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爱红 +2 位作者 唐英 陈蕾 刘艳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防治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χ2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7....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防治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χ2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7.7%;最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为呼吸道、口腔及血液;病原菌以G-感染占首位;多因素分析显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肛周疾患、肺部疾患、糖尿病及长时间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是独立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高的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是医院感染的保护性因素。结论临床针对上述独立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有助于控制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联合化疗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2
作者 唐瑛 书春 +3 位作者 鲁娟 刘永 海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9-421,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临床意义。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92例ITP儿童患者的感染情况,并检测66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将ITP患儿中68例阳性者随机分为2组:复合用药治疗... 本研究旨在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临床意义。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92例ITP儿童患者的感染情况,并检测66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将ITP患儿中68例阳性者随机分为2组:复合用药治疗组34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治疗;单药治疗组34例,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表明:ITP患儿HP的感染率为74.7%,明显高于对照组(39.4%)(P<0.05)。ITP患儿经治疗后,单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73.5%)明显低于复合用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1%)(P<0.05);治疗组1年内的复发率(17.6%)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47.1%)(P<0.05);治疗过程中患儿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在相同时间点,复合用药治疗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P<0.01)。结论:ITP患儿HP感染率高于健康儿童,HP可能参与了儿童ITP的发病过程,抗HP治疗可提高ITP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其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幽门螺杆菌 儿童
下载PDF
改良的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蕾 孟洁 +2 位作者 刘国静 刘永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57-165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P-CTD方案)对老年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4例老年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1例患者接受CTD方案治疗(环磷酰胺、沙利度胺、地塞米松),23例患者接受P-CTD方案(硼替... 目的探讨改良的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P-CTD方案)对老年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4例老年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1例患者接受CTD方案治疗(环磷酰胺、沙利度胺、地塞米松),23例患者接受P-CTD方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沙利度胺、地塞米松)进行治疗。上述患者共接受4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结束后参照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制定的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判定标准评估疗效,WHO标准判断不良反应。结果 CTD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完全缓解(CR)和很好的部分缓解(VGPR)3例(14.3%),部分缓解(PR)8例(38.1%),病情稳定(SD)4例(19%),病情进展(PD)6例(28.6%),总有效(CR+VGPR+PR)11例(52.4%)。P-CTD组患者治疗后CR和VGPR 8例(34.8%),PR 11例(47.8%),SD 1例(4.3%),PD 3例(13%),总有效19例(82.6%),P-CTD组缓解率优于CTD组(P<0.05)。两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相似(P>0.05)。结论 CTD方案和P-CTD方案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P-CTD方案的缓解率优于CTD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髄瘤 硼替佐米 CTD方案
下载PDF
三种来源CIK细胞体外增殖及杀伤活性比较 被引量:14
4
作者 牟青杰 +1 位作者 崔为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9,共3页
目的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Ficoll两步分离法分别从正常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和脐血中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的免疫表型,MTT法测定其对白血病K56... 目的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Ficoll两步分离法分别从正常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和脐血中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的免疫表型,MTT法测定其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三种不同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均可诱导成CIK,脐血来源的CIK其扩增效率和杀伤活性均优于其他两种来源,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脐血来源的CIK细胞体外增殖快,杀伤活性强;脐血具有来源方便、免疫原性弱、含有大量造血干细胞、单个核细胞提取率高、输注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低等优点,白血病治疗时可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 脐血 外周血 淋巴瘤 K562细胞
下载PDF
MEWS评分改良及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感染患者的评价 被引量:14
5
