的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为82.22%,平均根长为21.12 cm,平均根数为17条。通过spss软件中的多重比较法分析推测得出,采用1 500 mg·L-1IBA生根促进剂处理插穗基部30 s,得到的金叶榆插穗生根率将会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金叶榆 无性扦插繁殖 生根促进剂 基质 正交试验 生根率
下载PDF
不同浸种和催芽处理对天女木兰种子的催芽效果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妮妮 +2 位作者 李天来 韩玉芬 杨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5-140,共6页
【目的】对天女木兰种子进行不同浸种和催芽处理试验,探讨快速解除种子休眠的机理和促进种子萌发的技术。【方法】将天女木兰种子分别用100,200,300 mg/L GA3和清水浸种48 h,然后在室内进行低温层积((4±1)℃、150 d)和人工控制变... 【目的】对天女木兰种子进行不同浸种和催芽处理试验,探讨快速解除种子休眠的机理和促进种子萌发的技术。【方法】将天女木兰种子分别用100,200,300 mg/L GA3和清水浸种48 h,然后在室内进行低温层积((4±1)℃、150 d)和人工控制变温层积((4±1)℃5、0 d→(17±1)℃2、5 d→(4±1)℃、50 d→(17±1)℃2、5 d)催芽处理,并在层积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天女木兰种子的胚长占种子长的比例、呼吸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蛋白酶活性。【结果】用GA3浸种后进行变温层积催芽的天女木兰种子,胚发育优于相应的低温层积催芽,并随着GA3质量浓度的提高催芽效果越好,且温度条件起主导作用;2种层积催芽方法下,天女木兰种子的呼吸速率均提高,且经GA3浸种的种子呼吸速率与清水浸种的种子相差不大;天女木兰种子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2种层积催芽方法下均比层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不同GA3质量浓度浸种处理间差异不大;用2种层积催芽方法催芽的天女木兰种子蛋白酶活性升高,并且随着GA3质量浓度的提高而增强,层积后期蛋白酶活性低于层积初期,变温层积处理的蛋白酶活性高于低温层积处理。【结论】经300 mg/L GA3浸种并进行变温层积的天女木兰种子催芽效果最佳,温度条件在天女木兰种子的层积催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女木兰 催芽试验 层积 GA3
下载PDF
美国白蛾高毒白僵菌菌株筛选及其与高效氯氰菊酯的相容性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瑞军 +3 位作者 董立新 董建臻 赵焕丽 陶晡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5-576,共2页
关键词 高效氯氰菊酯 球孢白僵菌 美国白蛾 菌株筛选 相容性 高毒 昆虫病原微生物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速生耐盐碱吴屯杨生长表现 被引量:17
15
作者 贾斌英 王伟 +2 位作者 赵允鹏 姜国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共3页
为了解决内陆、沿海盐碱地区造林生产中缺乏优良耐盐碱杨树品种的问题,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以吴屯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小胡杨、群众杨等为对照,通过测定林龄为4、6、7、14和24年生耐盐碱对比试验林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等指标进... 为了解决内陆、沿海盐碱地区造林生产中缺乏优良耐盐碱杨树品种的问题,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以吴屯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小胡杨、群众杨等为对照,通过测定林龄为4、6、7、14和24年生耐盐碱对比试验林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吴屯杨在盐质量分数为0.51%、pH值8.4以下的各类盐碱地和沙壤土上,6~24年生的吴屯杨均能正常生长、同时具有极显著的生长优势,24年生的吴屯杨在盐质量分数为0.41%的盐碱地上单株材积达0.5 m3,分别比小胡杨树和群众杨增加100%、138.1%,在沙壤土上单株材积达1.03m3,比群众杨增加74%。在盐质量分数为0.41%的盐碱地上,24年生的吴屯杨主干明显,通直圆满,速生期持续时间长,仍处于中、壮龄期,未达生长最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屯杨 耐盐性 生长
下载PDF
森林培育学实践教学创新体系构建及实现初探 被引量:16
16
作者 赵桂玲 刘明国 +3 位作者 崔建国 高国平 董胜 《中国林业教育》 2005年第4期16-18,共3页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其要求人力、物力投入多,且操作难度大,所以往往是本科教学的薄弱环节。该文对沈阳农业大学森林培育学构建的包括认识性实践教学、基本实验实践教学、综合教学实习、生产性实践...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其要求人力、物力投入多,且操作难度大,所以往往是本科教学的薄弱环节。该文对沈阳农业大学森林培育学构建的包括认识性实践教学、基本实验实践教学、综合教学实习、生产性实践教学和研究性实践教学五个子系统的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及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进行了研究,为其他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实践教学 创新能力 本科 沈阳农业大学 教学改革 教学实习 实践基地建设