作者 董玉娇 爱红 +3 位作者 牟灵英 肖华 张洪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25,41,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并发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期形成适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感染预警的校正MEWS评分表,实现更好的预警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79例患者资料,釆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并发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期形成适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感染预警的校正MEWS评分表,实现更好的预警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79例患者资料,釆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形成校正MEWS评分表,依据患者预后及是否实施应急处置,比较分析两种MEWS评分的预测效能,评估其分辨度及最佳截断点。结果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电解质紊乱、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意识变化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两种评分在死亡组、应急处置组中的分值均分别高于存活组、非应急处置组(均P<0.01);两种评分在预后的分辨度评价上具有中等程度预测价值,且校正MEWS评分(AUROC=0.898)的预测价值明显高于MEWS评分(AUROC=0.810),最佳截断点分别为8.5、4.5分;在预测实施应急处置上,校正MEWS评分具有中等程度预测价值(AUROC=0.730),最佳截断点为5.5分,而MEWS评分的预测价值较低(AUROC=0.692),最佳截断点为4.5分。结论校正MEWS评分在患者预后及应急处置中呈现中等程度预测价值,更适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并发感染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正MEWS评分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粒细胞缺乏 感染 预警评分系统
下载PDF
R-CHOP方案中影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华蕾 春杰 +4 位作者 杨婷婷 刘莉莉 艳艳 李明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在利妥昔单抗使用的背景下影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病理诊断为DLBCL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利用多因素二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在应用R-CHOP方案... 目的探讨在利妥昔单抗使用的背景下影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病理诊断为DLBCL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利用多因素二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在应用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羟基柔红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龙)治疗的DLBCL患者中,年龄[OlR=1.144(95%CI:1.071,1.221)]、Ann Arbor分期[OlR=4.633(95%CI:1.321,16.254)]、骨髓是否受累[OlR=9.688(95%CI:1.346,69.734)]、血红蛋白分级程度Hb 2级(G2)[OlR=9.492(95%CI:1.269,70.979)]、Hb3级(G3)[OlR=48.456(95%CI:5.926,396.253)]均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通过趋势检验发现贫血程度越严重,患者预后越差(χ^2=27.415,P=0.000)。结论在应用R-CHOP方案治疗的DLBCL患者中,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骨髓是否浸润、血红蛋白分级程度(Hb2级、Hb3级)对DLBCL患者的预后影响较大,且化疗前贫血程度越严重,患者的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淋巴瘤 非霍奇金 血红蛋白
下载PDF
IFN-γ与肿瘤免疫逃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卢琳 崔为发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4年第5期419-422,共4页
干扰素 (IFN γ)由T细胞产生 ,具有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增加表面MHC抗原和肿瘤坏死因子表达 ,抗肿瘤血管生成等多种抗肿瘤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 ,IFN γ可以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的Fas/FasL表达以及增强肿瘤细胞对Fas所介导凋亡途径的敏... 干扰素 (IFN γ)由T细胞产生 ,具有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增加表面MHC抗原和肿瘤坏死因子表达 ,抗肿瘤血管生成等多种抗肿瘤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 ,IFN γ可以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的Fas/FasL表达以及增强肿瘤细胞对Fas所介导凋亡途径的敏感性 ,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攻击的能力降低 ,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Γ 肿瘤 FAS/FASL 免疫逃避 凋亡
下载PDF
抗体介导的高效CIK(AMHE-CIK)细胞体外诱导的数种优化方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殷雪 徐鑫 +3 位作者 赵瑶 海英 胡振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1-196,共6页
目的:比较几种体外诱导和扩增抗体介导的高效CIK(AMHE-CIK)细胞的方案,寻找短期内获取大量具有肿瘤杀伤效应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用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经CD3抗体激活后,分别添加不同的细胞因子(IL-2,IL-4,G-CSF,GM-CSF,IFN... 目的:比较几种体外诱导和扩增抗体介导的高效CIK(AMHE-CIK)细胞的方案,寻找短期内获取大量具有肿瘤杀伤效应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用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经CD3抗体激活后,分别添加不同的细胞因子(IL-2,IL-4,G-CSF,GM-CSF,IFN-γ,TNF-α)于体外培养14 d,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依据流式细胞术所测得的各组细胞的表型结果,分别筛选出诱导DC的协同刺激因子和诱导CIK细胞的协同刺激因子;再依据添加不同细胞因子将细胞分成对照组IL-2组、1组(试剂A:IL-2、IL-4、GM-CSF;试剂B:IL-2、G-CSF、IFN-γ和TNF-α)和2组(试剂A:IL-2、IL4、GM-CSF;试剂B:IL-2、G-CSF、IFN-γ、TNF-α和IL4),体外培养7d,记录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为CD3^+CD56^+和CD3^+CD8^+细胞比例。结果:经过7d体外诱导培养对照组和另3组细胞增殖倍数分别为1.57±0.01,4.17±0.16,5±0.47和7.17±0.24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各组CD3^+CD8^+双阳性细胞分别为13.96±0.23%、26.33±0.55%、36.83±0.34%和35.88±0.16%,后3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组和2组均明显高于IL-2组(P<0.05)。各组CD3^+CD56^+双阳性细胞分别为11.03±0.28%、29.31±0.60%、39.96±0.38%、和29.33±0.54%,后3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组明显高于IL-2和2组(P<0.05)。结论:本研究优化得到的1组细胞培养方案可显著诱导抗体介导的高效CIK细胞数量的增殖和有效杀瘤细胞(CD3^+CD56^+和CD3^+CD8^+)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免疫表型