下载PDF
天女木兰幼胚离体培养及组织快繁 被引量:15
17
作者 徐石 +2 位作者 李天来 张丽娟 高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7,共3页
利用正交试验进行了天女木兰的幼胚离体增殖培养的研究,对基本培养基类型、活性炭、糖、BA、IBA的质量浓度都进行了仔细的筛选。结果表明:幼胚培养所需要的最适培养基为附加BA(0.01 mg.L-1)、IBA(0.01 mg.L-1)、糖(50.0 g.L-1)、活性炭(... 利用正交试验进行了天女木兰的幼胚离体增殖培养的研究,对基本培养基类型、活性炭、糖、BA、IBA的质量浓度都进行了仔细的筛选。结果表明:幼胚培养所需要的最适培养基为附加BA(0.01 mg.L-1)、IBA(0.01 mg.L-1)、糖(50.0 g.L-1)、活性炭(1.5 g.L-1)的B5培养基,幼胚萌发率可达100%。天女木兰实生苗最适的增殖培养基为B5+BA(2.0 mg.L-1)+NAA(0.04 mg.L-1)+IBA(0.5 mg.L-1)+活性炭(1.0 g.L-1),此时繁殖系数大于3.6,可以满足生产需要。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5 mg.L-1IBA+1.0 mg.L-1DA-6,生根率可达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女木兰 幼胚离体培养 快繁
下载PDF
落叶松连栽对土壤物理性质及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高华 +1 位作者 许士文 郑可歆 《辽宁林业科技》 1999年第5期10-12,共3页
本文通过对辽东地区落叶松人工林连我与土壤水分、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质及林木生长关系的研究,认为落叶松人工林连栽地力衰退的原因之一是土壤物理性质恶化所致。
关键词 连栽 落叶松 土壤物理性质 林木生长
下载PDF
GA_3和变温层积对天女木兰种子萌发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梅梅 +2 位作者 刘月洋 张晓林 马蓓蓓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28-1835,共8页
用不同质量浓度GA3浸泡天女木兰种子并结合变温层积处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时期种子中4种激素GA3、IAA、ABA、ZR含量进行测定,并测量种胚长和萌发率,以探讨天女木兰种胚发育,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种子休眠萌发之间的调控关系,为进... 用不同质量浓度GA3浸泡天女木兰种子并结合变温层积处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时期种子中4种激素GA3、IAA、ABA、ZR含量进行测定,并测量种胚长和萌发率,以探讨天女木兰种胚发育,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种子休眠萌发之间的调控关系,为进一步研究种子休眠机理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天女木兰成熟种子胚发育不完全,胚乳内高浓度ABA和低浓度GA3是其休眠的主要原因.(2)GA3处理能促使天女木兰种子提前30d完成形态后熟,并以1 500 mg·L^-1 GA3处理效果最佳.(3)在变温层积过程,天女木兰种胚发育可分三个阶段:阶段Ⅰ (0~70 d)完成种胚进一步分化;阶段Ⅱ(70~120 d)种胚快速生长时期;阶段Ⅲ(120~150 d)休眠完全解除,种子具备发芽能力.种子能否打破休眠主要取决于阶段Ⅰ和Ⅱ的状况.(4)GA3/ABA、IAA/ABA和ZR/ABA在种子后熟期间的变化同胚生长发育存在一致性,认为内源激素的相对水平对种子休眠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女木兰 种子 打破休眠 萌发特性 内源激素
下载PDF
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菌株杀虫蛋白的纯化及活性鉴定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勤英 南宫自艳 +3 位作者 李国勋 崔龙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3-358,共6页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nematophilaHB310是从河北省土壤中筛选出的一株昆虫病原线虫体内分离纯化获得的共生菌,该菌的发酵液对多种昆虫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利用85%饱和度的硫酸铵盐析分别获得胞内蛋白提取物和上清液中胞外蛋白提取物...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nematophilaHB310是从河北省土壤中筛选出的一株昆虫病原线虫体内分离纯化获得的共生菌,该菌的发酵液对多种昆虫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利用85%饱和度的硫酸铵盐析分别获得胞内蛋白提取物和上清液中胞外蛋白提取物,生测结果表明这两种蛋白提取物中都含有胃毒素和血腔毒素。通过制备型非变性凝胶电泳对蛋白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了3种有杀虫活性的毒素蛋白(毒素Ⅰ、毒素Ⅱ和毒素Ⅲ),胞内的毒素蛋白与分泌到胞外上清液中的毒素蛋白是同种蛋白。毒素Ⅰ和毒素Ⅱ对棉铃虫初孵幼虫有明显的胃毒活性,但没有血腔毒性;毒素Ⅲ对大蜡螟幼虫有很强的血腔毒性,LD50为0.18μg头。SDS_PAGE图谱显示毒素Ⅰ和毒素Ⅱ是由多个多肽组成的复合蛋白,而毒素Ⅲ只分离出一条多肽。毒素Ⅱ在50℃处理10min,其杀虫活性没有显著变化;70℃处理10min对毒素Ⅲ杀虫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线虫致病杆菌 毒素蛋白 纯化 杀虫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