下载PDF
IL-17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赵永健 +2 位作者 海英 崔为发 陈蕾 《现代临床医学》 2010年第3期176-177,共2页
目的:研究IL-17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AA的发病机理,为新的研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AA初发、缓解患者及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IL-17水平。用RT-PCR法检测A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m... 目的:研究IL-17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AA的发病机理,为新的研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AA初发、缓解患者及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IL-17水平。用RT-PCR法检测A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mRNA表达。结果:AA初发时体内血清IL-17水平及IL-17mRN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缓解后(P<0.01);AA缓解后血清IL-17及IL-17m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17在AA发病机理中可能起重要调节作用,抗IL-17抗体生物治疗有望成为治疗AA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细胞介素17 ELISA
下载PDF
白细胞过滤器去除血液中肿瘤细胞及对红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江月 陈京霞 +1 位作者 张雪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84-285,共2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过滤器清除血液回收机漂洗后血液中残存肿瘤细胞的效果,并观察过滤后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其脆性的改变。方法选择繁殖能力强,不易受损的细胞系肠肿瘤细胞(LOVO)和胃肿瘤细胞(SGC)进行体外培养,待细胞消化后制成单一细胞... 目的研究白细胞过滤器清除血液回收机漂洗后血液中残存肿瘤细胞的效果,并观察过滤后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其脆性的改变。方法选择繁殖能力强,不易受损的细胞系肠肿瘤细胞(LOVO)和胃肿瘤细胞(SGC)进行体外培养,待细胞消化后制成单一细胞悬液;采集非肿瘤患者术野血液,经过滤、离心、漂洗收集浓缩红细胞。将细胞悬液中的肿瘤细胞计数后混入浓缩的红细胞中,混匀,再用血液回收机过滤、离心、漂洗,将漂洗后得到的浓缩红细胞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观察过滤对血样中肿瘤细胞的影响并与未经过滤处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测定红细胞数、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RDW)及红细胞渗透脆性,观察过滤对红细胞的影响。结果过滤后的血样中未发现肿瘤细胞,而对照组血样中可见到肿瘤细胞。培养14天后观察,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的血样未见肿瘤细胞生长,而对照组血样中有大量肿瘤细胞生长。过滤后的RBC、MCV、RDW和红细胞渗透脆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配合白细胞过滤器,可有效去除血液中的肿瘤细胞,且对红细胞数量、形态及细胞膜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过滤 肿瘤 红细胞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5
11
作者 唐瑛 孙嘉斌 +4 位作者 刘永 丰华 海英 孙长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r IT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5例r IT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单纯西药(强的松、长春地辛)和中西医结合(强的松、益气养血活血方)进行治疗,6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患者外周血和骨...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r IT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5例r IT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单纯西药(强的松、长春地辛)和中西医结合(强的松、益气养血活血方)进行治疗,6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患者外周血和骨髓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r ITP的总有效率和完全反应率均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P<0.05)。患者血小板的指标中,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升高水平均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P<0.01),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下降水平均低于单纯西医治疗组(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血小板抗体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 G)升高水平明显大于单纯西医治疗组(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升高水平明显大于单纯西医治疗组(P<0.05),颗粒巨核细胞与裸核巨核细胞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结论:中西医结合(强的松、益气养血活血方)对r ITP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相关抗体 中西医结合治疗
原文传递
IL-2、IL-6及其受体与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崔为发 李大启 +2 位作者 杨金平 宝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2,共2页
采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 (EL ISA) ,对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 IL- 2 R)、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6受体 (s IL- 6 R)检测 ,并进行长期随访... 采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 (EL ISA) ,对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 IL- 2 R)、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6受体 (s IL- 6 R)检测 ,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MM患者血清 IL- 2、s IL- 2 R和 IL- 6、s IL- 6 R水平明显升高 ,IL-2与 ﹀2 微球蛋白 (﹀2 - MG)呈负相关 ,IL- 6、s IL- 6 R与 ﹀2 - MG呈正相关。初诊时血清 s IL- 6 R升高者疗效较差 ,IL- 2升高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6 受体
下载PDF
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人自然杀伤细胞体外高纯度扩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新玲 海霞 +3 位作者 徐鑫 赵瑶 胡振波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01-506,共6页
目的探讨人自然杀伤细胞(NK)高效扩增培养技术,以获得一种优化的诱导扩增临床应用级别NK细胞的方法。方法提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应用免疫磁珠分选法(MACS)阴性分离出高纯度的CD3-CD56+CD16+NK细胞,采用X-VIVO... 目的探讨人自然杀伤细胞(NK)高效扩增培养技术,以获得一种优化的诱导扩增临床应用级别NK细胞的方法。方法提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应用免疫磁珠分选法(MACS)阴性分离出高纯度的CD3-CD56+CD16+NK细胞,采用X-VIVO培养基,在均含有白细胞介素(IL)-2、CD3单抗的基础上用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对其进行体外扩增和诱导。采用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比较NK细胞增殖后的数量与NK细胞纯度。结果IL-7/IL-15/IL-21的优化组合刺激NK细胞增殖的效果为最佳,培养18d可使经免疫磁性珠阴性纯化的NK细胞扩增124倍,使未经纯化的PBMCs细胞增殖108倍。在NK细胞纯度方面,培养18d可使经免疫磁性珠阴性纯化的NK细胞扩增后的CD3-CD16+CD56+NK细胞纯度达81.5%,CD3-CD16+CD56+NK细胞阳性率为10.3%,NK细胞总纯度为91.8%;使未经纯化的PBMC细胞扩增后的CD3。CDl6+CD56+NK细胞纯度达22.1%,CD3+CDl6+CD56+NK细胞阳性率为33.5%,NK细胞总纯度为55.6%。而单用不同细胞因子IL-7、IL-15、IL-21对NK细胞扩增数量和纯度均有所不同。结论采用X-VIVO培养基,在IL-2、CD3单抗的基础上加IL-7/IL-15/IL-21的优化组合刺激NK细胞增殖的数量和纯度达到最佳效果,所产生的NK细胞质量可满足临床细胞免疫治疗抗肿瘤应用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CD16+CD56+NK细胞 免疫磁珠分选技术 细胞因子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不同浓度三七总皂苷对人淋巴瘤Raji细胞系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泉 +3 位作者 孟洁 高文风 爱红 陈蕾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9-1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三七总皂苷(PNS)对人淋巴瘤Raji细胞系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并将细胞分为PNS低、中、高浓度组及阴性对照组,PNS低、中、高浓度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0、200、400μg/m L的PNS溶液,阴性...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三七总皂苷(PNS)对人淋巴瘤Raji细胞系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并将细胞分为PNS低、中、高浓度组及阴性对照组,PNS低、中、高浓度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0、200、400μg/m L的PNS溶液,阴性对照组加入细胞培养液。采用MTT法测算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技术测算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结果与PNS低浓度组比较,PNS中浓度组及PNS高浓度组不同时点(24、48、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升高和VEGF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48 h PI3K-p85、p-AKT、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 05);与PNS中浓度组比较,PNS高浓度组不同时点(24、48、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升高和VEGF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48 h PI3K-p85、p-AKT、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 05);与同组24 h比较,各组48、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升高和VEGF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 05);与同组48 h比较,各组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升高和VEGF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 05)。结论 PNS可抑制Raji细胞系增殖,诱导细胞凋亡,400μg/m L效果更佳,机制可能与其可抑制VEGF表达、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淋巴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下载PDF
预警评分工具对恶性血液病化疗粒细胞缺乏期并发感染患者转归的预测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玉娇 爱红 +2 位作者 魏素臻 肖华 《护理学报》 2018年第17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及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并发感染患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历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31例患者资料,按预后及是否转ICU分别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组间2种评分工...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及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并发感染患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历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31例患者资料,按预后及是否转ICU分别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组间2种评分工具的预测效能。结果 2种评分在死亡组、转ICU组中的分值均分别高于存活组、未转ICU组(P<0.05);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及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4、0.866,最佳截断点分别为4、9分,评分表中各生理性指标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中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种评分预测转ICU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3、0.692,最佳截断点分别为3、8分,转ICU组与未转ICU组在脉搏或心率、血氧饱和度指标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及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在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并发感染患者死亡中具有稳定的中等程度预测价值,但在预测转ICU上效能较低,需结合相关的关键性生理指标进行预警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 恶性血液病 化疗 粒细胞缺乏期 感染 预测价值
下载PDF
WT1、VEGF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玉萍 董平 +4 位作者 刘永 唐瑛 陈蕾 孟洁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2期2454-245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WT1基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33例初诊的AL患者(观察组),另外收集同期10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两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WT1基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33例初诊的AL患者(观察组),另外收集同期10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两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WT1及VEGF基因表达并比较。【结果】观察组化疗前后WT1及VEGF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AL患者化疗后两种基因表达水平均下降,与化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长期完全缓解(CR≥6个月)患者较短期缓解(CR%6个月)患者的WT1和VEGF基因表达量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患者外周血WT1及VEGF基因水平的表达与A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定期检测外周血两种基因的表达,有助于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药物疗法 白血病/遗传学 急性病 基因 肾母细胞瘤 内皮生长因子/遗传学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SDF-1α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曦 +5 位作者 崔为发 禚沅珍 闫勇 杨明华 赵莎莎 曾春梅 《当代医学》 2011年第8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血清及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lα,SDF-1α)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血清及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lα,SDF-1α)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26例初诊未治及经标准方案化疗2疗程后AL患者和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及CSF中SDF-1α的水平。结果①初诊未治及经标准方案化疗2疗程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血清及CSF中SDF-1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LL组明显高于AML组(P<0.01)。②初诊未治及经标准方案化疗2疗程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组、非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N-CNSL)组血清及CSF中SDF-1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NSL组明显高于N-CNSL组(P<0.01)。结论①AL患者初诊时及化疗后血清及CSF中SDF-1α水平呈高水平表达,提示它可以作为AL特别是CNSL的一种病情变化检测指标,可能与AL耐药及复发相关。②CNSL患者血清及CSF中SDF-1α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在CNSL患者仅检测血清SDF-1α水平就可能有助于判断病情变化,避免反复腰穿给患者带来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血清 CSF SDF-1Α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在治疗和ITP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瑛 孙嘉斌 +4 位作者 海英 鲁娟 刘永 崔为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17期2075-2076,共2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在治疗NHL和ITP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及其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应用利妥昔单抗初治B细胞系CD20阳性NHL及难治性ITP患者资料,分析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在治疗NHL和ITP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及其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应用利妥昔单抗初治B细胞系CD20阳性NHL及难治性ITP患者资料,分析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结果:不良反应主要为输注反应,多出现于第1次静脉滴注。结论: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NHL和ITP时,应严密监护,保证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不良反应 非霍奇金淋巴瘤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下载PDF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与急性白血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金光香 +1 位作者 郭宝强 徐功立 《临床血液学杂志》 1994年第4期174-175,共2页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与急性白血病相关性研究山东省潍坊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金光香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王占聚,郭宝强山东省立医院徐功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是一种分子量为55KDa的IL-2受体结合肽...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与急性白血病相关性研究山东省潍坊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金光香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王占聚,郭宝强山东省立医院徐功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是一种分子量为55KDa的IL-2受体结合肽,由激活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所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白细胞介素-2 受体
全文增补中
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唐瑛 崔为发 +4 位作者 刘永 刘慧荣 海英 孙嘉斌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第7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对40名健康成人和92例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 Foxp3+ 、CD4+ CD25+ 、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表达...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对40名健康成人和92例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 Foxp3+ 、CD4+ CD25+ 、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CD4+ Foxp3+ 、CD4+ CD25+ 、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在健康成人和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都有表达。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稍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 Foxp3+ 、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白血病两种亚型ALL、ANLL间,以及ANLL中的四种主要亚型(M2、M3、M4、M5)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4+ Foxp3+ 、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4+ CD25+ Tregs可能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抑制并导致肿瘤免疫逃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CD4+CD25+Foxp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